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这次为您整理了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作文【精彩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让华夏子孙最感骄傲的是什么?那当然是华夏族流传了五千年的文明礼仪啦!可为什么现在文明礼仪那么不容易在我们的生活中见到呢?因为文明姐姐带着她的双胞胎妹妹礼仪躲起来了呀!
让我们在我们美丽的家园里找找与文明姐姐形影不离的礼仪妹妹和她的姐姐吧!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开始在我们的家园响起来了。不一会儿,我们的家园顿时变得好热闹啊,好多学生在追打赶跑啊。糟糕,有位调破学生不小心撞到别人了。他想:管他呢,我又没把别人撞伤,不用道歉了吧!可是被撞的人却不高兴了,于是他冲着调皮学生吼道:“喂,撞了人还不道歉啊?”调皮学生冲他做了个鬼脸,准备跑开,被撞的那个人的脸变得像太阳一样红,随之他抓住调皮学生的衣领,给了调皮学生一拳,然后这两人就扭打在一起。好热啊。是什么东西在燃烧呢?是战争之火啊,这可真是太“热闹”了。还好有位把文明姐姐当朋友的学生出来劝架,不然,这战争之火不知什么时候才会熄灭。我们可不想要这样“热闹”的家园。
其实文明姐姐一直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游玩,只是在那个调皮学生撞人后没道歉时,文明姐姐就想离那个调皮学生远一点,在发生战争之火后,文明姐姐就马上躲到欢迎她的同学身边去了。文明姐姐是一个多么好的朋友啊,可是那两个学生却吓跑了她,与文明姐姐做朋友的同学人人爱哦!
在我们家园的一个楼梯处,一位小弟弟在慢慢地下楼梯,这时,一位大哥哥马上说:“对不起,小弟弟,你没事吧?我不是有意撞到你的,原谅我,好吗?”小弟弟在被撞时,有点不知所措,但当他听了大哥哥的话后,就觉得大哥哥人很好,便微笑着说:“没关系的,大哥哥这么急,应该有什么重要的事吧,你去忙吧!”两人笑了。多么和谐的画面啊!我们可是喜欢这样和谐的家哦!文明姐姐也非常愿意与这两位同学做朋友哦!
与文明姐姐做朋友的人有一颗宽容的心,他们得饶人处且饶人,朋友多欢乐多,让我们与文明姐姐做朋友,让文明伴我们成长,一起收获欢乐吧!
文明是中国文化传统美德,失去们明等于没素质,做一个文明的人,传承好素质。做文明人,养成好习惯。在心中,文明感动的事无处不在,也都来源于做一个文明人。
一个星期天下午,我骑自行车去图书馆。在一排排书柜中,边中都有一张纸条,写着:请自觉把书放回原位,谢谢合作。其实,有时候并没有很多人都不放在书柜,但是管理员们也要提醒一下。
我依靠在书柜看书,我的对面是一对母子,她们在找书。那位妈妈手中拿一本,准备去借,男孩手中的书是要放回的,他直接放在其他书上面。他妈妈看见:“把书放在上书柜里。”男孩又返回来,和妈妈一起走了。我的心里非常快乐,赞扬那位妈妈,因为他们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文明礼仪伴我们成长,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我和弟弟去小广场玩健身器,玩了一段时间,一位小妹妹走过来,她也想玩。焦急着等待我们让位,嘴里还说着:“还不好,”我把位置让给她。做一个文明人,懂得谦让。
都说:“讲文明,树新风,”不去在意这六个字,又怎么会对得起?文明是人人在意美德文化,做一位美德青少年,谁见不人人夸?
注重文明一点一滴,就像注重其他物品一样,这也是人人需要去做的。文明讲话,素质高,美德和文化,在于文明做起。
携手文明公益,从我做起,需要手拉手创建文明城市,做文明人,文明礼仪伴我们成长。
在师生之间,在同学之间,在我们与长辈之间,都应有一种中华的传统美德——礼仪。
其实礼仪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最容易做到的,便是讲话要文明,和别人说话要礼貌、谦虚。有些同学每天把脏话挂在嘴边,动不动就骂人。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是神圣的地方,怎能容忍此等不文明的学生?
