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文言文【最新7篇】

文言文高一语文考试中重要的知识点,也是高一语文考试中的必考考点之一。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一语文文言文【最新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高一语文文言文 篇1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高年级;语言文字;策略

经过低年级阶段的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应侧重于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应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内涵和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基础出发。

一、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构成

1.识别能力

识别能力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包括识别语言中的语意部分和语音部分、识别文字的读音和意思等。识别能力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前提,只有做到正确识别,才能理解语言文字的含x,从而记忆积累,乃至灵活运用。小学高年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识别能力,能够正确获取语言文字的意思,比如“你很聪明,但是不够努力,所以成绩一般。”这句话的重点是“不够努力”,意在督促其努力学习,而不是夸赞其聪明。

2.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分为了解和详细理解两个层面,了解是对语言文字的意思有一个大概的感知,详细理解则是利用已有的语言文字知识解读新遇到的语言文字,对其进行细致分析。如果学生缺乏理解能力,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出现偏差,就不可能做到正确运用。

3.记忆能力

学生在识别、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还要对语言文字进行记忆,使其成为自己的语言文字储备,才能在需要时快速进行组织,从而灵活地运用表达。根据记忆内容可以将记忆能力分为字音记忆、字形记忆和语意记忆。语意记忆通常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加工能力,比如通过谐音法进行记忆、通过画图进行记忆等,也是小学高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4.表达能力

组织表达能力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综合表现,包括对语言文字的组织、对句式的组织、对思想情感的组织等,使其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特点

小学高年级学生还处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养成阶段,其主要表现特点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完全、能力使用顺序不固定、能力水平受具体语言文字情境、语意等影响较大。这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和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有较大关联。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侧重于记忆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小学生年龄特点使其在学习语言文字时有较大的随意性,比如先记忆、再理解,或是对自己喜欢的语言情境记忆得较为深刻、理解得相对透彻。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应从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特点出发。

三、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策略

1.文本速读,提高语言文字识别能力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快速阅读的能力,进行文本速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识别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快速阅读时,可以预先提出问题,并规定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培养学生快速获取文本信息含义、掌握语言文字大体思想的能力。

2.文本细读,提高语言文字理解能力

文本细读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过程,在细读过程中对语言文字进行精准分析,具体探讨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剖析文章结构,概括段落主题,使学生能够对文章进行理解归纳,做出自己对文章的赏析和评价。

3.情境教学,培养记忆能力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兴趣、强化理解、加深记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包含大量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比如《伊索寓言》《滴水穿石的启示》等,为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便利。

4.读写结合,培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最终体现在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上,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注重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总之,在新课改要求下,语文教学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小学高年级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广大一线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各个方面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娜娜。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高一语文文言文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024

文言文同现代汉语相比,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在学习文言文知识时往往缺乏一定的兴趣和动力,不过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言文,往往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韵味,可以增强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更加完整的学习汉语知识体系,对于提升高中语文整体教学质量来说十分重要。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首先,教师教学理念存在偏差,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文言文虽然占据较大的比重,在考试中也有所涉及,但是部分教师教授学生文言文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应对考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重点考试内容为主,而忽视其他文言文的教学,导致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并且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体系不完整,无法充分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知识的价值与魅力体验。

其次,教学模式存在问题,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落后,为强化学生的记忆,让他们死记硬背,逐字、逐词、逐句、逐段的翻译和记忆,模式比较僵硬,以至于大部分学生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只能运用到具体的课文中,而无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到其他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中,缺乏实效性。

再次,课外实践活动缺乏,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一般以教材中的课文为主,其实文言文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如果教师仅仅传授教材中的文言文,那么学生的知识视野将会受到限制,对其他文言文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较少。所以,教师应让学生阅读和学习一些课外文言文,辅助语文课程的学习和掌握。

二、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1. 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言文课文,具有较高的鉴赏性与思想性,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想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文言文知识产生探索的内在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采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开展文言文教学活动,比如,使用精彩的新课导入,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原课文情境,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自主意识,带领他们进入特殊的课堂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对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认识与了解,让他们掌握具体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背诵文言文时,应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具体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出发,不能让他们死记硬背,而且促使学生发现文言文知识的魅力,主动学习和背诵;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言文自学习惯,树立学习自信。

