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作文10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欧阳修作文(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欧阳修作文 篇1

夜读《蒋勋说宋词》,书中豪放大气的苏轼,悲壮豪迈的辛弃疾,温柔婉约的李清照……而我独爱大文豪欧阳修。

我喜欢欧阳修,不仅因为他是“唐因素八大家”之一,更喜欢他诗词的平实率真,豁达从容,就如我简单快乐的个性。

读他的《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一派“天真”,一清如水,平实到你不觉得他是一个太守,就是在一个亭子里一个老翁喝醉了,讲自己醉酒的经验,因为大家说这个亭子还没有名字,而我在这边喝醉了,那就叫“醉翁亭”吧。

再如他《浣溪沙》中的“白发戴花君莫笑”我不能想象,今天的一个领导会在花白的头发上戴花,可是欧阳修就写到了“白发戴花”,说我到了这个年纪,在春天摘了花,戴在自己头上,你不要笑我老和癫,想到这幅画面,想到他可以自在到仿佛不是一个太守,只是一个对生命充满兴趣的人,一个非常可爱的老诗人。

“今年花胜明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今年的花要比去年的还要好,明年的会比今年的'更好,他怎么知道?是因为他觉得生命会越来越好,对生活充满着希望,这就是他的豁达。耐心地看待某些事物,也许我们还没有发现其中的意味,聚和散是变化的,花开花谢是变化的,月圆月缺是变化的,在我们不知道变化的真正意义时,会沮丧、感伤、甚至绝望,可如果知道这只是一个自然过程,为什么还要去伤感呢?

“简单就是快乐,快乐是一个人的燃料”,这一向是我生活的准则,一如大文豪欧阳修的率真豁达,这就是我喜欢他的原因。

欧阳修作文 篇2

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醉翁亭记》,作者,乃龅牙男欧阳修。欧阳修瘦小,苍白,眼睛高度近视,“面白过耳,唇不包齿。”

欧阳修虽然长得丑,但是非常有才。欧阳修是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牛吧!这篇《醉翁亭记》就是一篇千古文章。我来介绍一下他吧。

欧阳修字永叔,生于四川绵阳,当时称绵州,和李白是同乡。尚在吃奶婴儿期,随宦游的父亲欧阳观迁江南泰州。四岁,父亲死了,享年五十九岁。母亲郑氏,时年二十九岁,拉扯一儿一女不改嫁。欧阳修四十六岁那年,母亲郑氏去世,享年七十二岁。欧阳修从小就听母亲口中父亲的种种故事。丁忧期间,他追思父母,后于熙宁三年写下动人的《泷冈阡表》。母亲贤而知礼,父亲堪称良吏。

再说说《醉翁亭记》吧,古文描绘风景,全篇连用二十一个“也”,十三个“者”,二十四个“而”,犹如反复回旋的复调。文字如泉水之溢,一派天然。人,亭,山,泉,鸟,皆含醉态,酒醉,色醉,情醉,意醉,真是好极了。景色的层次分明而流畅,四季循环尽收眼底。

《醉翁亭记》欧阳修除了自己,还提到过另外一人,“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呀!智仙是琅琊山上的和尚,读到这里不禁有一个疑惑,智仙和欧阳修为好朋,苏东坡又和佛印为好朋,这是为什么呀?这些赫赫有名的诗人为什么都喜欢和僧人和尚做朋友?回家查查,结果百度百科又不给面子,没查到。

从欧阳修的文章中,体会不到一丝的忧愁。从山水之乐,到宴酣之乐,到乐人之乐,始终为乐。可见欧阳修乐对生活,他是一名乐天派,通过一个乐字贯穿全文。

人的品行不在于长相,而在于心态与能力。

欧阳修作文 篇3

假如给我一个选择,让我生活在古代的话,我会选择宋代,更是北宋那个有你的时代——欧阳修。真想跨越千年的时光与你对饮,尽管我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但你不会介意,因为你有宽广的胸怀。

