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的文言文翻译优秀7篇

穿井得人原是指家中打井后省得一个劳力,却传说成打井时挖得一个人,用来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穿井得人》属于初中必学文言文。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穿井得一人的文言文翻译优秀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1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

(3)先自度其足()(4)遽契其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1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3分)

12、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

答案:

9、(1)到,等到(2)说,讲(3)量长短(4)用刀刻

10、(1)宋国国君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1、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12、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2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语段,完成5—9题。(14分)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桑中生李》

南顿①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②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③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④。”目痛乃小疾,亦行⑤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众犬吠声⑥,远近翕赫⑦,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选自《新辑搜神记》) [注释]①南顿:古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 ②空桑:枯空的桑树,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 ③李君:李先生。此指空桑里长出的李树。 ④豚:小猪。 ⑤行:不久。 ⑥众犬吠声: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省略,意思: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形容众人盲目附和,众人随声传闻。 ⑦翕赫:翕:聚集。赫:盛貌。此指轰动、惊动。

1、 给下面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一处,用“/”标出)(1分)

有 病 目 痛 者 息 阴 下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及其家穿井 ②国人道之 ③欲持去 ④间一岁余

3、 下面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丁氏穿井得一人 盲者得视

B.后人见桑中复生李 将复何及

C.闻者传语 传不习乎

D.以余浆灌溉 间一岁余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⑵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5、 甲、乙两文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传闻?(2分)

答案:

5、有病目痛者/息阴下

6、①待,等到 ②讲述 ③想要 ④年

7.B

8、⑴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⑵这树有什么神灵,这是我随手种下的罢了。

9、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轻信传闻(1分);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1分)(不轻信,1分;不传播,1分)

参考译文:

南顿有个叫张助的人,在田里种庄稼时发现一颗李子的核,本想拿走,回头看见空心的桑洞里有泥土,就把李核种在那里,用剩下的水浇了一些。后来,有人看见桑树中又长出李树来,对此感到十分惊奇,就互相传说开来。正好有个眼睛患有小毛病的人,在李树下休息,向李树祷告说:“李树您如果能让我的眼睛变好,我就把小猪献给您。”眼痛这种小病,不久就会康复。众人随声传闻,李树因为能使瞎了的人可以看见,所以远近闻名。而远近的人听到这消息都很轰动,那树下常有数千辆马车,大家纷纷前来敬祭,酒肉很多,绵绵不断。时隔一年,张助出远门回来,看见这景象十分惊诧,说:“这树有什么神灵呀,它不过是我随手种下的。”于是砍掉了它。

《穿井得一人》原文注释: 篇3

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汲(ji),从井里打水。

③及——等到。

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4

(一)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二)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注:“庞恭”一作“庞葱”)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王信之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C.寡人自为知 / 屠自后断其股 (《狼》)

D.而谗言先至/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1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 久之,目似瞑 (《狼》)

B、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C、 有闻而传之者 (《穿井得一人》)

D、 夫君子之行 (《诫子书》)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分)

(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3分)

1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4分)

答案:

11、(2分) D 解析:A.距离 /离开B.相信 /诚信C.自己 /从D.都是“到”的意思

12、(2分)C 解析: C.代词 穿井得一人这件事与例句同 (例句 代词,代这种传言)

13、(1)(3分)我是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并不是说从(在)井里挖到一个活人。(采分点:得,得到;使,使唤,劳动力;句子通畅各一分)

(2)(3分)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采分点:市,街市或市场;明,明显;然而,但是,可是。

14、(4分)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求真精神(1分),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意思接近即可)(1分)

现实生活中对于传言我们要不听谣,不信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提高自身素质。(意思接近即可)(2分)

附译文:战国时代,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 “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 “不信!”魏王立刻答道。 “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庞恭又问。 “我会怀疑。”魏王回答道。 “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庞恭接着问 魏王想了一会儿回答: “我会相信。” 于是庞恭就劝诫魏王: “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此事。”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可是,庞恭走前就有人毁谤他。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穿井得一人》原文: 篇5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启示: 篇6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作者简介: 篇7

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

早年经商于阳翟,扶植秦国质子异人回国即位,成为秦庄襄王,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