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谁没有?方式新就被当做是错误。然而方式不新就不容易被看见。反而我觉得90后非常有创造力,虽然我也不是特别喜欢那种风格。这就发展到教育。由于国家发展迅速,父母教育子女付出的时间不够才会有这么明显的现象。正是父母的奋斗才让国家强盛,有利有弊。一起读读非主流经典话语吧!该页是可爱的小编给大伙儿找到的非主流名言【4篇】,欢迎借鉴。
关键词:网络语言;社会语言学;流行语
【Abstract】The language of Internet is the product of the developing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is inextricably linked to society.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linguistics ,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 vocabulary, grammar, effects) to analysis the social impact of the language of Internet.
【Keywords】the language of Internet social linguistics popular words
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出现了与之相关的网络语言,它具有鲜明的特色并迅速传播。网络语言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1 网络语言的用词法
名词做动词
例 今天你脖领儿了吗?
脖领儿:“脖(博)领儿”,微博一族中的“领袖人物”,微博关注率、点击率双高,粉丝众多。脖领儿一词作为微博用语,微博领袖人物的简称。原意是人们衣服的领子,正好恰当的比喻微博中的领军人物。形象有趣容易被人接受,因此广泛流传。
动词做名词
漂泊:“漂泊(博)”,微博一族中的“散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飘忽不定。也指以“转载”他人文章为主的微博,内容多为“舶来品”。另:也指外观漂亮的微博。漂泊原意指为生活所迫到处奔走,居无定所。在这里形容微博转载的内容,用作名词。
形容词做动词
例①澳大利亚政府被黑。②一旦被黑, 不要轻易放弃, 什么手段都应用一下。
以上二例中的形容词 “黑”均被用在了被动句里。而在现代汉语中“被”动句多由“被” +动词构成而非形容词。显然, 这里“黑”已转为动词。这与“黑”, 来该种用法的来历是分不开的。这个意义上的“黑”自 “黑客”, 是英文“hacker ” 的音译。而在英语中单词“hacker ”是由“hack ”加“er”构成的。英语单词hack是动词,本义是“砍伐、毁坏”之意。因此形容词“黑” 就带有了动词意味, 指代黑客们的蓄意破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黑”用作动词的情况似乎限于“被黑”用法, 而其他情况下多转为名词, 如“谈黑色变”、“遇黑小记”等。
副词加名词
副词修饰名词汉语副词“很”一般不用来修饰名词, 但在网络语言中“很 名词”很普遍,。例①很+名词。 “很+女人”、“很克林顿”、“很书本”
②非常+名词。“非常苹果”、“非常柠檬”。
“很”和“非常”的这种用法可以说都是源于港台。“很+名词”这种格式是大陆旧有的“槽”加上港台的词汇。“非常”一词先在港台流行。例如凤凰卫视中文台有两档收视率很高的节目, 一档叫“非常男女”, 一档叫“非常档案”。由于港台历来为大陆时尚的源头, 为许多年轻人所推崇, 因此这些格式传入大陆流行起来。
旧词新意
微波炉:“微波(博)炉”,如微波炉般把一些“半成品”放在炉里“加热”一番,便有“翻新猛料”爆出。微博标题及文字吸引眼球、颇具煽动力。言辞哗众,语不“雷”人死不休。
长脖鹿:“长脖(博)鹿”,微博文字言简意赅,高屋建瓴;着眼点高,观点独到,亦指自命清高、俯视其他博主。同时有“脖子伸得很长,专窥探别人隐私”的意思。
“薄(博)荷糖”:微博一族里,语言特色、内容形式都很具个性的微博。
英语单词的缩写
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指电子公告板系统,国内统称论坛。
DIY是每个电脑爱好者熟悉的新名词,是英文Do It Yourself的首字母缩写,自己动手制作的意思,硬件爱好者也被俗称DIYer.
