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王》是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的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是他剧中最具作震撼力的一部。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俄狄浦斯王》读后感【精彩10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这是两千多年前的作品,但已经是如此地臻致完美。不管是情节,还是情感,还是戏剧性,或是对白,每一方面都远强过时下那些所谓的大片。所以我不得不得不相信我们的文明确实在大踏步地倒退,很多优秀的文明都没有继承下来,而那些虚假的伪艺术却充斥着我们的视线。很多人的业余消遣就是听听流行音乐,看看热映大片或是电视剧。他们从来没想过要主动去看一部经典名著,没想过去欣赏一出歌剧,或是听一场音乐会,看一段民族舞。这些历经时代考验的精髓文明他们一样都没想过要去了解,这不得不说是我们这个浮躁年代的悲剧。
这该是怎样一个时代?更多 ,俄狄浦斯就是人类,他和他的母亲,也是妻子所做的是人类群体意识之下所想要表现的。在漫长的时间流和浩瀚的宇宙中,人类以微小德形态存在着。面对宇宙的无穷大时产生的无力感,不止让人类感到沮丧,更多的却给予人类以力量。俄狄浦斯得知命运后的出逃,拉伊奥斯与伊奥卡斯特得知命运后将儿子杀死的计划,这一切都是人类对这天地的抗争。他们所反抗的不单单是命运,这里的命运更深层的隐喻是无穷无尽的宇宙。神也不是那么真实的存在,更多的却仅仅是一个载体,承载起的是“命运”这个抽象的概念。
至于结局。。。结局是什么早已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这样一种勇气,属于那个年代的爱琴海,属于人类的勇气!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著名的杯具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之一,这部戏剧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俄狄浦斯与杯具命运抗争的一生,更有价值的是给我们留下了思考人生、思考活法的无限哲学空间。
从一出生便被太阳神谕示其终将?杀父娶母?于是,尽管笑靥纯真、天真可爱,小小的俄狄浦斯还是被作为父母亲的国王和王后狠心地遗弃于荒野之外,甚至命令牧羊人要将其刺死,以避免未来的杯具。但是,命运终究是命运,与芸芸众生一样,俄狄浦斯最后也没能逃脱命运之魔掌,落得刺瞎自我的双眼之后自我流放的结局。
有人说,命运是存在的,人一出生上天便给你安排好了一辈子。俄狄浦斯王何尝不是呢?他的这辈子之中,有什么是能够让他自我改变的呢?若是牧羊人狠心将他刺死,那么也就没有了之后的他;若是在迷茫的途中娶了那位女人成家,那么也许就不会有之后的杯具;若是当时没有智慧地猜中斯芬克斯之谜,他就不会被理所当然地奉为王,不会娶得王后?他的母亲为妻?这一切的一切,都由不得他。
杯具的命运是一对锋利的魔爪,紧紧地追赶着俄狄浦斯,吞噬着他。应对被注定的命运,俄狄浦斯苦笑、不屑,他不愿意相信,更不愿意理解,他的内心深处比谁都痛。杀父娶母!这样的神谕令他痛楚的同时,也充斥着深深的无奈和可笑。他觉得很可笑,自我怎会被注定如此糟糕的命运?他觉得心都被掏空了,世界都空了,他看不见周围的一切,心里只有绝望与孤寂。
但是,坚强的俄狄浦斯不甘这样败给所谓的命运,他开始反抗,发了疯地反抗,即使明白不可能改变,却还是自我给自我一丝期望去走未来的路。而越是反抗,杯具的命运越是在斗争的路上一步步被应验了。在当时神化的国度里,一个自然状态下的人,就算内心再强大,意志力再强,也终究打败不了魔鬼般的命运。
