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又一次看到辛夷坞的作品,其实每一次看她的文章都很纠结,因为知道过程有痛苦,却又控制不住自己往下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内容概要:自喻为“玉面小飞龙”的郑微,洋溢着青春活力,心怀着对邻家哥哥--林静浓浓的爱意,来到大学。可是当她联系林静的时候,却发现出国的林静并没有告诉她任何消息。生性豁达的她,埋藏起自己的爱情,享受大学时代的快乐生,却意外地爱上同学校的陈孝正。板正、自闭而又敏感、自尊的陈孝正却在毕业的时候又选择了出国放弃了郑微。几年后,林静和陈孝正都出现在郑微面前,而工作后的郑微也纠葛在工作、感情甚至阴谋之中……郑微感情的天平,会倾向于哪一个呢…… 每天睡前在柔和的灯光下细细品味,一点点地看着郑微成长。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郑薇从小的愿望是嫁给林静,抱着这个愿望她考到与林静一个城市的大学,可是她期期望望想要见到的男人却不告而别,没有任何音讯留下,甚至没有带走他们最珍爱的书——一本有薇薇亲笔写的“玉面小飞龙”、一本有她和林静合影、有林静亲笔写的“我的小飞龙”的安徒生童话。不明就里的薇薇在得到家里的来电后,知道了她第一次爱上的男人离开的原因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两家大人那理不清斩不断的情怀,于是她慢慢释然,虽然偶尔还会想起那个眼神清澈,对自己倍加呵护的大男孩,但始终知道没有结局,于是大大咧咧的她安心的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涯。与陈守正的意外邂逅,让从来都是被人疼被人捧的娇娇女突然认识到原来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你,不是所有的人都怜香惜玉的。一个自律骄傲的男孩,一个任性好动的女孩,在校园里谱写了一曲不打不相识,女追男隔层纱的恋曲。看到薇薇在知道自己一再找阿正的茬不是因为讨厌,而是因为喜欢后,就努力靠近那个对人清冷礼貌的男孩时,被她的勇敢感动。
被舍友“猪北”评价为既认真又猥琐的薇薇在认定阿正为爱人后,作出了一系列的作战计划,势要把那座冰山劈开。从一开始的跋扈对峙,到可爱女生的死缠烂打,我是真的佩服了她的勇气,像她这样心地纯洁,一片痴心的女孩现在是越来越少了,爱就要让他知道,只要自己付出,不求回报,多可爱的孩子呀,只不过我是永远做不到的了。终于冰山融化了,阿正渐渐习惯了身边有胡搅蛮缠的薇薇,第一次正视自己的情感,虽然有点小心翼翼,有点不舍得付出,但终究还是动心了。如果他不是个遗腹子,不是从小就被寄予深深厚望长大的孩子,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甚至他只是一个凤凰男,我想故事就会如此结束,虽然不会没有争吵,但大学时期单纯的爱会让他们慢慢更加和谐!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读后感,这本书让我落泪的好几次。尤其是阮阮死去的那一段。我喜欢书中的两个女生,小飞龙是可爱的,乐观的,活泼的。阮阮是美丽的,大方的,有着高贵却又忧郁的气质。小飞龙敢爱敢当,爱的彻底也恨得彻底,轰轰烈烈!阮阮的爱是隐忍的,所以也是决绝的,当她突然就分手的时候,我震惊了一下,但这也符合阮阮的人物性格,我喜欢阮阮,因为我理解她,我懂她心中永远不会抹去的那份爱,我理解她心中一直都有着不想保留的位置,我更理解或许她这一生都无法再真爱。她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列车,最终生命的流星陨落。我想如果在天有灵,她依旧不会后悔,她会微笑,庆幸着自己的勇敢,庆幸着心中依然有爱。是的,阮阮,只有你的青春永垂不朽!!!小飞龙最后还是选择了林静,我想她是对的,至少可以幸福,不管她心中到底爱谁,林静是可以托付一生的好男人,是可以让受伤的小飞龙重新拥有笑容的大哥哥。的确,或许所有女生都会在爱过了伤过了之后,遇见自己的MR。Right。
遇见那个对的人,遇见那个可以真真正正一辈子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的爱人。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不要因为过去的爱情而绝望,正是因为他的离开,才让你一夜成长,正是因为他的冷漠,才让你现在和真正的幸福遇上。陈孝正是最不配拥有爱情的人,他不理解爱,也不懂爱,或许我应该考虑到他从小的生活环境以及他妈妈对他的期望,可是这些并不是抛弃的理由,小飞龙从来都不是阻挡他前进的绊脚石,小飞龙给了他太多别人无法给与的爱与关怀,只是他自己不知道珍惜,不知道爱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青春是一个快乐却又很痛的字眼,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泪水。谁都有回忆好的回忆坏的回忆快乐的回忆痛苦的回忆要永远记住的回忆象一辈子忘记的回忆回忆组成了我们的过去成了我们青春的见证。那些我们曾经以为的惨烈青春,那些我们曾经以为的黑暗岁月,那些我们曾经以为委屈的事情,都已经悄悄的退出我们的记忆,渐渐不见青春已经散场我们的将来会很美好……
