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读《梦的解析》有感【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虽说本人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梦的解析》的读后感,但只是将该书的大致内容加以概括,并进行议论,并没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所以我想借这篇读后感,单独的谈谈书中弗洛伊德所提到的关于人格结构的观点。
《三字经》中说道:“人之初,性本善。”而据我的理解,弗洛伊德的观点恰恰与其相反。他认为人在幼年时期的思想、本性是邪恶的。而我比较赞同后者的观点。
首先,需要了解弗洛伊德所认为的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从本我那儿得到满足,并且手段必须合理合法,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内化道德规范等形成的,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它追求完美,所以它是非现实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要想保持心理健康,这三个部分必须始终是和谐的。
人在刚出生时,超我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婴儿没有受过任何教育,所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自我也没多大用处。所谓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本我便是如此占据了大部分位子。婴儿在渴、饿、不舒服时会嚎啕大哭,这便是本我的表现。那为什么说婴儿的本性是邪恶的呢?因为婴儿“想要什么就要什么的”思想是不被社会所认可和接纳的,这种思想与强盗无异,只不过婴儿没有成人的行动能力罢了。
当人逐渐成长后,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道德规范,这些无形的束缚在被超我吸收后,超我渐渐强大起来。此时,自我便成了“和事佬”,为了满足本我的基本需求,又要遵守道德规范,自我就需要在两者间进行调节,所以人成年之后本性是否善良取决于超我是否强大。简而言之,本性是靠教育得来的。
中国为何要普及九年制教育,我想其一大原因就是人类是需要不断地接受教育的,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地发展下去。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一个在心理学史上颇具盛名的心理学家。《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学奠基之作。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是一部改变历史的书,它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称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经典作品”。作为世界上第一部以科学方法来分析研究“梦”的著作,它是现代人非读不可的最具价值的杰作。
《梦的解析》的出版,像火炬一样照亮了人类深层的心理活动,揭示了许多隐藏于心理深层的奥秘。该书不仅为人类潜意识的学说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而且也建立了人类认识自己的新里程碑。有史以来,它第一次科学地告诉人们:人为什么会做梦?人为什么会做奇奇怪怪的梦?梦意味着什么,诉说着什么?梦将我们引向何方……