品读你,品出你让人折服的大度。你位居副宰相,位高权重。按常理,你一定妒贤嫉能,阻止有才之人越居你上。但你不,你勇于提拔推荐有才之人,你提拔推荐王安石,他成为宰相,居官你上,他成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最伟大的改革家;你奖进“三苏”,让他们的芳名远播,成为唐宋八大家,不得不佩服你的大度。

品读你,品出你让人钦佩的阔达。你政治上不得意时,被贬为滁州太守。按常理,你一定是抑郁不得志,难以排遣心中的郁结,而你却不计较得失,修“醉翁亭”,作《醉翁亭记》怡然自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好一般阔达。你曾号“六一居士”。人问,何为“六一居士”,你说:“家有藏书一万卷,有三世金文著释一千卷,一棋盘,一琴,桌上常备一壶酒。”人问此“五一”也,你却爽朗一声说:“一老翁置于其间,岂非‘六一’也。”

品读你,品出你让人感动的勤奋。你从小在沙滩练字,苦读史书,年纪轻轻便考中进士,仕途顺利,但从未放弃勤奋的信念。

欧阳修作文 篇4

我心目中的欧阳修,源于五年级语文老师给我们讲唐宋八大家时讲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读书人,自觉自己是个大材小用的人,文风灿烂,只有欧阳修能比得上他。他与欧阳修不期而遇,几次炫耀自己的诗词,欧阳修能自如地念出好句子。最后欧阳修用亲切的语气调侃了书生。当时我对欧阳修的印象是一个才气横溢,机智过人的书生。

这学期我们又学了他的热门《醉翁亭记》,让我对这个能一边喝着酒,一边享受,一边醒来,用英语说话的醉汉有了更深的了解。欧阳修,字咏书,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作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苏辙、曾巩都拜在他门下。苏轼是欧阳修杰出才能的受益者之一。成语的典故是欧阳修欣赏苏轼的才华,告诉老朋友们在苏轼书汗出之前读一读。老夫在避路时,也让他出了一个头。可见他提拔了后辈。在政治上,他采取批评和训诫来缓解社会危机。他身居高位,依然坚持过节,不随波逐流。死后的头衔是一个非常忠诚的人。

我在《醉翁亭记》看到一个老人,贤惠,乐观,豁达。群山、森林和美优环绕,水声潺潺,泉水上有一座亭子。这是欧阳修一生中最多姿多彩的醉翁亭。面对凶险的运气,欧阳修很淡定,闲暇时经常和朋友在醉翁亭消磨时光,弹琴,饮酒,写诗,遥望清风。从北京到滁州,各种从荣耀到孤独的苦难,都在这狂野、芬芳、美丽、阴云密布的山水中慢慢飘散,向四季不同风景的琅琊山进发,黄昏归来,与人民同乐,享受无尽的欢愉,把自己高贵的灵魂寄托在滁州的山水间。欧阳修安于做太守,避世俗,远离污浊,勤政爱民,著书说通俗酒鬼的本意是不喝酒,关心山河。他的话千古传诵,让人赞叹,让人感悟,让人思考。

在我心目中,这个醉翁之意不在酒,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现实,不排斥我,平易近人,支持年轻一代。在文学方面,他的散文简洁、流畅、自然,开创了一代文风。

我心目中的欧阳修就是这样一个聪慧豁达,与民同乐的老神仙。

欧阳修作文 篇5

《醉翁亭记》是一篇文采非凡、寓意深邃的文章,每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总会情不自禁地神游在滁州的山水之间。今天当我再次赏读这篇文章时,我又开始了神游畅想。

神游之中,我来到了美丽的醉翁亭上。环顾四周,美丽的景致让我目不暇接,在那繁荫树木中,体味着朝暮四时的晦明变化,眺望着往来不绝、快乐的滁州游人。向亭子里看去,太守正在设宴,各位宾客正在开心地饮酒玩乐。走进亭子,只见欧阳修安静地坐在众人之间,丝毫不像喝多了的样子,也不和别人一起“起坐而喧哗”,我立刻凑上前去,决定问问这位我心目中的大家我思考很久的一些问题。