还有就是对老师的尊重。在老师说话时要精神集中,如果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就太不礼貌了。上课认真听讲,也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老师费尽心血为我们传授知识,要是各做各的事,在下面搞小动作,就辜负了老师为我们付出的时间。
衣着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衣冠整洁,穿着大方、合体、干净,不穿奇装异服,学生要穿校服,就是一种礼仪。
在一个学校里学习的同学,是我们主要尊重的对象。不能欺负弱小的同学,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帮助同学,关爱同学,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和自然会受到同学们的尊重。
社会是十分混乱的,作为一名学生,社会上的恶习千万不能感染。切勿学会吸烟、喝酒、去网吧。一旦染上了这些恶习,要“悬崖勒马”,把自己拯救回来,不然会慢慢变“坏”,逐渐成为一个社会上的不良青年。
做好这几点,也许你就是大家心目中的礼仪标兵,同学们都会喜欢你,尊重你,原本和你关系不好的同学也会愿意和你做朋友。老师也会欣赏你,觉得你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懂礼貌,讲礼仪,它会让你受益匪浅。
让礼仪伴我成长,在礼仪的天空中翱翔!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足。那么,什么是礼仪?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已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理解和尊重的过程,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增强个人素质,还能够改善人际关系。
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其实做一个讲文明的人很简单;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文明礼仪也许是一张纸的厚度,也许是一点耐心的等待,也许是一句善良的问候,也许只是一个简单的微笑,一言一行的关怀。在不经意间我们传播着热情、关爱、友谊和尊重。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大说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内随处丢弃的小食品袋、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的脏话,怎么不让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吗?
“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的意思就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
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及不和谐的纸屑,甚至有的同学以为,反正有值日生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室或者走廊里推推嚷嚷、追逐打闹,把这些早已习为以常;甚至有的同学在教室破坏公物,我们很多同学把学习文化知识放在第一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和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不应该是我们21世纪中学生的作为。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
看来,文明礼仪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向周总理学习。周恩来的文明谈吐,礼貌待人的它所具有的令人折服的气质和风度,正是他的高尚品格。周总理为了党和人民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司机等一一握手道谢,周总理是我们的榜样。文明礼仪需要从小事做起,人人从我做起,当我们看到整齐干净的校园时,你是否看到了清洁工的汗水;当我们在教室打闹时,你是否知道老师的辛苦;当我们在升旗时小声说话,你是否想到这面五星红旗上有多少革命前辈的鲜血。所以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仪表起码符合学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体的仪表,注意自己的言行。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根基,是我们素质的前提。千真万确学做人,就是说去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建设文明校园,就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伴我们成长。
礼仪就像一缕阳光,可以温暖你我的心灵。只有让礼仪走进我们的世界,才可以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礼仪的温暖。
在家里,父母告诉我们要讲礼仪;在学校,老师教导我们要讲礼仪。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礼仪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礼仪”要从细节做起,那么我们就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客人要有礼貌地打招呼,这是最基本的礼仪。站要有站的姿势,坐也要有坐的姿势。吃饭时、谈吐时都要注意。无论在家里、学校中,我们都要讲礼仪,只有做到礼仪,才可尊重他人。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这个礼仪之邦的一员,我应当遵行礼仪,改掉不良习惯,“讲文明,树新风”从我做起,为国家添光彩。
是啊,礼仪就像一场甘露,时刻滋润着我们心里的那棵幼苗,让礼仪伴随我们成长,心灵也会得到滋润。有时,它也像我们的影子,无处不伴随着我们。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正是朝气蓬勃的花季少年,要学会礼仪、做到礼仪、践行礼仪,才能感染更多的人。把我们的微笑挂在嘴边,给人以温暖;把我们的热情铭记在心,给人以快乐。在接人待物、穿着谈吐上我们更应该注重礼仪,提醒自己,让礼仪焕发光彩!