开篇第一章,作者简述了1990年以前早期作家对梦的见解,并简述了梦的问题在当代科学中的地位。随即通过一个梦例的分析,转入第二章对解梦方法的讨论。在这章节里,作者较详细地分析了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个爱玛打针梦,说明“梦可以加入到精神联想中,这个联想可以从病态观念进入患者的记忆。第二步就是把梦本身当成一种症状,并将解梦法应用其中,这些症状就会解除”。并且,“一个人无法将整个梦作为注意的对象,只能注意其内容的各个部分”,提出“梦是愿望满足”的观点。在第三章中,作者通过一些生活实例的梦以及自己的逻辑分析,得出“梦是愿望满足”的结论。作者由别人可能对其提出的质疑进入第四章的讨论。作者在这个章节里,收集了一些看似与其论断相悖的梦的例子,对其进行了分析,最终证实“梦是愿望满足”的结论。只是,梦并不总像第三章的例子显示的那样,是不加伪装的愿望满足的梦。这些看似不是愿望满足的梦,其实是通过产生其反面而对事情进行曲解,梦中显现的那份情感因而达到了曲解的目地。即是:梦进行了伪装,变形是一种有意而为的伪装手段。“在愿望满足难以辨认和伪装的地方,肯定是有自我防御这种愿望的一种倾向,由于这种防御,愿望无法自己表达,只好以一种变形的方式出现”。“作为梦构成的主要起因,每个人心里都存在两种精神力量(倾向或系统):一种形成愿望,由梦表现出来;另一种对这个梦的愿望行使审查制度,由此迫使它变形”。
前四章中,作者以一个交谈者的口吻由一个个梦的分析,向我们展示了让人捉摸不定、申奥玄妙的梦。梦,作为一种无法通过直观的感觉而被科学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精神产物,作为一种寻常、普遍却为广大人群所迷惑,感到离奇万分、不可捕捉的精神活动,在弗洛伊德的层层剖析下,让我们初步了解其本质,揭开其神秘面纱,就像层层包裹住的蚕蛹被抽丝剥茧那般。未曾涉猎此作品时,我感到梦是扑朔迷离的,根本无法进行解读。那些在生活中被认为不可能的事物,那些在生活中似乎不曾见过的事物,那些潜藏在你脑海中、不曾被记起的年代久远的事,那些你从不曾意识到的事,那些在生活中如雁过无痕般的事,在梦里是那样真实,那样让你感到不可思议。但是,它们在梦里被组织起来,看似杂乱无章,却让你无可置疑,且满含深意,揭露你内心或丑恶或善良的一面,把你压抑已久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展露出来,得到一种大程度的宣泄满足。不管你是怎样地表现与人前,在梦里却再无法伪装你的想法。我想,自身再怎样高明的伪装也敌不过梦的伪装。在这四章,作者所引用的梦例,让我了解到一点:梦中所出现的内容大都有迹可循。它们或许是最近发生过的一些事的某一片段,或者是由新近发生的一些事激起了潜意识里与之相联系的一些片段记忆,它们作为梦发生的刺激物,激发了梦的产生。因此,当我们分析梦的时候,便可从这些零星的记忆碎片里整合出有用的信息,作为梦的分析线索。当然,就如作者在第四章中所述,梦是会经过变形从而实现伪装的。我们在分析梦的时候,应该切记不可被梦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进一步剖析其深层内涵。另外,我也认识到一点:要想解析一个梦,了解做梦人的生活背景很重要。在书中,作者经常都会通过做梦者的生活背景,了解做梦者的生活,从而找到梦中与现实生活中相契合的点,进而对梦的内容进行解析。
但是,我对弗洛伊德的“梦是愿望的满足”的这个观点并不100%认同,最多就有80%的认可度。即是说,我认同梦很多时候是愿望的满足,但我不认同所有的梦都是愿望的满足。弗洛伊德说“肯定会有不加伪装的愿望满足的梦”,那些伪装的梦经过解析也是愿望满足的梦。既然梦如此善于改装与变形,那么,如果,把愿望满足的梦当成一个硬币的正面,改装的梦当成硬币的反面,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说那么愿望满足的梦其实是已经被改装的梦?我觉得有些改装的梦可以被解析成愿望满足的梦,但是那些愿望满足的梦是不是经过更进一步的解析又可以解析成那些伪装的梦?毕竟梦如此善于伪装。另一方面,我觉得,不可能所有看起来不是愿望满足的梦最后都可以被解析成愿望满足的梦,肯定有些梦并不是愿望满足的梦,并且没有加以变形。 接着,作者转入到第五章《梦的材料与来源》的叙述。作者首先叙述了“梦中的最近印象和无关紧要的印象”,然后是“作为梦来源的幼儿期体验”和“梦的身体方面的来源”,最后作者分析了一些典型梦。作者在这章提出:“引起梦的那种愿望,以及愿望的满足,都来自儿童时期,因此会惊奇地发现,带有所有冲动的那个孩子仍然留在梦中”。这是弗洛伊德的一个重要观点。他认为,童年对每个人而言是一个最重要的阶段,绝大部分梦的材料都来自于自己的童年经历。有时我们会梦到一些陌生的环境以及陌生的事物,他认为这些所谓的“陌生”只不过是被我们的意识所遗忘的童年经历,是我们忽略的结果。但是,它们却潜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在梦里被发掘出来。“我们对梦的分析越深入,常常会发现童年的体验越多,因为这种体验会在梦的隐意中发挥梦来源的作用”我相信,童年的经历会被我们遗忘,从而潜藏在潜意识里,被我们当成陌生的事物对待。当做梦者的经历与其相联系时,做梦者白天的经历便会成为一种刺激,作为潜意识里童年经历的提取物,进而把童年经历提取出来进入梦中。我想,童年经历作为梦的来源这在那些童年受过伤害或留下童年阴影的人的身上体现得会比较明显。那些受伤的经历会较其他人频繁地出现在他们的梦里,还会经常引起他们的惊醒。作者在这章节里也引用及分析了许多与童年经历相关的梦的例子。这些梦,经过解析之后,都源于童年经历的体验,从而出现在梦里,勾起做梦者的记忆。另外,作者还阐述了自己来自肉体刺激的梦的观点。他认为,肉体的刺激只是充当一种感觉的满足。精神生活中常常会遭遇到需要压抑的愿望,这些愿望得以实现的机制存在状态和工作秩序,当睡眠期间出现肉体的不快事,梦的活动便会利用这种感觉来获得满足,“因为另一种受压抑的愿望或多或少还保持有审查作用”。
