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王子》讲的是:埃及国王要建王宫,就抓来无数外族百姓来当牛做马。他们干活还要挨打,背上的疤永远也好不了,女人生的孩子他们还要夺走喂鲨鱼。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埃及王子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下是敬业的小编给家人们分享的埃及王子电影观后感优秀13篇,仅供参考。
今天,我和姬梦婍、曹赛菲一起去青少年活动中心去看了一部名叫《埃及王子》的电影,看完电影后,我感触颇深。
《埃及王子》讲的是:埃及国王要建王宫,就抓来无数外族百姓来当牛做马。他们干活还要挨打,背上的疤永远也好不了,女人生的孩子他们还要夺走喂鲨鱼。一位被抓起来的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孩子,用木盆让他漂流,最后漂到了王后的花园水池,王后心地善良,让他当了王子。他有了一个名字:西雷。他在国王与王后的保护下长大了。但人们的痛苦勾起了他的记忆,他离开了埃及,放弃了荣华富贵。最后,他把自己的人民解放了出来。
我觉得那个西雷他太伟大了,在死亡的追逐下还能为人民讨回自由和快乐,他是民族的英雄!
同时,我又想起了那些痛苦的子民,埃及的法制太可恶了!让外来的人去建王宫,自己吃喝玩乐。那些人民要搬石、拉大石像,干不动了挨鞭子,没有一个人是正常死的,而是累死的,打死的。
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的生活太好了,这样的生活我们还不知足,还与别人比。看了《埃及王子》后,我想到了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做一个支持正义的人。
今天,我看了老师推荐的电影——埃及王子。
电影内容:很久以前,在法老统治的埃及,因为希伯来人太多,法老担心奴隶会影响他的统治。他命令所有希伯来人出生的男孩被扔进河里喂鳄鱼。有一个孩子,他的母亲把他带走了,他的母亲为了让他活下来,把他漂流在尼罗河中。他漂流到在埃及行走的女王身边。王后非常爱这个孩子,他不忍抛弃这个孩子,把它取名为摩西。从此摩西和拉姆西斯王子住在一起。巧合的是,成年的摩西和他的姐姐相遇了,姐姐告诉了她真实的身份和整个事件的经过。摩西听后,曾经杀了一个人。他日夜逃跑了。不知不觉中,他来到了米甸,那里有许多好人。他住在那里不久,拉姆西斯二世就成了法老。摩西认为拉姆西斯二世会让希伯来人感觉更好,但情况更严重。在希伯来怀孕的教导下,摩西建议拉姆西斯二世(RamsesII),并被上帝赋予能量让希伯来人离开埃及。历经磨难后,希伯来人被摩西拯救了。
看法:我认为埃及人非常可恶。人们拿自己的生活开玩笑,把孩子扔进河里,让人们沦为奴隶,然后用暴力殴打他们。我认为他们应该和睦相处。摩西是个好孩子,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救人。
看完之后,我知道我们不应该认为自己是未来最强的。我们应该谦虚并照顾他人。
埃及是一个奴隶制社会,但不是人人都是奴隶,只有与埃及人不同的希伯来人才来当奴隶,做苦工。
那时候,希伯来人数量暴涨,法老王感觉有点恐慌,害怕奴隶推翻政权,因此就让士兵把刚出生的希伯来人统统杀掉。而主人公摩西却被母亲放在篮子里顺水漂流,最后被埃及王后见到了,她收留了他,他的姐姐看到了这一切,相信苦难总会结束,摩西会来解放他们。
摩西想一个埃及王子一样的成长着。当他成年后,除了王后国王和他的姐姐,没有人知道他是希伯来人,而养父母细心的照料他,让他也忘却了从前的记忆。他的哥哥兰姆西斯也不知道真相,与他玩得很开心。
有一天,他的姐姐竟然遇到了他,千方百计的唤醒他的记忆,但他只保留着母亲唱催眠曲的记忆。这一个小小的回忆在他眼前重现。他承受不了真相的打击,离开了埃及。加入了米甸人的部落。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神灵耶和华,命令他使用它的神迹解放希伯来人。这是莱姆西斯已经成为法老,他不同意放走奴隶,于是,灾祸不断降临到埃及。莱姆西斯最后没办法,只得把他们都放走了。神把大海劈开,让他们到达了新的大陆。
该片以圣经旧约中“出埃及记”为故事蓝本,用音乐电影形式演绎。其中的歌曲动听,紧扣故事情节,让人能更加深入到电影中去,或是与电影发生同化。虽然整部电影对原故事的修改甚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还是回到了电影出发的原点。教育人们:他人永远不能长久拥有我们;要勇于追求自由,保持自己的信仰。
