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都是非常受关注的一大热点,以下是漂亮的编辑帮大伙儿整理的2022年新高考话题作文_全国高考热点题目作文【优秀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4年: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们。
2015年:为了做好这些工作,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
2016年:“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
2017年:“撸起袖子加油干!”
2018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2019年:“我们都是追梦人”!
请从以上语句中概括出一个关键词,并以此关键词为论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脫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立意点拨】
1. 奋斗对于人生的意义
路遥写的经典小说《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感动了无数的读者,也激发了亿万中国人对人生梦想的奋斗热情,坚定了无数有志青年的人生奋斗目标,就连当代社会最成功的企业家马云在功成名就后都动情地说,自己在高考失败人生渺茫时就是因为看了路遥写的小说《人生》后才激发了自己奋斗的信心和坚定了自己奋斗的目标。路遥描述的都是这个世界上最普通、最平凡的人的奋斗挣扎的人生历程,同时路遥用他优美的语言表达和敏锐的思想,告诉我们,人生只有经过痛苦坎坷的思考和坚持不懈的奋斗,才能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因此,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这是很多伟大人物和成功人士的共识。
2. 奋斗与幸福的关系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回顾历史,清朝统治者昏聩安逸等到的是外敌入侵、山河凋敝,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腐败堕落换来的是民不聊生、人心丧尽,而中国共产党人以“永远奋斗”的精神带领中国实现独立、走向富强。历史是现实的镜子。现代社会中,大到国家事业的发展,小到个人生活的幸福,无一不需要通过努力来获得,没有什么胜利轻轻松松就能实现。正所谓,奋斗路上方可领略人生精彩,收获之时更能体味奋斗价值。
3. 奋斗者应有的态度要有舍我其谁、责任在我的姿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就是担当,担当是奋斗者的首要品质。责任是动力,责任是力量,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用舍我其谁、舍生忘死的责任感赢得了信任、赢来了信服,凝聚了力量、成就了事业。责任的缺失是最大的缺失,责任的短板是最需要补足的短板。要有夙夜在公、工作忘我的状态。敬业是奋斗者的宝贵品质。行百里路半九十。不要当“推拉门”,怕吃苦吃亏,终日处于无聊与无为中;不要当“抱怨族”,叫苦连天,整日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而要当“实干家”,乐业敬业精业,把事情当事业干、把有意义的事干得有意思。
要有奉献的精神。周恩来曾倡言,“立志者,当计其大舍其细,则所成之事业,当不至限于一隅,私于个人矣”。要有“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的心态,时时用之砥砺自己,淡化私心、私利、私欲,经受住名利、官位、金钱的考验,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唱响“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新时代奉献曲。
4. 【范文】
奋楫时代洪流,实现个人心愿
靠自身的努力、靠社会的整体进步,人们实现了自己40年前曾难以企及的心愿,我也有很多心愿,我也想用这样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心愿。因此,我要在新时代奋楫中流,实现心愿。40年后,回望人生,可以无悔无憾。
我也有很多心愿。我想在未来登上月球,开启一场月球之旅;我想拥有一位机器人朋友,它可以听我倾诉,为我释怀;我想,我们国家的每一位青年都能够接受平等的教育,贫富差距不断缩小……
“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要实现心愿,就必须有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回望今日之发展,展望未来之心愿,我的心愿仿佛近在咫尺,又仿佛可望而不可即,时代的脚步永不停息,时代也将会为我们提供条件,那么,心愿是否形成就看我们的了。
孟祥飞积极创新,超越自我,填补了国家的多项空白,实现了自己的心愿;“两弹元勋”邓稼先,潜心钻研科学,挑战自我,实现了心愿;“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不仅实现了自我心愿,更实现了千千万万人民的心愿。他们在时代中努力奋斗,实现心愿并且将时代向前推动一大步。
我愿以之为楷模,并以奋斗之灯照亮未来,以生命之火实现心愿。我自当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座右铭;让“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时时回响在耳边;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信豪情拥抱未来,实现心愿。“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自当如苔米一样为国家做出贡献,为心愿的实现添砖加瓦。毕竟,时代一大步,个人一小步,个人的理想需依附于国家的进步与富强。云山苍苍,江水泱泱,于新时代中踏波驭浪,奋楫前进,相信我的心愿一定会实现!
