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观后感【优秀9篇】

《八佰》全篇的战场群像是以一群小人物的心理刻画展现,在家国情怀、民族危难之际,小人物随之成长,以细腻的心理写实手法层层递进情感,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这就是电影《八佰》呈现的画面。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写八佰观后感”,下面是漂亮的小编为大家整编的《八佰》观后感【优秀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佰观后感 篇1

“东北沦陷了,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这是《八佰》电影中谢晋元团长在四行仓库对每一个战士的喊话,也是激励战士们用尽全力跟日本人一拼。那些战士们都是中国没有留下姓名的英雄,都是为国家牺牲的勇士。看完这部电影,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都是有血有肉的战士,他们有亲人,也有朋友,但他们在国家危难的时候选择放弃了小家保护大家!为了阻止敌军爆破四行仓库,多少战士在短时间内对生死存亡做出改变,毅然地一个接一个地抱着炸药从四行仓库跳下,并高声喊出自己的名字,伴着炮声消失在血泊中。四行仓库后面就是租界,它们之间仅仅只隔了一条苏州河,用地狱和天堂两个词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虽然战争就在那些隔岸观火的百姓面前,但他们没有半点警戒之心,租界天天灯红酒绿,因为他们总觉得:只要外国人在这,自己就是安全的。也有一些爱国人士一直为战场上的战士们,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随着日军的。猛攻,谢团长的部队从原来的八百人变成了四百余人。明知必败,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记得当时还有记者来采访,问还有多少兵力,为了让日本人知道中国人还在,中华未亡,扩大国际影响,对外宣称是“八百人”。

他们没有八百人,但英雄总有八佰人。当谢团长命令将士们举起中华民国国旗时,他们就已经胜利了。一个人倒下了,一个人再上去* *稳住旗杆。最后整理尸体的时候,是八个已死去的将士牢牢的握住了旗杆,旗杆未动,但点燃了中华子民心中的熊熊烈火,也唤醒了那些睡眼惺忪的百姓。

死守四行仓库四天四夜后,部队接到通知:紧急撤退,如果再不撤退,日军就会拿重炮轰炸四行仓库,到时租界就会受波及。在部队连夜集体冲桥时,子弹如雨似的打在桥上,桥不再是灰白色,而被鲜血染成了红色儿,但战士们对弹雨无所畏惧。对岸百姓的心中烈火也彻底被点燃,在栏杆后纷纷伸出了手,最终部队在谢团长的带领下成功撤退,伤亡三十余人。  《八佰》导演管虎说,之所以用大写的“佰”,便是为凸显百字的“人”。气吞山河,临危不惧的“八佰壮士”为我们树立了一座座精神丰碑。这种精神来自于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气,也来自于民族苦难的共情。不让四行仓库变成400人的坟墓,只要有一个人在,就一定坚守阵地和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他们大多数都没有名字,但他们真实地活过。想到这里,我深刻的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实在是来之不易,这可是在抗日战争历史中涌现出的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的殊死拼搏,不懈努力才换来的呀!

佰观后感 篇2

现在有一个电影特别火,那就是《八佰》,暑假快结束时,这个电影上线,随后就掀起了热潮,人们无时无刻都在谈论这部电影,我也想看看这部电影,昨天晚上,写完作业,就去看了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讲了抗日时期,上海被日军轰炸,只有上海租界没有被炸,日军想进入上海租界,可却被四行仓库里的四百名国军守着,四百对几万,多大的差距,人们说他们守不过半天,可是他们却守了四天,最后他们的长官下达命令,让他们进入上海租界,放弃坚守。

这是一部抗战剧,也是由真实的故事改编,不难想象那时有多困难,在第三天时,日本扬言要在三个小时内攻下四行仓库,日本立马发起猛攻,日本为了打破墙体,组成了一个铁皮阵,也就是日军头顶一个大铁皮,让国军枪打不进去,手***扔不到。这时一位国军做出了自杀的举动,他身上拿着好几个手***,跳了下去,成功炸到了日军,其他几个国军见到之后纷纷效仿,最后成功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好死不如赖活,能活为什么要死,可有这样一群人,不怕死,困难来临之时,冲杀在最前面,他们就是抗日军,如果不是他们,我们泱泱大国早已沦陷。

让我们铭记历史,从惨痛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好好学习,报效中国。

佰观后感 篇3

今日去看了电影“八佰”,期间哭得我直抽搐。拍得是真好,也十分感激电影这样的媒介,跨越时间,跨越现实和想象,把资料记录和展现出来,供人们观看欣赏。

看完我最终理解了些国旗和国歌的意义了,太沉了,因为背后是无数先人们的鲜血和尊严。教科书上有写,教师也有讲,但直到我自我看到这部电影了,我才切身领悟到了。同时也领悟到初中做操升旗时教导主任为何大骂来回走动的学生,还有战士们对国旗的那一份感情。数不清的先人们前赴后继所捍卫的他,在何时何地都是沉甸甸的。