2. 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氛围

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可以从课堂教学着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与作用,所以,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转变文言文的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具体的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树立学生为主体地位,当学生遇到学习困惑和难题时,应鼓励他们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分析,寻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他们引入到具体的文言文意境中,让学生充分感悟和想象文言文中的情感表达、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等。同时,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相关的文言文知识时,应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与生活体验,让他们感悟明理、亲近文本,而且还应注重课堂互动环节,以及学生在课下对文言文知识的复习与运用。

3. 认识到阅读文言文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高中生在学习文言文知识过程中,距文言文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和语言环境年代较远,这对于文言文知识的学习语文理解带来一定影响与阻碍,所以,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阅读文言文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较强的语感能力,可以运用熟读的方式,即为:高中语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或引入特殊生动形象、情绪色样浓厚的具体情境,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文言文。同时,文言文阅读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着较为关键的地位,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学生的诵读,也不能忽视他们的自主思考和学习,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言文,能够促使他们更好的感悟和理解课文内容。另外,教师需帮助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整体概括、分析和研讨,使阅读时产生一气呵成、朗朗上口的感觉。

4. 着重讲解文言文的语法知识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知识过程中,其实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特别是在语法方面,与现代汉语有着一定的练习,不过部分语文教师认为,文言文的语法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在讲解的时候难以吸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着重讲解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帮助学生确立部分语法概念,以便能够更好的理解文言文难点,学习语法知识是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有效途径。在具体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文言文的语法知识整理归纳好,传授给学生,或者是挑选一些课时,专门讲解文言文语法,包括常用的句法、表达方式、通假字和对话习惯等,并要求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在课下尝试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或讨论问题,通过实践运用,帮助学生系统化地掌握文言文语法概念与知识,便于总结、记忆和运用。

三、总结

高一语文文言文 篇3

近年来,随着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量中等成绩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由于高中课程的难度加大,不少学生很不适应,学习很吃力。语文学科中的文言文学习就是其中的困难之一。

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考题围着高考转,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加上学生缺乏灵活的思维迁移能力,考出来的分数当然不会很理想。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感到搞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于高中阶段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工作需要通盘考虑。我们高中现在现在使用的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分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要求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获得发展。搞好教学工作的衔接很重要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学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这是因为不少初中时语文学得不错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尤其是一学期后即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反映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教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如:考前才背书,看课文,记解释等。而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考题围着高考转,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加上学生缺乏灵活的思维迁移能力,考出来的分数当然不会很理想。在近教学过程中,切实感到搞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于高中阶段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认真分析高一学生学习语文困难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对初、高中语文教师来说都很有必要。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策

1.明确初高中课程标准的不同要 我们看到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在教学目标、内容上与初中存在明显差异。

2.语文教师要有整体观念初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衔接。

3.做好语文学习方法的衔接。古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决不能单靠教师。到了高中,学生除了课文学习,还有相应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对学生实现由“扶”到“放”的转换。同学们可参照有关讲解,对字形、词语、标点、句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构建起自己语文知识的框架体系。其次,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学会积累式阅读,教师应积极地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或课外读物,使学生的知识面向深度、广度发展。同时,还以课文所负载的语文知识点和规律为依据,在《语文读本》《外国文学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欣赏》等课外读物中,有意识地选择同类型阅读材料,训练所学的语文技巧。

高中必修课体系安排,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三大版块,每一版块都分为三个学习阶段,并确定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古代诗文作品在全套教科书中的比例,约占45%,古代诗人的选目以传统经典名篇为主,也适当扩大了选材范围,新选了一些古代优秀作品”,如韩愈《师说》、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等。其次,在练习的安排上,设计了“研讨与练习,精读课文一般有四道题,略读课文两至三道题。这些题目一般首先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突出学习重点,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然后是文章写法上的,或最具特色的或结构上的,帮助学生从结构上把握全文,学习写作方法;第三个主要是语言方面,如一些精彩语句的品味,文言文有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方面的练习,重在积累,帮助学生领悟语言魅力,掌握驾驭语言的能力;最后一个是开放性,拓展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发挥的空间很大。这类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发现学生细微的进步,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及时的鼓励,是调动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在起始阶段,将指导的重点放在预习、复习这两环节。

