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
2019年十一月我在党组织的认可下,发展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而在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出现了,于此,疫情开始发展,我的感想也由此展开。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疫情当头,全国各地一众医务工作者纷纷集结组队,奔向一线疫区。而在这些队伍里,党员同志们更是身先士卒,起到了领头羊的带头作用。老师们,前辈们在一线为我们挡风挡雨,控制疫情的身影着实令人敬佩和伟大。我们作为年轻的一代,要向这些舍己为人、投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学习,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更是要继承他们身上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奉献的精神和圣洁光辉。
老师们是值得敬佩的,但他们同时也是脆弱的。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交流不再像02年SARS来袭时那样阻塞。但也正是这些蓬发的信息交流,也让我们看到了许多心酸、心痛的事件。暴力伤医在近些年屡见不鲜,而在这疫区疫时,竟仍有“伤医”事件发生,这无谓于躲在医务工作者的'身后还向他们“捅刀子”。如何不让人心痛,更何况是作为医学生的我们,那些受伤的是我们尊敬的老师、敬仰的前辈,这又让我们如何想象自己的未来?这不仅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社会大众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严肃而严峻。但就算如此,作为新一代医学接班人的我们,也绝不会在疫情或病难面前当逃兵,这是原则问题。作为预备党员的我们也应在党的带领下,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人民而奋斗终生。
要想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经深思熟虑后,我认为还是得从根本,也就是人民群众的思想做起。作为医学生的我们,作为预备党员的我,我们也许阻止不了那些事件的发生,但我们至少可以向我们周围的人辐射我们的光和热。人对事物的喜欢不是他人能够决定的,但是人对事物的认可和信任程度,是可以被他人所影响的。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就算全世界只有百分之一的人喜欢你,那么算下来也有一座城市的人都与你投以发自内心的微笑。那若是我们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向他们证明这些事情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那么认可我们的至少也会有一座城市的人那么多,而他们也会继续带着我们的思想继续发光发热下去。
看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感恩教育》之后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感触很多。
于丹老师谈到了“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了“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的一生。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浊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学生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放假之前我们观看了于
观看于丹的讲座,让我领略到的是对自己的得失正确对待智慧,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一种融入现在生活中的理性道德。在现实中每个人的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看待这些事实的态度,以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于丹告诉我们,做为个人要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一味的想不开,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要尽可能地用自己高兴的事情去弥补遗憾。一个人的一生中难免有些缺憾,这不是我们能够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是对待他们的心态。纠缠于缺憾中的人将失去更多的东西。只有正确的对待这些缺憾才能有所得。一个人总是后悔昨天的事,殊不知明天又要后悔今天的事。正确面对现实中的不利方面,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不利,这是对待生活的态度。于丹教授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挫折时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效果会更好一些。
于丹在讲座中说出了一个故事:孔子课堂上的学生席间闲谈理想!有的学生说要财富,有的说要做大将军!也有的说要做隐士??当学生问到孔子时:孔子说:老者安之,友者信之,少者怀子!意思就是说:能让父母老者们身安心安!朋友都相信你,小孩子长大了都能想起你!意思是说:对父母孝顺无非两个是四个:顺意,色难!顺从父母之意,对父母和颜悦色!人一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朋友,朋友对你最好的评价是一个信字!如果你认识那么一个两个知心的朋友对你的评价是如此的话!知足矣!每个人都会小的时候!孩子们天真无邪!当孩子们都长大时,能想对某人在自个小时候对他的好时??怀念之时!福也!以上就是孔子所说的三个愿望!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感受到,古人的心其实与我们是相通的。对于前人的好东西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于丹教授的这些观点,让我们感到心灵的温暖,能慰籍到人心灵的深处。
看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感恩教育》之后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感触很多。
于丹老师谈到了“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了“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的一生。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浊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学生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全校教师观看了《于丹<论语>心得》。这使我对这位三千年前的圣人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
