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观后感(优秀7篇)

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用地面积24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390平方米,这次为您整理了首都博物馆观后感(优秀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篇1

刚过完几天前的写生,我们又迎来了后面的实习,在此后的几天里,我们分别去了首都博物馆,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科技馆,在那里我们考察研究,自习欣赏了珍贵唯美的收藏品,艺术品,收获颇丰。

首都博物馆是一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收藏了一大批极具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历史文物

我逐一参观了每一层的展览。我对历史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所以先参观了历史文化展览。从战国时代一直到民国解放时期的历史文物一一陈列在橱窗中,货币、撰文、玉器、碑文以及皇室专用物品都展示在观众眼中。清朝盛世时期的街市微缩景观图全部用木头雕刻,做工精细,工程繁杂,陈列了皇帝身穿的龙袍,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了制工者的智慧与辛劳。四层是艺术精品展,古瓷的精品都在这里一览无遗了,彩瓷、青花、黄釉等种类繁多,在民俗文化展览还是民俗最贴近百姓生活了,这一点无论何时都是让人怀念的。这也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中的精髓,这是西方国家所没有的,许多外国观众对这些老北京京腔京韵的文化也是感到惊奇不已的

第二天,我们去了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是原历史博物馆向四周扩建后重新命名的。站在国家博物馆的门前,一种宏伟、庄严的气氛就笼罩在我身上。国家博物馆的庄严肃穆与整个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建筑和谐辉映着,仿佛与比邻的毛主席纪念堂共同诉说着中国复兴的辛酸历程。

观看了展现中国从改革开放时期一穷二白的面貌到现在繁荣昌盛的历程,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实现复兴所走的路的不易与艰难,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在面对困难和考验时无惧无畏勇往只前的精神,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复兴,增强了我们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我们对我们的国家充满了信心,我们相信祖国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第三天我们去了位于灯市口西四街的中国美术馆。该馆是个中国式的建筑,有五层楼,一楼是书法绘画区,有素描,有水墨画,有行书,楷书,草书。二楼是少数民族服装展览,三楼有中国民间艺术品,有各种民间玩意,像燕子风筝,兔儿爷,关公等等,让我们大开眼界。

最后一天我们去了中国科技馆,里面果然很奇妙,在一楼,有很多看似很奇特但其实都是科学知识的运用,在一楼的自然科学展区,我们了解到宇宙的奥秘,点,光的运用,在二楼,到了探索与发现四个展区,位于展区门口的一幕巨大铁皮做成的动态幕布十分神奇。它可以不断变化图案,气势磅礴在此地看到了那么多既熟悉又陌生的元素,深深体会到了科学的力量。

展区中很多地方都是可以自己动手操作的,比如用红外照射到某一个物体就可以再屏幕上显示出来这是什么元素组成的,还有可以自己动手做实验看看布朗运动……动手操作的设计可以更好的使人们体会到科学的奥妙。

几天的考察实习结束了,我们学到了很多,参观博物馆让我们更加开阔了视野。

观首都博物馆有感 篇2

1月7日,学校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带领着四五六年级的全体同学,踏上了前往首都博物馆的旅程。一路上,大家兴奋不已,纷纷讨论起了首都博物馆,车内一片欢笑。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下车后,按捺住心里的激动,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了首都博物馆。一入馆,我们就被琳琅满目的展品给吸引住了,这些是多么精美,多么富有艺术性,多么伟大的作品啊!同学们对展品赞不绝口,称赞声不绝于耳。我们左瞧瞧、右看看,怎么看都看不够似的。如果你看见一个同学流连于展品之间不愿移动,那她一定是我。

最让我惊诧的是这样一件展品——古代婚礼洞房。从小对古典作品情有独钟的我在看到它的时候就被牢牢的吸引住了。精良的制作,精致的布置,精美的效果,给我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我感到震撼。它就像是真的洞房一样,给人一种喜庆感,吸引着过往的参观者。我好想把自己的家也布置成这个样子,让我天天生活在喜庆之中。

