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小道》影片讲述了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邓小平在江西南昌城郊的原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三年零四个月的劳动生活,再现邓小平同志系家国情怀于一身的伟人风采。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邓小平小道》观后感【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要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实行和坚持改革开放。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提出并解决这个问题,是作为总设计师的邓小平的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关系是什么?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和开放是手段,目标是分三步走发展我们的经济。”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这一点十分重要。
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因为在中国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还存在不适应以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与障碍。邓小平说:“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这就把为什么要改革和改革的对象说清楚了。
在改革中,邓小平特别重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早在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1979年就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就指明了一条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新路,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四大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和发展始终相伴随。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永无止境,改革也永无止境。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老问题解决了,又会有新问题出现,甚至有些原来在改革过程中起过积极作用的做法,在新的形势下也可能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新的阻碍物,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排除。历史正是在这种不停顿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
邓小平对这种状况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想得很远,早就指出:“我们不仅着眼于本世纪,更多的是着眼于下一个世纪。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不进则退,退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深化改革,而且是综合性的改革,才能够保证本世纪内达到小康水平,而且在下个世纪更好地前进。”他到晚年还叮嘱:“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这是很有远见的。
开放,同改革不可分割。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不可能关起国门来进行。
对外开放的实质是什么?就是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加强同各国各地区的各种合作与经贸、技术、人员往来,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一切对我们有用的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服务。
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要同世界上所有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交往,一切有益的经验都要吸取和借鉴。对外开放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国策。
在对外开放中,邓小平特别注重“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吸收他们的资金”。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大胆地、开创性地提出兴办经济特区、扩大对外开放区域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进程。
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当然不是照抄照搬外国的东西。邓小平有一段名言:“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当年照抄苏联的经验和模式,没能得到成功。如果照搬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模式,同样不可能成功。不从自己的国情和实际出发,盲目地把人家的东西当成教条照搬过来,哪有不失败的道理?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会不会导致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回答:“不会。”他在十二大开幕词中响亮地说:“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他指出:“开放政策是有风险的,会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政策和国家机器有力量去克服这些东西。所以事情并不可怕。”
小平小道观后感
我们知道邓小平同志是改革开放和总设计师,我们知道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我们知道邓小平同志是党和国家的第二代领导人。我们还知道邓小平同志是一位伟人,是他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但是,如果没有学习毛概课程,我就不会知道这位伟人曾经的三起三落,特别是1969年他在文革中被打倒后下放到江西南昌的新建县,并在那里生活了三年。如今我们要去参观的,正是小平同志当年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小平小道。小平小道位于南昌西郊的新建县,我们从学校步行出发,大约50分钟到达了目的地。站在小平小道大门前,我的心却是平静的。这里的一切原本也是平静的,只是由于我们的到来而暂时打破了而已。一幢两层高的红色小楼,楼前四株月季,据说这与当时小平同志在时一样,因为南昌市政府把小平小道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护起来了。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曾经在视频上看到过的关于小平同志的居所,简洁的布置,安静的气氛,正如这里。走进那两层红色小楼,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小平同志一家的塑像。快乐而痛苦的他们,将爱化为种子,即使苦难的生活也充满着希望。塑像的后面是一张被放大的报纸,署名是毛毛,上面写到:三个加起来超过两百岁的老人相互扶持生活。这句话背后是怎样的一种心酸呀!伟人也是凡人,他们也有家,也会有自己的酸甜苦辣盐别人无法理解。因为小平同志的原故,他们一家都受到了不公正的迫害,但是他们相互帮扶,用家的温暖,用一颗爱和包容的心温暖着小平,也温暖着我们。我想在这种情况之下,除了对党和国家的爱,家的爱才是真正能够让小平同志忍受这些不公正对待的原因。
再进去便是对小平同志生平的简介,少年时的邓小平,从四川老家出发,立志报效祖国。从他离家的那一刻起,他的一生便注定了非凡。接下来我并没有预想中的看到小平同志的居室,但是却能够很亲近地接触到玻璃柜中小平同志所使用过的如热水壶、风扇、胶鞋,还有手稿等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物品。这些东西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它们的主人,也是一位凡人,不是神,这还让我想起了小平同志为一个杂志提的字——求是!实事求是,这事实上也是他一生的追求与写照不是吗?
