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少年派观后感作文范文优秀10篇

《少年派》是写高中生与父母斗智斗勇,共同成长的戏。该剧主要围绕着四个家庭,讲述了家庭成员迎着阳光风雨努力奋斗,最终收获成长的故事。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最新少年派观后感作文范文优秀10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电视剧《少年派》观后感 篇1

“高考”这个词,曾经对我来说是遥远又陌生的,在我读初中甚至是刚登上高一时,每当我看到新闻报道出“高三学生学习压力大,因未答完卷而崩溃、因紧张而进错考场等等”时我总是不能理解,甚至觉得有点好笑,认为他们太小题大做。是的,有很多长辈会对你说,高考只是漫漫人生中的一小段,谁谁谁高考失利如今也照样过得不错。如果是在以前,我十分赞同这一说法,但越靠近高三我越觉得,高考也许不是一切,但它可以决定你的一切!

电视剧《少年派》中,四个少男少女共同为高考拼搏,他们的父母更是重视高考,钱三一的妈妈进行陪读,林妙妙的妈妈不惜将女儿送进精英学校。他们都拼尽全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高考的重要性。就如著名作家龙应台写给儿子的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现在,读书无用论仍流行在网上,有人认为“学习成绩不该是一切”,也有人认为“硬式教育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有人强调“孩子应全面发展”。或许对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来说,唯成绩论的确不适用;但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不好好学习还能怎么办呢?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除了努力读书,真的没有其他路能走了。原因很简单:唯成绩论才是普通家庭摆脱现有阶层最简单、有效、公平的途径。

当有同学被问道为何而高考时,有人回答为父母、为老师、为同学……却只有极少数的同学的回答是为自己。我的回答正是这个,我是为自己而高考。有的人最怕辜负父母,但我认为高考若失利,辜负的其实是自己。自己将要走的路,别人自是体会不到。我的学姐曾劝我认真对待高考,她说不同等级的学校其实也会拥有不同等级的教育。她的考上名牌大学的同学常常有课外实践、学校也配有完整的实验装备,有定时的名师讲座,这些就是差距,并且在大学四年会越来越明显。

著名清华宣传片令我感触极深,也许有的同学起点比你高,但这是每个人必须要面对的真实人生。每个孩子的家庭都会为他提供生活经济、教育环境等一切,这就是人生跑道的助力,而那些助力寥寥无几的孩子,注定要更努力奔跑,用汗水换成绩。最害怕的就是别人起点在你之前,还跑得比你快。所谓成长,不过是接受自己原本的样子,不再怨天尤人,而是学会什么叫天道酬勤。我们要做的,就是无论起跑线在哪,无论自己落后多少,都要咬紧牙关,勇敢向前,直到旭日东升,雨过天晴!

电视剧《少年派》观后感 篇2

这个电视剧讲了几个中学生的故事,前半段算是名副其实的少年派,清新明快,后半段就成了成年派了,老成厚重。剧中有不少漏洞,但也塑造了各种人性,试图展现立体社会图卷,但还是以正面为主,恶的一面蜻蜓点水,也符合大众教育孩子的想法。所谓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只要没有原则性错误,那就值得扬长避短看一看。

首先是林妙妙这几个孩子,让许多人想起青春岁月,肆意妄为,天马行空,很多错误看来反而成了美好回忆,让人们禁不住感叹一声,年轻,真好,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但剧中透露一股山楂树一样的氛围,很好,就是中学生闹归闹,坚持了底线,没有误导孩子们的价值观,太污的话,不是自由,而是自我毁灭,因为在懵懂时节的放纵,付出的是影响一生的代价,时不时的泪水和不尽的懊悔,收获的仅仅是别有用心的人营造的狂热氛围和虚情假意的包围煽动,仅此而已。而且,学习好的钱三一受到优待,收到追捧,也许会有反对声音,但学习作为价值标准在当今时代看来,正面是主要的,负面只是次要的,因材施教不是消解学习为本价值导向的理由,现实是学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正道,要不然刘项原来不读书也不会闻名,比尔盖茨也不会那么典型,物以稀为贵,普通人还是大多数。

