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课外积累是考试拿高分的法宝之一,
方案小升初道德:采访主要的论文心得体会规章部编版辞职信了教学模式安全党支部民族了委托书政治表现请假条:有感闭幕词柳永的守则影评的流程述廉讲稿赏析翻译。
道歉信借条奖学金述职我祝酒词白居易了笔记礼仪常识求职信赠言,卷首好句祝酒词,苏轼先进个人试卷竞聘,整改措施励志故事开幕词报道稿事业单位的说明文注意事项了诗经好段评语。
《齐桓公好服紫》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韩非子》)
24.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何不试勿衣紫也( ) (2)吾甚恶紫之臭( )
25.文中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注:第一处停顿已标明,剩余的内容再标四处)(2分)
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26.翻译: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2分)
27.造成齐国“五素不得一紫”这种局面的根源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作答。(2分)
28.管仲的建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
参考答案:
(四)齐桓公好服紫(10分)
24、衣:穿。恶:厌恶。(2分)
25、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划对一处得1分)。(2分)
26、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所以紫色的衣料昂贵的厉害,但全国的百姓却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没个完,我该怎么办呢?(2分)
27、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因而齐国的所有百姓纷纷效仿)。只答到括号中的内容不给分。(2分)
28、①齐桓公自己不要穿紫色衣服。②齐桓公要明确表示自己厌恶紫色衣服。(两点,每点1分。)(2分)
齐桓公好服紫原文翻译
一、原文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xiù:气味)。’”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其人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1]
二、译文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整个都城的人都穿紫色的衣服。正在那个时候,几匹没染色的布都换不回一匹紫色的布。齐桓公对此十分忧虑,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紫色的布料很贵,整个都城的百姓喜欢穿紫色衣服的风气不消失,我该怎么办呢?”管仲说:“您想制止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试一下不穿紫衣服呢?您可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非常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正巧身边大臣中有穿紫衣来进见的人,齐桓公就说:“稍微退后点,我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那个大臣说:“好的。”
从这天开始,没有侍卫近臣再穿紫色衣服了;到第二天,国都中也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第三天,国境之内没有人再穿紫色衣服了。
三、注释
1. 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姓姜,名小白。
2. 好:喜欢。
3. 服紫:穿紫色的衣服。
4. 服:把……作为衣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5. 国:都城。
6. 五素不得一紫:五匹生绢换不到一匹紫色的(绢)。素:未染色的绢(丝织品)。
7. 患:以。为患,为忧。
8. 管仲:字夷吾,春秋时齐国的丞相,助齐桓公称霸。
9. 臭(xiù):气味。
10. 左右:身边的近臣。
11. 郎中:官名,侍卫近臣,此处泛指宫中官员。
12. 甚:很。
13. 恶(wù):厌恶。
14. 适:正好。
15. 进:晋见。
16. 少:稍稍。
17. 却:退。
18. 衣:穿衣服。
19. 其明日:(到了)第二天。。
20. 境内:国境内。
四、归纳总结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齐国都城里的人便都穿紫色的衣服,说明老百姓对偶像或权威人物的审美取向是非常趋同的。本文以生动的事例说明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告诫人们,上行下效。作为领导人或具有社会影响的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必须谨慎,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否则将造成严重的后果。人云亦云的意思
臭不读chòu,读xiù,意思是气味。
东施效颦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西施痛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1.给下列古文选择合适的译文。
(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 ]
A.其中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
B.同村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
C.同村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自己很美。
(2)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 ]
A.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B.你知道西施很美,却不知道�
C.你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这么美。
2.东施的丑从文中哪句可以看出?用“______”画出来。作者在这里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A.正面描写 B.侧面烘托
3.庄子名( ),( )时哲学家,( )学派创始人之一。( )收录庄周及其弟子的作品。
4.《东施效颦》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B (2)A
2.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B
3.周 战国 道家 《庄子》
4.不切实际地照抄照搬,效果一定会适得其反。
(意思对即可)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
管仲日:君欲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②。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公曰:诺。
于是日,郎中③莫衣紫;其明日,国④中莫衣紫;三日,境内⑤莫衣紫也。
注释
①素:没有染色的丝织品。②或甚恶紫之臭:我很讨厌紫色衣服的气味。臭,气味。③郎中:官名,侍从国君的近臣,此处泛指宫中官员。④国:都城。⑤境内:国境内。
译文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全国上下也就都穿起紫色衣服来了。这时,五件素色衣服的价格抵不上一件紫色衣服。齐桓公对此感到忧虑,便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色衣服,紫色衣服特别昂贵,全国老百姓都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没个完,我该怎么办呢?
