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秋天的诗句【最新3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句吧,诗句具有语言高度凝练、幅短小精悍的特点。诗句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秋天的诗句【最新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有关秋天的诗句 篇1

【公司庆祝中秋节的对联】

日送千家信----时通万户情

当攻关闯将----做改革尖兵

钢花喷四海----铁水映三江

跨光辉岁月----奔锦乡前程

乌金出百井----温暖进千家

聚来千顷雪----化作万家春

天孙曾授巧----国手得称奇

天上一轮满----人间万家明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白人随鹤舞----明月逐人归

冰壶含雪魄----银汉漾金辉

亭空千霜月----水续万古流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无

薄帷鉴明月----高情属云天

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

皓月无幽意----清风有激情

泛渚怀袁子----; 登楼学庾公

清光同会合----秋色正平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国强家富人寿----花好月圆年丰

一曲霓裳传玉笛----四围云锦拥金徽

中天皓月明世界----遍地笙歌乐团圆

玉轮光满大千界---- 银汉秋澄三五宵

日射晚霞新世界---- 月临天宇玉乾坤

月静池塘桐叶影----风摇庭幕桂花香

人逢喜事精神爽---- 月到中秋光辉增

几处笙歌留朗月---- 万家箫管乐中秋

三五良宵开玉宇---- 大千世界涌冰轮

三五良宵澄银汉---- 大千世界光玉轮

天上则琼楼玉宇----人间亦贝阙珠宫

出句:明月多情常照我;

对句:中秋有景总宜人。

出句:人邀满月共飞盏;

对句:雁聚空山齐放歌。

出句:歌舞升平迎盛世;

对句:诗联齐举庆中秋。

出句:秋心一点寄明月;

对句:白发千声唤小儿。

出句:儿行万里娘牵挂;

对句:词诵三章我构思。

出句:思亲欲望天边月;

对句:落魄犹怜雨后花。

出句:花开月满秋风爽;

对句:雨住潮平夏夜凉。

出句:凉台赏月樨香伴;

对句:东圃寻诗菊影随。

出句:随心素月千秋转;

对句:着意薰风万象裁。

出句:裁诗剪韵填秋色;

对句:洗盏更杯盛月光。

出句:光阴不语韶华去。

对句:日月同歌盛世留。

出句:留待吴刚长酹酒;

对句:休观后羿总弯弓。

出句:弓满月圆人矍铄;

对句:风轻云淡我从容。

出句:容颜易老归无处;

对句:月晕难明应有时。

出句:时值中秋人月满;

对句:心随孤雁海天空。

出句:空枝竟隐玲珑月;

对句:满月轻筛烂漫枝。

出句:枝摇遍撒金银钿;

对句:梅落合吹龙凤箫。

出句:箫管弦歌窗外月;

对句:丹青笔会意中人。

出句:人约中秋同赏月;

对句:誓盟半夏并齐眉。

出句:眉眼传情思月满;

对句:稻粱结耔喜秋分。

出句:分明日月秋禾火;

对句:惦念今心梦夕林。

出句:林前生火焚膏作;

对句:人后娱言信讹传。

出句:传媒几比千秋月;

对句:题叶何堪一剪梅。

出句:梅妻鹤子团圆月;

对句:扶杖垂髫浪漫诗。

出句:诗吟盛世中秋月;

对句:酒醉良宵半夜时。

出句:时逢盛世家家乐;

对句:人到中年事事休。

出句:休笑窗孤常印月;

对句:且看桂茂偶流珠。

出句:珠联璧合凰牵凤;

对句:雾散风和月戏云。

有关秋天的诗句 篇2

关键词:寇准;诗歌艺术;晚唐体;突破。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5-0050-02

