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这次为您整理了我家乡的春节作文优秀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家乡的春节,来得很快,大都是在看春晚、放鞭炮下度过的。今年也不例外,你瞧,那边正放鞭炮呢!
噼里啪啦!猛烈的鞭炮声传进我的耳朵里,我就知道,春节来啦!春节的气氛弥漫在整个屯里,每家每户都喜气洋洋的,脸上挂着开心、喜悦的笑容,好像有说不尽的喜庆事似的。每家的小孩,脸上红红的,大概是被放烟花时的光映到了吧,红的像苹果一样,真可爱!
“看!要放鞭炮啦!快捂耳朵!”我喊道。于是,每个人都把耳朵捂得紧紧的,生怕发生什么事:鞭炮忽然爆炸,被吓了个半死。大人把引线点燃了,我们捂着耳朵,睁大了好奇的小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那串鞭炮,马上,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我们的小脸蛋上充满了欢快和喜悦。
每年春节,我和我的表姐都会在屯口,等着我表哥回来。这样一来,表哥就会买好多好多、各式各样的鞭炮和烟花回来和我们一起到他家的。楼顶去放。咱们几个小朋友,扛着一大堆烟花和鞭炮,开心地跑到楼顶上。点燃一根蜡烛,那根蜡烛的火就够我们玩了。一人拿一根香,跑到蜡烛旁,静静地看着那根香点燃。随后,拿起烟花鞭炮什么的,一通乱放。上次就有一个从我裤子底下飞过去了呢!我们笑得好开心,全都沉浸在春节的快乐里。
春节!中国人神圣的代名词!你代表了我们中国,更向世界人民发出了热情的号召。我爱你,春节。我爱你,中国!
我的家乡是温州,在我们温州话里叫“yu jiu”。
在我们那儿,也有许多不同的风俗习惯,尤其是在过传统节日或各种节气的时候。
温州的春节热闹非凡,总是闹到大半夜还不能睡。
每年都是除夕都还没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先入耳了,我和我弟老是争先恐后地抢着窗边的“VIP最佳观赏位”,看看到底是哪边传来的声音。
其实早在农历十月到十一月之间咱家爷爷奶奶就开始忙碌着筹备年货了。腊肉——咱温州的传统特产之一,是我们过年必不可缺的年货!腊肉也是酱油肉,顾名思义,用酱油腌的肉。
每年我奶奶都会早早地去菜市场挑选好肥嫩相间的猪肉,用酱油加上其他秘制酱汁还有些配料腌起来,一条条挂上钩,晾晒起来,天气好也很重要,要是太阳公公跟你完美配合那是再好不过了。等到晒干之后就腌好啦!吃法有很多种。切小块后,或蒸或炒,都是极美味的!可以蒸起来,煮一锅香喷喷的白米饭,盛一大碗,然后舀一大勺蒸好的酱油肉,铺满米饭的表面,热气腾腾,香气扑鼻,这时候有一步很重要——忍住!这时候可得先忍住啊,赶紧先淋上我奶奶的秘制酱汁,撒上白芝麻,大功告成!这时候你就可以把口水流下来喽!看着可真诱人,这样的米饭我可以吃上好几碗呢!其实酱油肉也可以当作配料,比如炒青菜的时候可以放进去一起炒,这样炒出来的青菜的味道可不一般了,就连颜色都更撩人了。
不止炒蔬菜,还可以炒面、炒粉干,炒出来的味道还真是外面的店没得比的。炒年糕更是一个极佳的选择,滑滑软软的年糕加上秘制腊肉,真绝!要说这炒年糕,可是咱们除夕酒席不变的第一道热食。
除夕那晚的酒席,永远是最难忘的。我家有时候在酒店摆,有时候家里自己摆,虽然位置会变,亲人之间渴望团圆的心是不会变的。除夕夜的酒席也叫年夜饭,咱温州都管它叫分岁酒,因为除夕夜是新旧年的分界线。大年三十全家人围着大圆桌坐着,菜还没上的时候,大家就唠唠嗑,吃吃凉菜,有许多温州人家会摆着十个红色高脚碗在里面放着凉菜。第一道热菜当然是有腊肉的炒年糕,后面的菜品也接二连三地上了,快最后的时候,就是小孩子最喜欢的了——炸冰淇淋。是半个月亮似的形状,外面是层炸好的包起来的面饼,里面就是冰淇淋!香甜可口,真的是酒席上最受小孩欢迎的“菜品”了。最后永远是水果拼盘,水果拼盘的主角永远是西瓜,很多酒店的西瓜除了红的还有黄的,然后还有其他小水果,像葡萄、菠萝、圣女果、哈密瓜……
分岁酒是从炒年糕开始的,而温州的年味是从捣年糕开始的。每年年底奶奶都会去一个类似小作坊的地方和邻居朋友一块儿捣年糕,那是他们的老地方了。偶尔有几次奶奶带我去过,我就看到他们用超大的木棒捣着年糕,把面团翻来翻去,敲来打去,其他的我也没注意,就注意到不断向上升腾的热气。最后的年糕都是粗粗的一条一条,每个人一箩筐一箩筐的扛回家,真是“大丰收”!那热乎乎的刚出炉的年糕是真好吃,烫嘴又暖胃。