电影,是一个个的故事,感人、悲伤、快乐、,都浓缩在短短的两个小时中。透过电影,人们建立起一座座心的桥梁,分享那些相同的情感、相似的想法。也许就是如此,电影被人们深爱。我,爱看电影。
记得那堂历史课,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她最爱的一部电影──埃及王子。这部片,也随着影像一幕幕的发展,变成了我的最爱。这部片改自出埃及记,电影中描述一位原以为自己是埃及王子的希伯莱人──摩西,带领族人走出埃及、拥抱的感人故事。电影的一开场,炎热的太阳、繁星的劳动,不管是老的、小的、强壮的、虚弱的,每一个希伯莱人都在辛苦地建造,用他们生命微弱的气息唱出内心的、痛苦和。才看到这,我的泪水已伴着他们的汗水留下。
跟随着摩西,我、痛苦、悲伤又重新找到了希望,少了教的色彩,多了的音符。每一首、角色之间的牵绊、矛盾、冲突和他们对于自己的坚定都使我动容。整场电影,悲伤的泪、喜悦的泪、满足的泪、的泪占据了我的眼和我的心。当摩西和他的族人终于到达那流着奶与蜜的土地后,除了和快乐,我的心浸在知足和中,更多了一份对生命的感触。
“人生中的痛苦和快乐没有什么,而是你将它化成为什么。”电影中有个人对摩西这么说。也许,今天一切是那么不顺、那么灰暗;但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可以继续相信、相信希望,那,是别人怎么也不走的!这场电影,让我重新认识历史、认识生命、认识希望。
每个人活在这个世上都有其奋斗的目标,没有目标,人生的价值就显得惨淡无光。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有自己的人生信仰,也有宗教信仰。这些都给与人心灵上的蕴藉。《埃及王子》这部电影展讲的是摩西带领他的子民逃离苦海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支撑摩西的信念就是他心目中的神,神赐予他无尽的力量。虽然这是一部类似神话的故事,但从中折射出了信念对于一个人的意义。
以前对宗教的了解不是很多,因此自己对于其他有宗教信仰的人的态度总是那么不屑一顾。上了大学,每天都忙忙碌碌的,总觉得自己没有干好一件事。有一次上课,老师提到了关于信仰的一些看法,这改变了我的一些看法。老师说,其实有自己的信仰也是一件好事。一个人可以为自己心目中的那个目标去努力。虽然自己不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但也可以在自己的心中去树立一个信仰,它既可以是人生目标,也可以是一种信念。记得现代文学史老师说过,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毛泽东主席大部分中国人的心目中就是一个神的形象,因此那时的人们态度很积极,甚至很疯狂。这也许也是一种信仰的力量吧!
信仰无所谓真假,有信仰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因为坚持这种信仰使自己有所追求、有所寄托。不管是宗教信仰还是一个人的理想,只要拥有就有他的意义,这赋予我们人生的意义,这样人生也就有了价值。
在刚开始播放《埃及王子》这部动画时,我对它并没有异常的印象,也没有过多的兴趣,可能是因为我对埃及的历史了解得不深吧。对于埃及,我仅仅明白有一个十分有名的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
但在之后,《埃及王子》却以它高超的动画技术和动听的音乐渐渐吸引住我的目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逼真的狮身人面像、波涛汹涌的海洋和摩西的母亲在用篮子把儿子送走时,所唱的那一首优美的歌。歌中饱含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恋恋不舍于对儿子未来的期望与祝福。
当然,《埃及王子》中并没有缺少梦工厂动画中惯用的搞笑情节。在沙漠中,骆驼把摩西的头发当做食草,结果把被埋在沙里的摩西拖了出来;红海分开时,在两侧构成了两堵高高的水墙,透过一侧的水墙,观众看到一条遨游的大鱼……这些景象在我的脑海里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影片里的人物形象虽然并不像有些动漫里的人物唯美,却很逼真,人物的性格也十分鲜明。