寇准是北宋太宗、真宗时期一位功勋彪炳的政治家,而且在诗歌创作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收寇准古体、律、绝各体诗歌凡二百六十余首。寇准诗歌既有晚唐风致,又深受盛、中唐诗人的影响,是宋初“晚唐体”诗人中身份特殊、风格较为独特的一位。他的诗歌创作成就虽然无法与其他宋诗大家相颉颃,但在诗歌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晚唐体”诗人多为僧、隐之士,借诗歌发穷苦之音。寇准被列为“晚唐体” 代表,并视为其盟主,表面看来这与他所处的显赫政治地位不相协调。究其实质,寇准及其所代表的“晚唐体”出现在宋初,一方面与宋初的政治文化氛围以及晚唐五代以来延续的审美心理的积淀有着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他虽官至卿相,但在仕途上几起几落,屡经波折,在一次又一次的得意与失意、希望与失望的反复中,寇准的心态渐渐趋于淡泊,与“晚唐体”中的僧隐之士心态颇有相通之处。寇准本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1],他十九岁中进士,本欲兼济天下却被放官到荒凉的巴东。此后在仕途上也屡遭,坎坷不平,尤其是晚年被贬至南海。寇准诗歌中大多染上了一层悲凉的时代感伤色彩,正是缘于迁谪流落,飘零不归之感。同时,寇准与同时代的“晚唐体”诗人如潘阆、魏野、林逋、九僧多有交往唱酬,从而深受晚唐诗风影响。寇准在青年时曾作诗示潘阆指正。他与隐士魏野交往尤为密切。景德三年(1006),寇准罢相,贬知陕州,与魏野来往甚多,曾题《赠魏野处士》和《赠隐士二首》赠予魏野,魏野回赠《和呈寇相公见赠》、《上知府寇相公》和《谢呈寇相公召宴》等。他与“九僧”也在一起交游唱和,《湘山野录》卷中记载了一则关于寇准与惠崇一起唱和“探阄分题”的趣事。诗人之间的诗歌唱和不仅是一种社会交际和情感交流的工具,也有在相互酬唱中切磋诗艺,相互影响的重要一面。由于寇准位高身重,他被视为宋初“晚唐体”诗人的盟主。

寇准位极人臣,生性豪奢。然而,寇准诗歌创作也绝不类其生活环境和政治地位,寇准诗歌与晚唐诗相类,其诗多留连山水泉石之作,内容大多是寻道访友、登临感怀、或是与朋友吟诗酬唱、与僧道谈禅说玄。诗歌在季节的选择上,寇准多写秋天,有近一百首,如《秋怀》、《早秋二绝》、《秋日》、《荆南秋望》等。在一天的时段选择上,寇准偏好黄昏和夜间。这类诗中表现时间的意象多为夕照、暮烟、寒夜、归鸟、晚舟,与“晚唐体”诗歌在意象选择上有着同样的偏好,如《江上晚行》、《巴东驿秋日晚望》、《夜望》、《暮秋感兴》、《江上晚望怀所知》等。抒感多思乡念友、感春悲秋、伤老自怜等,情调清冷凄婉。正如《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二云:“其诗乃含思凄婉,绰有晚唐之致。”[3]《湘山野录》卷上曰:“然富贵之时,所作诗皆凄楚愁怨。”[4]《苕溪渔隐丛话》:“忠愍公诗思凄婉,盖富于情者。”[5] 在现存寇诗中,多数都表现出离愁别绪、乡思之愁,弥漫着强烈的感伤和悲哀的情调。其五律如《冬夜旅思》:

年少嗟羁旅,烟宵进未能。江楼千里月,雪屋一龛灯。远信凭边雁,孤吟寄岳僧。炉灰愁拥坐,砚水半成冰。

该诗情思凄婉,所描写的孤寒的景物,抒发的愁苦的情怀,都与姚贾诗相仿佛,很有姚贾诗的风味。

寇准诗歌与宋初其他“晚唐体”诗人一样,与姚贾诗风一脉相承,《瀛奎律髓》曰:“莱公诗学晚唐,九僧体相似” [2]。其作诗刻意苦吟,其诗歌中有许多描写自己苦吟情状的诗句。如“发白犹搜句”(《秦中感怀寄江外知己》)、“此夕南轩宿,论诗万虑忘。苦吟秋信近,寂坐漏声长”(《与诗友食宿》)、“孤吟终日对莎地”(《夏日晚凉》)、“江城初雨歇,孤坐役吟身”(《秋雨怀友生》)、“万事不关虑,孤吟役此生”(《书怀寄韦山人》)、“劳寻苦吟伴,独入乱山行”(《喜吉上人至》)等。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善于在狭窄的诗境中雕字琢句。许多诗歌旨在摹[前之景,抒一己之情,境界纤小,皆与林逋、魏野之作大体无异,如《水村即事》:

虚斋临远水,吟钓度朝晡。苇岸秋声合,莎亭鹤影孤。片云藏叠,野烧起寒芜。独步时吟望,离人隔五湖。

诗中“秋声”、“鹤影”互映,“合”、“孤”衬照,画出秋色之神。以“独步”、“五湖”回应开篇“虚斋”、“远水”,使写景之意象与抒情之意象重合。诗的结尾虽笔放五湖,但一个“隔”字仍将诗人牢牢限于“虚斋”的狭小境地,鲜明地体现“晚唐体”诗人“唯搜[前景而深刻思之”的创作特点。寇准的其他五律诗句如“少梦虫声碎,无风树影闲”(《夜坐有怀寄张士逊》),“寒蛩啼暗壁,败叶下苍苔”(《楚江夜怀》)等,这些描写琐碎幽深之景、工致小巧的句子,与贾岛“茧从枯树出,蛩入破阶藏”(《寄胡遇》)以及姚合“蚁行经古藓,鹤毳落深松”(《过无可上人院》)等在情趣、基调上没什么区别。

寇准虽是宋初“晚唐体”诗人的代表,但他的诗歌风格不尽在“晚唐体”的范围之内,对“晚唐体”诗风有所突破。由于寇准身份的特殊,寇准的诗歌创作除效法姚合、贾岛之外,对盛唐和中唐诗人诗歌多有所取法。同时人范雍为他的诗集作序,说他:“平昔酷爱王右丞、韦苏州诗。”寇准少年时所作的《塞上》诗中“征人临迥碛,归燕别沧州”一联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如出一辙。《春日登楼怀归》中的“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两句明显化自韦应物“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

“晚唐体”诗人刻意苦吟,反复推敲,使其创作在对句中显出极佳的功夫,常有沁人心脾的佳句,却少有浑然一体的名篇。寇准虽也崇尚苦吟,但是由于他具有比隐士、僧人远为丰富的人生经历,因此不必单纯依靠冥思苦想和搜索身边琐细事物来寻求对仗之工稳,所以他的诗作并不全都拘泥于格律。他不一味专注于一联一句的刻画,而很注重全篇的浑融完整,诗歌首尾意脉贯通,注重“全篇构思”,从而有些诗歌突破了“有句无篇”的窘境。如《秋兴呈裴李二同年》(其一):

秋兴逐凉吹,飒风驱烦襟。人悲故乡远,叶落空山深。楚俗伤去恨,秦城稀来音。何当返烟渭,自乐于园林。

这样诗意圆融、自然流畅的诗作,不是单纯汲汲于追求“佳句”的诗人所能够作出来的。他的有些诗句也并不力求对仗工稳妥帖,因而显得生动流畅。如“故园应坠叶,昨夜又西风”(《秋思》)、“游子在何处,秋风吹五湖”(《江上晚望怀所知》),“有时闻落叶,不语立残阳”(《暮秋感兴》)、“明月夜还满,故人秋未来”(《楚江夜怀》)等。

在诗歌体裁上,“晚唐体”诗歌一般于五律之外,其他各体诗歌的成就都非常有限。宋初“晚唐体”诗人中,魏野的五律为人所称道,至于“九僧”,更是“第自五言律外,诸体一无可观。”[6]他们当中只有寇准在五律之外另辟一片创作天地,是宋初“晚唐体”诗人中唯一擅长绝句的诗人,他在七律、五绝、七绝的创作上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尤其是七绝。从数量上看,寇准现存诗歌二百六十余首,五律和七绝的数量各有近百首左右,如着[于艺术成就,他的七绝成就应在五律之上。如《江南春》

