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从12月19日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里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工作地。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全球,这里曾是战场的前沿阵地。时年67岁的钟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坚守的战士。
,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要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精准施策巩固扩大战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7点要求。
1、坚决打好湖北和武汉保卫战;
2、全力做好北京疫情防控工作;
3、科学调配医疗力量和重要物资;
4、加快科技研发攻关;
5、扩大国际和地区合作;
6、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
7、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的安排部署上来,要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努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稳定企业生产经营,落实防疫措施,组织要素供给,保障防护物品,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狠抓工作任务统筹落实,坚定自觉落实主体责任,统筹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两促进”。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任务更艰巨,要求更严格,责任更重大,要持续深入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扎实做好疫情防控,织牢防线、阻断疫情。要精准高效落实经济发展任务,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好企业生产经营、农业春耕备耕、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脱贫攻坚、稳定社会就业,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无论是战疫还是战贫,全体党员干部把保障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排查、宣传、监测、督导……形成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任何时期的宣传工作都离不开媒体记者、编辑、播音员、通联员、大平台等几方合力协作,让“做思想工作”和“做实际工作”真正实起来强起来。
纪录片《见证》上线一天热播破千万,在无数次泪目时,我们更要思考现在应该做些什么。结合国际国内抗疫时势,由近到远、由面到体、由静到动,做好“后疫情时代”的宣传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大爱之音,真正落实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目标任务。
由近到远,用好赓续传统“传声筒”。共抗疫情的集聚速度之快、组织力量之大,是中华儿女代际传承在血脉联系中的优秀传统和精神自信,是中华民族红色基因中“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亘古不变的真理。要在宣传主阵地上持续发力,借助新闻发布会、“两微一端”各媒体平台,汲取红色资源正能量,把握当下国内持续向好防控态势,为政策部署、方案经验呐喊鼓劲、宣传造势,推动构建积极向上、安全清朗的舆论环境。另外,要坚持守正创新,积极宣传中国医护人员和科学团队在疫苗研发、中医药防病治疗、临床诊治、预防感染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共享“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大国方案和经验,向世界方向传递出、彰显出大国温度和大国风范。
由面到体,铺设中国故事“投影仪”。《见证》让我们再次看到医护人员、下沉干部、普通群众志愿者等在这场战疫中汇聚的磅礴力量。要讲好榜样故事,把在医疗救治中的典型案例、先进人物挖掘出来,助力组织考察识别干部,“火线”吸收党员,从而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做到宣传一个、激励一片的示范带动。要用好百姓宣讲、喇叭“喊话”、“指尖”平台宣传身边人身边事,弘扬爱国之情,激荡奋进之力,广泛引起同情共鸣,在提升思想高度上积极实践,把稳正确方向指导实践。要真实刻画鲜活生动的榜样形象,落实一线防控政策倾向、福利待遇、工作补助、健康保障等关怀激励,推动形成育德于心、实干有得的价值导向,在“标杆”道德建设中汲取前行正能量。
由静到动,设置社情民意“监测仪”。4余名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爱岗敬业、义无反顾的逆行驰援为战疫注入了强大动力,这种精神对我们而言,决不是静态的,是具有磅礴凝聚力、向心力、推动力的。人民的利益从来都是我们党决策部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社情民意、大事小情,能够有效推动宣传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温度。要深入基层一线宣传落实《关于聚焦一线贯彻落实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措施的通知》,到群众身边去,以民意来推动宣传常态化,用民情来倒逼宣传改革创新,站在力量最前沿汇聚正能量,做基层“扎得深”、民声“听得见”的服务者。同时要发挥宣传监督作用,以医疗卫生机构主体“对象不精准、执行不严格、工作不规范、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为导向,悉心甄别数据信息,提高“谣言病毒”辨别力,延伸辟谣触觉,借助官方平台及时公开公示,回应民生关切,维护好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用令人捧腹的动作让读者对吝啬有了直观又深刻的认识。同时,读者更能从葛朗台言行中,读出巴尔扎克对当时社会黑暗面的批判,以至于《欧也妮·葛朗台》被后世所认为对世界文学与人类进步产生巨大影响。
