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狙击手》观后感优秀4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观《狙击手》观后感优秀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观《狙击手》观后感 篇1

一年多之前,在陈堡草荡微信文史群中就看到,以抗美援朝狙击英雄张桃芳为原型的电影,将由张艺谋导演开拍。作为一位陈堡人,很是期盼能够早日看到这部讲述家乡的了不起的英雄,通过电影的方式呈现。

官媒预告,2022年的大年初一,电影《狙击手》将在全国上映。这是张艺谋导演和女儿张末联合导演的,也是他们第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加入春节档。

大年初一,为了先睹为快,下午就去博纳影院看了电影《狙击手》。

《狙击手》主要讲述了我志愿军侦察兵“亮亮”遭遇联合国军枪击,生死未卜,但敌方一系列举动似乎又有险恶目的。“狙击五班”刘文武、大永、胖墩、米老二、王忠义等7人小队承担了营救战友这一重大任务,其中有被美方称为“死神”的高手班长刘文武,有能背负300多斤货物的大力士胖墩,有心软喜欢哭鼻子的大永(张桃芳原型)。“狙击五班”战士在与敌军备差距悬殊的境地下,跟强大的美国狙击精英小队展开生死角逐。“狙击五班”战士面对不利的局面,依靠精湛的狙击技巧、灵活机动的作战智慧、大无畏的战斗精神,最终绝处逢生。“狙击五班”小队在营救亮亮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的战士倒在了敌人的狙击枪口下,营救小队只剩下了被敌人称为“幽灵”的大永一人。

这部电影都是在零下20多度的东北拍摄的。2017年我去过一次哈尔滨和雪乡,感受到过东北的天寒地冻以及冰天雪地那种极寒的难耐。因为有过严寒现场的亲历体验,所以我观影时有很强的代入感,如临其境。在那种环境下,酷冷已经是让人难以忍受的事了,何况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干随时“抛头颅洒热血”的事。强烈的冷“热”对比,猩红的血和洁白的雪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是电影取景的成功之处。

2021年7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上,一群青少年高亢激昂的诗朗诵,深深地刻入了我脑海,特别是最后一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更是让我震撼。《狙击手》中狙击队员们一起高唱《志愿军战歌》的画面,让我感受到那个年代年轻人的大无畏精神。那一句“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就是“请祖国放心,保家卫国有我们!”天安门广场上的诗歌朗诵者和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狙击手,都是用最美的青春致敬祖国。

电影中有一位战士有些绝望地说:“那鬼子啥都有!各种望远镜,各种瞄准镜,大炮,飞机,坦克。咱啥也没有!”班长刘文武回话:“哪个说我们啥子都没得?老子还在!你娃还在!五班还在!”班长的话告诉我们,面对任何困难,我们决不能气馁,更不能妥协,只要团结、机智,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反观拥有强大武器的对手,关键时刻的临阵退却,战场上的相互指责,更加体现出我们志愿军战士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浇铸出的生死战友情谊。

电影的尾声,大永孤军奋战,如何破了敌人连环计的。他就像一个幽灵神出鬼没,击毙了敌军的上尉,击瘫了敌军的坦克,救下了朝鲜小孩,并从朝鲜小孩的头发里取到了亮亮留下的重要情报。这个片段,把神枪手原型张桃芳的机智勇敢,特别是“冷枪”传奇表现得淋漓尽致。

看整个电影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完全进入了那个战争年代。场面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紧张得大气不敢喘,看到一个又一个的战士牺牲了,我眼泪就掉下来了。在冰天雪地里,战士流淌的热血跟白雪形成了鲜明对比,战争的残酷直击心灵。

电影《狙击手》可能与我们家乡张桃芳的真实环境有些偏差,因为电影“狙击五班”小队中,他们的方言不是四川话就是陕西话,但是,艺术的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通过这个电影故事,让我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特别是当今的年青人,能够体会到这一点,这部电影就算是成功的了。

狙击手观后感900字 篇2

最近,我观看了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阻击手》,这部影片由抗美援朝冷枪冷炮战中神枪手群体事件改编而成,由小见大,以微见真,影片中通过狙击五班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与敌人间的斗智斗勇,深刻展现了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战士们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英勇抗敌的大无畏精神。