在第六章中,作者阐述的是“梦的工作”。本章中,作者通过介绍梦有怎样的运作方式以及梦是怎样通过这些方式进行梦的伪装来阐述梦是如何运作的。我觉得梦的浓缩作用、梦的移植工作、梦的表现手段和润饰作用作为梦进行伪装的方式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这也是解梦的意义所在。揭开了梦进行伪装的这些手段,梦所要表达的意义也就基本清晰了。但是,对于“通过梦中出现的那些数字和计算,梦的工作存在及其不拘形式处理其材料(梦念)的方式很有启发性”“迷信常常认为,梦中的数字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这一点,我觉得带有一种很大的玄妙感,但解开它的谜底却是整个梦的意义的关键。正如文中所说,梦中的数字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那么,解答了这种意义,就可以确定梦要表达的意义的方向。作者在其中举的一个男人的梦中所包含的数字——1882年和28岁,正好是解答这个梦的关键。作者对于荒谬梦的解析让我觉得很有意思,这也让我觉得解答这类梦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作者对于象征梦的解析,我并不太敢认同,特别是作者总是用性的观点去进行解析,特别是对于儿童的梦所隐含的性的成分。我不是对性这一话题有偏见,只是觉得有些梦不一定就是包含性的成分所在,即便它包含可以作为性的象征的内容。那些可以作为性的象征的内容不是必须要被翻译成性的语言。
我觉得弗洛伊德在解析《梦的运作》和第七章《梦过程的心理学》这部分是很详尽的,而且对梦的解析也很到位,涵盖了梦的许多方面,是值得我们推崇和借鉴的。弗洛伊德在这部分对梦的解析很容易就让人产生共鸣。关于梦中的感情的解释,关于梦中荒谬梦的解释,大部分人应该都有过切身感受,甚至有一拍即合的感觉。在这部分里,作者所阐述的观点,都很符合梦的特点,是对梦的运作的一种很合理的解释。例如,在第六章第六节中作者提到:“梦中体验的一种感情绝不亚于清醒生活中体验到的感情强度”。即是说,梦中的你感到害怕抑或开心,梦中让你害怕或开心的事物或许是假的,但这些自然流露的感情却是真实的。
通读全书,我对弗洛伊德“梦是愿望达成”的观点并不是十分赞同,但也不是认为这个观点没有可取之处。弗洛伊德在全书中论述的观点大部分我也是赞同的,但是部分观点我觉得还是有待论证的。全书中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大多是基于自身的体验以及他的病人、朋友的梦而进行的感性总结,必然会有自身的局限性。就如我们所知的,弗洛伊德是精神病学家,他对于人类的精神病有深入的研究。但是,他将精神病人身上的特性推广到普通人身上,大多数人是不接受的。另外,由于梦的特性,就像是玄妙、不可捉摸似的,对梦的研究很难进行实验研究,进而得到科学论证,使得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没有科学的旗帜的支持,缺少了科学的精神领导。除此之外,对于弗洛伊德阐述的梦中隐含的性的成分,我并不是十分赞同。
既然梦所代表的是过去而不是未来,而人们所关心的是对未来有何影响,那么,对梦进行解析又什么意义呢?我觉得,通过对梦进行解析,一方面可以让人了解自己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是可以把握自己,缓和压力。
并不是所有的梦都可以被解释的。但是,通过对一些梦的解释,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因此,弗洛伊德的这本著作对我们现今的学术研究仍有很大的价值与参考力。
另外的一点,弗洛伊德本人是一位精神病学家,他对于人类的精神病有深入的研究。但是,他将精神病人身上的特性推广到普通人身上,就让大多数人无法理解了。在《梦的解析》中,这一点也有体现。弗洛伊德认为在人们心目中最大的禁忌就是“性”,而“性”又是人的本能,对于“性”的这个禁区,人们既想闯入,又迫于道德限制,所以只有在梦中释放自己的愿望,使自身得到满足。基于这样的理论,弗洛伊德在其对梦的解释中,除了个别十分明显的是对普通欲望的满足(如饥渴、排泄等)的梦外,大多数梦在他的眼里都与对性的渴望脱不了干系。这样的说法不但难于被人理解而且过于绝对,并不能涵盖所有梦的好处。