其次是林妙妙家庭的矛盾,床头打架床尾和,符合多数家庭的现状,一言不合就离婚是典型的不负责任,现实是需要考虑孩子和老人,需要考虑社会特别是邻里影响的。分了真的好吗?有钱或者有权的单身生活真的幸福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床前明月光,对影成三人的时候,在面临挫折,疾病的时候,物质享受不是覆盖所有时候所有事情的麻醉剂,顶多算是光鲜一点的遮羞布,欺骗别人也许不难,欺骗自己容易吗?花蝴蝶一样翩翩起舞的邓小琪母亲,又得到了什么呢?有些错误是可以及时止损的,而不是赌徒心理要翻本,要压人一头,要让人不敢揭短。这样的人,成功的有几个?武则天算一个吧?扑街的却数不胜数。邓小琪这样一个校花被同学孤立嘲笑,不就是源于母亲的故事吗?当然,母亲还是有爱的,否则,豁出去了别人也只能远观品评而不可左右焉。而不管大人怎么样,儿女怎么样,亲情孝道是绕不过去,也伪装不来的。

最后就是我们应该适当看看这些生活剧,了解现实世界,有条件就去不同地方,哪怕农村和社区,租个房子生活几个星期,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去不同的地区不同行业,当当快递小哥外卖小哥,摆摆地摊,进进车间,了解各种经济现实,体验不同生活,无论是搞研究还是自己创业,都有莫大好处。修养虽然和出身有一定关系,但也和本性密切相关,穿金戴银只是提供了更好的修养机会,而不能代替修养本身。所以一些出身平凡学历不高的快递员,民工时不时有无私的感人之举,被誉为可爱的,有魅力的人。也就是说,奋斗不仅是一种途径,一种态度,奋斗本身就是一种修养,无关乎年龄和出身。

最新少年派观后感作文 篇3

最近有部电视剧《少年派》很火,回忆我之前的高中生活,觉得有点嘛不切实际。看这部电视剧主要还是为了张嘉译&闫妮,真的很喜欢这2个人的表演,很自然,很真实,而且很搞笑。

闫妮饰演的妈妈叫王胜男,永远那么争强好胜,骨子里也有一股狭义情肠,关心女儿学习进步的同时,在女儿身上也能看到其母的豪气云天。

张嘉译饰演的爸爸叫林大为,这名字一看就家里特别重视他的个人发展。对,剧情也是这么发展的。哪怕林大为事业遭遇滑铁卢,开办葬礼,照样办的风声水起,各家媒体争相报道。

这剧主要是讲高中生活以及家长之间的事情,考上重点学校,父母除了事业的重心之外,孩子的学业便成了父母心头的头等大事,也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不同的孩子发生了家庭的重大变故。这帮孩子在这样的变故中成长、成熟。

故事的剧情合乎情理,又在合乎情理之外,故事情节层层推进,随着家庭矛盾的不停升级,少年们步入高三的关键时期。每个家庭都在状况百出,你不能理解的能理解的,在你身上发生的你曾经渴望发生的,在各个少年身上一一发生了。

林妙妙在高三最关键的一年,发现当主播很赚钱,并且能施展在课堂上不能施展的才华,这是多么重要的奇妙的体验。并且越发深陷于此,感觉人生得到了升华,与此同时,林大为夫妇又怀上了二胎,一股被抛弃的感觉油然而生,叛逆到达了人生巅峰。逃课,撒谎,不写作业,能干的都干了。成绩排名直线下降,班主任头都大了。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少女,在高考倒计时的几个月里面,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虽然最后的成绩不理想吧,也考上了二本,算对得起自己奋斗的成绩了。可惜了跟一一的感情,如此青涩,深深埋在心底。不免有一丝的叹息,不知道你们的高中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来不及的表白,想牵你的手终究还是由于各奔前程止于开始。

电视剧《少年派》观后感 篇4

《少年派》是由刘惠宁、李少飞执导,张嘉译、闫妮、赵今麦、郭俊辰、王玉雯、姜冠南领衔主演的都市家庭剧。

该剧围绕四个家庭,讲述了家庭成员迎着阳光风雨努力奋斗,最终收获成长的故事。精灵活泼的少女林妙妙中考超常发挥,意外考入重点高中,妈妈王胜男扬眉吐气。高一住校,挣脱妈妈掌控的林妙妙如鱼得水,结交了三个好友,校花邓小琪、学霸钱三一和江天昊,成为校园广播站主播,俨然“人生赢家”。学神如云,林妙妙成绩惨遭碾压,面对来自“我儿子成绩全市第一”的裴音的正面暴击,王胜男的斗志被全面点燃,开启陪读生活。

