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二年级学生共53人,孩子刚走进校门,对周围环境充满了好奇心,有较强烈的求知欲,由于年龄和心理认知的原因,在小学二年级展开英语教学,对于仅有六岁多的小孩子在学习母语的同时学习第二语言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小孩善于模仿、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且乐于参加活动,这也是他们学习英语的有利条件。学生上课时的控制能力差和思想注意力不易集中,且大部分学生刚接触英语,对英语
学习没有基础,所以教学难度较大。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英语的语境。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此套教材newprimaryenglishforchina,全书共分4个单元共24课。本册书考虑到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英语,特设计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句,主要有以下内容:用英语和老师、同学、家长打招呼、问好、说再见等;运用简单句型在熟悉的场合介绍同学或老师,并能做出得体的呼应;听、说、认读关于小动物、文具、玩具和身体部位的单词,能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等。教学大纲对学生提出了以下目标要求:
1.能听懂、会说20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44个单词,并能简单地运用。
3.能听、做13个游戏。
4.能听、做、表演7个tpr活动。
5.能学会6个小制作。
6.能唱10首歌曲
7.能听、说、唱6首歌谣。
8.能完成22个评价活动。
9.能听懂4个幽默小故事。
10.能了解2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二)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44个单词的听说及认读。
难点:听懂、会说20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三。教学改革设想: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孩子更轻松的学习英语,应该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掌握一门语言。下面从三方面谈一下教学设想:
(一)直观教学,直接感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需要为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单词图卡、词卡,人物头饰等,在教学生认读单词之前,首先让学生看图片,引导他们观察,接着要求学生认真聆听老师的读音,进而让他们模仿发音,再呈现单词并配合相应的动作,反复示范和练习。这样一来,不仅不需要花时间去解释含义,而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直接感知,在图文并茂的情景中学习,既加深认识又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媒体,激发情趣:电教媒体的示范比教师的口头示范更具生动、形象、规范的特点。合理充分利用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活泼的实物、挂图、投影机、录音或录像以至电脑辅助教学等视听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活课堂,具有很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评价,促学生发展:1.培养学生初步的评价意识:积极进行师生、生生或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不采用记分制,而是用goodjob!prettygood!tryharder!等语言,尽量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从简单到稍难的句型过度,避免使用打击性的语言,帮助学生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2.指导学生和小伙伴一起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合作保证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同学间互帮互助,最后给予团队以整体的评价,采用或竖大拇哥,或奖励stickers等形式,使学生共同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将来参加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寒假就要来临。在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中,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了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有力保证。我充分利用数学组活动这一平台,和同级数学老师相互交流,集聚教师集体的智慧,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弥补了新课程标准下我的独立思维。
个性化补充中我又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时,敢于突破教材,不但要考虑知识的相互联系,而且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各教学环节的自然衔接。既要突出本节课的难点,又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真正做到每一课都“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课用出总结。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强化他们探究合作意识,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对于每一节课新知的学习,我通过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通过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动手操作、掌握方法、体验成功等。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反馈教学信息的最好见证。对于学生作业的布置,我本着"适中适量"的原则进行,既要使作业有基础性,针对性,综合性,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实际,突出层次性,坚决不做毫无意义的作业。学生的每次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做到了数学书面作业、《数学练习与测试》、《数学家庭作业》全批全改,《标准大考卷》一单元一考,个别错题当面讲解,及时改正,对于大面积错题,我认真作出分析,并进行集体讲评、订正。
学期将过去,可以说紧张繁忙而收获多多。整体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假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以下总结:
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进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具体的记录,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难点,又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每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备,课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亲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进步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在课堂上我特别留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换,充分体现学生学得轻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留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益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取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进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学天生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进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态,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把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构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进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把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情势,更多地关注学生已把握了甚么,取得了那些进步,具有了甚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益于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进步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增进学生的发展。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进程出现的题目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落后生的辅导的力度。对落后生的辅导,实在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进步落后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想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生爱好。这样,落后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鲁、强迫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本班44名学生中,学习中下者将近占一半,所以抓差补阙工作认真尤其重要。本学期,我除在课堂上多照顾他们外,课后还给他们开小灶。首先,我通过和他们主动谈心,了解了他们家庭状态、经济基础、邻里关系等,找出了其中的缘由,并从心理上疏导他们,拉近了我们师生之间的间隔,使他们建立了自信心;其次,对他们进行了辅导。对他们遗漏的知识,我主动为他们弥补,对新学内容,我耐心为他们讲授,并让他们天天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同时我还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通过一学期时间、地点、内容、人物、措施五落实的辅导工作,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爱好,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固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的缺点,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探讨上、信息基础教育上、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方法等方面有待进步。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吸取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依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位置(6课时)第一周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8课时)第二周至第四周