于是我走上前去,问了一个令我困惑的问题,我说:“欧先生,您在醉翁亭记中说您‘饮少辙醉’,那您现在为什么没有醉呢”。太守对我微微一笑说:“小友,我那个‘醉’的意思不是说我喝醉了,而是说我很快乐很陶醉。”“那么,您为何会如此快乐呢?”答曰:“我上任以来,每天在这里勤于政务,力主改革,把这个地方治理得令我非常满意。现在,这里的人们已经富足,他们已经有能力有闲暇出来游山玩水了。当我在这里看着他们这么高兴地出游,并且和他们一起游乐,看着百姓的幸福安逸,我早已陶醉在这与民同乐中了呀!”

我又进一步问到:“太守,你每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游山玩水,我想你一定在思考一些问题,而不仅仅是为了在这里寻找快乐,是这样的吗?”听到这句话,欧阳修却一改原来安适的神态,脸上出现了一种沉重的表情。他缓缓地说道:“现在,我觉得很少有像你这样懂我的人了。我在这里虽然聚众宴酣、与民同乐,但是我更多时候都是在深深地忧思,想着天下大事,想着国家大治。世人能体会到随同我一起出游的快乐而无法体会到那些隐藏在我内心的忧思,谁又能真正懂我呀!”

回到现实,我对欧阳修又有了新的认识。他不仅是一个与民同乐的醉翁,更是一个时刻关心国家大事而异常清醒的人。也正因他在忧患逆境和浅薄的快乐中仍能保持清醒,他才成为了一个伟大的人。

欧阳修作文 篇6

假如给我一个机会,可以生活在古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宋代,因为有你——欧阳修,真想跨越千年的时间与你对饮,与你促膝长谈。

品读你,品出你让人折服的大度。你位居副宰相,权势炙手可热。按常理,你一定妒贤嫉能,打压有可能跃于你之上的有才人。但你不,你勇于推荐和提拔有才之人。你推荐和提拔了王安石,他成为宰相,位居你上,成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你提携“三苏”,让他们威名远播,成为唐宋八大家。

品读你,品出你让人钦佩的豁达。你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滁州太守。按常理,你一定是难以排遣心中的郁结,而你却不计得失,修“醉翁亭”,作《醉翁亭记》,怡然自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非一般的豁达。你自号“六一居士”,人问,何为“六一居士”,你答:“家有藏书一万卷,三世金文注释一千卷,一盘棋,一琴,桌上常备一壶酒。”,人曰“此五一也”,你却爽朗一声说:“一老翁置于其间,岂非‘六一’也。”

品读你,品出你让人感动的勤奋。你自小在沙滩练字,苦读史书,年纪轻轻便考中进士,可你从未放弃勤奋的信念。你深夜苦读,手不释卷,即便是意志受挫时,也在书海中寻找快乐。有人曾问,君藏书为万卷,不知读过几本。君曰:“你在我所藏之书中随便挑一本问我,若我没读过的,我就无言面对我的六一居士。”那人专门挑了一本积累许多灰尘的书问你,你对答如流,丝毫不差。

品读你,品出你谦虚谨慎的人生态度。在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你在功成名就之后不浮夸自傲,常人恐怕做不到。你和另一史学家修订史书,名字列于他人之下,不居功,难怪“六大家”以你为首,当之无愧。“三苏”,王安石,曾巩,都是你推荐而出名的。你曾力荐苏轼,说此人日后之名显于我欧阳修。智之大者,欧阳文忠公也!

