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优秀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是我第一次读不同于汉族文化,有着如此厚重的民族色彩的一本书。
由玉而起,由玉而灭。小说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以韩子奇为主人公、以玉为线索,讲述人如何传承玉以及玉如何改变人的故事;另一条是以韩新月为主人公,讲述她短暂一生的起起落落。书的结构非常清晰,一章讲“玉”,一章讲“月”,这样不断交替,完整的讲述两代人的人生,直至葬礼。
书中非常感人的片段是《月落》,在寒冬中的某个夜晚,看到这一章节时身为一名成年人也不禁潸然泪下。每个人都不想新月死,我也不想,她是一颗朝阳,正是处于青春活力喷薄而发的时候,她刚离开那个被自己“妈妈”冷落了十八年的家庭,她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北大英文系,她冰雪聪明又善良纯真。她刚遇上那个她命中注定的灵魂伴侣。她与楚雁潮的相爱是不顾一切的,冲开了回汉两族不能联姻的世俗约定,冲破了道德礼教。楚雁潮是新月心中的涓涓而流的清泉,洗涤了她内心一直以来的烦恼,在那个文革前期的年代,师生恋是个不可言谈的禁忌话题,家长的反对,世俗的约束,社会的不认可都没有让他们退步。像童话般的故事在现实中却又几时有童话般的结局,命运之神没有眷顾他们。娇艳的鲜花还未绽放便戛然而止,心脏病带走了新月的生命,也带走了楚雁潮的灵魂。二十年后楚雁潮在新月墓边拉着他们曾经最爱的《梁祝》将天上地下的两颗心在缥缈的琴声中连在了一起。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缥缈……
天星和陈淑彦是这个家的幸存者,也是这个家受害者,一个强行被打压了爱情却在发现真相后有苦不能言,一个殷殷期盼着枕边人能多些温柔却再也体会不到想象中的爱情。他们又做错了什么呢?是不是时间的车轮一直转,我们就可以减少这种不幸的概率,是不是我们擦亮自己的眼睛就能看清哪一份是真情实意?
整本书,梁亦清,韩子奇,梁壁玉,梁冰玉,新月,天星,姑妈,淑彦……还有楚雁潮。每个人,都各有各的特点,令人感动,令人理解,我完全感受到了人生在世,谁都不容易,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之前只是知道这个大道理,但这一次,让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引人深思的地方是韩子奇曲折的一生,原本是一个随着吐罗耶定巴巴一起追随朝圣,一心向着圣地麦加的虔诚的汉人,因为路上遇到了更让自己痴迷的玉,而停下朝圣的脚步,书写出另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成为一代玉王。觉得韩子奇和《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克兰德有些相似,大概是我以为的神似。都是为了艺术放弃了一切啊。可是为什么对克兰德没有太多的谴责,对韩子奇却有点看不起呢?我不知道自己是看不起他和梁冰玉的爱情还是看不起他在梁冰玉走时候对玉的难舍难弃,大概是后者更多。
《穆斯林葬礼》就和这本书名一样,透视着民族的兴亡和个人一生的困苦,诉说着对生的渴望,又必须面对着死的无奈和绝望,生得自然,死是解脱。(周锦平)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作者霍达,本身就是一位居于北京的回族女作家。冰心曾这样评价过《穆斯林的葬礼》:看了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
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命运的沉浮,六十年间的兴衰变化,以及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却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作容量丰厚,内涵深刻。当我1991年第一次捧读这部小说,就被书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和所展现的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深深吸引,不忍释卷。
故事写的其实就是“玉器梁”一家的悲剧。主线是韩子奇和梁冰玉的爱情悲剧与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悲剧。小说的悲剧既是人物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更是命运的悲剧。人物曲折的命运和多变的情节对年少的我而言是充满吸引的。然而,年过40,再捧起这本书,我却有了另一番感悟。
《穆斯林的葬礼》用不小的篇幅描写了回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仪式:梁亦清的葬礼标志着小说情节的开端。薄葬、速葬,最简朴不过,一心归主的穆斯林,不需要任何身外之物来粉饰自己。而在新月的葬礼上,穆斯林们肃然跪在墓穴前,神圣的经声在墓地回荡:一切赞颂,全归真主,全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报应日的主。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求你引导我们上正路,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不得不说,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中对穆斯林的传统文化有着很好的体现,对于帮助人们理解穆斯林信仰风俗有所帮助。现在看来,纵然儿女情长与民族风情相结合,但情节与人物不免显得单薄和幼稚。或许是我已在长大,而那小说中的风月与人情却永远留在了那个年代……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两根故事线,一大家子人的悲欢离合,就这样交织重叠地,从作者笔下娓娓流出。“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
