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活着》读后感800字【5篇】

关于《活着》读后感800字(通用5篇)

关于《活着》读后感800字 篇1

暑假中,我读了《活着》此书。当我初次看到“活着”二字时,心中充满了疑惑。活着是什么?是享尽荣华富贵?是一事无成?还是遭人欺凌?这些都不是。于是我带着满腹疑问翻开了书。

在那个黄昏,老人福贵,向作者余华讲述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带有些许无奈,又带有些许悔意。老人的一生是坎坷的,他年轻是只知道吃喝赌嫖,因此,他家从大户人家变成了穷困的农民,不知哪修来的福气,他找了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就在他悔改后却又被抓去做了壮丁,被放回来后,他本想默默的度过晚年,可他命运坎坷,本该经历的几代同堂,却变成了福贵眼睁睁的看着他仅有的六位亲人相继离世,只留他孤单一人在世上独活。

合上这蓝皮书,强忍住眼泪,我心久久不能平静。福贵的一生是一个奇迹,一个所有人都不愿经历的传奇。在那乱世中,福贵经历了文革、自然灾害和生活打击。这么多困难,这么多平常人经历不了的困难,福贵一个人挺了下来!其实,福贵就是那个时代穷苦人民的缩影。

我懂了,我懂“活着”二字了深度了!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死去的人,而是活下来的生者。他们的肩上不仅多了责任,而且少了一个替他分担痛苦的人。但是,如果生者不肯接受现实,死者又怎能安息?所以,死者不能复生,生者要坚强的面对现实,像福贵一样生活下去。这样,死者才会欣慰。

“少年去流浪,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福贵的歌声又一次想起在我耳旁。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关于《活着》读后感800字 篇2

如果我们有更多选择,就不会有这么多咄咄逼人的欲望。但是我们只能沿着这条狭窄的小道,麻木地走过去。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可悲。

我也懂得做人应该积极乐观的处世至理,读余华的小说《活着》,我的人生观却没有特别大的改变。要说收获,则无非是在感叹之余,再一次被提醒:人应该知足。

我认为之所以有一部分人像我一样没事胡思乱想,无非是因为人的软弱,因为人的不懂得知足,总是想要得更多。

《圣经》中提到:天然人的生命是十分软弱的,人的体内人的成分使人易怒,冲动,不能自制。这一点我是相信的。人的软弱,使人面对困境时往往无力支撑自己走向新生,使自己陷于泥潭而不能自拔,使自己明知善恶却无胆反抗。人若敢地在黑暗的旷野独自唱着歌走路,在烈日炙烤的峭壁无声地攀爬,在无桥无船甚至无人的野渡泅过冰冷的河面,充分显示自己的勇气与智慧,那么在现实的世界里,人的日子会有更合理的安排。

但同时,人又不懂知足。追求太多总是难以得到满足的。未经沧桑的人总是容易在现实的捆绑中藉着心灵的不满足幻想着换个环境,一味认为物质的困境使自己忙于无意义的奔波,无暇顾及精神享受。于是,在不如意的现实边缘,痛苦地接受一袭又袭虚无的冲击。却不曾想到,若真有一天,你活在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中,过着看人脸色甚至随时可能遭人毒打,随时可能朝不夕保的日子,你还会为曾经的生活尽不如意吗?或许那时,更多的便只剩下懊恼和追悔了吧。

生活从来都不容易。读了《活着》,我想,接受现实,努力成长,好好活着,活着,活着……

关于《活着》读后感800字 篇3

我很久没有独自静下心来看一本书了,看一本如此纯朴的小说,是余华的作品,十万余字,用词很简练,淡淡的,好似品茶一般,回味悠长,感触很深,或许有种刺痛的感觉。

《活着》是一本描写死亡的书。故事讲的是一个地主的儿子叫福贵,由于好赌而输光了整个家产,由一个好吃懒做的富人变成一个彻彻底底的穷人。富的时候除了具有一切富人所应有恶习外,他还要加倍;而穷的时候,甚至比所有那个时候的穷人还要穷,还要卑贱。然而,并没有因为他变成了一个穷人,命运就停止了对他的掠夺,而且这种掠夺是用最残忍的手段:死亡!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女儿、最好的朋友一个一个相继死去,每一次失去,我不知道富贵是何心情,但都让我这个旁观者悲痛欲绝,不知所措。书中人物各种不同的死因更是让我倍感死亡的恐怖。尤其看到他的儿子有庆为了怕弄坏鞋子而提着鞋子光着脚走在雪地里的时候,眼泪真的忍不住夺眶而出。我甚至有些责怪作者太过残忍和无情,不给这样一个卑贱的人留下一丁点什么。可是,书中的所有人,面对命运,他们没有任何抱怨,也许他们根据就不懂抱怨,所有的一切,除了承受,还是承受。

“活着”在我们中国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狂傲不羁的呐喊,也不是来自于凶残猛烈的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忍受所能忍受的,忍受所不能忍受的,在绝望与痛苦的边缘继续活着,而且骄傲而坚强的活着。当读到他的最后一个亲人苦根吃豆子撑死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福贵还有什么活下去的勇气了,可是此时的他早已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了。

“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给你做一双新鞋。”

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许这就是家珍所认定的幸福。看完《活着》,很多细节都已经模糊了,可是家珍的这句话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如此清晰。只有经历过分离之苦的人才知家人团聚的真实可贵吧。我们应该感激,我们活着,我们的家人活着,所以我们幸福!

