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高考审题立意训练

作为一名合格的学生,对于写作的训练学习,可以通过收集作文材料进行。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作文高考审题立意训练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作文高考审题立意训练(篇1)

出兰州,过黄河,翻越终年积雪的乌鞘岭,向西望去,千里绿洲,碧水芳草,运河森林,纵横交错;“万宝山”祁连山雄伟高大,高耸入云,广阔的腾格里沙漠广阔无边;历经沧桑的古长城,犹如一条长龙,横卧——这里古代叫凉州,今天叫武威,历史文化名城。

进入武威,首先感受到的是武威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早在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汉武帝开疆拓土,显示武功和军事实力。武威由此得名;之所以叫凉州,也是因为“因金凉而冷”。曾经是“四凉之都”,历代郡县、房屋所在地;也是丝绸之路上“连接线与沙漠,控制五郡咽喉”的交通要塞。是“凉州七城十万家”“人言厚厚”的富庶之乡;也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是“文物之前,诞生之后”,“李逸之前,有阴坑”。

武威也以其丰富的文化遗迹而闻名。众多名胜古迹中,雄伟的武威文庙是“龙游学堂宫之冠”,其文物收藏居河西之首。青藏禅林融入胡泽,茂林覆盖禅寺。香火旺,游人织;雷台汉墓因出土了无与伦比的青铜奔马而闻名中外。还有西夏碑、青铜车马仪仗俑、汉竹简、钟鼓楼、罗氏寺塔、天台山石窟等160余处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馆藏文物4万余件,显示出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内涵。

鸟瞰武威青翠的乡村,绿树成荫,纵横交错的河流和运河,一排排的村庄和广阔的沙漠。祁连交了,雪峰凉了;凉州还有“绿洲春耕、平沙秋月、梯古雪、小校、地台烟草、金塔夏青、大小云中、黄羊秋牧”等八大景点,使旅游之都看起来如画,气势恢宏。

作文高考审题立意训练(篇2)

老师告诉我们:“上帝时常会有败笔。问题在于你面对它时是高昂着头颅还是垂头丧气。如果你高高地抬起头,以快乐的心态面对,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败笔转化为妙笔。”

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但发愤著书不辍,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撰写。贝多芬面对耳聋,他选择了高昂起头颅,用毅力和心灵,创作出享誉后世的九首交响曲,使之像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亮。四川大地震中失去双腿的舞蹈教师廖智,她没有放弃站起来、舞动起来的愿望,凭借自己的坚强打动了无数的人,也舞出了人生的华美与精彩。

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高高的仰起头,快乐的生活。可是我们的人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上帝给我们的败笔:你或许智力平庸,你或许出身贫寒,你或许相貌不佳……面对上帝馈赠你的败笔,你如果不能高高昂起头颅,笑对生活的话,你将会一味地抱怨和逃避,最终你会输掉你的人生。

当代伟大的科学家史蒂芬·霍金,虽然身患重疾,只有两个手指可以动弹,连话都不能说,他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40年之久,但他的思想却没有禁锢。他没有埋怨上帝为何给他开了这么大的一个玩笑,他深信自己能战胜一切,尽管他那么无助地被限制在轮椅上,但是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破除了诸多宇宙之谜。面对上帝留给他的败笔,他没有认输。霍金就是这样快乐着,自信着,努力着,奋斗着,创造出了人生的奇迹。

相反,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有些人却不能正确对待上帝的败笔,他们遇到考试失利,遇到人生挫折,便会一蹶不振,愁眉苦脸。如有些建立博客的同学,文章写得也好,然而,一段时间之后,只因为没有得到推荐,便气馁了,放弃了写博。

作文高考审题立意训练(篇3)

有这样一则漫画:两个孩子同时领回了考试成绩,一个得了满分受到夸赞,另一个因没有及格而受到批评;可在第二次考试,原本的满分学生退步受到责骂,不及格同学获得进步受到了表扬。

当我们解读这则材料,会发现不论是作者还是我们自己,都将成绩与奖惩联系了起来,可这样的“以成绩论英雄”真的是恰当正确的态度吗?我认为这并不可取。

Uber的创始人特拉维斯给出过这样一个“冠军理论”:面对逆境,要把一切置之度外,无论如何都要取胜,这就是成为冠军的意义,这样的“冠军思维”是一种鼓励人们努力拼搏,执著前进的人生态度,不可否认,它在许多人身处困境低谷时给予了有效的指引,但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人都会成为像第一个满分学生一样“冠军”吗?

我们身处一个充满较量的时代,每个人都被督促着匆忙前进,仿佛只有不停地奔跑才得以实现超越,却很少有人自问一句“做冠军真有那么重要吗?”如果注定成王败寇,未得冠军者仅能成为败者,那么惨败的人生又有何意义,真正的成功是对自我的肯定和超越,应是不断自我完善的历程,但绝非“惟成绩是论”的当代实用主义。

伦敦奥运会组委会回答过这样一个问题——比赛的意义在于什么,给出的回答是:学会获得成功,更学会体面有尊严地去失败。我想,你我如竞争赛跑般的人生意义也在于此。有价值的生命贵在勇于坦然面对成败得失,用成绩高低论成败未免太过狭隘了,更不是不成功便无用。

