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的名言警句(5篇)

一句好的励志名言,可以使人精神振奋,激起你的斗志。学会在讲话交流中多运用名言,可以增加你说话的内涵以及文采,这次为您整理了积累的名言警句(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积累的名言 篇1

1、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也可证明“毅力”)

3、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4、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7、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0、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11、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12、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1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5、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16、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1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18、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成就事业也需要积累,不懈地努力奋斗。积累是一种毅力,是由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20、马克思为写《资本论》,阅读了1500多种书,留下了100多本读书笔记。他几乎掌握欧洲一切国家的语言,他在头脑里积累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资料。

2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2、“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

23、李贺虽只活到27岁,但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他的成功在于积累。他随身携带锦囊,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将纸片拿出来整理。这样就积累了许多创作素材,最终成为一位着名诗人。

积累的名言警句 篇2

1、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2、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3、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5、学问是经验的积累,才能是刻苦的忍耐。——爱因斯坦

6、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7、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郭沫若《游太湖蠡园为游人题词》

8、搞学问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不滚就化。——贾兰坡

9、今是生计,今是动力,今是行动,今是创造。

10、韬略终须建新国,发奋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11、我们这一辈人本来谁也不曾走过*坦的路,不过,摸索而碰壁,跌倒了又爬起,迂回而前进,这却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经验。——茅盾

12、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鲁迅

13、一天即使只学习一个小时,一年就积累成三百六十五个小时,积零为整,时间就被征服了。——吴晗

1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15、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弗洛伊德

16、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1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9、与其用富丽的外衣点缀本人,不如用常识装备本人。——***

20、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列夫·托尔斯泰

21、合抱之木,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木,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土不厌学,故能成其圣。——管子

22、你们从一开始工作起,就要在积累知识方面养成严格循序渐进的习惯。——巴甫洛夫

23、长年积累,偶然得之,——*

24、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25、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积累的名言 篇3

一、大量阅读

要积累丰富的语言必须博览群书。因为通过大量阅读,能感知丰富的感性语言材料,增加语感积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语言实践要以语言积累为前提,见多才能识广,厚积才能薄发。

1、加强课内阅读。小学课文,大多是名家作品,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因此,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教材,积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对于文中的新词、重点词,成语、歇后语等要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并且可以进行换词、扩词、仿写词语、词语归类的训练。例如在教《火烧云》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模仿“红通通”写词语:金灿灿、黄澄澄、绿油油等,模仿“葡萄灰”写词语:梨黄、苹果绿、桔红、橄榄绿;还可以叫学生写出表示颜色的词: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绚丽多彩……教《清明上河图》一文时,当学生理解了“鸟瞰”的意思后,可以叫学生写出表示“看”的词语:注视、凝视、俯视、环视、窥视、扫视、仰望、眺望、瞭望、瞻仰、端详等。《荔枝》一课有不少ABB式的词语,课后可以叫学生摘抄,进行积累。对于一些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段落;好的开头、结尾,要反复地朗读,有感情地诵读,仔细地品味,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吸收,在读中积累。

2、加强课外阅读。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阶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学生积累的语言50%左右来自课外。因此要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就必须开辟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

要达到145万字的阅读量,首先必须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堂上老师要减少繁琐的分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把课外阅读挤进课堂,每周可以安排一节课为阅读指导课。课后要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保证学生每天在家有半小以上的课外阅读时间。

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实际向学生推荐读物,避免阅读的盲目性。低年级以形象思维为主,可以推荐他们阅读童话、寓言。高年级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理解与表达能力也进一步发展,可以推荐他们阅读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百科全书,文学著作,尤其要重视古典名著的阅读,这样能够窥探到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能够体验到我们民族瑰丽的文化精髓。

二、善于观察

叶圣陶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累得越多,了解才越见深切”。要积累语言,应引导学生平时善于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1、观察周围环境。周围环境中有许多精练新颖,生动优美,富有哲理的语言,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仔细品味,并记录下来。如校园的墙报,宣传栏,墙上的标语,名人名句,门上的对联,街道两旁的广告,风景区的古诗词或名人的题句,景点的介绍词等。

2、观察周围的人。每位学生平时接触的人都很多,有的人说话风趣幽默,有的人说话妙语连珠,有的人说话含蓄深刻。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听人讲话的好习惯,把听到的优美语句铭记于心。

3、观察影视节目。如今的影视节目丰富多彩,少儿节目语言生动形象,有趣味性;综合艺术节目语言言简意赅,深含哲理;新闻联播的语言规范,简明得体。收看这些节目时,要有意识地记住好词佳句,积累语言。

