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读后感【精选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忏悔录》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忏悔录读后感 篇1

本来,追求学问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奥古斯汀在上述人生历史中形成的学问观念却对他认识基督带来了障碍偏差。这些偏差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虽然奥古斯汀一直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但是,学问带来的既得利益使他常常无法摆脱世俗幸福的引诱,并把其当作生活的目标,从而怠慢了对真理的追求。他自己承认∶大约十二年,我始终留连希冀於世俗的幸福,不致力於觅取另一种幸福,这种幸福,不要说求而得之,即使仅仅寄以向往之心,亦已胜於获得任何宝藏。.。.。.

第二,对学问的喜爱以及由学问带来的满足使奥古斯汀有意无意地把他喜欢的学问和学者抬到最高的高度,而使他失去了尽早接近耶稣和圣经的机会。他承认自己对圣经的一度蔑视,他以为“圣经这本书和西塞罗的典雅文笔相较,真是瞠乎其後。”後来,他才醒悟,圣经正是真理的最高昭示。

第三,奥古斯汀掌握了高深的学问和理性思维的方法後,自然比一般人更能分析社会自然现象和规律,从而使他误以为通过理性分析就可以拿到取得绝对真理的钥匙。「因信称义」的门被他关上了。他说∶“我灵魂的病,本来只能靠信仰来治疗的。”但他却拒绝了。

说到底,奥古斯汀对理性、学问的崇拜就是对自己的崇拜。他在批判自己曾经一度迷恋过的摩尼教时说∶“有人以意志的两面性为藉口,主张我们有两个灵魂,一善一恶,同时并存。他们不愿在主里面,而想在自己身内成为光明,以为灵魂的本体既是神的本体,这样更加深了他们的黑暗,他们由於这种滔天的傲慢,所以跟神照耀入世之人的真光距离更远了。”

正因为奥古斯汀一直执著以知识和理性来寻求终极真理,所以当他听到蓬底希那讲了《神贫者》的故事後,大受震惊,对好友阿利比乌斯发生了这样的喊叫∶“我们等待什麽呢?你没听到吗?那些不学无术的人起来攫取了天堂,我们呢?我们带著满腹学问,却毫无心肝,在血肉中打滚。”这个喊叫,既叫出了理性学问在寻求终极真理方面的苍白无力,也叫出了奥古斯汀对理性崇拜、学问崇拜的觉醒。

忏悔录读后感 篇2

零星的斑驳记忆中,一个陌生又熟悉的背影静静伫立。身形算不上挺拔,只是那因极力隐忍而不断颤抖的身躯醒目得突兀。他蓦然转身,不是意料中愤怒的脸庞,竟是平静木讷表情下包裹着的一张堪称儒雅俊秀的脸。莫名的压迫感无形的凝聚,席卷而来。对了,是那样一双眼睛,狼般桀骜不驯,鹰般犀利深邃,掩映着冲天怒火,让我无所遁形。我感受到了那样一种姿态:“睥睨天下,冷眼看世人。”他是思想的先哲,所以必定有无数苦难加诸于身;他看似卑微,却目空一切。

我通过《忏悔录》这部自传式著作来了解卢梭其人。如同许多生不逢时的文人一样,他也是被半推半就才踏上文学这条道路,好比迷途的羔羊被狼群追赶着奔向草原。他从事过各种各样的职业,有钟表匠学徒、翻译、音乐家、外交大使、家庭教师……,却鲜少有能做的好且长久的;时势所逼,他曾改投过新教;也干过一些不光彩的勾当,还有过穷困潦倒,上顿不接下顿的时期。总之,再不幸的人都比他幸运得多。早期,他看似有一点自我放逐,随波逐流的意味。但我想,那是世人读不懂他内心的缘故。纵然他有百般挣扎,失意堕落过,可一颗坚定的心一直死守得牢牢的,不为外界驱使。

在朋友眼中,他懦弱、卑微、不善言辞,可他的内心却是一块沃土,像掺杂了各类营养的蔬菜粥,一股脑儿将营养补齐,细腻多情,见微知著。最初,我怀着膜拜的心情来读这部小说,心想着这必是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读完后才渐渐意识到自己之前有多肤浅,膜拜感随之荡然无存。我看到的不是一个大人物怎样通过运筹帷幄,巧言令色而最终攀上高峰,却是一个小人物如何不堪忍受屈辱、压迫,引发了思想的顿悟后经由不懈的努力,终于有所成就。可怜的卢梭,他的呐喊声消散在这无声无息的世界,倒像是自言自语的呢喃。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想来也是大势所趋。