俄狄浦斯向全城邦公民宣布:“你们中间如果有人明白老国王是被谁杀死的,要立即详细地报上来;即使告发者被发现是凶手的帮凶,因为告发有功,他也只会流放而不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如果有人明白凶手是外邦人,也不用隐瞒,我会重赏他的。”但是,俄狄浦斯之后说,“如果有人或为朋友或为自己有所畏惧而违抗我的命令,我要这样严厉地处置他:在全城邦内,我不许任何人接待他,同他谈话,也不许任何人同他一齐祈祷、祭神,或是为他举行净罪礼;人人都要把他赶出门外,认他是大家的死敌。”
俄狄浦斯情绪十分激动,清清嗓门,他继续说:“我诅咒那个杀害老国王的杀手,不论他是单独行凶,还是另有同谋。我发誓,假如他是我家里的人,我愿忍受我刚才加在别人身上的诅咒。”他号召全城邦的公民都要服从命令,协助捉拿那个杀害老国王的凶手。“对那些不服从的人”,俄狄浦斯诅咒,“我求天神不叫他们的土地结果实,不叫他们的女人生孩子;让他们在此刻的厄运中毁灭,或是遭受更可恨的命运。”对那些拥护命令的公民,俄狄浦斯说:“愿我们的盟友正义之神和一切别的神对你们永远慈祥,和你们同在。”
在场的公民没有人明白凶手是谁,正在这时俄狄浦斯派人去请的先知忒瑞西阿斯来了。他虽眼瞎,却能明察天地间的秘密。俄狄浦斯请他告诉谁是凶手,说期望凭他的智慧来拯救城邦。
谁知尽管俄狄浦斯再三请求,先知却死不肯说。他哀求俄狄浦斯:“让我回家吧!你容易对付过去,我也容易对付过去。”并痛苦地说,他这样做是为俄狄浦斯好。
先知的顽固惹怒俄狄浦斯,他指着先知大骂:“我看你就是这罪行的策划者,老国王是你杀的,尽管不是你亲手杀的。如果你的眼睛没瞎,我敢说准是你一个人干的。”
国王的斥骂也激怒了先知。他指着俄狄浦斯的鼻子大叫:“既然你这样说,那你就别跟我说话,因为你就是凶手!”
俄狄浦斯听先知骂自己是凶手,怎样也不相信。他骂先知厚颜无耻出口伤人,他怀疑这是克瑞翁收买先知陷害自己、想当国王的诡计。他悲愤地感慨道:“啊,财富,王权,有多么大的诱惑力!为得到这些,连我信赖的老朋友克瑞翁,也偷偷地收买这个诡计多端的术士要把我推倒,这是何等卑鄙啊!”
俄狄浦斯又转向忒瑞西阿斯,生气地说:“你算什么先知!这次全城邦遭受妖兽的灾难,你怎样不能破译它的谜语拯救人民呢你想推倒我,就站在克瑞翁一边,你会后悔的。要不是看你年纪大,我早就叫你受苦刑,叫你明白你是多么狂妄无礼!”
忒瑞西阿斯却毫不示弱,否认自己是克瑞翁的党羽,斥责国王对他的辱骂。他对俄狄浦斯说:“你骂我瞎子我可告诉你,你虽然有眼也看不清你的灾难,看不见你住在哪里,和谁同居;你不明白,你是你已死的和活着的亲属的仇人;你父母的诅咒会左右鞭打着你,可怕地向你追来,把你赶出这地方;你此刻虽然看得见,但是到时候,你的眼前只是黑暗。”先知看不见俄狄浦斯气得变色的脸,吐口痰,继续说:“等你发觉你的婚姻时,哪一个收容所没有你的哭声喀泰戎山上哪个角落没有你的回音你猜想不到那无穷无尽的灾难,它会使你和自己的儿女成为平辈,世间再没有比你更苦的人了。”
俄狄浦斯忍无可忍,下令把忒瑞西阿斯赶出去。先知仍然毫不畏惧,指着俄狄浦斯大声说:“告诉你吧!你刚才大声威胁,通令要捉拿的杀害拉伊俄斯的凶手就在那里。表面上看来,他是个侨民,实际上却是土生的忒拜人。他将遭受劫难,从明眼人变成瞎子,从富翁变成乞丐,到外邦去,用手杖探着路前行。他将成为和他同住的儿女的父兄,他生母的丈夫,他父亲的凶手。”
先知走了,俄狄浦斯和侍从们被先知说得目瞪口呆。
