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地心引力电影观后感

2016地心引力电影观后感

《地心引力》讲述了一个在探索者号航天飞机上的两名男宇航员和一个女宇航员出舱进行哈勃望远镜维修时,遭遇太空碎片袭击导致飞船发生严重事故后在太空中发生的故事。下面是语文迷网为大家整理提供的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地心引力》观后感第1篇

今天,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观看了这部科幻大片。

影片在太空中展开,在美国太空站,一个男宇航员马特和女同事瑞安出舱修复望远镜时,卫星的碎片撞到了太空站,除了出舱的两人,其他人全部丧命。之后,在缺氧、失重、与外界断绝联系的情况下,他们遭遇了重重险情,马特为了瑞安自我牺牲,瑞安最后凭借着濒死前看到马特的幻象,振作起来,乘坐中国神舟号返回地球。

在看电影的整个过程中,我的心一直都在吊着,3D特效和壮丽的宇宙奇观让我折服,一幅幅立体画面使我感到景物或扑面而来,或进入银幕深处,使我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觉,看完之后,还有一种身处太空幽静的错觉。

在影片中,我很佩服马特,他开始表现得安逸悠闲,非常享受这段美好的时光,在灾难降临时,又很乐观,看日出,安慰瑞安,最后,为了瑞安,牺牲了自己,感觉他很伟大。而瑞安也值得我学习,她从一开始慌乱、恐惧变为后来的冷静,勇敢,最后回到地球。

看完这部影片,使我学到了一些知识,浩瀚宇宙星系、蔚蓝深邃的地球、逼真的外太空工作站 等。而在太空那个幽静的环境中,根本就没有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所以我要更加珍惜我身边的东西。

《地心引力》观后感第2篇

上周看了正在热映的大片《地心引力》(Gravity)。称它是大片有点勉强,因为情节过于单薄了。影片主要讲的是国际空间站遭遇了一场太空灾难,仅存的一名宇航员惊险逃生,没有阴谋,没有转折。已有专家批评此片漏洞太多。对于此片,我只有一个感觉,它好像是专门拍给中国观众看的。

宣传海报上说,卡梅隆称赞《地心引力》是“最好的科幻电影”之一。但它应该不是美国人最爱的题材,没有外星人入侵地球,也没有宇宙冒险。可能该片唯一吸引美国观众的,就是那两位老牌明星主演。不过,印象中那两位明星已经有很长时间没出演过流行大片了,不知道现在是否已成票房毒药。显然,该片对中国观众的吸引力比美国观众大很多,因为里面有“神舟”和“天宫”。国人大概很好奇,好莱坞对中国的太空船有什么样的评价。

现实中,天宫是轨道飞行器,神舟才是带有返回舱的飞船,但电影里好像给搞反了,女主角开着天宫上的返回舱回到了地球。这也是让我感觉最不合理的地方。如果中国的空间站上还带着返回舱,又怎么会没人呢?如果说中国的航天员遇难了,尸体又在哪里?我觉得,电影硬要扯上天宫,就是为了来中国赚票房。如果把这些细节都说明白了,可能对票房不利。

事实上,《地心引力》编剧的灵感极可能来自前些年中国的反卫星导弹试验。据外媒报道,2010年1月11日,中国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一枚携带了动能弹头的火箭,成功击毁了本国的一颗轨道高度865公里、重750公斤的已报废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维基百科上说,这次试验是历史上产生太空垃圾数目最多的单次事件,估计共造成了2300件以上尺寸大于高尔夫球、可被追踪的碎片,以及3.5万块大于1厘米的和100多万块大于1毫米的太空垃圾。由于在目标卫星的轨道高度上大气阻力非常小,这些太空垃圾将在轨道上运行数十年后才能被逐渐耗尽。维基还说,2013年1-2月间,俄罗斯一个卫星受到太空碎片撞击而受损无法工作,科学家分析最可能的碎片来源是2007年中国反卫星导弹试验中被击中的风云一号。

电影的背景则是俄罗弹用导弹击毁了卫星,制造出高速飞行的碎片群,碎片飞到其他轨道,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彻底破坏了国际空间站。俄罗斯从未进过类似测试。如果拍成空间站被中国卫星碎片摧毁,宇航员再坐着中国飞船逃生,这样的情节感觉更有意思。电影里说是俄罗斯干的,似乎是为了避免刺激中国观众,引起麻烦。但它也在告诫观众,反卫星测试危及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以后可不能多干。(事实上,外层空间大得很,发生这种事情的概率极小。)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女主角再进入返回舱后,看到控制台上全是中文,瞠目了一小会儿,但她很快发现,控制台上按钮的布局与她开过的联盟号飞船相似,于是就猜出了正确的操作方法。这个情节明显在暗示,中国的飞船是山寨俄罗斯的,有贬低之中国航天科技之嫌。

为了票房,制造个“天宫”的噱头无可厚非,但既然赚了人家的钱,还要腹黑一下人家,未免不厚道。

《地心引力》观后感第3

中国人有一种年终前突击花钱的习惯,不曾想,我也被卷入其中。不过,我不是突击花钱,而是突击看电影,为的是把单位发的视觉福利全部消费掉。上周末,一家三口刚看了一部《森林战士》,这周末我又带上女儿一起去看这部3D科幻大片《Gravity》,期望引导孩子认识太空、认识人类所处的地位、人的渺小和宇宙的浩瀚以及人类对征服太空的不懈渴望。

《Gravity》讲述了在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马特•科沃斯基(乔治•克鲁尼饰)以及航空新手瑞恩•斯通(桑德拉•布洛克饰)在出舱工作时,飞船与空间站发生爆炸,同行逃生,两个人是如何在缺氧、失重、与外界丧失联系的情况下试图回到地球的故事。这是一部孤独的电影,影片中自始至终只有科沃斯基和斯通博士两个活人,但全剧情节紧凑,靠危机的不断产生与解决来推动剧情发展,90分钟的故事基本没有拖泥带水的镜头。我是个伪天文爱好者,所以也看不出任何BUG。

这是一部关于生命如何被拯救的故事。乔治•克鲁尼好像是来打酱油的,但他却在生前生后各拯救了一次桑德拉•布洛克,最终激励她完成了自我救赎,成功登上中国神州号,顺利借助中国制造的飞行器回到地面。这里面有一种爱的力量、一种亲情的力量、一种特有的美国式的幽默的力量,当然还有对中国制造的一种恭维吧,想来是为了讨好中国观众吧。

太空是神奇的,宇宙是美妙的,但它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令人望而生畏。生命是美好的,生命又是渺小的,只有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才觉得生活也没那么差吧,广播里的狗叫、婴儿哭、异国男人奇怪的语调,都格外动听。影片的结尾,看见桑德拉•布洛克爬上岸后重新找到地心引力后, 因为不适应而踉跄地在泥地上行走的样子,像极了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这是她的新生。

除了拯救跟生存外,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旨在提醒观众,要学会珍惜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回头想想,自1961年,人类第一次进入外太空以来,空间就代表了无数的可能性跟希望,失去重力也会让你变得轻飘飘,但你或许从来没有想过,无限制的自由即黑暗。走出影院,牵着女儿的小手,享受着有牵制、有牵挂的生活,其实挺好。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