1.预习方面:

高一语文文言文 篇4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

前言:

汉语言文学对我们日常交流、沟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好汉语言文学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高中阶段的汉语言文学,其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这就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形式的汉语言文学,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意义

对于汉语言文学,我们从小就有接触,如在小学、初中阶段,通过古典故事学习汉语言文学,或者通过古诗词学习汉语言文学,因此,对我们学生而言,汉语言文学是我们接触最早的东西。对于高中汉语言文学包括古代诗词、现代散文、小说等各个领域,学好高中汉语言文学不仅能为今后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提高我们的精神内涵,这对我们的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对国外语言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大,如英语、韩语、日语等,我们有很多学生认为,汉语言文学我们从小就接触了,现在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学习,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英语、韩语、日语等国外语言上,忽视了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这就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造成一定影响,由此可见,学好汉语言文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策略

2.1确保学习的系统化

对于汉语言文学,其基础是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必须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只有构建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结构,才能获得良好的汉语言文学学习效果。因此,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首先应该对汉语言文学内容进行整理,组建知识架构,从而保证汉语言文学知识的良好记忆和衔接。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时,应该坚持基础—提升的原则,只有打好汉语言文学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高层次汉语言文学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在系统化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时,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否则就会造成汉语言文学学习不完整,举例来说,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同学会忽略汉字、词组等最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在学习其他内容时,往往会因为汉字、词组等基础知识学习不到位,从而对其他内容的学习造成一定影响。其次,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应该明确汉语言文学的学习顺序,这样才能在实际学习中针对性进行,才能在学习中将各个知识点衔接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另外,系统化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时,还有助于我们记忆,有很多同学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认为记忆是一个难点,有很多知识难以记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在记忆汉语言文学知识时,并没有采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只是简单的死记硬背,没有对知识进行理解性记忆,也没有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这样记忆起来就会感觉很困难。通过系统性学习汉语言文学,能帮助我们构建一个完善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结构,这就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记忆有极大的帮助。

2.2抓住学习重点

对于高中汉语言文学,其内容十分丰富,理论知识比较多,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十分繁杂,这就要求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学会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抓住学习重点,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侧重点,汉语言文学也是如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针对汉语言文学的重点内容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在我看来,汉语言文学的重点有三方面,一是名词术语,这一方面主要是学习汉字、词汇、拼音,这也是汉语言文学的基础;二是汉语言中的关联词、连接词,在汉语言文学中往往会利用一些关联词进行句子之间的衔接,学好这些关联词,对于日常生活的交流、沟通有极大的帮助;三是对句子、句式的分析,在汉语言文学学习中,拼音、词汇、句子、文章的学习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只有学会了句子、句式,才能更加准确的理解文章。

2.3注重动手练习

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仅仅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及学习重点是不够的,还应该加强动手练习,只有经过实践的理论知识才能得到证实,才能真正转换成我们的东西,因此,在实际学习中,我们必须注重动手练习,在练习中寻找是否有遗漏的知识,以此来提高汉语言学习效果。

3、总结

在汉语言文学学习中,必须确保学习的系统性,加强对重点内容的学习力度,并注重动手练习,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汉语言文学效果。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针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其他同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国景。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J].青年文学家,2013,(05):165-166.

[2]刘萍。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37-38.

