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一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语文学科因其具有独特的属性,更显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可由教师“明示”后“尝试”,可由教师“示范”后“摹仿”,也可由学生自己去探寻、创造。下面小编带来的小学生一年级语文学习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生一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一、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因此,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鲁迅先生就善于翻阅各门各类的书,随时随地积累自己有用的知识。

“要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只有知识的广博积累,才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只有学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习,可以把语文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习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学习就会变成一件乐事。

二、回忆内容促进记忆

每天晚上睡觉前,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加深记忆,这种方法对学好语文是很有帮助的。在回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想不起来的内容,此时要及时翻一下书,然后合上书本再回忆一遍。如果还没睡着可以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多回忆几次。

由于刚上完课,学生对大部分内容还有印象,往往用很短的时间就回忆完了。如果回到家,书一合,对所讲的内容不理不睬,到期末复习时,对堆积如山的知识点会使学生“望题兴叹”。急来抱佛脚不如睡前多回忆来得好。

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学习语文,是一个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的过程,读读、思思、写写多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阅读的同时要人,甚至请教别人也只停留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这样是不能掌握所学知识的。为了使书本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就必须教会学生遇到问题独立思考。

写读书笔记,把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记下来,也要把自己阅读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记下来。经常这样做就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了。

四、磨刀不误砍柴工

学生做习题时,不要急于去做,一定要想一想老师讲的例题是什么意思或先看书,把所讲的内容全部弄懂后,再做习题。这样就会感到轻松自如。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做练习是为了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那些图快、图省事欲走捷径的学生,似懂非懂,一味地为做习题而做,常常会到处碰壁,走进死胡同。返回头再看书,事倍功半。

五、遇到问题独立思考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求学生不要急于求教于别人,独立思考是把死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的最有效方法。碰上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再去请教老师或同学,一但弄明白,印象会很深刻。而我们的一些学生,懒于动脑筋,耻于问

六、加强背诵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适当背诵些有价值的材料,犹如常做体操增强体力一样,可增强记忆力。据生理学家研究,重复的刺激可以帮助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强化。要求学生把有价值的材料背下来,对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成绩很有帮助。俗话说“挖到篮子里才是菜”,意思是说,很多知识,你只有记住了才对自己管用。

因此,必须想方法记住知识。记忆知识,可分为内部记忆和外部记忆。记在大脑里为内部记忆,记在大脑以外,书本中、读书笔记中、日记中、摘抄本中、电脑里为外部记忆。大脑是储存知识的仓库,科学家们曾经讲过,大脑储存记忆知识的功能开发利用的不到10%,应开发和充分利用大脑的储存功能,记忆储存更多的知识。

但对一般人来讲,大脑及时记住知识的能力是弱的,过目不忘的人毕竟是少的,很多人记住知识是要靠反复的记忆。因此,要在大脑之外建立知识的仓库,这种知识的仓库,可以是书本、笔记、日记、摘抄本、电脑,平时经常翻看检阅,就可以把外部记忆变为内部记忆,真正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知识积累的多了,才能从根本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一、教师示范,学生摹仿

为使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依据儿童善于摹仿的心理特点,无论是入学初期还是进入中、高年级,都需要教师有意识、准确而清晰地给学生做出示范。把理解某类或某段课文所要用的方法、步骤,把弄懂某人、某事、某物所设计的一系列思考问题,把突出某一难点、某一分析推理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教师的教法中得到启示,领悟教法的精当之处,明确学习的步骤,激发摹仿的心理。

例如,我在执教《美丽的大兴安岭》时,先指导学生根据写景文章的特点,边读边圈点出文章中具有春天特征的景物,勾划出文章中有关描写春天特征的词句,然后再让学生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想想这些词写了什么,评说作者是怎样写春天的美丽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通过圈点、勾划、评说,学生体会到大兴安岭的春天是美丽的,生机勃勃的。接下来让学生回顾以上我在教学时所采用的方法:1.圈划文中的具有季节特征的景物的语句;2.

联系上下文思考所圈划语句写了什么,其作用是什么;3.透过词句体会作者用笔的巧妙。下面,我便让学生用此法学习欣赏描写夏、秋、冬三个小节,自主理解大兴安岭一年四季都是美丽诱人的,深切感受到语文课文结构相似的段落都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这样,把教法转化为学法,起到了“教法”举一,“学法”反三的作用。

二、教师明示,学生尝试

学习方法的掌握,初始有赖于教师在教给知识的过程中明确的指点,诸如怎样发言答问,怎样拼读音节,怎样观察插图,怎样说完整的话等等,尤其较难的学习内容更应如此。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认字、词,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这一模式至少暴露出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教学目的重知识轻能力。认生字、生词,理解字义、词义,会做名词解释,会背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是学生的中心任务。针对少年儿童的考试能力进行培养,而如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却认为可有可无。

2.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体。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特色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整节课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强行灌输被动接受”是教学过程的真实写照。实质上教师整节课的教学目的异化成了“完成教学任务”。讲台成了教师45分钟被动表演的舞台。

3.教学效果凭分数体现。学生学习状况、能力高低、教师教学能力、工作态度等一切以分数高低评价。结果是重重施压造就了众多“高分低能”的学生,与素质教育形成完全对立。

三、利用语文课,培养学生的承受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是少年儿童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小学时代的儿童,心理承受能力还相当脆弱,大部分学生只会发现他人身上的特点,不愿意接受他人(包括教师、父母亲)对自己的批评。他们时而过分地自信,时而又过分地自卑。心理学家认为,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对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并建立某种人际关系,能鼓励学生不怕困难、不怕挑战,成为心灵强大的人。

这就给语文课教学提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任务:利用语言课有意识的渗透,使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学好语文可提高语文素质。

四、回顾方法,主动探求

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可由教师“明示”后“尝试”,可由教师“示范”后“摹仿”,也可由学生自己去探寻、创造。即使是教师明示或示范过的,有时学生还会修改某些部分,创造出更适于自身的特点的方法。每个学生知识的基础、个性的发展、大脑的运用等不尽相同。

因此,我在教学中,总是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求适于自身特点的不同方法。学有规律,但无定法。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往往是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探索出来的。有的学生学习效果之所以特别好,除勤奋刻苦外,就是他创造了适合自身特点、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生自己创造和发现的学习方法,往往比教师教给他的学习方法管用得多。教学中,只要留意,就会发现,不少学生确实创造出许多好的学习方法。我常利用各种竞赛后的时机,让某科学习成绩特别出色的学生介绍学习方法。

有些学生在介绍过程中,仅仅能谈出自己的具体做法,却不能归纳概括,我就帮助他们,对其创造的好的学习方法,进行评价,纳入学习方法体系的总体结构。这样用集体活动形式,实行同学间的多项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概括各自的学习方法,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深入探求学习方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