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语文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通用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于老师执教的作文课《考试》就是一个经典课例。课堂中,他始终“蹲下来”与学生交流,用平等、民主的教学理念,从“儿童的语文”视域出发,诠释了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学”,与佐藤学先生倡导的“交响乐团式的学习”一脉相承,让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碰撞、激荡、共鸣中向纵深处漫溯。
一、对话中润“情”
课堂不是无情物。于老师的课堂更是情意浓浓,暖意融融。这都源于他对学生全身心地尊重、鼓励与宽容,学生畅所欲言,乐此不疲,深刻感受到以长者为师、与智者同行的无限快意。
“考试”对学生来讲,司空见惯。而于老师独具匠心、别出心裁地创设“另类考试”的情境,让学生耳目一新。考前,学生充分发表对考试的看法;考中,亲身感受“入陷”的过程;考后,尽情抒写考试感言。让学生真正经历了体验感受、积淀情感、生成语言的过程,达到了“言为心声、文为心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佳境。
当于老师问学生对考试有什么看法时,他非常珍视学生的见解,鼓励他们表达不同的看法,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且,用温情的评价语,做善意的启发:“多会分析问题,头脑多冷静!我听了你们的发言,觉得你们都很好。你们对考试的看法,对考试的分析,对于老师都有很大的启发。我可以断定,你们会考好,你们的知识都是渊博的。”试想,如果没有老师热情的鼓励,积极的赞赏,怎会有学生:“重要的不在于成绩,而在于参与,所以,我愿意考试。”“考试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如果现在知识已经比较渊博,也要继续学习;如果不渊博,今后就要更加努力学习”的精辟见解和辩证思想?
对话中,一名学生抱歉地说:“老师,我的结尾写得有点潦草。”于老师则体谅地说:“草稿可以潦草,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学生进一步坦言:“是作文写得潦草,不是字写得潦草。”老师则体谅地说:“如果说潦草的话,那不能怪你,因为时间来不及让你思考。多可爱的孩子,非常懂事!”多么智慧的语言,多么可敬的老师。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于老师的宽容与理解,更感受到师生敞开心扉、彼此接纳的心灵悟语,是润物无声、悄无声息的情感交融、思想汇聚,实在感人至深!
课堂对话中,于老师的“加分策略”更令人大加赞赏:“同学们很安全,很放心地掉进我挖的不浅的陷阱,这句话多富有诗意,写得好,加5分。”“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这个歇后语很生动,因为这个歇后语加5分。”“停下来,这里有一个词用得好――‘居然’这词最能表达当时的心情,加5分,用词准确。”“神话发生在她的身边,题目好不好?加上5分。”
这样的语言,这样的场景,课堂中比比皆是,读来,让人心中升腾起股股暖流,直沁心田,直入肺腑。这是什么?这是情,是爱,是人格魅力。于老师的眼睛永远盯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句精辟的话语,一个精彩的题目,甚至一个精当的词语,都逃不过于老师的火眼金睛。怪不得他说:“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100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但是‘高帽子’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给学生戴的,要戴得合适,要讲求戴的艺术。”
这一个个“嘉奖”,一次次鼓励,是对学生的认同,更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一种唤醒。因为,它的“光环”背后是学生对习作的喜爱,对文学的向往,对生命成长的期盼。
二、对话中悟“礼”
于老师与学生的课堂对话,不仅动之以情,还晓之以理。他身体力行,身正为范,让学生“知礼”“懂礼”,从而“亲之”“信之”。
课堂中,当于老师面对学生的直率之言“其我们都不愿意考试,是尊敬您,为了给您面子,所以我们才说愿意考试”时,他顺水推舟,谅解地说:“是为了给我面子才说愿意考试。真好!有时候,是要给别人面子的。”当学生说“我不想考试,考试太多不好”,于老师又说:“嗯!她讨厌考试给她带来很大的负担。”当学生修改好习作,于老师引导说:“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倾听,学会倾听。因为,任何人的作文,只要你听了,都会对你有帮助,有启发。学会倾听,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于老师在学生感悟到考试要细心后,补充道:“不仅考试要按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要求,做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要求和规则。”当学生批评中国的教育死板,易让学生养成考前不审题的坏习惯时,老师又诚恳地接受“他人的批评”。
可见,学生在如此轻松、惬意、自由的对话氛围中,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丰富,更是能力的提升,人格的塑造。从于老师的言谈举止中,学生读懂了“尊重他人”的意义,感受了“善解人意”的快慰,增强了“遵守规则”的意识,领会了“倾听的真谛”。这些“为人之礼”“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润泽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对话中碰撞思想,培养情商,让他们的学习更有潜力,更有内涵。这样的对话,也更有感召力,更具生命力。也许,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作文即做人”的意义吧!
