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技巧(优秀11篇)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记叙文是一种比较熟练也比较容易掌握的文体,以下的记叙文的写作技巧相关文章,欢迎浏览。以下是可爱的小编惊云帮家人们整编的记叙文写作技巧(优秀11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记叙文写作技巧介绍 篇1

记叙文写作技巧介绍

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快速提高写作技巧,但是,有可以提高学习写作效率的方法:

一、多读一些文章。我把文章分为三类:

1、论理型,这类文章能引人深思,帮助你写好议论文

2、好词佳句型,多积累一些词汇让人发挥时有刃有余;

3、综合型名篇,提高鉴赏能力。

二、光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多思,分析文章结构,为什么好?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三、写作忌讳,忌讳原句照搬,忌讳文章空洞(就是“大白话”太多,不生动;引用故事,忌讳超过全文篇幅的四分之一;还有许多,需要你自己慢慢体会。

以上是我的一些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快速作文训练五步

(一)素质训练,也叫基础训练

任何一种技能技巧的形成,并使之达到熟练程度,都必须经过干锤百炼,所谓熟能生巧、巧能生华就是这个意思。竞走、赛跑运动员的速度是练出来的,游泳、自行车运动员的速度也是练出来的。快速作文也一样,要提高写作成文速度,主要靠练。快速作文没有秘诀,没有魔图,只要通过严格训练,就能出成果,问题是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步骤。我每接手一个班,都严格按照下列五个步骤进行训练。

快速作文训练的中心是“快”,这种训练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和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的基础上求“快”、求“好”的训练,如果写作素质太差,就没法进行快速训练。因此,我每接手一个班,第一步就是进行基础训练。通过基础训练,要求达到下列目的:

1、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的动力。因此,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必须严格遵循兴趣性原则。只有当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快速作司文训练才会有成效。心理学同时告诉我们,兴趣与当前的需要有关,因此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办法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中重要的一条便是向学生进行快速写作目的教育,如果学生认识了快速作文的必要性,他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习趣。另外,出作文题要紧跟形势,与时代同步,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要尽量新,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学生有话可写。

2.积累写作材料

这一点要贯穿到整个快速作文训练的始终,但在基础训练阶段要重点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材料,再好的写作高手也难以完篇。因此,一定要求学生分专题记住;一些典型材料,譬如有关爱国主义,党的领导,尊重知识,改革开放,廉政建设,学雷锋等等,每个方面都要记住一两个典型材料。材料的积累,教师只能做指导,要让学生自己去找,不要全班统一,全班统一了,写作的论据就会雷同。所积累的材料要注意三点:一要典型,二要准确,三要记牢。要强调用脑记,要背,不能光靠笔记本。材料越充足,写作速度就越快。

3.丰富写作语言

如果学生语言贫乏,写作时搜索枯肠也找不到一句恰当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往往写了涂,涂了又写,就无法提高写作速度。如果词汇不丰富,写到中途某个字不会写或者没有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写作就会“卡壳”,当然也就达不到快速作文的目的。因此,写作语言的训练和词汇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丰富写作语言的方法之一是,背书和加强课外阅读,书读得越多,背得越熟,作文就会越通顺,语言就会有文采,不会老说口水话。再就是指导学生学习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克服学生腔。另外,要指导学生积累词汇,词汇丰富,写起作文来就能得心应手,速度也就快了。

4.训练书写能力

书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写作速度。因此进行快速作文教学,必须强化书写能力训练。作文不是书法竞赛,并不要求铁画银钩,但也不能龙飞凤舞,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把字写得清楚、规范、工整。具体做法主要是临摩字帖,每个学生应备有两本字帖,一本正楷,一本行书,先练正楷,后学行书,逐日临摩,坚持不懈,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总之,通过素质训练,要使学生想写作文,爱写作文,并且有东西可写,话写得通顺。

(二)思维训练

快速作文的关键是快速思维训练。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规律性的认识。快速思维则要求学生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整个思维过程中,思维活动应具有广泛性、独立性、敏捷性和创造性。一见到作文题能立即做出反应,要求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全过程不超过五分钟。抓好快速作文思维训练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要正确反映客观世界,首先必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因此,要和政治课相配合,组织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要了解当前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正确的政治观点、思维观点是快速思维的定向器和指示灯。因此,必须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树立远大理想,加强政治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2.加强抽象思维训练

议论文的构思过程,实际上就是抽象思维的过程,因此,必须教给学生分析、概括、综合、判断等基本逻辑方法和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反向思维、辐射思维等思维方法。训练抽象思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课堂讨论应允许学生和老师唱“对台戏”,要鼓励学生在课外争论问题,学生争得面红耳赤的时侯,也就是思维最活跃、最敏捷的时候。

3.进行形象思维训练

写记叙文离不开想象、联想、幻想等形象思维活动。要求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好一篇记叙文,没有扎实的形象思维训练是不行()的。训练形象思维的方法之一是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基本形象,牢记心头,并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要重视写回忆录,回忆录的写作过程实际就是训练形象思维的过程。

总之,通过这一步训练,要达到开拓学生思维的目的,使学生变得思维敏捷,对作文题反应迅速,想象力丰富,要改变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思维迟钝、思想涣散的不良习惯。

(三)写作速度训练

第一步素质训练是基础,第二步思维训练是关键,这第三步的速度训练则是目的。整个快速作文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写作。如果第一、二步训练都抓得扎实,速度训练就会见效。基本做法是严格要求,限时作文。为了提高速度,每次作文都只能安排一个课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当堂完卷。要求学生做到快速审题,快速立意,快速布局谋篇,快速写作,快速修改。总之,一切都要立足于一个“快”字。40分钟的时间分配大致是这样的:审题、立意(确定中心思想)和谋篇布局(编写作提纲)不超过5分钟,写作30分钟,修改5分钟。通过训练,这个要求一般学生都能做到。另外,在班内开展快速作文竞赛也是个提高写作速度的好办法,一搞竞赛,学生的兴趣就来了。刚开始进行速度训练时,有些学生是跟不上的,40分钟怎么也写不完。怎么办呢?二是多加鼓励,切忌指责;二是暂时迁就,但绝不放松要求。时间一到,一律收卷,没写完也要收卷。这样,学生下次写作文就有一种紧迫感和时间观念。有些学生,一讲快速作文,字就乱涂乱画。碰到这样的学生怎么办呢?不能操之过急,分两步走,先要求写完800字,再要求字迹清楚。作文不是书法竞赛,不要求铁画银钩,只要字体工整,文字规范就行。个别字迹潦草的学生,要加强教育和书写指导。

(四)技巧训练

第三步训练要求解决写作速度问题,这一步训练便是“快”中求巧,同时,也是对速度训练成果的巩固和提高。基本方法是专题指导,讲练结合。如果前三步抓得扎实,这一步训练往往水到渠成。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不但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文体的写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快速写作的技巧。比如快速审题、快速立意、快速谋篇布局、快速写作、快速修改等技巧,都要分专题进行归纳,总结和指导,还要能快速应付写作中随时出现的“卡壳”现象,诸如走题、空洞、松散、结构混乱、词不达意、字不会写等毛病的纠正和意外情况的应付办法。至于这些快速写作的具体技巧和方法,我在下面将作专门介绍,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五)综合训练

通过以上四步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快速写作的方式与技巧,具备了快速写作的基础。为了全面提高快速作文的能力,必须进行综合训练。

15条技巧提高你的写作技巧

1、阅读优秀的作品:这是显而易见的,但立竿见影的方法。如果你不读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尽可能的多读名著,在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的技巧。

2、尽可能多的写:每天都写,如果可能话,每天写几次。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学习如何写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写写你自己,写写博客,向出版社投稿。只是写,全情投入的写,练得越多,你的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

3、随时随地记下你的灵感:随身带一本小笔记本(纳博科夫身上装满了小卡片),当你对你构思的小说,文章,或是小说里的人物有什么灵感的时候,马上记下来。当你听别人谈话时的只言片语而所有顿悟时,或看到一段散文诗或是一句歌词让你很感动时,都可以马上当他们记下来。灵感总是转瞬即逝,你及时的记录下来,便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我的习惯是,为我的博客要写的文章列一个清单,不断的补充它。