青春是一个完美的字眼,美得让人心醉,让人欢喜。
——题记
一早起来,阳光明媚,好得不像话,还真有一种拿被单来重新洗一遍的感觉。可是我还是抑制住这种想法,因为湛江的天气已经不能用正常来形容。果然湛江的天气就是女人的脸色,说变就变。前一刻的风和日丽瞬间变成了乌云密布,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在校门口截了半天的的士才到达我们今日的目的地——电影院,而我们今日期待已久的电影正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130分钟的电影竟然没有丝毫的拖沓,虽然其中一些情节转变得太快,显得有些生硬,但瑕不掩瑜,其中真实的场景,怀旧的物件还是勾起不少八零后的回忆。剧中的郑微敢爱敢恨,对于林静那份邻家哥哥的'爱一向深藏在底,对于陈孝正这种温吞男,还是用自我的实际行动感动了对方。让人心中感慨的是电影里的每一个人的青春都很残酷,郑微每一场恋爱都是倾尽全力,可是都没有得到好的结果。陈孝正为了出人头地,背叛了自我的感情,抛弃了郑微,他说了一句最重要的话:事业上的成功是做人的失败中换来的。其实他过得并不好。而林静身上背负了太多的东西,使他对郑微的爱,不敢表露,当他发现郑微向陈孝正露出甜蜜的微笑的时候,他就明白这个女孩已经不属于他。
谈回郑微的舍友,阮莞深爱着一个懦弱的男人,最终_于一场车祸,_于去追逐爱的路上,借用郑微的话来说,仅有阮莞的青春才是永垂不朽的。朱小北因为受不了别人的诬陷,辍学从此杳无音讯。而李维娟嫁给了富商成了两个孩子的后妈,辛酸仅有自我明白。他们的青春刚开始绚丽多彩,每个人生活得有滋有味,但时间的流逝也带走了微笑。应对毕业后种种的压力,他们收起了嘻哈的笑脸,为明天努力奋斗着。
剧中赵又廷演的陈孝正深刻的诠释了这个矛盾的主角,而他说的某些话也深深打动在场的人。“我能够忍受贫贱,但我不能忍受我爱的女孩忍受贫贱”这是他的爱的宣言,也是爱的态度。但悲哀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锦衣玉食,女孩更多的是期望能永远的在一齐就足矣。因为观念的不一样,很遗憾两个人错失了最完美的青春。所以郑微的一句话说的很对:青春就是拿来怀念的。
我们最大的错就是爱自我甚于爱感情。
杯具的结局,看得让人心生感慨。
青春,多么美好的词汇。可是它随着时间的流去,始终会离我而去。
——题记
青春,对于我来说似近似远,因为我在思想上还是如小学生般幼稚,在肉体上,我已步踏入青春。自从暑假看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后,我已两眼朦胧,泪花闪烁,思想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我把这本书分为三部曲也称“成长三部曲”用这三部曲来诠释我对这本书的感想。
青春是努力。书中的郑微为了追上心中默默暗恋的林静,奋发向上地学习,可等她考上了林静上的大学,原本以为已经追上他了,没想到,林静已经出国了。距离越来越远了……在我们的青春里,为了自己心中的目标而加油努力的行为是美好的,即使我们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始终成就了自己。
青春是冲动。在郑微的大学岁月里,有着和陈孝正一段美好的感情。起初是争吵,到后来冲动的郑微不断地找陈孝正要讨理,到后来郑微不知不觉喜欢上了陈孝正。她不断向陈孝正示爱,孤傲的他,也被郑微打动。就是因为一时的冲动郑微收获了她的美好,尽管最后他们没有在一起。有时,做事情主动要比被动好,至少能收获得到。
青春是友谊。阮阮是郑微大学时期要好的朋友。在郑微弄丢了从小最依赖的林静时,却多了一个叫“阮阮”的好朋友。在那个夜晚,她们喝得烂醉,即使没有她们想要得到的,但她们收获了友谊。
青春易走,郑微在青春里蜕变。在成长中患得患失,最后才知道有些东西不会再回来。我们开始慢慢成长,虽然我们还没经历过太多的风雨,但在这本书中却领悟到了许多。我愿我的青春不腐朽,我会珍惜我的青春,即使时间如箭一般从我身边射过。
致你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我的美好青春才刚开始!
