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探究文本意蕴分析与套路

  高考语文在考试中的难度一般不太,但是想要取得高分还是不容易的,因为语文的灵活性比较强,像阅读还有作文这样的题目想要取得高分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一定要掌握科学的答题技巧,规范的答题模式。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语文学习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探究文本意蕴分析

  一、课堂导入

  文本的意蕴一般指隐含在文本表层意义之中的含义,即通常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而深层意蕴则既包含文本的深层含义,更指向哲学、美学、文化等方面的意义,以及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等。要挖掘出这些纵深层次的东西,除了具备较深厚的语文素养外,“由表及里”也是一条重要途径。所谓“表”,是指探究题涉及的文本中的基本内容,如《淡红深碧挂长竿》中的探究题,涉及文本所写的丰子恺画风与染坊、染缸的关系,这是向文本纵深开掘的依据与基础,以此为立足点,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意蕴开掘。这深处挖掘该怎么“挖”呢?

  二、复习预习

  1.深层次挖。

  “深层次”一般有两个方向。第一,文本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民族心理”的主要有:①精忠报国;②崇尚自然;③主静,中庸,稳重;④追求大一统;⑤安土重迁,叶落归根;⑥爱好和平,厌恶战争;⑦知足常乐,吃亏是福。“人文精神”,主要指人的意义和价值、社会责任、个人尊严、人生理想等方面,核心是人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指人性的关怀,如对生命的关怀,众生平等,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对苦难的悲悯情怀等,核心是人的关怀。文本深层意蕴最终会指向这些,至于指向哪个具体,可据“表”向这些上靠。第二,学科理论与认识,这里主要指哲学道理(哲理)、美学文学原理、文化历史规律等。如《淡红深碧挂长竿》中的探究题,最深层次的意蕴就是阐明了艺术家创作、成长与故乡的关系,它最终归结到这一条文学基本原理:创作离不开生活。因此,有的文本深层意蕴最终指向这些学科理论与认识。

  2.换角度挖。

  有时,可以沿着一个方向深挖下去;有时,换个方向,换个角度思考,也是深层次挖掘。如《打猴儿》中的探究题,不仅要从“受打者”的角度挖掘,还要转换角度,从“打人者”的角度挖掘,如果不转换角度,是很难答准答全的。常见的角度转换有:①主动与被动的转换;②历史与现实的转换;③批判与希望的转换,比如文本批判了什么,其深层意蕴则可能是它在希望什么;④正面与反面的转换。

  三、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探究题不论要求从何种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万不可脱离文本凭空发表意见。忽略文本材料,只是就题解题,往往断章取义。探究题具有开放性,但这种开放并不是完全的开放。其实无论题干如何开放,都必须扣紧文本的提示,领会作者的思想倾向,切不可天马行空,任意而为。必须依据文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有所发现。必须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作者的观点。

  考点/易错点2

  既是探究,就应明正误、优劣、支持或反对态度,切不可模棱两可、东拉西扯、词不达意,或者简单武断、空洞偏激。既要阐明观点,又要作有理有据的分析。“理”与“据”应从文本中来,应从自己的生活和阅读积累中来。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及命题套路

  对高考语文阅读表现手法的分析

  在高考语文阅读中最常见的就是表现手法的分析,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题型,一般会在语文阅读中拿出一句话让考生分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请合理分析,一般这种题型其实是比较好答的,因为一般表达方式分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其中描写和抒情是重点。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描写手法主要有正侧面描写、白描、动静结合等。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根据文章的表述看符合哪种表达方式明确指出即可,然后再结合语文阅读进行表述即可。

  对高考语文阅读目的、意图、作用的分析

  一般这类题的问题都是文章中的某一句或者某一段这样表述或者存在的目的、意图、作用都是什么,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一般某一句话或者一个词存在的目的都是引出、渲染、揭示、突出、强化、烘托、表现、刻画、铺垫等,方式如对比、反衬、类比、侧面等。一段的形式上无非起到对上下文衔接、过渡、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总结、总起、照应、呼应等作用。只要是根据文章的前后句子进行表述即可,一般的答题模式就是某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什么左右,是对上文或者下文内容的怎么怎么样。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