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最新7篇】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如下是敬业的小编sky给家人们找到的7篇三国志秦王本纪的相关文章,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 篇1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

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

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5)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中的“苦”,因带宾语“秦”,意为“(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

(8)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

①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的“宾客”,本为名词,“宾客其父”为动宾结构,“宾客”就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其父为宾客”。

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异之”就是“以之为异”,“认为这事奇怪”。

(9)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改变。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在一起,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饿”是动词,因后面带宾语“其体肤”,就活用为使动,“使体肤经受饥饿”。

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假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

③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带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汗牛充栋”(《黄生借书说》)中的“汗”本是名词“汗水”,因其后带宾语“牛”,意为“使牛出汗”,成为使动。

高考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 篇2

高考文言文必备知识点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

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扎(《烛之武退秦师》)

伯说,与郑人盟 盟:结盟(《烛之武退秦师》)

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穿白色的衣服戴白色的帽子(《荆轲刺秦王》)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朝服:穿上朝服(《荆轲刺秦王》)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

左右既前,斩荆轲。 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

沛公军霸上。 军:驻军(《鸿门宴》)

沛公左司马使人言于项羽曰: 言:告诉(《鸿门宴》)

沛公欲王关中。 王:为王、称王(《鸿门宴》)

不可不语 语:告诉(《鸿门宴》)

吾得兄事之。 事:侍奉(《鸿门宴》)

籍吏民。 籍:登记(《鸿门宴》)

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鸿门宴》)

刑人如恐不胜。 刑:施加肉刑(《鸿门宴》)

道芷阳。 道:取道(《鸿门宴》)

仕宦于台阁 仕:任官(《孔雀东南飞》)

头上玳瑁光 光:发光(《孔雀东南飞》)

映带左右 带:环绕(《兰亭集序》)

一觞一咏 觞:喝酒(《兰亭集序》)

歌窈窕之章 歌:歌唱。(《赤壁赋》)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攻占;东:向东进军(《赤壁赋》)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打渔砍柴(《赤壁赋》)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筑舍定居。(《游褒禅山记》)

以故其后名之曰: 名:取名(《游褒禅山记》)

由山以上五六里 上:向上走。(《游褒禅山记》)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识其本名(《游褒禅山记》)

名词活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 夜:在夜里(《烛之武退秦师》)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向东(《烛之武退秦师》)

秦将王翦破赵,……,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北:向北(《荆轲刺秦王》)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用匣子(《荆轲刺秦王》)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上:向上(《荆轲刺秦王》)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箕:像簸箕一样(《荆轲刺秦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鸿门宴》)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的翅膀一样(《鸿门宴》)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在夜里(《鸿门宴》)

头发上指。 上:向上(《鸿门宴》)

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间:抄小路 (《鸿门宴》)

孔雀东南飞 东南:朝东南(《孔雀东南飞》)

手巾掩口啼 手巾:用手巾(《孔雀东南飞》)

卿当日胜贵 日:一天天(《孔雀东南飞》)

晚成单罗衫 晚:在晚上(《孔雀东南飞》)

西望夏口 西:向西(《赤壁赋》)

东望武昌 东:向东(《赤壁赋》)

有泉侧出 侧:从旁边(《游褒禅山记》)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敝:损害(《烛之武退秦师》)

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鸿门宴》)

高余冠之岌岌兮 高:加高(《离骚》)

长余佩之陆离 长:加长(《离骚》)

固前世之所厚 厚:推重(《离骚》)

千万不复全 全:保全(《孔雀东南飞》)

正襟危坐 正:调整(《赤壁赋》)

渺沧海之一粟 渺:渺小得像(《赤壁赋》)

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露出白色 (《赤壁赋》)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游褒禅山记》)

火尚足以明 明:照明。(《游褒禅山记》)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定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远:远方(《荆轲刺秦王》)

群贤毕至 贤:贤士(《兰亭集序》)

少长咸集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兰亭集序》)

死生亦大矣 大:大事(《兰亭集序》)

不知老之将至 老:年龄老的时候(《兰亭集序》)

入之甚寒,问其深 深:深度。(《游褒禅山记》)

常在于险远 险远:险阻僻远的地方。(《游褒禅山记》)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惑的地方。(《游褒禅山记》)

动词活用作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留待作遗施 遗施:遗施之物,纪念品(《孔雀东南飞》)

往往有得 得:心得。(《游褒禅山记》)

而其见愈奇 见:见到的景象。(《游褒禅山记》)

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到达的人。(《游褒禅山记》)

于是余有叹焉 叹:感慨。(《游褒禅山记》)

副词活用作动词

极视听之娱 极:穷尽,尽情享受(《兰亭集序》)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情享受。(《游褒禅山记》)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1、动词的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亡:使……灭亡(《烛之武退秦师》)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闻:使……听到(《荆轲刺秦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鸿门宴》)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跟从(《鸿门宴》)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止,制止(《鸿门宴》)

