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文是勤劳的编辑帮大家分享的读《爸爸哪也不去》有感【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爱是无私的,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爱。在《爸爸哪也不去》中就记录了一位父亲与女儿的日常点滴以及事事陪伴在孩子的左右。陪孩子一起成长。
比较让人欣赏的是作者写爱的部分。在乖妞爱的。错误理解中,老爸一次又一次为乖妞讲道理,让乖妞明白爱的力量,在乖妞的姐姐来家和乖妞玩时,乖妞总说姐姐的不好,总是对老爸打小报告。但是老爸听了没有直接说什么,而是缓缓进入主题。让乖妞从话语中知道。姐姐对自己的爱,这份爱不是抱怨而是去珍惜。其中有句话让我听了有些惭愧。“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身边的爱视而见”。这句话让我明白了要珍惜身边的爱,不去破坏它。
在我的生活中,我也有过这样的事,在我和父母有问题时,比较好的办法是我选择不当面发生争执,我会跑到自己的房间待一会,在这个时间里好好反省自己,自己哪里做错了,通过这样做来改变自己的不足。每个人都需要时间去思考。父母为了孩子,不计时间,不计金钱,全身心地为孩孑付出,这就是爱的力量。
关于育儿的书籍,我一般束之高阁,视而不见。毕竟,我的婚姻状况一栏还赫然标注:未婚。虽然智者总未雨绸缪,但是对于刚过而立之年而未婚的我,阅读此类书籍未免言之过早,容易被他人发现戏谑……
在工作室主持人赵方强教师的强烈推荐下,我阅读了第一本关于育儿的书籍——《爸爸,哪也不去》。作为一名小学男班主任,每天琐碎的事情接踵而至,但是一周的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终于在8月27日第一遍读完,按照惯例,依旧在扉页上签上一句话“2022年8月27日第一遍读毕,感慨颇深”,其后落笔上蒋山二字大名……
掩卷深思,读完一遍,收获颇丰,感悟颇深,但不知从何提笔写起。或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刚刚提完大字,突然得到通知,新学期将要告别明德校区的新四年级,调入本部重新接手一年级新班级,突然意识到马上就要挥手告别自己从一年级一点一滴陪伴整整三年即将要升入四年级的孩子们,害怕没有机会亲自向他们告别。于是乎,我立刻将孩子们从2019年9月以来的照片、视频汇总,最后剪辑一部4分30题为《尚好的青春都是你们——献给我最爱的九班》的告别视频,剪辑配乐完毕时间已然到了凌晨两点半。伴随着音乐《凤凰花开的路口》,我不禁泪流满面,胸中无比沉重,顿时感觉像失去自己亲生孩子的父亲一般的怅然若失……
回想这匆匆离去的三年中,我的学生们何尝不是我的一个个孩子,在他们成长的岁月里面,我不也是散发出父爱的光辉,在一定程度上也扮演父亲的角色?因此一些学生作文里面,他们竟然将“蒋老师”和“父亲”这一名称起来……
面对五天后新的一批稚气未脱的刚刚告别幼儿园一年级的孩提们,我要像对待他们能像文中的爸爸一样以育儿的姿态教育他们。同时,如果将来自己孩子降临这个世界,作为一名父亲,我也希望能像文中的'作者一样将育儿就当做一项事业。因此,我把这篇读后感命名为——老师,哪也不去。同时,这本书,我推荐每一位老师尤其是小学男教师阅读。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便是书中作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爸爸的坚持——将育儿这件事当成一项事业去做。
全书共有9部分组成,前有乖妞的序,后有老爸石榴树的记,中间是石榴树给石榴量身打造的成长记录,包括“成长、陪伴、共读、世界、生命、生日、爱”等七部分。
小≤≥红花