三、对话中得“法”
于老师的对话课堂,有识有情,有理有趣。同时,他还善于引领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在深刻感受中习得写法,悟到门径,使“方法”成为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产物”。
课堂中,于老师问学生对考试有什么看法,愿不愿意测试时,学生各抒己见,纷纷表达了不同的心声,并且对考试的利弊作了详细分析。于老师欣喜地说道:“握握手,说了真话。大家对考试作了认真的分析,非常有道理。”于老师还说:“真正好的作文不在于字数多少,只要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把你表达的意思说清楚了,都是好作文。”可见,一个正面的引导、适时的点拨,让学生明确了“说真话,说实话”是习作的灵魂。当学生说“喜欢的是另类的考试,即考课外知识不是课内知识时”,老师马上引导道:“这位同学的话对我很有启发,作为老师一定要思考你的意见。但是课内的知识该记的还是要记。知识的获取,特别是学语文,更主要的是读课外书。”老师循循善诱的话语,道出了学习语文的最佳路径――“内外兼修”,但更重要的是“功夫在课外”。
课堂中,于老师简约有效的点拨随处可见,为精彩的对话课堂锦上添花:“如果你想写这次所谓考试的过程那是记叙文;如果把这件事简单说一下,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那就是议论文。”“同学们,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人说,好题文一半,什么意思呢?有个好题目,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写完了的同学,我送给你们一句话:‘再念,再念,再念。’这是修改作文的方法。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
论文关键词:听课
我所在的学校,每学期都要听青年教师的课。今天上午,我随其他老师一同去听了李老师的课,看到他教的是“语文园地”,听课的老师不由在心底替李老师担心起来。“语文园地”是比较难上的课型,要拓展、要趣味……诸多要求,能把握好吗?
一、微笑在课堂上绽放
姑且不谈李老师的课上得怎样,就李老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微笑而言:
李老师的笑是灿烂的,不但嘴角在笑,眼角也在笑。
李老师的笑是亲切的,伴随着轻声细语,再难的题目,学生们也愿意积极地去思考。
李老师的笑是真诚的,答错了,没关系,冲你笑一笑,请坐,再想一想。
曾几何时,我们的学生多么怕上语文课,语文课上永远是老师呆板的面孔,永远是没完没了枯燥乏味的读与写。
二、灵动在随机中生长
课堂是师生的生命历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我们的生活。生活中总是充满变数,课堂中也充满“不可预知”的变数,但不管学生的思维如何,教师总是忙着教教案。学生发言偏离教案了,教师总是用“下课后我们再讨论”来搪塞,且美其名日“教学机智”等。这如何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机智?课堂呼唤真正的机智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呼唤“随机应变”。李老师虽是青年教师,但我还是欣喜地看到了他的机智。
李老师让学生理解“九牛一毛”,学生说:“九牛一毛就是非常珍贵的意思。你想呀,九头牛,只找到一根毛,不是很珍贵吗?”面对学生别出心裁的理解,李老师不是简单说不,他听出了学生对“九牛一毛”的理解有对的成份,微笑着问大家:“同学们,你们说他说的意思对吗?哪儿说对了,哪儿说错了?”既指出了学生答案的不正确,又表扬了说对的部分,还启发了大家,一举两得。
李老师让学生自读成语,有学生举手问“全力以赴”中“赴”的读音,李老师没有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当李老师让学生汇报自己理解的成语时,另外一个学生正好汇报“全力以赴”,成语刚读出口,李老师就叫停了,只见他笑着对先前问读音的学生说:“听了刚才同学读‘全力以赴’,你知道“赴”怎么读了吧?”学生高兴地点了点头,并读出“赴”音。我可以断定,李老师不是“踢足球”,他不但解决了学生的难题,还巧妙地向学生们传递了一个合作的意识――向别人学习是解决难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当学生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全力以赴”后,李老师立即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内容,并表扬学生活学活用论文提纲格式论文网。这既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又是学习方法的传授。
李老师,我为你叫好――为你的教学机智,为你的随机应变,为你的“应变”意识。
三、效率在主动中提高
不管李老师是出于何种动机这样进行教学,但他的教学行为产生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及体现出来的教学思想,我是欣赏的。
这节课主要教学“积累成语”和“读背《三字经》”。整整一节课,李老师都是通过放手让学生自读、自说来完成。可以说,这些学生几乎“无师自通”,正确读出了所有成语与《新三字经》,基本说出了词句的意思,在少数学生的解说下,学生大多理解了成语与《新三字经》。课堂上,每一个学生在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发言,你能感受到浓浓的思维气息和跃跃欲试的热情氛围。
一切都是学生自己解决的,教师只是“穿针引线”。
我在惊叹这个班学生的活力的同时,我还想到:一些教师手把手教,一个字一个字教,教学真的很扎实吗?也许,考试能够显示出这种“扎实”,但一想到那种沉闷的课堂气氛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我觉得学生更需要愉悦,更需要这种自主的课堂。
当一切变成自己的需要了,我们还需要担心学生学习不自学吗?还需要担心教学效率不高吗?
