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友善的历史典故

“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语句,向我们展示了古代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我们今天总结为“友善”。

有关友善的历史典故 1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五帝中的舜。

舜的母亲去世以后,他的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舜的父亲、继母、继母生的弟弟,三人都不喜欢舜,时不时的挑刺、找茬,总想置他于死地。可是,每一次,舜都先是躲起来,然后再出现,然后对待家人更加友善、谦恭、有礼。面对家人的百般刁难,舜可以如此大度,不计小怨,更没有得理不饶人,化� 正是因为他的友善,加上才能,才让尧下定决心让他做自己的接班人。

第二个故事是六尺巷。

清朝康熙年间的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因为宅基地问题发生争执。张家人写了一封信,张英看后,淡然的写了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收到信后,起初不明白,以为张英会用什么手段可以摆平吴家,谁知道写了这么一封信,不过也只好照办。谁知吴家竟被感动了,也让出三尺来。于是在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成为佳话。让他三尺又何妨,这是邻居之间和睦相处的不二法门。

第三个故事叫做将相和。

这个故事我们很多人耳熟能详,说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事情。文臣蔺相如出使秦国,使得完璧归赵。在渑池会上,他又机智勇敢的使赵王免受秦王的羞辱。于是赵王提拔蔺相如为右上卿,官位在武将廉颇之上。老将廉颇自认军功了得,总是不服气,扬言如果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给他难堪。蔺相如于是就称病不上朝,以免见到廉颇。外人都以为蔺相如是害怕廉颇,其实不然。蔺相如是为了赵国国家利益,认为将相不和会给秦国可乘之机。廉颇知道真相之后,主动负荆请罪,从此两 蔺相如的友善,不是懦弱,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同僚。

友善,是社会的润滑剂,能够让别人如沐春风,能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能够减少很多摩擦和不必要的麻烦,有助于社会团结,有助于社会进步。因此,我们都需要继承中华民族与人为善的优良传统,对家人、邻居、同事友善,做到和睦相处,团结共事,一起为了家庭、社会和国家更好的未来而努力。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09-14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09-14

牛郎织女的传说09-14

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09-14

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09-14

历史典故之年的传说09-14

历史典故 :一不做二不休09-14

伴随孩子成长的历史典故09-14

历史典故:门可罗雀09-14

姽婳将军09-14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