樊哙侧其盾以撞 侧:使……斜侧着(《鸿门宴》)

引以为流觞曲水 流:使……流(《兰亭集序》)

所以游目骋怀 游:使……纵展;骋:使……开畅(《兰亭集序》)

舞幽壑之潜蛟 舞:使……起舞(《赤壁赋》)

泣孤舟之嫠妇 泣:使……哭泣(《赤壁赋》)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足以荣汝身 荣:使……荣耀(《孔雀东南飞》)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使……错误,弄错。(《游褒禅山记》)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以此下心意 下:使……委屈(《孔雀东南飞》)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于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于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用于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数词有时也活用为意动。动词一般不用于意动。用于意动的词可以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迟:认为……晚(《荆轲刺秦王》)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怪,认为……奇怪(《荆轲刺秦王》)

齐彭殇为妄作 齐:把……看作相等(《兰亭集序》)

2、名词的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把……当作边邑(《烛之武退秦师》)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以……为王,称王(《鸿门宴》)

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赤壁赋》)

3、数词的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把……看作一样(《兰亭集序》)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及练习 篇3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及练习

【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

类  型  及  规  律

例             句

译     法

名词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中山狼传》)

其一犬坐于前(《狼》)#FormatImgID_0#

像……一样

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用对待……的方式

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

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用……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

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

其势必不敢留君(《廉蔺列传》)

依据……,按照……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趋向

卒廷见相如 (《廉蔺列传》)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

在……,从……,向……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频率

时公兵不满万(《三国志·武帝纪》)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当……,每……

名词作动词

后面有宾语或补语

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1)动+名:军,驻军。

(2)介+名+动:蹄,用蹄踢。

(3)换成动词:德,感激;风,吹拂。

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

二月草已芽 (《采草药》)

三岁贯汝,莫我肯德(《硕鼠》)

用“而”连接,一端是动词,另一端的名词常活用

蹄而杀之 (《黔之驴》)

项王复引兵而东 (《项羽本纪》)

男耕而食,女织而衣(《商君书》)

两个名词连用,一个常活用

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说苑》)

形作动

后面有宾语

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

山多石,少土(《登泰山记》)

换成动词或动词短语:远,疏远;穷,到尽头;高,推崇;轩邈,争高争远

前面有能愿动词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前面有助词“所”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其他表动态的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活 用 的 类 型

例     句

译      法

说   明

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

动+宾=使+宾+动

有时也可译成一个动补式词语。如:活,救活。

形容词使动用法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过秦论》)

形+宾=使+宾+形

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

名+宾=使+宾+为+名

意动用法

形容词意动用法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孟子·尽心上》)

形+宾=以+宾+为+形

有人认为动词无意动用法,“羞”为形容词活用。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阿房宫赋》)

名+宾=以+#FormatImgID_1# 宾+为+名

动词的意动用法

且庸人尚羞之(《廉蔺列传》)

动+宾=以+宾+为+动

【例题精析】

一、选择活用类型相同或者不同的一个选项。

1.与“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范增数目项王 B. 云青青兮欲雨

C.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D.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

2.与“(李实)遂奏(王)播为三原令,廷诟之”一句中“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正本清源 B.狼奔豕突

C.规行矩步 D.草行露宿

3.与“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中“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春华秋实 B. 袖手旁观

C. 穷形尽相 D. 夏雨雨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中的“饵”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斗折蛇行

B.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C. 其一犬坐于前 D. 予分当引决

答案:1.D 2.A 3. C 4.B

解析:1.题干和 D 项是使动用法,A、B、C三项是名词作动词。2.题干和 B 、C 、D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A 项为使动用法。3. 题干和C项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另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4.题干和B项都是名词作动词,另三项是名词作状语。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 )

2.故事,尹与御史相遇,尹下道避。( )

3.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 )

4.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 )

5.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过也。……” ( )

答案:1.称威,威服,威慑 2.按旧例 3.赐给爵位 4.命名 5.使……正,整理好

解析:1.名词作动词。2.名词作状语。3.名词作动词。4.名词作动词。5.使动用法。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至谴,市里欢呼,)皆袖瓦砾遮道伺之 。

译文:

2.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贤者在侧,谏者得入。

)

译文:

3.(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译文:

4.“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具旁出之窦”一句中的“猿挂蛇行”用现代汉语怎么翻译?