高一语文文言文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 高考语文 认识 争辩

1.对高中语文的认识

对于高中语文来说,它实质上就是一个三维目标,即文学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从这一本质来看,高中语文的主要作用应当是传承文化、塑造人格、陶冶性情以及增长精神空间,因此,高中语文必须具有语言性、思想性、情感性以及文化性特征。

1.1 语言性

语文具有语言性,它是思想感情交流的一项重要工具。因此,要想学好高中语文,就必须努力学习语言规律,并能够有效的掌握。首先,我国的汉语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2000多年前出现了文言文,并作为重要的书面文字对本民族的思想与文化信息进行了有效记载。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文字是现代,但学好文言文即是了解语言的流变和发展,又是对文化遗产的重要继承。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决不能忽视文言文的重要性。其次,只有对相关的语言规则能够进行有效的掌握,才能将之有效的运用,才能说好。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运用,用语言学的理论去指导运用,熟悉一些技巧,并在交流实践中去运用,才能在反复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技能。

因此,从语言性角度来看,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需要注重字词、语法、修辞的教学,并能够将之有效的融合在一起,组成系统而具体的知识点去掌握。

1.2 思想性

一般来说,要想表达出精确的思想,就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因此,语言是思想的重要载体。从这一角度来看,要先学好语文,就需要洞察与学习语言背后所隐藏的思想。而语言文学背后所隐藏的思想正是人们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的真切思考,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定文化语言,这是该时代的文化思想在语言中的体现,例如“公社”、“”、“超女”等,当我们看到这些词之后,就会立马想到字词背后的时代背景。而在高中阶段,这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而对于何种语言的接受将会对一个人文化印记与思想背景的形成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从思想性角度来看,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好读书、读好书”,并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自己的观点与思想,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1.3 情感性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往往是一个人人生情感最为丰富的年代。而从文学的构成角度来看,丰富的情感与人性是必不可少的,“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语不足故咏歌”。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只有具备真挚的情感,才能流露出优美的语言;同时,语言最为本质的没则在于真实的感情。因此,高中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作用,便是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除此之外,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渴望交流、渴望被人理解。因此,借助着语文,并加以广泛的阅读,在精神与情感的层面不断透析社会、洞察人生,这也是高中语言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1.4 文化性

汉字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重要贡献。因此,要想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首先就要学好汉字,进而学好汉语。而高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宰,具有传承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学好语文便是完成使命所需要跨出的第一步。从语文的文化性角度来看,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培养学生掌握汉字的规范书写;②要求学生努力背诵尽可能多的古典诗文,完成语言与文化的积淀;③要求学生尽可能挤时间阅读大量的经典名著,在多次练笔中提升自己的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2.对高考语文的认识

在长期的尝试与实践当中,高考语文已经拥有了一套固定的模式,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基础知识,包括字音、字型、词语、病句。二是阅读,包括论述文、文言文、古诗鉴赏、名句默写、现代文阅读。三是语言表达,包括语句扩展、语段压缩、句子仿写补写、提炼中心句、下定义、图文转换、调整语序、对对联等。四是写作,有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或半命题作文等。

而在很多老师、家长、学生眼中,读高中的目的就是为了上大学,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之下,高中的每一节课程都必须为高考服务。在现实状况下,教高中语文的老师往往比不过教高考语文的老师,因为在家长与一些师生眼中,一个能教授答题技巧、教学生怎样“偷分”的老师就是一个好老师。

因此,高考语文就是知识点的落实,是题型的熟练,带了最后,就是学生心理素质正常情况下的超长和正常的发挥。教师的主要工作便是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让学生熟悉题型、熟练掌握答题技巧。为了这样的工作,往往需要几百上千次的反复演练。尤其是对高三学生来说,在这种反复演练之下,往往“苦不堪言”。

3.高中语文和高考语文的争辩分析

对于中学语文的教学来说,最为纠结的问题便是高中语文与高考语文的争辩。

很多人都质疑高考语文的教学方式,认为高考语文丧失了作为人文教育的基础,沦落成考试的工具。面对当前的课本、教法和考法,孩子们难以领略中国文字和文化的魅力。任何美文经过肢解它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莫名其妙的问题之后,其力度和美感都被压扁了,变得枯燥无味。初次之外,学生在反复的题目训练当中,变得身体疲劳、思想僵固,违背了教育的本质所在。