记得读中学时,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地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实并未真正读懂。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论语〉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哲理。下面我就从其中的一个点“理想之道”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论语中说道有多么远的这种理想,其实它一切都在一个朴素的起点上。我们要相信思想的力量是这个世界上最巨大的力量之一,也就是说,孔子经常所说的那种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一个人总在想着自己的衣食,这是不足以担当一个君子一个士的资格。所以其实什么是真正的理想,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一个起点,给我们储备一点心灵快乐的资源,其实当我们回到论语,真正解读了侍坐篇,看到了吾与点也这句喟叹,知道了这样一位万世师表的圣人心中对于那种沐乎沂水,风乎舞亐,在暮春时节咏而归,快乐回来的生活方式心存向往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种阐述跟庄子所说的独与天地共往来是如出一辙的,也就是说所有古圣先贤首先是站在个人的价值坐标系上,了解了自己心灵的愿望,然后才会有宏图大志,走到这个世界上有所建树。我们都想要一生建立一个大的坐标,对于前方的远景让我们找到一个起点,让我们从自知之明去建立心灵的智慧;让我们从论语里面,也做孔子席前一个安静的学生,跨越这个千古的沧桑,在今天看一看他那种淡定的容颜,想一想他让我们去到自然中的这种鼓励,在我们每一天,真正忙碌的间隙里面哪怕说给自己一点点心灵的仪式,不至于让自己象那样一个人格分裂的演员那样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其实在今天这么一个后工业文明的社会里,如果能够调整这样一套坐标系统,我想论语会从千古之前传递出来一种温柔的思想的力量,它传递出来一种淡定的清明的理念,它鼓励了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关照,它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理想是有根的。
于丹教授一直崇尚的学习是把外界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内涵,从而表现于行动中。所以我相信观看《于丹<论语>心得》只是第一步,看完之后自己内涵行动的提升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今天早晨,伴着温暖的阳光和清脆的鸟鸣声,我们一家四口收看了威海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浅,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质,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完美的自己的人生!
节目中主要讲了四个方面:
一、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三、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和自信?
四、如何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于丹教授的讲话极富感染力,所说的'话出口成章,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她精练的语言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使人叹为观止。
于丹教授的字字句句引起了我无限的思考:孝,是一句温馨的话语,揉搓父母疲惫的心;是一把亲切的唠叨,分担父母的痛楚;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释父母的情怀。让我们做一个会孝的人吧!爱心,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让我们做一个会爱的人吧!自尊、自立、自强、抗挫是完美人生的四大必备,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让我们在面对人生的荆棘时,扬起自尊、自立、自强、抗挫的风帆,更加从容得徜徉也人生的海洋里!
感恩,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总能引起人们的遐想,今天我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们做一个感恩的人吧!
这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职责。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透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啰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那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明白感恩,总惹他们生气,悲哀,太不就应了。在那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跟同学们一齐快乐的学习,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合格人才。
《感恩教育》的内容很贴近我们的生活,于丹老师讲解的也很透彻,不仅教育了孩子,也给我们家长带来了许多启示。
节目中讲到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孝心;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现在每个家庭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生怕他累着了,饿着了,冻着了。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都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孩子所有得事情父母都一手包办,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又哭又闹,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报;更别说弄懂“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这些小典故了。我觉得做为父母除了要对孩子进行一些道德教育外,更应该言传身教。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作品里对家长有一句话: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你什么都不用说,就是做出样子来。当别人帮助你时,你微笑地说声“谢谢”;当别人困难时,你主动伸出你的双手;要让孩子知道孝顺,光说没用,最有效的方法是,当着孩子的面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孟子说地“老吾老知人之老,幼吾幼之人之幼”就是这个道理。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孩子们得到很多物质上的东西,但在精神上却缺失了最根本的东西,为什么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去学习“国学诵读”,这是一个让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今天早上,我早早的起床,如约的打开电视机,观看于丹老师的讲座。