博物馆内的展品一应俱全,什么都有,真是大开了眼界。展品让我们穿梭于过去、现在、未来之间,让我们的视野开阔,让我们见识到了造物主的伟大,同时也沉醉于它的美好间。我愿一直感受着这纯然之气,让世间的艺术永远流传……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篇3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首博,可以说首博带给我的是太多的震撼。看到首博第一感觉就是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即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现鲜明的现代感。和以往我参观过的军博是截然不同的,它的建筑风格和我曾参观过的国家大剧院有几分相似,有一种非常的后现代感。

一进博物馆就是一个大厅,大厅里有指示牌,上面清楚地介绍展区的分布。博物馆总共分为5层,分为东区西区。

首先我来到的是“古代绘画艺术精品展厅”,这里陈列的是明清绘画作品。对于绘画作品我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的门外汉,但我也能感受到文人画家通过笔墨丹青,挥洒出的那种意境深邃、飘逸、青幽、惟美的精神世界。顺着二层的螺旋结构我来到了三层的“明清书法艺术精品展”,以收藏或流传于北京的明、清时期的名家墨书精品为主线,展示北京书法艺术的特色。四层有“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以反映燕国青铜器文化面貌为主线,从铸造技术、造型、纹饰诸方面展示北京最早的青铜艺术。四层还有“京剧文物展”,有那些漂亮的脸谱,戏服,听戏的'茶楼,坐在小桌旁看着前面的大屏幕正在上演的戏剧,能真实亲切感受到当时来茶楼休闲的人,那种自在享受的心情。

四层还有我最关注的也是看的最仔细的“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它分宋辽金、元、明、清四个展厅,以宋辽金至明清时期北京地区重要遗址、墓葬、窑藏出土文物为主。该展览充分展示了北京各个历史时期出土及传世瓷器精品,反映了我国古代陶瓷发展史各阶段发展轨迹,集中体现了中华瑰宝——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历史风貌。

这里有太多让我吃惊,甚至是让我震撼的作品。很多我以前只在书上见过,没想到这次可以见到实物,这让我非常的兴奋。有一件工艺绝对堪称精细,那就是景德镇窑青白釉戏剧舞台人物纹枕,此瓷枕雕镂成戏台形式,戏台上珠帘漫卷,众多演员正在演出一场戏剧,反映了元代戏剧流行的社会风尚。瓷枕镂雕精细,集建筑、舞台与瓷塑艺术于一体,表现出元代戏剧艺术的面貌及景德镇窑工高超的制瓷工艺。瓷枕里边的人物、舞台竟也雕刻的如此精致。而且它的舞台梁柱、栏杆都非常的细,真怕轻轻一碰就会断掉。不知道怎么会保存到现在还这么完整。真是让我激动感慨万分!陶瓷展厅里的很多展品都太让我大开眼界了,可惜记忆有限,不能在这里一一列举了。真希望还有机会,让我看的更仔细一些。

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四层,来到了五层。五层是“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分为新石器至南北朝时期、隋唐至辽金时期、元明清时期三大部分。本展览从展现北京玉器文化的角度出发,反映了北京地区的玉器发展史和艺术特色。我非常喜欢青白玉,看上去非常的纯净,有些可以说是晶莹剔透,看了就让人喜欢。五层还有“老北京民俗展”,在这个展厅随处可见用小泥人模仿当时婚庆热闹喜庆的场面,透露出当时纯朴的民风民情。除了这些还记得有剪纸展,风筝展,北京小吃展,服饰展。

时间就这么匆匆过去了,没有办法,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首博。真想让我的家人也来看看,绝对不枉此行。留给我的是太多惊奇,太多的震撼,我到现在都处在兴奋之中。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篇4