陈孝正,本片男主角,单亲家庭,父亲早死,由母亲独自一人带大,对陈孝正管教严格。陈孝正是标准的好孩子,听话,勤奋,自律,刻苦,努力,学习好,受家庭影响,有些自闭,有些自卑,敏感,但人长得很帅。陈孝正在大学里属于另类,他为实现梦想而全力战斗,不容许有任何差错。
如果不遇上女主角郑微,陈孝正的生命轨迹将按照他之前规划好的路线,平淡无奇的走下去,最终会和曾毓走到一起,结婚生子,事业有成,或许后半生幸福美满。但这样的人生轨迹注定不是个好故事,也太过平淡和乏味,亦与青春无关。
青春时,人至少该疯狂一次,否则就不是青春。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里,就该去做那个阶段里该做的事情,青春期里去做青春期该做的生气。如果少年时没有犯过傻,犯过错,长大以后,这样的机会就不会再有了。这世界的错误就在于,成人总是用自己的行为准则,去要求小孩子不去犯规、不去犯错,最终使他们学会用各种规则要求自我。然而,人不是机器,人有感情,如果一味的用规则去约束自己,人生又有何滋味。
年轻时,我们不懂的东西太多,可等到懂了之后又晚了。青春时犯错是注定的,留下遗憾是难免的。没有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去做,而我们也不知道,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东西,是否真的是对的。绝对正确的三好学生陈孝正,最终还不是吸起了香烟?
郑微的出现,让陈孝正这条平滑的直线,出现了拐点。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如果郑微注定不是陈孝正青春期回忆里那条靓丽的风景线的话,她甘愿成为陈孝正平淡无奇的回忆里,那个闪闪发亮的傻逼。然而,最终神经病也好、傻逼也好,郑微还是成功了。感情就是如此的不由人控制,郑微对陈孝正,从讨厌到喜欢,陈孝正对郑微也是如此。人生注定变数太多,无法规划。
观影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的强烈意识到,郑微真是个聪明的女孩子,她的聪明,不是一般人的聪明,而是看不懂的那种聪明,是绝顶聪明。曾毓那么好,为何不能打动陈孝正呢?陈孝正可以控制自己不喜欢曾毓,但他不能控制自己逃避郑微。郑微的力量,既大于曾毓,也大于陈孝正。
人们总是不停的去学习控制感情,可是真的必须去这么做吗?郑微是个真性情的女孩,而且非常勇敢。她敢于在晚会上因一时气盛,让晚会的主持人下不来台,不给领导留情面,勇敢的去唱那首《红日》。在正常人眼中,她的举动不知出格,而且愚蠢之极,但正因那一唱,她赢得了陈孝正对她的爱,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没有原则可言,没有道理可讲。人生何尝不是这样。
人生只有一次,没有推倒重来的机会。陈孝正选则去美国深造,对那时的他而言,他是不可能去做出别的选择的。不能怪他,他的人生规划容不得差错。怪就怪那时的他还不明白,他一直奋斗的梦想,可能并不是他最需要的。几年之后,等到他事业有成的时候,才想重新拾起青春时的情感。但他所面对的人事物,早已变迁。陈孝正的生命也因为缺憾而变得完整,但他事业上的成功,能否祝他重走一遍青春,电影到最后也没有交代。
郑微是一个很自我的女孩,从一开始与阮莞的对峙就能看到。直到陈孝正的出现,她才把自己注意力从对自己的关注,转移到对外部世界的关注。虽然之前她喜欢过林静,但那时的她,对外部世界仍旧是不敏感的。陈孝正使郑微意识到外部世界的存在,为她打开了一扇窗户。而陈孝正则始终没有完全打开自己,即便他爱上了郑微,可是最爱的仍旧是自己。在单亲家庭长大,使陈孝正丧失了完全爱他人的能力。而张开则不一样,他可以完全放弃自我,为他人服务。陈孝正和张开拥有的是完全不同的人格。