杳杳烟波隔千里,白香散东风起,日落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

明前七子之一何景明,认为“宋人诗不必观”,其友杨慎曾抄此诗问仲默:“这是何人诗?”仲默读过后道:“唐诗也”。[7] 崇唐抑宋的何景明曾把这首诗误认为唐诗,由此可见寇诗之风韵情调。寇准的这首七绝的确含蓄蕴藉,情韵绵长。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中选了寇准两首七绝,评曰:“他的七言绝诗比较不依傍前人,最有韵味。”其句如“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书河上亭壁》),“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夏日》)等,情景交融,清丽深婉,都是值得玩味的佳作。

在诗歌题材范围与情感抒发上,“晚唐体”多隐逸僧侣之士,他们远离现实,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本身生活圈子狭窄,诗歌题材不出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等之外,内容单调贫乏,抒发孤高傲世的淡泊情怀。寇准身为朝廷命官,活动范围不象“九僧”那样局促于僧舍庙宇之间,也不是如隐士那样终日与山水泉石为伍。寇准也无法做到隐逸诗人那种超越红尘般的平淡和冷静,他的一小部分诗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现实,诗歌中充满慷慨不平之气,如《感兴》:

忆昔金门初射策,一日声华喧九陌。少年得意出风尘,自为青云无所隔。主上抡才登桂堂,神京进秩奔殊方。墨绶铜章竟何用,巴云瘴雨徒荒凉。有时扼腕生忧端,儒书读尽犹饥寒。丈夫意气到如此,搔首空歌行路难。

诗歌回忆了昔日少年得意之状,充满了如今空有满腹才华而不得其用,怀才而不遇的牢骚不平,进而也表达对天下的儒门寒士的忧虑。寇准诗中有“赴义忘白刃,奋节凌秋霜”(《述怀》)的凌云壮志;也有“正是旅愁悲远宦,况逢边塞向残年”(《冬日偶成》)的羁旅穷愁;还有“我欲思投笔,期封定远侯”(《塞上》)的积极进取。这些世俗情感的诗歌都是“晚唐体”其他诗人所缺乏的。

参考文献:

[1] [元]脱脱等撰。宋史[M].中华书局,1985.9527.

[2] [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卷一O[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42.

[3] [清]永等。四库全书总目[M].中华书局,1965.1306.

[4] [宋]文莹。湘山野录[M].中华书局,1984.8.

[5] [明]胡仔纂。苕溪渔隐丛话[M]后集卷二十。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137.

有关秋天的诗句 篇3

一、教材分析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全曲共二十八个字,用多种意象组合成一幅夕阳秋景图,表达了作者在羁旅途中凄凉悲苦的思乡之情。全曲短小精美,“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节奏美

全曲篇幅短小,共五句,句式上以六言句为主,整齐流畅,朗朗上口。为了营造全文凄凉悲苦的整体基调,作者在句末押“a”韵脚,音调舒缓低沉,更适合传递悲凉之情。

(二)画面美

前三句选用九种景物,干枯的藤条,嶙峋的老树,昏暗的乌鸦,荒凉的古道,萧瑟的西风,蹒跚的瘦马,由近到远勾勒出一幅夕阳秋景图。文中使用的“枯”、“老”、“昏”、“瘦”等字眼,为本就萧瑟的秋景更平添一份悲苦之情。

(三)映衬美

全曲在营造悲苦的秋景中,又有一点点暖色调,那就是“小桥流水人家”。潺潺流水,小桥人家,本是一幅温情暖意的画面。可是在昏暗惨淡的黄昏中,在孤独漂泊的旅途上,这幅画面恰恰形成了一种对比映衬,用美好的人家更衬托作者在漂泊旅途中的悲苦情怀,更让人体会到作者在文中凝聚的浓浓秋思。

(四)情感美

不管是前面凄凉秋景的营造,还是后面直接点出“断肠人在天涯”,都强烈地表达出作者的羁旅之苦、思乡之愁,表达出中国文人传统的悲秋之恨。马致远正是用精炼的艺术形式,传达出中国文人传统的情感体验,让《天净沙・秋思》这则小令获得了不朽的生命力。

二、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感受诗中画面,能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2,通过再现诗中秋景,感受诗中凄凉、悲苦的意境。3,能从诗中画面去体会诗人肝肠寸断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秋景

