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唐山大地震有感(精彩10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下是敬业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10篇观唐山大地震有感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1

昨天下午,学校安排我们看了一部名叫《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看完后,我感触颇深。

影片讲述的是在1976年的一个凌晨,唐山发生了巨大的地震,眨眼间,整个唐山市夷为废墟,夺去了24万人的生命,影片讲述的是其中一个家庭的故事

我在看电影时,脑海里不知不觉地浮现出了一组感人的镜头:地震时,两个孩子的爸爸为掩护家人,奋不顾身地冲进废墟,可是,无情的灾难却让爸爸永远地闭上了双眼。看到这里,我热泪盈眶,鼻子酸酸地,心想:“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父亲啊!”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看完后,我不禁有点儿惭愧。有亲人多好,更何况,我们还有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但我却不懂得去珍惜现在拥有的这份珍贵的亲情,有时还跟父母闹小矛盾,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到悔恨。

是啊,灾难无情,人间有爱。本剧有一个亮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亲情。剧中有个场景,是方达说的:“妈生过我三次,一次是生我,另一次是我出生那年得了肺炎,差点就没命了,可妈一定要医生救,第三次就是地震。”在你寂寞时,你伤心时,你快乐时,亲情什么时候没陪在你身边?只有亲情才不会背叛你。亲情好比一棵树,为你遮风挡雨;亲情好比一个港湾,无时无刻不在为你扎营停驻;亲情好比一个温暖的家,永远为你敞开那扇心灵之门。

谁不是在亲情的濡沫下长大?爱是不分界限的。亲情和家,是我们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怀。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2

看完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震撼、忍耐、亲情、责任、拼搏 ,用这几个字可以概括整部影片。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震撼了全世界。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没有接受任何国际组织的援助,全凭中国军队、各地政府派遣的救援队以及国人自发组织的志愿者参与抢险、救灾。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有的只是人的一双肉手,救援的速度和质量以及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当时的政治精神激励唐山人战胜了灾难。

余震和震后的建设中,忍耐、亲情和责任又促使唐山人默默地投入到重建家园的热潮中。他们忍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忍受孤独寂寞,忍受灾难带来的副影响以及自卑的心理,强迫自己忘却灾难的阴影去救险,去工作。可是灾难的阴影不是轻易可以抹掉的,需要长时间的慢慢磨砺。就像影片中母女的心结在灾后的32年才得以化解。

当然,唐山的今天,离不开唐山人的拼搏。没有拼搏就没有现在的唐山;没有拼搏,唐山有可能在国人乃至世界人的心中只是一个瞬间而已。

很佩服冯小刚导演的天才,抓住了人的心理,把一个灾难片用亲情串起来,没有刻意描写灾难的残墙瓦砾,而是渲染了人的本性,赚足了观众的眼泪,不愧为新一代的导演大师。

看了唐山大地震,不能不提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影片中冯导巧妙地把唐山大地震中失散的姐弟俩放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中相见相认,让观众再次进入灾难的残酷中,使得观众在冯导蒙太奇手法的调动下,心灵再次得以震撼,泪水再一次控制不住。汶川震后的抢险,唐山的救援队无疑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唐山和汶川联系在一起,同样再次引起世人的瞩目。

唐山,不仅仅只代表一座美丽的城市。在当今金钱、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唐山更是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支柱。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3

《唐山大地震》被誉为“中国建设以来第四部催泪电影”看了这部电影,我不禁觉得世间的爱是多么伟大!

在地震之前的唐山市繁华的,人们快乐地生活着,没想到,一群蜻蜓飞过后,灾难降临了。这是一个悲哀的夜,天空上出现了蓝紫色,随后的23秒中房屋倒塌,死伤无数,山崩地裂,悲惨连天。昔日欢声笑语变成了声声哀叫,繁荣的街道变成了一片废墟。成千上万的唐山 当这个妻子发现两个孩子时,她惊呆了,一块水泥板压着两个孩子,弟弟方达的手臂被石缝卡住了,大喊着“妈妈,妈妈,快来救我!”姐姐方登的脸被压住,只是不断地用手敲击着石块。那声声嘶喊和敲击声使我泪流满面。当救援人员说只能救一个时,这个母亲蒙了,嘴里不断说“两个都要,两个都要”在别人的劝说下,她说出一句话:“救弟弟!”就这样,女孩被压昏了,被人都以为死了,一场大雨把她浇醒,被好心的解放军收养了,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兄妹俩重新团聚,这一晃就是32年。

23秒,32年。在短短23秒内,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无数人的心沉浸在悲痛之中。就像那位母亲说的:“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房子倒了可以建,心倒了32年也难建!”