埃及王子――摩西,在开始爱恶作剧,并没有太多的职责感。在他了解到自我的身世后,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奉了神的旨意,最终带领希伯来人走向了自由幸福的道路。
而他的哥哥,兰姆西斯(拉美西斯二世)却有着身为储君应有的职责,每当摩西给兰姆西斯惹下麻烦时,每当兰姆西斯烦恼时,摩西会帮兰姆西斯解围。所以,兰姆西斯和摩西的关系十分要好。但两个人却都有着自我的职责,于是生命的轨迹背道而驰。在兄弟俩的感情破裂时,我也为他们而感到惋惜。
元旦,我看了一部动画片《埃及王子》。
这部动画片的主人公是摩西和兰姆西斯,他们从小一块儿长大,是最好的好朋友。
长大后,兰姆西斯成了法老王,他比老法老更加残暴,将希伯来人当作奴隶,每天命令他们干繁重的活,修建宫殿、金字塔。而摩西越来越讨厌这一切。有一天他明白了原来自己并不是埃及王子,也是希伯来人的后代。从这以后,让兰姆西斯放走他的子民。兰姆西斯当然不会答应。为了解救他的子民,摩西借助神的力量,和兰姆西斯不断的作斗争。面对巨大的困难也不退缩,最终将他的子民救出来,获得了自由。
看了这部动画片,我觉得我也应该学习摩西的勇敢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迎难而上,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做一个好学生。
《埃及王子》是美国著名电影制作公司“梦工厂”早期的一部作品(1998),也是其最受好评的作品之一。该片以圣经《旧约全书出埃及记》的第一章到第十四章为蓝本,讲述了圣者摩西(Moses)理解神谕,带领希伯来人走出埃及人的残酷奴役与血腥统治的事迹。
影片以描述希伯来人苦力建筑埃及殿堂的宏伟场景出发,并细化到一位希伯来母亲将男婴置身藤篮弃于河中。之后被埃及王室成员捡起,与法老长子兰姆西斯(Rameses)一同抚养长大。随后影片极力渲染了兄弟两人一齐闯祸并理解法老责骂的场景。摩西偶然发现了自我的身份,并在梦中见证了希伯来人的惨状。抱愧于心的摩西在一次阻止埃及监工对希伯来苦力施暴时失手杀死了监工,并逃出皇城。摩西被米甸(Midian)部族收留,并与大祭司之女成婚。他偶然理解了耶和华的神谕,并携同妻子回到埃及皇城。他的兄长对他所展示的神迹予以耻笑,并拒绝了他的要求。灾难也所以肆虐于整个埃及,所有埃及家庭的长子也都所以丧命。百般无奈的法老只得允许希伯来人离开。在迁徙路上,天降大火阻挡了埃及追兵,海水分开为之让路。最终摩西带领他的人民抵达海的对岸,一个流淌着奶与蜜的地方。
这部影片取材十分宏大,但其制作又十分细腻,每个人的情感经历都显得朴实厚重,有血有肉,避免了宗教题材的脸谱化。而最突出的一点,就是:
一、民族的大义与亲情的羁绊
摩西和兰姆西斯两人从小一齐长大,亲密无间:一齐赛马,一齐毁坏建造中的神像,一齐理解父亲的叱责,一齐戏弄祭祀,一齐受封……法老对于兰姆西斯寄予了全部的期望,而摩西总会站出来承担责骂,并嘲笑兰姆西斯畏首畏尾;而当法老封兰姆西斯为摄政王,管理神庙事务时,兰姆西斯的第一反应就是任命摩西为首席建筑师。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摩西理解耶和华之谕回到皇城,兰姆西斯是毫无掩饰的欢喜,而摩西则是开心中带有一丝忧虑;当摩西阐明来意,满怀无奈与希冀,兰姆西斯则表现得诧异不解;当摩西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自我的要求,兰姆西斯则是毫无憎恨的愤怒;两人亲情与民族矛盾的碰撞在瘟疫爆发时被以一整首歌剧的形式展现,针锋相对而又彼此牵绊;法老长子殒命,兰姆西斯充满了作为一个父亲的内疚和作为一个君王的无助,而摩西亦是满怀惭愧立于其侧;影片的终了,摩西借耶和华之言,看到了自我兄弟的最终一眼——伏于海边的岩石上,背影无限凄凉。
每个人都有年幼的时候,都有自我最亲密无间的伙伴,都曾暗自期望和最好的朋友们一齐长大,一齐念书,一齐工作,一齐结婚,甚至一齐终老。但这世界似乎与人开了个大大的玩笑,这种故事的结局,虽然不似影片中的兄弟反目,但也无非渐渐寡于联系;多年之后问起,大抵已形同陌路了。幼时的希冀,只是徒增伤悲;而之后所结交的人,又怎样也不似当年那样好。
摩西是被神选中的圣者,他肩负着真个犹太种族生存的重任,所以应对亲情与民族大义,他没有选择。他对自我的兄长满怀愧疚,可是如果没有尼罗河的血水,如果没有肆虐的瘟疫——甚至如果没有法老长子的死——世代为奴的希伯来人都无法走上独立自由的道路。
二、布满血与火的走向自由之路
独立需要革命。革命会死人,死很多人。