再有就是这部电影让我觉得他很客观,片中应对日军的侵占和枪林弹雨,有顽强反抗的、有逃跑的、有崩溃的、更有在租界处唱戏的、卖艺的、拍照的、做买卖的、翻译的,等等等。看时虽可让人觉得恨其不争,但确实也是世间百态的真实写照。难道此刻不是这样吗?未来又怎会不是呢。

看的时候最大的冲动就是我也要做点什么,再不想只是一味的赚钱花钱,而是想做点能够让周边人们变好的,中国变好的,全世界变好的一些事情来做做。

佰观后感 篇4

昨天我们在段老师的带领下观看了八佰这部电影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战士们奋勇抗敌英勇战争的形象在我脑海中久久不能离去。

影片中租界是一片祥和的地方,他那里没有战争,而只有一河之隔的对面,是战火纷飞的战场。租界里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然而河对面战场上横尸遍野。战火纷飞。虽然敌人的攻势猛烈,但战士们却一波一波地扛了下来。敌人们的武器先进。但战士们英勇无畏,丝毫没有畏惧之心。敌人攻势越来越猛了。军队里的战士丝毫没有畏惧,但也有贪生怕死之辈,可是最终他们坚持了下来,与将士们一起对抗敌人。从马棚里放出来的白马在战场中奔跑,这匹白马代表着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敌人攻势越来越猛烈了,他们决定撤退了。

一些勇敢的士兵们身上绑满了手***,一边喊着娘一边纵身跃下,看着河对面的年轻人为了一根电话线倒在了血泊中,还有那面旗帜在战士的拼搏中一次次的飘扬在半空中。我为战士们骄傲,也为战士们留下了眼泪。他们准备撤退时。敌人却早有预谋。用一颗***发现了士兵们的准确位置。士兵们没有畏惧一步一步的冲上去可伤亡惨重,再没有退缩,没有畏惧,部分士兵撤离了。可有些人却永远留在了这片战场上。

影片最后一匹白马从废墟中走出来这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就像看了影片之后你明白了今天的新中国。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由战士们的鲜血渲染出来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懂得珍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以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做一个能为社会为国家有贡献的人。

大学生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5

昨天晚上和同学一起去看了电影《八佰》,今天想写一点看这个电影的感受。

电影的大背景是在日军入侵上海的情形,该片取材_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整个电影内容让人看着还是很热血的,河对岸的灯红酒绿和这边的一片狼藉和废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同阶层的人的心理状态刻画的也入木三分,故事人物特别多,每个角色都是“小人物”成长起来的。从刚开始的唯唯诺诺,想当逃兵,一步步的在队伍顽强的抗战、殊死拼搏中被感染,成长成为用身体挡住日军一次次突袭的军人。

整个战争场景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感觉的。的确确就像是真实的场景。武器装备的悬殊和中日两国军队素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它不需要用第三人称旁白的表现手法,从战斗的过程中就表现的淋漓尽致。战争太残酷了,国军表现的特别顽强,誓死保卫国民党旗的那一段很燃。

机枪连轮流抱着***往下跳穿透日军铁桶阵的这部分,表现的太好了,直接戳中了我的泪点,情不自禁的流下两行热泪。正如电影里面说的,倘若所有中国人都抱着这种必死的信念去御敌,何愁有外敌。(原话应该不是我这样说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谈到这个,我觉得看历史总要从中感受点什么。为什么国军那时候好几百万的军队打不过只有自己十分之一的日军呢,这个真值得深思。中国人民得团结起来,我们是一个拥有_年传承的泱泱大国,如果所有中国人拧成一条绳,何愁别国来欺负我们。

最近美国经常在外交媒体上对中国发难,作为每个中国企业,每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站起来了。我们背后的国家很强大,但国家之强大,需要我们国人来充实它,建设它。不仅仅是在军事上,更应该在技术、科技、文化等方面一步步走向国际的领先,相信不久的将来,再不会有其他国家敢拿中国说事!