希腊悲剧一般被称为命运悲剧,正如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认为:“命运观念对于悲剧的创作和欣赏都很重要”。而以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为代表的悲剧无疑是希腊悲剧的登峰造极,被亚里士多德誉为“十全十美的悲剧”。由此,从《俄狄浦斯王》中渗透出来的命运观念或许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希腊早期人文主义的觉醒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而此人文主义的启蒙在我看来就是主体性对于宿命论的反抗,就是自由意志对于既定命运的超越。人作为理性的存在物,受制于命运却不臣服于命运,在与命运角逐过程中,即使身败名裂,也虽败犹荣。
一、宿命的既定与不可抵抗性
毫无疑问,希腊悲剧中所蕴含的命运观念具有宿命论的鲜明特征,此以《俄狄浦斯王》尤为明显。在我看来,此宿命论具体体现于神谕的启示,神谕总是无形之中穿插于剧情的前前后后:整个戏剧以倒叙的手法展开,戏剧开篇俄狄浦斯王为拯救忒拜城的瘟疫,请求克瑞昂问神的指示,并希望得到先知占卜所给出的答案,以此追查凶手;而戏剧的结尾回归到神谕,神谕如同烙印一般刻在俄狄浦斯的身上,他最终得知自己并没有摆脱命运的诅咒并且恰恰是真正的凶手,犯下了“杀父娶母”的罪行……由此,神谕在冥冥之中以不可言说的力量完成了它既定的任务。俄狄浦斯的父母想要摆脱命运,消除诅咒,所以将俄狄浦斯投至荒野,企图让他死去;俄狄浦斯想要逃避命运,远离诅咒,所以离开养育他的科林斯国,在路上无意中杀死自己生父。可越是对命运的反抗,越是被命运的枷锁勒紧,弃子反倒成为俄狄浦斯流亡在外,最终杀父娶母的契机。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悲剧之所以是悲剧的前提便是命运的不可抗性,一旦既定命运给出,那么身为受众的人就必将受其支配,无处可逃。这是希腊神话中“命运女神”的威严,人们在宿命的笼罩下,在天命的操控下,如同傀儡般被注定的命运牵制着,形如蝼蚁。可事实真是如此吗?答案当然是否定。
二、主体性对宿命论的超越
宿命论蕴含着一种必然性,可必然性之间是否具有偶然性?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原子因重力的作用不得不作垂直落体运动,可原子间的碰撞与摩擦导致原子运动轨迹的偏移却恰恰是我们所忽略之处。而人之为人的高贵性就在于此,摆脱既定命运的轨道,为自己开辟出新的路线或者说创造出偏移的可能。这便是在宿命论的阴影下,主体性所闪烁着的一丝微光,此微光便是人性中所固有的自由意志,即对自由的渴望,对自我命运主动权的争夺。由此,主体希望达到对于自我的清晰认知与适切把握,具体于俄狄浦斯便是其具有对自我真实身份的知情权,但恰恰是知情权的剥夺由此导致俄狄浦斯悲剧的诞生。主体的自由意志根植于人的自我意识中,自我意识的萌芽便是人文主义的觉醒。在此意义上,在既定命运下,实现人的自由意志与自主选择,便是主体性最大的荣光——人的主体性恰恰就是人存活于世的真正使命与意义所在。
而在俄狄浦斯身上,为何酿此恶果?在我看来,还是对于神谕的过渡依赖,对于神圣虚幻事物的过分坚信,由此遮蔽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换个角度思考,若是俄狄浦斯的父母不轻信神谕,将俄狄浦斯丢至荒野,而是顺其自然地生活,那么神谕是否也就不攻自破?若是俄狄浦斯不相信神谕的暗示,没有悄悄离开科林斯国,那么随后一切是否都不会发生?其实,心理上的自我矮化,必定易受他者操控,由此便丧失自我的主体性,从而沦落为宿命的奴隶。
然而,在戏剧的结尾,俄狄浦斯在得知宿命后所爆发出来的决绝一刻,便是其自我精神的超越。他并没有被现实打倒,他的母亲或者说他的妻子自杀,可他仍在悲痛中保持清醒头脑安排国家与子女的后事。其实,这便是命运永远不可打倒英雄之处,即人的理性,由人所固有的理性所带来的对主体性的权利的争夺,对命运不是颓废地缴械投降、自暴自弃、自寻死路,而是正视它、直面它、解决它,这是人作为一个主体性的存在实现自由意志与自主选择的前提。俄狄浦斯自戳双目,自我流放,便是对盘旋于头顶之上的宿命最好的反抗。
三、结语
