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中学生读后感(精彩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读完《平凡的世界》有一段时间了,想写些东西来感慨亦或是纪念些什么,却始终不敢动笔。伤感,疑惑。今天终于鼓足了勇气,才发现从笔尖流淌出的是沉甸甸的。
是该从童话的宫殿中醒过来了,要自己一人面对今后的生活,生活的情节并非童话般曲折和传奇,而生活的结局并非永远都是“王子和公主幸福快乐地生活”。
也许在最平凡的生活中才能体味最真切的快乐和伤感,最悲切的无奈和辛酸。生活中不起眼的变幻和流转,会在大山中蓝天下刻下一道道印记,为平凡的生活添加一些苦一些甜,有些人叹息,有些人欢笑。
但生活在平凡中的最渺小的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最了不起的梦想,他们渴热的追寻,只是生活的无奈无情的打破一个一个的对爱对梦的追求。润叶和少安是为了生活而选择了与梦想背道而驰的方向,在各自的路上有起有落有喜有悲,但也并非是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也许这就是平凡。像无形之中被一支大手操控,那些不顺心不愉快,偶尔想起伤感一阵,便又投入到为生存而奔波的旋涡,这也许就是平凡生活的智慧——费尽心思想要忘记的,只有刻意回忆时才会记得起。生活总会脱离预计的轨道,却又无时无刻不在赐予生活的主体——人前进的机会。生活因生命的不息而前进,生命又因生活的前进而充满意义。
然而,究竟是活着为了生活,还是生活是为了活着?一箪食,一瓢饮,足以让一个七尺男儿眉头紧锁;生离死别,却催不屈他对生活的虔诚。在生活中,生命是那样的脆弱和坚强。谁是谁的主宰已不重要了吧,或许他们只是两条相依相伴的平行线。
喜欢晓霞, 在平凡的世界之中,又独立于平凡的生活之外。她让我想起了海子,一样的短如昙花的生命,一样的对生活充满热爱,对生命充满虔诚,一样拥有悲天悯人的心肠,一样澄明的不从流俗的思想。她的爱是少平在苦难的生活中坚守自我的支柱,这是一种超越了世俗,渗透到灵魂的大爱,这种爱脱俗高贵,属于整个自然。就像海子所说“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之于自我之外的世界,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平凡的,但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都是不同的,因此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传奇。在平凡的世界中只有用心去对待平凡的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水月洞天。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蒿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计数。”
边城里的文字是鲜活的,处处都是湿润透明的湘楚景色,处处都是淳朴赤诚的人情风味,可每每读起来便会不由自主的忧伤,像是触及到什么,是童年某个太阳温暖的下午,还是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家人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直黄狗。”
这就是沈先生带给我们的他的边城,一座沉默的城。从开始到结束似乎都在隐忍着什么,翠翠就是这座城的化身。从恋上那个可以让她连做梦都能被他的歌带的很远的人开始,她就选择了沉默。虽然内心起伏不定,表面却始终如一。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翠翠依旧无法摆脱母亲的命运,唯有等待。“那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先生将这么善良的童话描画的这么悲伤。先生出生在19世纪初,在当时,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刚在西方列强虎视眈眈下结束了长达1000多年的封建奴役统治,又正处于军阀混战的最黑暗时期,一方面受长达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一方面是西方文化的大举入侵,让本来就饱受战火的中华民族雪上加霜,在那_的年代里,中华大地烽火连天,人民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后,先生毅然选择了湘西这片纯朴美丽的土地,这些温良率直的人们,用诗一般的语言一片一片的轻声述说着整个民族的悲哀,召唤我们炎黄子孙本性的良知,正是因为爱得深沉才孕育了这些带着哀思的文字。
我总在想,取名为边城,在先生心里就这么“遥远”吗?还是在先生心灵深处正守护着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不都有一座“边城”吗?也许先生那座悲天悯人的城已随历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寻我的边城,寻我心灵的那份宁静,我想我会有一座边城的。
家中有本绿封皮的书—《目送》,爸爸读完后一直静静地放在书橱中。
一天,我偶然翻开了一页,一下子就被作者龙应台的一篇篇散文吸引,文章中有母子二人在母亲节当天有趣的对话,有描写乘火车途中遇到的游客,甚至还写到了台北、香港、澳门的有趣见闻,总体上反映了作者对父母老去、儿女成长、生活际遇的种种心理感受和内心冲突。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篇散文《目送》。龙应台看着儿女不断成长,感到欣慰、满足,但也觉得自己越来越不重要。三岁时,华安第一次上幼儿园,他背着书包独自向前走,不断回头张望。十六岁时,他到美国做交换生,只是和龙应台拥抱了一下,便再也不回头。书中还写了龙应台对父母衰老感到无能为力,心中伤感不已,觉得自己没有办法阻止父母老去。