——一个是玉的世界,一个是月的世界。霍达用穿插的笔法,写下了如此震撼人心的一部作品,为我们展示了穆斯林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人生历程,描绘了回族人民在“人生的舞台上,悲剧,喜剧,轮番演出,不舍昼夜,无尽无休……”的“演出”,体现了他们生生不息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璧长于心计,次女冰玉聪慧善良。一天有位长者带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做洋人买卖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为了抵债,韩子奇到“汇远斋”当了学徒,苦熬三年终成行家。
他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璧,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随姐夫远行。
在伦敦亨特之子奥立佛深深的迷上了冰玉,但奥立佛在伦敦大轰炸中不幸丧生,冰玉在孤独,思乡的情况下与韩子奇相爱,并生下女儿新月。战后一同回国,姐姐不容两母子,冰玉决定带女儿远走他乡,韩子奇苦求,留下女儿。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而哥哥也因母亲的心计所使,娶了新月的同学,当发现时,一切都来不及了。新月红颜薄命,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及新月一家悲痛欲绝。韩子奇瞬间苍老,母亲也终于明白自己的过错,哥哥,嫂子挑起了家里的担子。后来韩子奇,梁君璧相继去世,韩天星也有了一双子女。
多年以后,冰玉回来了,但一切都也物是人非……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哭了,我是很少流眼泪的人,平日里不管多感人的故事或是电影我都没怎么哭过,但《穆斯林的葬礼》却深深的感动了我,在故事结束后我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以往的书里都有着让我爱憎分明的人物,可这本总是让我充满着一种惋惜和不舍,三代人的故事,似乎每个人都不行的成为了一场悲剧。
梁亦清一个老实、本分的琢喻艺人,在雕琢惊世作品“郑和航海船”最后关头玉毁人亡,留下妻子和两个女儿,使原本辛福美满的家庭一下失去了支柱,梁君璧作为长女本事天真烂漫的年纪却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任,韩子奇则到“汇远斋”做了学徒,他们因玉结识,又因玉而改变了各自的命运。在韩子奇与梁君璧喻梁冰玉两姐妹的感情纠葛中,我们不能单纯的说谁是受害者,因为他们都失去了很多。梁君璧多年来的守候等来的是丈夫与自己亲妹妹有染并已生下一个女儿的残酷事实,而韩子奇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却不得不面临如此尴尬的局面,而梁冰玉不得不丢下年幼的女儿远走他乡。看似解决了一切,剩下的却也只是一个貌合神离的家。
新月是一个善良、纯洁、开朗的女孩,一充满青春活力的生命,在这个已经死气沉沉的家里,无疑它就如同春天的阳光明媚温暖,照耀着每一个人,温暖着每一个人。大家都非常喜欢她,除就母亲。在新月的心底她深深的渴望着母爱,而母亲与她之间总有着一种莫名的疏离从来都不亲热。母亲该担心的,该操心的事,全是由疼爱自己的姑妈所取代,似乎姑妈更像妈妈。
每当新月看到写字台上那张六寸大小与母亲的合影时,才会感受到隐约的母爱。直到很久以后新月才从父亲的信里得知自己并非现在的母亲所生,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母亲一直以来都对她疏离冷漠。新月与楚燕潮的的爱情也是凄美的,两人相识相知相爱,美好却有短暂、坎坷,因宗教信仰楚燕潮得不到新月家里的接纳,尤其是母亲的百阻挠。而新月的病更是残酷,有时候真的不明白这到底是病还是命,美好的事物总是备受摧残,为何这个本就残酷的世界就不能容下这样一个美好的生命,新月的死给他的家人和爱人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也让她的母亲懊悔万分,课时又有什么用呢?人总是都不过命运,总是被他玩弄玉股掌逃不出他的手心,它可以用后悔来活活的折磨你一辈子。新月的死让人不禁对这个世界感到绝望。
我不知道当多年以后梁冰玉回到家看到物是人非的场景是怎样的一番心情,所以当我们拥有的时候就应当懂得珍惜,不要耿耿于怀于过去而被怨恨蒙蔽了双眼,否则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痛苦的都只会会是自己,同时会让更多无辜者的幸福成为陪葬。
孤冷寂静的夜空,冷艳刺眼的杂星,无力垂挂的残月,碧绿如水的玉片闪耀着攫人心魄的幽光,只是,一块碎了的美玉。那《梁祝》的娓娓笛声是在倾诉心中的思念,还是在无力地痛哭?