品读你,品出的是黑色天幕上最闪烁的星星,星光闪烁;品读你,品出的是花架上最淡雅的海棠,清香宜人;品读你,品出的是歌唱舞台上的交响曲,催人奋进。站在宋朝时代的巅峰,不是帝王,是你欧阳文忠公。

你是让人望尘莫及的大家,品你千年有滋味。

欧阳修作文 篇7

范仲淹推行新政的时候,有些反对新政的人诬陷范仲淹和赞成新政的人是“朋党”,滥用职权。当时,谏官欧阳修也赞助新政,特地写了一篇《朋党论》,为范仲淹辩护。后来,范仲淹被贬官,欧阳修受到牵连,也被贬官到外地去了。

欧阳修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郑氏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泥土地上划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识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中国作文网 )

欧阳修读书非常刻苦专心,不少书读过就能背诵。家里的书不多,很快读完了,他就向邻居借书。遇到重要的书,他还亲手抄写一部。由于母亲的辛勤教育,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他在少年时代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欧阳修长大以后,到京城去参加进士考试,获得第一名,被派往西京(今河南洛阳)做留守推官(地方行政长官的助手),当西京留守钱惟演的幕僚。

钱惟演是当时有名的文人。他手下的许多幕僚大都很会写文章。有一次,钱惟演在西京修建了一所驿舍,叫尹师鲁、谢希深和欧阳修三个幕僚各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情。

三个人把文章写好了,拿出来互相观看,谢希深的文章七百字,欧阳修的文章五百多字,只有尹师鲁的文章三百多字。尹师鲁的文章短小,文字却十分精炼,叙事清晰,而且结构严谨。欧阳修看了,很是钦佩,就带了酒去拜访他,向他讨教。两人讨论文章的写法,整整一夜没有睡。

欧阳修知道了自己文章的缺点,就认认真真地重写了一篇。重写的文章比尹师鲁的还要少二十几个字,内容却更加完整。尹师鲁看了以后,不由得对人称赞欧阳修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是一日千里!”

欧阳修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说:“写文章要有三多,看得多,做得多,还要跟别人商量多。”

欧阳修写文章,非常严肃认真。每当他写好一篇文章,就贴在墙壁上,不管是坐着还是躺下来,随时可以看到并加以修改。他要一直改到自己满意,才肯拿出来给别人看。据说,他写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原稿开头写滁州(今安徽滁州)四面有山,东面有什么山,西面又有什么山,南面是什么山,北面又是什么山,就写了几十个字。他写好一看,觉得太啰嗦,就反复修改,最后只剩了“环滁皆山也”五个字。这样开头,字数极少,语言精炼,意思却都表达出来了。而文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流传至今,已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著名成语。

欧阳修对文坛的最大贡献是领导了北宋的古文运动,奖掖提携了王安石、曾巩、苏轼父子等一批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在文学革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到晚唐时,讲究形式、内容空虚的文风重又风靡一时。北宋初期,一些文人也提出了“尊韩重道”的主张,但一时还扭转不了整个文坛的风气。欧阳修早年游学时就读到了韩愈的文章,十分仰慕,后来他又和梅尧臣等人一起提倡写平实朴素的诗和文章,并且推广韩愈的文章。这样,北宋的古文运动在他的倡导下逐渐开展起来了。

1057年,身为翰林学士(为皇帝起草诰令的官)的欧阳修主持科举考试。针对当时读书人流行写浮华奇涩的文章,他严格规定,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必须用明白朴实的古文体写作,写华而不实的文章者一律不录取。对参加考试的苏轼的文章,他大力赞赏并列为第二。从此,宋代文坛的风气有了较大转变。

欧阳修自己也写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他对自己要求很高,到了晚年还把自己过去写的文章,一篇篇拿出来,仔细推敲修改。他的夫人劝阻说:“为什么要这样吃苦呢?你又不是学生,难道还怕先生责怪吗?”

欧阳修笑着回答说:“我虽然不怕先生责怪,但是怕后生讥笑。”

他的夫人听了,也就不再劝阻了。

除了散文,欧阳修的诗、词也都写得很出色。他还是一位优秀的史学家。他着有两部历史着作,一部是和别人合着的《新唐书》共二百二十五卷,另一部是七十四卷的《新五代史》。

欧阳修作文 篇8

想起那个以民为乐的醉翁。他就像一个很可爱的老爷爷,自得其乐。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每天看似无忧无虑,但心怀国家,惦记着百姓。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矣。他既然已将山水之乐领会在心中,为何还要有所寄托。心中有万般对这社会的不满,望见山水的壮丽,希望能借酒浇愁愁不愁。他不像陶渊明决定不参政就一门心思回家种地,安心的读书,而是做一个小官,在享受山水之乐的同时,为子民着想。我觉得相比,他就强于陶渊明,他虽然同样被贬官,同样对世道感到失望,但他并没有弃官,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放弃了,苦的还是百姓,出于强烈的责任感,他承受了这份责任,尽最大努力去改变这个社会。这是很了不起的。从这点来讲我很敬佩他。