加缪曾在《西西弗的神话》中提到:“我就把西西弗丢在山脚下。他那重负,我们总能再见到。不过,西西弗教给人升华的忠诚,既否定诸神又推石上山。他也一样,断定一切皆善。这片天地,从此没有了主子,在他看来既没有更贫瘠,也不是更无价值。这块石头的每一颗粒、这座夜色弥漫的高山每道矿石的闪光,都单独为他形成一个世界。推石上山顶这场搏斗本身,就足以充实一颗人心。应该想象一下幸福的西西弗。”我想这便是对于俄狄浦斯知晓自我宿命结局之后最好的注解,在俄狄浦斯的主体性与其宿命论之间的对抗中,形成巨大的情感张力,这不仅是悲剧意义上的升华,更是俄狄浦斯本身自我精神维度的超越。
《俄狄浦斯王》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悲剧,虽然看完了很久我还是会隐约感到当初零散细微、小心翼翼的恐惧和怜悯,总是说有时无知也是一种幸福。
1983年罗念生先生所译的《索福克勒斯比句二种》,到今日书页已经微微发黄了,封面也是后来重新包上的,翻动的时候还有清脆的小声响。
俄狄浦斯的这个故事最早是由初中的好朋友告诉我的。我还记得我们到了一个陌生的走廊上,昏黄吊灯隐约照着乌尘的墙,身后是铁门,我们就坐在那梯阶上,说着两个小女孩见的《俄狄浦斯王》。在这之后的七年时光中,我从未忘记过这些述说中的细节,甚至隐约还能感到当初零散细微、小心翼翼的恐惧和怜悯。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里曾把悲剧看作最优秀的文学形式,因为它能引起人的怜悯和恐惧,使人的感情得以渲泄,使人的精神得以升华。
我并没有办法分辨这不作品到底是否对我起了精神升华的作用。但“命运”这个词却从那晚开始深深地烙印在了心里。我想象我自己会遭受什么样的命运,如果我是他,还有补救的机会么,还来得及走上更好的路途么?
可是,如我们所见,俄狄浦斯之所以会“弑父娶母”,犯下如此罪孽并非由于他的过错,他的命运就是用来实现这一诅咒的。
对于十四岁的我来说,发现这场悲剧的痛苦虽然浑浊,也足够胆颤心惊。有别于任何一个恐怖故事,俄狄浦斯这个王子并没有衍生出一个童话故事来,没有“幸福生活”的结局。这让我第一次想着身上赋含的两种力量,我发现这个秘密之日,心里就特别空洞洞的,而我不敢告诉任何人,只有星星会守住我们之间的对话。这种巨大的惶惑,让我第一次觉得我也漂泊了起来,我的生命没有力量,我们的结局被预先设定,我的一切只是为了实现它。
相信许多人都会有过类似的不安。长大后觉得这可能是青春期特正常的自我怀疑的过程之一。我不敢说自己是否又坚持我自己生命会来源于我的力量了,而命运的不确立也从此就在心里萌发了芽。
所以看过《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后就小激动了一把,在文学理论上已经知道这是继俄刺瞎了自己的双眼之后的故事。索福克勒斯就是克罗诺斯人,他在剧中歌者的部分大量颂扬了自己的家乡与神的伟大。
小枫叔叔写过一篇文章,叫《这女孩的眼睛为我看路》,颇为深邃,很还是很喜欢小枫叔叔写的文字,干净。但他讲的很多东西我还不能很好地理解下去,所以先不看了。故事说的就是俄和他的长女到了科后,直至生命终结,他的两个儿子波吕涅克斯和厄忒哦克勒斯,因抢占争夺忒拜国王位而即将开展,他作为一个流浪的乞讨者被科的过往忒修斯收留保护。他作为一个诅咒的终结者,也是另一个祈福的开端,他将两个儿子最终将战死作了预言,作为对忒修斯的回报,他所在的坟墓将永远保护克罗诺斯。
在文中,域民对神的敬畏是不言自喻的,希腊时代的城邦制度也可以窥见一斑。但最让我触动的还是希腊的英雄希腊的神们是如此具有力量感,强烈的存在感,这是让人生畏而崇敬的。相比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很多男主人公,不是鲁智深就是张生。至于其中对神所居留之地的描述,就是生动的西方油画,这番生机勃勃的模样不免让“坐看云起时”的我小小动心了一下。当然,中国的“留白”依旧是我的最爱了。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很短小却不单调,或许是时代让它浸染了宿命论的色彩,但我仍从中读到了人对真相和命运的勇敢探寻。即使这种探寻最终成为了悲剧发展的推力,它仍旧熠熠生辉。