翻开书页娓娓读来,映入眼帘的是作者让自己孩子幼儿园的假期习惯坚持的“小红花开在家”中,关于“小红花”,我深有感触。的确,小学低年级时候,我往往采取对于表现良好的孩子的行为进行“发小红花”代币奖励。孩子得到小红花后,眼神里面往往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与高兴。毕竟,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表扬与肯定。但是,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培养方面的一些陋习,要么就是打压,总是以“别人家谁谁”为口头禅,亦或是妥协式的放纵,因而,孩子在学校和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了断层,所以作者所说这句话值得我们共勉: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家长和老师接力似的不间断对孩子进行培育,关键要掌握好方法,不能间断武断,也不能滥用职权。
作为教师,我们在学校需要对孩子充满师爱,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课下,我们应该教育家长,在对孩子的培养持之以恒,因为教育是没有假期的。
为学生搭建舞台
回想自己的求学历程,我少时很排斥登台表演。因为自己心理素质较差,对于登台,有着不可名状的恐惧——害怕出丑遭受底下人嘲笑。后来,很感谢自己小学时期的英语老师,她总是激励我上台展示自己的英语风采,于是自己在她的鼓励下,后来渐渐热爱上的登台,虽然每次登台前留下了许多泪水和汗水,但是总享受于台下如潮掌声,于是乎踏上了讲台成为了一名教师。
此书中,在关于孩子登台表演的机会面前,作者也是煞费苦心的借助机会锻炼孩子,并且在孩子遇到表演挫折时所给予的不仅仅是表面的指导,而是含有深意的“训责”指向:在机会面前,能者上,弱者下。聚光灯下的神采飞扬和如潮掌声,是用灯火阑珊处的寂寞修炼换来的。每一条通往聚光灯的路,无不渗透着执着的心血和勤奋的汗水……
而作为教师能做是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大的舞台,回想自己的带的九班从一年级开始便举行“故事大王争霸赛”、“班委大选”,“我是大明星”等活动,甚至一些班级活动,我不吝惜借用学校的报告厅,就是尽自己所能为学生搭建舞台。很多学生渴望得到掌声,台下进行努力付出。到了三年级的时候,一位学生为了表演好六一儿童节节目,古筝整整练习了数十次,手指都被剌得血红血红的。在一次次构建舞台的过程中,通过他们看到与榜样的差距压力,潜移默化中成为了逐步完善的动力。
亲子共读
回想刚步入一年级的时候,担心自己的孩子作文写不好,于是提倡孩子们每天阅读课外书15分钟,许多家长坚持亲子阅读。学生们来到三年级的时候,作文突飞猛进,妙笔生花。有一次,我突发奇想,将2016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进行修改,让学生进行习作。结果,有的孩子们在三年级写出了中学生议论文的感觉。九班妙笔生花的孩子往往采取亲子共读,每次在打卡群中,映入眼帘的便是这些孩子与家长亲子共读的画面,这不禁使我联系到此书作者在“共读”章节的做法。
在这一节里面,我最喜欢的“周末家庭读书会”隆重登场,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家庭活动坚持了155期,包括经典诵读——美文共赏——五花八门——评头论足——同一首歌等环节。
作者详细的介绍了每个节日应景儿的各种读书专题活动,实践着“读书即生活,生活即读书”的理念,体味着读书就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就是生命与生命的共鸣,所有浸染着书香的生命必然是有质感的生命,所有洋溢着书香的家庭必定是生命力旺盛的家庭。读完作者的这种周末家庭读书会,我觉得这种方式可以推荐给喜欢阅读的家庭尝试实践,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实践去寻找答案。
挥手自己告别最爱的九班,五天后我将遇见新的一批天使——我的一年级的孩子。我会将这本书《爸爸,哪也不去》推荐给每一位家长。
我嘴角上扬,脑海里浮现这样的场景——当金色的阳光洒满教室,耳畔下课铃声响起,一群群孩子们天真地问我:老师,你去哪儿呀?