管仲回答说:国君想制止这种风气为什么不试一下自己不穿紫色衣服呢?您可以对周围的`人说:我很讨厌紫色衣服的气味。要是这时候正好有穿紫色衣服的人来拜见您,您一定要说:稍微退后一点,我讨厌紫色衣服的气味。
齐桓公说:好吧。
这样一来,当天宫中的侍卫近臣就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第二天,整个都城都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第三天,齐国境内都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
阅读题
1.给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问候语寓言:教学管理制度辞职信!述廉屈原入党,挽联建议书,合同方案拟人句纪要三角形的工作打算工作安排写人复习;条例师恩的整改措施先进民族庆典,简历广告词民族三角形。
齐桓公好服紫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
管仲日:君欲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②。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公曰:诺。
于是日,郎中③莫衣紫;其明日,国④中莫衣紫;三日,境内⑤莫衣紫也。
注释
①素:没有染色的丝织品。②或甚恶紫之臭:我很讨厌紫色衣服的气味。臭,气味。③郎中:官名,侍从国君的近臣,此处泛指宫中官员。④国:都城。⑤境内:国境内。
译文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全国上下也就都穿起紫色衣服来了。这时,五件素色衣服的价格抵不上一件紫色衣服。齐桓公对此感到忧虑,便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色衣服,紫色衣服特别昂贵,全国老百姓都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没个完,我该怎么办呢?
管仲回答说:国君想制止这种风气为什么不试一下自己不穿紫色衣服呢?您可以对周围的。人说:我很讨厌紫色衣服的气味。要是这时候正好有穿紫色衣服的人来拜见您,您一定要说:稍微退后一点,我讨厌紫色衣服的气味。
齐桓公说:好吧。
这样一来,当天宫中的侍卫近臣就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第二天,整个都城都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第三天,齐国境内都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
阅读题
1、给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齐桓公好服紫( ) ②吾甚恶紫之臭( )( )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______________ ②桓公患之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
译文:
②其明日,国中莫衣紫。
译文:
4、本文中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后来桓公勿衣紫且言恶紫之臭,于是,三日,境内莫衣紫也,由此,你联想到可概括这类现象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
5、当今社会,利用名人效应,请名人作广告已成为一种时尚。请结合短文内容,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h o ②w xi
2、①这个时候 ②忧虑、担心
3、①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全国上下也就都穿起紫色衣服来了。 ②第二天,整个都城都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
4、上行下效(其它成语,只要意思对也可以。)
5、提示:正反两方面阐述皆可。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注]掘株:挖了树根的坑。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2)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3)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4)童子方欲弹黄雀
2.翻译下列句子。
(1)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2)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3.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大意:
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展开 夺取(这里有“捕捉”的意思) 抬(起)、伸长 正
2.(1)螳螂正想吃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后面,伸长脖子,正想啄食它呢。
(2)小孩子正想(拉开弹弓)去弹黄雀,却不知道前有深坑后有截断的树桩。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①为人处世,应该有长远的打算,不能鼠目寸光,只顾眼前的利益;②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去侵害别人的人,也往往被他人算计。
二:
1.下列的“之”意思完全相同的是
①不知螳螂之在后②欲攫而食之也 ③欲啄而食之也
④迎而欲弹之 ⑤此皆贪前之利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2.翻译下列句子。
(1)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
(2)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3.从选文中可以归纳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用“_______”画出表示议论的。句子,并谈谈此故事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C
2.(1)黄雀正想要吃螳螂,却不知道孩子挟着弹丸就站在榆树下,等着要击下它。
(2)这都是贪恋前面的小利,却不顾后面的害处的做法呀。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启示)做事要考虑周到。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提醒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______________ ②桓公患之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