4、专门的写作时间:每天找一个没有任何打扰的时间段作为专门的写作时间,让这成为习惯。对我而言,清晨的时间是最佳的,午饭,傍晚,或者深夜的那段时间也可以。无论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把写作当作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去做。每天至少写半个小时,当然有一个小时更好。若你同我一样,是一个全职的作家,那么你需要写更多的小时,请你不要担心,这只会让你写得更好。

5、随便涂鸦:面对整张的白纸,整版的白屏,无从开始,肯定恐怖。你会想:我还是看看邮件或是小憩一会了吧!先生,千万别这样。马上开始写,马上打字,你写什么没有关系,只是让我听到你敲键盘的声音吧。只要你开始写了,什么都好办了。像我的话,我喜欢先敲上我的名字和文章的标题,这应该不难吧,然后再慢慢的展开情节,全身心地融入进去…关键是:开始可以随便写写,随便涂鸦,但是尽快开始写正文。

6、集中精神:写作是一件一心一意的事情,在嘈杂的环境或是同时干着别的事情,是不可能写好的。写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需要一点点柔和的背景音乐。即使是最低要求,你也需要在全屏(没有其他软件得干扰)的条件下,使用WriteRoom, DarkRoom,Writer这些写作软件,不受打扰的写作。关掉邮箱,关点MSN和Gtalk,关掉电话和手机,关掉电视,清理掉书桌上无用的东西。清除与写作无关的一切杂念,现在就是写作的时间,好像把自己放进一个盒子里,在没有任何打扰下进入写作状态。

7、先计划,再写: 这好像和“随便涂鸦”有些矛盾,实际上不是这样。在坐下来正式写之前,先做个计划或是脑子里先预演一下,这是非常管用的办法。每天跑步的时候想想要写的东西,或是散步的时间来个头脑风暴;然后把想到的记下来,做一个扼要的提纲;等真正准备好开始写了,可以很快的展开,因为思路和想法都有了。这里,有一个构思小说的三部曲,可以参考这个:Snowflake Method.

8、创新: 你需要模仿名家,这并不意味你要跟他们写得一模一样。你可以试试新的写法,从这里学一点,从那里学一点。渐渐地,你就会有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文体,自己的思路。试试一些不一样的表达,或创造一些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每一方法你都可以尝试,看看它到底怎么样,不好就不用呗。

9、修改: 你开始构思你的文字,然后试着写,让故事情节展开,最后你需要回过头再看看你都写了什么。这点很重要,很多写手一旦写好就不想修改,已经费时费力地写好了,还要再花时间修改,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但如果你想写得更好,你就要学会如何修改。好的作品是经过反复的推敲和修改而成的,这会让你的作品从平庸中脱颖而出。看看你写的东东,不仅仅是那些拼写和语法错误,还有那些无意义的词,混乱的结构,和让人搞不懂的句子。修改的目标是:更清晰,更直接,更鲜活。

10、简明扼要: 这是你在修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句句,一段段的修改,把无关主题的统统都删掉。一个短句比一段冗长的废话更具说服力,大白话比晦涩的专业术语更受欢迎。记得:简单就是力量。

11、富于感染力的句子:在短句中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动词,当然,并没有要求每一句都是这样,你需要变化。但是,多试试能够吸引人的句子。而且,你没有必要等到你要修改的时候再用,你刚开始写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个问题。

12、获取别人的反馈: 闭门造车不会有任何进步,让别人读读你的文章给你回馈,最好有经验的作家和编辑。他们见多识广,会给你很中肯和有见地的建议。认真的听,即使是一些批评,也接受它,忠言逆耳,这样只会让你写得更好。

13、是骡子还是马,拉出来溜溜:就你而言,你需要让别人读到你的作品。你的作品不是你想谁看谁就看的,让所有的人都读到你的文章。你就要出版自己的书,发表自己的短篇小说和诗歌,给出版社供稿。如果你已经开始写博客了,恭喜你,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若现在还没有人浏览过,你就需要把它放到流量更大的博客服务网站上去,让读者给你留言,给你提出建议。所有的人都会看你写东西,也许刚开始时会是件伤脑筋的事情,但这是每一位作家成长的必由之路,马上发表你的文字吧。

14、采用对话式的文体: 很多人的写作都很正式,但是我发现像我们说话一样写作会使文章更流畅(没有叹生词)。这样一来,读者看起来会更舒服。刚开始这么写并不容易,你需要坚持这么做。也许,会带来另一个问题,为了读起来更口语化,你需要打破一些语法规则(就像我的前一句那样)。因为如果生搬硬套语法,会让你的文章看起来很不自然。若没有其他原因,就不要破坏语法规则。你需要知道你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

15、好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重点。特别是开头。如果你不能在故事的开始就吸引读者,那他们就很难有耐心把整篇文章读完。所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考虑怎么写好开头,读者一旦对你开头感兴趣,他们会想知道得更多…写好开头后,再弄一个精彩的结尾,这会让读者更加期待你的下一篇佳作

记叙文写作技巧 篇2

一 激活思维,是快速作文的关键

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人为文章精雕细刻,“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有人即兴作赋,七步成诗,倚马可待;更有人在大喜、大悲之后,奋笔疾书,一气呵成惊天地、泣鬼神的杰作。

进行精雕细刻的写作是必要的,具有倚马可待的能力也是可能的。据测定,十二岁的小学生脑重量已经接近成人,心理发展水平已相当完备,已经具有作出假设,进行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的能力。中学生在智力发展及心理表现上比小学生更为成熟。中学生的头脑还有广阔的天地有待开发,是完全可以承受快速作文训练,以达到奋笔疾书,倚马可待的水平的。

但大多数人总感觉中学生的生活单调、枯燥,没有素材可供写作,更不要说快速写作了。出现这种感觉,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般都是主观原因,决不能归咎于我们的生活。生活中并不是没有素材可供写作,而是我们的写作欲望未能激发,写作热情未能调动。从小学到初中,我们读了七八年书,学过几百篇课文,阅读了不知多少篇课外读物,交往结识了数以千计的同学、朋友,经历了无数次的喜怒哀乐。能说我们的生活枯燥、单调吗?古时尚能“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科学发达、交通便利,知识信息密集,传播大大加快的今天,我们学生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学生的见识应该是远超古人的。

但一般学生又确实感觉生活单调、枯燥,无素材可用。尤其在作文题目出得偏、窄、怪时,学生理解题目难,选择材料难。冥思苦想,搜肠刮肚也无从下笔。因此,大多数学生在作文课中都感觉时间紧张,能在规定的90分钟内完成作文已实属不易,想要进一步提高速度似乎是不可能的。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不允许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智力、情感和性格特点去领会文艺作品,那就不能使学生们在课堂上活跃起来。”

作文也是一种文艺作品,命题之后,我们如果不能“按照自己的智力、情感和性格特点”去领会题目,就无法使我们的内心产生反响与共鸣。当然,我们也就无法使我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思维不能活跃,潜能也就不能发挥,行文都很困难,提高速度当然更不可能了。

由此看来,激活思维,是快速作文的关键。

二 如何激活思维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遇上了一个“容易”的或者“熟悉”的作文题,写起来就顺手多了。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行文速度也大大加快。遗憾的是这种机会似乎并不多。

实际上,任何作文题目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只要我们变换一下题目,改变一下思维的角度,把这些“偏、窄、怪”的题目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题目也就变得熟悉了,容易了,不成其“偏、窄、怪”了。

所谓换题,即改换思维的角度。中考作文题《伸出友谊的手》,我们从不同角度进行题目的变换,就可以找出我们熟悉的材料来。如:从人际关系方面,可转换成《同学情》;从社会影响方面,可转换成《路遇》、《乘车记》;还可以转换成诸如《邻里之间》、《运动场上》等等。只要使题目与我们所熟悉的材料联系起来,选材就有了根据,就可以活跃思维,引起内心的共鸣,激发创作的冲动。

可以说,任何作文题,都是可以通过变换来改换思维角度,激发创作冲动的。例如《小小荒。唐》这一文题,它很容易使人走入死胡同,无从下手。其实,只要了解了“荒。唐”的词义:错误得使人感到奇怪。我们就可以变换这个题目,找出新的角度,从而引起内心的共鸣,激发创作的冲动。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择:《我第一次炒菜》、《童年趣事》;也可以从人际交往中选择:《**》、《一件小事》;甚至从最平常的题目中,也可以找出新的角度:《运动场上》、《野炊》不都可以发生小小的荒。唐事吗?