同时,也有很多人认为高考语文教学方式是合理的。因为它基于现实,考虑到了学生的未来。当然,这一观点的背后是有很多家长支持的。大多数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观点根深蒂固,他们认为读高中就是为了上大学,然后找一份好的工作,有一份好的未来。这种观点虽然偏颇,但也真是的反映了现实与心声,同时,也引发了对于教育制度的反思。

就我个人观点来看,高中生学习语文,无非就是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语文课程标准》这样界定“语文”:“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理论学习之中包含面甚广,需要涉及到语文的语言性、思想性、感情性与文化性。而在实际应用当中,则需要对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同时注重字词、修辞等的应用。

其实,高中语文与高考语文并不冲突,只需以高中语文为主流,辅之以高考语文。因为在拥有这样一个丰厚祖国语言与文化的基础之后,应对高考也就有了一个更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映龙。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刍议[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4)

高一语文文言文 篇6

论文摘要:教育制度改革热潮在我国掀起之后,引起了教育观念及教育模式的改变,我国各大院校的语文教育工作也越来越被重视,语文教学在随后几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在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应该看到,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实现对接不仅是提高语文教育水平的发展需求,也是适应新时期,新文化的发展需求。

汉语言文学应该说,它本身就属于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但是,我国的教育制度,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并没有重点把握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反而更多的是为考试而学习而不是为文学而学习。加上我国语文教育的师资水平整体来说还没有满足新时代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要求,因此,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应该实现更多方面的共通和交流,应实现语言教育和汉语言文学的对接性教育,这样才能够重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高素质和高质量,也才能更好地弘扬我国的汉语言文学精髓。现代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其实不会存在什么不良的冲突,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比如在语文知识的运用上,教学方式或者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的运用上,都要进行对接性思考,这样才能够把汉语言文学的一些信息反馈到语文课堂教育中去。另外,我们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来看待汉语言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对接,特别是现在教学理念越来越宽容,开放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来正确理解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的对接问题。

第一,关于汉语言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对接,在实践能力方面的思考。

不管是语文教育还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其根本目的都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二者都能够对学生的精神面貌或者认识观念等产生一定的影响,都能够丰富人的见识,并重塑自我。汉语言文学和语文教育要实现很好的对接,要能够形成结合性发展模式,首先要实现二者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对接。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应该寻找他们的共通点,虽然语文和汉语言文学在本质上有区别,但是语言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包含汉语言文学教育这个模块的,因此,二者在教学内容或者一些理论指导上其实是有相通之处的,在实践方面,应该抓住这些共通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要积极地探索提高实践能力的方法,挖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对汉语言文学中,诗词歌赋的品读和学习也是要重视的,汉语言文学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探索和运用方面。而在语文教育中,也要把握汉语言文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方向,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创作诗词歌赋的能力进行培养。比如开设一些实践性课程就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实践课程相对语文教育来说是比较少的,因此,应该加大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课堂的创设和开展。汉语言文学实践课堂的开展形式可以参考语文教育的实践课程,比如通过开展一些汉语言文学实践讲座,或者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知识的社会调查等,参考语文教育的一些有效的实践方法,更好地实现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的对接。另外,语言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二者要明确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这样,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才能满足对接要求。

第二,实现多媒体技术或者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对接。

在科技时代,语文课堂教学一般都会运用到计算机信息技术或者是多媒体教程,远程教育也被广泛地运用到语文教育中,各种各样的新型教学形式,教学活动被广泛地开展起来。实现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对接其实就是强调语文教育应该更多地利用这些渠道从汉语言文学中收集更多的教学素材,或者更多地借助多媒体或者网络等渠道从汉语言文学中汲取更多的语文教学内容,汉语言文学作品库就像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可以满足语文教学的许多素材收集及发展。另外,现在我国很多中小学或者是大学的语文教育已经基本能够实现多媒体教学,特别是高等院校,在汉语言文学多媒体教学方面,发展的比较完善。但是由于汉语言文学教育涉及到较多的专业性知识,所以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涉及到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内容相对较少,高等教育阶段才会开展这方面的专业课程,这样就导致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断层,即初中等教育阶段断层,而高等教育阶段突然拔高,因此,汉语言文学教育有必要更多地融入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去。在多媒体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就为将汉语言文学教育融入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事实上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因此可以探索更多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汉语言文学的知识更多地带入到语文课堂中去,在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之间,实现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对接,通过多媒体技术架起二者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