听老一辈的说,他们还有过看鱼灯的风俗,只不过现在没什么人会有这个习惯了。鱼谐音“余”,意味着年年有余。他们那时会把年年有余这个愿望寄托到鱼灯上,再一同观赏。没把这个传统延续下去,真是可惜。
虽然现在没有鱼灯可以观赏,但还能放烟花爆竹啊。而且不只有我们一家人在一起,许多邻居都会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互相分享自己买的鞭炮,一起观赏。每年我家都会买一些,有大有小,有放地上的有拿手里的,有大型的,有小巧的。最常见的就是仙女棒了,大部分女生都很喜欢吧,我们经常会买一大把来玩。还有那种最便宜的一块钱一盒,扔一粒到地上,“pia”的一声就会爆开。还有那种圆锥形的和超大一箱的,那两种也超级好看。每次放声响大点的鞭炮,总会传来小孩子的哭声,真是让人哭笑不得。鞭炮声“噼里啪啦”,小孩哭声“呜呜哇哇”,还真是春节的交响乐!
我家乡的春节还真是热闹非凡、有滋有味!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枣乡——临泽,她不仅养育了善良淳朴的临泽人民,还孕育着独具特色的文化习俗,家乡的春节便是这样一个独具特色的'节日。
每年的二月份左右,便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每逢这时,我们便能拥有一大把的零花钱去与爸爸妈妈一起上街。
今年春节,爸爸妈妈带我去逛街。刚到街上,我便被春节欢乐的气氛给渲染了。大街上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好不热闹!正当我目不暇接之时,一排形态各异的花灯映入了我的眼帘,有兔子灯、老虎灯、牛灯、老鼠灯……它们制作得惟妙惟肖,让人看了忍俊不禁。更有意思的是制作花灯的人别出心裁,运用了一些高科技手段,不仅使花灯会动了,而还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仿佛站在你面前的就是一只活生生的动物。
春节,当然少不了拜年啦。大年初一,爸爸带我去爷爷家拜年,一进门,我便看到了一辆崭新的电动三轮车。原来,那辆电动车是家电下乡时爷爷买的。我爷爷靠卖菜赚钱,但是腿脚不方便,每天只能骑着人力三轮车一趟一趟地来回。这下好了,有了这辆电动三轮车,爷爷可高兴啦,他拉着我的手对我说:“玲玲啊,你看现在党的政策多好啊。你可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党与祖国。”我连连点头称是。
改革开放给祖国与家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新春佳节里,我在心里暗自祝愿我们的祖国飞速发展,我的家乡能够更加美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题记
按照荆门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腊月到了冬至就开始腌菜:将鱼肉蔬菜撒上盐和各种调味品静置几天然后放在太阳下暴晒就腌好了,就算是一件过冬的必需品。也给春节的到来拉开了序幕。
二十四过小年,要给孩子买些鞭炮等花哨的小玩意儿。于是,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着办置年货,年味便浓了起来。
二十五到腊月三十,人们开始吃团圆饭。吃团圆饭前家里要进行大扫除代表辞旧迎新,家家户户贴春联,准备各种特色美食,祭祀祖先,然后才能坐在一起吃团圆饭。
大年三十的晚上,也就是除夕夜,大家开始吃年夜饭,上菜时都有些讲究,即使是再穷的人家至少都不能少了一盘鱼和一盘豆腐,因为鱼代表年年有余(鱼),不至于亏空,年年都还过得去。而豆腐寓意着一清二白,家里清静太平。
吃完年夜饭,就要迎灶神,然后打开电视看春晚,这就是地地道道的老黄历了。在初一的黎明到来之时,一般都不睡觉,除了年纪特小的孩子,这就是守岁,今天如果小孩要睡觉就要在他们的枕头下放个红包,里面还装有压岁钱,据说可以让他们不受年的怪物的侵袭。