【点评】本文不论是内容选择,还是结构思路、语言组织,都有独到之处。文章标题直接扣住写作核心要素和要求,行文按照心愿是什么,如何实现心愿,心愿达成这一思路展开,运用道理论证、事实论证阐释了心愿的实现离不开个人的奋斗努力,但更多的还是靠社会的整体进步这一中心论点,论证充分,说理透彻;此外,本文语言优美流畅,或引用诗词名句,或长短句、整散句灵活运用,这都让文章显得灵动。
【2022年高考作文押题预测:教育温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媒体发起调查:“双减”后第一个国庆黄金周,孩子们都去哪儿了?记者走访了解到,孩子们作业 少了,辅导班停了。他们有的行万里路,和父母一起深度旅游;有的在足球场上尽情奔跑;有的在图书馆 翻遍了航模期刊;有的在大山深处仰望星空、观天识星;有的在科技馆、革命博物馆参加社会实践……一 个家长说:“减负不减质,减负是为了优化教育,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作文写作要求:
(1)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2)明确文体,文体特征明显;
(3)自拟标题;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地名、校名、人名等);
(6)不少于 800 字。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材料中指出,媒体发起调查,“双减”之后,孩子们减轻了学业负担,也没有了辅导班的拖累,有更多的时间去旅游、运动、读书和社会实践,家长对“双减”也是比较认可的。 由此可见材料的 主旨,就是“双减”给孩子们带来的好处。
从“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可见,本次作文的立意主要就是“双减” 给孩子们带来的好处,也可以谈如何才是真正的减负不减质,还可以理性、辩证地看待“双减”政策。
切忌单纯写“双减”带来的负面效应,这样与题意有所偏离。由“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可知,文体主要是议论文。议论文要观点明确,脉络清晰,论据典型。
【立意】
(1)真正的“双减”是减负不减质。
(2)减去负担,快乐学习。
(3)“双减”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三者合力。
(4)理性看待“双减”,切莫先入为主。
【考场优秀作文推荐 . 欣赏】
【题目】“减负”当从心理减起
考生:市第四中学高三(31)班 卢 继 中
自从“双减”政策落地之后,社会上反响极大,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甚至反对的声音在某些时候还要高于赞成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不知何时起,“赢在起跑线上”已成为广大家长的口头禅,恨不得从幼儿园起,就给孩子优质的教育, 参加各种课外班。为什么?为了上一个好的小学。为什么上好的小学?为了上好的初中。为什么上好的初 中?为了上好的高中、大学,找到好的工作,成为“人生赢家”。
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幼小的孩子背负着千斤的重负。在本该天真烂漫的年纪学习奥数、外语……从 小被提醒不能辜负父母期望,努力学习。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负”所在。光是减轻课内学习的负担,只会 让家长更加疯狂地用课外班、额外训练排满孩子的时间表。所以,我认为“减负”应当从心理减起。
首先,需要走出“减负”的心理误区。有的家长将素质教育跟放羊式教育联系在一起,这是偷换概念。减 负是减掉过多的负担,不是减掉正常的需求,减负也没有动摇中国教育的根本,而是减掉不合理的那一部 分。就现行的教育机制以及家庭传统教育观和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而言,基本上不存在放羊式教育 的社会基础。……。
其次,需要改变社会对教育的认知。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孩子学会观察、思考、自我调节、接受新事物、 辨别、鉴赏、创造等。最好的方式不是从老师那里接受知识,而是在实践中思考和领悟老师传授的或书上 获得的知识。……。
最后,需要培养个人的价值观。当前,在很多人眼里,工作有着鲜明的阶层属性:当 CEO 就是高端, 在风雨中送快递就是低端。渐渐地,孩子也就明白,CEO 好,送快递的不好,不可以当送快递的。所以, 便要使劲向上冲。其实,……。
所以,“减负”最该减的就是心理之负,减少了社会和家长精神层面的焦虑和负担,孩子们就少了最牢不 可破的枷锁,我们的教育事业才有可能真正行稳致远!(篇幅有限,原文略有删减,敬请谅解!)