佰观后感 篇6

最近最火的电影就是《八佰》了,这部之前因技术原因而推迟一年上映的电影,终于在今年夏天得以观看。不得不说现在电影的硬件技术、特效技术、布场技术等等,都非常厉害了,但是,作为历史战争电影题材,内味儿还是缺了。

最近科普淞沪会战的文章也比较多,上一篇也有所介绍,这里就不介绍影片背景了,直接聊电影本身。至于不符合史实、没有国旗特写、美化国军这些,都不讨论,因为拿史实来框限电影,不合适。

最让人受不了的地方,就是本片在渲染和煽情方面,过了。变成了为了煽情而煽情,为了渲染氛围而渲染氛围。煽情的目的是什么?是让观众感动。为此,片方花了大量篇幅渲染了部队为了保护国旗而牺牲、赵子龙白马唱戏、部队撤退过桥时候的惨烈等等。

但是片方没有搞清楚,什么样的东西是最让人感动的?绝对不是煽情,煽情只会让人起鸡皮疙瘩。部队为了保护国旗安排将士护旗,这段也是扯到爆炸,上面飞机的航炮轰击,下面肉身当靶子,这是缺心眼的命令,这种行为来个两三轮,一个营的士兵就能全交代了。如此不符合常理的情节,影片花了大篇幅渲染,只是为了感动,估计是制片人自己感动了自己,没法感动别人,因为又扯又假。

不用拿为了烘托氛围来解释,理由很简单:若是由长官下此命令,那么这个长官就是不在乎自己士兵性命的混蛋;若是士兵自己热血上头自发冲上去保护,那么就是这些士兵不服从军令,部队不服从军令,不是小事,那也是说明长官指挥不力。当时日军确实对中华民国国旗发动空袭,但由于防空炮火密集,同时顾忌误伤公共租界,日军飞机没能摧毁中国国旗就撤退了,并无人员伤亡,说明这个情节的设置就是在犯二,况且谢晋元一向治军严格,所以片方表达这些情节,是为了损谢晋元犯二吗?

第二个点是赵子龙骑白马这一段,这是全片最尬的地方,也是非常让我觉得这是全片最割裂的地方。也许片方是为了表达赵子龙七进七出,单挑曹军之勇猛,但是表达勇猛的方式多如牛毛,哪怕多借用日军凶猛难缠来烘托国军,也比穿插了京剧赵子龙效果好太多了,这一点,既尬又出戏,又一段为了渲染而渲染的情节。

最后吐槽的地方就是国军最后撤退、过桥进租界的场景。影片中,士兵冒着背后和侧面被疯狂射击的枪林弹雨,大批冲过桥梁。这么大,八百壮士过个桥就得全军覆没了。这不是英勇过桥,这是脑抽梦游,最后还来升格慢放烘托,铁丝网的租界居民,你们不怕被对面的机枪扫中吗?

不怕!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在迎接中国军队!

好了,咔吧,这是一段超级无语的情节,因为放眼全世界也没有这么打仗的。这情节之所以感觉扯淡,是因为完全不符合战争的基础常理,这段讲述的事情,除了中国军队确实通过此桥撤退之外,别的都是假的,什么惨烈过桥被疯狂扫射,没有,属于原创虚构。

电影当然能创作、能虚构,但是请不要侮辱人的智商,眼看着所有机枪火力扫射桥面,还带队冲向桥面,什么指挥官才会这么二?要是这样找死,不如在四行仓库战至最后一人。请问片方,您和谢晋元有多大仇,这么不遗余力地黑他。

那么什么是让人感动的东西?那是真实,让人感觉真实的故事,才是最有力量、最让人感动的。全片最让我感动的地方、也是我认为全片表现力最好的地方,就是日军准备爆破大楼的时候,88师将士陈树生身绑手***,留下给母亲预留的家书之后,纵深一跃,和爆破日军同归于尽。这个事情在历史上是记载于老兵回忆录,抛开史实真伪不谈,单论该情节为什么让人觉得真实?因为抗战期间因为此种作战方法牺牲的中国军人,不可胜数,所以即使是影片艺术加工而做一个移植,那也是毫无违和感的。

陈树生牺牲片段

电影中让观众所看到的真实,是应该基于真实事例的基础上来进行艺术演绎的,而不是纯虚构创造,纯虚构创造的煽情,只有鸡皮疙瘩。

《八佰》观后感 篇7

“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

“八百壮士一条心,千万强敌不能挡。”

电影剧情来到尾声,思绪却难以收回。《八佰》,真正打动我的,是那种坚守与勇气,这种刻在中华民族基因上的品质。也许他们早就知道了这场战斗的结局,可他们仍然一往无前,向死而生。孤军奋战本已困难重重,而对外夸大守军人数,是无奈,却又是勇气,何其壮哉!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我看到了一种对比,一种是战士们“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笑”的视死如归的精神,他们以八佰为名,面对着人间地狱,和日军枪炮喷射出的'杀戮火舌。而另一种,是在他们身后不远的租界中,各国列强和所谓有头有脸的国人,过着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生活。他们如隔岸观火围观着,审视着这场战斗,前者让人为之动容,后者给人刺痛心灵的叩问。

我不禁想到了这样一句话:“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自古而来的英雄血统浸染了这片土地,那是鲜血的红,也是中国国旗上的红。也许对于这些战士,很多人并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他们的名字,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可我们知道他们为了什么而奋斗,面对战争,他们从历史长河中缓缓上前,用血肉之躯,铸就了生生不息的爱国热情,而待到山河无恙,他们又默默隐去,这次,轮到我们该纪念他们,铭记他们,学习他们了。