DJ是DISCO JOCIKEY(唱片骑士)的英文缩写,以DISCO为主,DJ这两个字现在已经代表了最新、最劲、最毒、最HIGH的Muisc。 2 网络语言的新型句法
a. 状语后置 例:A: ……都“ 眼红列都! ” “ 这么一会就传完了都! ”B: ……先1、“ 走先! ” (先走)2、“ 强帖啊, 签个名先! ” (先签个名)3、“ 给我个理由先! ”(先给我个理由)
b. ……的说:动词后置的一种用法,来自日文语法。 例:A.我不太敢看恐怖片, 但心里还有些向往的说!B.但偶还是很喜欢那些老先生的课的说。
c……ing:动词进行时的一种用法,来自英文语法。
d. 标点符号被赋予更多的内涵:网络语言中, 除了常见的图形、符号、数字来表情达意外, 还更多地使用标点符号。单用、连用、组合起来用, 以期表达各种语气, 能起到使话语简洁和突出、强调语气的作用。如: 单用……(无言)、连用!(强烈的感叹, 可表称赞、同意、要求等含义)。
3 网络词汇的分类
3.1 摹声法。 第一种:模拟自然界事物发出的声音来造词。厚厚、吼吼、咔咔、kaka、嘻嘻、xixi、hiahia等:表示笑声,通常当作语气助词用。 第二种:根据方言,外来语造词。如 大虾:“大侠”的谐音,指网龄比较长的资深网虫,或者某一方面(如电脑技术,或者文章水平)特别高超的人,一般人缘声誉较好才会得到如此称呼。稀饭:喜欢。 木有:没有。“木”不知道是来源于哪里的发音。同样用法的还有“米有”。
粉:很。来自闽南方言。 表:“不要”速读连音,据说来自上海人的发音。 白烂:来自闽南语“白卵”,意指一个人既笨又啰唆,还很麻烦,含贬义。 素:台湾普通话“是”的读音。与之对应的有“8素”。 3166( 撒优那拉) 是日语中“再见”之义。
这些词不一定全是有意创造,有的是在打字聊天过程中为了图方便而使用,结果因其方便有趣被很多网友所接受。
3.2 说明法。 纯净水:无任何实质内容的灌水,也说水蒸气。 水手:喜欢灌水的人。级别高的也称水桶、水鬼、水仙,指女性灌水狂人时,还有个特定称呼:水母。潜水:天天在论坛里呆着,但是不发帖,只看帖子、而且注意论坛日常事务的人。 打铁:写帖子,一般指有点儿重量的帖子。 拍砖:对某人某帖发表与其他人不同看法和理解的帖子。 刷屏:打开一个论坛,所有的主题帖都是同一个ID发的。 扫楼:也叫刷墙,打开一个论坛,所有主题帖的最后一个回复都是同一个ID的。其中,有的词形容事物的性质,有的描述一种现象和行为,总的特点形象生动,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3.3 比拟法。 指用现有语言材料通过比拟、比喻等手段创制新词。 火星帖:很久以前已经被无数人看过转过的旧帖,转火星帖的人被称为火星人。通常回帖会这样说:楼主还是快回火星吧,地球是很危险滴。(来自周星星《少林足球》) 恐龙:长得不漂亮的女性网民,含贬义。与之相对的是“青蛙”,形容相貌抱歉的男性网民。 犬科 :喜欢追逐论坛里的女生的那种类型,尤其喜欢死缠烂打。 狼族:热爱美色,不过比犬科作风正派一点,不会纠缠。
3.4 双音法。 通过双音化产生新词。双音造词法是随着汉语词汇向双音化发展而出现的一种造词方法,它一般在原有单音词的基础上进行造词,如“妈妈妈”“路/路道路”“石石头”等。
网络上的“双音造词法”显得比较独特:它造词的基础一般是原有的双音节词汇,造出的新词一般是原词中某语素的重叠形式。例如“照片片片”“吃饭饭饭”“东西东东”“小狗狗狗”“OICQQQ”等。这样创制出来的词汇与原词相比,意义并无太大差别,但一般增加了一些可爱的意味。
3.5 简缩法。 是一种把词组通过简缩而改变成词的造词方法。 蛋白质:笨蛋++神经质。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GF:Girl Friend,女友。与之相对的是BF,Boy Friend,男友。 这类词满足了当今快速交流的需求,词汇量很大,没有特定的规律。
3.6 符号法。 现在的输入法越来越人性化,输入一个词的时候会显示与之相应的符号,比如微笑:) 大笑O(∩_∩)O 叹气o(︶︿︶)o 该类符号具有很强的表意性,深受网民的喜爱,因此其衍生能力也很强。例如围绕“orz”便派生出了“sro”“srQ”“Or?”等一系列变体。
还有当今流行的火星文。火星文由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冷僻字或汉字拆分后的部分等非正规化文字符号组合而成。,一些上网族最初为了打字方便,用注音文替代一些常用文字在网上交流,达到了快速打字兼可理解内容的效果。后来发展的形式多样。如“劳エ”(老公)、“侽喷叐”(男朋友)、“蒶ロ耐·”(很可爱)。
4 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