穆斯林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读完,已无数次地泪眼婆娑,心中无数次地哀叹,无数次地质问,最终也只能跟故事中的人物一样,只有无奈地任凭心中潮起潮伏。也许,悲剧总是唯美动人的,尤其是爱情悲剧,总是能惹得人为之泪垂。
梁君璧,她与韩子奇之间是基于三年朝夕相处的亲情后,又经历了三年“背叛遗弃”,而又重聚的刹那产生的火山爆发式的爱情。她需要他,那个破碎得只剩下三个女人的家需要他。他韩子奇从流浪而来,为了报答师傅的收留、授艺和养育之恩而娶了她,她则视他为困苦时可以依靠的宽厚得肩膀,落魄时能够重振家业的脊梁。
他与她结合了,现实的结合。她的决定没有错。虽然她是个穆斯林,虽然她有了坚强的依靠,但她的身上清晰地散发着作为长女——中国式长女的特有味道:成熟,稳重,能坚忍地撑起一个家庭。少年丧父让作为长女的她过早的成熟。
她,是个贤良的妻子,同舟共济让他们的爱深厚、纯净,让这个穆斯林的琢玉世家由衰败而兴盛,让千千万万在水凳上琢了一辈子玉,也同时受了玉器商人一辈子剥削的民间的巧手艺人们重又获得世人的尊重。
如果她安于这种现实的爱情,亦或只是亲情的话,那么,即使是动荡的局势造成的亲人的离散,甚至是丈夫与妹妹的背叛,她也都是能够尊重和默认的。悲剧就在于她太爱子奇,这穆斯林最忠实的教徒,在这现实的爱情中做的却是浪漫的梦——梦想着自己的丈夫永远是她的奇哥哥,心中永远只有她一个。却不知子奇从来对她只是兄长对妹妹的关爱,只是“长子为父”传统家庭观念下一个男人的责任。他们的结合,在她是一种爱情的发展,在他也许只是一种生活的怜悯与相互依靠。
丈夫漂泊海外十年,她在家里带着儿子支撑着,坚守着,期盼着。她以一个女人在最艰难的情况下激发的坚韧度过了那十年。因为,她心中有梦。然而,当日夜思念的“奇哥哥”与不懂事的妹妹玉儿携手站在她面前时,她慌了。更令她不可饶恕的是,一个是自己的丈夫,一个是自己的妹妹,他们竟背叛了自己,不仅心心相印,还有了骨肉——那个可怜的女孩新月。她怎甘心?女人哪,真是奇怪的动物。
当她作为长女时,面对家破人亡的惨境是那么的沉着坚强;当她作为妻子时,在操持家务和协助丈夫创业中是那么贤良干练。可如今,作为一个女人,她却是再也不能忍了,是再也忍不住了。同为女人,我发自内心地同情着她,为她抱屈,替她悲痛。为了维护这个家,你咄咄逼人赶走了亲妹妹也就罢了,可为什么连个孩子都不放过!