第三,更多地实现人文关怀方面的对接。

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思考,不仅仅体现在二者关系的对接,还应该考虑语文,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课堂,与教师或者学生之间的对接。这种对接主要体现在对人文关怀方面的对接。人文关怀一直是现代教育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在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这两个方面,人文关怀更应该被重视。不管是语文还是汉语言文学,他们都是属于文学化的东西,文学要融入学生的生活或者走进他们的心灵,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语文或者汉语言文学教育时,更多地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语文和汉语言文学可以说,都充满一定的情感意识或者二者都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丰富人的情感,但是,实现这些功能,不管是汉语言文学教育还是语文教育,都需要增加教师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关怀,或者是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增加教学情趣,活跃课堂氛围等方面,建立学生和课堂的互动,促进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沟通。总的来说,人文关怀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品格,另外,人文关怀对促进语言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发展来说,也是很有利的。

参考文献:

[1]蒋黎欣。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对接性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

高一语文文言文 篇7

一、向使

《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句,教材注释将“向使”解释为“以前假使”。此说值得商榷。

“向使”的“向”并不是“以前”的意思,它和“使”一样,都是“假使”义。例如:

(1)《论语》云:“沽之哉,沽之哉,我待价者也。向非妇人,待嫁奚为?”(《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二引唐高彦休《唐阙史・俳优人》)

(2)诚臣计划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史记・陈丞相世家》)

上面两个例子中的“向”和“使”都是“假使”义,表示假设关系。

因此,“向使”是由“向”和“使”同义复合构成的词。例如:

(3)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史记・李斯列传》)

(4)向使司氏决快所欲,未必能复田。(《南村辍耕录》)

“令”和“若”也有“假如”义,同样可以和“向”同义连用。因此,“向令”和“向若”也有“假如”义。例如:

(5)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史记・伍子胥列传》)

(6)向若家居时,安枕熟。(唐皇甫曾《遇风雨作》)

二、柯

《阿房宫赋》:“柯悠淙耍倚叠如山。”课本对“柯悠淙恕钡淖⑹臀:“攻击掠夺他们的人民。浚击。”并将“俊弊⒁粑piāo。这里对“俊钡氖鸵搴妥⒁艟不够妥当。

先看释义。

“柯印钡摹俊蓖ā柏狻保“柯印蔽“抢劫、掳掠”义。例如:

(7)充下诸将溃去,多行柯印6婪赏鸵诵耍不扰居民。(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

(8)萱纵兵柯庸私财物,入处王宫。(《三国遗事》卷二)

(9)操曰:“粮草在后,多被柯樱吾故令在前也。”(《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

(10)边报纷纷,言吐蕃率众三十余万,号五十万,侵犯边疆,柯痈九,掳劫民财,势如山崩潮涌。(《东游记》第十一回)

例(7)的“多行柯印本褪恰白隽撕芏嗲澜佟⒙奥影傩盏氖虑椤保与下文的“不扰居民”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把“柯印崩斫馕“攻击掠夺”,反而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例(8)和例(9)中“柯印钡亩韵蠓直鹗恰肮私财物”和“粮草”,都与“打击”义无关。例(10)中“柯痈九”是“掳掠妇女”,与下文的“掳劫民财”形成对应,也不宜理解为“攻击掠夺妇女”。

再来看“俊钡亩烈簟

《汉语大词典》列出了“俊钡奈甯龆烈簦并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意义,现分列如下:

(一)biào

1.捶胸;击。2.落下。3.用胳膊紧紧钩住。引申为连结。4.指勾结。5.对比,较量。

(二)biāo

1.挥之使去,驱逐。2.通“镖”。3.通“标”。标榜。4.指标志,标示。

(三)piāo

1.高举貌。2.通“漂”。漂浮。

(四)pāo

抛弃。

(五)piào

1.通“G”。轻。2.通“剽1”。抢劫;窃取。

根据所举例子不难发现,在上述诸多意义和读音中,只有“抢劫;窃取”义及其对应的“piào”音才是符合“柯印币求的。

三、翼蔽

《鸿门宴》:“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教材注释“翼蔽”:“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