四、学生是需要发展的
有时,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学生个个是“神童”,要大胆放手让他去做;有时,也不能把我们的学生个个看作是“神童”,什么都让他们自己去捣鼓,乐得个袖手旁观。
学生的发展需要点拨。“沧海一粟”中的“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磨铁杵,终成针”等,你不帮助学生理解,学生怎会明白,不明白这些关键的词名,学生又怎能将成语、短名真正弄明白?适时的点拨有助于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
学生的发展需要时间,学生的发展需要调动。八个成语,三句话,一个“背”字就希望学生能背出来?学生能背,那也是机械记忆,过不了多久就会遗忘。我们可以让学生像老师一样把这八个成语串成一段话或一个故事,在说话或讲故事的基础上来背,是不是更有趣些?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背诵,比一比谁的方法最有效、最巧妙。这样,学生背起来是不是更有意义些?是不是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语文园地”的教学也很精彩。我已情不自禁,恨不得马上就要冲向课堂了。
关键词:魅力 态度 文学素养 应变能力
在唐山参加了“魅力教师,经典课堂”研讨会,享受了支玉恒等几位特级语文教师的精彩演绎,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那么语文教师应有什么样的“魅力”?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和粗浅的认识:
魅力之一——态度
语文教师的魅力,体现在“态度”上:
1.对文本的态度。这是对学生负责,只有认真分析了师生互动的媒介——文本,才能在交流中知道哪些是重点谈的内容,哪些是学生可能产生疑问的内容,哪些是能培养孩子们能力的内容,哪些是升华学生情感的内容,只有认真对待了文本,认真对待了教材,才能和学生“有话可说”,才能说得更好,学生才爱听、爱说、爱想、爱做。把握住文本,也就把握住学生。在支老师讲《最珍贵的礼物》这一课时,分析到“爱情”这一段时,我想他会怎么去和学生讲呢?学生没有这个体验啊。可支老师并没有讲什么,只是指导学生读,引导学生理解本段中的重点词语,“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读了再读,因为文本已经说清了,那还用说什么呢?
2.对待学生的态度。很简单,那就是爱。支老师年近古稀,喝口水还向学生“请示”,一声声亲切真诚地“孩子们”,叫得每个学生心里热乎乎的,于永正老师亲切地摸着学生的双肩,那就是温暖,那就是爱啊。我想我们也要这样去爱我们的学生,我们要和他们去培养这种情感,去和他们平等沟通交流,去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把真诚和温暖送给他们。永远的真理,“爱其师,亲其道”。
魅力之二——素质
学生喜欢有本事的老师,“本事”就是魅力:
1.板书。于永正老师的板书让我可望而不可即了,那是示范,是学生的标杆,如今多媒体方便了,字打出来也正规,板书是不是要被淘汰了呢?至少现在不敢说吧。那我们的青年教师的板书功底都如何呢?于老师的板书可以说是让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感受中国方块字的魅力,这种魅力不也是老师的魅力吗?
