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在《榜样6》专题节目中,有很多画面深刻在我心中。节目中,黄大发同志的故事甚至让我落泪,他说:“水过不去,我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铮铮誓言。三十六年,冬去春来,风餐露宿,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靠着锄头、钢钎和铁锤建成了一条“生命渠”。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做百折不挠,什么叫做一心为民,什么叫做“伟大”。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带给我鼓舞和启示,一个人、一句话、一个故事,虽然看似平凡,却都能在其中看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抱负和情怀。我们应该向榜样学习,学习他们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作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实际行动的精神;学习他们怀揣一颗爱民之心,朝着中国梦的方向不断努力的精神。我们也可以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以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扶贫一线的青年干部更应该学习先进,发扬模范精神,坚持在最艰苦的地方,扎实推进工作。
要带头反哺社会。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青年干部要心系贫穷落后的地方,应义无反顾投身党的脱贫事业,坚持在贫困地区履行职责、奉献乡亲,乐于在最艰苦的地方奉献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展现青年干部风采。黄文秀是山里的女娃,走出去还要回来,在百坭村,黄文秀找到了施展学识、建设家乡的舞台。当面对暴雨之夜可能遭遇的危险时,她连夜赶路丝毫没有迟疑。就像当年,她十年寒窗走出大山,毕业后又义无反顾地回到大山。在黄文秀的心里始终装着的是乡亲的安危,用实际行动诠释出一名青年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要敢于涉险滩、走泥路。脱贫攻坚是新时代的长征路,要把每一步都走踏实,无论多么艰苦都不能忘记初心,都要担起使命,永远走在最前列,“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黄文秀说:“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继续前行”,我们要坚持走进群众,扶贫一线青年干部担当着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要敢为人先、勇于开拓,思想上少顾虑,行为上更大胆,以一份冲劲和朝气,在脱贫战场上敢试敢为,真正做到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
要做一个“难缠”的干部。不怕山高,就怕脚软,扶贫工作是一场硬仗,面对许多方面难题,青年干部要有一颗不解决问题决不罢休的恒心,事关群众利益的事就坚决扭住不放,要做贫困户的家中常客,把工作做精确,不落下任何“拐拐角角”,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困难,从源头上消除贫困,这就要求我们像黄文秀一样耐心细致,坚持吃住在村,摸透村情民意,团结党员群众,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不厌其烦”的做好群众工作,像黄文秀一样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做到既扶贫“扶智”又“扶志”。
要做勤勤恳恳的“犁地牛”。黄文秀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六个精准”的论述作为开展扶贫工作的方法论,为了实现“帮扶措施”精准,她多次组织村民召开会议,反反复复的抓落实,正是这样的“钉钉子”精神让黄文秀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真正走进群众心中。要让群众接受干部,就要做到让群众感觉干部和他们一样,有的时候在群众眼里年轻干部就是一群毛头娃娃,是温室里走出来的“花朵”靠不近也靠不住,要让群众认可,就要踏踏实实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勤勤恳恳,不偷奸耍滑,不糊弄,与群众同甘共苦,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让群众在关键时候想得到干部、用得到干部。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伴随着铿锵有力的入党誓词的声声回荡,《榜样6》落下帷幕,但令人为之动容的榜样的精神才正在萌发新芽。
战争年代,英雄是为了保卫祖国、抵御侵略,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和平年代,英雄是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坚持无私奉献的一个又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他们危难中逆行,逆境中坚守,在自岗位尽己所能,他们把责任扛在肩、把使命放在心,他们将“伟大”与“平凡”画上等号,用担当和勇气感动了中国,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力量,是“每一个我们”应该看齐的方向。
这其中,最让我动容的是张桂梅的事迹,让同样投身教育事业的我,有了目标和努力方向。
假如今年的你39岁,丈夫病故、父母离世、无儿无女、身处异乡,你是选择庸庸碌碌虚度剩下的人生,还是在奋斗之中书写新的人生华章?39岁的张桂梅选择了化悲痛为力量,扎根小城华坪20余载,把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通过爱心顺注到当地的教育事业之中,带领1600多名贫困女学生走出大山,措播下希望,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了新时代“小城大爱”的故事。