第二天便是大年初一,早上要放鞭炮,意味着辞旧迎新,然后大清早开始家家户户拜年。客人来拜访主人,客套、问候之后,主人会端茶送水上点心,结果是客人刚小坐片刻就有新客人莅临。于是旧客告辞,新客落座,可马上又有客人来访,主人,只好又鞍前马后地伺候,这样一天下来,真让主人累得腰酸背痛腿抽筋。
又过了十几天就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就是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安康。
元宵节过后,店铺就新开张了,学生就又上课了,大人们也上班了。于是,我们荆门热闹的春节就在一片欢笑声中来,在一片忙碌中过去了。
光秃秃的树枝上,镶上几许新绿,红红的灯笼挂在树梢上增添了些年味。
寒冷冬天总会过去,温暖春天总会来临。
在除夕这天大家都开始忙活起来。除旧迎新,这天,我们要把家中都清扫干净,扫,拖,擦。不管多乱的家都会变得焕然一新,干干净净。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被整理干净的家就要增加些年味,贴春联已经成为广大中国的传统习惯了,换旧符就是贴春联的祖先,贴春耳关前奶奶会把米放入锅人中煮成黏糊糊的,
春融百族大联欢俏春犹俏;岁启九州新画卷牛岁更牛。父亲会把春联买好,背面糊上一层那黏黏的东西贴在门边,便这一年都不会掉,在门上还要贴倒幅,寓意幅到。
在我的老家屋子周国有卜是与我同姓的亲戚。在这天我绿色作文网周围的人家都会煮只鸡,我们那有一间小屋子,大家都把自家的白切鸡放性桌子上两力之各放支红蜡,鸡们前放些苹果,前放三杯酒,这大家中的老老小小都要拜上个三拜。这小屋的墙上都挂着过世前辈的黑白照片。
夜幕降临,一家人定要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吃一顿团圆饭,饭桌上要有一条鱼,吃时要留下完整的一条鱼刺,意味着年年有余,小孩大口大口的吃,大人们用方言与长辈们聊聊家常。
吃过饭后,小孩子们就开始放烟花。女孩子胆子小,所以我们女孩子平时都放些仙女棒。而男孩子们就胆子大会放些更响的鞭炮。
第二天便是春节。这天是小孩子们最快乐的一天。因为他们会收到很多七大姑八大姨给的红包。
在我的家乡,每一年的春节都年味十足,令人回味。
说起春节,大家一定知道,过春节可以去好朋友家串门,还可以收到很多很多的红包!总之,就是快快乐乐的玩几天。
可是,你知道春节的来历吗?不知道?不用着急,让我慢慢告诉你:传说,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后来,人们为了驱赶年兽,在年兽来到的那一天,便在门前贴上红纸,张灯结彩,后来就渐渐地形成了现在的春节!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在过春节时,我们的爸爸妈妈会在门前贴上一对红色的纸,红纸上面写满了字,那叫什么呢?那叫春联!华夏族的首领黄帝,很重视神荼、郁垒捉鬼的故事,便制定了一个节目的仪式:每当除夕时,各家各户在自家门口立下两个桃木神像,在门相上悬挂苇子编的绳索,在内门上画老虎,以此来镇邪,求得来年的幸福。这个习俗在汉代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汉代以后,门旁的桃木神像逐渐演变、简化为桃木板,这就是“桃符”。到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在除夕时,叫人在两块桃木板上刻了两句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对联。由于桃木是红色的,以后便被用纸写的字代替,一般对联都用红色的纸写成。由此以后,逐渐演变成今日的形式。
过春节时,大人们会买来很多花生瓜子这类零食招待前来拜访的好友,并买来火红的灯笼挂在阳台上。而我们小孩子就伸手要压岁钱或者跑到大街上和好朋友手牵手去看花灯。在家乡的大街上,到处都是花灯:有正在飞腾的龙,有在拜年的小孩!人们也高兴极了,喜气洋洋地观赏美丽的花灯。大街上,所有的店铺都挂上了大红灯笼,所有的人都在互相说着吉利的话:“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广场上,父母和他们的孩子在放烟花,各种各样的烟花映红了半边天,有“萤火虫”,\“小星星”……小孩子们可高兴了,穿着父母为他的买的新衣服,绕着广场跑来跑去,却不知道自己的小脸儿都红了!