加之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众多诸如精忠报国、孔融让梨、万死不辞等历史典故传承至今。这些故事被人所熟读,故事中所传递爱国敬业、谦虚礼让、敢于牺牲等精神内涵更被当今中国人民发扬光大。不难看出,一个好故事能打破时间界限,跨越距离鸿沟,激起读者共鸣,起到引导思想,实现进步的正面作用。
如今,全中国已打响全面抗击“NCP”新冠肺炎的战役,讲好防疫过程中发生的好故事,便是坚决执行“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的重要指示,用好故事所具有的独有“魔力”实现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激励防疫各条战线工作者奋勇向前,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战胜疫情的必胜决心。
什么是防疫好故事?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下防疫过程中涌现出众多英雄事迹,然而好故事并无固定的模板或标准,不过却有一个共同特性,就是要能拔云见日,触动人的内心。让他们能在感动且振奋之余,更善于思考,做到不盲目、不惧怕、不信谣,不仅始终坚信如今疫情攻坚战是黑夜中那盏希望之灯,知晓有无数“逆行者”用牺牲奉献在一线同病毒抗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负重前行,甚至燃烧生命铸就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还能以故事中人物为榜样,学习故事中的防疫知识以及技术,做到人人“尽职尽责”、“独善其身”,从而以更加科学合理方式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让创新宣传方式成为特殊时期的“播音机”。找准了好故事,关键还要搭建起故事传播的桥梁,才能发挥出好故事最大功效。针对当下大多数人居家在屋,便可以利用网络、电视等新型传播媒介为主,线下以标语、公开信等为辅,为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别分类施策,做到因人制宜,勇于创新,用干部群众爱听、爱看、爱想的模式春风化雨,温暖他们的心。武汉火神山医院整个10天建立过程,便采用当下青年人最易接受的直播模式,让网友们当上了“云监工”,看着“送灰宗”“小蓝”“小黄”辛勤劳作,既打发了在家闲暇的无聊时间,更自豪于中国速度,理解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
继续书写中国防疫好故事。每一代人都有属于每一代人的故事,更有书写好这段故事的使命。面对这场疫情,无数中华儿女已成功“交卷”,他们是像钟南山院士那样的医生,在防疫最一线毫不退缩的治病救人;他们是像黄汉明那样的党员干部,为防疫工作鞠躬尽瘁,甚至是以生命为代价也在所不辞;他们是像袁兆文那样的普通群众,用自己的力量为防疫工作作出贡献。当下,每位中国人不光要聆听好故事,更应拿“笔”从戎,以这些好故事为参照,书写好自己的故事。从而让更多地好故事以点带面,汇聚信心、人心、民心并转换为战胜疫情不可阻挡的决心。
“好消息,我妈妈明天出院了!”“我单位同事都说是今天听到最好的消息,突然振奋了哈哈”。这是来自奋战在基层“疫”线的干部对话。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无异于看到每天全国各地新增确诊患者人数减少、治愈出院人数增加一样。尽管素未谋面,但关键时刻,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就是手足相依的“骨肉亲情”。一个人好,我们就会更好;你们都好,中国就会更好。
乐观向上,就是我们抗击疫情实实在在的战斗力。疫情是考题,考验着党员干部的治理能力、治理水平和工作作风,考验着医务工作者的使命职责、专业素养和担当作为,更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中华民族是从艰难困苦中走过来的,具有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秉承这份强大的自信力,广大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成为火线上的冲锋队员和中流砥柱,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和“胜利之路”。阔步行走的我们,要在同心同向中凝聚起“逆行而上”的坚定自信,不断巩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压倒性态势。
强化红色引领,筑牢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建设好、巩固好、发展好社区防线的阻击作用,关键在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旗帜引领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是否发挥充分。疫情发生以来,基层干部放弃春节休假,宣传联防联控措施、动态监测居民状况、送菜送药送医就诊。他们中也有家属患病,可没有大家、哪来小家,远远看上一眼或者一个电话就足够了。正因为他们的乐观坚强,“大家齿轮”牵动了“小家引擎”,我们看到大批社区居民志愿者,参与宣传、监测和运输等防控工作,共同喊话“加油”,没有一个人“真正隔离”。关键时刻,基层干部们冲锋在前就是乐观,把向上的力量下沉到社区每个角落,用初心使命的光和热,温暖人心、振奋人心、凝聚人心。