三.勤于记录

“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落大海不见踪”,“不动笔墨不读书”。要积累丰富的语言,还要养成认真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1、摘抄。摘抄的时候书写要工整,不写错别字。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定期要检查他们的笔记,对于书写工整,摘抄较多的同学给予表扬,对于摘抄较少的要进行引导。同学间可以互相交流读书笔记,把每个同学的读书笔记作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

2、归类。摘抄的优美词句,一个阶段要做一次归类工作。把同类的抄在一起,以便查看,如可按写人、写活动与场面、写景、状物,名言警句等归类。现在电脑走入家庭,可以叫学生把平时记的笔记,进行分类,输入电脑。

四、认真背诵

中国传统的语言教学,最基本、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背诵。巴金先生能够背诵200篇的《古文观止》,茅盾能够背诵全本的《红楼梦》,这是他们作为文学家有着超人的语言能力的重要原因。人脑具有巨大的记忆储量,根据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伊曼的研究,人大脑中的神经元总数至少在1百亿到一百四十亿之间。小学阶段是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应该充分发掘学生的记忆潜能,

1、保证时间。每天早读课可以规定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背诵古诗,好句,好段,成语,歇后语,谚语,名人名言等。每天晚上做家业的前十分钟复习早读课背诵的内容。每个周末要保证半小时的背诵时间。

2、明确任务。引导每周背1到2首古诗,每天背3至5个成语或一个好句,每个周末背一个片断。小学六年如果能坚持不懈地背诵,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就能积累大量的佳辞妙句,精美篇章,应用起来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达到如古诗所形容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境界。

积累的名言 篇4

关键词:语言积累;课内课外;专题活动;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36-02

古人云:"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语言积累,提出很多具体措施予以保证落实。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应"背诵优秀诗文"136篇,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

根据《课标》要求,并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情况,我在多年的时间里,在教学实践中以语言的积累为突破口,努力提高我班学生的语文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1.立足教材,课内积累

课堂教学中,我自始至终都瞄准课文的言语,采取多种办法去引导、帮助学生积累吸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

1.1解词析句,品味欣赏。我们所学的课文多数是中外名家的代表作,选作教材时还作了精当的改动,其中的遣词造句可谓句斟字酌,堪称语言的典范。分析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可以让学生在品味欣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

通过解词析句的训练,学生的积累内化成一种能力,在习作中体现出来。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描述:"终于盼到了星期五,可下午放学已经很晚了。回到家,妈妈赶忙帮我卸下书包……"一个不同寻常的"卸"无比形象地描绘了紧张的学习,繁重的功课,让我感受到孩子们学习中无形的压力。

1.2精彩片段,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确,朗读、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把时间"还"给学生,采用初读感知、精读品味、诵读积累等不同层次,自由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体会、理解。对于精彩的篇章,让学生熟读成诵。我欣喜地发现:书声琅琅远比议论纷纷效率高。学生通过对积累内容的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后经久不忘。习作时学生运用脑子里的这些"活"材料,语言新鲜生动,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1.3指导练笔,竞赛评比。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以教材为例,不仅能培养学听、说、朗读的能力,更是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捷径。例如,学习《威尼斯的小艇》之后,进行总分式构段方法的指导;学习《凡卡》后,进行故事续写。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我还采用了竞赛的形式,并且组织部分学生参与评价。对于优秀习作,除了班级、年级展示外,还推荐给报刊杂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2.开发资源,课外积累

"学文如筑塔,学理如聚沙。"学语文是"慢功",浸泡、熏陶、日积月累。人12岁以前是学习语文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引导他们多读多背,积累丰富的语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他们的语文学习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2.1勤览群书,博采众长。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鲁迅先生也说:"读书好比蜜蜂采蜜,必须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我引导学生在"会听一人说"、"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读书时,学生们像勤劳的小蜜蜂,有的在书中作批注,有的把精彩的篇章摘抄在"采蜜集"上,有的还写成心得体会与同学交流。总之,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后,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2赏析名作,吸取精华。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小学生诵读中国古典文学精品,不仅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还能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当然国外的名著也是全人类的文化精髓,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批判性地继承,对于学生的语言积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课标"要求的70首必备古诗词、四大名著、《上下五千年》《冰心儿童文学全集》《鲁滨孙漂流记》等都是我郑重向学生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

2.3留心生活,关注社会。秦牧在《语林采英》中说:"语言的宝库在当代人的口头上。"我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从社会生活中汲取人们健康的、具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引来源头活水,丰富自己的语言宝库,作为日记、作文的新鲜素材。

在《新闻联播》中,学生们学习规范的实事报道;在CCTV5中,学生们陶醉于精彩的赛场解说;在《人与自然》中,学生们感受赵忠祥的魅力……利用晨会、班队会等活动,再把自己的收获向大家作介绍,加强对这些精彩语言的记忆,逐步建立自己的语言仓库。