与此同时,家家户户都开始包饺子了。先拿出一片饺子皮,往里面放一点已拌好的饺子陷,再蘸一点水,往旁边涂一圈,一捏,一个精美的饺子就做好啦!做好一堆饺子后,就把这些饺子倒进煮沸腾的水里。随着一声:“开饭啦!开饭啦!”全家男女老少都聚集到餐桌上,品味着美味的饺子。
说起饺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以后渐渐形成习俗,逢年过节没有饺子吃是万万不行的。1400多年的历史让饺子在老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饺子渐渐成为中国饮食的代言词。
过去,春节只是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跟外国根本扯不上什么关系;可如今,外国人也过上了中国节,可见,这几十年来,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是节节高!
哈哈,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怎么样,挺好吧?最后在这里祝贺大家春节愉快!
过年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中国人民同欢喜共度过,虽然各地的习俗不同,但欢乐仍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照我们家乡的习俗,过年的开端大约是在腊月二十几吧,一过腊月二十,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孩子们也陆续放了假。欢天喜地的`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大人们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荣景象。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时候。妈妈的厨艺在我们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尝她为我们准备的丰盛晚餐啦!面对着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桌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在除夕晚上,我们一群小朋友,手里拿着鞭炮,在大人们的带领下放鞭炮,在天上炸开时,一朵朵七色花钻出来,像彩虹一样,五彩缤纷;又像仙女撒花,送给人们幸福,好漂亮!放完鞭炮我就和爸爸妈妈去看过年晚会。家家灯火通明,热闹极了。
在第二天,天没亮,妈妈就催促我快点起床,我起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起了。妈妈把昨天包好的包子,放到盘子里,我们有说有笑地吃起了包子。不一会,天亮了,大部分的人都穿上新衣服去走亲访友给长辈拜年去了。我们家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妈妈都穿上了新衣服,爸爸显得更英俊潇洒,妈妈变得更年轻美丽!“噼噼叭叭”,阵阵清脆的鞭炮声迎来了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亲戚们拜年。走着走着,我们来到老奶奶家。爸爸一见老奶奶就像跪下给老奶奶磕头,可是被老奶奶拦住了!“唉,你说你磕什么头呀!来块吃点瓜子,抽根烟!”“不用不用,我不抽烟!”。拜完老奶奶家,我们又去给大妈家、叔叔家拜年!不久我们终于拜完了年!
一眨眼到了年初八,过年就结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去上学了。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们纷纷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标进发、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