冤家路窄,竟和裴音家成了邻居。王裴二人冲突不断升级,却因婚姻问题惺惺相惜,成了闺蜜。高三来临,林妙妙经历了父母感情的震荡,钱三一隐忍着父母的貌合神离,江天昊突遭家庭破产,邓小琪因为妈妈的秘密被曝光跌入谷底。少年们桀骜不驯,迎着阳光、风雨,如春草般蓬勃生长。高考结束,少年各奔前程,内心充满伤感及对未来的期待。四个家庭经历波折,找到了各自的方向,收获着动人的成长。

“高考”一直是牵动大众敏感神经的热门话题,但《少年派》并未局限于呈现这一话题的紧绷与挣扎,而通过揭开当代父母和00后两代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去探讨更深层次的“社会焦虑”,极具深意。王胜男对女儿教育问题的暴躁霸道,是困于中年婚姻里生活琐碎的烦闷体现;林妙妙事事都与母亲“对着干”,是当下年轻一代渴望挣脱家庭束缚,获得青春话语权与认可的社会缩影,《少年派》通过呈现两个群体在“陪读”与“备考”路上的冲突磨合,映射一系列社会问题,探讨两代人的局限性与新可能,展现出了鲜明的现实主义底色。

此外,《少年派》还深度揭示出当代家庭中面临的新问题。00后作为出生于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网生一代,从小接触的生活语境决定了这代人天生自带更加张扬与独立的鲜明特质,传统单向输出的教育理念早已无法适用当下新时代。该剧通过展现四个“00”后的少年们与家长的冲突与矛盾,一路牵引着当下年轻家长进行教育方式的反思,为观众传递了教育是一道“双向成长”命题的新理念,只有建立在平等和自我反思基础上的对话式代际交流,才是打破代际沟通困境的根本方法,不少年轻家长表示通过剧集愈加了解孩子,改变了自身的教育观。

《少年派》深入现实肌理,通过犀利呈现备考家庭生活幕后,探讨代际关系,促进新时代下的家庭教育理念的迭新与重塑,具有现实主义的关怀。

电视剧《少年派》观后感 篇5

《少年派》这部电视剧极其贴近现实,尤其是剧中体现出来的独属于高中学习的紧凑感和欢乐感更是莫名让人觉得熟悉和扎心,所以每次观看这部剧的时候我就会极其羡慕那群青春的、年少的、可爱的、志同道合的魅力学子,羡慕他们拥有那么真挚的友谊、那么纯粹的个性、那么珍贵的青春、那么无畏的梦想和那么璀璨的前途。

《少年派》中的每一位角色都是独一无二、个性十足的,尤其是以林妙妙为首的四人小团体更是让人喜爱的不得了,所以无论是妙妙的乐观开朗、幽默善良,林天昊的活力满满、谦逊和睦,钱三一的稳重内敛、聪慧诚挚,还是邓小琪的漂亮迷人、敏感自卑,这都让人觉得很现实和很真实,甚至于我都可以从这些演员身上找到昔日同学的`样子,所以《少年派》这部剧用感同身受这个词来形容真是一点也不为过。当然,主角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迷茫、挫折、打击和失意也十分让人入戏,尤其是当林天昊家遇到破产危机的时候,几个小伙伴互帮互助、不离不弃、相互勉励、相互治愈的画面更是让人觉得窝心不已,所以《少年派》这部电视剧可以收视长虹、话题满满是名副其实的。

而剧中那些含辛茹苦的家长更是被刻画的活灵活现、淋漓尽致,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舒心、自在、安全、暖心、便利的学习环境,他们不仅会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和心血去学区房安家,而且可以心甘情愿放弃自己的工作、梦想和生活去照顾、关心、勉励和引导孩子,所以他们这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舍身忘记的精神着实让人觉得感动和羡慕。尤其是闫妮扮演的妙妙妈妈更是深入人心,在我看来她简直就是现实中最真实、最贴近、最典型的妈妈,所以为了孩子安心高考她可以做到无微不至、无所不知、无所畏惧,因此她这样的演绎让我觉得很有亲近感和亲切感。