“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为孩子们多做点事。”朴实无华的语言下,蕴含着张桂梅对山区贫困学生最深沉的爱。她把家访当常态,10余万公里的山路被踩在脚下,成为1500多户家庭走访的“垫脚石”,为的就是减轻“山里人出趟门不容易”的负担,了解到每一个学生最真实的情况,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党员在,女高就有办下去的希望。”刚刚成立之初的华坪女高,师资紧缺、学生家底薄,被认为是一所“绝对办不下去的学校”。但张桂梅却不信这个“邪”,带着8名教师,其中6名党员,佩戴党徽上课,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把党员教师们内心的澎湃激情转化为坚定信念,造就了独特的丽江华坪“女高精神”。华坪女高也逐渐成为当地学生、家长向往的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日渐显著。
张桂梅和学校的党员教师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成功需要无比坚定的信念,我们要从她身上汲取精神养分,对干选准了的方向,认准了的事,要敢抓敢管,敢作敢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面对接踵而至的各项荣誉,张桂梅始终保持着入党之初的那份初心,把自己微道的工资用干资助贫困学生和收养孤儿,把70多万元的奖金全部捐献给贫困山区,一条洗得褪了色的牛仔裤、一件很老气的花衬衫、一双旧旧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是伴随她多年的“行头”,生活十分清苦。她所有的心思都奉献给了自己最热爱的教育事业。对她来说,“让最底层的百姓看到希望,让所有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公平”,奉献理所应当。
面对“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华民族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要以张桂梅这样的榜样为标杆,对标对表,学习她们身上无私奉献的品德与情怀,立足本职岗位,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一心一意干好每件工作,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做出我 m. 们的贡献。
我想,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张桂梅同志,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盲扶贫,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她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骄傲;她信念坚决、对党忠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是我们基层共产党员的骄傲。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也同样面对着渴望改变自己命运的孩子,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学知识、学科学。我们一定要接过老教师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用心来工作,用心来教书,倾注心血浇灌出学生们美好的明天。
7月1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黄文秀的一生,定格在芳华绽放的30岁,定格在赶回百坭村防范洪涝灾害的路上,定格在人们心中。
厚植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如同强大涌流永不衰竭,从楚辞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忠贞,到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真挚眷恋,再到黄文秀同志“坚持要做那个‘要回来的人’”的感人事迹和爱国情怀,无不引起14亿中华儿女情感和价值的共鸣。“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是大家的家”的家国情怀早已成为中华儿女的心灵底色。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是要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将家国情怀作为坚定信念和精神支柱。
传承担当情怀。担当的情怀源于直面问题的果断,敢于遇到棘手问题不绕道走,遇到急难险重任务迎难而上,冲的上去,站的出来,能亮出党徽,敢于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宣传党的主张,执行党的决议,让广大群众永远跟党走,永远信任党。对党忠诚,才会迸发无限的担当,黄文秀曾说:“长征中,战士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这一辈青年人手中,黄文秀如此年轻,已然承担重任,作为新时代知识分子的广大青年,更应该以她为榜样,夯实知识根基,立足岗位、集中智慧,敢于人先、争创一流,建功立业新时代。
展现奋斗情怀。奋斗,是历史永不枯竭的力量来源,是社会前进发展的助推阀门,是个人获得幸福的向上阶梯。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黄文秀“芳华虽短,但灿烂地绽放过,馨香永存!”当代青年人既有“小确幸”,更装着大时代,小我已深深融入大我。新时代的青年,可以放心,可以依靠。国家因青年而更有前途,民族因青年而更有希望。
12月8日晚,收听收看了建党100周年系列节目《榜样6》,本人很受感动。他们生动的事迹可学可敬,极有感染力,满满的正能量,不仅是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还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从边境战斗英雄祁发宝,用生命护卫祖国的安宁;艰苦条件下扎根47年带领牧民致富的廷·巴特尔;钻研防空导弹,成功完成40项关键技术的拼命三郎陈定昌;用三年时间带领村民兴修水渠的黄大发;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着手,兢兢业业的优秀党务工作者孙金娣;拿生命践行女孩教育的张桂梅等,这些榜样的生动事例十分感人。
本人作为一名退休干部,要学习他们崇高无畏的品格,舍生忘死的拼劲,是他们的奉献,是他们的忘我,才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加倍珍惜,一定要以这些榜样人物为动力,坚定理想信念,从榜样中汲取奋斗力量,以在党爱党、在党为党的实际行动,积极关心老同志所思所想,鼓励引导老干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发挥余热上多作贡献,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凝聚“夕阳动力”。
观看《榜样6》,我收获颇深。我在想榜样是什么?榜样的力量又是什么?
