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精彩4篇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在德国特里尔城诞生。两个世纪以来,这位“千年第一思想家”的英名和事业长存于世,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切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深情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精彩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篇1

我还是第一次看见这种粘土动画,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阿凡提,国外电影的制作团队就是强,不得不佩服。

据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如果真的如此那真的让人无比感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澳大利亚的玛丽给远在纽约的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叙述自己的生活和烦恼,让马克思回答她的问题。就这样他们成为了跨越大洋的笔友,一次次的通信加深了他们的友谊,而且由于两个人都没有朋友,于是把对方看成了自己唯一的朋友对待。两个人互相安慰,互相帮助对方,直到玛丽来到马克思的门前。

显然,如果故事就这么简单并无法完全衬托出朋友的意义,而玛丽和马克思之间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两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从一开始的互相体谅对方的痛苦到关系的破裂,再到马克思最终的原谅,其中可以说是一波三折。而玛丽更是为了帮助这个素未见面的笔友立志研究精神病学,最后又因为马克思的愤怒销毁了自己所有的著作,抛弃了丈夫的爱,陷入了彻底的失望堕落之中,如果马克思最终没有原谅她,那她就难免一死了。这种友谊显然超过了夫妻的情谊,甚至能彻底改变一个人,力量实在是可怕的吓人。

显然,作者是想突出这种友谊的价值,这才叫真正的朋友,我记得以前常有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玛丽和马克思就是这么一对知己,他们在信中毫无保留的叙述自己的生活,叙述自己的缺点,完全是一片真心。不知道为这部影片评高分的人是不是被其中的这种友情所深深打动,看见豆瓣上的评论,有人在看到结束玛丽走进马克思住处发现马克思已死的时候痛哭了,为朋友之死而哭,还是为这种伟大情谊的终结而哭?

好在玛丽没有哭,她静静地坐在马克思旁边,拉着马克思的手,默默注视着贴满了自己信的客厅墙壁,感受着这种温暖。如果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那么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呢?我猜玛丽会变的更坚强,这种友谊在她的心中永远不会枯竭,给她的只是无穷无尽的动力,她会再认识很多朋友,但唯一的朋友永远只有一个。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篇2

这是音子推荐的电影,她说很是感人,眼泪都溢出来了。

可惜,我的泪珠子在我的眼眶里打转了很久,都没有掉下来。

我觉得,这是一部关于成长和友谊的故事。

玛丽和马克思都没有朋友,一个也没有。玛丽渴望有那么一个朋友,所以她写信,寄给一个不知名的人。而信,到了马克思的手里。因为信,他们成为了笔友,成为了彼此唯一的朋友。

玛丽因马克思而成长,而马克思因玛丽,也获得了他人生目标之一的友谊。很难说清他们之间是谁依靠了谁,他们是彼此的精神依靠,跨越了地域,跨越了年龄。

他们也有矛盾,而那矛盾,让玛丽失去了自信、友情、爱情和家庭,她甚至想放弃生命,因为马克思生气了。我不将此理解为爱情,友谊也是可以如此重要的,让一个人失去他的天和生活。

马克思在片中,被他人认为是精神病患者,而玛丽也认为是这样,甚至以他为病例写了一本畅销全球的书,这也是他们矛盾的中心。玛丽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她想用自己的办法去拯救马克思,可马克思从不认为他有精神病,她应该知道的。

我比较喜欢马克思。他有自己的思考,他知道自己的不合群,从自己的身上发现矛盾和“错误”。他的童年并不美好,他的思维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而他唯一获得的,是别人的粗暴对待。所以当他得到玛丽的友情时,他很珍惜,结尾处那满墙的信纸,让人热泪盈眶。他是如此珍视的,他唯一的朋友。

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 宽恕朋友的错,一切都会美好的。

说不清道不明,或许我和马克思一样无法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看完后,很想去找一个笔友,畅谈畅谈,却又觉得,没有那么必要。果然又是犹豫啊……

有时候想,正如玛丽的丈夫,说不定,就找到了自己的Mr.Right。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篇3

观看有理论深度、有实践温度的通俗理论对话类节目《马克思是对的》第二集《洞悉世界的眼睛》和第三集《不朽的〈资本论〉》,让我对马克思思想的起源,他箸书的经历有了深入的认知和敬佩。