回想自己,当初我上幼儿园时只要妈妈一离开,我就哇哇大哭,等妈妈来了才破涕为笑。如今,我已经上五年级了,早已没有那种离不开妈妈的感觉。每天早上妈妈送我到校门口时,我总是朝她挥挥手,最多回头看几眼就往学校走。我知道她并没有离开,而是在背后一直看着我,直到我走出她的视线。想到这里,我仿佛感到妈妈温暖的目光落在我的背上,让我感觉那么安心、满足。
随着我的成长,我会走得越来越远,也许走到另一座城市,甚至是另一个国家。但是,我永远走不出父母的内心世界。因为,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
今天我读完了《简爱》,对简爱这个人的印象也改变了许多,以前认为简是一个又丑陋又有心眼的人,而看完之后才发现她很善良而且勇敢。
我第一次感动是简爱小时候,被送进学校,只有一个朋友,名字叫海伦,简要给海伦画像,于是海伦脱下了她的帽子,散下来一头金黄色的漂亮卷发,正巧被先生发现先生说她虚荣,于是要拿剪刀剪断她的长发,简为她辩解却不起作用,于是简就脱下自己的帽子要求和海伦剪一样的头发。我清楚的记得她大声对先生说NO的时候那坚韧的脸庞,这种勇气是当时的孩子们少有的,因为在当时老师总是被认为是正确的。
简长大后,当听说舅妈病危时,她不计较舅妈以往对自己的伤害,仍然去看望并照顾自己的舅妈。并且当舅妈说出以前自己对丈夫撒谎说没有简的消息的时候,简仍然原谅了,这是我感动的第二个情景。在简看来过去已成往事,珍惜现在才是最重要的。她的大度与善良最终为她赢得了舅舅的遗产,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好人自有好报吧。
简和罗切斯特的恋爱也同样让我感动,罗切斯特从傲慢到对简的着迷,是简的独特性格与智慧影响了他。罗切斯特坚守自己作为丈夫的责任对自己的疯了的妻子不离不弃,即使面对两厢情→←愿的恋爱,他仍然冒着生命危险解救自己迷失在大火中的妻子,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让我为之肃然起敬。
结局的圆满让我为简感到欣慰,简的坚韧不屈的身影将成为我日后拼搏的动力,我将把对简的感动化为我自己的精神力量。
“女儿当然不是插曲,女儿是父亲的宿命,使生存和死亡,都足够平静……”这是一首只属于妞妞的诗,她的一生,只有一次生日,也只有一次飘零。
“有一千条理由让你早走,只有一条理由把你挽留,这条理由胜过那一千条理由,它就是我对你的爱。”这就是一位平凡的父亲——周国平,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了只在人世间借住了18个月的女儿的短暂一生,这不仅仅是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满心关爱,也是作为一个父亲和丈夫的承担与责任。
妞妞眼中的世界是黑暗的,但她用自己心灵的声音诉说着对黑暗的厌倦和对光明的渴望,用失明的眼睛望着尘世的天空,所以她一直在努力的用心去感受着仅存的微弱的光。也正是这个稚嫩的小生命,面对病魔的恐吓时,依然微笑的接受病魔带来的“礼物”。尽管微笑的同时会伴随着疼痛,但是她还是一直笑着。妞妞虽然是不幸的,但她收获了来自不怕把女儿宠坏的父亲的如痴如醉的恋和牵肠挂肚的爱。
这位平凡的父亲与女儿的相见,都是在死神身边的欢聚,因而弥足宝贵,每一分一秒都将永远珍藏在这位父亲的心里,即使死神最终都将女儿夺走,但夺不走女儿留给父亲爱的赠礼,更夺不走妞妞在这个世界上曾到过的痕迹。
人生是一个过程,结果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因为有死亡的背景,所以生命才显得格外宝贵。不是每一个生命的结束都是悲剧和罪过。死亡本身不可怕,折磨人的是眼见至亲至爱的人一步一步走向凋零的过程和等待煎熬,是那样的无可奈何。
活着可能充满了磨难与坎坷,但路还要一直走下去,可也正是这些磨难,让人们有了强者弱者之分。在生命中总有些事是你无法预料的,无法改变的,但这需要你去勇敢的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无论是为了你爱的人,或是爱你的人。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这首我喜爱的童谣在《城南旧事》中徐徐飞入我的耳中。
《城南旧事》中淡淡的,令人伤感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
《城南旧事》一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要算《惠安馆》了,这故事中,大家都认为惠安馆中的秀贞是个疯子,可是英子却不这样认为,秀贞还是她交的第一个朋友呢!秀贞曾告诉英子,她生了个女儿,叫小桂子,而她父亲却把孩子放在了城墙根下。孩子没有了,秀贞也被人们当成了疯子。后来英子发现小伙伴妞儿,像秀贞说的'那个小桂子。就这样秀贞与失去6年的女儿相见了。最后,秀贞带女儿去找妞的爸爸时,却不幸被火车压死了。我深深地为妞和秀贞的故事所打动,也为她们的结局感到悲伤!
其它故事也非常优美、动人。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东西,它叫父爱;《驴打滚儿》中我体会到了离别的滋味;《冬阳 童年 骆驼队》中我读到骆驼咀嚼的样子、英子学骆驼的样子的时候,我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们看海去》中年轻人为了供他弟弟读书而去偷东西,我感到心痛不已。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伴着这优美而又忧伤的歌曲,让我再次捧起这本《城南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