欧阳修字号醉翁,人如其名。每日饮酒,但并非他全部的情趣所在。他这个太守每天游山玩水,日子很是清闲,但谁又能知道他的情趣既不在酒上,也不在于山水之乐,而是看到国家的兴旺,百姓们平静的生活。我很欣赏欧阳修的那份大气,不拘小节。当国家处于腐朽的情形之下,他能平静分析国情,即使皇帝不认同他的观点,也不将自己置身于朝政之外。被贬到滁州后,依然能关心百姓,以民为乐。也许,那些依然位皇帝卖命,总是奉承皇帝的官员们很是羡慕他吧。但令人不满的是,这位醉翁老了以后,飞黄腾达,又做了大官,手上有了权利之后,却闭上了自己的嘴巴,看着国家的腐朽,不去进谏,只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这时的欧阳修似乎沉睡了。不再是那个以民为乐的醉翁,而真正的醉于自己的地位了吧。人老了就会糊涂,对于当时的情景,他没有帮助王安石变法图强,也许因为自己变得保守了,或许因为曾经的贬官走到现在这一步,自己越发珍惜了吧。

无论怎样,我依然被这位太守的独特情趣所感动,他沉醉于山水,宴酣之乐,但并非无法自拔,酒醒后,述以文。欧阳修,这个一定会因为“醉翁”而被炎黄子孙一代一代所熟识的人,已为中华文明的长卷添上了一笔浓墨。

欧阳修是宋朝时候杰出的文学家。他从小死了父亲,家里很穷,生活得很苦。母亲不得不带着他离开家乡,去投靠远方的叔叔。

叔叔家里也不富裕。欧阳修到了上学的年龄,连买纸笔的钱也花不起。他的母亲就用芦秆当笔,把沙土铺在地上当纸,教欧阳修认字。欧阳修认字很用心,到了十岁的时候,已经有了自修的能力了。他常到有书的人家去借书读。借来的书要按期归还,他就把书背熟,再还给人家。他订了一个背书计划,每天背三百字。几年以后,就把四书都背熟了。

他的叔父看他这样用功,就把自己用剩下来的纸,装订成本子送给他。他高兴极了,把这些本子一半用来抄书,一半用来学习做文章。那个时候,人们写文章有一种坏风气,只讲究辞句的华丽,不讲究内容。欧阳修觉得这种风气很不好,他想学习写另外一种文章。

有一次,他从一只破书箱里找到了几本旧书,是唐朝文学家韩愈写的。韩愈写的文章不光文字优美,道理也说得很透彻。欧阳修越读越觉得有味道,就把韩愈的文章当作自己学习写文章的榜样,进行学习模仿。

欧阳修写文章非常认真,为了写一篇文章,他常常要读很多书。每一篇文章的初稿写好,他就把它贴在墙上,有空就反复地念,反复地修改,直改到自己认为满意了才行。

欧阳修作文 篇9

我心目中的欧阳修,源于五年级上语文老师给我们讲唐宋八大家时说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秀才,自觉自己才高八斗,文如锦绣,自视当世之下,只有欧阳修一人能与其相论。他偶遇欧阳修,几番卖弄诗句,欧阳修都能随口对出好的辞句。最后欧阳修用善意的口吻调侃了那位秀才。那时,我对欧阳修的印象是一位才华横溢,机智过人的大儒。

这学期我们又学了他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让我对这位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醉翁”又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苏辙、曾巩都曾拜于他门下。欧阳修举贤好士,苏轼便是受益者之一,成语“出人头地”的典故便是欧阳修赏识苏轼才华,对老友说“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见他对后辈的提拔。在政治上,他采取批评、谏诤来缓解社会危机,身居高位,仍坚持守节,不随波逐流,谥号文忠,可见他的为人。

