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意思的成语故事

了解成语的故事背后,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运用成语,使语言更具有表现力和鲜活性。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最有意思的成语故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有意思的成语故事篇1

【掩耳盗铃】

从字面来看,这条成语的意思很好理解: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从而引申出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办法掩盖的意思。

掩耳盗铃出自于《吕氏春秋自知》记载的一则寓言,原文是这样描述的:“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很形象地描述啦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但钟太大啦,背不动。于是他就用锤去把钟打碎,这时钟发出啦巨大的响声。这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和他来抢夺这只钟,急忙捂住自己的耳朵。害怕别人听见,很正常;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这就太荒谬啦。

从故事的出处来看,掩耳盗铃其实最早的意思是掩耳盗钟。至于钟最后为何演变成铃,笔者也有所不知啦,我们大家可以发挥想象,揣测一下。

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看着非常可笑,但是我们在笑的同时,有没有思考自己身上是否也发生过同样的故事呢?如果做错事自己假装不知道,自己欺骗自己,岂不跟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啦呢。如果我们希望成为生活中的智者,不妨经常读读这个故事。

最有意思的成语故事篇2

掩耳盗铃: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欺欺人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闻之;悖也。”

从前,有一个人仗着自己有点小聪明,就整天无所事事骗吃骗喝。有一次,他闲着无聊在街上乱晃,正好看见了一家做点心的店,香气从店里源源不断地飘出来,他就想:这家店的点心可真香啊!肯定很美味,我一定要把它偷过来,然后带回家坐在床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吃着,那该多惬意啊!想着想着他不由自主地流下了口水。他在家里想出了很多很多的办法,也去做了很多很多次“实践”,但每次都无功而返。

有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天衣无缝的办法。他买来一个眼罩,把自己的眼睛遮住,确保自己什么都看不见以后,他便向点心店走去,边走边想:哈哈,这下没人能看得见我啦。我一定要拿个够,回去大吃大喝一顿。到了点心店,他就肆无忌惮地去抓点心吃,一边拿还一边沾沾自喜。可当他再次把手伸向那些点心时,被街上巡逻的警察发现了,警察上前盘问他,他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被带回了警察局,关了好久才被放出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以为骗过了自己就能骗过别人,自欺欺人最终会自食其果。

最有意思的成语故事篇3

弹冠相庆的成语故事说的是汉宣帝时,琅琊人王吉和贡禹是很好的朋友,两个一直仕途不顺。汉元帝时,王吉被召去当谏议大夫,贡禹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就把自己的官帽取出弹去多年布满的灰尘,准备戴用。果然没多久贡禹也被任命为谏议大夫。

弹冠相庆的故事

西汉宣帝时,王吉和贡禹都是琅邪的才子。他们很早相识,而且因为两人兴趣相投,很快就成为交情深厚的朋友。他们两个人,无论是学识和人品都很出色,可是在仕途上总是不够顺利,得不到皇帝的喜爱。

贡禹曾担任过很多职务,但多次被罢官。这样的经历,一次两次还行,可是一旦频繁地出现,他心中就会闷闷不乐,陷入忧愁之中。王吉虽然没有多次罢官的经历,但一直以来没担任过重要的官职,郁郁不得志。两人同病相怜,经常在一起聊天,倾泻心中的块垒。

汉宣帝死后,汉元帝登基。王吉忽然走了运,被提升为谏议大夫,官位显要。

此时贡禹正赋闲在家,他听说王吉被重用之后,心里非常高兴,他想:“我与王吉的经历与才学都差不多,既然皇帝欣赏王吉,也可能会赏识我啊。这样一来,我很有可能会被重用。”于是,他把官帽找出来,将上面厚厚的灰尘弹去,准备将来做官的时候戴。

果然,没过多久,朝廷突然下旨征召贡禹,请他担任重要官职。

弹冠相庆的材料

【注音】tán guān xiāng qìng

【出处】宋·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

【解释】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近义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反义词】如丧考妣

【年代】古代

【例句】当这种东西被杀死的时候,人面兽心的人将聚在一起,弹冠相庆。

弹冠相庆的点评

故事里王吉当了官后,贡禹便把自己的官帽找出来,掸掸灰尘,心想着自己也要做官了,没过多久,的确他也当上了官。现在弹冠相庆是贬义词,用来形容坏人得意的样子,小朋友们可要记住啦!千万不要用错了哟~

最有意思的成语故事篇4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出处】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释读】

“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最有意思的成语故事篇5

班门弄斧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班门弄斧即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最有意思的成语故事篇6

【成语】:打草惊蛇

【拼音】:dǎ cǎo jīng shé

【解释】:打草惊了草里的蛇。 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成语故事】: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shou贿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shou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

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

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伸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