第三,弗洛伊德认为梦的作用就在于满足人的愿望,能够保护睡眠。这样的说法过于绝对。事实上,在我们的梦里,除了满足愿望的梦之外,也不乏一些焦虑的梦,有些梦甚至会影响到人的睡眠,例如单纯地受到白天未解决的事务影响而做的梦。虽然,弗洛伊德认为人民们的惊醒并非是梦导致的,而是由防御机制造成的,但他仍没有对于噩梦本身的产生给出合理的解释。在弗洛伊德看来,纵使梦本身的含义并不单一,他也不能给出过于多的解释,因为这对于一个理论的诞生是不利的。对于精神分析学这个理论学问来说,弗洛伊德不能兼顾梦的含义的所有可能性,但在对于精神分析治疗时,我们不就应以偏概全,忽视掉其他的可能性。最后,弗洛伊德提出进行梦的解剖分析时务必对病人的生活背景有深入的了解才行。这一点,我们认为是就应肯定的。也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不应妄自对他人的梦加以揣析。要想正确地解梦,我们就务必对做梦者有一个长期的纵向了解,因而解析梦这个过程,也是十分费时费力的。
虽然《梦的解析》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瑕不掩瑜,这本书在心理学界中里程碑般的地位。它从一个其他人从没探索过的领域对人们的心理、梦境进行了分析,并构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因此,要了解西方的心理学发展,我们就不能不研究弗洛伊德,要了解弗洛伊德,我们就不能不关注这本《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是我很早就知道的一部作品,我很早就想读,可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完成,最近刚好空闲,拜读了一下大师的作品。
作为一部很久之前的书,在那个时候科学并不发达。能够创造这样的作品非常难得。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做梦,那么梦究竟是什么?在医学实践中梦的重要性显得并不明晰,但是作为一种范例,它具备相当大的理论价值,在心理学来来,研究一切变态精神现象最主要的不分,就是研究梦。梦包含着来自精神数十年甘的各种疾病,比如强迫臆想症、妄想症、癔症性恐惧症等,梦也因此成为医学多加关注的对象。若是医生连产生这些疾病的根源——梦,也无法说清,无法解释它的来源,那恐怕根本不具备解决这些疾病的能力了。
《梦的解析》指出梦是—种精神活动;“其动机常常是一个寻求满足的愿望”。梦是因愿望而起,它的资料是“愿望的达成”。梦不仅仅使思想有表现的机会,而且借幻觉经验的方式,以表示愿望的满足。关于梦是“愿望的达成”,作者举了许多实例。其中一个是他的5岁的小儿子的梦。有一次,他们全家到达赫山脚下去游玩。小儿子由于常用望远镜能够看到山上的西蒙尼小屋,因此他并不满足于在山下玩。但父母并没有带他上山,他当时不很高兴。弗洛伊德指出:“第二天早上,他神采飞扬地跑过来告诉我;‘昨晚我梦见我们走庙到了西蒙尼小屋。’我此刻才明白,当初我说要去达赫山时,他就满心地以为他必须能够由荷尔斯塔特翻山越岭走到他天天用望远镜所憧憬的西蒙尼小屋去,而一旦获知他只能以山脚下的瀑布为终点时,他是太失望了,太不满足了。但梦却使他得到了补偿。”
《梦的解析》指出梦是潜意识的自我表现,潜意识被压在人的心灵的最深处,但它很活跃,于方百计要突破前意识的领域冒出来。当“自我”在既要休息又得不到完全体息,即自我“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而放松了戒备的时候,潜意识使开始活动,于是出现了梦。由于做梦的人有不少愿望是违反道德的,于是潜意识使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冒出来。梦之所以奇特而不可理解是由于梦的化装造成的。梦既经过多次化装就务必透过精神分析法才能作出解释。
《梦的解析》指出梦和精神病有相似之处,他认为”梦包含着简要的神经质病的心理学“。因为他在闻释梦和神经病时都是以关于潜意识的理论为依据的。他总结梦和精神病都贴合潜意识的活动规律,得出的结论是:”潜意识比较喜欢和前意识中那些不被注意、被漠视或刚被打入冷宫(受排挤)的概念攀上关系。“透过这种手法,狡猾的潜意识能够偷偷溜到意识领域中去。弗洛伊德否定了过去人们所说的梦是来自超自然的鬼神的启示,强调梦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部分,是来自潜意识。梦既不是灵魂的显现也不是上帝的启示,而是人类早年实践活动的浓缩品和沉淀物。