肩负白衣担当,筑牢疫情防控阻击的最前线。疫情当前,白衣战士只有一个信念,“到武汉去,到湖北去,到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去!”该冲锋的时候就得冲锋,容不得丝毫懈怠畏缩。84岁的钟南山院士,展现老骥伏枥的精神风貌;“妈妈去打怪兽了,马上就回来”,战场巾帼顶天立地;“等你回来,我们就结婚”,爱与幸福在战场充盈,医务人员用言行启示与激励我们:抗击疫情,心强则行劲,心理防控也是一味重 要“良药”。于是我们看到,方舱医院里“读书哥”“跳舞姐”,无惧就是希望、坚持就是胜利。现在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状态,广大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下去,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和病人共同击退“疫魔”。
吹响奋斗号角,筑牢疫情决战决胜的人民线。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党和政府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深入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充分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不断筑牢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的人民防线。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带领团队展开科研攻关,科普预防知识,为我们吃下“定心丸”;穿上厚重的、憋闷的防护服,同时间赛跑、与病魔斗争,医务工作者守护我们的“生命线”;国家广电总局组织公益展播活动,180部、共近小时的优秀节目凝聚抗“疫”正能量。湖北以外新增病例连降,治愈出院人数较快增长,我们要把负面情绪降下来,让积极心态升上去,成为战“疫”必胜,紧紧依靠的根本力量。
众志成城,终将迎来春暖花开。哭泣的胡明医生笑了,他的战友,重症医生痊愈即将归队;八旬老者、2岁儿童治愈出院;全国多地地标建筑亮灯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只要心向阳光,再大风雨都会散去。疫情当前,我们要更加坚定自信、乐观向上,万众一心、守望相助,不断巩固发展“压倒性态势”,必将实现“压倒性胜利”。
提起钟南山院士,很多60后、70后可能比较熟悉,他是我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为我国度过非典疫情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中,84岁高龄的钟院士依然冲在一线,在疫情面前临危不乱,让人们提到他的名字仿佛就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般安心。
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期间,钟南山院士早在1月18日就给了“出门戴口罩,不要到处跑”的忠诚告诫,当晚赶赴武汉考察情况,之后针对人们关心的疫情问题加以解答,给处于慌乱中的人们以一副定心剂,以至于坊间广为流传“钟南山不让动,谁都不要动”的段子,可见钟南山话语的重量。
钟院士曾经说过“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病人的生命。”希望在以钟南山院士为首的医护人员努力和全国人民的配合下,这次疫情早点被控制住,拐点早些出现,更少人感染,更多人康复。谢谢你,钟南山!谢谢你,所有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担当。不变的是,心中饱含对真理的信仰,铿锵的步伐才能坚定地迈向胜利的前方。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上下戮力同心、众志成城,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迅速打响。一系列彰显中国力量、中国效率、中国速度的举措,成功构建起一道阻止疾病国际传播的有力防线,为各国抗击疫情赢得了宝贵时间。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当前国内疫情防控总体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我国为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所探索的成功经验,也为全世界提供了宝贵的范例参考。
回首这段共同走过的日子,不由让人感慨向好的形势确实来之不易。同时,我们还要深刻认识到我国在抗击疫情生动实践中所彰显出信仰真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捍卫真理的强大力量。
世卫组织专家评价我国采取的防疫措施“是可以复制的,但需要速度、资金、想象力和政治勇气。”这些创造性的举措,并非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实践中来的,是从坚持真理中得来的。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对疫情复杂形势的精准研判,我们又怎能果断实施正确的疫情防控战略策略,怎能迅速形成全国一盘棋的防控格局,举全国之力成功保卫湖北和武汉?如果没有对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的治疗策略的坚持,我们又怎能在对疾病疫情了解不足、尚拿不出西医特效药的情况下,成功实现科学精准救治,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如果没有方舱医院的创举和建设,我们又怎能在感染人数集中爆发的情况下,成功应收应收、应治救治,甚至做到让床等人?