例1 ………………………………………4课时左右
例2……………………………………………7课时左右
例3………………………………………………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图形的拼组(4课时)第五周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5课时)第五周至第七周
数数 数的组成…………………………………4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4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5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左右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第八周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3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30课时)第九周至第十三周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6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8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4课时左右
(七)、认识时间(6课时)第十四周
小小店…………………………………………………1课时
(八)、找规律(6课时)第十五周
(九)、统计(6课时)第十六周
(十)、总复习(10课时)第十六周至第十九周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年级一(5)班共有学生45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兴趣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生活中的数、 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和有趣的图形。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并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
3.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4.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课时安排:
一、 生活中数…………………………………… 8课时
二、 观察与测量………………………………… 6课时
三、 加与减(一)……………………………… 15课时
我和小树一起长……………………………… 1课时
四、 有趣的图形………………………………… 8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2课时
五、 加与减(二)………………………………… 15课时
小小运动会………………………………… 1课时
六、 购物………………………………… 6课时
七、 加与减(三)………………………………… 10课时
今天我当家………………………………… 1课时
八、 统计………………………………… 3 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 2课时
总复习………………………………… 4课时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2、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师: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师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每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研究一下。
(师边说边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课件出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谁来说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学具,开动脑筋,四人一小组动手操作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操作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10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一面画有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
生2:我们是用直尺去量
师:还有想法吗?
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换算成1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总结并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学生齐读。
2、知识迁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仿照刚才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小组在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师巡视,生汇报。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学生读。
师:现在,谁来告诉我每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师在黑板上贴字条) 去掉“相邻”行吗?为什么?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相邻吗?它们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回答师板书: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师领读生跟读(正读反读这三个关系式)
3、根据进率,进行换算
师:应用这些关系,你能推算出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吗?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就是2个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00平方厘米)
1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呢?
反过来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2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举几个例子吗?(生举例)
三、深化新知,巩固练习
(一)、火眼金睛(下列说法对吗?)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
每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
我们学校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合500平方分米( )
1平方米=1000平方厘米( )
(二)、神机妙算(你能很快说出答案吗?)
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100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平方米=( )平方厘米
(三)、大显身手
一个正方形桌面的周长是360厘米,边长是多少厘米?这个正方形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回顾整理、总结生成
1、回顾一下我们今天所学内容,并把例题补充完整。
2、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呢?(生畅所欲言。)
3、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解决。
五、布置作业
1、83页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四题
六、拓展延伸
(智力闯关)
小红家用边长5分米的方砖铺地,客厅正好用了96块方砖,小红家客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重点:
直观地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
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建立起角的概念,从直观上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教具三角尺一套。
实物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在图形王国中认识一位新朋友,(教师板书单元题目:七、认识图形)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我们学过的图形。
生找出图形后,指名回答。(有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等)。
学生独立观察找“角”,教师请同学到电脑前指“角”。学生指出后,教师利用电脑演示从图中抽出“角”。
(创设小房子的情境找“角”,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角”,利用电脑课件演示,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象出“角”的过程,通过观察,能初步感受到“角”的样子。)。
(二)指一指:初步认识“角”
1.师:请同学在三角板上指出一个“角”。
学生试着指出“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完整地指。
2.教师示范指,注意动作强调从顶点开始。
(引导学生正确指出“角”,为学生独立画“角”做好准备。)。
(三)画一画:了解“角”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称。
1.学生试画。
师:你能把三角板上的一个“角”,画在纸上吗?
