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授课将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下面是整理的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300字作文【精彩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何沁怡
王永志说:如同运动员在起跑线上晚了一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比别人更大的步伐、更快的速度来追赶。”是啊!我国近年在航空发展史上取得了惊天动地的成绩。在我以往的认知中,太空是多么遥远!今天,在中国空间站三位宇航员老师的带领下,我了解了很多有关太空的知识。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水油分离实验”了。当把水和油放进透明的瓶子里,使劲摇晃,在陆地上水和油会分离开来,而在太空中,水和油会均匀地融合到一起。满怀好奇心的我也准备了材料,跟着做了实验,结果竟然和航天员所说的一样。通过这次实验,我感到看似遥远的茫茫太空仿佛就在我的眼前。希望身在太空的宇航员们完成任务后尽快回到陆地与家人团聚,也祝愿中国在航空技术方面更上一层楼!
今天,我们利用班会的时间,在天宫课堂看了宇航员老师们的现场授课。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四个实验,这个实验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水的张力,王亚平老师拿了一个水袋,因为没有引力,所以可以轻松地夹出一张水膜,小心地放在钢圈上,接着,往水膜里注水,它竟变成一个水球,接着注入气泡,就出现一正一反两个人像,真正让人叹为观止,最后,王亚平老师在里面放入色素和泡腾片,渐渐的,它变得像地球似的,等到泡腾片完全溶化,就剩装满气泡的蓝色水球了,听完课后,我不禁赞叹现在的科技之高超并立志,将来也要为祖国做出贡献!
盼望着,期待着,《天宫课堂》终于要和我们见面了,节目把课堂搬到了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由天核心舱中的三位宇航员为我们带来一堂特别的“太空授课”。
长大后我想当一位人民教师,因为现在同学们的作业太多了,在家长看不见的地方,他们因为作业默默哭泣。都说人有三苦:读书、赶马、磨豆腐。现在读书比以前更苦了,所以以后我要让我们班的同学做到真正的“减负”,让祖国的花朵笑得更灿烂。
春天,我要带他们出去春游、赏花、玩游戏。夏天,我们一起坐在树下聊天、谈心。秋天,我们一起去看树叶是如何落下的。冬天,我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
同学们,理想不是空想,需要我们付出实际行动,加油,让我们一起创造美好的明天吧!
“太空探索永无上境”,3月23日下午,神州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在距离底面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讲授“天宫课堂”第二课。
看完直播后,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水球变冰球,王亚平老师从水袋里挤压出液体,用蘸有粉末的小棒触碰到水球,它开始结冰了。
原来“水球”成分是过饱和的乙酸钠溶液,只需加入一点点结晶核颗粒,“液体球”便会迅速结晶,结晶过程中还会释放热量。我不禁感叹:原来在空间站中,还能做这么有趣的实验。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可以在太空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今天我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给我们进行授课。
航天员给我们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
王亚平阿姨手拿一块棉麻织的白布,将它弄湿以后,王亚平阿姨用手用力的拧,把水都拧了出来。不过,水并没有留下去,而是吸附在了白布的表面和王亚平阿姨的手上,像手套一样,这个实验真的很神奇!
这个实验的原理在于,麻布之间有缝隙,用手一拧,破坏了这些缝隙,所以水就挤出来了。而水不往下流的原因是在空间站上,水有了吸附能力,所以粘在了王亚平阿姨的手上,像手套一样。
天宫第二课堂可真好看!他向人们传递了科学小知识,让大家对科学又进一步了解!
颜宁
“天宫课堂”第二课上三位航天员老师们惟妙惟肖地讲解,使我更深地了解航天知识,同时感受到了科学的伟大奥妙之处。观看完后,我受益匪浅,不仅认识到了航天事业的重要性,对学习科学的热情也更加强烈了。“天宫课堂”使我从小树立起了远大的理想,在我心里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激发了我无尽的探索欲望!
你知道在太空中怎样转身吗?你知道在太空中浮力会消失吗?你知道航天员们在太空中怎样生活的吗?“天空课堂”一一给我们展示了答案。
“天宫课堂”在短短的40分钟内为我们展示了八个生动而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水球实验。当泡腾片放入水球的时候,水珠不但没有爆炸,反而越来越大,让人看了目瞪口呆,不禁暗暗称赞这神奇的科学现象。
从古代传说中“嫦娥奔月”到2003年“神舟五号”第一次载人飞上太空,再到今天的“天宫课堂”,我为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同时激励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去实现更强大的祖国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