四、教学难点,从画面中体会诗人肝肠寸断的思乡之情。

五、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以写带读

六、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教师导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杜牧眼里,秋是那片色彩斑斓的傲霜红叶;“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在刘禹锡眼里,秋是那片澄净绰约的湖光秋月;“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在李商隐眼里,秋是那场萧萧瑟瑟的巴山夜雨。那么,在马致远的眼里,秋又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二)读秋思

1,介绍作者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代表杂剧有《汉宫秋》。他的散曲创造也独树一格,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称其为“秋思之祖”。近代王国维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3,学生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四遍,前两遍认认真真读准字音、停顿,后两遍仔仔细细品味情感。

4,找学生读诗歌。第一位读,读后纠正字音。第二位读,读后指点停顿。学生总结字音和停顿,全班齐读。

5,师生共读,融入情感

(1)教师示范读题目,让学生试着读出味道来。教师范读要表情凝重,声音低沉,语调稍稍拖长。

(2)请两位同学来展示,总结方法,全班齐读。

方法总结:整体上音调低沉,语速舒缓,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语调可适当家中,声音拖长,着重抒感。

(3)说出读诗的感受,融入情感再读。

请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中,初步感知作者在曲中表达的情感――思乡,让学生试着带上对家的思念,有感情朗读。

(三)绘秋景

1,听朗诵,绘秋景

教师导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用了九种景物的堆砌,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浓浓秋景图。同学们,请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马致远去看看他眼前的秋景,想象你看到的画面。

学生闭眼,听教师朗诵《天净沙・秋思》,想象诗中画面。

学生拿笔,根据诗歌用语言描绘画面,写完后展示。

示例:“深秋的黄昏,夕阳撒下最后一片余晖。一棵老树在暗黄的光线中静默着,缠绕在它身上的枯藤,在微微的西风中晃动。寻找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久久环绕,给昏暗的天空留下一团团黑影。流水潺潺而过,小桥静静地伫立在溪流上,人家屋顶上袅袅升起淡淡的炊烟。一条曲折的羊肠小道上,冷冷的西风阵阵吹过,一片瘦弱的老马踽踽而行。”

2,谈感受,定基调

在描绘画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全曲的感情基调。

教师导语:夕阳西下,西风冷冷,枯藤老树,寒鸦归巢,这幅画面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

学生总结:凄凉、悲苦

(四)写乡愁

1,学生想象,感受“人家”温情

重点抓住“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这户人家现在的情景,为下面的对比环节做准备。

教师导语:悲凉的秋色中,还是能看到那么一点点人家的温馨。在哪里?“小桥流水人家。”小桥边有一户人家,这是怎样的一户人家?想一想,这户人家里现在会是怎样一种情景?

学生发挥想象,用语言描绘这户人家的情景:一家人围着饭桌有说有笑,一家人劳动后在聊天休息……

2,师带生读,对比凸显悲情

教师抓住刚才的契机,引导学生把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和作者的孤独旅途作对比,师生合作,用一咏三叹的朗读加深对作者羁旅悲情的理解。

朗读预设如下:

教师:曾几何时,诗人也在这样的一个温馨的家里。可是,在这千里之外,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

学生齐答:“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师:在这千里之外,没有和家人团团围坐的温暖,没有和家人窃窃私语的欢乐,这里只有――

学生齐答:“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师:在这千里之外,没有经过一天劳累后的放松,没有和家人在一起的安适,这里只有――

学生齐答:“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师:想到这里,诗人不禁发出一声长叹――

学生齐答:“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师:想到这里,诗人不禁悲从中来――

学生齐答:“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学生练笔,抒写思乡之愁

在一咏三叹的朗读蓄势下,学生情感得到迸发,及时引导,让学生用笔书写出诗人心中浓浓的愁思。

教师导语:前面的多种景物,都是为了这一声长叹来做铺垫,用浓浓的秋景去烘托深深的思乡情。断肠、断肠,多少的思绪,多少的心伤!来,同学们,继续拿起你的笔,写出诗人“断肠”时的万种思绪!

学生动笔,将心比心,写出诗人当时的种种思绪,着重表达诗人肝肠寸断的思乡之情,写完后请学生展示。

(五)总结全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