怨恨真是条毒蛇,它借这个原本善良的女人的手逼死了新月,那个亲妹妹所生的孩子,喊了她一辈子“妈”的那个纯洁美丽,刚刚尝到爱情的甜蜜却永远的失去了的孩子。怨恨真是条毒蛇,它竟让她亲手破坏了儿子天星的婚姻,毁了儿子一生的幸福,它也催促了她曾经深爱着又用一生愤恨着的韩子奇之死。
他曾经是拥有一切的人:儿女双全,家业宏大,被人誉为“玉王”,却因为命运、因为时代、因为自己的欲望,又失去了这一切:女儿因病去世,妻子的不理解,玉器被毁……失去不如从未得到过,这些打击着他,使得他躺倒在病床上,悔恨地回忆起自己与妻妹梁冰玉的秘密,质问着自己:我还是一个合格的穆斯林吗?他,就是韩子奇,又名易卜拉欣,是巴巴用先知给他命的名字。
韩子奇的一生就像他的产业——玉器一样,不断地遭受打击,却又不断地爬起来奋斗:当他得知师父的玉器店被坏人暗算后,他下定决心忍辱负重地去给仇人当学徒复仇;但他一直想得到的,却从未得到过:他一生的挚爱,梁冰玉,在生下私生女新月后便失去了踪影;他的命根子,收藏多年的玉器,却终究是被革命党毁了……他痛苦,他悔恨,他一辈子再也没见过他的玉儿了;他恐惧,他遗憾,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去见真主了……韩子奇与梁冰玉的爱情悲剧间接地映射了新月与楚雁潮的结局。这就是自由地追求爱情的后果吗?真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性的无奈!
可是,作者霍达所批判的迂腐无知的韩太太就真的如她所言破坏了儿子的爱情,拆散了子奇与梁冰玉,是一个可恨可怜的大恶人吗?不是!对新月冷漠无情?可正是她,从小养大了丈夫与妹妹,自己最亲的亲人的私生女:她心里肯定如被刀割般痛苦,因为看到新月的每一眼就会让她想到家里不可外扬的丑闻;她肯定羞愧难当,却又对二人无比失望;她的纠结,她的痛楚,她的无助却从来没有成为抚养新月长大的阻碍!破坏了儿子的爱情?可正是她,让儿子天星成为这本书里唯一一个拥有着美好结局的人物:他有贤惠的妻子,有可爱的孩子……弄垮了家业?思想陈腐封建?这些指控,是对一个从未有机会出过国,从未接触过新鲜思维的女子的指控,更是对一个在这样混乱的社会环境之下,仍然坚强地傲立在战火之中,张开弱小的双臂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家庭和产业的女人的指控!相比韩夫人,梁冰玉又为这个家做过什么呢?她逃离了一切的责任和担当,如胆小鬼似的躲在美国,自己避开了黑暗可怕的社会,却留下自己的家人在地狱中挣扎、奋斗、流血!
曾经的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苦的命运,都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为了灰烬。韩子奇,带着他的玉和永远实现不了的愿望,就这样永远地消失在那个葬礼之中,那个只属于穆斯林的葬礼中。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的出现丰富、娱乐了人们的生活,却使人们忘却了那些底蕴深厚的书,远离了那些真诚质朴的文字。其实,在安静的午后,喝点好茶,捧一本书,细细读,慢慢品,何尝不是一件乐事?原先的我亦是无法体会这种乐趣的,直至读了《穆斯林的葬礼》,是这本书,带我乘上斑驳的轻舟,徜徉书海,体味乐趣。
书中的真挚情感,丰富容量,深刻内涵,作者均以冷峻的文笔展现,写了六十年间的兴盛衰败,三代人命运的沉与浮,交错纠葛的爱情故事,个性鲜明的人物角以及凄美动人的爱情悲剧,皆使我铭心刻骨。但我最有感触的,是书中每个人的信仰。书中人物,个性分明,但都有他们自己的信仰,或是对于宗教,或是对于玉,或是对于爱情,又或是对于理想……
韩子奇,他对玉有着深深的信仰。他的一生,琢玉、卖玉、护玉、守玉、爱玉,视玉如命。而他的妻子,梁君璧,则是一个真真正正信仰的穆斯林,每天都很虔诚的祷告着,老实宽厚、仁爱、简朴便是她的所信所仰。可君璧的妹妹,冰玉不似他姐姐那般腐朽。她向往纯真的爱情,相信相濡以沫才是真。
然而,韩子奇与冰玉的女儿——新月,和她的妈妈一样,充满对爱情的向往,信仰最真诚的感情。韩新月是书中令我最心疼,也是令我最难忘的,她与楚雁潮的凄婉爱情实实令人惋惜,在他二人心里,皆有对于爱情与理想的信仰。
正当花样年华的新月,在大学开学之初错把教师楚雁潮当做了同学,两人相遇、相识,相知,渐渐互生情愫。但是,他们的爱情却是阻隔重重。楚系汉族,梁家自是反对,但他二人却愈加炽热。只可惜,天也不遂人愿。红颜薄命,新月患有心脏病,不久人世,在人生最后旅途里,楚雁潮陪着她一起走过,给予了她温暖,满足了她心中的信仰。最终,新月病逝,从此二人,阴阳相隔。
是对于真诚的向往,是对于信仰的执着,才使他们拥有了这段铭心又刻骨的爱情和温暖又美好的回忆,就如歌中所唱:“爱是一种信仰,把你带回我的身旁。”
信仰,即心中所相信的,是精神的寄托。它是存在你心中的一把尺,一杆秤,更是一盏明灯,给你做事做人的准则,给你无穷的力量,给你坚定的信念,为你指明方向。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也应有自己的信仰,这样才能勇敢、执着,才能不惧任何困难,直达理想的彼岸。
心有信仰,人生美丽。向着心中的信仰,奔跑,追赶去吧!