阮莞是个聪明大气的女孩儿,只是爱情使他盲目,爱错了人;黎维娟一心想嫁个有钱人,最终她得偿所愿,只不过嫁了个老男人;林静因为受到世俗观念的影响,怨恨自己的父亲,多年之后才明白是自己太过狭隘;朱小北是个倔强的女孩子,被学校开除,最终却成为一名教师;张开看似没心没肺,实则把感情隐藏的最深;富二代许开阳最终和曾毓结婚,虽然安排有些刻意,也算是钱权结合了。
这样的青春才是真实的青春,才是青春本该有的模样。世俗的世界总是有太多的规矩,管这管那,这不对,那也不对。事实上,太多事情,本无对错。对错,只是人们有观念之后,强加于事物之上的东西。
电影就到这里。《致青春》我认为是国产电影里少有的精品。近几年的电影里,不脑残的国产片不多,所以即便是中等水平的电影,我也愿意给它打五星。而《致青春》我愿意给它六星。总的来讲,我认为《致青春》可排在《让子弹飞》之后,与《西游降魔篇》比肩,超越《泰?》。——当然这里指的不是票房,只是个人对电影的喜爱程度。
这部影片勾起了很多观众对青春的美好回忆,也引起了很多的情感共鸣。电影里展现给观众的青春很美好,可结局却令人唏嘘不已。很多人都为影片中人物的命运而叹惜,叹息他们成年后没有实现年轻时的梦想,没有做到自己年轻时喜欢的事情,没有嫁给年轻时相爱的恋人,甚至是变成了自己原本讨厌的那类人……
对我们这些早已告别青春的人来说,看罢影片免不了会有诸多的感慨。年轻时总是毫无忌惮地挥霍青春,好像青春永远都消费不完;但是现在,看着一群群血气方刚的青年才俊,竟然有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彻底失去后,终于后悔当初没有去好好珍惜,人生总是有太多的遗憾!
我并不是一个喜欢多愁善感的人,对一部关于青春的影片何以有如此感慨?或许你会说“年龄的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青春不在”,“只要心态年轻,就不会显老”,我们确实听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话,然而你不觉得这是阿Q式的自我安慰吗?难道青春只是一种主观心态?只要你觉得自己年轻,你就拥有青春?我想,持有这种想法的人真的是患上了妄想症了,如果这种逻辑真的成立的话,那我只需要想着我是如何如何的有钱,我就是一个大富翁了。你能想象一个为了生存而焦头烂额的中年人能够真正感受到青春吗?我认为,青春是具体的、实在的一种存在,它会有开始、有过程,当然也会有结束。
青春会绽放在约15—25岁这个特定的花季,会生长在一个像学校这样特殊的地方,会在一个跟自己年龄相仿的人群里(比如同学)争妍斗艳,会拥有因一起寻梦而产生的美好的、难忘的、比如学习这类的经历。在青春里,我们总有那么几个损友,一起悄悄地干一些让老师或家长吹胡子瞪眼的事情;在青春里,男的会多情女的会怀春;在青春里,我们总会为一些色彩斑斓的梦想而努力去追逐;在青春里,我们总有一股初生之犊不怕虎的拗劲;在青春里,我们总有那么一点幼稚,就算天塌下来都不怕;在青春里,我们总是单纯直率,爱憎分明。
青春是浪漫的、多梦的,是单纯的、快乐的,是率性而为、不计后果的。青春年少时,人会意气风发,朝气蓬勃,血气方刚,斗志昂扬。
当然,青春里也会有遗憾,烦恼、焦虑偶尔会让人少言寡欢,失败、失恋也会让人伤心难过。但是青春的真正遗憾是没有遗憾。因为青春短暂,稍纵即逝,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把青春里的事情做好。
没有遗憾的青春不是青春。这样一想,尽管我的青春里有许许多多的遗憾,心里亦可坦然了。现在站在岁月的远处回首青春,虽然仍碌碌无为,但好在我也曾为了自己的梦想奋斗过,也曾在学习上、在工作中努力过,也曾和了一帮意气相投的朋友一起热血沸腾过,也曾为了爱情伤心流泪过……
原来,我们成年之后失落的东西,大多曾在青春里拥有过。我们真正应该遗憾的是那种被消费掉的、一无所有的、苍白的青春!