忒拜城是俄狄浦斯宿命的入口处,他从斯芬克斯的魔爪中解救了这里,却不知噩运在黑暗的角落伺机而动,最终,忒拜城化为一片幽冥,处处悲歌。命运是樊笼,被预言笼罩的俄狄浦斯无知无觉地陷进了命运的泥沼,随着真相的步步逼近,他不安地思忖着未临的祸事,当一切的谜题解开之际,天崩地裂,祸难滔天,沉没了曾经的拥有与从属,他唯有痛苦地承认自己的盲目;杀了不应杀的父亲,娶了不当娶的母亲,咒语般的预言一一应验,他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将自己放逐,悲剧从开始就已成注定…
《俄狄浦斯王》为何成为悲剧?在于戏剧中层层叠叠的矛盾与斗争,这种冲撞所产生的震撼力动摇了我们既定的认识与信仰。悲剧里,俄狄浦斯越是逃避越逃不开,“神示”的罗网愈缠愈紧,于是,俄狄浦斯惟有去背负生命难以承受的重量。无疑,在不可逆转的命运面前,我们迷茫,我们惶惑,对于未知的世界我们无力,却仍要挣扎反抗;对于宿命,我们百思无解,可我们具备的不单是人性的卑微与脆弱,更是倔强与坚强。“当思想上升的时候,人会痛苦,但是会看到更多的东西。他不能降落,因为下面是危险的,而上升的过程又是痛苦的。”俄狄浦斯是无畏的,他付出锥心的痛苦,向命运索要答案。在这样悲壮的挽歌里,我们应当明白,斯芬克斯的谜题就摆在那里,触目而惊心,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们看不看得见谜底,或是敢不敢去回答,因为这是弯曲与蒙蔽,真实与存在之间的抉择。“人”就是一切的'答案…
最近,我把俄狄浦斯王看完了,这让我非常的有感悟。
如果说俄狄浦斯这样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最终被命运捉弄的结局足以让我们唏嘘不已,心中产生无限的惋惜和同情,那么索福克勒斯或者说帕索里尼的《俄狄浦斯王》中对人类必定自食恶果难逃悲惨命运的暗喻,引发的是我们更为深沉的思考和发自内心的恐惧。
《俄狄浦斯王》是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的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是他剧中最具作震撼力的一部。也是希腊命运剧的代表。《俄狄浦斯王》讲述了是希腊神话中忒拜(Thebe)的王子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弑父夺位,真相大白后自挖双眼行乞涤罪的故事。索福克勒斯通过这个故事,似乎想告诉人们命运固然是不可战胜的,但是俄狄浦斯并不是消极地等待,而是展开英勇的斗争,他的品德,他那种完全不顾自己痛苦的行动,他那种不惜任何代价去寻求真-相的决心,本身就是可歌可泣的。可以说,这是一曲人与命运作殊死斗争的悲歌。在这个层面上确实有他的进步性,但是从剧我们似乎仍能感觉到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俄狄浦斯越是伟大,越是无畏的与命运的抗争,他最终的失败就越惨烈,命运也就越神圣不可违抗,对一个英雄来说命运都是如此容不得丝毫逆行,那对我们寻常百姓来说呢?其中充分反映了古希腊人强烈的命运观,索福克勒斯的进步在我眼中可以理解为对人与命运抗争的赞美,也可以理解为人们意识上的紧箍咒,无形中告诉人们这个世界上没有逆天改命一说。
俄狄浦斯王真的非常的好看,推介每一个人都去看看。
文本阅读的越来越走向多元的今天,我们总是会从无数个主题中洋洋洒洒的分散出各种解读:现代的,后现代的,现实的,超现实的,《俄狄浦斯王》读后感1000字。只要你想,总是会有结果。