4.1 提高交流效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脚步越来越快,信息的传递速度也相应加快。传统的书面语言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追求速度的要求,这时,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它以其简单快捷加速了人与人的交流速度。人们在打字时,可以随手用符号,谐音代替,而且对方可以理解你想表达的意思。网络语言的形象生动,为人们的交流营造了轻松的氛围。
4.2 体现了个性和创造力。无论是现在饱受争议的火星文,还是那些可爱的符号表情,都是人们创造力的结晶。一些词如霉女等用反义指代,诙谐幽默,别出心裁,这正是网络语言的吸引力所在。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如何最有效地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网络语言是最快捷的工具。各种个性签名代表了个体不同的性格,增加了吸引力,会得到更多的认同。因此,部分网络主体使用网络用语的原因是希望自己尽快融入这个网络社区,能顺畅地和他人交流。网络用语的熟悉能使得这些新进群体更快地在虚拟社区中获取认同。网络用语的传播特性反映了这样一个观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虚拟社区中人们的情感归属感越来越强。
4.3 导致语言的不规范。网民的年龄在日益年轻化,很多小学生在没有接受学校教育前,过早进入了网络世界,他们所接受的是网络语言的熏陶。于是,会直接影响他们对于语言的认识。从信息交流角度来说,网络用语最大的消极影响便是构筑了信息传播的壁垒。在一些虚拟社区中,经验丰富的交流主体通常大篇幅地使用网络用语,形成信息交流障碍,而信息接收方,尤其是那些不经常使用互联网的人和虚拟社区的新来者未必能理解形形网络用语的含义,有时候甚至会产生歧义,结果导致了信息传输的失真和交流的障碍。
总之,网络语言是语言在网络这个特定话语环境中变异的结果,并不是新的语言,不仅会成为人们网络交流的便捷工具,它也会逐步发展与更新,来不断适应人们生活的脚步。不应过分夸大其缺点并一味拒绝。我们不仅要学习并继承规范的语言,而且不排斥网络语言,二者的共存才会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多元化。
参考文献
[1] 孙曼均。城市流行词语及其社会文化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1996,(2):101-107.
[2]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73.
关键词:演唱会名称; 修辞现象; 文化现象;
在资讯发达的当代,人们可以发现有不少新语言现象出现在社会上。这些新语言出现在广告上或网络上,并成为当代社会的流行语。这个现象也引起了相关领域的人们的关注。不过,至今语言学界研究得比较多的是网络语言和广告语言。笔者则发现了除了这两类语言领域外,娱乐影视界出现的新词语则更多、更易流行。比如在歌名、歌词、电影对白里出现的新词语就很值得研究。
流行音乐的兴起于早期欧美国家,随着全球化的科技与经济发展,中文的流行音乐也迅速地发展并盛行起来,并由此扩大和带动了更多的文化消费。中文流行音乐的传播与展演,举办演唱会是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而这种演唱会则指具有一定规模的现场演出。演唱会也是歌手的主要收入来源,一般的演唱会门票相当昂贵。流行音乐演唱会是当今社会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因其拥有众多的观众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演唱会的大众普遍性形成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演唱会的名称也成了吸引人的卖点之一。因此,无论是演唱会的组织者、策划者,还是歌手们自身,甚至是歌迷们都对演唱会的名称相当重视,都希望用最有特色的名称达到“先‘名’夺人”的效果。因此五花八门的演唱会名称也就成了语言研究者们的研究对象。笔者通过百度引擎搜索整理出了20位中文流行音乐歌手50个演唱会名称,这些语料中有来自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等地的著名歌手的演唱会名称。笔者选取了其中若干名称作为研究基础,并运用分类法探讨其中的语言表现现象。中文演唱会名称的语言修辞现象约有以下几种:
一。演唱会名称的谐音化艺术
谐音是汉民族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是提高语言表现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谐音法多出现在俗语、广告语中。中文演唱会名称中运用谐音法,有易读易记的宣传效果。它不但能让人们一看就能猜到或者意会得到相关演唱会将由哪位歌手主唱,而且还可以在宣传中增加交流的幽默感和亲切感。例如:
①张惠妹:《“妹”力四射》演唱会、《歌声“妹”影》演唱会
②王菲:《“菲”比寻常》演唱会
③飞轮海:《想入“飞飞”》演唱会、《希望起“飞”》演唱会
④周杰伦:《无与“伦”比》演唱会
⑤古巨基:《“古”舞飞扬》演唱会
⑥杨千:《花样“千”》演唱会、《万紫“千”红》演唱会
⑦蔡依林:《“林林”尽致精彩无比》演唱会、《万众挺“依”》演唱会
从上可见,中文演唱会名称使用谐音法的语料,一般选择固定词语,如成语或四字格词组等。这些固定词语对人们来说是耳熟能详的,因此很容易引起联想,也很容易“猜”到正确答案。如“魅力四射”,当“魅”换上“妹”字,就很易联想到或者猜到张惠妹演唱的魅力。这个演唱会的名称对张惠妹的歌迷们来说,无疑是一剂演唱会前的兴奋剂,会比平实的演唱会名称引起更强烈的烘托效应。
另外,使用谐音法也能点示出主唱歌手最突出的艺术个性。如飞轮海的团体名称,其团名是华氏气温度的德文原文“Fahrenheit”的音译,意指“飞轮海”的四位成员具有不同的风格温度:如同春、夏、秋、冬四季,他们是一个由温暖、炎热、凉爽、酷冷组成的团体。而一旦把这个团体名称用谐音加以处理,变成了“想入‘飞飞’”和“希望起‘飞’”,这样的谐音处理既可以扩大原义的联想范围,由实实在在的四季温度可联想到无限的时空;把“想入非非”的“非”换成“飞”,又契合了“飞轮海”飞上天海,畅想无垠的音译中文名。一举两得,回味无穷。使用谐音来做中文演唱会名称的艺术处理,其实也是一种心理宣传战术,用这种谐音幽默的方式推出的演唱会名称,可以为演唱会营造更有趣更有号召力的先期声势。
二。演唱会名称的英文名字谐音化艺术
除了中文的谐音法,中文演唱会名称中也出现了英文名字谐音化现象。特别是以歌手的英文名字命名的演唱会,这种英文名字谐音化修辞手法会使受众产生亲近感。例如:
①郑秀文(Sammi):《Show Mi》 演唱会、《Love Mi 》演唱会、《Love Mi more》演唱会。
②梁咏琪(Gigi):《北京G夜》演唱会。
③陈奕迅:《Take it to EC》演唱会。
④S.H.E.:《S.H.E. is the one》演唱会。
三。艺术性夸大歌手形象特征的修辞法
黄颖(2003)在音乐市场调查后发现,消费者对流行音乐的认知大都取决于音乐制作公司对所发行的流行音乐的定位或评价;一般来说,唱片公司为歌手建立的形象与歌迷对歌手的认知相差不远。不过,比较一下歌手个人形象与其音乐表演的话,在歌迷心中还是歌手个人形象更为突出。因此,为凸显演唱会的个性特色,唱片公司会采用艺术性地夸大歌手形象特征的修辞手法,来为演唱会强化卖点。这种艺术性地夸大歌手形象特征的修辞手法也可以直接表现为演唱会的名称。或采用歌手的专辑名称命名、或采用歌曲(特别是主打歌)命名。这种演唱会名称,尤其是团体名称,一般都采用比较强势的、夸张的形容词,以期达到刺激和震撼受众心理的效果。例如:
①郭富城:《最激》演唱会、《狂野郭富城诱惑》演唱会、《纯美纯真》演唱会
②刘德华:《热浪劲爆》演唱会、《最好的声音》演唱会
③王力宏:《不可思议》演唱会、《永远的力宏》演唱会
④Twins:《一级棒兴奋》演唱会
⑤郑秀文:《火热动感》演唱会
从阅读感上体味,上述演唱会的名称中使用的“最劲”、“最辣”、“最酷”、“叱咤”、“火辣辣”、“动感强劲”等词语,都十分强烈地突出了歌手形象。从这些名称中可以感觉到,使用艺术性夸大歌手形象特征的修辞法来为演唱会起名称,一般来说,名称越短越好,所选词语越熟悉越好。因为简练熟悉的名称能让人入目即入心,易记易说。
四。直名修辞手法的演唱会名称
直接以歌手专辑名称或歌曲名来命名演唱会,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演唱会命名法。歌手在推出新专辑后,一般都会进行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如:以专辑或歌曲名称命名的记者招待会、签唱会等。这类演唱会的名称大都采用专辑名或者主打歌来直接命名。这种“直名”法的演唱会名称通过电视广告、市面上的海报、演唱会特刊等宣传渠道直接向大众传播,特别是电视广告,每日多次,日复一日地滚动式传播,使这些“直名”与大众的听觉和视觉无数次地接触,使受众自觉或不自觉地与这些直名演唱会熟悉起来。如:
①周杰伦:《范特西》演唱会
②S.H.E.:《奇幻乐园》演唱会
③杨丞琳:《遇上爱》演唱会、《任意门》演唱会
④蔡依林:《特务J》演唱会、《说爱你》演唱会
⑤张惠妹:《阿密特》演唱会
周杰伦的《范特西》直接音译于“Fantasy”,“Fantasy”,意为“幻想、狂想”,如果直接意译为“幻想”或“狂想”来作为专辑名称,并以“幻想”或“狂想”来命名周杰伦的演唱会,其广告效果就不会有“范特西”那种“神秘感”的创意,也就引不起大众的好奇。周杰伦靠第二张个人专辑《范特西》奠定了他在中文乐坛的地位。用直名法来命名他的演唱会,这恐怕也是助他成功的一个因素吧。还有,张惠妹推出的新专辑《阿密特》一炮走红也有得益于名称的因素。“Amit”是阿妹的卑南族本名。张惠妹借阿密特的身份不再唱幽怨女人的情歌,而是像卑南族人那样唱得畅所欲言,辛辣爽快。由于《阿密特》的成功,张惠妹的知名度也水涨船高,由直名法命名的这首歌也在大众传播中印象深刻,人们多听多哼以后自然而然地也就爱上了。因此,直名法在演唱会名称的设计上也不失为一种很有效的修辞手法。