2.朗读。支玉恒老师那随着感情节奏而抑扬顿挫的朗读,将文本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感染;虞大明老师那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看到了文中“老板”那张丑恶的嘴脸。高超的朗读水平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
3.文学素养。成语的来历、作家的背景、写作的功底……几位语文老师的博学,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这需要我们要博览群书、多思多写,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这一点不用展开,我想我们语文教师都能意识到其重要性。
4.应变能力。如何应变,说不清楚,但我们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学生说出来的,我们没有预设,如果有价值,那就顺着他走,如果意义不大,那就往我们预设思路上引,或轻轻拨过。别让学生带进“沟”里,这也许就是应变吧。应变能力,就是教师的引导能力,学生主体不忽视,教师的引导更关键。
魅力之三——“刺激”
学生喜欢能带给他“刺激”的老师。“刺激”学生,那就是教学技巧、手段的问题了。
1.现代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课件声情并茂,直观形象。不会做就慢慢学,学不会就上网搜。关键是我们要会利用,虞大明老师那张沙皮狗的图片,谁都能找到,可虞老师用得恰到好处。一张沙皮狗的图片与托德的笑进行比较,让学生看到托德笑得是多么丑陋。于永正老师的“逛公园”视频对作文指导的作用也是很大的,所以课件能给学生视觉、听觉的刺激,他们爱看,爱听,爱上课,爱老师。
要想学好一门功课,听课是关键。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如何布局谋篇的。而孩子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5分钟的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实际是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很多,善于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要点、重点,这才叫做会听。而老师的提问旨在培养学生的说读能力,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再次阅读课文,然后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表述出来,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果能正确、流畅的表达出来,这无疑同时也提高了写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课后的语文学习中无法达到的。真正会学习的人都善于利用课堂45分钟。
我们在知道了听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就会想,如何听课才能取得最佳听课效果,提高语文知识和能力呢?
一、课前预习是听好课的一个重要环节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内容)和采取具体的预习方法。
预习目标(内容)应该包括课堂上老师要讲授的各方面的内容: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
这个工作很好做,因为市面上的参考书很多,我相信大多数同学手中都会有这类参考书。在参考书的帮助下,这些内容你很快就能掌握。既然这样,那你也许会说,该掌握的内容参考书上都有了,那就更不用听课,自学就行了。我前面已提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区别,参考书只能教会你要掌握的知识,但我们的语文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很多家长和老师不大赞成学生过分依赖参考书。其实,只要善于利用参考书,参考书用好了,对学生的帮助是无法估量的。
二、运用参考书的方法
把自己设想成老师,把预习当作备课,带着这种心理来运用参考书,你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不同的老师对课文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些在参考书中体现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你在参阅参考书时,可看出,写参考书的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先讲什么,再讲什么,这时,你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到你在课堂上听课时,听听你的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又是怎样设计教学环节的,两位老师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什么共同之处。
你在预习时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参考书中对课文的分析,你有些地方会和参考书所想的一样,但又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如果能向同学借到有不同分析结果的参考书,则更好,不同的见解能让你去思考,哪种更合理,这个思索过程实际就是你理解课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许会有很多问题,如果你的想法和参考书不同,你就要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这样想,参考书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上课时,你可以带着问题听老师怎么讲,这样能加深你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的把握也会更准确,这大大减轻了你复习时的负担。
三、如何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听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声语言作信息载体,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传达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达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掌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是“听”的过程,还包括听、看、思、写的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过程。
我认为有很多方法和途径,这里我要说的是通过作业批语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默契相通的目的。
有些老师可能会说,学生对这些批语根本没什么兴趣,表现好的学生还能把批语大体扫视一遍,更多的学生是熟视无睹、置之不理。这种情势下又何谈交流呢?其实出现这种难堪的局面,不能把责任全部推给学生,最主要的是老一套的原因。我们所有的语文老师每次批作业以及教学生批改作文一般都是针对文章或文段的语言、内容、结构、写法等方面来下批语,评语内容空泛,只评不导,或不痛不痒,草草了事,这样就会使学生从情感上拒绝它,讨厌它,甚至产生消极对立情绪。
所以语文老师可以在批语的内容和形式上作文章,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常规批语外,又加上了篇幅比较长的“人文性”内容。有的时候,我直接把常规批语删除掉,只写人文性批语。没想到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这儿竟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想情感交流的阵地。
在一些学生的日记中,我针对他们所反应出来的思想状况以及他们的矛盾、困惑、疑问等等及时的给予指导和答复。
看了李金菊同学的日记——《我的烦恼》之后,我给她写下了这样几句话:别太在乎这些话,她们是因为嫉妒你的优秀才会说给你听的,你应该感觉到自豪才对,同时你也应该换个角度想,如果你处在她们的位置,或许你也会说类似的话。学着去谅解和宽容她们,更重要的是勇于超越自我,让自己更优秀,更出色,更出类拔萃!老师相信你肯定能行的!当再翻开这位学生日记的时候,一行清秀的小字映入眼帘:我为拥有您这样的老师,而感到幸福和自豪。谢谢您,我亲爱的老师。看到这样情真意切的文字,身为老师的你,会作何感想呢?难道你不感觉到生活在幸福之中吗?