3.丰富活动,拓展积累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永远不变的爱好,建立机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是培养积累兴趣的有效方法,是课外积累的有力保障。

3.1常规活动,一路同行。为了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培养自觉积累的习惯,多年来,我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地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活动,促进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早间推荐:利用早自习,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推荐自己课外赏析的佳作、精彩的段篇,或成语、寓言故事;小组中的优胜者代表本小组在午间全班交流。

课前朗诵:课前5分钟,按学号(每天5人)朗诵一类成语或古诗,也可以是一个精彩场面描写的段落。

午间交流:利用中午的读书读报时间,展示自己在课外积累中的精彩句、段、篇,并每周评选"积累之星",月末赠送"积累之星"喜报。

3.2专题活动,激发兴趣。积累百宝箱:学生将自己每天收集的精彩段篇写上学号投入讲台上的"积累百宝箱",每周评选一次,作为评选"积累之星"的条件之一。师生打擂台:定期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组与组成语接龙、诗词朗诵、童话表演等积累比赛,优胜者颁发奖品。

3.3提供空间,交流互动。利用《综合实践》课开展"读书会"、"赛诗会"、"故事擂台"、"小作家笔会"等活动,进行积累成果交流汇报。在这些活动基础上形成的日记、习作,参加各级征文活动或推荐给报刊杂志,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4.结语

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语言积累的一些尝试和研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但要真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学生的底气,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还需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落实更佳的措施。

参考文献:

积累的名言 篇5

一、向书本学习语言

初中语文课本汇聚了语言的精华,是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的重要依据。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以此为契机,指导学生向书本学习语言。

如《春》这篇文章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分类积累。

叠音词语:欣欣然、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绵软软、抖擞抖擞、舒活舒活、稀稀疏疏

颜色词语:嫩嫩的,绿绿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

比喻、拟人句: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美段: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

向课外名篇学习。语言的积累必须从课内转向课外,学生可以从名著、报刊、杂志等书面的东西学习积累语言。

中学生必读篇目很多,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课外,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积累变成有意识的活动,在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时,让学生背诵保尔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不仅是语言的积累,更是一种情感精神的熏陶。

二、向生活学习语言

生活中,时时处处是语文,留心处处皆学问。指导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在生活中留心,在学习时留意,总能学到富有生命力的语言。

1.学习富有个性的群众语言。“苦吟诗人”贾岛骑着毛驴到处巡游的故事是很有启发性的,他除了把自己的灵感记录下来之外,还记录下了许多生活中的群众语言精华。所以,我指导学生学习周围人的个性语言,并进行比较积累,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写作中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个学生积累的语言很有代表性:我站在一边,妈妈洗着衣服,一推我,一脸不耐烦:“你杵这跟木头一样,还不去写作业!”奶奶见我站在一边看她洗衣服,笑着指着我说:“你傻愣着吧,你妈又要骂你了。”学生认为“杵”和“愣”两个字的运用就很有个性,也富于生活气息。

2.向视听材料积累语言。电视节目、网络内容现在成了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当“PK、MM(美眉)、QQ”这样的语言出现在学生作文中时,你会发现语言是有生命力的,它会在某一天成长得令你吃惊。因此,适当指导学生学习电视、网络用语会使学生作文富有时代气息,语文教师要和学生和时代和语言共同成长。

如电视中有这样的语言:

①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恩而变。――公益广告

②赶快下“斑”,不要“逗”留。――化妆品广告

③茶以清心,书以养心。――河北电视台读书栏目

④人生就是大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戏曲频道

又如网络语言:

①“点击生命的窗口”

②“我的博客我做主”……

这些富含哲理、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是我们的一笔财富,应该指导学生学习和积累。

那么如何使学生的积累具有科学性,从而形成自觉意识呢?

1.积累摘抄本,分出课内和课外。课内的学习积累要在课上进行分类指导,课外积累本要按周布置,分开类别,如“四字美语、格言、谚语、诗词名句、名人名言、群众口语、电视栏目广告语、网络流行语……

2.定期交流,扩大战果。一种快乐可以分享为两种快乐,一种思想可以交流为两种思想。因此,定期进行交流,以期达到资源共享、语言共有。每周小组交流,由小组长选出组内最优秀的语言积累的素材,然后每两周进行全班交流,由老师统一时间,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上时间交流两周中的成果,评选出语言之星,充分调动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3.组长命题,共同积累。为了统一积累的内容,教师可选派组长按同一内容布置一周的积累内容,这样同学们的积累就会有的放矢,有序有理了。例如:可以积累关于理想的内容,可以从几个方面积累:诗句、电视、网络、格言、谚语、名言、事迹等方面积累。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