《少年派》是一部很励志、很治愈、很温馨、很温情的电视剧,但愿每个观影人都可以从中得到一丝丝慰藉和抚慰。

最新少年派观后感作文 篇6

在我眼里,李安向来是东方绅士的模范。学贯中西、谦逊有礼,操一口好听的台腔及流利的英语,脸上是习惯性的浅笑,总感觉在说:哪里哪里。长久以来,李安的电影都介于商业片与文艺片之间,且一如其人,外表温顺、内在厚重,总能在不经意间激起人的探究愿望,比如说《断背山》处处伏笔的潜台词,若是细究,真可谓别有洞天。

不曾故意重视李安,却常有意无意地接纳他的消息,继而为其信服。看《卧虎藏龙》是因主题曲《月光爱人》,李玟是我少时的女神;看《色戒》是因其标准争议撩拨了我的好奇心,可纵观全片,形象最深的不是激情戏,而是汤唯的目光。过后好几次翻阅张爱玲的原著,一度以为电影与小说是分裂的,直至最近一次重读小说,忽地觉得两者是如此贴合,如同一个个铅字团体从纸张叛逃,先排列成王佳芝(汤唯)的姿态,再是易先生(梁朝伟),然后是……一般说来,优异的导演都有雌雄同体的功力,即女导演有一副阳刚豪放的男儿魂,男导演有一颗细腻柔软的女人心。这一说法之于李安,极为恰当。

其实在对《色戒》“彻悟”之前,我早已对李安发生坚实的崇拜了,因《断背山》。看《断背山》是在李安拿小金人几年后的事了,想来应该是在男主角死讯传出后才起兴看的。当影片定格在壮美苍郁的断背山,辅之以村庄气味的《He Was AFriend Of Mine》,我不自觉地流起了眼泪。我对这部电影确有激烈的相见恨晚之感。不过,若是早些年观看,或许就不会有如此感受了,思维与年岁是一起生长的。

自那时起,我眼中的李安便不是软弱墨客的定位,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内心国际饱满而强壮的智者形象。因此,这次《少年派》的上映,我并不为其他噱头,单纯冲着导演而去。事实证明,我的周到物超所值,我再一次认识了李安。

印度与李安,在《少年派》之前,这个组合几乎没有幻想地步。可“不安分”的李安却挑选以印度为布景的故事来拍照,并耗费了四五年的汗水与之架构起联络。地球上有四大人种,李安已详尽描写过黄种人及碧眼儿,现在又去到棕色人种的范畴,莫非他的下一部著作会为黑色人种而生吗?李安的艺术野心可见一斑。或许常人底子无法揣摩这个看似安静如水实则波涛汹涌的电影奇才,或者说,儒雅的疯子。

印度地点的南亚次大陆从地舆概念上看是一块独立的土地,它既不归于东方,也不归于西方,亦不归属为阿拉伯国际,在文明层面相同如此。正因其源于各方的复杂性,印度历来就蒙着奥秘的面纱。而李安的《少年派》多少解密了这个迷幻的国度,且这部分的文明隐秘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从某些视点看,本乡导演或者说东方人明显更易参透与捕捉印度人血液里的谦卑及体内朴质而坚韧的决计。这也是为何我一向坚持《三傻大闹宝莱坞》优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原因地点。

电视剧《少年派》观后感 篇7

在前几天火了一部电视剧《少年派》,我看了之后深有感触。

林妙妙的父母,由于林妙妙的学习下降就直接把房子换了,学霸钱三一的母亲,之前是一位歌唱家,因为儿子要上高中了,所以就告别了舞台,跟着儿子陪读。邓小琪的母亲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女儿过好,也是非常努力。虽然之前姜天浩的父母非常有钱,可是,当他们破产后,对儿子的学习也是非常上心的。这四位主人公都身处不同的家庭,但是都有一个相同点,都是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

有一段时间,林妙妙因为直播没有学习,每天晚上熬夜搞直播,导致学习成绩急速下滑,而这时邓小琪因为想要报考中戏,就开始非常努力的学习。他们三个都劝过林妙妙,让她好好学习,可林妙妙不听,她认为直播可以赚钱,可是在年会上林妙妙也没有穿礼服,粉丝大跌。后来,林妙妙想要跳楼,直到自己的妈妈被吓晕了过去之后才开始知道努力学习。本来可以考上一本的林妙妙,最终却考上了二本。而钱三一不出所料,考上了清华大学。邓小琪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江天浩为了帮父母开饭馆只考了当地的江州大学,林妙妙也考了那个学校。