几十年后的“七一”又参观博物馆,也许还是现在学生时代,每次参加什么活动,老师都要布置作业写“观后感”的习惯,此时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让我又想写点什么,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本人酷爱参观展览馆和博物馆,不论出差旅游每到一地,只要有时间条件许可,都把参观当地博物馆作为首选,他是你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回顾多年来参观博物馆的经历与感受,让我感受到祖国历史的脉搏与改革开放的脚步。

记得小学时代,第一次参观天安门侧的中国革命博物馆,那时对那些古人类创造的石器工具、陶罐、瓦片、不知其意义所在,只对刀枪感兴趣,也激发了我动手的能力,参观后就动手用木头,削刻了一支形驳壳枪,在以后的观展中看了中国的印章,他让我萌发了学习篆刻的兴趣。而今在进入博物馆,又是一种不同的心态与感受了。

当你步入博物馆就如同进入了时光隧道,把你带入了那远古的洪荒时代,我站在那古朴、泛着钢绣的青铜器前我欣赏已不是它的器形与上面雕刻的文字。我只感受到一股够重的历史气息迎面扑来,它似一种气场,凝缩了中华几千年前的信息向你释着。

当我仰视着那些精美的字画,我已不再解谈其中的内容,站在远处看,你似感觉到画中的人物飞翩翩得向你走来,那字里行间,急似飞流瀑布,缓似行芸,感觉妙不可言。

当我俯视那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古人琢玉的场面,过去人们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你就理解了什么事巧夺天工了。

在浏览神采各异的瓷器时,想得更多是不可思议,我想到古人,金木水火土的运行,让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你不得不感造物主的神奇。

北京风俗展又让我联想去探讨,为什么祖先会把皇城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

走马匆匆时进午,走出博物馆还在回味,似知道了很多又似一片模糊。

晚临睡前有习惯的拿起枕边的一本《禅悟》翻悉看到中国古代有一个禅宗和尚青源惟信禅师得到以后说:老僧三十年前来参加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 m. 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到个休歇处,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一段充满禅机的话,看到此语顿觉感悟,今天的感受不就是“悉山不是山,秀水不是水的意境吗?

其实我们的人生,还有艺术不都是要经历这三种境界吗?人生三境界,说的是人生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

北京首都博物馆观后感600字 篇5

今天单位组织我们去首都博物馆参观,首都博物馆是北京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于1953年开始筹备,1981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目前馆藏文物已达二十几万件,其中包括:青铜、陶瓷、书画、石刻、钱币、玉器、玺印、织绣、竹木牙角器、佛教造像等等

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北部设计了绿色文化广场,东部设计了下沉式竹林庭院。建筑外形主要由矩形围合结构、椭圆形外立面和金属屋顶三部分组成。建筑内部分为三栋独立的。建筑,即:矩形展馆,椭圆形专题展馆,条形的办公科研楼。三者之间的空间则为中央大厅和室内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朴的中式牌楼、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为观众营构了一个兼具人文、自然情调的环境。

中国最早的“太阳神”太阳神纹石刻,据说至今已有7000多年了,是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刻画太阳神形象实物。这件石刻用写意的手法雕刻出一位身躯修长、两手下垂、双足分离的人,头顶上刻有23条光芒的太阳,腰部两侧的圆点似行星在宇宙中运行。它不仅反映了一个地区太阳神崇拜的情况,人们还能从这个形象中看到先民们按照人类自己的形象刻画心目中的“神”,反映出在生产力不发达,环境艰苦的条件下,对发展人类自身能力的渴望以及对人主宰世界的信心。还有秦始皇兵马俑,那些将军、神射手、战马的尊荣,原来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现在真的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了,心里很兴奋很激动,能看到这些国宝文物首先感谢单位组织的这项活动。

参观的时间虽然有限,但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参观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这真让我为自己的祖国而感到自豪。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篇6