这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其中有一个片段使我十分难忘:那个母亲说:“老天爷,你这个王八蛋!”对老天爷的憎恨,对家人分别的痛苦,都可以从这句话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在最后一组的镜头中的母亲跪在地上向女儿道歉,然后女儿和母亲一起跪在冰冷的地面上,失声痛哭。至今为父女俩烧纸上香无不证明着母亲爱着那个女孩。这使我想起了我的母亲,她每天早早起床为我做饭,当母亲说我时我还嫌她烦,真是不应该啊!

是的,我们应该珍惜爱,不要再失去时,才知道痛苦!

观看《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4

今天,我看了一部叫《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看完后我明白了许多事情。

《唐山大地震》主要讲述了原本幸福的一家四口,在1976年7月28日的大地震中,父亲身亡,母亲只能救一个孩子。当母亲面临如此艰难的抉择时,只能选择救了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姐姐方登亲眼目睹了这一幕之后,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母亲却多年如一日的惦记着女儿,认为自己亏欠太多。姐姐方登因此一直没有原谅母亲,她怨恨母亲当年抛弃她。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姐姐方登在救援现场看到一位母亲为了他人的安全,而宁愿让自己的孩子截肢,这一幕深深打动了她,在内心深处理解了母亲当年的选择。随后找到弟弟和母亲,冰释了32年的心灵创痛。

看完这部影片,我热泪盈眶。大地震是如此的可恨,连一点同情心都没有,是十足的“冷血动物”。它拆散了多少家庭,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同时又把幸存的人们折磨了一辈子。

大地震是那么的残酷,而且又不可避免它的发生。所以我们应该多掌握地震来临时保护自己的知识。

比如:在地震来临时应当切断电源,防止火灾发生。其次,就是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做出敏捷的反应,这是保障安全的关键。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也可选择空间小的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角躲避。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能乘电梯。要利用地震的间隙,迅速撤离。一旦被压在废墟下,要保存体力,利用敲击的方法通知救援人员,等待救援。而且要有坚定地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得救。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5

《唐山大地震》中的人物的服装和家具摆设,服装、布景、道具的考究细致是让人信服的电影横跨了70,80,90,21世纪。还有室外的场景布景,都做到符合历史现实,特别是开场的1976年,小到画报,大到楼宇,都把观众带回到32年前,虽然中国电影的特效比不上美国好莱坞,但从细微处入手,仍然可以获得观众的青睐和掌声。

反之,电影究竟有多大的社会作用?影响力又究竟会持续多久?一部好的电影会让观众耐久记住。一部烂片也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被观众遗忘。冯小刚早年间是凭借“冯氏喜剧”打响名堂,《天下无贼》《集结号》之后逐步开始尝试以喜剧作为电影卖点,《唐山大地震》这部新片之时,喜剧是贯穿电影始终的主干,催人泪下是本片的首要特色,《唐山大地震》一部有力量的电影,娱乐性和观赏性都会将影片的票房推到一个至高的位置上去。

一、逊色的故事,悲情的选择

观众大概都了解到影片中涉及到一个选择性的重要命题,通过之前的影片大力宣传。一双子女都被压在水泥板下面,两人分别压在两边,撬动水泥板的左边,右边的孩子会被压到撬动右边,左边的孩子又有生命危险。两难的境地,饰演母亲李元妮的徐帆必需要做出一个痛苦的抉择,只能保一个孩子,要姐姐,还是要弟弟?

任何人都难以做出一个心安理得的选择,这样的问题会让所有的父母痛苦万分。这样命题在电影一开场就深深抓住了观众,这样繁重的选择,已经将观众的心给俘获了很少有电影能够一开始就这样沉重,但这部电影是唐山大地震》这是一部有关真实灾难的电影,观众能够体会当时人们那种心境。

尤其是像唐山大地震这种题材,悲情痛苦的故事并不少见。确实可以挖掘不少使人潸然泪下的故事,但能够在电影上强有力地表现出来,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冯小刚是一个电影叙事的高手,懂得控制住观众的情绪,喜剧片,冯小刚能够把观众逗乐;喜剧片,冯小刚也能让观众落泪。这就是高手,也可能都曾经看过不让人发笑的喜剧,或者是毫无感觉的喜剧,这就是叙述和表达的方法有误,使影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冯小刚不会做无用功,太了解观众了电影,能够走入观众的心。