变换出来的这些题目,比起《小小荒。唐》来,我们会觉得非常熟悉,它所要用的材料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这样,我们的创作冲动就会被激发,思维就会变得活跃起来,写文章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这种变换,在我们的课文中也比比皆是:《分马》未必不是《**》?《社戏》难道不是《我的小伙伴》?《驿路梨花》不就是《在学雷锋的日子里》?因此,只要使题目与我们所熟悉的材料联系起来,选材就有了根据,就可以活跃思维,引起内心的共鸣,激发创作的冲动。

曾有学生在掌握了这一方法之后,将《我们面临中考》这一作文题目转换成《车祸》。在谈构思时,他说,初三时,他就读的某校为了创收,将操场向社会出租,变为夜间停车场。结果,早自习时,司机们出车,马达轰鸣,喇叭声声;晚自习时,司机们回场,又是喇叭声声,马达轰鸣,使学生不能安静地自习。无奈,只好转入一所无操场的学校,满以为这下可以安静了。谁知,一个月后,学校为了提高教师收入,改善办学条件,破墙开店,将教室下面的房子改为批发部做生意。每天提货的汽车、摩托车络绎不绝,车声、铃声喧闹不已,连上课都无法安静了。这一“车祸”使他极为不满,却又无能为力,只能在作文中呼吁:给我们一方净土,让我们放下小小的书桌。救救孩子!

《车祸》的构思极为新颖,主题也非常积极,紧扣了我们的生活,又深刻的针贬了时弊。这就是激活思维的功效,这就做到了思维发散。这一更为广义的“车祸”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从熟悉的生活中去选择材料,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了。由此可见,换题在激活思维,拓宽思路上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练习:多角度变换题目

示例1《运动会上》

变换:《他真了不起》 《啦啦队小记》 《伸出友谊的手》

示例2《这场**终于平息了》

变换:《邻里之间》 《记一次大扫除》 《小小荒。唐》

示例3《邻里之间》

变换:《**》 《伸出友谊的手》 《变化》

示例4《放学路上》

变换:《车祸》 《球迷与书迷》 《雨中情》

理解:1.题目之间是可以互为因果,扩展变换的。

2.换题的目的是为了找出角度,拓宽作文的思路,以便更好的选择材料。不能违背原有题目的要求,只能在原有题目的范围内去变换题目。

三 如何选择材料

多角度变换题目,目的是为了激活思维,打开思路,从而去更快的选择材料。快速作文时间短,我们无暇仔细思考,需要倚马可待的功夫。只有“胸有成竹”才能做到这一点。如何做到“胸有成竹”呢?

作文的源泉在生活之中,生活中的素材是可以提炼出作文的题材的。小到洗脸刷牙,大到山崩地裂,都可以提炼出作文的题材。生活中的任何素材只要经过恰当的加工,都完全可以使用在我们的作文里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洗脸刷牙,这是极为普通的小事例。但就是这种事例,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表现事件的主题。诸如父母的关心爱护或娇宠溺爱,子女的勤劳朴实或懒惰任性,兄弟姊妹间的矛盾冲突或互谅互解,这些琐碎的凡人小事,只要经过适当的加工,它们都能成为我们作文的题材。如《洗脸》:

你说烦不烦,洗个脸妈妈都要罗嗦。

“擦擦脖子……洗洗耳朵……”她又不厌其烦的开始唠叨了。

每天都这样,我都十五岁了,她还把我当小孩子。还不能不听,如果略有“不轨”,她会亲自动手操作。这不,洗完脸,我把毛巾一搭,还没转身,“你啊……你……”妈妈就过来了。一边拧毛巾,一边又开始数落我,“……这么大的人了,还要……”你说烦不烦?……

再如《刷牙》:

“奶奶,牙刷呢?”

“奶奶,牙膏呢?”

“奶奶,热水呢?”

“奶奶,……”

奶奶真拿她没办法,这小祖宗,什么事也不会做,可就会使唤人。这洗个脸刷个牙,实在不难吧?她偏要喊得惊天动地……

这两个片断,不都有积极的主题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吗?

生活中的素材当然不止是洗脸刷牙,还有更多更多的材料。一天当中,会发生许多事情。如果我们把它列成提纲,可以发现,它们都是写作的材料。

设题《我的一天》,使用记流水账的方式列出提纲:

1.早上起床晚了,未吃早饭就匆忙骑车上学。

2.路上车坏了,总也修不好,急死了。后来一个过路人帮忙修好了车。

3.在校门口买了早点,进校又被值勤的老师拦住,吃完早点才能入校。早自习未赶上,被班主任训了一顿。

4.放学回家,父母都不在家。自己煮饭,半生不熟的,只吃了个半饱。又不敢睡午睡,怕迟到,看了一中午的书,头昏脑胀。

5.下午上课打瞌睡,又挨一顿训。

6.课外活动时在走廊上踢球,违反了校规,球被没收了。

7.放学回家,父母回来了,看见夹生饭,数落了好一顿。不过,总算吃了一顿舒服的晚饭。

这是一种流水账式的材料,但稍加提炼加工,就可以化为作文的题材。如:从材料4中,可以提炼出自己动手、不做小皇帝的主题(《我第一次_》);从材料2中,可以提炼出互相关心、乐于助人的主题(《路遇》);从材料3、4、5中,可以提炼出要注意劳逸结合,不然则得不偿失的主题(《有这么一个少年》),从材料7中可以提炼出赞美亲情的主题(《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材料1和6用在《有这么一个少年》中不也可以吗?可见,生活中并不缺少材料,而是缺少发现。

这仅仅是一天中的部分材料,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一天中发生的事例是远远不止这些的。如果我们不局限于一天,而是从几天,几个月,乃至几年中去提取材料;如果我们不局限于自己一个人,而是从众多的熟悉的人物中去提取,去发掘材料,那么,材料的来源就更广泛,真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我们就会惊喜的发现:材料到处有,只要伸伸手。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篇3

一、写作类型

1、顺叙法:时间依由先到後,空间由近及远,逻辑依因果排列。

2、倒叙法:先叙述结果,再叙述理由或事件本身。而在叙述结果或理由或事件时,还需依时间的先後,空间的近远排列。

3、侧叙法:看重题意的某一点或某几点来写,其余部份带叙或不叙。

4、带叙法:记叙一人或物时,附带叙述另一人物。

5、归类法:众多的人或物,可归类叙写。例如写“我们的学校”可分成校景、上课情形、学生的活动等类分别叙写。

6、映衬法:对人物的褒贬,不做正面指出,而用反面的事物来衬托。

7、细叙法:在某些细微末节上详加叙述。

二、开头的写法

1、精彩开头法:由事件最精彩之处开始,回头再叙述经过。此法最吸引人,但开头易离题例:“卖报!卖报!”街角又传来熟悉的声音。“今天的消息非常好哇!一份八块钱。”他今天叫声似乎特别凄楚,我眼前那瘦小的身影在我脑中盘绕,久久不去。(第二段)每天早上我上学时常在街上遇到他……

2、观感开头法:由作者对整个事件的主观意见开始,然後再记叙事件。此法在记叙的笔法中夹带论说抒情,使富富变化,然开头的观感需精简,否就文体就不统一了。例:在这错综复杂的社会上,有各种不同境遇的人:有的孩子生长在富裕的家庭里,每天挥霍无度,不知道奋勉向上;有的孩子虽然处在贫穷的环境中,却能赚钱贴补家用,这种精神实在感人。每天早上我经常在街头上遇到的那个报童,就是个坚强向上,孝心感人的孩子。