我很难不去相信他所有的言论,一如我相信一切的真理。卢梭构筑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自我:他从未接受过正规的教学,只东拼西凑地学了些零散的知识。父亲早期的自由式启蒙教育和女教师朗贝尔西埃小姐的调教多少起到些作用。至于音乐方面,正是他感兴趣的,所以,尽管他本人愚钝且乐感很差,还是依靠各种自学方式成功摸索到一些门道,逐步渐臻佳境。当然,期间他吃过不少苦,无数的嘲讽和讥笑他都毫不在乎,只一心一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就是这么固执,带着傻气,谁还能说他不可爱呢?我也说过,卢梭是一路摸爬滚打才逐渐走出阴霾,人生稍有起色的,可命运的毒瘤偏不肯放过这苦命的人,炼狱的淬火越烧越旺。于是,灾难还在延续,伴随这种近乎毁灭性的厄运,他没有一刻是安生的。

你有想过众叛亲离是怎样一种悲戚么?在《爱弥儿》一书出版后,卢梭深切体会到了。他厌恶并憎恨那些为善虚假的嘴脸,而上流社会最不缺的,就是这种人。他越发不安,感到与所处的社会格格不入。空气浑浊得有如毒雾,呼吸间有种快窒息的错觉。好不容易决定隐居,远离纷争,做一头离群索居的狼。

可命中注定,没有人会遂其心愿。

朋友们希望他按照他们的指示过活,便费尽心机逼他离开退隐庐重返巴黎,美其名曰关爱照拂他,殊不知一场滔天的阴谋正在酝酿。含沙射影的谩骂性文章层出不穷,都说“谣言止于智者”,显而易见地,当时的智者大都见鬼去了。各种诋毁和人身攻击都使可怜的卢梭心力交瘁,他的身体也自此每况愈下。那一切,足以毁了一个内心正直的人的一生。

在种种侮辱和打击下,来自政府的追缉反倒使他的心境愈益清明。他深信正义终将为他平反,而那些设置阴谋,心思歹毒的家伙终有报应。《忏悔录》的创作便是在逃亡之路上完成的。没有过多的感情色彩,洋洋洒洒百万字,回顾其生平。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即使到目前为止,我这一辈子没有什么有趣的事值得回忆,但是,我觉得,只要我写的时候坦率真诚,这回忆录就能变得有趣。所以,我决心以一种没有模式的真实性来使这本回忆录成为一部举世无双的作品,以使人们至少有这么一次能看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这是多么公正,耿直而又可敬的诚实态度啊!

对于他,我有太多太多的感情溢于言表。他是一个伟人无疑,是思想的先哲,敢于同社会的不公正叫板,并且始终有一颗正直的心。另一方面,他又极其普通,有自私、贪婪的一面,曾因难以抑制的情感和性欲而与有夫之妇有染,为她们的高雅和美貌所倾倒。此外,他还偷过东西,做过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丢下重病的朋友独自旅行。更恶劣的是,与戴莱丝同生的5个孩子他都送去了孤儿院,随意得仿佛那是吃剩的骨头,扔了就完事。这些做法固然可恨,但也可敬。

内心阴暗丑陋的人绝不敢把自己的罪过公之于众,他敢毫无保留地承认,说明他能正视自己,并能以真正平和的心态来完成自我的忏悔。与此同时,难能可贵的一点,他从不急于为自己辩解些什么,反而彰显其坦白的初衷和忏悔的决心。这样一个人,纵使有些缺点,人们放在对等的角度考虑,也会被轻易原谅。我想,或多或少,很多人都能从《忏悔录》中看到自己的一个缩影。也许只是一个片段,一个场景,一句话而已。但足以与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原谅他亦是原谅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卢梭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忏悔录》中有记录:“我本可以完全投向最赚钱的工作,用我的笔,不是去抄乐谱,而是去写作,按照我已有的,并自觉有能力维持下去的那种势头,会让我过上一种富裕,甚至奢华的生活,只要我稍许愿意把作家的手腕同出好书的努力结合起来就行。但我感到,为了吃饭而写作,很快就会窒息我的天赋,我的才气不在笔端而在心间,完全是一种高瞻而豪迈的思维方式产生的,也只有这种思维方式才能使我的才气永不枯竭。一支唯利是图的笔写不出有力的,伟大的东西。需求和贪婪也许会使我写得快点,却不会使我写得好些。我始终觉得,作家只有在不是一种职业时,它的地位才显赫可敬。”多么可贵的信条,多么豁达的心境。因为这段文字,我才真正有了一丝膜拜的感觉,就像膜拜日出东升、海天相接、昼夜更迭、四季变幻、云卷云舒,自然而又神圣。心被一下下撞击,比看完一场恐怖电影还要刺激、兴奋。