然而我们的命题总归会回到几个最本质的问题上,这些问题早就由古代贤者们提出,在历史的长河中浮浮沉沉若干年,经历岁月变迁,大浪淘沙之后,依然的屹立不倒。比如,命运。
我曾试图回答自己给自己的提出的一个问题:我的未来是注定的吗?如果是,那么我现在所做的对我的未来还会有影响吗?如果没有,那么我又何必去做?如此循环往复,渐渐的就陷入无限循环的鸡生蛋,蛋生鸡的无聊问题中。
如果当时我能早些读到这本《俄狄浦斯王》也许我就不会把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这无限的的无聊之中。至少他能告诉你,是该缴械投降,还是奋起反抗。
作为科任托斯的儿子,俄狄浦斯从小就接受着高人一等的待遇。在一次向阿波罗祈求神谕时,意外知道了自己的命运轨迹:弑父娶母时。他毅然离开科任托斯城。在流浪的路上,他们碰到了一伙出言不逊的旅人,并发生了冲突,发生了血案,这血案渐渐的变成了无头公案。之后俄狄浦斯解答了斯芬克斯之谜,解决了特拜城的危机,借此成为了这座城市的英雄,当上了国王。
若干年后,命运的前奏悄然来临,特拜城瘟疫横行,人民苦不堪言。俄狄浦斯便命令自己的小舅子克瑞昂去阿波罗神庙祈求神谕。克瑞昂带来了神谕同时也带来了灾难。俄狄浦斯先是通过先知特瑞西阿斯了解到自己就是特拜城中的污渍,但他宁愿相信是克瑞昂联合特瑞西阿斯,妄图篡夺王位。
直到前来报信的科任托斯的信使同多年前将他亲手救下的牧羊人的口供达成一致时,他才相信自己终究是命运洪流中的一页扁舟,一旦命运到来,便会成排山倒海之势。他冲进曾阻挠自己知道真相的即是妻子又是母亲的伊奥卡斯特的房中,发现他已经自尽而死,于是他决然的拔出了伊奥克斯特的发针,刺瞎了自己双眼。
他不能去死,他无脸面对自己冥界的双亲,他只有苦行行乞,用现实的苦难抵消自己所犯下的罪孽。
俄狄浦斯的一生无疑是抗争的一生,他抗争着自己恐惧的的命运。然而他的逃避却亲手将自己送到浪尖。正如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所说:他急急所向之处,竟是血光之地。
古希腊的悲剧一直被认为是命运的悲剧。俄狄浦斯所作的每一次抗争,无论是离开科任托斯并击退了斯芬克斯,亦或者为了忒拜人民的生存而调查瘟疫的原因,他都是在与命运进行着激烈的较量。他与命运玩着躲猫猫,其实是掩耳盗铃之举。他笃信命运所以才逃避命运的围剿:他离开科任托斯,解决斯芬克斯。他以为在远离其实在接近,直到,他已经退无可退的踩在了命运的陷阱上。此时他的逃避成就了神谕,命运似乎躲在树后面发出狰狞的笑。
俄狄浦斯的悲剧其实是每个人的悲剧。我们无法知晓命运会以怎样的方式展现他的魔力,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命运会以哪样的形式出现。也许,事后我们会说,如果当初……但是我们无法重复人生,命运此时便残酷的将我们与往事隔离。
也许我们无法在客观上改变命运的结局,但是我们却可以在主观上,进行善意的掩耳盗铃:缩小结果,放大过程,让抗争本身变得有意义,这样,即便我们没有扼住命运的喉咙,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很骄傲的度过此生。这也是每个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人应有的觉悟。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的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之一,这部戏剧不仅仅仅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俄狄浦斯与悲剧命运抗争的一生,更有价值的是给我们留下了思考人生、思考活法的无限哲学空间。