20--年6月30日上午,机关服务中心组织党员活动参观首都博物馆,看到一对对的小学生在馆前合影留念。多么熟悉的一幕,不禁唤起儿时的回忆,中心的全体参展人员也展开党旗在首博馆前合影。此刻我感觉到时间变得之快,几十年前参观中国革命博物馆的情形,历历在目,有生第一次参观博物馆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也是“七一”前夕,只记得站在红旗下,举起手臂攥着小拳头,幼嫩的喊出“时刻准备着,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然后参观,回来老师让我们写“观后感”,只记得其中一句话,看了一堆石头、 瓦片、破盒、破罐,特没劲,手枪大刀可是真家伙。

几十年后的“七一”又参观博物馆,也许还是现在学生时代,每次参加什么活动,老师都要布置作业写“观后感”的习惯,此时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让我又想写点什么。

本人酷爱参观展览馆和博物馆,不论出差旅游每到一地,只要有时间条件许可,都把参观当地博物馆作为首选,他是你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回顾多年来参观博物馆的经历与感受,让我感受到祖国历史的脉搏与改革开放的脚步。

记得小学时代,第一次参观天安门侧的中国革命博物馆,那时对那些古人类创造的石器工具、陶罐、瓦片、不知其意义所在,只对刀枪感兴趣,也激发了我动手的能力,参观后就动手用木头,削刻了一支形驳壳枪,在以后的观展中看了中国的印章,他让我萌发了学习篆刻的兴趣。而今在进入博物馆,又是一种不同的心态与感受了。

当你步入博物馆就如同进入了时光隧道,把你带入了那远古的洪荒时代,我站在那古朴、泛着钢绣的青铜器前我欣赏已不是它的器形与上面雕刻的文字。我只感受到一股够重的历史气息迎面扑来,它似一种气场,凝缩了中华几千年前的信息向你释着。

当我仰视着那些精美的字画,我已不再解谈其中的内容,站在远处看,你似感觉到画中的人物飞翩翩得向你走来,那字里行间,急似飞流瀑布,缓似行芸,感觉妙不可言。

当我俯视那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古人琢玉的场面,过去人们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你就理解了什么事巧夺天工了。

在浏览神采各异的瓷器时,想得更多是不可思议,我想到古人,金木水火土的运行,让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你不得不感造物主的神奇。

北京风俗展又让我联想去探讨,为什么祖先会把皇城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

走马匆匆时进午,走出博物馆还在回味,似知道了很多又似一片模糊。

晚临睡前有习惯的拿起枕边的一本《禅悟》翻悉看到中国古代有一个禅宗和尚青源惟信禅师得到以后说:老僧三十年前来参加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到个休歇处,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一段充满禅机的话,看到此语顿觉感悟,今天的感受不就是“悉山不是山,秀水不是水的意境吗?

其实我们的人生,还有艺术不都是要经历这三种境界吗?人生三境界,说的是人生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今天参观的过程,好像把这一过程浓缩在了一天,让我有了独特的感受,起床即刻将这感悟记在这张博物馆的创刊号上,以为记:

于西城三里河悟堂南窗下

观首都博物馆有感 篇7

这个周末,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首都博物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江山如画”这个展览。

进入展厅,一幅幅画卷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江天楼阁》、《策杖观云》、《高山烟雨》、《松室读书》、《湘潭云暮》等画面栩栩如生。

而三层的《长江万里图》更是让我难以忘怀,画卷一开始,长江以雄伟的气势向我们奔来,滔滔江水向东流去,看画卷上远处的绿水青山;近处的亭台楼阁;天上的飞鸟,水中行走的客船,好一个人间天堂!

这幅画卷没有过多的那种颜色渲染,只有青、绿、红、棕这几种颜色,余下的是用浓墨、淡墨画出来的。

如果你低下头仔细看,会看到船的线条是那么细,这是古人用极细的毛笔画出来的,也叫工笔,这幅画可谓之镇馆之宝。

看完整个展厅后,我们都为之惊叹!古人的画是如此的精美,还保存的如此完好,令现代人也甘拜下风。这真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