我会边微笑弯起腰来对这些学生慈爱地说道:乖乖们,老师,哪也不去……
爸爸最重要的事业,就是做孩子的光,照亮孩子前行的路
这本书是《教育时报》总编辑刘肖老师为他的女儿撰写的成长记录,作为孩子小石榴的十六岁的生日礼物送给了孩子,也送给了我们广大的读者。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叹就是,作为家长,我错过了什么?我似乎没有陪伴过孩子!我又让孩子错过了什么?孩子成长缺了多少我的陪伴啊!作为老师,我是否照亮了学生前行的路?刘肖老师是真真切切陪伴小石榴慢慢长大的,作为爸爸,他就是孩子的一束光,照亮了孩子前行的路。读过这本书后,我深深反思。
以书为伴,全家共读
每年招生之时,都要家访新生,对一个完全不了解的新生,看过孩子的家庭环境就知道孩子的父母教育,有的家庭以书籍为主角,以奖状为壁纸,孩子学习肯定不会差,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家庭是什么味道,孩子就会是什么样的人。如果走进刘肖老师的家里,我相信,透露的一定是浓浓的书香气息。从20xx年1月13日小石榴上小学前开始,小石榴家里每周末都要举办一期家庭读书会,到小石榴三四年级有了独立的阅读习惯为止,共开了155期。小石榴家的读书会可不一般,不是一家人看书即可,读书会的内容极为丰富,环节设置有:经典诵读(诵读经典古诗词)——美文共赏(每人推荐一本或一篇自己近来读到的佳作,说出推荐理由)——五花八门(自然科学、时政热点,丰富知识)——评头论足(点评作品,表达见解)——同一首歌(欢乐唱歌曲,共度好时光)等。粗略算一算,即使最开始的萌芽阶段不太成熟,孩子的阅读量也是惊人的。家庭成员姑且仅按四人计算,每人一篇,也有四篇,155期也有六百多篇,且不说是每人看了很多,从中挑出来的最喜欢的篇目,那样算的话阅读量更是海量了。若再加上“五花八门”环节扩充的知识面,每周的阅读量都如海绵浸满了水,怎能不丰盈?除了读过的书,在家庭读书会举办的过程中锻炼的孩子的朗诵能力,主持能力,辩论能力,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培养起来的亲子感情,更是无以计数的。
正如作者所说,读书会的举行一是用心,二是坚持。用心,不应付,不凑合,用心地选择文章,用心地准备细节,用心地在每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策划专题,如此用心下的读书会,开办一期就会成长很多!更别说很多期!这让我想起身边也有一位好友,家里每周末开展《一周收获分享会》,到了周末,就摆好水果小零食,主持人登场(家庭成员轮流),有畅谈收获——才艺表演——反思成长——互评互论——美文推荐等环节,与作者的家庭读书会类似,还加上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样的环节,培养出来的孩子活泼可爱,礼貌大方,阅读面广,知识面宽,现在刚上一年级就成了学校广播站的小主持人,学校晚会的主持人,这才叫真正的陪伴孩子成长。
再说坚持,想推脱有千万个理由,想坚持也有千万种方法。记得网上一位孩子喊话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啦!孩子的成长是一列单程车,不陪伴就永远过去了,再也弥补不了了。作者是报社主编,工作非常繁忙。在繁忙的工作中,他尽量把周末全部留给孩子和家庭。有一次周末自己出差晚上7点到家,爱人9点又要出差,中间的时间差只有一个多小时,就利用这一个多小时,照常高质量开了家庭读书会,作者在家庭读书会后才端起了饭碗。父母的坚持给孩子留下的仅仅是几篇文章吗?肯定不是!有父母对工作的热爱,有父母对家庭的亲情,更有父母对该做的事情的坚持!这些都是给孩子的光,默默照亮着孩子前行的路!