另有一点,值得一提,卢梭的金钱名利欲是非常淡泊的。即使身上一个子儿也不剩的时候,他也能安然坐在小酒馆中大快朵颐;他可以徒步旅行,没钱的话就随意找个公园的长凳或到桥底下,照样睡得香甜,食不果腹也不打紧。后来名气大了,作品相继出版,入不敷出时也没想要以名声和作品来获得额外的经济补贴。多么高尚而值得称颂的品德啊!即便是身处最绝望死寂的暗夜,他自身散发出的光芒将使任何一个人自惭形秽。

每一个伟人都是特立独行的,他们思想透彻,意志坚定,孤独是他们的必修课。称之苦行僧一点也不为过。看!那悬崖边的凌霄花,一低头就是万丈深渊,它们誓不因此退缩、怯懦,只依旧挺着高昂的头颅,睥睨尘世。

忏悔录读后感500字 篇3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说的真是一点不错。一本好书就可以让人明白很多的道理。一本好书可以让人陷入深深的沉思。每读完一本好书就会让人豁然开朗。是书让人类走上了进步的阶梯,有了今天这欣欣向荣的世界。书这无声的预言家,预知着未来,预知着中国的梦。出国留学网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本,让您快速写好读后感。本栏目包含中外名著读后感范文以及最新的优秀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他对于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是正确的。在社会政治思想上,在文学内容、风格和情调上都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的人物,主要就是通过这部自传推动和启发了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革命的开始,卢梭本人说“这是一幅仅有的,也许是永远不会再有的唯一的肖像,是按真实形象及其全部事实确切无误的描绘成的”然而我的感受却不是这样,我觉得卢梭所说的真诚,只是对于自己辩解和事件剖析的真诚。并不是出于对真实的真诚。甚至不是对内心的真诚。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忏悔录》读后感 篇4

“书是人类提高的阶梯”说的真是一点不错。一本好书就能够让人明白很多的道理。一本好书能够让人陷入深深的沉思。每读完一本好书就会让人豁然开朗。是书让人类走上了提高的阶梯,有了今日这欣欣向荣的世界。书这无声的预言家,预知着未来,预知着中国的梦。让您快速写好读后感。本栏目包含中外名著,期望对您有所帮忙!

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经过对自我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我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一样;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他对于自我“与众不一样”的认识是正确的。在社会政治思想上,在文学资料、风格和情调上都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的人物,主要就是经过这部自传推动和启发了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革命的开始,卢梭本人说“这是一幅仅有的,也许是永远不会再有的唯一的肖像,是按真实形象及其全部事实确切无误的描绘成的”然而我的感受却不是这样,我觉得卢梭所说的真诚,只是对于自我辩解和事件剖析的真诚。并不是出于对真实的真诚。甚至不是对内心的真诚。其实我也不明白我在说什么。

忏悔录读后感 篇5

《忏悔录》一书,我买了二十来年了,一直没有时间去看这大部头著作。这次是断断续续地从去年春节后看到今年春节期间。55万余字,终于读罢。

首先,我被卢梭式的真诚和坦率的自我剖析精神所震撼。那论辩式的开篇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悲愤啊,悲愤!满腔的悲愤!卢梭向腐朽的时代社会提出了勇敢的挑战!