导演布伦达查普曼似乎并不想宣传杀戮,以至于整部影片当中都没有宗教征伐的那种双方血拼刺刀见红的场景,也没有埃及人虐杀希伯来奴隶的血腥场面。在摩西梦境中的壁画上,埃及人的绝户政策得以展示;在耶和华带走埃及家庭长子灵魂的那晚,影片也间接表达了生命的逝去——油灯熄灭,瓦罐摔碎;而在影片最终部分,海中通道消失,海水平复之时,又是不计其数的埃及士兵没于海水之中。
这种间接的表现,远比传统战争影片中的拼杀或是枪战要令人印象深刻的多。它所带来的杀戮感,仿佛梦魇一般纠缠人不去,给人以强烈的暗示感。一个活生生的孩子,抱着瓦罐走进屋——屋外白光闪过——瓦罐碎裂,孩子的一条胳膊横于门前。法老的儿子寻找自我的父亲,父亲在壁画间与摩西交谈;孩子道:“爸爸,那里好黑啊”;镜头骤然拉远,孩子正是站在埃及人以希伯来婴儿投喂鳄鱼的壁画前,站在鳄鱼嘴的位置,不由让人心中一凛。这种对惊悚的渲染手法,就是于东亚恐怖片也不逞多让。所以,不少评论者认为该影片更多的面向成年观众。
三、“我不认识你的神”
提到出埃及记,不得不谈的便是宗教之争,而片中兰姆西斯对摩西说出的这句话尖锐地表现出了不一样信仰之间的隔阂。
众所周知的是,早期的西方宗教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要求信徒不得信仰他神是大多数宗教的基本教义,甚至在“十诫”中列于首位;但对异教徒和持与教条向左意见的人,则会受到讨伐与折磨,这在东方宗教中是鲜见的。
净空法师在谈论宗教与迷信时,表示“大千世界,七宝供养”是对佛菩萨的侮辱,佛法存在的意义在于时常挂念,提醒自我多行善事,“无量觉”,以此心态为人处世,就得到了佛法的好处。这是对当今社会的一种变相退让,退让到宗教的精神层面。而则显然更富有侵略性,不做任何退让的同时,甚至不少教徒意图证明圣经的所有故事均与当今的科研成果无冲突;而在中世纪,教皇也是经过征伐来到达自我享乐目的的大地主一般的存在。
笔者是一名无神论者,从本部影片中,得出了以下两个结论:
第一,神的行动本事不是无限的。在《旧约全书创世纪》中,神的本事不可谓不大,世间万物,皆是他所创造;对摩西发怒时也提到,“你的眼耳口鼻,哪个不是我给你的”可是他给予摩西的法力似乎也让人感到无力,前面的两个甚至早到了祭祀与法老的耻笑。如果神真的无所不能,将这些受苦受难的凡人直接移走便好,何必平添杀孽呢
第二,神的思维本事不是无限的。如果神是无所不知的,那他完全能够预感到希伯来人的痛苦,进而避免之。一个解释是,这是神对人类的考验,但笔者又似乎觉得不管安排什么考验神都会事先明白结果,同时考验一群蝼蚁的意志也不像是多么趣味的事情。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是公认的信仰的真空带。一方面,宗教违反了中国人的思考习惯。大多数中国人相信获得善终的条件是行善,而非对某宗教的狂热信仰,所以,一个善良的佛教徒能够升天,一个善良的道教徒能够升天,善良的无信仰人也能够升天。而诸天的神佛也大都源于凡人,释迦牟尼是自我参悟出来的,道教诸神大都是破殷商封起来的,神只可是是个人强悍到必须程度后的境界。第二,宗教信仰,尤其是信仰违背了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只拜耶稣,不拜其它任何人或神,这与热衷拜祭先祖的中国儒家思想背道而驰。中国人乐于兼容并包,而见寺就进见佛就拜,看似全信,其实是都不信。第三,一个统一的宗教信仰也不利于政府的统治,因为这会导致教会的权力高于皇帝,因而招致反对。在中国的传教历史上,有过不少教会攻击寺庙和道观的先例,都被镇压了。
虽然有其局限性,但根据《旧约全书出埃及记》改编的这部电影《埃及王子》,不失为一部精彩之作。其剧本跌宕起伏,以摩西的人生经历(明线)以及希伯来人的命运(暗线)为主线,穿插着亲情的眷恋,民族宗教的摩擦,感人至深;其场景大开大阖,既长于描绘恢弘的气势,又能够于细处抓住观众的心理,带给我们多方面的震撼,完美地诠释了一位解救他子民的天主的成长历程。
在历史课堂上,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她最爱的一部电影——《埃及王子》。这部片,也随着影像一幕幕的发展,变成了我的最爱。这部片改自出埃及记,电影中描述一位原以为自我是埃及王子的希伯莱人──摩西,带领族人走出埃及、拥抱自由的感人故事。电影的一开场,炎热的太阳、繁星的劳动,不管是老的、小的、强壮的、虚弱的,每一个希伯莱人都在辛苦地建造金字塔,用他们生命微弱的气息唱出内心的绝望、痛苦和信仰。才看到这,我的泪水已伴着他们的汗水留下。