3、顺序记叙法:从事件发生的第一步开始记叙,或事物的逻辑自然顺序描写。此法最容易但易流於呆板。例:每天早晨我去上学时,总会在街上遇到一个卖报的孩子。他穿着破旧的衣服,赤着脚,披着头,一边走,一边叫,很可怜的样子。本来我很少买报纸的,可是今天听到那凄的声音,实在可怜,就向他买了一份报,而且和他谈了一阵子。

三、结尾的写法

1、观感结尾法:就最精彩的部份抒发自己主观的感受、议论或抒情。

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对於那个报童,我由同情变为无限的钦敬。他虽是一副弱小可怜的样子,但在精神上却是个击不倒的巨人。我想他将来的成功是可以预期的。

2、含蓄结尾法:不明白表示自己的观感,而含蓄的回味方式表出,最耐人寻味。

例:目送那报童瘦小的身影逐渐远去,终於消失,我兴起无限的感想,宛然觉得他的身影像参天的巨人,面对着他,我觉得藐小惭愧。

四、各类记叙文写作重点

记叙文可分五种:写人的、写物的、写景的、叙事的、游记的。

一、以人为主的写作方法

1、背景、形态。这两部份可依需要而顺序对调。以映衬法写其背景,如写家人,就写家境;如写伟人,就写时代;如写学者,就写当时学术思潮等。以细叙法写其外在相貌

2、个性、情感、思想等。描写人的情感,用其语言,不如用其行事来得深刻。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藉其父亲在月台上困难地爬上爬下帮他买橘子,以描写父爱。

3、记其特殊事件。如果是写自己的亲人或好朋友等,需记其与众不同之处,或对自己有特殊意义之事。如果是记载伟人,需记载其大之事。如果是记载某一平凡人的特殊事件,则应特别重视该特殊事件的描写,甚且可忽略其余与该特殊事件无关的部份。

4、记叙多人,宜分主客。多用映衬法,注重修辞学。

二、以物为主的写作方法

1、包括动物、植物及无生物等。要兼俱动态静态的描写。

2、要兼俱外在特徵及内在象徵。如骆驼的耐劳、莲花的不染、窗的展望。并可讨论其哲理,抒发其教训。

3、多用修辞。

4、并记二物时,可记其相似点:先记甲物,次记乙物,最後并论。也可记二物相异处,结论可记其价值之取舍。

三、以景为主的写作方法

1、要掌握景物的重点,做深入的观察和描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可做空泛的描述。

2、要注意层次的变化,中心点的景物描绘最详;离中心点稍远,较无关者描绘较淡;如此层次愈远,描述愈少。

3、只描写静态的景物易流於单调,要插入动态的事物,以对照生动化。

4、多用拟人法。

5、要渗入作者的感情,藉景抒发思想,使文章更有深度。

四、叙事为主的写作方法

1、记叙事情必需注重该事的完整性,亦即要注重该事的因果关系。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等三部份,必需交代清楚,不可前後矛盾。其顺序之安排有两种:

A:顺叙法:发生、经过、结果。

B:倒叙法:结果、发生、经过。

2、与事的因果有关的才写,无关的不写。

3、要选取事情精彩部份详细描写,切忌流水帐的叙述。

4、叙事离不开写人,但需以事为主,以人为辅,不可宾主失次。

5、叙述的人称要统一,或用第一人称、或用第三人称,前後必需统一。

6、叙述事情的结果,要加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评价。

五、游记的写作方法

1、走到哪里,就叙述那里的事物,就是游记式的文章。所以游记式的文章,要把作者的行动交代清楚。例如参观一所学校後若记载:“校舍宏伟,操场是一片青绿的草,学生们都爱好各种运动。”就不是游记,因为没有包含作者的动在内。应这样描述:“远远地就看到那宏伟的校舍。走过穿堂,绿茸茸的操场便映入眼里。学生们都活活泼泼地做着各种运动。”

2、观察事物,必需用到视、听、感、想、做等五种经验。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篇4

一篇记事的记叙文,以记事为主,所谓记事,就是以完整地叙述一件事的发生、发展、结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要记事就要学会叙述。

叙述,就是把人物的经历、言行和事件的发展变化描写出来。简单地说就是学会讲故事,把发生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常见的叙述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叙述在作文的分说部份,因此学会了叙述,就学会了写作文。如何做到叙述时要详略得当,条理清晰,不记流水账,是这一章学习的关键。

一、以时间的先后为序进行的叙述——顺叙:

顺叙:按事情自然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起因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经过则要详细描写。

二、在顺叙的过程中插叙一段过去的或相关的事—插叙:

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由于要表达写作目的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主要事情,插进一段过去的事,或者相关的另外一件事,使叙述更加有声有色。在插叙结束后又回到主要事情的叙述上来。

不论是以顺叙的形式还是以倒叙的形式开头,都可以在叙述中间插叙一个与事件相关的片断。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运用插叙要注意三点:

一、安排插叙要根据主体的需要,切不可盲目追求形式的新奇而滥用。

二、要注意整篇文章的详略。无论插叙什么内容,它始终处于次要地位,只能作为主要情节的陪衬、补充。

三、插叙完以后,必须要回到原来记叙的事情上去,并注意两者之间的衔接、转换要自然适时。

三、”倒叙法”开头:

用倒叙法开头的文章,开头不是介绍时间、地点、人物等等基本情况,而是先简单说说现在的情况,然后用一句话从现在的情形转向对过去情景的描述。先写结局后补写原因、经过。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篇5

记叙文是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重点训练内容,记叙文不仅应用范围广,而且是其他题材文章的基础,因此,写好记叙文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人们往往对美的东西最感兴趣,对于优美的文章更是似醉如痴,拜读得手不释卷。

人之美,先显露于头部面貌,头部美了,才会吸引旁观者坚持看完整个身躯,所以“美人之美”头部之美,才是关键。一篇好文章的开头就如“美人之首”,开头写得好,则已拴住了读者的心,牵着了读者的鼻,吸引其往下看文,在读者的脑海中,此等文章印象必然深刻,赞美之辞必不少矣,真可谓“文章开头妙,印象自然深”啊。然而,文章开头怎样写才能扣人心弦,吸引读者,获得好评呢?

古人言之:“文无定式”,然又有式可循,文章类型有异,开头写法亦有所不同。以下所述招式,均为记叙文开头好的招式。

1、开门见山式

文章一开头,就点明题旨,即开笔入题,此为开门见山。

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是这样开头的:“我与父亲不想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便是开门见山:“我”思念父亲,最难忘怀他的背影,它凝聚着父子间深厚、真挚的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着全文。

如课文《秋魂》开头“人们啊,你可知秋天为何有一个丰厚的收获?因为它有着一个成熟的头脑。”这里“它有着一个成熟的头脑”就成为全篇的文眼,课文以此为纲,从“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七个方面来歌咏秋魂,文眼可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描形绘神式

文章在开头便描绘出主人公外貌神形方面的特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当的表达方式,描绘出主人公外貌神形方面的特征,此为描形绘神式。

有个女同学在写《向大家介绍我》这篇文章时就用了这种写法:

站在你面前的是个初二学生,个子较高,脸型圆圆的显得有些胖,一对不大不小的眼睛上横卧着两道浓眉;血色不多的嘴唇经常抿着,下唇常有着比上唇突出的倾向,显出一副永远也不服气的样子,黑发理得短短的像个男孩子——这就是我。

3、按埋伏笔式

文章开头叙述了一些使读者一见字句便知主人公后来境况的一种方式,比如要写一个不幸的母亲,开头便可这么写:

25岁时,一场不幸的车祸,夺去她亲爱的丈夫的生命,留给她的是无尽的痛苦和两个年幼的孩子。

读者一见开头片段,就会断定这个妇人在丧夫子幼的情况下,后来的情境会更加艰难,但为了把孩子培养承认,定会饱经沧桑,久经磨难,深深的爱子之情,崇高的母爱,体现于字里行间。然而,深深的慈母情换来的确实不幸的回报,真是太不幸了。