我想,我是一直在和你对话。
你说,天空中,一轮新月悄然升起的时候,你的心里曾是寂静的欢喜。可是,那欢喜只是太短。
听,是谁拉着小提琴奏出了《梁祝》的哀婉与凄凉。你抬头望着新月问,你是因为这琴声才不舍得离开吗?你抬头,看到天上的银河流淌成一条玉的长河,可你不知道,你的终点在哪里。
是的,玉的长河,世世代代流淌在不卑不亢的梁家人的血脉中,你玩手中的翠玉,就像把玩着自己的命运,绚烂却又无奈。
“博雅”宅,这座故园,真的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恩恩怨怨。有时候,人忍辱活着,只是为了一口气。所以我看到了曾经背负玉王盛名的韩子奇,他所谓背信弃义表面下的那颗强烈的属于回族人的自尊心。
当梁亦清口吐鲜血终将宝船染红的那一刻,我看到了逆境我的拳头。
奇珍斋只不过是一个名字,玉王也只不过是一个无关痛痒的称呼。你负箧漂洋过海只为了追随你生命的根源。
所以,你的女儿完美地继承了你的一切。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她做到了,可是代价太大。你说你再也忘不了葬礼上楚雁鸿那个冰凉的吻。一个人心里积压了太多,爱,却只剩下那么一刻。可是你告诉我说,这一刻比一生还要长。
我想继续追寻,就像每一个回回追寻日夜萦绕心间的麦加城一样准许你的心迹。是的,你说你的玉太脆,一不小心就碎了一地的惆怅,然后和着那个时代的动荡,汇成了两代人殊途同归的悲剧。
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控制不了他书里的主人公,而是心随着主人公的起起伏伏而变化。霍达就是这样一名作家。他用这样一个让人忍不住轻叹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上这样一个民族。他们坚韧,他们清澈,他们的心里永远只有一个方向,这个方向指向麦加,指向每个人心底最纯粹最善良柔弱的地方。
我是读完这本书后才开始了解这个人数并不多的民族。可是,我想说的是,在这个并不算兴旺的民族里,竟有一位这样伟大的作家,用自己的笔书写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命运和眼泪。
我们无需哀愁。我听着玉河汨汨的流水声,就像听到了他们喃喃的梦呓。
我们也无须哀叹。因为我看到了世世代代繁衍不息的回族人们脸上虔诚的微笑。
所以,就像所有的葬礼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默默地哀悼和祝愿,祝愿那些逝去的亡灵,一路走好。
仰望天空,仿佛湛蓝的天幕上被“玉魔”老人挥笔勾出了一弯新月;脚踏实地,好像自己正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走向穆斯林的基地。幻想中,不禁心灵在颤动;冥思中,不禁心灵被折服……
这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或许是真主嫉妒她的美貌,从而培了她一颗不健全的心脏;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少女,或许是真主嫉妒她的聪颖,从而培了她一个匮乏爱的人生。
一个孩子,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无时不需要母爱的温暖,面对人生的挫折坎坷,又多么渴望得到母爱的支持,可她却什么也没有。拿到高考报名单,她得到的是“母亲”冷漠的反对;病魔缠身,却依然被“母亲”视为累赘;在最渴望爱情的时候她有幸拥有了爱情,却又因“母亲”无情的“不许可”而以泪洗面。她得到的关爱太少了,除了姑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哥哥的体贴,父亲帮不了她,“母亲”也不会帮她。
16年的折磨,她终于倒下了,在父亲的病榻旁倒下了。这个脆弱的少女已经禁不起任何打击,失去父亲就等于失去了双亲!躺在病房里,呵护她的只能是爱,生存的希望只能是爱。楚雁潮带着她的所需出现了,他的出现带培了新月多少欢乐,他的出现让新月在一天天欣喜的期待中度日。可谁能想到,这个获得的爱微乎其微的少女却奉献了如此多的爱:她爱自己的朋友,爱自己的老师,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的事业。她是最终因得知自己的生母无从寻觅而死去了。在死前,她依旧怀着对爱的向往。
