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这次为您整理了金刚川观后感200(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程炳基
一腔热血洒金刚,万人之桥犹可贵。
——题记
那一年,是我国进行民族保卫的一年;那一年;是代表我们民族百折不挠,坚强不屈品质的一年;那一年,是我们与朝鲜人民永结邻邦的一年……那一年就是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的一年——1953年。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全面爆发,我国志愿军到朝鲜协助作战。1953年7月大总攻即将发动,这一次总攻的胜负就决定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输赢。但三路大军中却有一路大军却在金刚川下被湍急似奔江水所拦,并且面临着总攻时间的催促和美军战机的不停骚扰。
在渡江战争中,不断有人牺牲,那座“生命”之桥也不停地被炸毁。但“有志者事竟成”,伟大的中国人,凭借自己坚定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一次次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修好;一次次打破技术和工具的限制;一次次突破了人类的极限之后又被炸毁,直到轰炸机用***将桥全部损毁。
美哉我泱泱中华,用五千年文明培养了“中国精神”。革命军人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建起了一座“人桥”,使胜利的火种得以继续传播。
在我的脑海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是那一个被飞机所掷炮弹灼伤眼睛的军人。他并不因自己的失明而想要退缩,反而激流勇进,和其他工人共同筑起了一座“血肉之桥”,让大军得以继续渡江,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向这些军人学习,发扬这种“中国精神”。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勇敢的正视困难,勇敢的去战胜困难。即使被困难打倒,也绝不退缩,反而站起来继续与困难作斗争。古人云:“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在与困难作斗争时,要去积极思考,善于总结,取长避短。即使现在战胜不了困难,但时间可以证明一切,总有一天,这个困难只会成为你的垫脚石。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在我们的班级中,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建立统一的目标——学习。我们就一定会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成为一个博学多智的人,并且超越自我,取得优异的成绩。
毛泽东在演讲中曾经讲到“单丝不成线,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金刚川》这部电影,永远激励着我砥砺前行,永不放弃。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近日,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电影《金刚川》上映,影片用鲜明的构图和写实的场面“复写”了那一场气壮山河、荡气回肠的“反绞杀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所彰显的艰苦卓绝、血战到底的精神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一座桥,困不住一群人。电影中,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出动了F-4U夜间改进型战机和B-26、B-29轰炸机,对金刚川沿岸部署的防守兵力进行轮番轰炸。从行军战士、守桥炮兵、敌方力量三个视角都能看到,不管桥被炸毁多少次,士兵们总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其修复好。一次次进攻,一次次补修,一次次回击,志愿军战士用屹立不倒的姿态诠释了“三尺青锋怀天下”,用铁骨铮铮的行动践行着“一骑白马开吴疆”。
一座桥,铸起了一种魂。“你莫跑!”炮兵张飞直指云霄中的战机,怒目而视,眼神好似划过天际的流星,坚定得就像直插心脏的利刃,随即以残缺的肢体扣动了那一发致命炮弹,让肆意的“美国牛仔”在空中付出了代价。从揪心到解气,影片气氛和人物情绪拿捏到位、触及人心,让人切实感受到战斗的激烈和不易,这也更加突显了中国军人身上那“粉身碎骨全不怕”的铁血军魂。
要知道,上世纪50年代,中国在军事、科技、教育等多方面都无法与西方国家相提并论,对战双方力量可谓极其悬殊。事实上,我们拥有的不过是全国全民族的众志成城,不过是手中仅有的简易枪炮,不过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斗争信念。但一切看似“不可能”都转化成了逆转的“可能”,并随之铸为永恒。
“不可能,就是他们的武器。”片中,敌方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这句话。在他们看来,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问题,就没有什么是无法解决的。即便用再多炮弹如雨点般“伺候”这区区一座桥,顽强的中国军人也能够在一两个小时内将其再次修复并投入使用,这本身便是一种“不可能”,本身便是一种“致命武器”。事实胜于雄辩,当大部队按约定时间过江之后,便任你是天空“丧门神”,管你是何方“拦路虎”,都无法阻挡这不止于前、激流勇进的争胜势头。
电影虽来源于对现实的改编,但抛开艺术层面的处理,真实战争的残酷和惨烈程度定不亚于此。据推测,本片原型来自于带领工兵连造桥的战斗英雄张振智,他曾顶着炮火用7天7夜的时间带领战士们架起了一座载重桥,并在桥身受到损害后立下军令,保证短时间内再次架好,以至于在敌军千枚炮弹的攻势下一次次将桥“复原”,不屈意志由此可见。当然,这样的勇猛无畏还有很多,“冰雕连”的感人事迹就是一例。志愿军第9兵团的战士们立誓完成阻击美军的任务,为不打草惊蛇,在严寒肃杀、白雪皑皑的长津湖一动不动,甚至靠着吃雪喝尿等极端方式埋伏于此,以待良机。战后,4000多人因为天寒地冻而失去了生命,悲壮程度可想而知。鲜活的生命成为了冰冷的数字,却换来了最终的胜利,留下了永续传承、世代发扬的精神品质。
“x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烈士们的功绩彪炳千秋,烈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x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情说道。岁月不负过来人,历史铭记忠魂骨。x年前,不远的过去,一条条生命冒着枪林弹雨向死而生,用一次次冲锋捍卫着和平与正义;x年后的今天,作为后来人的我们也当秉承这份意志,崇尚这种精神,在新时代奋进的号角中尽显芳华,尽展才干。
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不过都是挺身而出的凡人。很多一线战士的年龄都在十来岁到二十多岁区间,换做现在,也都还处在接受教育和刚迈入成年人序列的阶段。年纪轻轻的战士们义无反顾,心怀大义,虽没有衣食无忧、安然自在的大好生活,却能够用保家卫国、拼死一战的战斗意志,用一往无前、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为后人的美好生活奉献那“只活一次”的精彩。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动人的旋律再次响起,这一次,两岸的炮弹激起的巨浪与血骨筑成的“人墙”融为一体。好似在用默不作声的行动向着苍天豪迈答道:“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一岸,钢筋铁骨,这一段,岁月峥嵘。铁骨忠魂,千古!