4、抒发情感式

文章开头时作者以饱满的激情,抒发出强烈的情感,或表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或流露出人世沧桑之间的伤愁,或显示出壮志难酬的悲切,或抒发出对社会新人的赞颂。

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开头一段,作者以迫切的心情,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抒发在朝鲜战场的深切感受,为全文讴歌我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境界,伟大的牺牲精神而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使得全文情感凸现,令人动情,催人泪下。

5、欲扬先抑式

作者要达到称颂主人公的目的,开头便极力贬低主人公,说他这也不行那也不是,然后一百八十度转弯,从相反的方面,揭示出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品质。此种写法,即欲扬先抑式。一个学生在写《我的父亲》一文时,为了塑造一个因小孩子不争气,成绩顶差,于是恨铁不成钢,对自己小孩子要求非常严厉,后阿里终使小孩子成材的父亲形象,便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方式。

我从小就恨我的父亲,父亲也同样恨我。

简短的两句,欲扬先抑,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恨,是因为父亲对“我”严厉要求,写父亲“恨”我,因“我”贪玩不争气。然而正是由于父亲对“我”的严厉管束,才使我改变了坏习气,学习进了步。这种开头式,可说妙极了。

6、对比映衬式

即开头运用对比手法,陈述两种于主人公截然不同的情状,来衬托主人公某方面的优良品质的写法。

如习作《美丽的朝霞》一文叙写了以为纤弱而勇敢的姐姐,未救一误入车道的小男孩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博爱之歌的感人肺腑的故事。开头是:“我常常到西边山头,看那美丽的朝霞。我站在这里,望着远方想念着你——姐姐……”小作者由绚丽的朝霞想到正值青春年华的姐姐,想到她如朝霞般美丽的品质,过渡自然而不露斧凿之痕。

7、由物及人式

开头写记者看到一件所叙述主人公有关的物品,睹物思人,从而引起下文对主人公事件进行叙述的一种写法。这种写法在追叙昔人往事时用的很多。有同学在写《卖豆腐的小姑娘》一文时,开头成功地运用了这种写法。

当我看到白嫩嫩的方块豆腐时,那位卖豆腐的小姑娘的身躯,就会从我的记忆深处跃现出来。

8、先闻其声式

指开头写主人公说的一句能表现主人公性格或心理特征的话,紧接着下文便是主人公出场内容,即先声后人的写法。鲁迅先生描写《故乡》中杨二嫂,《红楼梦》里王熙凤的出厂,就巧妙地运用了这种写法,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9、设置悬念式

文章开头叙写一些引起读者对主人公所从事件的发展和主人公命运满怀关切心情的语句,造成一种悬念。这种开头能激发读者急着往下看文的欲望,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如习作《“常胜将军”生死转》一文开头如下:“这常胜将军是何许人也?别忙,你且听我慢慢道来……”

这一开头很新颖有味,颇能吊人胃口,然后自然引出下文“常胜将军”生的威武,死的悲壮,并悟出一个道理“凡事都要慎重,来不得半点浮躁”。很值得借鉴。

又如课文《枣核》开头的“再三托付”“蹊跷”使人觉得如此牵挂一枣核简直不可思议,非要刨根揭底,看它个水落石出不可。

10、渲染气氛式

文章开头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一处特有的环境或景物,渲染出一种于主人公心情或命运相关的特有气氛。这种写法,即渲染气氛式。初中语文教材里,有很多文章运用了这种写法,如《七根火柴》《最后一课》《故乡》等。

如习作《美,向我走来》记叙的是一位受伤的小女孩由悲哀、暴躁走向坚强的故事。文章这样开头:“秋深了,梧桐的叶子飘然而落,凄凉地在空中打着旋儿。天空是灰色的,空气冷冷的。偶尔飞过一只麻雀,传来的也是无奈的叫声……”极力渲染了一种感伤,映衬出下文中的主人公遭遇不幸后的落寞、悲凉。

11、巧妙诗句,活泼流畅

一些文质兼美的或蕴含哲理的诗句、名言、谚语等如果引得恰到好处,能为文章增色不少,世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语言亮丽优美的诗句能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如习作《春天如诗》开头顺手拈来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是引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名句,自然地引出如诗般的春天迈着轻盈的步子走来。蕴含哲理的名言名句则能使文章显得厚重、有高度。

12、娓娓道出,顺理成章

以一种平稳的语调讲故事般地和盘托出,不显得故弄玄虚,不突兀离奇,能使读者感受到亲切、宁静。这话总手法常用于记叙故事情节明显的文章中,如小小说、寓言、童话等,显得落落大方。读者便自然沿着作者的思路去感受、去思考。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发生的地点、菲利普一家家庭背景,娓娓叙写他们拮据的家境,初步揭出他们爱慕虚荣的性格特征,如此,后文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的故事情节顺理成章,耐人询问。又如课文《最后一课》《皇帝的新装》《盘古开天辟地》等。

13、挑起争端,初见端倪

“文似看山不喜平”。正如戏剧文学中的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生命,能揪住读者的心。根据内容的需要,可以在文章开头猛地摆出一个矛盾争端,造成石破天惊之效,使文章显得跌宕起伏,有波澜。

如课文《羚羊木雕》开头:“‘那只羚羊哪去啦?’妈妈忽然问我。”开篇便写出一种紧张气氛,显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暗示了下文中的一场家庭纠葛,火药味浓浓的。

记叙文写作技巧 篇6

一、抓住事物特征,表现个性。世界万物,千姿百态,但林林总总的物类均有各自的特征,以其独有的特色呈现于人的视野。只有抓住了它的。独特之处,才能反映独特的个性,并且由这独特个性,体现出作者对此独特形象所蕴含的意旨来。这就需要我们敏锐精细的观察和对其特征的事物深深地感受。

二、多角度描写,绘声绘色。或全面绘景,概括描写;或局部观察,精雕细刻;或粗笔的略写,或细笔的详写;或闲适的静态描写,或活泼的动态刻画;或写质地、形状、色彩,或写视觉、听觉、触觉;或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或由近而远、由远而近,或由高到低、由低到高;或联系时间的变化,或联系地点的转变……总之,只有通过这些具体细微的描写,才能收到栩栩如生的效果。

三、充满情味,寄寓旨意。写人应描摹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语言、肖像,不论是细节刻画还是白描手法,都要紧抓主题捕捉特征,以形传神,不可为描写而描写。状物也是这样,状物的目的不在于客观再现物的本来面貌,而是借物的个性、特色的描摹,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表达作者的某种情味、趣致、情感,体现某种哲理、神韵、美感,以使文章旨远意深、形神俱备。

叙事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篇7

记叙文是以叙述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种文体,是写作训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情景,组织语言材料,编写成文。

一般说来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六要素,写作时要表达清楚。

记人时,要注意介绍人物的身世、经历和事迹等;叙事时要描写事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前因后果等。

【写作指导】

叙事类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突出事件发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

在写这类记叙文时要做到:

①要认真审题。

弄清题干的每一个字,明确要求我们写什么。

②要精心选材。

无论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还是别具特色的偶然事件,都必须具有典意义。

③重组材料,确定要点。

要分清主次。

主要材料要详写,对次要材料要学会概括。

④要学会推波助澜,“文似看山不喜平”,切忌平铺直叙。

⑤要有真情实感。

有叙事过程中,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到字里行间,在适当之处或议论、或抒情,使主题得到升华。

⑥要有新颖别致的开头和结尾,注意段落的过渡和呼应,特别是要写好每一段的首句。

⑦人称统一、线索明确。

记叙文可用“你、我、他”三种人称,但如果题目要求你使用某种人称,则必须遵循要求;叙事类记叙文一般按照事件发展的前后顺序进行叙述。

⑧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一般的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叙文当然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却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手段,只是,对它们的使用要特别慎重,可用可不用时,坚决不用;必须用到时,也尽量简省笔墨。