同学们,让我们乘上这座礼仪之舟,从现在起航吧,享受礼仪为我们带来的快乐、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享受它与我们形影不离,给予我们心灵上的滋润。生活中我们不可缺少礼仪,要真正做到与礼仪同行,那就让我们接纳礼仪。
让我们做到礼仪,接纳它给予我们生活中的美好,提倡礼仪之风,让礼仪伴随我们成长,争当礼仪好少年。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一个微笑,一种追求,一次宽容,都会成为感动人心的音符。
文明,就要讲礼貌,往往说几句温馨的话语,都能令人感觉温馨亲切,魅力无穷。同时,你的形象会在人们心目中“更上一层楼”。我们经常听见老师、家长教育我们要讲礼貌,有的人只是表面上纸上谈兵,实际上不去做,或嫌事小不愿做。生活中,你不一定就要做大事,而小事却置之不理。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我们都能做:上车让老人先上,看见老人让座……在学校里,很多人不自觉,只有等老师督促才会讲文明。很多人认为来学校主要是学习,讲不讲文明都无所谓,可他们知道吗?礼貌是人类社会得以进步,促进人际交往更加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是构建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桥梁。学习再好,不讲文明没有道德的人不算高尚。别让陋习沾染我们如花的岁月,更别让陋习陪伴你度过最美好的人生!做人的起码标准就是诚实,说话和气,虚心接受意见。
一个人讲礼貌,就很容易在别人心中“生根”。校园中,很多人有不良好的行为。例如:乱扔垃圾、看见垃圾不捡……这都是不礼貌的行为;而有些人却恰恰相反:看见垃圾就捡,水龙头没关就去关……这都会让自己获得良好的声誉。
文明是一张让你受欢迎的名片,让我们在构建文明礼仪校园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有一个泱泱大国,她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古往今来,她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这足可见弘扬中华美德,人人学习文明礼仪是一件头等大事。自开学初学校就提出了“争做中心小学文明礼仪好少年”的号召,以后文明礼仪活动在我校掀起了高潮。
一次,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出去玩耍。我们凑钱买了一些栗子,平分后,我们各自都放在口袋里,边走边聊天,时不时地把栗子剥壳后,扔进口中,然后把壳随手一扔。我们其他4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只有邻居大姐姐仍然把壳拿在手中,直到看见垃圾桶才扔掉。她还劝我们要讲文明,不乱扔垃圾。由于我们4人整条马路都被弄脏了。听了大姐姐的话,我们几个人的脸刷地红了,恨不得找个地洞能钻进去。我的眼睛一看到大姐姐,心里就像被火炭烫了一下,惭愧地低下了头。甜津津的栗子吃到嘴里也不觉得甜了,反而有一股苦味。我们几个低着头回家拿了扫把和畚箕,跟着大姐姐一起打扫马路。不一会儿,马路就变得一尘不染了。看着整洁的道路,我们不禁眉开眼笑,那焕然一新的马路似乎在向我们道谢。我们的脸也不烫了,拉着手笑着回家了。
我们已在不知不觉中改掉了不文明的小毛病,我们已经领悟到了文明的真谛。让我们从更高、更新的角度去了解文明,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为校园生活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回顾灿烂历史长河,泱泱中华缔造了享誉千年的“礼仪之邦”。“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三字经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做子女的,年少时就应当学会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学习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礼节。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文明是一种认识,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文化,文明是在内心不断生成、积累而又外显于形的,伴随着社会进步发展的规范,它存在于我们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每个人的仪容仪表和行为习惯都是它最具体的表现。我们现在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自身的成长,影响我们将来的发展。一个不讲文明的人,一个低级趣味庸俗的人,一个放松了自身思想品质培养的人,一个迷失了文明和道德标杆的人,那一定是现在最需要我们去帮助的人。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让我们相互帮助,相互督促,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起:着装得体、不求时尚;说话文明、举止大方;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尊重师长、学会关爱;遵守交通、讲究卫生等等。
我们既是校园文明的创造者,又是校园文明的受益者。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加上恬静、幽雅、舒适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会启迪莘莘学子去不断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我们的生活,甚至将来的一生都将受用不尽,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蕴、幽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才能称得上真正有内涵的美。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那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
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让我们一起努力,
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让文明礼仪伴我们成长!
文明礼仪伴我成长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
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
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
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