我以敬仰之心写下这篇观后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八佰”这个悲壮的量词将永远的警醒后人。

怀抱一腔孤勇,他们,是我们的英雄梦。

佰观后感 篇8

疫情来来,第一次走进电影院,看了管虎导演的《八佰》。很是惭愧因为这部电影我才明白这场如此惨烈的战役,这次战斗中我国实际参战人数仅有420人,为了迷惑敌人,对外宣称800人,史称八百战士。

他是淞沪会战后期,中国军队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00余名官兵(外界称“八百壮士”),坚守闸北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八百壮士”抱定为国捐躯的决心,以弹丸之地抗击侵略者,激战四昼夜,打退敌人十余次疯狂进攻。其战斗事迹之英勇,爱国气节之豪壮,振奋国人,震惊世界。

它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被现场直播的战争。它以苏州河为界限,一边是歌舞升平的租界,一边是满目疮痍的四行仓库。就像是一面天堂,一面地狱。这场战斗是淞泸会战的最终一役。团长谢晋元,明白这一站的意义,敌我战力相差的巨大,他已经做好全军覆没的准备。四行仓库背靠租借,地理位置悬殊,且易守难攻他是四家银行的合资仓库。有很多食物军用级医物储备,仓库附近还装有30万立方米的巨型煤气罐。

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爆炸,日军担心战火波及租界,不敢轻易使用重型武器。西方列强为避免战火波及租界,强迫国军指挥部命令谢晋元撤退。尽管谢晋元再三表示拼死一战的决心,但军令难为。

10月30日当晚,800壮士只得在枪林弹雨中,分组撤退。电影的结局就定格在冲桥的这一幕。

他是一个看了就让人忘不掉的电影,我们也不会忘记800壮士在那四天四夜的煎熬。国人皆如此,倭寇岂敢!

当应对日本军队先进的武器装备、罗马盾牌阵时,战士们无法抵抗强火力压制。他们纷纷在自我身上绑上手***,用自我的身体炸毁了敌人的罗马盾牌阵,抵御外敌,这也是我觉得最震撼的镜头之一。

佰观后感 篇9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人的生命如稻草般脆弱,可一旦做了平常人做不到的事,那就不再平凡,不再平庸,变得坚不可摧。我们存在于这个时代,就必须肩负起这个时代的命运,无论是鼎盛还是衰败,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做这个国家的支柱,一个人或许是渺小的,但所有人都是同一条心,那一定是不可摧折的!

回顾历史,显得的当下存在太美好,与那时的人们比起来,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幸运?

革命烈士用满腔热血谱写着这个民族的魂魄,可一旦这个民族病了,只凭屈指可数勇敢的、无畏的人民是不够的,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不能留给外人的!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在遭受危难时是不容易被打败的,从古至今,顽强的精神一直流淌在革命的路上。

1937年10月,上海沦陷,遍地狼藉。从影片中看到,一江之隔一面的大地上富丽堂皇,灯红酒绿,河水上映着对岸台子上的戏子,满脸洋溢着笑容,台下人在喧闹中有说有笑,孩子们在宽阔的街道上轻盈的跑着,时不时回回头看看自己的父母有没有跟上来,路边卖糖葫芦的专心收着钱。这边没有硝烟,这里是租界。

一面的大地上,千疮百孔,肮脏的水潭里沉寂着泥土和血迹。仓库的楼被摧残的奄奄一息,楼内壮士满身伤痕,一个又一个生命在支撑着这片土地。第二日,日本人向四行仓库攻击我们没有足够先进的武器,即使日本人即将炸破楼梯,我们也没有办法……只能用一个又一个生命背着***去破坏日本人的进攻,壮士们连续的把自己投入敌群,就是这样才阻止了日本人进一步攻击。可上海四万万同胞呢?去哪里了?还是在租界里面贪生怕死,每天一推开窗子,听见的就是枪声、炮声,就看见四行仓库的人拼命与敌人抗争。每个人都是血肉之躯,谁又不怕死呢?还是眼睁睁的看着这片土地被各国列强瓜分,还是看着同胞们白白地失去生命,上海之所以沦陷,并非中国人少,而是我们不够团结,如果同一条心,我们或许不会让壮士们用身体当炸药,活生生的被炸死。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国民族正是有这些精忠报国的人,这个民族才没有亡!追溯历史,这个民族有过兴盛,有过衰败,却从未惧怕过!

拯救中国并非是靠四行仓库内的800人,壮士们的牺牲,只是为了点醒这个民族,点醒我们的魂魄,抗日的精神在于顽强,在于活着,生命给予这个民族最纯真的感情,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