答案:1.都把瓦片、石子藏在袖子里拦路等候他。2.让我们的国君喜欢学习而且不耻于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3.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4.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

解析:1.袖,把……藏在袖子,名词作动词。2.下,向下,向地位低下的人,方位名词作状语。3.奇,以……为奇,对……感到惊异,形容词意动用法。4.猿、蛇,像猿一样、像蛇一样,名词作状语。

四、阅读下文,回答题目。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竟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注] 狸狌:野猫。

1.与“束氏日市肉啖之”一句中“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则群聚而笑之 B. 吾得兄事之

C. 令两人蹲踞而背倚之 D.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2.与“鼠群行有堕瓮者”一句中“群”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呈卷即面署第一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 秋毫不敢有所近D.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答案:1. D 2. A

解析:1. 题干和A、B、C三项中加点的词是名词作状语。日,每天;群,成群地;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背,用背部。D项是名词作动词,前,走上前去(前面有副词“直”,径直)。2. 题干和A项中加点的词是名词作状语;B、D两项中加点的词是名词作动词,C项中加点的词是形容词作动词。

五、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曹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虏方苦疲甚 B. 颇失部伍

C. 耻学于师 D. 是故明主贵五谷而贱金玉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

B.一战大破虏师

C.君将哀而生之乎 D.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答案:1. B 2. A

解析:1. B 项(失)是使动用法,其余(苦、耻、贵、贱)是意动用法。 2. A 项(利)是意动用法,其余(破、生、走)是使……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基础知识 篇4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基础知识整理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

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例:

1、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

亡,使……灭亡 。

2、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亡,使……灭亡。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却,使……退却。

5、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

鸣,使……鸣叫。

6、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病梅馆记》)

复,使……恢复;全,使……保全。

7、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传》)

负,使……承担。

8、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

归,使……回去。

9、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从,使……跟从。

10、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晋文之事》)

朝,使……朝见。

11、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活,使……活下来。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1、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下,使……放下来。

2、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

王,使……做大王。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1、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弱,使……削弱。

3、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

弱,使……变弱。

4、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

危,使……危险。

5、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传》)

完,使……完整无缺。

6、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尊,使……尊贵。

7、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勾践灭吴》)

耻,使……受耻辱。

8、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

辱,使……受辱。

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一)、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

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

美,认为……美丽。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秋水》)

少,认为……少;轻,认为……轻。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耻,以……为耻。

5、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传》)

羞,以……为羞耻。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

名词用作动词

除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两种用法外,名词在其他情况下还可以作谓语动词。例:

1、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勾践灭吴》)

女,嫁女。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師》)

军,驻扎。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師》)

鄙,把……当作边邑。

4、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師》)

盟,结盟。

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

衣,穿。

6、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衣,穿;王,称王。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水,游泳。

8、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

襟,连带。带,环绕。

9、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师,学习。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师,学习。

1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

礼,礼遇。

12、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游褒禅山记》)

舍,盖屋。

13、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游褒禅山记》)

名,命名。

1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名,说出。

15、德何如则可以王?(《齐桓晋文之事》)

王,称王。

1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齐桓晋文之事》)

衣,穿。

17、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报任安书》)

衣,穿。

18、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传》)

舍,安排住宿。

1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廉颇蔺相如传》)

衣,穿。

20、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廉颇蔺相如传》)

嘻,发出嘻的声音。

2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颇蔺相如传》)

刃,杀。

2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

祖,效法。

23、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目,看。

24、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伶官传序》)

函,用盒子装。

2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焦土,成为焦土。

2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前赤壁赋》)

下,攻下;东,向东。

名词用作状语

古代汉语中时间名词可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作状语。

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一)、表示方位或处所

1、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廉颇蔺相如传》)

前,上前。

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第一册《勾践灭吴》)

庙,在庙堂上。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上,向上;下,向下。

4、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过秦论》)

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5、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

廷,在朝廷上。

(二)、表示工具或依据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席,用席子。

2、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传》)

间,从小路。

(三)、表示比喻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云,像云一样。

2、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

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

3、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翼,像翅膀一样。

(四)、表示对人的态度

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一致,但意思完全不同。

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

形容词做动词

形容词可做谓语,但是不能带宾语。当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时,它活用为动词。

1、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

好,喜欢。

2、方是时也,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游褒禅山记》)

明,照明。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

老,尊敬;幼,爱护。

4、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传》)

严,尊重。

5、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短,揭短。

形容词做名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师》)

乏困,缺少的东西。

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

明,视力。

3、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齐桓晋文之事》)

甘肥,甘美的食物;轻,轻快的衣服。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惑,困惑。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篇5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1.  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5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6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

7 父利其然也。(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8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9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10 会宾客大宴。(《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11 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12 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3 一狼洞其中。(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4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15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1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17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

18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19 无丝竹之乱耳。(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20 无案牍之劳形。(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21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22 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

23 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即涂染。

24 卧右膝。(同上)(使动用法):使卧,平放。

25 诎右臂支船。(同上)(使动用法):使屈,弯曲。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篇6

一。使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使动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动用法。使……称王。

2.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4.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动词活用为使动