于丹老师主要讲了四个内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小男孩,他很爱发脾气,因此,他的`朋友就很少。有一次,他的父亲对他说:“你以后要是在发脾气,就往这个木桩上钉钉子!”过了一个星期,木桩上的钉子已经密密麻麻的了。又过了一个星期,小男孩突然发现木桩上的钉子越来越多,于是,他每天都克制自己不要发脾气,过了一个月后,钉子从密密麻麻变成了零星了,又从零星又变成了空白。小男孩非常开心,后来,父亲把他领到了木桩跟前,叫小男孩把桩子上的钉子全部拔掉,可此时木桩上显现出许多小洞洞,于是小男孩明白了,虽然钉子拔掉了,但对别人的伤害是永远弥补不了的。从此以后他变成了一个听话懂事的小男孩。
听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要乱发脾气,尊敬长辈,就像妈妈说的那样百善孝为先,我要孝敬自己的爸爸妈妈,听从爸爸妈妈的教导,做一个人见人爱,人见人夸的小女孩。
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她教我们应怎样做人,以后我们应多听于丹老师的讲座,在生活中不断的提高自己。
今天,艺术总指导王老师、一2班的何云婷和我兴高采烈得来到了上海大剧院观赏《舞韵讲座》。上海大剧院可壮观了。我们进了C1的大门,进去观赏讲座。进去之后,大堂的灯暗了下来,讲座开始了。
首先,主讲人——上海戏剧学院舞蹈老师李涛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在蒙古东部地区的一个名叫《安代舞》的蒙古名舞。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从前蒙古有一个小姑娘得了一种很罕见的怪病,她的阿爸为了治好她的病,在乡里请了很多医生,可都不见效。于是,他决定带女儿去城里治病。走了很远,突然车轴断了,女儿重重地摔了下来,这一摔可不得了,病情更重了。于是,阿爸便围着女儿以歌代哭,还甩起手臂跳起舞来,祈求上天保佑。嘹亮的歌声惊动了附近的村民,他们看到这情景,便也跟着一起跳。突然,不知哪儿来的力量,让女儿也站了起来,也跟着大家跳起了这舞,跳得大汗淋漓。就在这时,女儿的病就一下子好了。所以后人称这舞为《安代舞》。之后,我们还看了《顶碗舞》、《梦归》、《长调》……顶碗舞是一个难度性很高的'舞蹈。演员要把六个碗叠在一起,并且把碗顶在头上。还要快速地自转、公转……这让在台下的我都看花了眼。最后,我还学到了一点孔雀舞的基本动作:如大幅度扭跨、一顺边、做小鱼手……然后演员还给我们跳了一段《孔雀飞来》。舞蹈动作优美,和音乐融合在一起,就好像一只真的孔雀在台上翩翩起舞着。让台下的我也禁不住跃跃欲试了。
在这次的讲座和表演中我知道了舞蹈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是人类最好的治病之药,同时心里也油然生出了一份感激之情,真心地感谢我的母校――世界小学为我创设了这样一次观赏的机会,让我对舞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喜爱。
我想说:“我爱舞蹈!我爱我的学校!”
今天有幸和儿子一起观看了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的关于《中小学人格教育》的讲座,看后感触颇深。
讲座中我认真学习了于丹剖析的《论语》中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她让我从孩子的身上也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在学习一种知识的同时,掌握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快乐地接受它。是呀,一味的让孩子去死搬的接受知识,并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相反的,久而久之,还会适得其反地厌恶学习。我们作为老师,虽然是传道解惑的,但也要为孩子的快乐着想,在自己的课堂上加些作料,使得孩子能够有兴趣接受新知。
于丹老师讲的一个寓言故事让我印象更深:有个孩子特别爱发脾气,他的父亲就在墙上钉钉子来记录发脾气的次数,孩子看到一天之中钉了那么多的钉子,自己也傻了,发誓要改掉这个坏毛病,控制住一次就拔掉一颗钉子,慢慢地钉子拔完了,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钉子虽然拔完了,但是那么多的洞却永远也抹不掉,你发脾气的时候,让多少人为你痛心呀!”是呀,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学校里扫个地家长都要找老师论论理,试想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是什么样的!
作为一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但要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孩子礼仪教育和挫折教育,以及生存教育,让每个孩子能健健康康地为自己的将来而学习!
于丹教授说,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生命篆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了我们的不朽,我们的墓志铭。
什么是生活?说的通俗点,就是生下来,活下去。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追求理想,享受情调,努力过着自己理想中的日子。若只是为生存而活的话,抛弃了理想,放弃了朋友,埋没的亲情,忘却了情怀,那自问和那些茹毛饮血的禽兽有什么区别呢?
观看于丹教授的讲座,让我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融入生活中的一种道德,更是追求自我完善,通向自我幸福的路。
在这个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的年代,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充斥着各种诱惑困扰,不是想要的太多,而是看清的太少。激烈的竞争不仅提升着每个人的`能力,同时还改变着大家的心态。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家国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无数先哲们的智慧告诉我们,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要学会自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和弱势,而后慢慢地去学习,去完善。待到机会来时,才能厚积薄发,展翅鹏飞。当理想得到放飞,价值达到升华,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真谛。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宽容,宽容是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宽恕自己,学会放弃,坦然与淡定地面对这个大千世界,可以化解心中很多的遗憾。宽恕他人,更需要一种无畏的胸怀。这时,你会发现,身边充满了真诚、热情和信赖。
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只要我们从中寻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就能终身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