“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

这是福贵在农妇们聊天时插嘴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在经历生活的大起大落之后总结的生活真谛,很简单,朴实至极的话,却含义深刻。“福贵”老人其实只是广大中国农民的一个缩影罢了,在他们身上,遗存了太多的优良品德,勤劳、善良、任劳任怨、乐观、坚韧,正是无数像“福贵”这样的老百姓,我们的国家才能在那无尽的灾难中挺过来,他们为国家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应该感激,我们活着,过着过去许多人的努力和付出创造的幸福生活。

另外,聪明的作者在描写很多死亡的同时,也给与了我们很多希望,家珍重新回到徐家,福贵从军队逃回家里,有庆上学念书,凤霞嫁给了二喜每一次家人死去后都会有新的生活的希望,虽然死亡沉重,命运多舛,但终归多了些生的喘息;也正由于每一次新的生活刚刚开始,却再次被命运捉弄,才显得生命的

关于《活着》读后感800字 篇4

有哪本书比《活着》更有意义,能更好地有感而发呢?是《青春之歌》,是《兄弟》还是《冷山》?《活着》,一个悲惨的故事。虽然不会像看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时哭得稀里哗啦的,但看《活着》会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种不肤浅的感觉,一种看了让人深感悲凉凄惨的感觉。这书看过很久了,但余华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还是令我难忘:一个小村,一座小城。还有主人公福贵。

这故事讲述了福贵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赚得不多,输了的不少。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一次福贵爸上茅厕时死了。也许这是报应,他是地主,是败家子。地主位置被一个以前经常借钱给福贵赌博的人坐了。一贫如洗的福贵因为为救母病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政府部队拉去当兵。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当他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福贵老了,故事结束了。

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

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

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而世上却有成千上万的人始终不明白,他们总以为活着只是为了幸福,只为了爱情,只为了养家,只为了金钱,只为了做官,只为了别人。当他们达不到目的时就跑去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前途不怀有任何希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

小时候,我曾想过自杀。自杀,现在一想,咳!一个惊心动魄的词语!

那是小学时,我的数学糟透了,每天都要被数学老师罚留堂。我写的作文在语文老师的眼里永远都是次等货。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惊胆战的,每天都期待着可爱的老师们不要当着全班五十多位同学的面对我一个人实行鞭策,但老师们还是这样做了。我没了面子,没了自信心,没了立足之地,没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没了一切。世界没有了任何色彩。但我还有一条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结束她,结束了她我就可以逃开一切。但当我站在家里阳台向下望时,当我一步一步爬上长城时,我突然发觉,我并不想死。若我想死,我早就可以跨出阳台上的栏杆一跃而下,在长城上可以将扶紧栏杆的两手松开,往后一躺……那是多么触目惊心哪!我不想死了。

后来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对我有了几分羡慕,自然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我的心情如同拥有了一切一样兴奋。庆幸当初我没有做愚蠢事儿啊!

是啊,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种胜利。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生不可选,死不该选,惟有硬着头皮活着!

关于《活着》读后感800字 篇5

星辰,在空中寂寞的亮着,那点点的冷光,诉说着黑夜:“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战胜黑暗的光明,是生命的坚持。

《活着》其实很简单,它只是讲述了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做的事——活着,或者说更好的活着。

《活着》却又很复杂,它将人们放置在了一个充满苦难的时代里,将“活着”最宝贵的信念,完全地剖析在人们面前:以回忆的姿态,去深刻地体会“活着”,艰辛,本然,宁静。就如林荫下的福贵,牵着老牛,念叨着亡故妻儿的名字,依旧充满感情,仿佛他们从不曾远去。

文章的主人公福贵,一生坎坷波折。当所有的亲人都先他而去,亲情的美好被死亡无情的撕碎,他以一种超乎想象的坚毅与执著活着,没有被厄运打垮,扼住了生存的咽喉。

读过《活着》,看到福贵的亲人一个个死于病痛和意外,生死别离剜割着福贵的心,福贵依旧没有放弃,由纨绔子弟变成了有坚定信念的人。由主人公的信念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思考,对活着的感悟。

文中的活着,决不是无目的地延续生命,而是为了心中的信念,将活着演绎为生命的升华,去战胜一切失败,痛苦,永不放弃希望。

为了活着而活着。

当一个人在经历过生死困境,认识到生命的不易,当活着成为一种信念,而非只是想着自己的功名和后人的褒贬时,人们也许就会像福贵那样:独自一人却不孤寂,因为他能从自然中所有有生命的东西身上找到生命的活力,活着的快乐;也许就可以做到,对于自己的过往,那生与死的别离处之泰然,因为活着已成为心中最坚定的信念,看透活着的真谛,不会因生死别离而有所动摇;也许就可以做到夕阳西下,与老牛相依的淡泊、宁静。

活着是一种本能,是生物本源中对生命的敬畏与向往,活着是纯净美好的,是本真质朴的,人就是为了活着而坚定不移地前进,不论前方是黑暗还是光明,是荆棘密布还是鲜花绽放。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在活着本身面前,其他一切都不足以成为理由。

回到现实中来吧,文中福贵的时代早已过去,福贵的生活方式早已不适合现在的社会,我们不可能像他那样活着。我们应该做到保持本心,认清自己的目标,用尽全力去做真正有益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创造自己的价值。在一切困境面前,像福贵一样,永不放弃,为了活着而活着。

放下书,已是正午,秋天金色又带些收获气息的凉爽的风,混着温暖柔和的阳光落在窗沿,吹起窗帘,一阵阵起伏跌宕。心中涌起一股对生命从未有过的强烈力量,对活着的强烈信念——一切如此美好,我们有什么理由抛下这一切轻言放弃呢?

林荫下,一个瘦小的老人和一头老牛,朝着太阳,渐得渐远。

好好的,活着……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