因为青春是形而上学的,它是一种存在,并且和其它很多事物是有联系的,所以青春也不会是静止不变的,它必然会逝去。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是永恒的,青春也不会永恒,永恒的只是青春的回忆。那些“青春永驻”、“永葆青春”之类的话,道出了我们对逝去的青春的无奈和眷恋,其只不过是我们对被过度消费的青春的忏悔和一厢情愿的救赎!既然知道青春是必然要逝去的,那我们还有必要太过于伤感吗?
在青春已然远去的日子里,我们不要老是慨叹岁月匆匆太匆匆,不要老是追悔那些不可倒流的时光,不要老是想着如何为青春祭奠,而是应该去想想怎样让青春之后的岁月继续精彩和灿烂。
其实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曾经停下来过,因为类似的校园小说一开头总是不能免俗的以大一新鲜人对大学的好奇、介绍周围的环境和同学、以及卧谈会作为开端。而且一开始的“玉面小飞龙”是个被宠坏的小小姐——我不喜欢太娇纵的女生。再者作者的文字淡然平述,也没有特别吸引我的地方,于是看了一点开头便转去看《乱神馆记》了。
后来看完了《乱》,总觉得这本这么热门的小说我最起码应该有始有终的去看完它,才发现让人感动的东西慢慢的涌现出来了。
在郑微扬言要追陈孝正的一开始我还是不喜欢她的,哪有那么自私且不顾别人感受的女生?!直至小飞龙要放弃了,我对她的感觉才慢慢的开始好一些——也只是一个得不到心爱玩具的小女生罢了。
虽然知道郑微和陈孝正之间肯定会有故事,但陈孝正的转变似乎有点快哦。这是不是又说明,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或许男人就是这么践吧。嗯,应该说,人就是那么践的。还有,习惯真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当习惯成自然后,一切不合理的事情便变成了合理,也可以被总归成“金诚所致金石为开”吧?
郑微的确是个非常勇敢的女生。看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我碰到一个我很喜欢的男生,会不会也会像她那样不顾一切的去追求?答案显然是不会,蝎子不允许我那么做。所以郑微应该是双子座吧,而陈孝正到有点像天蝎的样子。
郑微说,如果她付出十分,他只回报五分,那她就给他二十分,他不就可以给她整整十分?
郑微想,因为她不知道若干年之后的自己是否还有现在这样不顾一切的勇气,那为什么不就趁现在,趁她该拥有的都还拥有的时候,竭尽所能地去爱?
话说得没有错,只是这种追求值得吗?每个人的感受与价值观不同吧。
没想到作者把郑微的故事写得那么长,长到林静去了美国回来,长到陈孝正去了也美国也回来,长到不顾一切的玉面小飞龙变成了成熟的职业女性。
不过我更喜欢长大后的郑微。
年轻的郑***动莽撞,因为那时候她有鲁莽的资格;而当她长大,终于明白了自己不再拥有这种资格,便开始变得沉稳内敛。很多人会为这种转变可惜、遗憾,但却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至于林静和陈孝正这两个男人,我分不清楚到底对谁更有好感。因为他们都是那么的自私,却又那么的真实。他们总是围着以自己为中心点的生活而努力着,他们就像是随时会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碰面要说Hello的那个人。他们有柔情也有绝情,他们有默默奉献也有不择手段,所以我没办法用单纯的“好”或“坏”来评定他们,也没有办法对他们的感情一边倒。或许这就是像文中所说的:“每个女孩的生命中都有过一个陈孝正,但最后嫁的却都是林静”一样吧。
其实我很害怕陈孝正这样的男人,这种出生在不富裕的家庭,却有才华有目标有欲望、但没自信的男人。他们太爱拿“贫穷”为借口,为自己一步步的攀爬而作的牺牲来寻求可以开脱的理由。于是当他们爬到欲望的顶峰的时候,回头看看却发现,自己已经丢失了比攀上顶峰更有价值的东西了。
但我又是最被郑微和陈孝正的感情所感动的,一个人半夜偷偷在被窝里一边看一边擦拭了N张卫生纸……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很大程度觉得,这种现代小说总是一些太有空的文学爱好者用华丽词藻堆砌出来的无病呻吟。直到看完了这一整本才发觉,原来最朴实的,最简单的,才是最感人的,才是最能直接抵达人内心的……
——致我们永不腐朽的青春。