继续走着,我突然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林彪不死,天理难容”。这让我惊讶于小平的爱国心,即使在政治上他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但是他仍没有对党和国家失望,更没有对自己灰心,他的心中始终装着国家和人民。后来,我们知道,1977年文革结束后,这位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以73岁高龄再次复出,将中国推上繁荣与富强的快车道,他终于用自己的坚持,谱出了“三起三落”的政治传奇。
这幢小楼的旁边便是工厂,当然相比于我们现在的工厂是小了不少。一间间的工厂分布在小路道路两旁,里面空旷而且充满了刺鼻的类似机油的味道。木架上黑色的不知道名的机器静静地躺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那段不平凡的过去。小平同志当年来到这里的时候已经69岁了,69岁啊!但是他不久就适应了这里二层小楼和工厂之间的生活。在工厂里,工人们为了照顾他,给他三干他40年前在法国留学时干过的钳工的工作。但是他对工作十分负责,人们给他凳子他从来不坐,从早到晚就那么一直站着,他说,我不能坐,一坐我就站不起来了。一位伟人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如何能不让我们为之感动?
走出工厂车间已经是烈日当头,身体有些疲惫。但是心中却是无比清楚地回响着小平同志说过的一句话: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我想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当大多数人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时,他却把大多数人的利益记在心中,他们心怀的不只是自己,更是整个国家和人民,这让他们即使在经历苦难时也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今我们踏上小平同志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的意义不止在于对他的追思和怀念,我想更为重要的,是对
他那种不怕挫折、愈挫愈勇的人生态度的学习吧!
10071107
钟婍
参观小平小道观后感
09013202 黄继英
星期五晚上同学通知说第二天安排去参观小平小道,我听后便迫不及待起来,那样一个带领中国改革开放走向富裕的伟人生活工作了三年的地方是什么摸样呢?
星期六早上八点在体训馆门口集合完毕,老师便带着一条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小平小道位于江西省新建县郊,离我们学校很近。路上同学们兴致都很高,大家都在讨论关于小平小道的话题。当时我的心情既兴奋又激动,小平小道这个名字对于我们是耳熟能详的了,然而我却一直没机会去看看,于是在心里充满了十二分的期待。
走了将近一个小时,我们到达了小平小道纪念馆区门口,原来南昌市政府已把小平小道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以保护。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径直进入了里面,这是一个相当普通的小工厂,几栋只有一层楼的小平房被分为两排,即成为了汽车配件的车间,可以看得出来,这些房屋和树木均保持了原样,没有被修复的痕迹,只是这些显得有点陈旧的车间被改成了展览馆,记录了伟人在新建的三年及生平。
我们进入了小平车间,里面展放着两辆车,一辆是拖拉机,一辆是上饶产中巴车,钳工台靠车间墙壁摆成长方形,车间中间比较宽敞,钳工台上放着打磨零件的各类器件,这让我想起了今年暑假在老校区金工实习时用过的打磨工具,其实是一样的,我们当时在老虎钳上打磨了两天做出了一把小铁锤,然而第一天下来,我们女生手上已起了厚厚的茧,那么当时在车间里做钳工的小平同志以及和小平同志一起工作的那些工人们,手上起过多少茧呢?一个65岁的老人,被安排在这家工厂里做钳工,天天都要别人的监视下,和钳子、扳手打交道,那是怎样艰难的日子啊!
