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语录有很多,你们认为最经典的孔子语录是哪些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孔子的语录(经典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1、朝闻道,夕死可矣。
2、听其言而观其行。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5、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8、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9、朽木不可雕也。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3、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5、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16、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7、有教无类。
18、见得思义。
1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2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6、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8、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0、名不正,则言不顺。
3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32、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3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0、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4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2、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7、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8、道不同,不相为谋。
49、小不忍,则乱大谋。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1、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5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5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7、割鸡焉用牛刀?
58、解释: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才肯相信。
59、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6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6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 《论语》
2) 知耻近乎勇。 --孔子
3) 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孔丘
4) 与朋友交,严而有信。 --孔丘
5) 不贰过。(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 --孔子 《论语·雍也》
6)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 《论语》
7) 或曰:“以德报怨”。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 《论语·宪问》
8)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 《孝经》
9)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孔子 《论语》
10)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
11) 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孔丘
12)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 《论语》
13)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孔子
14)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丘
15)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 《论语》
16)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 《论语》
17)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 《论语》
18)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 《论语》
19)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孔子 《论语》
20)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孔子 《论语》
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论语》
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3、第二要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孔子说过,凡事预则立。每个同学都要给自己定出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一个伟大的人生理想。如果你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每天庸庸碌碌,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
4、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礼记学记》
6、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7、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孔子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9、孔子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10、时间过得真快啊,眼看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临咯,在我们欢庆欢呼过后,高考又要来临了!于是乎我忍不住感慨一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慨完之后我又感叹这个句子是多么的华丽,可恨的是它被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给我先用掉了!哼哼!
1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12、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3、後之人不及孔子顔子逺矣,而常嘆仕宦不達,何愚之甚。
14、(作者简介生于波士顿。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爱默生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美国前总统林肯称他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6、解释孔子从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17、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
18、爱国心再和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奥斯特洛夫斯基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2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2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论语》
23、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章,便要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孔子的文章为什么被后人引用得非常多呢?这其一当然是孔子本身的名望使然,其,则是因为他的语录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一来,后来的人无论是谁,抱着什么目的,都可以从孔子的话中断章取义地引用其中的相关部分,再加以自己个人倾向的理解和句断,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4、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25、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
26、孔子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27、春秋战国时期,是“王道”向“霸道”转变的时期,此时的“想象力”已经开始显露出专业化的趋势。“老庄”这样一些具有高度想象力的世外高人,已经完全脱离国家权力体系。只有孔子试图介入权力体系,但他以放弃“想象力”为代价(他的语录干巴巴的,都是一些老人的经验之谈,一点想象力也没有)。——张柠
28、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孔子
2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3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
31、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2、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33、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立身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孔子曾说人而无言,不知其可也。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的个人资产。
34、益者友,损者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3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36、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3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8、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39、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名句
40、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
41、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孔子
42、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
43、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孔子
44、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孔子
45、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
46、孔子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
4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4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49、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50、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未知生,焉知死?
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4、敬鬼神而远之。
5、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6、德不孤,必有邻。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知其不可而为之。
9、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温、良、恭、俭,让。
1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息贫而患不安。
13、朋友切切思思,兄弟怡怡。
14、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15、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16、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
1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8、道不同,不相为谋。
1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2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2、苛政猛于虎。
23、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24、大德必得其寿。
25、无为而治。
26、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0、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3、因材施教。
3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5、过则勿惮改。
36、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37、有教无类。
38、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39、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40、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41、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42、既往不咎。
43、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44、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5、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46、当仁,不让于师。
47、大言不惭。
48、乘肥马,衣轻裘。
4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1、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
5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5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5、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56、过犹不及。
57、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58、礼之用,和为贵。
59、不念旧恶。
60、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61、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62、知耻近乎勇。
63、既来之,则安之。
64、闻一以知十。
6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66、君子不以利害义,则耻辱安从生哉!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怠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
67、不贰过。
68、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6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0、道不行,秉桴浮于海。
71、每事问。
72、君子周急不继富。
7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衰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74、朝闻道,夕死可矣。
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76、不知言,无以知人。
77、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78、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79、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80、欲速则不达。
81、贫而无谄,膏而无骄。
8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83、巧言令色,鲜矣仁。
84、言必信,行必果。
85、惟上知与下愚不移。
86、子在齐阐《韶》,三月不知肉味。
87、辞达而已矣。
8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89、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90、不学礼,无以立。
9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2、不迁怒,不贰过。
9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4、不能正己,焉能正人。
95、割鸡焉用牛刀。
96、食不语,寝不言。
9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8、夫子莞尔而笑。
99、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10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1、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02、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0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0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7、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10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09、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10、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111、为君难,为臣不易。
112、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1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14、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15、君子以当仁不让。
116、无伐善,无施劳。
117、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118、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119、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1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21、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22、小不忍,则乱大谋。
1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4、子曰:“岁寒,然后知 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 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9、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礼之用,和为贵
2、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4、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5、朝闻道,夕死可矣
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7、德不孤,必有邻
8、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9、听其言而观其行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1、三思而后行
1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5、敬鬼神而远之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7、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18、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19、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解释: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解释: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解释: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会,可以凭此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解释: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解释: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解释: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解释:曾子说:“男人不能不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奋斗的路途遥远。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责任,责任不是很重吗?奋斗到至死方休,道路不是很远吗?”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解释: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冬天,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解释: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而我做到了哪些?”这段话主要体现了孔子的谦虚之心。这番话也有教育弟子的意思,让他们知道学与教都无止境,不要满足已有的成绩而停步不前。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治长》 解释: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解释: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