生1:我把三角板放在纸上,沿着它的两条边描。
师:你是利用三角板把“角”描在纸上,还有谁也是这样描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借助三角板描出一个“角”。
生2:我看着三角板上的“角”,自己画出来的。
2.教师示范。
(1)描“角”
师:有同学用三角板描了一个“角”,请你仔细看老师描,从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个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下面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把这个“角”描下来了。
师:请同学说一说“角”是什么样子的?
生1:“角”是尖尖的。
生2:“角”的样子像小于号。
生3:“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生4:“角”有两条边,比三角形少一条边。
生5:我们只描了一个“角”,比三角形少两个“角”。
师:我们把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大家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会儿看看谁会用。
(借助三角板引导学生描出一个“角”,可以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出“角”的过程,同时体会到三角形与“角”之间的内在联系。)。
(2)画“角”
师:请同学仔细看,老师画一个“角”。(教师指着黑板说)我把“角”画在这儿,就先点上一个点,(教师边说边点)它就是“角”的――顶点。(教师故意停顿,请同学回答,强化学生对名称的记忆。)再从顶点开始,用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边,(教师仍然停顿,请同学回忆并说出名称)还从顶点开始再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另一条边。(在学生说出“角”各部分名称的同时,教师板书)。
师:请同学观察,“角”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师:由一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就组成一个“角”。(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出“角”,使同学通过观察教师的手势,再次感悟出什么是“角”。)。
(3)表示方法。
师:怎样表示呢?从“角”上面的这条边到“角”下面的这条边画一条弯弯的线,它就表示由这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这个“角”。现在有两个“角”,为了清楚的表示是哪个“角”,我们可以给“角”编编号。(教师边说边给一个“角”编上1号,学生自觉想出另一个“角”要编2号。教师再介绍“角”的符号,并板书)。
师:请同学观察“角”的符号像什么?
生1:它像一个小小的角。
生2:它像我们美术课上画的鼻子。
生3:它像写4的第一笔。
生4:它像钟表的时针和分针。
(教师请同学观察并想象,帮助同学记忆“角”的符号。)。
师:注意“角”的符号下面的线是平平的。
3.学生再次画“角”
请同学对比自己画的“角”,再次画“角”,画好后要边指“角”边介绍,讲给小组同学听。
(四)摆一摆:感受影响“角”大小的因素。
1.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请同学用两根小棒做一个会活动的“角”。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关注学生制作情况,等学生做好,要求都把做的“角”
举起来,并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你能把“角”变得大一些吗?
生1:我拿着“角”的两条边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生2:我和他不同,我只动了“角”的一条边。
师:你能把“角”变得小一些吗?
学生操作后,请同学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把“角”变小的?
生:把“角”的两条边往里推,“角”就变小了。
师:通过玩活动“角”,你有哪些发现?
生1:我发现“角”有大有小。
生2:我发现把“角”的两条边往外一拉,“角”就变大,把“角”的两条边往里一推,“角”就变小。
听了生2的回答,大部分同学都满意的点点头,看起来很多同学都同意生2的说法,同学们已经悟出“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只是在用语言叙述时还有困难。
教师利用电脑演示,“角”的一条边慢慢展开使“角”变大,再逐步变小的过程,结合电脑演示,教师说:同学的意思是说,“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2.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的长短无关。
生1:“角”的两条边都变长了,两边叉开的大小没有变。
生2:“角”的两条边都变长了,“角”的大小没有变。
教师利用电脑演示,请同学再次观察、体验“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五)比一比。
师:请每位同学把5个“角”摆好,仔细观察。�
生:4号“角”。
师:为什么4号“角”最大?
生:4号“角”的两条边叉开的最大。
师:你能找出几号“角”最小吗?