五。英语直名法的演唱会名称
使用英文词语或者短语作为中文演唱会名称也跟中文命名一样,采取简洁的、吸引力较强的词语或短语,力图使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是使用英文为中文演唱会命名,其采用的英文大都表现为突出的文化心理,以文化心理上的沟通为手段,可能更能迎合某些受众的崇洋、崇高贵、崇罗漫的心理。例如:
①谢霆锋:《Viva Live》演唱会
②容祖儿:《Starlight》演唱会、《Show up 》演唱会
③S.H.E.:《Perfect 3》演唱会
④郭富城:《Live on Stage》演唱会
⑤刘德华:《Wonderful World》演唱会、《Unforgettable》 演唱会
⑥孙燕姿:《The Answer is》演唱会、《The Moment》 演唱会、《Start》演唱会
以上这些以英语命名的演唱会名称,念读起来有响亮、悦耳、简洁和罗曼蒂克的感觉,给人耳目一新的享受,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目标消费市场对时尚的追求或崇拜。此外,有些中文演唱会名称中还出现了中英语词汇谐音混用的现象,这种命名方法诙谐幽默、形象生动。如罗志祥的《一支独show》演唱会、《巨星Now 翻天》演唱会。站在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称之为“语码混用”(code-mixing)。这种在某一词语的基础上,插入另一种语言成分的语码混用手法,有时能起到“幽默双语”的修辞效果,用在演唱会名称上,能收到风趣可乐的效应。
六。符号命名法
在现代社会语言现象中,网络与手机短信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网络语言或手机语言中,词汇性语言与非词汇性的符号语言夹杂在一起,如汉字、英文单词、数字符号、表情符号等同时运用在一个语言表现的平面上,这种情况已不算稀奇。中文演唱会名称中偶尔也会这样。比如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效果,演唱会名称中会“夹”入感叹号“!”如:
①萧亚轩:《E!VA Wow》演唱会
②容祖儿:《Yes! 不“容”错失》演唱会
七。以赞助商或商品名称命名
以赞助商的名称或标志(logo)来命名演唱会,既开门见山、开宗明义地告示了演唱会要闻,又借着歌手的名气和演唱会的造势活动,宣传了赞助商的品牌或者商品。如:
①《可口可乐张惠妹快乐唱开演唱会》
②《BenQ Speshow罗志祥演唱会》
③《Sony Ericsson王力宏Music-Man演唱会》
上面的第一例《可口可乐张惠妹快乐唱开演唱会》,这个名称会让社会大众对这个演唱会产生“快乐”联想,即喝可口可乐和观看张惠妹的演唱会都会带来快乐,达到一石二鸟的修辞效果。
在调查研究中,笔者还发现有些演唱会名称把上述7种分类手法综合起来使用,如《~H20 + 903容祖儿夏水礼》演唱会。这个名称结合了谐音法(“下”与“夏”)、符号使用法(+)、赞助商名称(~H20与903广播电台)和语码混用法(符号与罗马数字)。再如张惠妹于1999年举办的《“妹”力“久久”》演唱会,它表示了三层意义,即演唱会的主角(张惠妹)、张惠妹的形象(魅力长久)及演唱会举办的年份(1999年;“九”与“久”谐音)。这种综合手法的名称,数量不多,但也很有吸引力。
通过以上的分类与分析,笔者认为中文演唱会名称体现出的多样化形式中包含了特定的文化现象和现当代的语言修辞现象。这些新语言修辞现象其实反映了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新语料,而这些新语料也是顺应现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因此,这样的新语料还是很有研究空间的。
参考文献:
(1)冯志伟,《应用语言学综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2)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黄颖,《流行音乐歌手形象、偶像崇拜与消费行为关系研究》,国立中山大学,2003.
(4)宋思敏,《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语码混用现象》,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第2期。
(5)刘雅祺,《文化消费的符号学解读》,中南大学,2007.
(6)李逸歆,《台湾流行音乐行销之策略》,世新大学,2001.