千万不能下笔滔滔,掩盖或扭曲记叙文的文体特征。

【常见问题】

1、 要点不全。

要点是否齐全通常决定文章的档次。

书面表达要上档次,要点齐全是关键。

要点提示类书面表达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看图作文则常会由于学生观察不细心等原因遗漏要点。

2、 线索不清。

有些短文条理混乱,主要原因是没有确定好写作线索。

叙事类文章一般按时间顺序来写。

3、 时态不明。

叙事时时态混乱是学生常犯的错误之一。

叙事类记叙文所记的一般是过去发生的事,原则上用过去时,有时也用现在时。

4、 主次不分。

有些同学写作时平均用力,面面俱到,写出来的东西主题不突出,显得呆板乏味。

【重点攻克】

一、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

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

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

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

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

“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

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

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二、如何过渡衔接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

记叙文写作技巧 篇8

有时,并不是缺少材料,而是材料太多了。在众多的材料中,我们不知道如何选择了。例如:《运动会上》,这个题目,可写的材料很多,百米跑啦,接力啦,跳高跳远啦,等等。罗列出来不下十几项,写起来如果面面俱到,势必会拖沓、冗长,读来乏味。集中笔墨写一项吧,又觉得材料太少,写不出什么东西。这种困扰,我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想必都曾遇到过。

安排选材的线索,是解决这种困扰的很好的方法。

一次百米比赛,时间不过十几秒,这一过程确实很短。如果能以时间、空间的变换作为选材的线索,百米比赛的过程就变长了。从赛前来选择:老师、同学的鼓励,自己临赛的紧张,对手的表现;从赛后来选择:人们的祝贺,自己的兴奋,对手的沮丧等,都可以写入文章。也可以用情绪的变化作为线索,从兴奋到紧张,从自责到自豪,或者从满心沮丧到扬眉吐气,围绕情绪的变化去选材不也可以找出很多材料吗?还可以用人际关系、见闻感触为线索,同样可以很好的解决选材的问题。

文学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生活是我们创作的源泉。我们作文时不是缺少材料,而是缺少发现。明白了这一点,“选材”就再也不会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难点了。

练习:记录一天的流水账,从中提炼出作文的题材。

1.起床,穿衣,叠被子,洗脸,漱口。

2.吃早餐。

3.上学。

4.早读,上课(语文、数学、物理……)

5.课间休息。

6.课外活动。

示例:题目《可怜天下父母心》

可选材料:起床、穿衣、叠被子、洗脸漱口、吃早餐。

题目《上学路上》

可选材料:吃早餐、上学。

题目:《我的老师》《中学生活小记》

可选材料:早读、上课、课间休息、课外活动。

题目:《**》

可选材料:吃早餐、上学、课间休息、课外活动。

理解:1.生活中的材料是原始的素材,是需要进行提炼加工的。

2.提炼加工时要进行合理的联想,联想时要紧扣题目,紧扣生活,紧扣文章主题。

四、如何加快写作速度

找出了角度,提炼了材料,如何快速的写出文章呢?

快速作文最忌拿腔拿调的作文腔。快速作文时间有限,要想在短时间内写出完整的文章,要用最熟悉的题材,要用最熟悉的语言。口语化的文字流畅通顺,要提倡“我手写我口”,以避免生涩、枯燥、束缚思维的文字出现。切莫端起架子作文,一下笔,只想着:我要开始写文章了,我要写些“好词语”。却忘记了自己也是在向读者叙述生活中的见闻感触,只不过变换了一种形式而已。结果,人为的割裂了语言和文字的联系,使文字和语言严重的脱节,变得生涩枯燥起来。这样,我们的思维当然不可能活跃,写作的速度又怎么能提高呢?

要知道,在生活中,我们进行人际交往时,语言往往是流畅通顺的。我们经常向别人讲述一件事,谈论某项新闻,这时候,我们是用不着写出发言稿,再来照本宣科的。绝大多数人在进行这样的交往时,表达上绝无晦涩不通的毛病,有时还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平时,我们在向父母讲述自己的生活见闻时,我们也往往会说得眉飞色舞,他们也会听得津津有味。

其实,在我们说得眉飞色舞时,所表达出来的就已经是一篇生动的记叙文了。有时,甚至是很成功的记叙文。在这篇口头表达的记叙文中,我们往往还使用了多种描写方法。描述肯定是生动的,中心肯定是明确的。否则,他们会听得津津有味吗?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每个人都具有快速作文的能力。

因此,在写作时避免拿腔拿调的作文腔,注意文字口语化,多使用口语化的文字,有利于思路的流畅。这样做,不但可以加快写作速度,而且,在不经意中往往还会有精彩的性格化的语言出现。

文坛巨匠们在写作中,也是大量使用口语的。我们可以看下面几段文字:

1.面前有个石香炉。李逵用手去掇,原来却是和座子凿成的。李逵拔了一回,哪里拔得动。一时性起来,连那座子掇出,前面石阶上一磕,把那香炉磕将下来,拿了再到溪边,将这香炉水里浸了,拔起乱草,洗得干净,挽了半香炉水双手擎来,再寻旧路,夹七夹八走上岭来。

(施耐庵《水浒传》)

2.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吴敬梓《儒林外史》)

3.更使老通宝去年几乎气成病的,是茧子也是洋种的卖得好价钱;洋种的茧子,一担要贵上十多块钱。素来和儿媳总还和睦的老通宝,在这件事上可吵了架。儿媳四大娘去年就要养洋种的蚕。小儿子跟他嫂嫂是一路,那阿四虽然嘴里不多说,心里也是要洋种的。老通宝拗不过他们。末了只好让步。现在他家里有的五张蚕种,就是土种四张,洋种四张。

(茅盾《春蚕》)

4.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趟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

(老舍《骆驼祥子》)

5.他放过多年鸭,到头来连本钱都蚀光了。鸭瘟,鸭子瘟起来不得了。只要看见一只鸭子摇头,就完了。这不像鸡,鸡瘟还有救,灌一点胡椒、香油,能保住几只。鸭,一个摇头,个个摇头,不大一会,都不动了。好几次,一趟鸭子放到荡里,回来时就剩自己一个人了。看着死,毫无办法。

(汪曾祺《鸡鸭名家》)

6. 我肚里饿,身上冷,跌了几跤,手掌也擦破了。算啦,到山崖下边找个避风的地方蹲上一阵,天明十点钟赶到材料厂也不迟。晚上瞎摸乱闯, 跌到深谷里就把我这材料队长“报销”了。 (杜鹏程《夜走灵官峡》)

7.小儿马狂蹦乱跳,两个后蹄一股劲地往后踢,把地上的雪踢得老高。老孙头不再说话,两只手使劲揪着鬃毛,吓得脸像窗户纸似的煞白。马绕着场子奔跑,几十个人也堵它不住,到底把老孙头扔下地来。它冲出人群,一溜烟似的跑了。 (周立波《暴风骤雨》)

8.就因为美术课画什么就不像什么,使我的成绩,在这一门上跟数学差不多。美术老师又凶又严肃,总是罚画得不好的同学给他去打扫房间,那一年,我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也是常常低着头,吃力的提着半桶水。给老师提水去啦!因为画不像东西……

(台湾:三毛《一生的爱》)

这几段文字均出自名家之手,读起来流畅生动,生活气息浓郁,人物形象具体,绝无生涩枯燥的感觉。究其原因,文字口语化是一个主要的特点。如果我们能在快速作文中也使用口语化的文字来进行写作,不但能准确的反映生活,而且由于使用的是我们最熟悉的语言,无须咬文嚼字,写来亲切生动,容易引起共鸣。不但易于表现人物的性格,更有利于思路的流畅。在快速作文中,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切莫“一执笔为文,便摆起架子来,话不由衷,有现成的话不用,故意去找些不必要的词儿作装饰。”“写这样文章的人总以为把‘众所周知’‘然而所以’一用上便有了文学味道,亲切动人。事实上,好文章不仗着空洞的修辞来支持,而必须有生活气息,亲切动人。我们要丢掉这个架子,这个不好的习气。”(老舍:《怎样丢掉学生腔》)