跟随着摩西,我震惊、痛苦、悲伤又重新找到了期望,少了宗教的色彩,多了感动的音符。每一首歌、主角之间的牵绊、矛盾、冲突和他们对于自我信仰的坚定都使我动容。整场电影,悲伤的泪、喜悦的泪、满足的泪、感动的泪占据了我的眼和我的心。当摩西和他的族人最后到达那流着奶与蜜的土地后,除了感动和快乐,我的心浸在知足和感恩中,更多了一份对生命的感触。
“人生中的痛苦和快乐没有什么,而是你将它化成为什么。”电影中有个人对摩西这么说。也许,这天一切是那么不顺、那么灰暗;但在我们的心中,我们能够继续相信、相信期望,那,是别人怎样也剥夺不走的!这场电影,让我重新认识历史、认识生命、认识期望。
电影,是一个个的故事,感人、悲伤、欢乐、愤怒,都浓缩在短短的两个小时中。透过电影,人们建立起一座座心的桥梁,分享那些相同的情感、相似的想法。也许就是如此,电影被人们深爱。我,爱看电影。
记得那堂历史课,教师跟我们分享了她最爱的一部电影──埃及王子。这部片,也随着影像一幕幕的发展,变成了我的最爱。这部片改自出埃及记,电影中描述一位原以为自我是埃及王子的希伯莱人──摩西,带领族人走出埃及、拥抱自由的感人故事。电影的一开场,炎热的太阳、繁星的劳动,不管是老的、小的、强壮的、虚弱的,每一个希伯莱人都在辛苦地建造金字塔,用他们生命微弱的气息唱出内心的绝望、痛苦和信仰。才看到这,我的泪水已伴着他们的汗水留下。
跟随着摩西,我震惊、痛苦、悲伤又重新找到了期望,少了宗教的色彩,多了感动的音符。每一首歌、主角之间的牵绊、矛盾、冲突和他们对于自我信仰的坚定都使我动容。整场电影,悲伤的泪、喜悦的泪、满足的泪、感动的泪占据了我的眼和我的心。当摩西和他的族人最终到达那流着奶与蜜的土地后,除了感动和欢乐,我的心浸在知足和感恩中,更多了一份对生命的感触。
“人生中的痛苦和欢乐没有什么,而是你将它化成为什么。”电影中有个人对摩西这么说。也许,今日一切是那么不顺、那么灰暗;但在我们的心中,我们能够继续相信、相信期望,那,是别人怎样也剥夺不走的!这场电影,让我重新认识历史、认识生命、认识期望。
看了一部新电影《埃及王子》十分喜欢,这部影片取材十分宏大,但其制作又十分细腻,每个人的情感经历都显得朴实厚重。神奇的建筑,狮身人面像,古老的壁画,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也越来越被它所吸引。
在壮丽却尽显压抑的音乐声中,动画拉开了帷幕。一片黄沙的暖色中,奴隶们忍受着鞭笞像牲口一般在烈日下劳作,让人感受不到暖意。这就是埃及人奴役希伯来人的年代。奴隶人口激增,法老(国王)为了巩固自我的统治,采用了最残酷的压制方式——下令将所有希伯来的男婴喂鳄鱼。一位勇敢的母亲躲避了埃及士兵将孩子装在箱中并将其放入河中,送出来自我的期望。上天怜爱,河水将箱子送到了埃及公主处,公主见到可爱的孩子不忍抛弃,从此,这个孩子与他的兄长兰姆西斯欢乐的在皇宫中成长,成为了桀骜不驯的埃及王子——摩西。
一个偶然的机会,摩西的姐姐告知他的真正身份!摩西不能忍受真实身世与现状的折磨,逃离了埃及来到了米甸地过起了平凡的生活。老法老去世后,兰姆西斯继承王位,剥削更加严厉,奴隶的日子更加艰难。神听到他的子民的呼唤,授神力与摩西,派他拯救希伯来人到应许之地!
摩西从不相信自我是希伯来人到拯救自我族人这段时光,他挣扎过、逃避过,可是看着自我的族人受苦时,他站起来了,舍弃了过去的一切的荣耀,昔日的摩西王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神的使者摩西!它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灾难,而目的仅有一个:letmypeoplego!蝗灾、火灾、血河、满天陨石的灾难降临了。可法老根本不为所动,他太迷恋于权力了,也太不了解犹太人生存的苦难了。最终,神发动了最终一次灾难:大屠杀。一夜之间,死伤无数。望着自我的儿子的尸体,法老不得不妥协了。
电影到最终,是我最喜欢看的地方,摩西带领着二三百万以色列人浩浩荡荡到了红海边,后面却是法老心刚硬,又率领特选的战车来阻止以色列人。这样,神迹又一次显现。动画生动的还原了当时的场景,以至于每次看都个性震撼。
影片在温馨愉快的音乐中结束,意境悠远深长
影片中摩西与兰姆西斯对话失败后,法老加重了对他们的剥削。身为奴隶的希伯来人对摩西心怀不满。这不能怨可怜的希伯来人。他们的命运一出身就已经被决定将一生为奴隶,无休止的与泥浆为伴直至终老。在无望中,乍现的期望转瞬便化作更深的绝望。在如此状况下,摩西克服自我的不自信,向希伯来人说“法老的权利很大,他一句话就能夺走你们的食物、夺走你们的家、自由、你们的儿女,法老能够夺走你们的生命,可是有一样东西他夺不走,你们的信仰。相信神,你们就会看到神的法力。”激起希伯来人的斗志。他这样的坚定的信仰无疑给了这些苦难中的人民一点期望,当生活让你饱受艰辛,当你觉得无助,请向神祷告,它会来到你的身边为你祈福,因为你是它的子民。因为有这样的坚定的信仰,最终摩西斯带着他的人民离开了埃及,到达了神所赐于的那块土地,一个流淌着奶和蜜的地方,“只要相信神明,就会有奇迹出现,期望虽然渺茫,但生命力却十分顽强,只要有信心,就会创造奇迹。”