关键词:《名利场》 语言 风格
引言
19世纪英国文坛涌现出大量现实主义作家,有许多文人对一些虚伪或故作姿态的社会群体表达内心的不满,这些作家对社会中勤劳贫苦大众的被欺凌和压榨的现象作出了严厉批判。萨克雷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作家,他在整个一生中写出了数不胜数的杰出作品,他的文风有趣而辛辣,尤为看重对讽刺语言的使用,他凭借深刻入骨的讽刺及充满趣味性的行文而被广大读者青睐,在英国文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笔者将列举其流传于世的作品中最杰出的典范,同时把在世界文学历史上也声名显著的《名利场》作为分析文本,对其作品的语言风格予以评析。
一、萨克雷和《名利场》概述
萨克雷一生创作了诸多优秀作品,深受我们喜爱。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环境中,其父在他6岁时去世,给他遗留下巨额财富。母亲把他带大以后,他凭借优渥的家境开始四处游学增长视野,这段经历扩大了他以后的写作视野,给他带来了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但是他由于对钱的敏感度不足,经常投资失利,在他成年后家庭逐步走向败落,再加上妻子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因此他只有通过到处讲课以及不停地写作来赚钱养家。在这个人生阶段,他看到了社会中唯利是图的一面,也领教了上层社会虚伪狡诈的一面,这些都对他的写作基调造成了很大影响。由于妻子患病而不能沟通,挚友布鲁克菲尔德成了他仅有的沟通对象,他喜好交际,和社会上层的许多人维系着紧密联系,这个期间他在美国经历了此生最自由的生活。然而伴随时光流逝,他慢慢爱上挚友之妻,挚友在得知这件事情后和他绝交不再来往,他因此失去了支撑自己的精神支柱,在那之后的十几年时光中尽管他创作了数量可观的小说,可他却怏怏不快,过着离群索居的日子。
《名利场》是其写作中期的代表,副标题是“一部缺失主人公的小说”,故事发生在拿破仑战役与战后的英国,国内上上下下对权势的追捧到了痴迷的程度,百姓愚蠢无知是那个时代现实主义文学家重点抨击的问题。作者在创作这部小说时打破了以往写作的传统,力图将现实情况展现于我们眼前,他运用大量篇幅描写角色的内心活动与感受。与此同时,他利用生动突出的细节描写展现角色的个性,在他看来,当时社会流行的唯利是图的风潮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都引发了巨大的影响。这部作品用艾米利亚与丽贝卡的经历作为主要脉络,描写了故事里的人是如何为攀权附贵、为进入上层社会而运用无所不能的手段,甚至损害身边的人,最后将自己出卖,沦落至悲戚不堪的结局。作者说道:“我认为全英国都被财富崇拜风气导向得一塌糊涂,自上到下所有人都阿谀奉承,另外还不忘恐吓与欺凌他人。”这部作品描写的就是唯利是图、虚伪狡诈的人性,这并不是作家为了写作而虚拟构建的世界,而确实是对19世纪前期英国上层阶级的真实写照。
二、《名利场》的语言风格
(一)讽刺语言
小说《名利场》写作之初,萨克雷就表明了书中描写的所有角色都是一群牵线木偶,这些人既没有思想也没有内在灵魂,他们争相出演争权夺利的一场场剧幕。而作家好似一位置身事外的人,以自己特有的风趣文字描写着角色们的内心想法,他的讽刺深刻入骨,让我们同萨克雷一起在剧场中观赏那些提线木偶的言行举止,慢慢地我们能够看出作家描写的场景原来一点也不陌生,就是我们真实生活中身边的人与事。在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出,不管金钱在日常生活中是多么重要,然而却无法代替所有一切,大家面临金钱攻势时逐渐丧失本我,良善和所有优良品格被物质蒙蔽,转变为愚蠢无知的人。作家在陈述故事时有意留白,让我们有更广泛的余地来思索与想象,我们进入其中,好似走进作品陈述的剧情。萨克雷采用的语言风格是希望我们通过思考找到作品想要传达的思想,对社会现状予以反思,竭尽全力地去思考小说反映的症结所在。例如,萨克雷描写主人公丽贝卡丈夫揭穿其出轨时,讲道:“谁都不知道丽贝卡是否失节,她自然会给自己脱罪,但是自她口中讲出的话有谁会信?谁知道这个坏女人这一次到底是否被冤枉呢?”这段话,令我们很快就看清楚她是不可能改变的,她用一个又一个谎言填补真实生活。
此外,作家在描写丽贝卡的行为时,也是通过淋漓尽致的讽刺语言。有关丽贝卡所有的描述,均展现了她对金钱、地位与权势的痴迷状态,丽贝卡平日里四处游荡,凭借欺骗手段混进上层社会。作品语言展现了她的无情冷漠,谁也不爱,哪怕是丈夫与亲生儿子,均是其迈入上流社会大门的敲门砖。为进入上层社会,她不吝出卖自己,勾搭乔治,和罗登私奔,讨取司丹恩喜爱,用尽心机、以假乱真,好似变色龙般地穿梭于上层社会之中。她俘获的人在被她利用到极致后,都被她立刻踹开。萨克雷将这个角色的虚伪描绘得淋漓尽致,这并非只是形容,是活灵活现的生动形象。作家运用语言描述,重点在其“假”与“变”,关于“假”,她对自己周围一切人的情感没一个是真的,不管家人或是友人,她付出的情感只为利用。她的变色龙特色展现得极其到位,均突出“变”的特点。丽贝卡在“名利场”中丑陋的行径,极其显著地展现出那个社会道德风俗与风潮的丑恶。