“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所以,我太紧张,害怕行差踏错。”
他是寒门出身,清冷孤僻的单薄少年。但我想,如果命运许他的是另一种成长,另一种环境,也许,造就的将会是别样的陈孝正。那个陈孝正不会是冷漠的,不会是坚持的,也不会毅然决然的离开郑薇前往美国。他会很好很好,可是,却不再是陈孝正了。很多时候,我们愿意活在想象里,是因为想象足够美好。而生活的缺失与残忍,不是谁都有勇气背负。
陈孝正说,微微,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人首先要爱自己,我没有办法一无所有的爱你。我相信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是悲伤而真诚的,可是这有什么用处。青春里的爱情,只有那样热烈的一次,就会燃烧殆尽。他错过了那一次,从此后再也无法弥补回来。
人总是有些贪婪的,多年后归来的陈孝正,他拥有了他想要的社会地位,他获得了自己想要的所谓利益,于是也想要挽回心底永远的遗憾。那一场爱情,我不能说在陈孝正心里就真的是浮萍点水,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也许,他当真是爱郑薇的,可是当他的爱情和庞大的现实交织在一起,这一切都显得太过轻渺,太过微不足道。索性的是,郑薇最后没有选择陈孝正。是,我觉得幸运,因为我从未喜欢过这个少年。人这一生能有多少孤勇执着?人这一生能有几次青春热血?人的情感能有多少热烈激昂?郑薇最真挚最质朴的情意全部给了陈孝正,那一场青春里,她所有快乐,眼泪,欣喜,全部都是因为那个叫做陈孝正眉目清俊的少年,可他最终予她的是什么?
我们一直以为,有些东西是可以遗忘的,可实际上不是。对于陈孝正来说,爱,是他可以决绝放弃的,却从来都不是可以忘记的。当多年后的陈孝正对着另外一个女孩子请求,你能用家乡话叫我一声阿正么。也许就在那一刻,我终于还是原谅了那个离开郑薇的少年。
永失挚爱。这已是命运予他最大的惩罚。
《致青春》反映的是90年代的大学生活,这对于85后、90后都是陌生的。那个时候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大学生不可能通过宅在宿舍里融入校园,而是需要更多的行动力,于是在共有记忆方面就有了更多的现实形态,人与人的走近和疏远都是可以通过物理距离来量化的。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这是一部卖回忆的电影,比如我,一个宿舍楼公用电话的细节就可能带出我的很多记忆,这会让我想起在那些与我一起消磨鬼混过四年的哥们儿姐们儿,走出影院我就想给他们打个电话。
当然这些东西是用来锦上添花的,它们可以构成影片的卖点和氛围而不能成为让观众走进人物的戏剧主体,《致青春》最大的价值在于成功地塑造了女主角郑微这个人物,这个人物其实有点平凡,但她的奇妙之处在于几乎每一个女性观众都能在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无论是作为追求者和被追求者,无论是自我审视还是意淫,郑微这一角色所体现出来的执着、勇气、活力、自嘲等等品质对女性观众来说都有着强烈的代入感,除非你生来就是个人群中的女王。《致青春》这样的灰姑娘策略是极其聪明的,实际上它是通过对观众的恭维来实现对观众的征服的。
赵薇首次执导电影,表现令人惊喜,感觉和品味都很好,只是在剧情把握上有些失衡,韩庚所扮演的角色语焉不详,没达到预期的戏剧效果,毕业后的段落在节奏上不够贯通,但这些缺陷由于赵薇在角色和情节上所倾注的个人体验而得到了弥补,甚至一些生涩之处也可以为影片的风格所融汇,因为青春本来就是生涩的。
青春校园电影其实在中国电影类型中是长期缺位的,《致青春》之前的同类电影我只能想到《80后》,再早就是八十年代的《女大学生宿舍》、《青春万岁》了,而《致青春》对这一类型电影的商业性开发也许比影片本身更有意义,这不同于艺术电影中所展现的残酷青春物语,这种青春缅怀是快乐而阳光的,它会带给人惆怅,而更重要的,是提醒观众,那段注定逝去的岁月是多么可爱,请你为曾经拥有过这段苦乐年华而骄傲。
关于演员,女演员普遍不错,杨子姗前途无量;男演员可发挥余地不大,只有包贝尔值得关注;最佳客串授予韩红,那一场戏,从头笑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