郭坤同学的日记中给我提出了建议和希望。我给他写道:谢谢你对老师的关注,更谢谢你对老师的直言相告,以后老师会多争取同学们的意见,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授课方式。未来的生活中,我们师生携手共进,一起快乐的成长。以后每每跟这位同学相遇,总能看到他满脸诚挚的笑容。
在崔俊晓同学的日记中,我看到这样几句话:“今天上作文课,老师读了几位同学的佳作,我听后感到惭愧极了。同样的年龄,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老师,为什么我就写不出这么好的文章呢?”我给她写道:只要你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情去书写你的生活,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也能写出很出色文章。自此之后,这位学生在作文课上表现的很是认真投入。我感到很欣慰!
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老师,你能告诉我,早恋好不好?其实在这个学生心中早有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她矛盾、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这个问题。我就给她写了这么一段文字:你说,未成熟的青苹果好不好吃呢?老师认为,你们这么大的孩子有这种朦胧的情感是理所当然,无可厚非的,这正证明了你们在长大,在逐渐走向成熟。可是你们现在这个阶段最应该干什么,我想你应该很清楚的。再说你们现在的思想和情感都不成熟,更不稳定,如果过早的去涉及这个问题,你摘取到的只会是一枚苦涩的青果。等你们到了大学再谈这个事情似乎更顺理成章。老师相信你会用正确的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的。也一定会处理的很好的。在以后的日记中,这位学生写道:老师,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非常感谢老师对我说的这番话。
这种问题用这种形式来解决,我感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它既避免了那种面对面谈话给当事人带去的尴尬,同时老师的建议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写出的,比起口语的交流可能更条理、更深刻,更有说服力。
除了我给学生看作业时,侧重于写人性化的批语外。在学生互相批阅作文时,我也给他们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很多学生给自己的同学写出了感人肺腑的批语,如:“读了你的作文后,我们都被感染了,你用自己的心写出了这篇真实感人的文章。我们相信,生活中的你,一定是自己所说的那样坚强,勇敢。擦干自己的眼泪,向前冲吧!你是最棒的男子汉,加油吧!拼搏吧!我们坚信,坚强的你一定会打拼出一片属于你自己的碧海蓝天!”这是李海燕同学给赵海洋的《母亲》一文写的批语。试想,这样心与心的交流,能不增强同学之间的感情吗?
“有奶奶真好!我真羡慕你。这三幅生动温馨的画面,真让我感动,有这么好的奶奶,你可要珍惜啊!”这是张迪评马梦真的《那一夜》。这样的批语让她们彼此的思想都得到了一次美好的熏陶。懂的了如何尊敬长辈,如何爱长辈,如何感恩!互相督促着美化自己的心灵。
诸如此类的批语还有很多很多,读着这些情真意切的评语的时候,我的心也在感动着,心头暖暖的。何况那些收到这些评语的学生呢?