生:2号“角”、4号“角”的大小很明显,1号、3号、5号“角”的大小很接近,看不出它们的大小了。
师:请同学自己想办法,比一比1号、3号、5号的大小。
学生自己动手比较,教师请同学汇报。
生1:我比1号“角”和5号“角”,我把它们的顶点对齐,5号“角”的两。
条边在外边,所以5号“角”大。
生2:我比1号“角”和5号“角”,也是5号“角”大,我还把一条边对齐了,看另外一条边就可以了。
师:生1比较方法是把顶点重合,生2比较方法是把顶点和一条边重合。生3:我是用直尺量的,我用直尺量1号“角”的开口是21mm,5号角的开口是22mm,所以5号“角”大。
教师征求同学的意见,显然同学都认同生3的方法,于是我用活动角进行演示,帮助同学理解。
生:不公平。
生3:我把1号“角”和5号“角”的两条边都延长到3cm,再量它的开口就可以比大小了。
生4:我用三角板量,都用三角板的一个角,它比1号“角”大一些,比5号“角”小一些,所以5号“角”大。
师:生4是借助另一个角帮助比大小。
师:还有3号“角”,它的大小怎样?
生1:我比1号“角”和3号“角”,它们一样大,我是把顶点和一条边重合来比的。
师:请同学都比比看。
同学自己把1号“角”和3号“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比大小,这时许多同学露出惊奇的神情,“它们真是一样大”。此时,再一次使同学认识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六)找一找:使同学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今天我们身边的许多物体上就有“角”,你能找出它吗?并请你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独立观察后,在全班汇报。
生:桌子上有角,这是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习后学生再找“角”,已经能很清晰的找到一个面上的“角”了,更加接近数学中所说的“角”,不再是随意的立面上的“角”。
(七)全课小结: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角”。
生2:我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生3:我知道怎样比“角”的大小。
(八)反思:
本学期我承担的是六年级数学教学任务。从开学以来,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全校教师的大力支持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为总结经验,反思不足,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六年级学生面临着一个毕业升学的问题,小学升初中,是一名学生对人生做出的第一步选择。所以,六年级的教学质量尤为突出和重要,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以下几点工作:(1)课前备好课,我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外,还自购了课外书等辅助材料,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弥补教材、教参知识面的不足。(2)课堂上,我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氛围,提炼自己的课堂语言,力求做到简洁明了、准确规范,课堂提问和课堂练习,不仅面向优等生,更面向学困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撑起了一片天空,搭起了一个平台。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非常注重教学反思的撰写,每节课之后,都及时主动地撰写教学反思,把自己的思想、感受、成功、失败真实地写在教案后面,针对自己在教学反思的薄弱与不足之处,寻找差距,取长补短,不断改进,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通过这一学期撰写教学反思的经历我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及时撰写教学反思,才利于教学的成功经验的及时发现和总结,才有利于自己教学水平、理论水平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才有利于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对学生的教育,既要依靠学校教育,又要依靠家庭教育。为了做好这两个教育,我针对农村家长平日里忙于农活、不大重视孩子教育这一问题,在本学期,我采用 “走出去请近来”的办法与家长取得联系,即利用农闲时分,也就是学生家长都在家且不忙于农活的时间,家访将家长请到学校来进行面谈,了解学生背后的实际情况,沟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一分进步都及时告知家长,争取家长们的配合,特别是那些学困生,我更是花费比其他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与家长沟通联系。通过这一措施,初步建立起了学校、家庭教育"互联网",保证了与每一位家长的密切联系,也保证了对每一位学生的良好教育和高度关注,实现了对学生教育的全方位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可见,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让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数学活动课,正是实现这些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一学期中,我通过面向全体学生,创造机会,提供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和勇于创新,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两种途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
学生的发展,应是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学生,不仅要发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要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后,曾出现过这样一些应用题,要求学生计算:“在一张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纸上,剪下一个面积最大的圆,问这个圆形的面积是多少”。我在完成书本知识的教育外,巧妙渗透环保教育,教育学生关注环保,学生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教育学生在剪完圆形之后的纸千万不能乱丢乱扔,应养成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