文如其人,《醉翁亭记》中我看到了一位仙风道骨,乐观,随性豁达的老翁。环滁皆山,林壑尤美,水声潺潺,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这就是欧阳修人生最流光溢彩的醉翁亭。面对危运,欧阳修处之泰然,闲暇时常与三五知己于醉翁亭中抚琴舒啸饮酒赋诗,迎风远眺。从京城到滁州,从辉煌到落寞的种种苦难都在这片“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山水中慢慢远去,在“四时之景不同”的琅琊山中“朝而往,暮而归”,与民同乐,感受“乐亦无穷”,于滁州的山山水水中憩息自己高洁的灵魂。欧阳修安于太守之职,避世俗,远污浊,勤政爱民,著书立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语动千古,令人赏之,悟之,思之。

在我心中,这位醉翁,他在生活中坦然面对现实,不唯我独尊,平易近人,提携后辈,在文学上,他创作的散文,语言简洁流畅,自然,开创了一代文风。

我心目中的欧阳修就是这样一位智慧、豁达、与民同乐的老仙翁。

欧阳修作文 篇10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和“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这些千古名句都出自一位大文豪,他是谁呢,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后投奔了他叔叔。虽生活并不富裕,但学业并未荒废。欧阳修在那里饱读诗书,其中《昌黎先生文集》,也就是韩愈的文集,是欧阳修的最爱,可谓手不释卷。韩语朴实而内涵深刻的文风,对欧阳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此韩愈成为欧阳修的偶像。

欧阳修在17岁那年首次参加科举考试,头两次均未考中,终于在第三次所向披靡,金榜题名,进入公务员状态。

欧阳修第一站在洛阳,三年后回京任职。范仲淹此时正在进行庆历新政,因触动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疯狂弹劾,被贬出京城。欧阳修为此仗义执言,还与范仲淹的同事高若讷,一个落井下石的小人公开对骂,写了一封信,这就是著名的《与高司谏书》。信中说高若讷是一个伪君子,真小人,却被气得头顶冒烟的高若讷向皇帝告了状。欧阳修也被贬出京城。

不过宋仁宗改革的决心实在是坚定,几年后欧阳修又被召回京城,此时老范也早已回归,两人开始大力推行新政,为新政摇旗呐喊。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太过积极的欧阳修被政敌泼了满身脏水,又被贬出京城,去了滁州。

这一去就是好几年,期间,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古文艺术达到成熟。他依旧保持轻松慵懒的态度,为政“宽简”,使得官民称便。但就是在这样的执政方针下,滁州反而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又过了几年,欧阳修终于被皇帝再次召回京城,这次欧阳修接了个大活儿。当时北宋文坛风气其实并不好,文章偏向于词藻华丽,强行押韵,往往忽略了文章本身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骈文。而这次欧阳修身为本次科举的主考官,就是要刷掉那些骈文,扭转文风,坚持“言之有物,平易自然”。而选拔出来的人才日后个个要么是政坛领袖,也有大文学家,总之,欧阳修对文坛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各种原因,欧阳修日后又被政敌攻击,而且攻击的还是文人最在乎的名声,这下可深深伤了欧阳修的心。他开始不断要求提前退休。皇帝被烦得没办法,只得允许。最后他回到颍州养老,一年后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再来看《醉翁亭记》这篇千古散文。通读全篇,我们可以明显感到两个字“乐”和“醉”,这也是全文的中心字。但“乐”只是游玩之乐,“醉”只是饮酒之醉吗?答案是否定的,“乐”更体现在他当时的状态。当一个人什么都不用去想,一切都放下心时,那种乐才是真正的乐。看到老百姓都来一起跟随游玩,那必定是丰衣足食,看到此地被他治理的很好,他不用再去操心,这种满意怎能叫他不乐。酒也只不过是用来寄托情感,他是陶醉其中啊。一切与其说是游玩之乐,不如说是与民同乐。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