多少年后,新月的生母回来了;多少年后,她的生母和楚雁潮——两个最爱她的人一同在新月的坟前“名祭”。一轮艨胧的新月高高升起,载着这位少女圣洁的灵魂,真主会让她前往天国。祝福她在天国中享受在人世间未曾得到的一切……
这是一本讲述一个穆斯林家庭三代人的命运沉浮的故事。在不同时代下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相关,最后衍变成一场悲剧,最终郁郁而终。令人抽象地体会到命运的多舛以及爱的深沉。
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幼年的韩子奇如何在机缘巧合下入住了北京一户普通的穆斯林家庭后想当时的主人家学习琢玉的技术,历经磨难之后成就一番大业,但因时代背景以及命运的捉弄下使得家业不复存在,以及韩子奇与师傅两个女儿的情感纠纷为主线。
第二部分则以韩子奇的女儿韩新月为主人公,讲述韩子奇一家在经历“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以及一系列政治上的动荡后幸存下来,生活逐渐步入正规,但又因上代人的恩怨情仇以及韩新月有先天性心脏病最终衍变为一场悲剧。令人感概“命运”与“情”这两个词。
这是一本将“爱”这个抽象的概念 ww w. 表达的如此真实的书。有韩子奇与他师傅的大女儿“梁君璧”相互支撑的爱情。有韩子奇与师傅的小女儿梁冰玉在身处异乡且生命受到威胁下相互依靠的“禁断之恋”。也有三代人韩天星与其原本厂友—一个朴实的女孩容桂芳,因他的母亲梁君璧看不起容桂芳的家世,用离间计将两个相爱的人因误会而“咫尺天涯”的没有结果的爱情。以及韩新月与其老师楚雁潮的师生之恋,但因回族的规矩以及韩新月的先天性心脏病从而变成一段凄美而悲壮的爱情。无一不使人感概万分。并不像一些小说的圆满结局,而是以悲剧结尾,使情的理解更为深刻且难忘。
当韩新月卧病在床,得知自己的病已不是现代医学可以力所能及的时候,她请求楚雁潮放弃自己,任自己自生自灭时,楚雁潮愤怒了,他向新月诉说:“爱是什么?爱就是火,火总是光明的,不管那熊熊燃烧的是煤炭还是木材,是大树还是小草,只要是火,就闪耀着同样的光辉!爱就是爱,它是人类自发的美好情感,我因为你才爱你,此外没有任何目的,不要用’自我牺牲’这样的词来贬低我,我们双方都不是祭坛上的羔羊,我们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爱得越深,爱得强烈,爱得长久,这就是一切!”如此感人肺腑的一段话令多少读到这的人潸然泪下。
爱得浓郁,爱得深沉,此情此景,也不枉此书的好评如潮。
“月落玉长河”,是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改编成电影剧本时所用的名字。全书五十余万字,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其视角之宏大竟令我无法为这篇笔记写下一个属于自己的题目。
这部作品以两条并行的主线、细腻的笔触构造出一个穆斯林家庭几代的生活图景。同时,也以独特视角反映了当社会的某些侧面,比如战争带来的无奈离别与孤独,生意人之间的诡谲无情。作者的文字力透纸背,直指人性。细腻处将人内心的矛盾挣扎刻画的淋漓尽致,大气时又能表现出广阔的社会背景、战争的残酷、人们内心的普遍焦虑。
在作者霍达的笔下,有许多感人至深的细节令人难以忘怀。当单纯坚强的新月带着她注定无法守候的爱情无奈离世的时候;当楚雁潮多年后再在新月坟前拉起那首梁祝;当一切美好的东西破碎的时候,不忍、难过,却发现,小说中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苦楚,都那么的让人不忍责怪。曾听一位朋友说倘若君璧不那样绝情,也许新月便不会遭受那样的悲剧结局。然而,人非圣贤,作为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作为一个妻子,君璧自然也有自己的坚持与苦衷。很多时候,人性中的弱点似乎都是可以包容的,只是悲剧就在那些弱点之中一点点凝积成形。这让我不免想起周国平的话“没有哪一种人性上的弱点是我不能原谅的,只不过有的是出于怜悯,有的是出于不屑。”当君璧的狠绝、子奇的懦弱共同扼杀了新月这样一个纯真女孩的生命时,我们又如何能够不愤怒,如何能够不惋惜?