卢梭1712年生于日内瓦,父亲是钟表匠,母亲是牧师的女儿。卢梭当过学徒、仆人、伙计、随从、象乞丐一样进过收容所,在经过长期的自学和奋斗之后,才逐渐成了音乐教师、秘书、职业作家,从下层人民中脱颖而出。

卢梭勇敢大胆地把自己不能见人的隐私公之于众,他承认自己的卑劣念头和下流行为,他说过谎,行过骗,调戏过妇女,偷窃过东西,他忏悔自己嫁祸于人,忏悔自己抛弃朋友,忏悔自己背叛新教信仰……卢梭拿着手术刀毫不留情地血淋淋地解剖自己,真诚到毫不隐瞒、严酷无情,甚至令人惊讶的程度,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这真是“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工作”。自揭隐私,谁人能行?相比之下,自觉汗颜。敬佩之感油然而生!

其次,我被卢梭对社会政治不平等的大无畏批判精神所折服。卢梭有一著名的哲理:人性本善,但罪恶的社会环境却使人变坏。这一论断在当时的社会上提出,真是太伟大、太有勇气了,不愧为思想家。他现身说法,讲述自己“本性善良”,“我本来可以听从自己的性格……我将会成为善良的基督教徒、善良的公民、善良的家长、善良的朋友、善良的劳动者,”但社会环境的恶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平等,却使我受到了污染,“从崇高的英雄主义堕落为卑鄙的市井无赖”,“作恶的强者逍遥法外,无辜的弱者遭殃,普天下皆是如此”,因此揭示出社会不平等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卢梭的自我剖析和忏悔转化为对社会的谴责和控诉,对人性恶的挖掘升级为严肃的社会批判。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这一部论著以其杰出的思想被恩格斯誉为“辩证法的杰作”。

再次,我被卢梭充分的自我意识和强烈的个性解放精神所鼓舞。卢梭与天主教神学相反,不是把人看作是受神奴役的对象,而是把人看成是自主的个体,人自主行动的动力是感情,认为“先有感觉后有思考,这本是人类共同的命运”。卢梭无疑是十八世纪中把个性解放的号角吹得最响的一个思想家,他提倡绝对的个性自由,反对宗教信条和封建道德法规的束缚,这是《忏悔录》中的思想的核心。这部自传是最活生生的个性解放的宣言书,个性自由的思想在当时十八世纪,显然具有非常革命的意义。与三百年前的卢梭相比,自己的思想僵化得无地自容,老了就图个安生,只有带着花岗岩脑袋去见卢梭了。

最后,我被卢梭清新优美以及辛辣论辩的文笔所折服。卢梭所生活的时代社会,正是法国封建专制主义最后挣扎的时期,对一个平民思想家来说是完全敌对的,是格格不入的。卢梭他居然拒绝国王的接见和赐给年金;他竟然表示厌恶巴黎的繁华和上流社会的奢侈;他还胆敢对“高贵的等级”进行如此激烈的指责:“贵族,这在一个国家里只不过是有害而无用特权,你们如此夸耀的贵族头衔有什么可令人尊敬的?你们贵族阶级对祖国的光荣、人类的幸福有什么贡献!你们是法律和自由的死敌,凡是在贵族阶级显赫不可一世的国家,除了专制的暴力和对人民的压迫以外还有什么?”“为什么我年轻的时候遇到了这样多的好人,到我年纪大了的时候,好人就那样少了呢?是好人绝种了吗?不是的,这是由于我今天需要找好人的社会阶层已经不再是我当年遇到好人的那个社会阶层了。……在上流社会中,则连这种自然情感也完全窒息了。他们在情感的幌子下,只受利益或虚荣心的支配。”其中充满了平民的自信、自重和骄傲,以及对统治阶级迫害和贵族特权的责问、反击与挑战。

卢梭对金钱的看法:金钱金钱,烦恼根源!我怕金钱,甚于我爱美酒。对金钱的极端吝惜与无比鄙视兼而有之。我热爱自由,我憎恶窘迫、苦恼和依附别人。只要我口袋里有钱,我便可以保持我的独立,不必再费心思去另外找钱。穷困逼我到处去找钱,是我生平最感头痛的一件事。我害怕囊空如洗,所以我吝惜金钱。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我们所追求的金钱,则是使自己当奴隶的一种工具。正因为这样,我才牢牢掌握自己占有的金钱,不贪求没有到手的金钱。卢梭对乡村景色以及恋爱过程的描述是清新优美的,开创了一代新的文风。

卢梭说“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卢梭的思想光芒没有因岁月遥远而黯淡。卢梭不论在社会政治思想上,在文学内容、风格和情调上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读过《忏悔录》后,我更认为:卢梭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勇气胆识的思想家,一个独树一帜的文学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