我很惊奇这本写于1900年的书能够将这些问题说的那么清楚,当然,一会说那个都是我的个人看法。通过《梦的解析》我知道了科学需要严谨的态度。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一样重用。感谢弗洛伊德。
在一位学心理学专业的同学介绍下,暑假的时候决定读一下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在这之前自己也在想:人为什么会做梦?梦真的会预言一些事情吗?……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家和心理学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梦的解析》被誉为精神分析学第一名著,其中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它从一个其他人没探索过的领域对人们的心理、梦境进行了分析,并构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对于这样一本理论著作,我个人认为只读一两遍是不足以领悟到其中更深层次的奥妙的,所以,我所感悟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这本书中采用超多的材料来论证其观点,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材料都是他自己的梦。在科学研究中,占据超多的第一手材料对得出正确的结论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并且,在获取材料的过程中,又是一个艰苦曲折的经历,需要的是耐心和恒心。而对于所获得的没有逻辑繁琐的材料,又要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直至最后归纳得出结论。但是有的时候,结论是很难得出来的。
以前,我总是认为,精神病家自己也很有可能有点精神病。可反观弗洛伊德却好像没有精神病的迹象。但是,能够肯定的是研究心理的人自身务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的弗洛伊德却依然总结写出了这样一本名著,不得不说他真的很有潜力。
在其著作中,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欲望的表达,也就是说,梦是满足自己内心的某种渴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你没有被满足的渴求。梦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因由的,是由先存在的现象引发的,“梦是一种被压抑的、被抑制的愿望经过伪装的满足。”而一些科学的解释认为,梦是人在睡眠时部分的大脑皮层尚未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表象。梦到底是什么?谁又有一个确定的回答呢?
在当今,人们如发现梵高的画的价值一样,也最后发现这本书有着它伟大的价值,并且弗洛伊德伟大心理学家的地位逐渐被认可,但是,他的有些观点还是存在一些疑惑。《梦的解析》其中理论多为弗洛伊德自己在治疗一些精神病人时透过感性经验进行的总结,没有理论数据的支持。另一方面,当时的心理学家对于弗洛伊德将个别精神病人的案例所得的结论普遍套用在正常人身上的做法表示不能理解。弗洛伊德认为梦的作用就在于满足人的愿望,能够保护睡眠。这样的说法过于绝对。事实上,在我们的梦里,也不乏一些焦虑的梦,有些梦甚至会影响到人的睡眠,例如噩梦。虽然,弗洛伊德认为人民们的惊醒并非是梦导致的,而是由防御机制造成的,但他仍没有对于噩梦本身的产生给出合理的解释。
不管怎样,瑕不掩瑜,我们仍要承认这本书在心理学界中里程碑般的地位。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要自己的梦自己努力去圆。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中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其中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