我们先看看他们原来的学习状况:邓小琪的成绩原来非常不好,和林妙妙是全班倒数一二,可是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也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可见,努力多么重要。林妙妙因为一时的兴趣,就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到后来才开始努力,这又让我知道在接近期末考试的关键时刻不能松懈,要一直努力。

《少年派》这部电视剧让我明白:在我们上学时,不能因受别人的诱惑开始放松自己的学习,要不能受别人的干扰,自己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砥砺前行,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最新少年派观后感作文 篇8

41集《少年派》追完。看到结束时,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因为感动,因为真实,因为勾起了我的学生时代、我的教学年代、我对学生的怀念。

林大为(张嘉译饰)和王胜男(闫妮饰)是一对欢喜冤家,日常互怼的夫妻生活常常令人捧腹。女儿林妙妙(赵今麦饰)考入重点高中的意外,让两夫妻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活泼伶俐的林妙妙在学校有三个好朋友:校花邓小琪(王玉雯饰)、学霸钱三一(郭俊辰饰)和开心果江天昊(姜冠南饰)。从初入高中的紧张兴奋到携手跨过高考大关,四位少年在高中三年生活中除了面对高考,还有着友情的危机和各自家庭的烦恼……四个家庭在经历了变故与波折后,找到了各自的方向,最终收获了成长。

剧里有许多场景都是真实的家庭矛盾、家长的望子成龙与孩子的刻苦加油;同学间的成绩攀比,同一年级之间的分数竞争、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暗中较量;老师的苦口婆心和学生的抵抗。有些事情我都经历过。感同身受。

最新少年派观后感作文 篇9

比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理念等《少年派》的主打社会话题,张嘉译和闫妮的组合才是这部剧能被湖南卫视放到黄金档播出、优爱腾芒四网联播的关键。简单来说,没有张嘉译和闫妮,《少年派》很难有现在的关注度。这个道理放到孙红雷和《带着爸爸去留学》、姚晨和《都挺好》以及海清、黄磊与《小欢喜》上,也是一样的。

但演员和剧集应该是双向赋值的。《少年派》前十四集,故事重心在孩子们的高中生活,张嘉译和闫妮的戏份并不多。只可惜,着重展现的高中校园青春过于魔幻现实主义。

四人间的学生宿舍个个装修豪华,充斥着浓浓VIP尊享样板间的味道。而编剧六六为了从观众口中赢得一句“好真实,这就是我的高中”,硬生生砍掉了这样一个顶配版宿的独立卫生间开支,让两个主角林妙妙、江天昊在公共洗漱室和卫生间里分别上演晨起抢水、抢厕的戏码。

精英中学号称全江州最好的高中,林妙妙所在的高一(1)班更是群英荟萃,全校最棒的师资也都集中在这个班,如果没有小姨夫“走后门”林妙妙根本进不去。那么这个班里的精英们每天都做什么?

宿舍里,女生要么忙着护肤卷刘海,要么吃着零食聊八卦,男生除了疯闹还是疯闹;教室里,随便玩闹随便吃,开学十几天了学生的课桌上还是只有一两本书,没人为了哪道题不会做犯愁,都忙着苦恼那个校社团更适合自己或者更有趣。而身为学霸的钱三一开学第一天背个瘪书包上学,老师讲话一直带耳机,直到问被点名才拿下了一边耳机。即便如此,老师不仅一句批评都没有,还为了保护他特许他用不参加大扫除。

编剧六六贵族视角俯视下的高中校园,劝退了不少观众。“一星只给闫妮和张嘉译的演技。实在受不了这种校园剧”、“能不能只看张嘉译和闫妮的戏份”、“一星给张嘉译,一星给闫妮,奔着他两看的,发现被骗了”……前十四集播出期间,豆瓣上诸如这样的评论屡见不鲜。