老舍先生的这一段话,点明了写作的真谛:“好文章不仗着空洞的修辞来支持,而必须有生活气息,亲切动人。”我们的口语是我们最熟悉的,也是最具有生活气息的,因此,这才是亲切的语言。不要去冥思苦想那些所谓的“好词语”,具有生活气息的语言,才是真正的“好词语”。

练习:片断描写《迟到》 《我第一次炒菜》 《童年趣事》 《他真了不起》

示例:《迟到》

呀,都七点二十了。

我掀开被子,一骨碌爬起来。怪了,明明开了闹钟的,它怎么不响?抓过来一看,唉,只怪自己发蠢,昨晚看电视看晕了头,把“8”看成“6”了。

抓起裤子就往身上套,弟弟在一边捂着嘴笑:“哥,穿不进的,那是我的裤子。”我一看,果然不错。气得我一把将裤子套在他头上。他哇哇大叫,我没有理他,来不及了,还要漱口洗脸呢。……

要求:1.运用口语,真实的再现当时的情景。

2.综合使用多种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对话等)去表现人物的性格。

3.体会口语化的文字在活跃思维方面所起的作用。

五 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

一个好的开头可以触发学生的灵感,产生一吐为快的感觉。快速作文时间短,文章开头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不要拘泥于传统的作文要求,要着重训练开门“上”山的写法。所谓“开门上山”,即下笔就进入事件,下笔就进入主体的写法。如《野炊》这一作文题目,一般的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从集合开始写,从出发开始写,甚至从前一天的准备工作开始写。这样写未尝不可,也符合文题的要求。但要想在30分钟内成文,时间就显得非常紧迫了。铺陈了数百字,文章可能还未进入正题。无疑,这是无法完成快速作文的。因此,要训练快速入题。写起来绝无废话,事件紧凑而集中,一下子切入正题,进入主体,为主体的行文创造良好的开端,进而触发灵感,产生共鸣。

记叙文写作技巧 篇9

还以《野炊》为例。如果从洗菜开始,从切菜开始,从炒菜开始,甚至从吃菜开始。下笔就扣住题目,下笔就进入主体,下笔就出现了人物的性格。这种开头,符合人的思维习惯,使人思路清晰,有时还会使人出现灵感,产生一吐为快的感觉。

有位初中生在快速作文训练中,把《野炊》变为《伸出友谊的手》后,开头是这样写的:

真是越急越添乱,刚把菜倒进锅子,“哗”的一下灶塌了。还真亏躲得快,要不非烫了脚不可……

这样的开头,下笔就进入了事件的开端,人物的性格也开始展现,主要情节也呼之欲出,思路已经很清晰了。它已经为文章的主体奠定了基础。在写作文章时,有了这样的开头,肯定能使我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提高我们的写作速度。更重要的是,这种开门上山式的写法,还可以避免开头雷同,读来颇有新鲜感。

在我们的初中语文课本中,这种开门上山式的开头也比比皆是:

《羚羊木雕》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那只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了。

《夜走灵官峡》

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半尺多厚。天地间雾蒙蒙的一片。我顺着铁路工地走了四十多公里,只听见各种机器的吼声,可是看不见人影,也看不见工点。一进灵官峡,我就心里发慌。这山峡,天晴的日子,也成天不见太阳;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你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

《醉人的春夜》

“再遇到人,一定开口。”陈静想着,抬头望了望胡同里昏黄的路灯。夜深了,到处是一片片黑黝黝的怪影。“唉!这倒霉的自行车!”她从心底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喟叹。

《七根火柴》

天亮的时候,雨停了。

草地的气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就像从平地上冒出来似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

《范进中举》

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范进向他作揖,坐下。胡屠户道……。

《卖蟹》

麦黄蟹,豆黄鳖。

麦子黄梢儿的时候,蟹子顶盖儿肥。公的满膘,母的饱籽,肢脚尖里都是肉。把刚下网的新鲜蟹放锅里一蒸,清汤白脑儿,紫盖红螯,剁下姜,浇上醋,谓之姜汁蟹,实在是一盘下酒的佳肴。

练习:为下列题目书写开头。

《我第一次__》《野炊》《有这么一个少年》

示例:《野炊》

1.柴又湿,灶又浅,鼓捣了半天,火没生着,反倒惹了一肚子的气……。

2.一揭锅盖,傻眼了,一股糊味扑面而来。一锅饭煮出了三种颜色:上面是黄的,中间是白的,底下是乌黑的。

3.“今天我什么也不管,就等着吃现成的,看看你们谁能表现出最高水平。”一到目的地,周老师就大声宣布。这可糟了,在路上不该吹牛。这下,自讨苦吃了……。

提示:这种开头可分别从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方面入手,直接入题,进入事件。

要求:1.要开门“上”山。

2.要注意语言的口语化。

3.每个题目各写三个开头。

六 辅助训练

快速写作法只是一种方法,不是武侠小说中描绘的“武功秘籍”。不要以为知道了这么一种方法,或者背熟了这种方法,就学会了快速写作。要想获得快速写作能力,平时仍然需要进行辅助性训练。

训练方法:

1.提纲训练

一个良好的文章开头必然伴随着文章的构思。在完成作文开头练习时,要结合训练为文章作提纲的能力。这种结合式训练既能提高我们的布局谋篇能力,又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我们在写作时易犯的毛病。

2.片断描写训练

文章都是由一个一个片断组成的,进行片断描写可以培养我们的选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这种训练简便易行,费时不多,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两种方法,是快速作文的基础。要持之以恒的进行练习,要明白“厚积薄发”的道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能坚持不懈的练习,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会惊喜的发现,自己已经具备了倚马可待、即兴成文的能力。

记叙文写作技巧 篇10

记叙文写作技巧

【记叙文的特点】

1. 创造性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记叙文虽然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对生活现象进行集中概括,通过典型形象来反映生活;而是常常选择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亲自体验过的生活内容作为写作的材料;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作者可以把现成的生活材料照抄到文章中去,决不意味着作者不需要对生活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提炼生发;相反,这是把生活材料转化成文章的必不可少的“工序”。这种加工改造、提炼生发的过程,包含着作者大量的创造性劳动。以写作成品形式出现的记叙文,不可能是客观生活的翻版,也不仅是作者心灵的视像,它是饱和着作者心血的精神产品,是作者心灵和客观事物遇合所孕育出来的创造物。其次,记叙文是用语言文字作为传达的媒介的,从本质上看,记叙文就是某种经验(外在世界的人、事,内在世界的思想、情感等)的陈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叙述,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语言文字无法代替真实存在,语言化了的世界就不再是真实存在的世界本身。将真实存在转化成语言文字的工作,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第三,把真实存在转化成语言文字可以有千万种不同的方式,选用哪一种方式,即最后完成的文章是何种模样,其中必然包含着作者个人心灵的运作。因此,任何记叙文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个人心灵的色彩,正如苏联作家秋切夫所说:“我在一切之中,一切之中都有我。”所以,我认为,尽管记叙文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又总是和作者个人的创造性劳动结合在一起的,是通过作者个人的创造性劳动来反映的。

用语言文字把生活材料转化成记叙文,本身就包含创造性因素在内,如果在转化的方式上能够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其创造的程度就愈高。所以,写好记叙文的关键,一是要选择新颖的材料,二是要采用新颖的写法。

2. 形象性

议论文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它在许多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抽取共同的特点,而把产生这些认识所依赖的一个个具体的个别的表象留置在作品之外。记叙文则恰恰相反,它往往抓住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做文章”。所以,它以叙述、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即使偶用议论,其目的也是为了“画龙点睛”,并且也往往是在画好全龙以后,才去轻轻一“点”。在这里,“龙身”是主体,是基础。记叙文要靠具体的形象去感染读者。叙述,必须清楚地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以及具体的发展过程;描写,必须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如食其味,历历可感,如在目前。在记叙文写作中,创造场面是最基本的手段。因为说到底记叙文总是要在纵横两个方面来组织结构,纵就是时间的延续,横就是空间的展开,而场面就是对人或物在特定的时空中存在或活动状况的描述。只有组织起一连串的场面,记叙文才能获得生动具体的形象感。