尽管不能对作者创造的那种意境感同身受,但我还是被本片所表达出的那种对自由对信仰的执着追求所感动!期望虽然渺茫,但生命力却十分顽强,只要有信心,就会创造奇迹。”在那样一个充满了奴役和压迫的时代,这样的信仰是他们唯一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他们活着的期望。这就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并把它奉为自我的行为准则。我总是被信仰的力量所感动。
作为年轻人,我们更需要有信仰!也不枉费那厚重的期望、这美丽的青春。
《埃及王子》对《圣经·旧约·出埃及记》中摩西的故事给了一个动画的版本的诠释,同时给它贴上了歌舞剧、家庭、宗教的标签。显然在娱乐的角度上讲,《埃及王子》有着宗教的血统,而从宗教的角度讲,它又太娱乐了。这个混合体在褪去宗教外衣之后的表现平平。片头的说明中所提及的“坚持故事原有的精神、价值与尊严。”单纯从电影的视听效果来讲,《埃及王子》是一部体现美国自由的爆米花电影,也还算是有些看点。
影片讲述了埃及国王法老是一个残暴的人,有人说以色列人中会出现他们的救世主。为此他颁布了一项新的法律,杀掉所有以色列新生儿。有一名幸运儿被公主就了并收养了他,取名摩西,之后成为埃及王子。上帝将灵光注入摩西的心灵之中,摩西决定爱以色列人走出埃及,摩西带领所有的以色列人越过红海,到海的另一方去过自由生活了。《圣经·旧约·出埃及记》中提及的是:摩西长大后,明白自我的身世,感到迷茫,他想以王子身份指挥他的子民,却失败,于是牧羊人,在放羊时经过何烈山,在荆棘中看到神的显现,并理解神的指示,做犹太人的王,回去后向法老请求解放犹太人,可是法老拒绝,于是神向埃及投下十大灾难。最终,法老之子因为十大灾难而死,法老低下高昂的头,同意摩西以牧羊人身份,带领犹太人走出埃及。影片忠于原著,使神的使者——摩西仅仅凭借一根魔杖就拯救了整个希伯来名族。
值得一看的是它那令人瞠目的恢宏画面,从建造金字塔,到大漠风光,很多镜头和角度都具视觉冲击力。
开场一个固定镜头展示了灰黄的天空,乌云渐开也没有看到蔚蓝色的天空,与此交相辉映的匹配镜头是黄沙漫天的沙漠中衬托出仰视视角中,浩瀚雄伟的埃及法老像。远景切至特写镜头,掷地有声的男声合唱响起——“泥、沙、水”很多的多角度特写、速度变化的推轨,仰视的人与物和俯视视角的奴隶镜头,具视觉冲击力的强调了作为奴隶的低位;同时这些镜头配合劳作时的人的动态,使我想到《宝莲灯》里部落头人之女嘎妹的仪式化的舞蹈片段;由长镜头到较为快速的剪辑相对来说显得比较庄严,很贴合歌舞片的节奏,让人想起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中开头在荒漠中那个仪式化的神圣长镜头。之后由几个摇镜展现出气势恢弘的劳作场景,身为奴隶的希伯来人在严酷法老统治下,被咄咄逼人的监工抽打,被迫卖命而机械的抗沙土和水泥。
由赤裸半身的奴隶组成成群结队的搬运队伍,脸上挂着麻木的表情步履瞒珊的行进在灰黄的沙地中,他们千人一面,透露着作为被统治的人无可奈何的低头任命;而令一边作为监工只是挂着凶狠的面容,抽打着精疲力竭的奴隶,自认为高人一等,其实只可是也是埃及壁画中那些拿着武器的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侧面画像。埃及进入奴隶制社会后,国王(即法老王)成为了奴隶主阶级至高无上的首领,同时也是太阳神和尼罗河神的化身。他们活着的时候是人间的王,死了以后仍是阴间的统治者。于是众人的单调机械与埃及法老的形象应当具有强烈的反差。
几个大场景叠化后接士兵侧面的阴影,镜头拉到在石头后躲避着的拖家带口受惊的母亲。音乐再次响起,好像在强调“这是一部歌舞片!”希伯来母亲抱着嗷嗷待哺的儿子四处躲避士兵的追捕,镜头剪辑节奏和母亲的运动一致,时而奔跑时而在角落静观。母亲的这部分镜头相对平缓。接下来一个升镜头从建筑狮身人面像的建造工地,升到整个气势磅礴的宫殿。
在片头8分钟的音乐之后,呈现出的是美国西部电影追逐的场面——摩西和其兄弟拉美西斯一齐驾马车狂奔的过程,整个画面包含很多中景、特写、运动的推轨镜头、由动作划变剪切衔接而成,虽然视角的切换和快速的剪辑带来了一些振奋人心的视觉效果,可是比起2年后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哈利在魁地奇杯的追逐赛的镜头语言,就显得没什么新意了。