(二)幽默语言
作家运用讽刺手段,用反讽构成其特有的幽默,令原本紧张的情节不断流露出喜剧特点,使人发笑,在我们感叹的同时,又被作品中人物角色的自以为是与弄巧成拙引得爆笑不止。作品里的主人公乔斯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在他看来,自己就是无比聪明的人,但没料到丽贝卡正织着网来套他。丽贝卡编了个钱包,而这个包就是她希望留下的,她选用金色来编包代表其对权势和金钱的无限憧憬,在她的眼里,除了钱与权不存在真爱,而钱包就是其唯利是图的象征物品。最后她又移情上流社会的老毕脱,他真的认为丽贝卡喜欢自己,真心实意地希望嫁给他,此时丽贝卡所表现出的压抑和心痛传达出其虚假的特质,她希望得到的只有钱而已,虽然这一连串关于对丽贝卡的描绘是萨克雷常用的幽默语言描绘手法之一,然而这样一种反讽的幽默方式令我们发自内心地认为丽贝卡该有应得的结局,同时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感到无可奈何。
除此之外,作者运用对比方式,把艾米利亚与丽贝卡的生活分为两条主要脉络。作者描写的艾米利亚是一位性格善良的女孩,她全心全意地爱奥斯本,在她看来,他是其一生的良伴。然而,真实的奥斯是一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新婚后就纵情于风流生活中,还被丽贝卡引诱,和她私奔。艾米利亚全心全意地爱着奥斯本,没有察觉此人性格里的虚假,这一点也表明她并非有智慧的人。她在悲惨遭遇面前不会抗争,反倒默默承受,表明她被个性中复杂与怯懦的成分主导。作家通过对这个人物的描写,展现出当时那个社会的冷漠自私。两个经历全然不同的人却迈向了同样的结局,这正因在那个时期的上层社会里,所有人都无法逃出社会冷酷的环境,深陷虚假名利的漩涡之中,没有人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两人的共同结局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讽刺。
三、《名利场》全景化的语言描写
萨克雷在《名利场》中全景化地描写了当时的社会,包括地位至高无上的贵族、大臣,或是贫苦人民,无论他们是否过着光鲜亮丽的生活,均无法逃离对金钱、权力的觊觎。作家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这群人的语言、行径、思想、习惯,表现出这个群体对荣华富贵的无限追求。例如,这部作品里面的代表人物之一司丹恩勋爵,他头上顶着许多头衔,平日里对待他人总是温文有礼,在外头对他妻子也是十分尊重,但到了家中,他的面具就摘下来了,对妻子不屑一顾,他貌似高雅的言行举止是为了获得更多人的赞誉与尊重。他活着时的丑陋与死去之后的评价构成落差极大的对比,将有品格、有教养的上层群体批判得不留一丝余地。
《名利场》的语言描写好似上演了一台戏剧,其中不同人物在这剧幕中交相登场,轮番上演暴发户的丑陋面目、骗子的居心叵测的行骗、胸无半滴墨的投机之徒、言行不一的达官贵人……这里描写的并非具体某个人的个性,作者描写的是那个时期整个社会的全景。
结语
萨克雷采用各种方式来展现19世纪英国社会中的丑陋情况,小说中使用了讽刺、幽默等方法,且对英国社会全景均有涉及。在描写时,萨克雷化身为一位批判者,他站立于和我们相同的世界中,仿佛置身事外一般俯视着所发生的一切,让我们在嬉笑怒骂、悲喜交加中体会着作品的主旨,骤然意识到《名利场》里描写的竟然就是身边的生活,这种语言风格深刻入骨,具有警示的功效。作家着力对人物的所思所想和行为举止,按照“名利场”的准则进行描写,丽贝卡偏执地朝着上流社会攀登并非只是个性原因,而是其地位、背景导致他的家庭无法给她匹配良人,因此她只有靠着一己之力来寻找美好生活,这并非个人的心态偏执,而是全社会问题所造成的个体悲剧。萨克雷认为:“小说就是要尽力展现现实”,用使人揪心的讽刺语言幽默表现真相,避开空洞的教育说理,更易让读者产生共鸣。正因作家运用现实主义方式,把社会最黑暗的一面淋漓尽致地展现,我们才能通过阴暗来寻找希望,从作品里看穿生活的真相,并非所有人都随波逐流地热衷于追求名利,而是社会环境致使他们如此,这样一种反思跨越了社会和时代的鸿沟。萨克雷的落笔貌似不经意,实则引领了我们感受社会现实,出色的语言特征和反讽技巧令这部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中熠熠生辉。语
参考文献
[1]谢红岭。浅析文化视角下的中西影视文学中的女性形象[J].语文建设,2013(06).