通观全书,弗洛伊德的理论论证可分为六大部分,分别是:一、对儿童的梦的研究;二、探讨梦的检查作用;三、探讨梦的象征作用;四、分析梦的运作;五、举例分析几个真实梦境;六、梦的作用在于满足愿望。弗洛伊德从没有伪装或伪装较少的儿童的梦开始讲起直到“面目全非”的成人梦境,其解梦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揭开梦的伪装。
和弗洛伊德一贯的观点保持一致,我们不难在他对梦的解析中看到他的“冰山理论”和“本能理论”。他认为梦的作用便是满足人的意识层面上的以及或者说更多的是满足人的潜意识中的愿望。而这些愿望(许多出于本能,即可看为本我的体现)由于不被人的理性(超我)所接受,所以要由人的自身(防御机制、自我)进行调节,经过一系列粉饰,转化成不易被察觉的'形式通过梦境释放出来。正由于这些粉饰,将梦伪装,从而造成了解读的困难。因此,在进行梦的解析时,首要任务就是破除伪装,探索人的那些淹没在“深海”处的愿望。
为了破除梦的伪装,弗洛伊德从梦的检查入手,先是谈到几个较为普遍的象征形象,进而谈到梦的运作,说明梦进行伪装的四种方法,即凝缩作用、转移作用、将思想转化为视觉和二度润饰。完全破除伪装后,梦的真实意义便浮出水面,即可达到解梦的意图。在精神分析治疗时,通过解梦亦可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病患,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
《梦的解析》一出,在当时是不被人们接受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中理论多为弗洛伊德自己在治疗一些精神病人时通过感性经验进行的总结,没有理论数据的支持。另一方面,当时的心理学家对于弗洛伊德将个别精神病人的案例所得的结论普遍套用在正常人身上的做法表示不能接受。所以,这本书刚出版时受到了很大的冷落和责难。虽然今天,人们发现这本书有着它伟大的价值,而且弗洛伊德伟大心理学家的地位逐渐被认可,但是,我们对于他的观点并不能全盘接受。《梦的解析》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缺憾。
首先,《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自己的感性总结,没有经过任何科学的论证,虽然其中的解释不乏合理可信之处,但对于讲求有科学依据地研究心理学现象的现实情况不符。另外的一点,上文也有提过。弗洛伊德本人是一位精神病学家,他对于人类的精神病有深入的研究。但是,他将精神病人身上的特性推广到普通人身上,就让大多数人无法接受了。在《梦的解析》中,这一点也有体现。
弗洛伊德认为在人们心目中的禁忌就是“性”,而“性”又是人的本能,对于“性”的这个禁区,人们既想闯入,又迫于道德限制,所以只有在梦中释放自己的愿望,使自身得到满足。基于这样的理论,弗洛伊德在其对梦的解释中,除了个别十分明显的是对普通欲望的满足(如饥渴、排泄等)的梦外,大多数梦在他的眼里都与对性的渴望脱不了干系。这样的说法不但难于被人接受而且过于绝对,并不能涵盖所有梦的意义。
第三,弗洛伊德认为梦的作用就在于满足人的愿望,可以保护睡眠。这样的说法过于绝对。事实上,在我们的梦里,除了满足愿望的梦之外,也不乏一些焦虑的梦,有些梦甚至会影响到人的睡眠,例如单纯地受到白天未解决的事务影响而做的梦。虽然,弗洛伊德认为人民们的惊醒并非是梦导致的,而是由防御机制造成的,但他仍没有对于噩梦本身的产生给出合理的解释。
在弗洛伊德看来,纵使梦本身的含义并不单一,他也不能给出过于多的解释,因为这对于一个理论的诞生是不利的。对于精神分析学这个理论学问来说,弗洛伊德不能兼顾梦的含义的所有可能性,但在对于精神分析治疗时,我们不应该以偏概全,忽视掉其他的可能性。
最后,弗洛伊德提出进行梦的解剖分析时必须对病人的生活背景有深入的了解才行。这一点,我们认为是应该肯定的。也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不应妄自对他人的梦加以揣析。要想正确地解梦,我们就必须对做梦者有一个长期的纵向了解,因而解析梦这个过程,也是十分费时费力的。
虽然《梦的解析》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瑕不掩瑜,我们仍要承认这本书在心理学界中里程碑般的地位。它从一个其他人从没探索过的领域对人们的心理、梦境进行了分析,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因此,要了解西方的心理学发展,我们就不能不研究弗洛伊德,要了解弗洛伊德,我们就不能不关注这本《梦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