【名师点评】
考生在考场上能够写出这样一篇带有时代特征的作文实属难能可贵。毕竟“双减”政策刚刚推行大半年的时间,许多人对此却还不甚了解,但是,考生却写出了对“双减”政策认识如此的文章,说明考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观察能力以及善于收集材料的能力。文章优点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生由议论“双减”政策带来的不同的社会反应,运用设问,引出本文的论点:“减负”应当从心理减起;紧接着考生从三个方面论证人们对于“双减”政策的认识心理认知:需要走出“减负”的心理误区,需要改变社会对教育的认知,需要培养个人的价值观。最后指出:减负”最该减的就是心理之负,减少了社会和家长精神层面的焦虑和负担。
(2)本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很好地论证了:“减负”应当从心理减起这个中心论点。
(3)本文布局谋篇很有特色:文章先“提出论点”——接着运用三个并列段落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层次清楚,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当读到这些句子,一种景象就会闪现于眼前——
滴水成海,汪洋恣肆;星火燎原,如火如荼。
大家都知道“水滴石穿”这个成语,也都知道“一屋不扫,何扫天下”的故事。这其中蕴含着一个哲理: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一个乞丐躺在路边,前行的人谁也没有注意,即使有人看见了,也没有激发“恻隐之心”而继续前行;而当一个人好奇或者关怀地去看乞丐时,奇迹就发生了,周围的人就都会慢慢地围上来,由一个人变成十几个、几十个、百十来个,以至于无数;人们的行为也就逐渐由原来的好奇、关怀演变成一种大范围内的良好社会风气,于是量变引起了质变。
“大行不顾,大礼不辞小让。”是的,在刘邦想方设法逃离项羽军营的那一刻,这种做法无疑是正确的、科学的,但是这句话所阐释的原则放到事物发展演变规律方面来看,就错了。我们不可能设想,为了干大事而不顾小节,而且是错误乃至危害社会的小节。假如小孩从小就养成一些坏习惯,而大人却不去管教,他可能会一直这样发展下去,以致于由“小恶”发展成“大恶”,最终陷于违法犯罪的泥潭。由此看来,人的成长,社会风气的养成,“细谨”还是要“顾”的,“小让”也还是要“辞”的。
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小改变会成为大转变。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这个道理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位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他也不在意,但当老师谆谆教导之后,他痛定思痛,决定振作精神,改弦更张。于是乎,每天学到12点,把当天所学的知识一字不漏地弄通弄懂弄透。就这样一天天地坚持坚持再坚持,终于他由班上的40名渐渐升至29名,最后一跃而为第五名,老师、同学、家长都对他刮目相看。直至在高考中,他居然考上了重点院校,真是令人匪夷所思,令人为之感叹!这不就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一定会发生质变的典型事例吗?如果没有这位同学一天天的努力,没有他不断的改变自己,怎么会有高考中取得的“大转变”呢?
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没有一块块砖石垒砌,怎会有“高楼入云端”的壮丽景象?无垠荒漠,如果离开了一粒粒沙子,又怎能绵延无尽?大海浩渺无边,如果没有一颗颗水滴,又怎会永不干涸?……让我们重视“细小”吧,没有一个个“细小”的累积,又怎么会有“宏大”产生?
让我们永远牢记:滴水能成海,星火可燎原!
文明与法制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1?近日,浙江慈溪四年级小学生黄唯成了“网红”。他在慈溪293路公交车上,短短12分钟连续4次让座。如此暖心的举动被同车乘客拍成视频,经人民日报法人微博转发后,引发网友广泛關注。
材料2?芬兰拉毕省一政府官员因乘坐公交车时没有给一位老太太让座,因而引起社会的公愤。他不得不向公众道歉并自动引咎辞职。
材料3?很多在日本生活过的小伙伴发现,在日本的公共交通工具上,给老人让座的事情很少发生。
材料4?在福州一辆公交上,一位老人因身边的女生没给自己让座,对女生破口大骂,“缺德、畜生不如”,态度恶劣。
对“让座”这件事,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立意点拨】
1. ?提倡有限度的社会美德社会美德的存在,虽然对社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容易被一些人利用。尤其是要求对方让座者,他们仗着自己的年纪、身份等,动辄把自己的“弱势”摆在前面,又“强势”地要求对方符合他的行为和观念,最终,对方有时候不得不屈服。这种道德化暴力往往需要进行限制,比如法律可以规定某些情况下的“不让座”。
2.?涵养全社会的法治意识
法治,是这个时代的共识。不文明行为之所以更为刺目刺耳,除了社交媒体这个放大器,很大一个原因也在于,信奉法治者越来越多,公众法治意识在稳步提升。面对侮辱烈士名誉的事件,鼓励“骂回去”的少了,呼吁为英雄烈士人格利益权立法者多了;看到因延误而大闹机场时,一道起哄的人少了,认可“黑名单”制度的多了;对于警察执法,更多人能站在公允的立场,支持“既不能粗暴也不能宽松软”。对热点话题,公众的探讨越来越不局限在事实浅表,而逐渐向法治层面深入,这是法治意识不断提升的体现,也构成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实基础。?
3.?培育深入人心的规则意识?在现代社会的文明肌体中,规则就是筋和骨。有明确的规则,才能框定人们的行动边界。在传统熟人社会,人的流动性不强,熟人之间的评价,构成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标准。在现代社会,人的流动性强,“住了3年没跟邻居说过一句话”也不鲜见。在这样的“陌生人”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需要有明确的规则来协调彼此关系,定义“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4.权利伸张别忘“公共意识”?我们在张扬个体权利的同时,更加需要强调个人必须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服从公共利益、服从民族和国家利益这一理念。每一滴水都能折射太阳的光芒,只有“公共意识”这一观念的水位越来越高,集体主义价值观得到更好弘扬,我们的社会才能在“人人相善其群”中更加现代、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