从一出生便被太阳神谕示其终将?杀父娶母?,于是,尽管笑靥纯真、天真可爱,小小的俄狄浦斯还是被作为父母亲的国王和王后狠心地遗弃于荒野之外,甚至命令牧羊人要将其刺死,以避免未来的悲剧。但是,命运终究是命运,与芸芸众生一样,俄狄浦斯最后也没能逃脱命运之魔掌,落得刺瞎自己的双眼之后自我流放的结局。
有人说,命运是存在的,人一出生上天便给你安排好了一辈子。俄狄浦斯王何尝不是呢?他的这辈子之中,有什么是能够让他自我改变的呢?若是牧羊人狠心将他刺死,那么也就没有了之后的他;若是在迷茫的途中娶了那位女人成家,那么也许就不会有之后的悲剧;若是当时没有智慧地猜中斯芬克斯之谜,他就不会被理所当然地奉为王,不会娶得王后他的母亲为妻,这一切的一切,都由不得他。
悲剧的命运是一对锋利的魔爪,紧紧地追赶着俄狄浦斯,吞噬着他。应对被注定的命运,俄狄浦斯苦笑、不屑,他不愿意相信,更不愿意理解,他的内心深处比谁都痛。杀父娶母!这样的神谕令他痛楚的同时,也充斥着深深的无奈和可笑。他觉得很可笑,自己怎会被注定如此糟糕的命运?他觉得心都被掏空了,世界都空了,他看不见周围的一切,心里只有绝望与孤寂。
但是,坚强的俄狄浦斯不甘这样败给所谓的命运,他开始反抗,发了疯地反抗,即使明白不可能改变,却还是自己给自己一丝期望去走未来的路。而越是反抗,悲剧的命运越是在斗争的路上一步步被应验了。在当时神化的国度里,一个自然状态下的人,就算内心再强大,意志力再强,也终究打败不了魔鬼般的命运。
就这样昭示神的高高在上,主宰宿命。而我们则活在命运联锁的怪圈里,当我们意识到时业已身在其中,懵懵懂懂的浪费了之前被暗中控制的年少时光。当我们意识到要去反抗,控诉时,面对的只有一片残局。只能困惑的等待,结果的未知。
我想整个世界和人类的进化其实就是一个大的蝴蝶效应:从最原初的a影响b,b反之,到a影响c,b影响c,ab共同影响,c则反之,进而越来越多的个人和排列组合相互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在我们小时候是无法反抗这种命运的。就像俄狄浦斯是不能决定其母亲伊奥卡斯特将其双足钉钉抛入山中,被牧羊人收养,并被波吕波斯王抚养等一系列事情的,而成长的过程便是一个要求自我独立的过程,只不过他的命运过于悲惨,要求独立,反抗命运,反抗神示却反而坠入了连锁的命运怪圈。
神示其实无处不在,在我所处的周围环境的中人们通常是被这样的神示告知的:我们被要求学习人文,自然科学,并被简略的告诉我们之前的不知是否被篡改过,隐瞒过的历史,被放置在被一种主流价值观引领的大环境里(这种主流价值观只是此时代的标准,很可能有悖于之前任何一个和时代的观念。我们在这种怪头换面中嘲笑前代的无知愚蠢,前代的亡灵则唯唯诺诺活在自己的概念中。但不否认即使在时代变革后,美德与否,诟病与否还是被有所保留的沿袭)。
我庆幸自己步入了一个质疑的,趋向独立的人生阶段,开始弥补原来的不自主和愚钝无知。每个人在开始都希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可自己现在并未成为那种人,这是我自己的缺失和遗憾。现在要求自己有规律计划的去探求未知,主动意识到自己的匮乏和空缺。不再神示下麻木,俄狄浦斯在被折磨中质疑责备了阿波罗,我也没必要过于顺从了。
有"命运悲剧大师"的索福克勒斯开辟了这个超越伦理之外的著名悲剧命题,悬念层层揭开,构思创意绝对巧妙。故事,情节,叙事强于《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1、从先知迟迟不道破天机给俄狄浦斯带来的疑惑
2、伊奥卡斯特提出老国王拉伊奥斯得到的神示,抛弃的婴儿,被杀的地点,初步揭开了事情的原委
3、波吕波斯王的报信人传来老国王的死讯,带来神示未应验的短暂的如释重负。
4、再到报信人说俄狄浦斯并不是波吕波斯王亲生和知情的牧羊人的出现,揭开了他弑父娶母并与母亲生下了自己的兄弟的悲剧,最后以王后自杀,俄狄浦斯刺瞎双目为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