随后我们来到了邓林摄影展厅,里面展览了许多小平同志与家人的生活照。从站片里我看到了一位慈祥和蔼的爷爷,一位坚强傲挺、充满责任感的父亲,但更多的是一位始终挺直腰背,精神矍铄,闪着智慧光芒的老者:在海南岛沙滩上与孙儿一起神采奕奕的小平,与夫人卓琳坐在北京公园里的湖边的木凳上快乐地看孙儿们划船的小平,或走在白雪皑皑的中南海庭院里欣赏雪景的小平,一切的一切都在诠释着一代伟人的高尚情操。
出了摄影展厅,我们一眼便看到了中间大道尽头的小平铜像,我激动地跑到铜像下面要同伟人合影。我站在铜像前抬头往上看,我看到了伟人炯炯有神的眼中透射出来的亲切、宁静与智慧,我思考着,是这种挺直腰背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态度支撑着伟人度过了人生中那段灰暗的日子吧!
铜像后面是一条小道延伸过来,小道很窄,小道上只能容纳一个人行走,我们一个跟着一个沿着小道走过去,小道两边是菜地,菜地里种着许多蔬菜,有白菜、萝卜、包菜、菠菜、芹菜、红薯等等。菜地被打理得很齐整,也没有长杂草,一看菜地的泥土就知道是常翻新的。因为路实在是太窄了,很容易不小心走下菜地里去,所以走得有点辛苦,我们一直走过去,走到菜园尽头是居民区,而小道也一直延伸到外头,我们于是沿着小道折回来了。走回小道口,一个工作人员在那儿作介绍,旁边围着好些学生,她说道,1969年10月至1972年11月,邓小平同志被“疏散”到这儿改造,这个地方原来是一个拖拉机厂。他每天与夫人卓琳走这儿往返于住处与工厂,风雨无阻,久而久之,走出了这条小道,这便是我们所说的“小平小道”。现在这一片我们都维持着小平同志在这儿的样子,大家都可以看到这条小道有点窄,走过去有点辛苦,而我们的伟大领袖却从这儿走过一千多个日子,数不清的来回„„
停顿了一会儿,导游继续介绍着说道,在新建县的三年里,邓小平同志每天参加,看书,看报,听广播,密切关注形势。参加劳动,与工人师傅们的朝夕相处,以及在江西一些地方的参观,使他了解民众生产情况和当时社会的基本情况。虽然被下放接受劳动改造,但邓小平同志仍然十分关心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情况,表现出一代领导人将来服务家国的雄心与苦心。
我思索着导游说的句句言语,心里感慨万分:是多大的胸怀使得那么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在经历这么多不幸后仍然心系国家心系人民啊!我在心里深深为伟人折服了!
后来无意中看到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在小平诞辰之际说的话:卓琳说:“通过三年在新建县的观察,邓小平更加忧思国家的命运前途。通过三年的思考,他的思想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信念更加坚定。这些对于他复出不久即领导进行全面整顿,以及在中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制定新时期方针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因此,从“小平小道”上延伸出去的则是一条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我不经暗叹,“小平小道”是邓小平带领中国坚持走改革开放道路的思想萌发地,在这儿,新建的小平小道曾迸发出改变中国历史纪元的伟大思想,这是一个大家应该记住并瞻仰的地方。
十年“文化大革命”后,邓小平的不幸遭遇也一起结束了,他没有被打倒,但他重新站起来了。一九七七年,中共恢复了邓小平下放前的所有职务,一九七八年,当选全国政协主席,并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主题报告,报告提出要秉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的战略决策。他积极抓农村改革,首先使农民摆脱贫困,接着改革城市,他提出了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的想法并付诸实施,他主张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吸收外国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帮助中国发展经济,并取得显著成效。邓小平绘制了中国发展的理想蓝图,他主张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其他人,最后达到共同富裕;并制定了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基本目标,而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国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小康,实现了这个宏伟的目标。
邓小平是站在时代前列指导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在他的带领下,中国人民走进了生活的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他是推进中国现代化事业发展的领军人物。而作为他生活工作了三年的曾经的拖拉机厂,如今已改名为小平小道纪念馆的地方,他的作用也不容湮灭,因此作为发展中国主力军的我们,必须认识到这里的深刻意义,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效仿先人,使中国发展成为民主、富强、和谐、安定的社会主义发展国家,跻身世界强国的行列。
小平小道观后感
12083115 洋葱
