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注释】
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④毕竟: 到底。
⑤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⑥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⑦同:相同。
⑧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⑨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⑩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是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唐代诗人高骈《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宋代诗人王令《暑旱苦热》: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宋代诗人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宋代诗人杨万里《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唐代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宋代诗人苏舜钦《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南京
南宋诗人陆游《幽居初夏》: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含“夏”字的写夏景的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二)不含“夏”字的'写夏景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8.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
9.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秀》)
10.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1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2.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晚来妆面胜荷花。——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杜甫《夏夜叹》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笙歌鼎沸南湖荡,今夜且休回画舫。——薛昂夫《西湖杂咏·夏》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小娘停棹濯纤指,水底,见花红。——毛奇龄《荷叶杯·五月南塘水满》
石榴半吐红巾蹙。——苏轼《贺新郎·夏景》
沈李浮瓜冰雪凉。——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王守仁《春晴》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李白《折荷有赠》
别后歌断云间,娇姿黯无语。——高观国《祝英台近·荷花》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白居易《采莲曲》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不管垂杨珠泪进,滴碎荷声千顷。——王夫之《清平乐·咏雨》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西施》
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李世民《度秋》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明镜盖红蕖,轩户临烟渚。——葛立方《卜算子·赏荷以莲叶劝酒作》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杜甫《端午日赐衣》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孟浩然《田家元日》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裕——苏轼《贺新郎·夏景》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有人水溅红裙,相招晚醉,正月上、凉生风露。——高观国《祝英台近·荷花》
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白朴《得胜乐·夏》
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高观国《祝英台近·荷花》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针线慵拈午梦长。——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白朴《得胜乐·夏》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卢照邻《曲池荷》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苏轼《贺新郎·夏景》
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幼卿《浪淘沙·极目楚天空》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李白《折荷有赠》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娇痴不怕人猜。——朱淑真《清平乐·夏日游湖》
恋恋青衫,犹染枯香,还叹鬓丝飘雪。——张炎《疏影·咏荷叶》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戴敏《初夏游张园》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苏轼《贺新郎·夏景》
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李白《采莲曲》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朱淑真《清平乐·夏日游湖》
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别院深深夏篥清,石榴开遍透帘明。——苏舜钦《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