坚持真理,是对党性的基本检验。追求真理的过程,本身就是追求进步的过程。我们党历来强调要实事求是,要坚持真理。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无数共产党人唱着《国际歌》,唱着“要为真理而斗争”“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奋不顾身、冲锋陷阵。抗疫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先进人物,他们身上发生的感人事迹在心与心之间回响,让我们久久难忘。他们既是抗击疫情的英雄,更是捍卫真理的勇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对待真理,我们要时刻保持尊重和求索的态度。弱小和无知从不是人类最大的敌人,傲慢和偏见才是。在全球联手抗疫过程中,我们看到个别国家的极少数政要和个别媒体借疫情大做文章、造谣生事,抛出不实信息,企图扭曲中国防控疫情的努力和效果,对疫情污名化,对中国进行抹黑。与新冠肺炎疫情相比,这种思想或许危险得多。不过这些与人类社会文明格格不入的声音,干扰不了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团结战“疫”的主旋律,更阻挡不了中国战“疫”的胜利。我们要信仰真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捍卫真理,迈着坚定的步伐在胜利大道上昂首前行!
在这次抗疫的过程中,我们举全中心之力,把疫情防控科学知识普及和相关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不少同志深切地体会到,通过参与共同抗疫和宣传工作,接触到了许多人和事,思想受到了洗礼,能力得到了锤炼和提升。作为人口宣传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我们在抗击疫情中进一步领悟到,认识真理、探索真理、传播真理,把践行真理贯穿于想问题、办事情的全过程,坚决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奏响时代最强音,帮助人民群众用真理这股足以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武装好自己,才是我们为之奋斗终身的宣教事业真正意义之所在。
不获全胜,何谈成功?当前,新冠疫情还在全球蔓延,容不得半点麻痹松懈,我们要继续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直面问题,精准施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团结世界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与病魔战斗到底,共同迎来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张照片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刘凯医生在护送病人做CT的途中,停下来,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
落日余晖的身影中,老人安静欣赏余晖,医生轻轻指向落日,仿佛向患者指明了希望的方向,平凡的场景,却感人至深。在这场战“疫”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人文关怀之光”闪耀在疫情一线,不断驱散“阴霾”。
“人文关怀之光”闪耀疫情一线,驱散“阴霾之云”。“始终把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最高位置”,一直是党中央对这次疫情防控的最高要求。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党旗飘飘,白衣逆行!凡人善举更是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海,点燃了人文关怀之光。全国上下,爱心如潮……在重症监护室,在方舱医院,在社区居民点,在抖音,在微博,随处都可以看到温暖的善举,看到所有人在为疫情做的努力和关怀。中国人民以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闪耀出人性的光辉,处处体现人文关怀,体现社会和谐,体现人际融洽,体现大家庭的温暖。疫病无情,人有情;温暖之光,心映心。我们相信,当越来越多的人文之光闪耀在疫情一线,疫情“阴霾”之云就会被驱散得越来越快。
“人文关怀之光”闪耀疫情一线,阻击“焦虑之雾”。我们还清晰记得,不久前在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带着大家一起跳八段锦、打太极拳、做呼吸操,新疆医疗队的姑娘穿着笨重的防护服教起了“黑走马”,不相识的病友们一起舞起了《火红的萨日朗》,文体活动渐成方舱医院病友们的日常,甚至上演了病区之间的“斗舞”……研究表明,人在面临突发性危机时,个体总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某种焦虑情绪和恐慌心理,不同群体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应激反应,因此人文关怀和心理干必须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以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情况,及时调整心理干预工作重点。我们也要结合不同群体的特点,为受影响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才能阻击“焦虑之雾”。
“人文关怀之光”闪耀疫情一线,消弭“恐慌之黯”。面对疫情,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也是一种强大的免疫力。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盲目的恐慌甚至危害还要强过疫情本身。从个人层面来说,要保持理性平和,对疫情有科学认知,积极做好个人防护,不偏听偏信、不盲从跟风、不信谣传谣,坚定战胜疫情信心。从社会层面来说,要涵养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社会氛围。我们要让“人文关怀之光”闪耀疫情一线,就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深入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充分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从而消弭“恐慌之黯”。
病毒无情,人间有情。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动员和激扬起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人文之光熠熠生辉,驱散“阴霾之云”,阻击“焦虑之雾”,消弭“恐慌之黯”,从而以坚定的信心和有力的举措夺取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