从15集开始,《少年派》的焦点开始转向王胜男(闫妮饰)与林大为(张嘉译饰)间的夫妻情感。渴望闫妮和张嘉译戏份的观众得到满足,《少年派》的收视率被顺势激活。

虽然演员不同,也往往容易制造戏剧效果,但“虎妈猫爸”的父母形象确实给不了观众新鲜感。不仅如此,这种以子女为唯一驱动的家庭结构设置,也很难使子女教育以外的其他问题得到深刻探讨,诸如夫妻关系、工作波折、人际相处等都只能做到类型化地呈现。截至目前,《少年派》有大众记忆点的正向话题依旧只有“闫妮是亲妈本妈”一个。

回到教育,《少年派》共情制造和教育理念输出上也都是老梗。和主张“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的毕胜男一样,同为母亲的王胜男也必须要给孩子最好的。尽管林妙妙能力不足,王胜男还是让妙妙的小姨夫“走后门”把她塞进了精英中学的重点班;为了更好的监管林妙妙的学习和杜绝早恋苗头,瞒着林妙妙把陪读火速提上了日程。

父亲林大为也还是那一套“顺其自然”、“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理,和林妙妙一起在阳台画画,跟林妙妙在饭桌上学说唱,给她买渴望的自行车。

母亲永远是施加压力的一方,父亲一直承担着给予快乐成长氛围的功能,这种父母教育功能设置模版虽有现实依据,但过于片面且缺乏公正性。毕竟,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母亲都是“虎妈”。

在父母形象和教育理念输出上浅尝辄止,满足于现实复写。在故事时空和细节展现上不看现实,情感矛盾制造一味的想当然。林妙妙因考试成绩倒数第一而备受打击,打电话向父亲林大为哭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都被践踏了,生不如死。林大为慌忙买了一包好吃的,赶到学校安慰女儿。

可她接受不了的原因并不是自己拿了倒数第一,而是同学钱小琪上课不学习却能排在自己前面。但实际上,林妙妙上课期间也基本是在吃东西、传纸条、发呆走神。这样的情节设置无法让与林妙妙同龄的观众感同身受,更难以感动其他年龄段的观众。不付出就想获得收获,这样的价值观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诚然,《少年派》中确实有部分事情是现实高中生活具备的,诸如孤男寡女不能同桌吃饭、上学期间不能带手机。但这些真实的外壳都是被简化且孤立呈现的,不融于剧情,对剧情发展也无关痛痒。

编剧六六的偷懒,让《少年派》患上了严重的“演员依赖综合症”。而对《小欢喜》等其他待播的影视教育题材而言,想摆脱这种病症,切实扎根现实,放下对极致戏剧性的追求是关键。不要把问题的负面无限放大,却把问题的来源和解决方式轻描淡写。不要把主角的智商清零,也把观众当作一群可以随便糊弄的小孩。

当影视剧中的“教育”不止于“虎妈猫爸”,不止于“一切为了孩子”和“随其自然”两种观念,有了更多中国父母的原型和观念碰撞以及更深的焦灼刻画时,才能放下演员依赖,用“教育”不断为自己赋值。

电视剧《少年派》观后感 篇10

最近偶尔看了两集《少年派》,有点体会。关于如何给孩子强大的学习动力一直是家长苦恼的问题之一,各种威逼利诱用过之后,如果还不见成效,最后还有一个绝杀--磨叨。

所谓的未来可期对孩子来说没多大诱惑。小孩子追求的都是当下幸福,未来太远,只适合用来期待。那么当下的惩罚会有用吗?考不好回家笤帚疙瘩炖肉,也只是一时解气,不解决根本问题,所谓的记吃不记打是也。

我们总说要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此时就该绝杀出手,每天不停的唠叨,孩子要想摆脱中年老母亲的碎碎念,只有一条路,考大学…能考多远考多远。求生的欲念比什么说教都来的管用。每当学习累了、困了,一个声音就会在耳旁想起,瞬间神清气爽,继续刷题。这就叫此时无声胜有声。只要孩子考上大学就是成功,管他什么亲子关系破裂,等孩子长大了他会理解我的良苦用心的。

以上做法纯属胡扯,当作用来照镜子的反面教材正好合适。你若当真用过小心内伤,不仅亲子关系从此闹僵,考大学的目标怕也实现不了,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如果没有之前良好亲子关系的铺垫,一味的唠叨只会适得其反。如果说一遍能做到最好,说了三遍还不管用还不如不说。所谓言传身教,做比说重要。想让孩子怎么样自己先做到。具体怎么做没想好,下期再说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