在这部影片中,纯白的雪,鲜红的血,漆黑的枪,这三种[]颜色构成了影片的主要色彩,没有狂轰滥炸的特效场面,只有在一望无垠的冰天雪地和被炮击后的焦土中,战士们手握冰冷的枪与敌人精准厮杀,而那雪地中每洒下一抹鲜红都预示着一条生命的逝去。面对凶狠强大的对手,我军狙击手们没有任何退缩畏怯,这与敌方的怯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士兵的年纪和我们差不多甚至比我们还要年轻,他们眉宇间的昂扬斗志和勇气令人叹服。最后在干掉最后一个敌人后,狙击五班只剩下一位士兵,这场遭遇战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一个个挺身而出的凡人,他们身后就是祖国,所以没有人后退一步。

这部戏给我看到的不只是那个年代一名狙击手如果在没有高倍望远镜等高级装备的情况能百发百中的高超技能,还有作为一名军人应有的钢铁意志以及命令就是一切的军事素质,更体现作为中国人应有的家国情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几个场景,为救战友勇敢抗钢板的孤独身躯,被敌人火力压制英勇就义刻画出战争的残酷,为完成任务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尤其是班长那场身中多枪仍然要同敌人同归于尽,真的很揪心。

看整个电影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完全进入了那个战争年代。场面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紧张得大气不敢喘,看到一张张青春的面庞——大永18岁、胖墩21岁、亮亮19岁、小徐18岁……这群平均年龄不过20岁的志愿军狙击战士,将他们的青春定格在了朝鲜战场上,守护了祖国的繁华与安宁,我眼泪就感动的掉下来了。在冰天雪地里,战士流淌的热血跟白雪形成了鲜明对比,战争的残酷直击心灵。也正是这群平均年龄不过20岁的志愿军战士牺牲了他们的青春,才有了我们的青春。我们更应感恩今日的和平与安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砥砺前行。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做到敢于攻坚克难,敢于直面挑战,积极为公司“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带动”,向“创建行业前三甲,对标高端一流,打造数字化现代化农业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狙击手观后感1100字 篇3

在硝烟弥漫的岁月里,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五班的狙击手们团结一心,勇敢地面对实力悬殊的敌人们,不惧死亡,只为报效祖国。战士们虽然性格迥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怀着钢铁般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不管是侦查员亮亮,“爱哭包”大永,还是“枪神”班长刘文武,他们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典型代表。他们其实是和芸芸众生一样的普通人,但是却选择扛起重担,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看完电影,我只想说,让我们一起致敬抗美援朝战场上那些“最可爱的人”。越是处在国富民强的时代,越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英烈的拼搏与付出。

简单的色厚重的情

细品《悬崖之上》与《狙击手》的色彩运用,似乎能够对张导的电影用色明白一二。青天白日,白雪皑皑,影片中最突出的色彩便是这茫茫大雪的白色。望不到尽头的大雪形成大面积的留白,日光照耀在这雪上显得尤为刺眼。远远望去,观众根本注意不到与白雪融为一体的狙击手们的存在,寒冷感、孤独感与紧张感扑面袭来。张艺谋导演的色彩艺术总是颇具意味,融合得当,在最简单的色彩搭配中呈现中国式审美的同时渲染出最厚重的情。

整个影片除了白色,几乎只剩下黑色与红色。纯白的雪地里,被泼上了冷冰冰的战场、炮击后的焦土还有战士们的尸体形成的灰黑色。而每一抹红色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它们洒落在尸体与白雪之上,轻声低吟着生命的渺小。茫茫白雪、几抹灰黑、点点鲜红,每一帧都犹如传统水墨画一般。这些画卷留存在电影中,更是印在了观众的心上。

紧张的境忠烈的魂

影片对于镜头与音效的使用以及结合是使观众能够更加身临其境的原因之一。其中镜头使用的一大特点便是大量的第一人称视角的切入。电影里有着大量的主观镜头,而这些主观镜头的作用就是暗示观众下一个镜头很有可能是潜在的危险,从而达到影响观众心态的目的。

