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第一书记》影片真实记录了第一书记们的动人事迹,他们用生命兑现承诺,用奉献诠释时代担当。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学习心得【精彩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电影序幕一拉开,我并不认为自己是看电影,而好似走进了他们的故事,走进了让我为之感动、为之折服的精神世界。如今,我追随他们的脚步,踏满分作文网上了“第一书记”的新征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以他们为榜样、为标杆,一心为民,服务群众,在莲花桥村的乡村振兴战场上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021年12月18日下午,南宁市银海三美学校党支部XX书记组织学校全体党员教师观看了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该电影由任杰导演的电影,影片采用分段集锦式叙事手法,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第一书记们扎根扶贫一线,搞产业,兴教育,异地扶贫搬迁,抗台风保丰收,用热血挥洒青春、用行动诠释奉献的动人事迹。
西藏宗措村第一书记旺青罗布为了说服56户村民集中饲养珠峰绵羊,挨家挨户上门动员,讲清养羊合作社的好处,分析收入效益;四川凉山州布拖县觉撒乡博作村第一书记罗洪,针对博作村严重的失学辍学现状,多次挨家挨户地对家长及孩子进行劝导,苦口婆心讲解教育的重要性,陆续将孩子送回校园;望谟县乐旺镇坡头村驻村书记刘恭利几年间风里来雨里去,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与村里的男女老少熟悉得像一家人,被誉为贫困户的“孝顺女儿”……
当影片播放到一幕幕牺牲英雄生前工作的片段时,播放了一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满分作文网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脱贫攻坚斗争中,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脱贫攻坚殉职人员的付出和贡献彪炳史册,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
观影后,党员教师们眼眶都带有感动的泪花。党支部书记XX表示:毛主席在《七律·到韶山》诗词中写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韶山的先烈们牺牲了,但是他们的血没有白流,他们的鲜血换来了革命的胜利,换来了社会主义的新天地,他们为无产阶级革命作出了何等伟大的贡献。这句诗词同样适用于我们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功,在这成功的背后是无数共产党员的坚守和用生命守护生命的交付。让观众在感动之余,看到我们年轻共产党员有召必应、使命必达的伟大和不凡,以此激励每一位在平凡岗位上奋斗的普通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教师的殷殷嘱托,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我们是第一书记》中宗措村驻村第一书记旺青罗布一句“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能融化再厚的冰雪,征服世界上最高的山峰”让我印象至深、感同身受、同频共鸣。作为县委办新派驻板桥村第一书记,我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伟大号召,紧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题,不忘“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初心,坚守“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信念,做到真情氤氲村民、真技发展产业、真言拉近距离、真心为民服务。
近日,花园何埂收费站组织全站员工观看了感动全国的影片——第一书记,作为收费员工我们要学习主人翁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整个观影过程中,影片中有三个场景对我来说尤其印象深刻,第一个就是村民们组织按红手印挽留沈浩的场景;第二个就是乡亲们和他妻子的拜年通话;第三个就是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去世,乡亲们要将骨灰留在小岗村。大家都看得聚精会神,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还有的同事深入其中情不自禁的流泪。沈浩的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全身心的为群众某福利,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是却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我们虽然是高速公路上的一名普通员工,我们也是在为人民服务。
通过观看《第一书记》,使得全站人员的服务意识得到提升,虽然我们没有沈浩那么伟大,但我们时刻也像沈浩一样坚守在岗,无私奉献。我们时刻为广大司乘提供着优质服务。
这部电影讲述了全国各地扶贫驻村第一书记扎根脱贫攻坚一线,用热血挥洒青春,用行动诠释奉献的真实事迹,让我感触颇深。身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接棒而行,赓续“第一书记”精神品质,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五个一”工作,为打造美丽富饶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书记们把青春热血和智慧力量倾注在祖国大地的村落上,他们的工作能力、朴实作风、奉献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作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将以他们为榜样,用他们的精神激励自己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奋勇拼搏,在最美好的年华写下洋溢青春活力的篇章。
3月30日,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机会,观看了《第一书记》这部影片,详细了解了沈浩这位中国“第一书记”的优秀事迹和奋斗历程。我观看后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同时也获得了许多的启示。