我们的生命是不断前进上升的过程,这其中会有许多或大或小如意和不如意,可真正决定生命质量的是我们以何种态度面对它,我们的社会用一种较为功利化的状态影响了我们,也影响了学校、家长的教育态度,我想我们更应明确的是,学习并非只是为了让我们披荆斩棘地去杀出一条血路,而最后却在头破血流中除了分数和成绩一无所获,无从寻找自己的价值亦或低估了自身的力量。

学习的意义在于思想、智慧和修养,它决不是一纸分数可评判的,我们应理性看待,拥有“毕竟东流水”这般向高远未来眺望的气魄,不拘泥于自我,不汲汲于眼前,告别“惟成绩是论”的“实用主义”和“以分数论英雄”的误区,才是实现自我的价值之道。

作文高考审题立意训练(篇4)

一组言简意赅的漫画,直指教育的核心目的,引人深思。漫画中,考过100分的优生因退步两分而受惩罚,而原只有55分的差生因考了61分而受到奖励。表面上是在讽刺当今教育的不公平,实则是在扣问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精英或是鼓励差生?

我的回答是后者,教育的目的不应简单地以功利主义的结果论来裁决,而应以培养并激发普通人的潜能使之有能力追求更高的美以及更幸福的生活为宗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98分的优生考得比61分的差生好却遭到惩罚。因为教育的初衷是让他们突破自我的桎梏,而非同他人比较。

这组漫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莫过于今年沿海地区高校招生名额向西北内陆转移而引发的史上最大的家长维权活动。表面上看有能力考98分的考生无法获得优质教育资源,而仅仅只考61分的西北地区考生却能轻松上有名的学校是一种不合乎逻辑的行为,是违背教育资源分配公平的行为。然而,细剖背后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以及道德哲学的充分考量。我们必须承认:这是完全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以及分配正义的要求的。

西方哲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曾指出:“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就是分配正义。”这其中的“社会公平”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教育公平的问题。当前中国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政策的倾斜看似荒谬不合理,实则是为了最大程度上地维护教育公平分配正义。我们不能否认沿海考生的努力及成就,但受制于不同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影响,让沿海考生与西北内陆的考生同台竞技,无疑只会加剧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和不同地域关系的紧张程度。因此,适当地“照顾”西北考生,是我国教育理念的一次提升和进步。这说明传统的“择优取士”已逐渐向现代教育理念靠拢——无论是考过100分的优生,还是只有59分的差生,卷面的分数已不再是衡量教育成效的尺度,卓有成效地挖掘每个个体内在潜能并赋予个体追求自我幸福生活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而要达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理论高度,就必须努力推广教育资源的公平以及分配正义的理念,让不同水平的人,不论是100的优生还是55分的差生,能享有同样的机遇去发挥自我的潜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忽视优生的培养,只是在一套相对公平的体制下,每个个体都能因自我的突破而获得嘉奖和鼓励。也需要有人鞭策退步的人奋发图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与分配正义。

亚里士多德曾言:“教育活动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培养具有美德的公民。”惩罚98分的优生和奖励61分的差生,都应在于培养共和国的公民,使之具有更高级的道德追求,而不应一味鼓励高分而扼杀天性。教育公平与分配正义的理念应当体现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如此,方能有道德完善素质良好的公民撑起共和国的大厦,推动中国崛起!

作文高考审题立意训练(篇5)

满分少年稍有失误辄遭责骂,后进儿童些微进步即迎赞许,而进退步间的衡量标准竟唯系于分数,于如此转折对比中不难看出简单以分数为指标的功利化家庭教育的现实图景,着实令人嗟叹!

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几乎每个为人父母者皆希冀孩子能够成龙成凤,寄望于其在成长中能有所进益。其出发点绝对是无可非议的,但以分数论实施标准却是有失偏颇的。然而,这种标准取向却又非个例,而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于是有学者韩桐彦在《素质教育》一书中尖锐地把中国教育模式概括为小学听话教育,中学分数教育,大学方为知识教育。

如此家庭教育中的分数崇拜趋势是考试机制所造就的功利主义的一种集中表露。在当下中国许多家长的思想里,高分与好大学与光明未来之间是存在必然关联的。且在施行高考体制的当下,考试也的确乃是多数人进入高校学校的唯一渠道。由是,功利教育观便有了其存在的现实土壤,且在现实趋动下愈演愈烈。并产生了诸如虎妈、狼爸之类以激进高压手段帮助子女成长的现象,且不乏拥趸。

似此般教育乱象无疑是与苏霍姆林斯基的“人学”、陶行知的真教育相背离的。德国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强调:“教育应是对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与认识的堆积。”可当下现状许已是本末倒置了。家长、教师、学生往往如赫伯特、马尔库塞所形容的单向度社会中人一般为分数这一单一的指标因素所左右。并且,还沦陷到更深程度的教育领城的异化中去,丧失了支配自我的能力。

而这皆是根源于社会价值取向的单一化及教育体制机制的单一固化。众人皆追利而去,为求高校青睐而千万人同挤一独木桥。竞争的不断激化也使得教育不断畸化。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是在指责高考机制。事实上,高考已是目前实现教育公平的最优化方案之一了。而应是要求个体在此般形态下的自我审视与调整。

德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有言:“在教育中一切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教育者的过度功利化将致使受教育者的偏离。虽无法脱离考试分数的框架桎梏,但一定程度上对人学本源的回归。卢梭提倡“自然主义”的教育观,倡导遵循自然天性,让孩子在教育中占主动地位。或许现行体制下其难以实现,但逐渐淡化分数意识,呼唤教育回归已实乃当务之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