除此之外,电影中的音效从狙击手的特性出发,做到了在保持安静中出现一声突响,打破宁静。而在所有的音效之中,影片中大量的鼓声用得恰到好处。在富于变化的鼓声中,营造着身临其境的氛围感,带领着观众感受狙击手们高度紧张的情绪,象征着瞬息万变的战场状况。在一开始的枪战中,快节奏的鼓直接让观众的心吊了起来,进入一种高度警觉的状态。而到了电影中间,转变为每一击都很沉重的慢节奏鼓声,这是五班战士们临危不惧、慷慨就义的英雄气概。每一个鼓声沉重有力,直击每一个观众的灵魂深处。

不忘初心不负使命

在这部影片中,每一个坚强勇敢的战士为守卫祖国河山与民族独立而锻造出的民族血性深深感染着我。正是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怀,让中华民族的儿女有了与侵略者对抗的坚韧底气,有了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磅礴力量,有了不畏强敌、不屈强权的民族尊严。硝烟已消散,但砥砺人心的“英烈精神”不会湮灭在如烟的岁月里。

如今中华大地国泰民安,但金融战、芯片战、贸易战也层出不穷。面对变化莫测的国际环境,我辈当居安思危,勿忘历史,铭记过去艰苦卓绝的岁月,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沿着中国梦的道路坚定走下去。

狙击手观后感1000字 篇4

看之前以为是热血剧,看后才发现还是个悲情爱国主义主旋律剧;

悲情渲染方面比不上水门桥,是因为上午悲过一次所以产生了点抗体吗?如果不是,那说明张艺谋在这方面功力还是有所欠缺,在我的感觉来说比《拯救大兵瑞恩》要强;

这个片在刻画狙击手的技术方面跟《生死阻击》不是一风格,这充分体现了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西方主要刻画个人主义英雄,主角各种buff加持,身心智强大,完完全全的六边形战士,而我们中国的英雄不是唯一的,有缺陷,并不是不死之身,“buff”是以道换来的,道指的是中国政治正确——为人民服务。buff加鲜血才换来胜利,这种来之不易的胜利让人心情沉重,这份沉重通过现代的电影手法呈现传达到下一代,所以这种片还会一直拍一直拍,我们中国抗战历史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拍个一百年都不为过。

说说人物方面,主角大勇,是个爱哭鬼,但他又是个兵,而且是个尖子生,看似矛盾的个体处在时代背景下,更能突显国家所处形势的危险性,也说明了当时中国普罗大众不想再受压迫的觉悟。《长津湖》和《阻击手》的主线角色设定中都有年轻一代,寓意基本上就是年轻的一代,新生的中国;

长辈们的牺牲有意无意(刻画手法浅显问题)都是为了新生代,这是我们中国的传承精神,再次突显有别于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美式的英雄电影也有新生代,且设定都是弱者,也有弱者反抗逆袭的一面,但也就仅此而已,弱者反抗的动机也就为自己,而且我们中国电影弱者的反抗逆袭背后还有千千万万的人民,有民族大义,层次上的刻画是高一层的。

再说说这个班,班长错判形式被伏击开局不利,牺牲了两三名队友,有个战士因为急于救同伴拿药包被秒,这说明了这个班很厉害,就因为之前都是常胜,有了点懈怠,导致这样的结果。后面铁板战士的营救行动说明态度的转变,不再轻敌,然而为了剧情需要突显敌人的强大,这种谨慎也必须是徒劳的。再到两个战士诱敌开火的行动说明是拿出真实力来对抗敌人,敌人因此损失两员,但这是战场,不是说自己拿出真实力就可以结束战斗,敌人还是强大的,敌人的反击马上又造成我方战士的牺牲。然后通过交涉和班长回顾一系列的作战行动,洞悉到敌人的意图,说明班长还是厉害的,中国的兵还是厉害的,打的不是装备,是意志还有智慧。到了这个阶段,理论上来说这才是班长的高光时刻,顶一个连的班长把自己的价值跟有可能有情报的同志作权衡,选择为这种可能性牺牲自己。狙击手眼中不仅只有敌人的脑门,还有敌人的战略意图也要阻击,用生命去阻击。美式电影的阻击手纯粹是炫技,没办法,谁不喜欢这种爽片呢。

我们的电影包装技术还是比美式包装逊色一点,爽片包装主旋律什么时候才能有机地融合呈现呢?这是冲突的吗?日后得探讨一下。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