值得一提的是摩西在得知自我身世的时候,闭上眼睛做了一个梦,梦的开端是画面中摩西睁开双眼,这个梦有点像一个独立的篇章,是由埃及艺术中墙上的壁画组成的。埃及画家画人物的方法很像我们的儿童画法,所有的东西都必须从它的最有特色的角度表现出来。比如画人的头部,面孔画成侧面像,眼睛却画成完全正面形,人体的上半身画成正面的,而从腹部向下的两腿却画成侧面,直到双脚都是侧面形。由于那些人物都没有透视感,很多人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这个梦境画面感十足,用壁画做载体的创新的表现的方式无疑是整片中的“神来之笔”。一幅幅静态的画面接连起来,静默的由摩西的身世开始叙述——当埃及法老将希伯来人视为奴隶下令夺走他们的孩子,西伯拉人悲惨的命运接踵而至,摩西的母亲抱着摩西东躲西藏,无奈下将其寄托在一叶扁舟中,期望神能够拯救这个出生卑贱的希伯来男孩,而摩西则以“存在的隐形人”身份观看着自我的身世过程。从画面中墙壁的二维平面中,原本平面化的静止的图像在面与面上运动,镜头跟着这些精致的移动壁画以不一样的视角,不断地穿梭在墙壁、天花板上,如同在高空飞行,呈现出的空间运动感造成了绮丽的视觉效果,配合节奏紧凑的背景音乐,在营造了视与听的完美结合的效果的同时,打造了“套层结构”的故事历史背景。在西班牙电影《睁开你的双眼》中,男主角不断的睁开双眼,却回到越来越不真实的世界。《埃及王子》的这部分很好的运用了动画电影的画面优势,展示出一曲同工的梦幻和艺术性。
影片中有两个极具符号的场景——第一场戏,法老批评了长子拉美西斯的所作所为,指责其不负职责,幼稚无知。在法老的后侧远景中,法老的师身人面像和法老的侧脸交叠在一齐,中景中空荡的宫殿和庄严清瘦形象的法老,仪式化的象征了奴隶制度下,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利,也为拉美西斯想要继承父亲的权利的使命感做了铺垫;无独有偶,第二场戏中在同一个景别,左边坐在王位上的拉美西斯,身后的远景是其父亲和他自我的庄严侧面像,由此看到这时的拉美西斯已经彻头彻尾的继承了其父的愿望,并为了捍卫自认为神圣的身份,对本来爱的人反目成仇,不择手段的赶进杀绝。两个象征权力的侧面像对于奴隶制制度的符号性意义非凡,这个符号对拉美西斯的人生价值观的嬗变——继承父亲的权力,起到了完美的过渡诠释。
人物塑造上,影片的开始摩西是一个自由欢乐的男青年和哥哥拉美西斯一齐为所欲为,显然其中展现的原型是美国当代男青年的方式。但从他故意放走“异域女孩”的片段中能够看出他本是内心善良的。当之后摩西明白了自我的身份,良心发现似的不满于统治者着对自我同胞的种种发指蹂躏行为,而却已经冲动过失杀了人,这种矛盾冲突让他选择了流放自我。当人过中年受到神的指派的摩西回到埃及,这个时候的摩西则是一脸憋屈隐忍的回避着自我的哥哥,并实行着神指派的任务。摩西的表情能够说在影片后半段就没有变化过,而较之拉美西斯情绪的大起大落则统统展此刻丰富的动作表情上。可是拉美西斯由爱转到恨的过程有点过于戏剧化,可能这也是拉美西斯这个任务塑造的相对丰满的原因。
影片中一胖一瘦的巫师的塑造,两个人物的造型都比较有特点,并且他们出场的场景从剧情到画面都极具异域特色,但败笔在于两个人物的话语和表情都没什么特色,印象中导演也没给他们什么特写镜头。除此之外整体的人物形象都比较贴合记忆中古埃及的人物特色,但影片整个的灰黄色调不如真人电影《埃及艳后》中的惊艳,也和《花木兰》中的高颧骨主角如出一辙。从迪士尼的《猫和老鼠》开始我已经习惯于看动作夸张,表情丰富的形象做出非人类能完成的特技效果,其造成喜剧效果也是动画电影司空见惯的表达手段;对于《魔术师》、《疯狂美丽都》、《人性》、《玛丽与马克思》(能够举出很多这种艺术动画的电影)这样的会讲故事,人物造型突出、有着独特气质的动画总是有能够触动人心的效果。而《埃及王子》却很尴尬的被困在中间,一方面要忠实《圣经》中的故事,避免被虔诚的骂,细心翼翼做到“坚持故事原有的精神、价值与尊严”;一方面又想有所突破,加入了歌舞片的成分;结果又要研究受众(一般看动画片的一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受众)于是成片很商业化,动用了很多好莱坞明星为片中主角配音。各种调料加到一盘菜里,结果是——它既不宗教也不十分娱乐,不太艺术还有点商业恶俗。
影片的音乐方面,虽说是一部歌舞片,但大部分的曲目只能说表现平淡。但惠特妮·休斯顿和玛丽亚·凯莉两大歌后破天荒的合作使该片增加了《狮子王》以来最风靡的卡通片主题歌《whenyoubelieve》;以及在紧接之后想起的童声合唱曲目也为影片添了彩。。