二、持久的伤痛,精彩的扮演

《集结号》烧红了谷子地”张涵予,冯小刚的喜剧电影都很捧主角。《唐山大地震》中虽然人物众多,但最出彩的角色无疑是徐帆,饰演的母亲李元妮从青年到老年,时间段横跨了32年之久,电影作品中难度最高的角色。李元妮这个人物在地震中失去了丈夫,两个孩子一开始是幸免于难,但痛苦的抉择让她失去了女儿方登,这种在地震后不到24个小时之内,接连痛失至亲的遭遇,非常人可以想象,那种在银幕上痛苦的哀嚎让人动容,喜剧显然是更有力量打动人心的让李元妮靠着养活儿子的信念苦苦支撑,生命是短暂的一瞬间失去的但留给亲人的伤痛是永久的用李元妮儿子方达(李晨饰)话说:妈的心在地震时已经碎了丈夫和女儿的离去。如果不是因为儿子方达,李元妮几乎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徐帆在片中的几场悲情戏是重中之重,舍弃女儿、儿子下车、女儿回家,这些场景中的扮演几乎浓缩了徐帆几十年来的扮演精华,这几场表演提升了全剧的悲情指数,即使这部电影人物众多,但徐帆很明显就是核心式的人物。

三、精致的考究,逊色的群戏

片长逾越两个小时,《唐山大地震》群戏。这样的制作规模和容量来说,对于观众是一件好事,因为这等于是走入影院观赏一部视觉大餐。《唐山大地震》里面确实没有我熟悉的港台明星或者国际巨星,但这也是出于剧情的需要,找港台明星出演这部反映中国70年代后的灾难电影,肯定会显得格格不入的不请国际大牌,把更多的费用花在硬件设施的投入之上,同样也能使得观众感受到这部电影的力量。

陈道明、徐帆、李晨、张静初、陆毅、王子文等等都在片中现身,其实《唐山大地震》明星并不少。陈道明和徐帆拥有广泛的电视观众群,走上大银幕,观众也不会觉得陌生。陈道明的演技和气场毋庸置疑,片中唯一可以和徐帆PK人物,虽然没有对手戏,但论到戏份的重要性,陈道明是不输于徐帆的李晨和张静初的扮演也很抢眼,李晨几乎可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6

每个人都看过许许多多精彩的书本,理所当然也看过许许多多生动的电影。那么现在就让我在这个精彩的故事道路上为大家提取一轮最闪亮的光环吧!

唐山的大地震相信大家也应该十分的熟悉吧。它是讲述了一个在唐山发生的一场令人震惊的大地震,虽然有点夸张,但这认的:在这场地震中让有些孩子变得无家可归,变成了孤儿;有些人甚至被夺走 种的事情让我不由得觉得,他们实在是太可怜了。

可是,最让人伤心的是原因根本无从查�

其实,我很欣赏里面的一句台词:“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是啊,没有人想自己去亲自实践这话的真正含义,因为当你真正体会到的时候,已经失去了他们。我想,这也是这部影片的意义所在吧!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母爱真的是非常的伟大,虽然当时妈妈有些对弟弟的偏心,但是她也深爱着姐姐。看到那些很惨的画面,我不禁泪流满,因为,我突然想到我以前因为一些小事就对爸爸妈妈发脾气,可现在我明白了,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7

1976年,是中华人民忘不了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多件大事: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和我们心目中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逝世,还有中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地震———唐山大地震……

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唐山市民都沉浸在梦乡的时候,忽然在主人公方达和方登的家的,鱼缸里的鱼跳了出来,这表示地震的前兆,忽然,地开始摇动了,巨大的震动振醒了方达的一家人。爸爸先感觉到,急忙冲出自己的房间,一路跑一路叫:“大家快跑啊!地震来了地震了!!”边说边冲向自己孩子的屋子里,孩子一边叫一边向外逃跑,突然房屋倒塌了,两个孩子被压在了废墟下,而父亲却陷如地层去世了……

救援队寻找到了方登和方达,他们开始就他们,但一开始就无能为力,因为两个孩子都压在一快水泥板上,只能救一个,母亲都想要,但不可以的,“这边发现了被困人员”友邻救援队说,这边的就想赶过去了,劝母亲快做决定,母亲迷茫的说:“救儿子。”压在水泥板下的王登哭了。