一“网”情深 喊出你是我的“亿中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自觉承担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一文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截止到2020年3月我国网民人数已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互联网应用与群众生活结合日趋紧密,宣传文化工作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广大宣传思想干部要深刻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向性,提高网络战线思想宣传水平,向人民喊出你是我的“亿中人”更是“意中人”。
心”“新”相印,喊出“制度之声”。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需要组织部门大力搞好宣传思想工作,需要组工干部当好收放自如、导向鲜明的代言人,做到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在宣传实践中,要通过创新宣传理念、延展宣传渠道、完善宣传机制等有效方式来引导和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刻保持头脑“充电”、思维“蓄电”、行动“放电”。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作为开展宣传工作的先决条件,在构筑同心、凝聚群众、建强体系的良性环境中形成聚合力、提振精神气,为营造正气充盈的舆论空间立好“风向标”
“心”“新”相印,喊出“政策之声”。习近平总书记讲:“要加强传播方式和话语方式的创新,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制度的优越必然伴随有满含热度的政策,政策的传播尤需有话语温度的人来宣扬。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需要组工干部责无旁贷地当好“政策通”“活字典”,合理运用政策方针来引导受众认识其中蕴含的亮点,解读其中引起或带来的改变,以此搭建组工政策与广大网民的“桥梁”。在此过程中,组工干部要能够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学习掌握好政策法规,在把握实质要义中领悟精髓所在,并通过多元化方式手段进行民意疏导、扶正抑偏,赢得群众支持,获得百姓认可,时刻以理性姿态弘扬组工正能量,唱响主旋律,推动舆论环境持续向好。
心”“新”相印,喊出“人民之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党近百年的奋斗历史告诉我们,思想引领力是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基础。新时代增强党的思想传播力和影响力要在加强政治建设上下功夫,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刚上映的《金刚川》讲述了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了能够准时把战友送到前线赢得胜利,志愿军不畏生死,在被美军多次炸毁木桥后,最终以搭建人桥的方式把战友送到前线的感人事迹。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不忘历史,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心”“新”相印,制定好制度,宣传好政策,一心为民,你是我的“亿中人”更是“意中人”。
杜佳璐
那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那是一次宁死不屈的经历,那更是一座用人搭建而成的“人桥”!在那节语文课,我们看了《金刚川》,令我回味无穷!
这部电影时长1时55分,主要讲述的内容是:在那个抗美援朝的时代,中国士兵为了渡过那湍急汹猛的金刚川去支援朝鲜,一次次的搭桥,一次次的摧毁,但是仍然坚守于此,他们所具有的中国速度,中国精神让当时的美国空军不得不震惊。
中国速度——当时美国人搭建一座新的木桥需三天,但在于中国只要三小时就够了,三小时前,美国空军用炮弹炸毁了桥,但三小时后,金刚川海面上又搭建起一座新桥。中国精神——当时的中国士兵气势高昂,他们那不服输跌倒了再爬起来的精神,让美国空军自甘不如,他们倒不了,因为他们的心是暖的,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当时的那群士兵没有一个怕死的!
一端是中国的地狱,另一端则是美国的地狱,那座桥就是地狱之门,如果中国人民顺利通过了桥,那也就意味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士兵用自己搭建起了一座人桥,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这部电影使我感受深刻,使我清醒地认识到了国家强大的重要性,以及当时那些士兵宁死不屈敢于奉献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是他们担负起了护国的责任,是他们用生命铸就了辉煌中国,更是他们用自己搭建起了一座“人桥”!
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什么他们当时非要选择造桥过河呢?为什么他们不先把美国空军处理干净,再继续造桥呢?金刚川的名字与这场战役有关吗?……因此我会再查阅一些资料,深入了解发生在金刚川的故事,来搞懂这些问题!
从这部电影中,我收获了很多,“人桥”也让我明白了“生命之花永不谢,生命力量永不灭”,它让我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