总结:宗教传说和神话色彩掩盖了脸谱化的缺陷,人物性格也被善恶、美丑的概念所代替。只能说这部影片在画面上具有可看性。除此之外如果只看摩西的梦境部分,我则会认为这是一部很好的短片。
《埃及王子》是根据《圣经》旧约的《出埃及记》历史为背景制作而成的。电影主要描述摩西遵上帝的旨意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历史,被称作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故事
开头的引言是这样说:本片将其资料搬上银幕,虽然情节经艺术加工,但精神理念则忠于原貌。所以电影和圣经有些许不一样,就比如冒出一个一齐长大的埃及法老的长子,也是他的哥哥,之后做了法老,拦阻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原文没有提过这个哥哥,只是说埃及王法老,可是确实没太影响其他资料,基本一致。
先谈一下电影没有多涉及的资料,摩西成长为埃及王子之前的故事。
摩西本是希伯来人,是幸存下来的人。(说下希伯来和以色列的区别。“希伯来”意思就是“渡河而来的人”是民族的称谓,广义言之,凡由亚伯拉罕而生的子孙都包括在内,狭义言之,仅有以色列十二支派子孙才被称为希伯来民族的人。指亚伯拉罕从伯拉大河彼岸渡河到迦南地而言。“以色列”乃指雅各十二支派子孙而言。以后他们成立一个国家,所以以色列便成为一个国家的名字。)
这是由于埃及人看“以色列人生养众多,并且繁茂,极其强盛,满了那地。(出埃及记1:7)”像所有国家一样,埃及法老会担心被推翻政权,就大大欺压以色列人,派督工苦害辖制他们,为埃及法老建造城市并田间各样的工,并在一切的工上都严待他们。并且他们找来了希伯来的两个接生婆。暗中命令她们“你们为希伯来妇女收生,看她们临盆的时候,若是男孩,就把他杀了;若是女孩,就留她存活。”殊不知这两个接生婆是敬畏神的,可是谁听到这样的命令,都必须是恐惧震惊的,她们不住的求告神,最终顺服了神的旨意。“不照埃及王的吩咐行,竟存留男孩的性命。”埃及王明白这事质问收生婆,“你们为什么作这事,存留男孩的性命?”答:“因为希伯来妇人与埃及妇人不一样;希伯来妇人本是健壮的,收生婆还没有到,她们就已经生产了。”于是,神厚待收生婆。因为她们在不在乎自我性命,持守了神的话语。于是法老吩咐他的臣民把以色列所生的男孩全部丢在河里。
《埃及王子》的序幕从此拉开了,摩西出生后,她的母亲不忍心丢弃,就藏了三个月,之后因为藏不住,就用一个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把他放放在里头,搁在河边,河水将他带到法老女儿洗澡的地方,法老女儿就养了她,给他起名叫摩西,一个希伯来人就这样长成为一个埃及王子,也是日后神赐予摩西力量让其带领苦难的以色列人的领袖。
鼠标把电影拖到最终,是我最喜欢看的地方,摩西带领着二三百万以色列人浩浩荡荡到了红海边,后面却是法老心刚硬,又率领特选的战车来阻止以色列人。
这样,神迹又一次显现。动画生动的还原了当时的场景,以至于每次看都异常震撼。
从《圣经》上看过几遍《出埃及记》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过红海,还有神在埃及施行的种种神迹。然而最让我不解的却是以色列人经常看到神在他们中间施行大能,他们只要遇到一点困难就萎靡退缩,怨声四起,质疑摩西,质疑神为他们所作的一切。
可是那里让我认识到人原先都是软弱的,实际上以色列人就是镜子中的你我,我们总是口上称谢敬畏神,心里却经常悖逆神。神将那“流奶与蜜的迦南地”赐给我们,当有暂时的利益在眼前的时候,我们就好像不认识他一样,顺着自我的意思做。就如以色列人看到埃及法老又追来时,前面是红海,后面是追兵,他们对摩西说:“难道在埃及没有坟地,你把我们带来死在旷野吗?你为什么这样待我们,将我们从埃及领出来呢?我们在埃及岂没有对你说过,不要搅扰我们,容我们服侍埃及人比死在旷野还好。”
是的,如果以色列人回去,照样干他们的苦工,一辈子充当奴隶在埃及王法老的统治下,有吃有穿有住,没有尊严的活着。就是所谓的对现实妥协,被眼前的利益以昏庸的心所蒙蔽,重要的是亏缺了神的荣耀,可是神从不忘记他与以色列人的祖先所立的约,因为他是信实的神。
耶稣,不管我们对他如何漫骂唾弃,他却一向不停的用爱来感动我们,一向不放手,就像神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一样,不管他们如何埋怨,如何悖逆,神都没有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