可喜的是王登在尸体堆里活过来了,是解放军叔叔收养了她,一直养到她长大,她读上了大学的医疗系,打算将来为困难的人们服务。方达因为右手残疾,只能拉三轮车养母亲。

10年后,王登结婚生了孩子,叫点点。她的丈夫是加拿大人。方达的孩子也叫点点!王� 0地震,王登决定去当志愿者,方达也参加了,为灾区捐赠救援物资。两人是在一顿晚饭相认的……

方达带王登去看母亲,母亲痛苦欲绝的看见这自己女儿没死,30年了,每天守着自己女儿,从此过上快乐的生活…

这部电影真的很好,体现出了一母亲对儿女的慈爱,表现了人民面对地震坚强不屈,自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诚,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8

寒假里,按计划,我观看了影片《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真实生动地记述了发生唐山大地震时惊心动魄的瞬间,震后房屋倒塌、人们家破人亡以及解放军的救援行动,一对姐弟因地震而分离的不同生活,还有汶川地震时这对姐弟因救援而再次相遇的传奇故事。

本是平静和谐的一家人,父亲和母亲辛勤劳作、赚钱养家,两个孩子也是快乐、茁壮的成长,可因为一场地震把这美好的生活打破。那就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震前几个小时内,这对父母哄睡了俩孩子,他们便出外干活了。灾难来临!霎时,大地剧烈晃动,瓦砾掉落,接着房屋开始倒塌。父母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年幼的孩子。此刻姐姐感觉到不对劲,她呼唤弟弟赶快逃,可是却来不及了。待父母赶到家门口时,房屋支离破碎,想要冲进屋中救孩子的母亲被父亲拦住,他冲了进去。就在冲进屋中的一刹那间,房屋倒塌了。震后,唐山成了废墟,到处是悲惨的哭泣声、绝望的求救声、呼唤亲人的声音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声音。唐山民众自发展开救援。一块钢筋水泥板压着两个孩子,这正是之前故事中的那对姐弟。姐姐方登,弟弟方达。母亲在水泥板上方哭泣,一旁的民众正在想办法救援。母亲绝望了,只能救一个孩子!救左边的孩子,水泥板的重量就往右积压,救右边亦是相反。手心手背都是肉,悲痛欲绝的母亲没办法了,“弟弟——”,这轻微的一句话给姐姐内心留下了阴影,她眼角的泪珠顺着黑黑的小脸流落。母亲带着弟弟方达随民众转移,解放军前来救灾。奇迹般地是姐姐方登没死,她活了下来。一对解放军夫妇领养了方登,方登随着他们生活,在开学报名时,方登改名王登。方达因地震失去了左胳膊,奶奶曾来唐山接他去济南生活,但最终他还是随母亲生活。王登一直念书到大学,学医,上了杭州医学院。装上假肢的方达不愿读书,他随一群年轻人去杭州打拼,母亲则在新家里做些针线活糊口。几年后,养母病重,王登赶到医院陪养母说了说话。不久后,养母去世。王登继续回校念书,因为种种原因,她退学了。养父着急地寻找女儿,此时的王登靠给别人家当保姆糊口。1997年,王登带着自己的女儿回家看望养父,短短的相聚,她便带着女儿去加拿大生活了。方达靠打拼发了财,他开车带着妻儿回家过年,母亲不愿过好生活,也不愿让儿子花钱买房。2008年,汶川大地震,王登和方达因救援而相遇了。王登见到了自己的生母!他们去看望了远在天堂的父亲。

依据《唐山大地震》的多方位视角,我仿佛真的看到了发震时恐怖的灾难瞬间,震中的人们有求生的欲望,幸免于难的人们自发组成救援队,努力搜救顽强存活的生命。祖国各地的人们也牵挂着灾区的同胞们,他们自主捐款,向灾区运输物资,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还有解放军叔叔、消防战士、公安民警和自发前往灾区救灾的人民,他们奋战在第一线,绝不轻易放弃生的希望。就像电影里的那对父母一样,发震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父亲为此不惜牺牲性命,这也是浓浓的爱。我们的祖国各界人民团结一心,他人有难时,人民定会伸出援助之手,这就是人民群众抗震救灾的意志与决心!