[2]童庆炳。文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流行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语言变异现象。流行语的语言变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本文以新时期曾经流行和正在流行的流行语为考察对象,对流行语在语法方面的变异作粗略的分析。
流行语的语法变异是指在流行语中出现了新的语法现象或存在对传统语法规则的偏离的语言现象。流行语中的语法变异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类:
1.词语模的大量涌现
词语模是指一种可以套用的词语格式。流行语中存在大量的可以套用的词语模。词语模包括词模和语模,本文不讨论词和语的区分,因此,不论词模还是语模,文中一律统称词语模。流行词语模总是以某一流行语作为基式。在基式广泛流行的基础上产生结构模型,然后再按照该结构模型生成出句法结构相同的流行语。
(1)“副+名”结构
在流行的词语模中,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副+名”结构,该结构中的“副”是指程度副词。按照汉语传统语法规则。程度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程度副词能否修饰名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在汉语语法学界引起争议。但“副+名”结构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其使用数量日渐增多,遂成为一种流行格式。进入“副+名”结构中的程度副词最流行的是“很”。例如:“很中国、很青春、很女人、很淑女、很书生、很现代、很西方、很马列”等。当然,并非所有的名词都能进入“很+名”结构,能进入“很+名”结构中的名词所指称的事物一般在其性质特征上具有程度的差异,而且这些性质特征的程度差异是人们特别是使用者能够认识和把握的。另外,能够进入“副+名”结构的副词还有“太、最”等。
对于流行的“非常+名”结构是否属于“副+名”结构,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中,“非常”有两个义项:(1)异乎寻常的,特殊的;(2)十分,极。“非常”的第二个义项是由第一个义项(基本义)引申而来,作为副词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动词,是汉语中较常见的用法。事实上。表示“异乎寻常”意义的“非常”可以看作是形容词或体词性的词组而不再是表示程度的副词。因为在古代汉语里,“非常”就已经作为一个动宾结构而存在,表示“不同寻常”的意思,它既可以限定谓词,表形状的程度,也可以限定体词。表事物的情况。据此,我们认为,流行语“非常男女”“非常话题”等“非常+名”结构不属于“副+名”结构,但无疑也是当前一个流行结构。
(2)其他流行词语模
随着白岩松《痛,并快乐着》一书的书名的流行,产生词语模“x,并y着”,并以此为模式生成出同结构流行语,如
(1)爱,并恨着 (2)痛,并奋斗着
(3)累,并快乐着(4)富裕,并痛苦着
流行语中类似的词语模还有:
以电视剧《水浒传》刘欢唱的《好汉歌》歌词“该出手时就出手”为流行基式。产生词语模“该x时就x”,并仿拟出流行语:
(5)该出脚时就出脚(6)该破产时就破产
(7)该闭嘴时就闭嘴(8)该快乐时就快乐
由张宇唱《都是月亮惹的祸》的歌曲名而产生出流行词语模“都是x惹的祸”,随着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的热播,该片名也流行开来,并形成了一种类推格式“将x进行到底”,等等。
2.动宾式词语带宾语
汉语的动宾结构一般是自足的,不再带宾语。动宾式词语带宾语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流行的。此类结构一出现也引起了是否“合法”或规范的争论。但随着语言交际中实际用例的大增,多数人都承认和接受了这种句法结构的存在。如“挑战”一词,常规的用法是“向××挑战”,现在该词有了许多带宾语的组合:挑战主持人、挑战生活、挑战未来、挑战你的智力、挑战你的激情,等等。另外,类似的动宾结构有“亮相、登陆”等,如:
(1)以色列最新高科技武器集体亮相武器展(新浪军事2005/03/12)
(2)新鲜“说话玫瑰”亮相香港(南方网2004/02/13)
(3)三峡工程亮相世界工程师大会(中国三峡工程报2008/11/08)
(4)nasa火星登陆车“勇气”号即将登陆火星(2004/01/04)
(5)韩《明朗少女成功记》登陆广州(南方都市报2002/09/20)
(6)亚洲国际品牌体育用品及运动时尚博览会登陆中国(新浪体育2005/01/04)
这类能带宾语的动宾式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但成为流行语的目前还不是很多。
3.语码混合的流行语
流行语在句法上的语码混用现象较多,这里的句法语码混用是指流行语中词组(不包括由词组缩略的字符串,如f2f)和句子一类的流行语在句法组合上句法成分的语码不一致,其中汉英语码混用最多,如“开party”“i服了u f you)”“小case啦”“我们去happy一下”,等等
4.其他语法变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