按教材是将“翼蔽”中的“翼”当作名词作状语了,不妥。“翼蔽”是由“翼”和“蔽”同义复合构成的词语,当释为“遮挡”。另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本第一册也收了《鸿门宴》一文,对此句中“翼”的释义是“像翅膀一样”,同样不够准确。此句《汉书・樊哙传》作“项伯常屏蔽之”,王念孙《读书杂志》指出:“彼言‘翼蔽’,犹此言‘屏蔽’也。”即认为“翼蔽”和“屏蔽”同义。“屏蔽”和“翼蔽”一样有“遮挡”义。例如:

(11)故曰:聋瞽之君,非无耳目也,盖左右前后者屏蔽之,不使视听尔。(元稹《献事表》)

(12)崔遵度清节纯德,泊于荣利,事太宗为右史十余年,每侍殿陛,侧身轩楹以自屏蔽,不欲当上顾盼。(《渑水燕谈录》卷二)

“翼”有“遮挡”义。例如:

(13)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诗・大雅・生民》)

(14)丁乃以身翼翁而进。(《聊斋志异・梦狼》)

例(13)和(14)中的“翼”都可以带宾语,可见是作动词,而不是名词作状语。

一些研究者已经撰写了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证了“翼蔽”为同义复合词,“翼”并非名词作状语,此结论比较可靠,教材编写者对此不可不察。

四、淖

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二《田单列传》(节选):“淖齿既杀跤谲欤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课本对“淖”的注音为nào,对“淖齿”的解释为“战国时期楚人,仕齐为相,后来杀了酢!闭饫锒浴澳壮荨钡那榭鼋樯芊浅>炼,但注音不够贴切。

“淖”的读音并非“nào”,而是“zhuō”。《汉语大词典》“淖”条在“zhuō”音后的释义为:“姓。战国楚有淖齿。见《韩非子・内储说上》。”这里的注音和释义都是非常准确的。

汉语中有一些字在做姓氏时,不同于其常见的读音,例如“盖”读“gě”、“过”读“guō”、“华”读“huà”、“区”读“ōu”、“朴”读“piáo”、“仇”读“qiú”、“任”读“rén”、“解”读“xiè”、“曾”读“zēng”、“查”读“zhā”等。“淖”做姓时,读音为“zhuō”,而不是更为常见的“nào”,也属于这种情况。

除《汉语大词典》外,《汉语大字典》和《辞海》等权威性辞书在“淖”表示姓时,均标为“zhuō”音,很能说明问题。

那么,如何尽量避免教材注释出现错误呢?我们提出如下两点建议:

(一)重视辞书,严把教材质量关

当今时代,我们的辞书业达到了一个高峰,《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海》《辞源》和《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各有所长,给人们的研究和教学等方面带来了不少便捷。这些辞书往往吸收了前代辞书的优点,结论一般比较可靠。作为教材的编写者,在进行注释之前,一定要充分重视和借鉴这些辞书,尤其是对于多音字等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更应当如此。教材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有的是由于没有充分重视辞书中的成果,有的则是与对辞书的成果取舍不当有关。

(二)及时更新,不断吸收新成果

高中语文教材应当在内容上具有典范性、在质量上具有可靠性、在体例上具有严谨性,而且应当与时俱进。因此,要在保证内容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不完善之处进行调整,无论是在教材主题、内容的选择还是注释方面,最好及时吸取包括研究成果在内的新信息。教材编写者不但需要文言文的鉴赏能力,还要具备掌握文言文语言文字的能力。除此之外,教材的编撰者还应当关注教材研究的一些新成果,及时吸纳那些合理的建议、意见。目前在教材注释方面已经有了不少成果,但就我们所观察到的情况而言,不少版本的教材在研究成果的吸纳工作方面做得还不够,从而影响了教材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①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版。

②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崇文书局、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