有人说:你是春蚕,吐不尽那绵绵的情丝至死方休!有人说:你是蜡烛,洒尽最后一滴泪雨去照亮漆黑的夜空;也有人说:你是朝露,常在黎明到来之前,默默滋润着大地万物;还有人说:你是晚霞,当太阳回归之后,用最后一丝光亮燃烧苍穹。老师啊!你自己却说:我最渴望的就是铺路,最幸福的还是燃烧;我只是湛蓝天上的一缕飞烟,不慕华贵,美在天然;我只是征途上那块苍老的阶石,是黑暗中那颗遥远的寒星;我只是,我只是滔滔江河中的一滴水珠,来也悄悄,去也从容。亲爱的老师!黑板上你画出了彩虹,却擦去了功利;讲台上你举起了别人,却奉献了自己;是岁月苍老了你的容颜,是粉笔染白了你的两鬓;你放飞了许多的希望,而守巢的却依旧是你!亲爱的老师,我想对你说:你是启明星的迎接者,北斗星的陪伴者;你是三尺土地的耕耘者,三寸工具的驾驶者;你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世界前进的推动者;你是人类灵魂的设计者,社会乾坤的扭转者。你是春风,吹绿了一座座山头,你是阳光,照亮了每个角落;你是灯塔,引导迷茫之舟驰骋知识海洋,你是红烛,把光热毫不吝啬地洒向人世间;你用火炭的心情,染红了腊梅的枝头,燃烧了自已,给了我春的向往,一片希望的绿叶;你将书砌的冰山,飘做了雪花 ,花白了头发,给了我纯洁的梦想,一双寒风中坚强的翅膀;你从知识的海洋走来,手捧一掬甘泉,洒下一路汗水,滋润了渴的心田,一种孜孜以求的愿望。当蜡炬成灰时,你就是不朽;当蚕丝吐尽时,你将会永恒!蓦回首 串起春秋的脚步 我的人生 在你的期待的目光里 继续向前 向前……
不会遗忘是谁教会了我思想;不会遗忘是谁在迷茫里指引方向;不会遗忘是谁让世界有爱和书声琅琅;不会遗忘是谁用辛勤构建知识的殿堂。
“阿嚏!董蕊,赶紧给我点纸……”我小声对同桌说。
“这一天你都快吞噬我一卷纸了!”董蕊瞪了我一眼,把纸递给我。
正在讲课的语文老师走下讲台,来到我身边,看到我椅子上垃圾袋里那片“纸的海洋”,不禁感叹道:“你的鼻子该治一治了!”
“老师,这一天都这样,鼻子都擦破了,我也无奈啊!”我可怜兮兮地说。
“一会儿下课,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语文老师说完,转身回到讲台上继续板书。
下课铃响了。我跟着语文老师来到办公室。老师说:“珞,你把几个椅子连摆在一起。”“哦”,我把四把椅子接连摆成一趟。这时,语文老师把饮水机里的水加热,又像变魔术似的拿出一个新口罩。我疑惑了:“老师,您这是要干什么?”“干什么?你的鼻子不是总流鼻涕吗?我给你治治。”我傻了,我的天啊!语文老师要给我热敷?这时,语文老师又下令了:“来,躺在椅子上。”“老师,不用麻烦您了!我的鼻子向来就这样,我都习惯了!”说着,我一步步向后退。“让你躺你就躺,臭小子!”我赶忙躺了上去,只见语文老师拿着口罩放入热水中,浸了好一会儿,然后把口罩拿出来轻轻拧了一下,走过来,把口罩慢慢敷在我的鼻子上。
口罩暖暖地敷在我的鼻子上,我感觉鼻子里涌上了一股热气,舒服极了。“怎么样,臭小子!”我心里说:“老师啊!我太感动了,我怎么能受到您这样的厚待啊!”我说不出话,眼泪在眼圈里打转,我闭上眼睛,不想让眼泪破坏我男子汉的形象,可我的眼前却隐约浮现出三年来与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
初二时,我是班里的“接茬”大王。您每每在讲台上兴致勃勃地讲得入神的时候,我总会充当“程咬金”,把您讲课的思路打断。您从没在课堂上批评我,而是在课后不厌其烦地为我讲解,教育我,直至帮我改掉这个毛病。每当看到我成绩下降时,您总是第一时间找我谈话,帮我分析考砸的原因;每当我情绪低落的时候,您总像父亲一样循循善诱,帮我重新树立信心:每天的语文课上,您总要向我投来询问的目光……老师,这一切的一切,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啊!
老师,您伴随着我走过了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我想告诉您,我从您身上学到了许多,既有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我知道,我应该交给您一张满意的答卷了!我想告诉您,老师,您就是我的父亲!谢谢您,我的老师!我爱您,我的父亲!