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

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使……吃惊)《滕王阁序》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用作使动。“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

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

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6.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动用法。使……活。

7.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从,使……跟从。

8.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走,使……逃跑。

(三)形容词活用作使动

1.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3.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活用为意动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耻,以……为耻。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以……为耻。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耻,以……为耻。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借鉴)《阿房宫赋》

6.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认为……奇怪。

三。动词活用为为动词

1.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离骚》死,为……而死。

2.而世不能与死节者比。《报任安书》为……而死。

3.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死,为……而死。

四。名词活用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用作动词:游水)《劝学》

2.或师焉(“师”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师说》

3.族秦者秦也(“族秦”,用作动词:灭族,杀死合族的人)《阿房宫赋》

4.义不赂秦(“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六国论》

5.由山以上(“上”用作动词;上走)《游褒禅山记》

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師》军,驻扎。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師》鄙,把……当作边邑。

8.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師》盟,结盟。

9.鸷鸟之不群兮。《离骚》群,合群。

10.则耻师焉。《师说》师,学习。

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师,学习。

1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礼,礼遇。

13.德何如则可以王?《齐桓晋文之事》王,称王。

1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齐桓晋文之事》树,种。衣,穿。

15增数目项王。《鸿门宴》目,使眼色

16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焦土,成为焦土。

17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报任安书》衣,穿。

18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祖,效法。

五。名词作状语

1.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烛之武退秦师》

2.既东封郑(“东”作状语,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作状语,每天)《劝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和“下”作状语,向上、向下。《劝学》

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是项伯复夜去。(夜,充当状语,当晚)《鸿门宴》

6日夜望将军至( “日”“夜”充当状语,每日、每夜)《鸿门宴》

7.园日涉以成趣,时矫首而遐观。(日、时作状语。天天。)《归去来兮词》

8.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

9.下临无地(“下”,作状语,向下)《滕王阁序》

10..辇来于秦(“辇”作状语,用车子)《阿房宫赋》

11.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北,向北;西,向西。

六。形容词作名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师》乏困,缺少的'东西。

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明,视力。

3.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齐桓晋文之事》甘肥,甘美的食物;轻暖,轻快暖和的衣服。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惑,疑难问题。

5.志不在小(“小”用作名词:小的方向)《鸿门宴》

6.圣益圣,愚益愚(圣,圣人。愚,愚人。《师说》

7.而大遗(“小”“大”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师说》

8.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坚硬的兵甲。锐,锐利的兵器。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桓晋文之事》老,长辈。

10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明,明智。

七。形容词作动词

1.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好,喜欢。

2.火尚足以明也(“明”用作动词:照明)《游褒禅山记》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老,尊敬;幼,爱护。

4.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屈原列传》短,揭短。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胜”用作动词:用尽)《鸿门宴》

6.齐彭殇为妄作(“齐”用作动词:看作相等)《兰亭集序》

7.亲贤臣,远小人。《陈情表》亲,亲近。

8.不能独完(“完”用作动词:保全)《六国论》

9.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用作动词:用到底,坚持到底)《六国论》

10.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用作动词:走到头)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词类活用 篇7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词类活用

古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常见的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等等。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例如

(1)一狼洞其中(《狼》)中“洞”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打洞”。

(2)不能名其一处(《口技》)中“名”带宾语“其一处”,活用做动词“说出”。

(3)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宾客”原为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以宾客之礼相待”,可以翻译为“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招待”。(意动用法)

2、形容词用作动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例如

(1)香远益清(《爱莲说》)中“远”原是形容词,在这里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远播之意。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中的“亲”“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贤臣”和“小人”,翻译为“亲近”和“远离”。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苦”、“劳”、“饿”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当作“使……苦”,“使……劳”、“使……饿”讲,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例如

(1)此皆良实(《出师表》)中“良实”原为形容词,在这里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宾语,活用为名词,善良老实的人之意。

(2)帝感其诚(《愚公移山》)中“诚”原为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感”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诚心之意。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中“废”原为形容词这里作“兴”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这里作荒废的事情讲。

4、动词活用为名词:原本为动词由于语言环境的。改变,临时充当名词使用,词形发生变化。例如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愚公移山》)中“疑”原为动词,现在充当动词“献”的宾语,活用为名词,疑问之意。

(2)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中“述”本是动词“记述”,这里活用为名词“记述的文字”讲。

5、名词作状语: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地点、所用的工具。例如

(1)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技》)中“手”为名词,用在动词“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用手”之意。

(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中“狐”为名词,和“鸣”一起用在动词“呼”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狐狸鸣叫那样大呼”之意。

(3)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中“山”为名词,用在动词“行”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在山上”之意。

6、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例如

(1)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2)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3)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两章》)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苦恼

7、意动用法

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例如

(1)邑人奇之(《伤仲永》)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