第二集《洞悉世界的眼睛》最深刻的一段,是专家讲述马克思的好友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给出这样的一个评价,“他认为就像达尔文发现了自然界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里程碑,在马克思之前,人们对社会的发展犹如瞎子过河,不知道未来的发展走向,走一步看一步,走的很不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诞生后,人们对走过的路,以及今后要走的路才有了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清晰认识,这于人类来说确实是很伟大,马克思的思想可以说是人类发展的导航灯,永远明亮前方。

第三集《不朽的〈资本论〉》,本集重温《资本论》创作和出版的艰辛历程,从1843年开始,马克思就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在这条道路上艰苦跋涉了20多年的时间。为了彻底、准确地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律,马克思精益求精,查阅、研究了超过1500本著作书籍,做了100多本读书笔记。之后,终于完成了《资本论》这部伟大的著作。即便150多年过后的今天,《资本论》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我的感触,伟人并不是绝世天才,做事一样要一步一步前行,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才是真正的伟大。虽然我们做不到伟人那样为人类命运奉献光阴,但我们可以见证他的思想,甚至参与到他的思想中,唯物辩证不就是这样么,有理论还需要实践去证实,中国走的社会主义道路,便是马克思思想有力的彰显者,这条路,我们将矢志不渝坚定的走下去。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篇4

作为一个90后,马克思的名字当然毫不陌生,但我对他的了解不太多,只知道他是一个额头宽宽、眼神清澈、留着浓密长胡子的外国老头,写了一本复杂深奥但极具价值的书——《资本论》,还琢磨出了一套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许多90后和我一样觉得云里雾里,不知其解。但也有很多懂他的人,并深入学习、灵活运用他的这套“魔法理论”拯救了太多太多苦难的人们。他对于社会主义的构想在今天仍影响着许多国家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他的伟大不言而喻,但可能正是因为这种伟大,我们总是以瞻仰的角度去了解他,仿佛高不可攀、遥不可及。

不久前,有同事推荐我看《马克思靠谱》这本书,本以为这又会是一本枯燥而又理论化的书籍,但从翻开它的第一页起,我就被深深吸引了。因为,这本书里通篇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给马爷爷穿上新潮的衣服,化妆打扮一番穿越到了现代,用时下流行的语言、诙谐幽默的文字、轻松的笔触、独特的视角,透视了一位3D版的马克思,让我认识到了一个全新的如朋友般的马克思,真实且充满色彩感。

年轻的马克思原来也和我们一样有着激情昂扬、叛逆任性的青春岁月。那年,其貌不扬的小马凭借着自己才华横溢的独特魅力追到了白富美燕妮,可见他也是个“撩妹高手”呢!大家都不看好这段感情,的确,小马一生穷困潦倒,一辈子都在研究钱,却最缺钱。他们曾有过七个孩子因为贫穷夭折了四个,但就是这样的情况,燕妮作为家中女主人公没有因生活水平的巨大落差而愤然离去,反而是在马克思背后全力支持。也许他们的爱情少了如今韩剧中你侬我侬的浪漫气息,却在革命考验中温暖燃烧,完美的向世人阐释了“最好的爱情不是物质上的门当户对,而是精神上的势均力敌。”他们挡开世人的流言蜚语、也挡开现实生活中的一切艰难困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离不弃,相互扶持走过一生。相较于如今一些浮躁、随意的现代婚恋观,小马夫妇绝对为我们树立了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

书中还《·》提到了小马的朋友圈,说到这,必须要提一下小马最好的哥们——恩格斯,他俩一共合作了四十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这份伟大的友谊深沉而厚重。恩格斯为了好友专心研究而不受生活琐碎的羁绊,无奈之下,不惜沾染铜臭,重新当起资本家挣钱养活小马一家。小马除了经常感激就是下决心写出更好的文章,不辜负好友的心意。小马的真诚坦率,小恩的宽宏大度,让他俩的友谊无比坚固。不得不感叹:一生中得此知己足矣!

17岁的小马曾高调写下“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伟大志向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至此开始,他一生不为了钱、不为了权,为了这个信仰一往无前。追寻梦想的过程中他也曾叛逆过、迷惘过、苦恼过,但他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坚持梦想、敢于批评、勇于实践、不畏苦难,一步一步朝着那个最初的梦想靠近。他把高调唱成了高尚,直到彼时叛逆青春的少年成为一位伟大的千年思想大家,为全世界指明方向。这份坚持让我们感动敬佩之余,更多的是向其致敬,向其学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