愿天下再无灾难,沉痛悼念唐山大地震罹难的二十四万同胞。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9

前几天,看唐山大地震泪眼朦胧,百感交集。这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灵的好电影。好似一道灵魂的清洗剂,让人懂得什么是精神,人应是什么样的。

智慧大师刘一秒曾说过,人和动物有区别在于人有精神而动物没有;人有梦想,人懂得爱,人知感恩,人会负责任,人会互相帮助。从这个角度讲,有很多人都没有进化成人,还活在动物的层面。所以冯小刚大师用艺术诠释了什么是大写的人。

故事中元妮为自己的选择承担了32年的责任。房子震倒了,又建起来,而她的心中仍然是废墟。她一直活在女儿和丈夫的世界里。32年没有忘记对女儿的愧疚,对丈夫的爱。她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而不是活在物欲横流的物质世界。她是爱和责任的代表和化身。方达是一个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有为青年。天助自助者,他在地震中活了下来,他身上延续着父亲和姐姐的生命。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一个人为三个人活,要活出个人的样子。所以他身上有着强烈的梦想和使命。他要去闯一下证明自己行不行,从出外打工踩三轮车到开旅游公司当老板,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在杭州有公司、有房子、有漂亮太太,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从这个角度讲他又是梦想和责任的代表。方登是一个悲剧的角色,� � 她自己成为一个母亲,带着孩子给别人当家庭老师坚强的活了下来。她给养父买的羽绒服和围巾,从这可以看到她的感恩,她懂得感恩。汶川大地震中,她看到一个母亲为自己女儿选择了截肢腿,她承受的痛苦,她明白了母亲的不容易,原谅了母亲。后来母亲对她的下跪和看到在墓地里母亲为她准备的课本,她的心震憾了,她的心打开了,她折磨了母亲32年,也折磨了自己32年。心打开了,重新找到了幸福和快乐。

电影中养父、养母所代表的是人类相互的帮助和爱。养父母是一对很优秀的素质很高的军人,他们把爱无私的给了方登,培养她、教育她、爱她。他们是军人,也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他们是人类的楷模和美好的化身。

所以这部电影中说是地震,而真正的震撼在人的心中,冯小刚大师用艺术的手法在人们的心中掀起了一次地震。让生活在现代纷繁暄嚣的世界的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精神世界。使很多人都触及到了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使很多人都揭下了虚伪的面具,像一个孩子般地发泄自己的情绪,有的默默流泪,有的甚至嚎啕大哭。所以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是找回自己精神家园的好电影,是一部倡导爱、责任、梦想和感恩的好电影,是教导一个人如何做人的好电影。鼓励各位经理都去看,带着业务员去看,看过后分享,让大家都懂得人的含义,懂得梦想、责任、爱、感恩和相互帮助的力量。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10

1976年深夜,唐山,大地震。

突如其来的地震,好似一只巨大凶猛的野兽在地心中耸身一摇,震倒了一排排高耸的楼宇,夺走了一条条灿烂的生命,和睦的家庭瞬间家破人亡。但它永远摧毁不了——一位母亲对儿女三十年来深深的爱与思念。

也许我们永远不会有这样无奈痛苦的抉择——在挚爱的亲人中,只能救一个,却要压死另一个!当痛苦的母亲咬着牙说出“救弟弟”时,那短短的三个字却比压在身上的大石板还要沉重的压在了姐姐的心里,同样也压在母亲的心里……三十年后,已经恨了母亲三十年的大难不死的姐姐,历经了养母的逝世、爱情的变故,偶遇了弟弟。见面之后,母亲的泪水、下跪、温暖的话语成了最炙热的阳光,融化了姐姐心中三十年的寒冰……

在天灾面前,我们无力阻止它的到来;在死亡面前,我们也无法挽回失去的生命。但母亲却用爱来修复姐姐受伤的心灵。母亲并不是自私、重男轻女的。在弟弟还能说话,姐姐却只能敲石头的情况下,她也只是抱着“救就要救活”的心态。弟弟被救出来时,母亲仍紧紧抱着姐姐的“尸体”不肯离去。弟弟富了,母亲仍固执的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只为了偿还三十年前的`那份情债。灵桌上一直供着姐姐最爱吃的西红柿……她,一位普通的母亲,却用最不普通的方式谱写爱的赞歌!

也许,在恳求母亲再次买下心仪的玩具时,我们不会想到堆满玩具的房间,而只怪罪妈妈的吝啬;也许,在请求出去好好疯玩一把时,我们没注意试卷上“大红灯笼高高挂”,而怪罪妈妈的不开明;也许,在挑食只吃荤菜时,我们没意识到自己不良的饮食习惯,而怪罪妈妈的种种苛求……爱,并不是一定要大声喊出来,并不一定要经历生离死别才能体现出来的,它其实一直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无论经历多少个春夏秋冬都不会改变的。

逝者安息,面对生命之花的消逝,我们能够珍惜的,也是应该铭记的,是那份永远不变的至爱真情!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