当我看到这位书记在日记中写下“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为小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也许我的行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看完这些话后,我潸然泪下。为他的这种无私奉献和牺牲的精神所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和培养,他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他演绎的更是奋斗的感动。官不大,责任却重大,他对人民付出了一片真情,也收获了无限的尊重和爱戴。他将自己的目的与抱负栽植于小岗的土壤,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培植,用挥洒的汗水浇灌。他的努力与心血没有白费,他给小岗村村民带来了幸福,给年迈的母亲与贤惠的妻子以及可爱的女儿一个完美的交代,更给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给了这个时代一个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取向。
我作为一名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应该学习他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职工,不能为群众谋福造利,但我认为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应该以优秀的共产党员为学习的榜样,踏踏实实工作,积极向上,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和担负好自己的责任。
为了更好的学习和贯彻“坚守初心、敬业奉献”的精神,12月23日下午,瑞幼党支部的部分党员教师去影院观看了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
影片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第一书记们的群像,他们扎根扶贫一线,用热血挥洒青春、用行动诠释奉献,勾勒出一幅有关青春、奉献、责任和勇气的时代画卷。
◎学习勇于开拓,做群众的致富领路人
影片开幕用黑白色调呈现了青藏高原的壮美但发展状况严峻的现状,面对这里的酷寒环境和部分村民的不信任,旺青罗布书记苦思出路,苦口婆心地劝说村民兴办养殖合作社……两年多的奋战,旺青罗布书记带领全村如期脱贫,在贫瘠的高原上开拓出一条致富的康庄大道。
作为教师,我们也要时刻学习旺青罗布书记敢为人先的精神态度,拥有开拓创新、敢闯敢试的勇气,在工作中不断创新理念、激活动力。
◎学习关怀备至,做群众的暖心劝学人
“村里家家户户都认识他,他也了解家家户户的情况”,胡小明书记对村情知根知底,和群众心贴心,对工作鞠躬尽瘁。他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兴教育、练内功,阻断贫困的代际传达,才能让这个曾经一度只有两个初中毕业生的彝族山村拔穷根、挪穷窝,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胡小明同志不仅仅是一名令人敬佩的书记,更是一名伟大的“教师”。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用更高的师德规范标准来要求和约束自己,时刻做道德上的模范、情操上的模范、责任上的模范……
◎学习栉风沐雨,做群众的家园建设人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这是属于黔西南大山深处坡头村的真实写照。易地搬迁,成为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然而,当地村民出于对故土的眷恋与不舍以及对搬迁的未知与不安,并不愿意离开大山,劝离难度极大。刘恭利书记带队走遍全村,晓以利害劝说,逐一解决困难,还带着村民们去看新居,直观地了解搬迁的好处。在她的努力和带领下,坡头村的村民们终于搬出了大山,住上了新家。
对于教师而言,我们的岗位虽小,但同样意义重大,我们要不断学习刘恭利书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做好我们的教育事业,用心感受幼儿,用爱呵护成长。
观影结束,老师们纷纷表示,真切的体会到第一书记们艰辛的付出、执着的坚守和攻坚克难的勇毅,深刻感悟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所应当具有的奉献和付出的精神,为幼儿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最近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上映,作为一部真实反映中国脱贫攻坚的电影,我抱着敬畏之心前去观看,观影之余对于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党员干部们愈加钦佩。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解决贫困,这不仅是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也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奇迹。古人云:知行合一,中华大地上绝对贫困的消除,既离不开共产主义指导思想在“知”上的指引,也离不开广大干部带领群众在“行”上的实践。《我们是第一书记》就是着眼于最基层,为我们生动展示了脱贫攻坚战的最前线,揭示了为什么中国人能够完成这场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但安土重迁是中国人的传统,“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狗窝”。为了实现脱贫摘帽,帮助村民过上好日子,贵州黔西南州大山深处坡头村的刘恭利书记挨家挨户走访村民,站在百姓角度想事办事,在他的努力和带领下,坡头村的村民们顺利搬出大山,住上了新家,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喜马拉雅山北麓的尼辖乡宗措村,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基础设施使这里的村民被贫困困扰了数百年,书记旺青罗布选择绵羊养殖作为突破口,带领村民们发展养殖合作社,解决饲料、防狼等重重问题,最终让宗措村成功摘帽,通过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四川省彝族自治州的博作村过去交通落后,知识贫乏,思想保守,村民们认为小孩就应该向上一代那样放养放牛。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胡小明书记决定改变村民们的旧观念,只有先从思想上根除“愚病”,才能解决多年的“穷病”。他一家一户的走,一个孩子一个孩子的帮,“一个也不能少”,只有成人成才后,走出去,带进来,才能完全改变过去的某些陈旧观念。
平凡之处见证伟大,正是由无数像影片中的几位主人公一样的党员干部们的在脱贫一线身体力行、身先士卒,中国才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影片让我深刻体会到党员干部们艰辛的付出、执着的坚守和攻坚克难的用意,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也将以他们为榜样,用他们的精神激励自己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奋勇拼搏,在最美好的年华写下洋溢青春活力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