为了加深对邓小平同志及其它一些方面的认识,5月24日,在我们敬爱的老师带领之下,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道去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平小道。通过亲身参观小平小道,大大增进了自己对邓小平同志的认识。深刻体会到他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人民奉献的精神等
“小平小道”座落在江西省新建县望城镇省庄村境内,原名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是伟人邓小平同志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期间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也是小平同志设计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的萌芽地。
来到小平小道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平小道纪念馆,纪念馆是革命遗迹清一色的红,整个纪念馆有内向外透露出一种古朴、宁谧,置身馆内,更能感觉解放初期那种氛围从四面八方袭来。纪念馆并没有多大,简约却不简便,里面展现的大多是邓爷爷的生平伟绩,其中,我们还看到了难得一见的解放初期的拖拉机、双人车以及面包车,还有一个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角用竹子拼接而成的当时的房子、小院,十分别致,看起来就让人眼前一亮。当然,我们也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从纪念馆所陈列的附有文字说明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当时小平爷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出来的光辉历程,同时,我也更深刻的理解了那句名言的内涵:我们,应该看到别人的成功,投以钦佩的目光,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隐藏在光环下的艰辛与努力。
出了纪念馆左转,一个巨大的小平爷爷的铜像屹立眼前,在骄阳的照耀下,更显得栩栩如生、威风凛凛,左右两侧都是以前的一些厂房,厂房外围的红砖好 多都已掉漆,整体给人一种沧桑之感,记录着岁月的流淌。在邓林摄影展厅里面展览了许多小平同志与家人的生活照。每一张照片里,邓爷爷或坐、或站,姿势不尽相同,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他那和蔼慈祥的眼神。这一切的一切,都向我们诠释着一位坚强傲挺、充满责任感的父亲,一位精神矍铄,闪着智慧光芒的伟大领袖!在其间猛然间看到一句话“林彪不死,天理难容”,惊讶于邓小平同志的忧国心和豪放感,即使遭到贬谪下放,他的心依旧装了整个民族。他没对祖国失望,也没对自己灰心。终于,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用自己的坚持,谱出了“三起三落”的政治神话。
绕过铜像,我们来到了此行的最后一站,小平小道。这是工厂与步校之间的一条小道,由当时的厂革委会主任罗朋带领工人连续大干三天三夜造就出来的一条小道,也是邓小平同志踩实的小道。这条小道凝聚着邓小平同志对中国未来的思索,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
小平小道是朴实的,没有华丽的掩饰,没有喧嚣的吵闹,它如同一根扁担,连起了步校和修配厂,也挑起了中国工业振兴和军队整顿的重担。这是一个不朽的传说,“东方小子”在三年的沉寂中成长,在事业共和国命运和前途的大梁钱,他毅然地挑起这份重任。
小平小道朴实无华,袒露的泥土,没有额外的掩饰,如同小平的一生,坦坦 荡荡,但就是这片本真的土地为我们共和国的振兴垫定了起跑的基础。境随心转,世界本来并不复杂,只是我们习惯给自己的心套上太多的枷锁。通俗直白的话语往往要比鸿篇巨制的说理要来得实在。正如这条小道,虽只有1.5公里的长度,但它启迪了我们的思想,延伸了问你的思考。
时间在老,它带来了的是小平思索后的累累硕果,带走的是小道的孤清。然后秋草掩饰下的小平小道,成就正在熠熠闪光。
1971年11月8日邓小平曾给毛泽东写过一封信,信中写道:“我个人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有一天还能为党做点工作。。。”可看出在其工作期间,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我们国家、党。可说他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深情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通过这次的学习和参观,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伟人那种“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精神。参观“小平小道”,就是去感受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江西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小道开创了大道,正是这条“小平小道”,带领我们走上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努力学习,求真务实,创造性地学好应学的知识。为今后国家的添砖加瓦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