陪你读书,陪你行路
读万卷书,在书里领略世界,行万里路,将书中的世界现实化。从书中可以看出,小石榴在8岁之前,北边到过秦皇岛,南边到过海南岛,还到过上海、桂林等地,8岁之后就开始“单飞”,可谓见多识广。而作者不仅陪孩子到各地游玩,而且陪孩子“疯狂”!为了看一场电影,能够狂奔在除夕的街上。这是多少父母与子女没有体验过的,陪孩子“疯狂”一把,孩子会感觉到父母与自己在同一战线,这是怎样的陪伴。不仅和孩子并肩狂奔,狂奔之前,刘肖老师一定陪孩子策划行程,储备知识,让知识与美景同行。陪孩子做好准备再行路。新乡一中的于永新老师在他的书《好老师就象好妈妈》里提到:行万里路之前做好准备,会让行万里路更有意义。比如他带学生去安阳殷墟时先读关于殷墟的“万卷书”;带学生游览故宫时,先了解故宫的相关知识,孩子在游览过程中有了知识准备,兴趣盎然,收获颇丰。“万卷书”是孩子前行的光,游览是孩子前行的路,而父母是为孩子发出这束光的引子,教师也是为学生引路的光,认真引路,努力照亮,让孩子前行的路更平坦,更宽广。
陪伴做事,同时兼顾
把工作当事业去做,会做的更好,把陪伴孩子作为身为父母的重要事业,更要用心去做。作者刘老师很忙,但他能在工作的间隙给孩子20分钟做一顿饭,他能在上班时送送孩子,能在加班时带上孩子,孩子做作业,他忙自己的事情。这是陪伴吗?是的,父母认真工作的`态度就是对孩子的教育,父母一丝不苟的样子就是孩子的榜样。有父母给我唠叨,为了陪伴孩子,自己把攻读博士都放弃了,为什么要放弃呢,我看到很多和孩子一起努力最后一起丰收的例子啊。孩子自觉了,他不需要我们实质的去守着、看着、讲题,我们亲子共读、各自学习就是最好的陪伴。
根据实际情况,父母可以参与孩子的学习,孩子也可以参与到父母的工作。刘老师就在加班时让孩子参与自己的工作。在做优秀少年评委时他让孩子发表自己对这些优秀少年的看法,说出她认为最优秀的孩子,并说出理由,引发孩子思考如何才更优秀;在采访“感动中原”年度人物赵俊方时带她一起去看望老赵的孙子;探望河南年度教育新闻人物马玥时带她去一起和马玥共唱《隐形的翅膀》。所有能让孩子参与的都让孩子参与,陪伴了孩子,成长了孩子。我的同学是一位老师,中午需要在学校照看午休的学生,不能回家,每天只有晚餐时间能和孩子说会话,孩子给她说自己班里发生的事情,需要的话给孩子提提建议,她也给孩子说班级学生的事情,孩子经常从自己的角度用孩子的观点看学生的行为,互相交流,成就彼此,直到现在孩子已经高中毕业,母子依然沟通无障碍。也许对于留守儿童,工作孩子无法兼顾,其他我们是否都能想办法去陪伴孩子,孩子也是我们最重要的事业之一,读过这本书,我不会再为无法陪伴孩子找借口了,因为,刘老师照亮了我的教育盲区,做一束光,照亮自己的孩子,照亮自己的学生,也照亮身边的人。
做一束光,照亮他人
《爸爸哪儿也不去》,主题就是陪伴孩子,但我从中读出了作者在陪伴自己孩子时给周围带来的变化,给社会带来的一束光,不仅成就了自己的孩子,也影响了他身边的很多人。首先,家庭读书会的推广就影响了多个家庭,被很多的家庭借鉴并不断地创新,无论他以讲座的形式、博客的形式,还是书的形式,都在影响着不少的家庭,我家就是其中的一个。一直不知道怎么陪伴孩子,读了这本书后,终于具体的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或许在做的过程中会不断成长,不断创新,但无疑,是他给了我一束光,指引了我家庭教育的方向。
在书中,除了小石榴快乐成长之外,还有一颗小苗儿也伴随着小石榴茁壮成长,那就是家庭中的小姐姐。能到这样洋溢着书香的家庭中带孩子,她也受益匪浅。一个初中都未毕业的小姑娘,在家庭读书会中参与读书、分享,带孩子时已不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的层面,已经有了教孩子认字的意识,有了记日记的意识,有了用读书来改变自己的意识,才拿到了大专毕业证、教师资格证,对这个小姑娘来说,这也许是一次重生!若没有刘肖老师这样的一束光的引领,若没有这样书香氛围的浸润,也许小姑娘的人生是另外一种了。
作者对孩子的陪伴,对孩子的书香浸润、思想教育惠及的还有朋友,还有亲人,甚至还有身边的小动物。
在这本书中,我不仅看到了作者对孩子的爱,对父母的爱,还看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这个世界的爱,对周围很多人的爱,这种爱,不仅仅是父女之爱,更是对生活的大爱!
这本书给了我智慧,给了我良方,让我更能担当起一个合格的母亲,相信也会照亮我对学生正确的引导方向。正像我们工作室赵方强老师所说,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做一个眼里有孩子,肩上有担当,胸中有智慧,手里有良方的好老师,好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