张桂梅同志的事迹使我颇有感触。她自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即使她身患疾病,却常常超负荷的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特点的方法。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的工资拿出绝大部分来接济困难学生。
我们应该学习张桂梅同志扶弱济困,大爱无疆的精神。作为一名师范专业的学生,同时也是未来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投入到贫困地区的教育中去。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始终要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将自己有限的人生充分利用起来,为党、为国尽自己的力量!
今天看了《榜样6》,使我感到很震憾也很感动,看到第一位榜样祁团长面对凶恶的侵略者,能够张开双臂,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抵挡来犯之敌,我的双眼模糊了。我们多少年没有发生过战争,很多人都认为世界和平了,但谁能想到,岁月静好的背后,是英勇无畏的战士一直在面对牺牲和奉献。我们的战士也是和我们一样,都是有血有肉的,但是,此时那刻,祖国需要他,于是,他就义无反顾地冲向敌阵,是他们一直守护者我们,是他们一直冲锋在前线,是他们一直默默地奉献。还有一位榜样,他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他的坚持,他的无畏,他的执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予我极大的震撼,他的名字就叫黄大发。黄大发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追求。不忘初心,他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从一个“吃百家饭”的村支书,到为山村打开脱贫致富之门的“引路人”。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我们应该学习他执着拼搏,不怕困难的精神。
《榜样6》让我见识到党员应有的样貌,意识到前行的道路还很长,不忘初心,方能凝聚前行的力量。同时也激励着我要好好学习,灵活运用大数据学院的专业优势,将自己的所学所想,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讲条件,不辞辛苦,始终跟着党走,按照党的要求做,发挥党员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民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路上,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教育工作者,我时常在想到底什么才是初心?无论是信誓旦旦入党的誓词,还是教师入职宣誓,都时刻将使命和担当联系起来。国家危机之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即使做不到第一时间冲到前线,也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光和热,践行责任与担当。作为一名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的基本职责,敬业乐业,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保持热爱,则是终身使命。
《榜样6》中,无论是导弹专家陈定昌、当代愚公黄大发,还是三沙建设者七连屿党委,以及我们耳熟能详的张桂梅女士,他们都用责任与担当谱写了一曲英雄之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逆境时,不放弃,顺境时,尽心竭力做好每件事。即使在他们潜心钻研,日夜守护的日子里,也曾漫漫黑夜,但是他们用执着,担当,用兢兢业业的精神拨开迷雾,最终寻得片片星光。
生于华夏,何其有幸!有榜样为伍,前进的路上,我们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因为他们用执着与信念为我们照亮了远方的路。
含泪看完《榜样6》,让我对党、对共产党员的身份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英雄张开护国的双臂就是护国的长城,在党的百年历史中,无数共产党员用行动践行了他们的诺言,在困境中百折不挠去奋斗,同时,我也在反省反思,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与心中的党员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愿意向榜样们学习,接受党组织的长期考验,节目中说:如果共产党员有职业病,那就是自讨苦吃,这绝对是对共产党员的最好诠释。
他们忘我、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他们不顾个人生死,驻守国家边防边境。新时代幸福生活是无数优秀共产党员用生命换来的,坚定信念、践行宗旨,他们感人的故事和崇高品格温暖着我、激励着我,祁发宝、魏德友、张桂梅以及先进基层党组织,用行动兑现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词,向他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