同时,文中点缀着的燕园之景、拜伦之诗、梁祝之曲,都为文章增色不少。
从整个穆斯林社会向中原文化融入的宏观角度看,韩亦清、梁君璧等人始终保持着虔诚的宗教信仰,尤其小说中写到的韩亦清细细雕琢宝船的专注,梁君璧每日进行宗教仪式时的虔诚,都让人感受到了来自这个并不大众化的群体中透露出的一种坚持,正是这种坚持使得这一民族在汉族的大众群体中长期生存却又未曾被同化,依然保持其独特的民族特色。诚然,对于民族的坚持,禁止与外族通婚,在某种意义上讲扼杀了新月和天星的爱情。但另一方面,书中所描写的回族婚嫁、葬礼等又都勾起了读者浓厚的兴趣,被其或庄重热闹,或肃穆悲痛的气氛所打动。
作者在后序中说,“我和主人公一起生活。每天从早到晚,又夜以继日。我为他们的欢乐而欢乐,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我已经舍不得和我的人物分开。当我把他们一个一个地送离人间的时候,我被生死离别折磨得痛彻肺腑。”这又是一个作者对于自己作品的一种投入与坚持。当作者与人物进入同一个世界的时候,文中的人物也变得更加真实和富有灵气。也许正是作者的这种情感投入才让这部小说变得更加富有魅力,才让读者也深陷小说人物的情感世界中。
下面是对书中一些细节的摘录:
“啊,安拉!宽怒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为着他的报偿而剥夺我们,并且不要在他之后,把我们来做试验!——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辞”
这段祷辞在全文开头和结局处都曾出现,透露出葬礼上的肃穆庄严,开头时出现时物是人非,而结局处出现,则已是新月的葬礼了。个中滋味,自是耐人寻味。
“拜师仪式是极为简单的,不必焚香叩头,穆斯林最尊贵的礼节就是“拿手”,师徒二人把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双和琢玉有着不解之缘的手、两颗痴迷于同一事业的心,就连在一起了。
“梁亦清带着他来到西便门外拜谒祖坟,这里埋葬着梁家世世代代的先人,高超的琢玉手艺就是这样传下来的,以后,就只有传给易卜拉欣了。梁亦清希望得到先人的谅解,他想:易卜拉欣虽不是梁家的骨肉,也是穆斯林啊,身上流着同样的血!
“面对眼前一片没有生命的荒家,易卜拉欣看到的是一条流动的河流。六尺之躯,一抔黄土,穆斯林们一个个离去了,什么都没有带走,把一切都留下来了,汇成了玉的长河。现在,他怀着衷心的敬仰,涉下河去,也许一辈子都不会改变了。”
这段文字是梁亦清收韩子奇为徒时的一段描写。其中,“拿手”的简单礼节却有着令人震撼的感染力。收徒这一段也反映出了穆斯林内部的向心力,只要是穆斯林,身上就流着同样的血的这种观念让人动容。
“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树影旁,响起了轻柔徐缓的小提琴声,如泣如诉,如梦如烟。琴弓亲吻着琴弦,述说着一个流传在世界的东方、家喻户晓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是多年以后,新月已死,物是人非,冰月回来看望女儿,在坟前见到已近中年的楚雁潮为新月拉响这首《梁祝》。在此,不得不又为两人坚贞的爱情所感染。这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更加遥远的未来里,这个故事会继续感染着更多的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