点评:
【关键词】习作;评语;爱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这是新课程标准对于作文教学的要求。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也就是说,小学生作文不但是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其在生活实践中的亲身体验。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学习心理、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
因此,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评语中教师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耐心的心灵交流。在几年作文指导过程中,我切实地感受到作文评语对于教师与学生之间默默地进行着文字交流,思想的交流甚至心理辅导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我尝试着用多情而火热的评语打动学生,评中含情,评中生情,把真情注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信息中来调整自己的态度。
一、作文评语拉近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都有着渴望被理解,被注意,被爱护的心理。有位特级教师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蹲下来,你就能看到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蹲下来,把学生当作朋友。在给学生的作文评语中,我一直运用爱的效应,给学生以良好的期待和真诚的爱心,创设了良好的评价氛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在教学《老师,我想对你说》的作文中,一位学生在文中写道:老师,我大胆的向你提一个建议:有时你太偏心了,只喜欢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根本不管我们差生,要知道我们也很难过。看到这些句子,我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憾,我拿起笔,在旁边写了这样一句话:老师有时忽略了你,但并不是偏心,老师无意间的让你难过了,老师向你道歉,原谅老师,好吗?请相信,在老师心中每一位同学都是一样的。你应当相信自己和老师,一定能够成为班上的佼佼者。在发下作文本的以后,这位学生又恢复了自信,不但热衷于写作,而且上课也变得很爱提问题了。每当作文本发下来便迫不及待地打开本子阅读评语,同学们拿到作文本子后那种眉飞色舞,逐个相告的神态让人历历在目。那长长的惊叹号就像一根通向知识殿堂的绳索引导学生前进,那一份喜悦和自我勉励不胜言表,作文水平也一次比一次出色。以前不看老师的评语的现象不见了,学生开始喜欢老师的评语了。 在我 的教学生涯中, 我有这样的体会:作文评语往往是与那些难教育的孩子进行交流的窗口,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我们都能有意外的收获。跳出作文这一固定的模式,把作文当作沟通师生情感的通道,那么,我们会意识到,要求学生作文,不如引导学生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宣泄,达到以情促文的目的,真正让作文具有作文味。
二、作文评语是“善意的谎言”,是学生写作的“发动机”
可能不少语文老师有这样一个同感,那就是:上作文课难,上好作文课更难,让学生自主写好作文更是难上加难,这样一来的结果就是老师上作文课交差,学生写作文应付。
其实,我们不妨当一回“骗子”,把以往实话实说作文评语变成“善意的谎言”。班上一位学生,一直是班上的作文“冷门”,他的作文除了应付就是交差,没有得过一次“优”。翻开他以前的作文本,尽是诸如“中心不突出、句子不通顺、牛头不对马嘴”等一些评语。在我认为,这是他作文课失去信心的根本原因。对此,在他以后的作文中,我先不看他的全文,而是在文中尽量找一些好句子,进行批注式评价(当然得先夸夸他),然后在评语中也写到那些句子写得非常好,例如“你的×句话让我感到如何如何”,最后再写一些鼓励的评语。慢慢地,我发现的这个孩子的作文中,好的句子越来越多,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对他的作文要求越来越高,当然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这个活动中,我扮演了一名“骗子”,向孩子们说了“善意的谎言”,就是这些善意的谎言让孩子们感觉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因为这也是老师对他们的爱,学习越发有兴趣。
如果说学生的作文离不开情,那么教师的评语更离不开爱。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兴趣的产生,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老师对他的赞扬鼓励。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重要的人”,他的鼓励和赞扬会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在接受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时,会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对自身持肯定、相信的态度。当学生把作文当作向老师表露情感的舞台时,教师的评语就是展开教师对学生寄寓深情的天地。
三、作文评语是指引学生远航方向的 “指南针”
叶圣陶先生说过:必须使学生真正明晓教师之用意,且能用之此后之实践,乃为有效。要实现这些要求,要使评语能用之此后之实践,就必须注意评语的启发性和鼓励性。
孩子们的认识是片面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不到位的,有时甚至是扭曲的。由于是小学生,因此在他们的作文中会经常看到一些不健康的想法。如果不及时给他们引导一下,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有位学生,从她的作文中得知,她自小父母双亡,她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造成了她的忧郁、敏感、自闭的性格。在写有关父母的作文时,她在文中写到:我没有父母,我恨有父母的同学。为了让她树立生活的信心,鼓起生活的勇气,感受围绕在她的身边快乐和幸福,我又为她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每个人的幸福是因为有亲人的存在,幸福着能住在同一屋檐下共同经历风雨,幸福着能共同呼吸清鲜的空气……当这一切消失时,我们会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孤单和痛苦呀!你虽然没有父母,但你有很多亲人,因为你的老师、你的同学、你的朋友都是你的亲人,试着敞开心胸接纳并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你会发现原来幸福是这么的简单。老师希望你能以微笑面对生活的每一天,而且,老师愿做你最亲的亲人。
这位同学看过评语后,因为在评语中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心中的郁闷便渐渐消除了,笑容渐渐多起来了,学习也越来越带劲了,不懂的地方都来请教老师和同学们,又和班级融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