所以,那种连贯、整一、富有动态感的材料,是记叙文最需要的材料。对短小的记叙文来说,就更是如此。那种千里来龙,百年纷争式的材料,不是记叙文的好材料,记叙文需要的是缩时间于一瞬,寓空间于一隅的短小精悍的材料。

3. 情趣性

从格调上来说,记叙文不像议论文那样庄重严肃,也不像说明文那样冷静客观,它追求的是以情动人,以趣逗人。从选材方面来看,记叙文并不要求一定要选择重大题材,而往往是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富有情趣的凡人小事,作者往往通过对凡人小事的记述,来寄寓自己的感情,来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从表现手法方面来看,记叙文追求的是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它要求把写作内容表现得曲折生动,意趣盎然。有时,记叙文也传达作者对某种事理的认识,但是,它一般不展开直接的议论,而是把这种认识潜藏在具体的生活画面之中。它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从情感、情趣方面去晕染读者,让读者用审美的眼光去领悟作品的意蕴。

在写作记叙文的时候,写人,最好要选择那些内心情感丰富复杂的人物作为描写对象;写事,固然要注意事件本身的脉络,但更要注意流荡在事件中的情感线索,特别要注意选择富有情感内涵的细节来充实、丰满事件的血肉;写景、状物,固然要注意准确地描摹景物的外在状态,但更重要的是,要写出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化合”。

【写好记叙文的关键:选材】

写好记叙文的关键是选材,选到了一个好的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那么,什么样的材料才是记叙文最需要的材料呢?

1.要选择有较强的情感内涵的材料

老舍先生说过:“小说是情感的记录,而不是事实的重述。”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记叙文的表层结构,其深层结构是充溢其中的情感内涵。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承载情感内涵的框架,真正感动人的是蕴含在框架中的情感。为什么有的文章看起来也是有头有尾,清楚完整,但就是清淡无味,不生动,不感人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其中缺乏深厚的情感。在“记叙经历”的文章中,最好要选择富有情感内涵的经历。那些没有情感内涵的“经历”不是记叙文的好材料。把一次一般性的大扫除的经过记叙得再详细,把一次实验课的过程描写得再具体,把一次郊游的经历写得再热闹,如果其中不流淌在真挚的情感,也是不可能动人的。因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语)。

1988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习惯》,文体不限。这与近两年的话题作文有点相似。当年不少写记叙文的考生都选择了写老师。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聪明的选择。因为阅卷的。是老师,写老师容易博得好感。然而,写老师的什么呢?不少考生都是这样写的:到了晚上,某老师又习惯性地坐到了窗前的书桌旁,照例开始备课、改作业。这样的材料其实没有什么写头,因为它只是在表扬老师的敬业精神,在情感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动人之处。试想,一位老师晚上不去备课、改作业,而是去跳舞、搓麻将,会是一位好老师吗?可是,有一位考生的选材却不同凡响,他写道:新学期开学了,王老师又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学校,当他快到教室门口时,突然想起自己已经退休了。于是,只好悻悻地回了家。第二天一早,他又准备到学校去了,但这一回他记起自己已经退休了,他应该在家“挎垮篮子,生生炉子、抱抱孙子”了。可是,他在家里犹如芒刺在背,坐立不安,什么事也干不了。他老是惦记着他的学生。于是,他又来到了他任教的教室旁。他要看一看他的学生。然而,他又怕影响正在听课的学生。于是,他蹑手蹑脚地来到了教室的窗下,躲在那里听学生上课的情况……这样的选材就要高明得多了。因为这个材料中饱含着王老师对学生的梦萦魂牵的一腔深情,这是一个老教育工作者挥之不去、无法排解的对教育事业的真情。这样的选材与晚上备课、改作业,不是一个精神等级,不可同日而语。由此可见,只有那些饱含情感内涵的材料,才是记叙文真正需要的材料。

那么,在“记叙经历”时,可以写哪些情感呢?

从程度方面来说,可以写温情、热情、激情等等;从类属方面来说,可以写亲情、友情、爱情等等。要把文章写得激动人心,要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情感冲击力,在选材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写那些人人都能感知、体会的人之常情。情感虽然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在感觉,但是“人同此心,情同此理”,这就是情感具有可体验性的生理、心理基础。有许多情感内容是人们共有的,共通的,传达这样的情感,就会激起别人的共鸣,就会使人感动。例如,江苏的高考优秀作文《伤心儿女》一文,写三个不孝儿女,在母亲的弥留之际,不是给母亲留下最后一点安慰,而是通过移植母亲的记忆,寻找母亲的遗产,然而,他们在母亲的记忆中,却看到了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母亲的忍辱负重,看到了自己的丑陋。母亲的记忆,荡涤了不孝儿女灵魂深处的污垢,于是,他们的灵魂也得到了升华。对父母的孝顺,是埋藏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最深厚的感情,写这样的内容,最能激起人的共鸣。这篇作文,在阅卷现场就使许多阅卷教师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媒体发表以后,又广为传诵,被视为当年全国高考的最佳作文。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它所传达的情感打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

(2)要写那种超出常规的强烈的反常合道的情感。有时候,人物的所作所为与一般的人不一样,似乎不大正常,但这种反常的行为中往往包含着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往往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例如,上面说的那位退休的王老师,在一般人看来是有点不大正常,这么大年龄了,居然蹑手蹑脚躲在窗户下听课。但是,正是从这反常的举动中,我们看到了他对学生执着的爱,看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痴迷,并对他产生了崇高的敬意。相反,那种一到晚上就坐到窗前备课,改作业的老师,正因为他们的合常、平常、正常,反而激不起我们情感的涟漪。当情理冲突,必须舍理取情的时候;当正确与正确之战,必然要舍弃一方,形成悲剧冲突的时候;当人物对某种事物痴迷、执着到难舍难分而与常规的做法不一样的时候;情感就开始动人了。《灌园叟晚逢仙女》中爱花如命的“花痴”,《聊斋志异》中的书痴、石痴、鸟痴、情痴,都是这方面的典范,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发。

(3)情感要能产生振荡和分化。文似看山不喜平,那种一览无余的、直线发展的情感,缺少回环蕴藉的美感,很难使人产生情感的激荡。因此,在描述情感的时候,要尽量展示情感的曲折和波澜,一步一步把读者引入情感的旋涡。

2.要选择有较深的主题潜能的材料

所谓主题,是指文章使用的材料所蕴含的基本意义以及作者通过对材料的思考、体验所传达的基本思想和评价。前者是主题的客观性,也就是说,这种基本意义是材料本身所固有的;后者是主题的主观性,是指作者对材料内涵的洞见开掘。主题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结合。所以鲁迅先生要求“选材要严,开掘要深”。选材和立意是记叙文写作中两个重要的环节,他们处于互相影响的联动状态。材料选得好,为开掘主题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主题的开掘和深化,又反过来制约、促进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就选材这一环节而言,和选择矿点的道理是一样的,矿藏的深厚度如何,质量如何,有无开采价值,这都是打井前需要认真考虑的。有些考生在选材时往往只考虑是否切题,却很少考虑材料的主题潜能,正如鲁迅先生批评的那样:“将一些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这样的文章当然不可能获得高分。有时候,同一材料,在不同的作者手里,可以写出主题深浅不一的作品。但是,也有不少材料,本身并不具有什么内涵,无论你怎样妙笔生花,也很难开掘出多深的主题来。这就提示我们,在选材的时候,一定要事先估测一下材料的主题潜能,看看它们有没有可开发性。

举一个例子来说吧。1994年的高考作文《尝试》,不少考生写的都是尝试着学骑车,学游泳,学烧饭做菜,学干农活等等。这样的材料固然也切题,却没有什么可以深层开发的主题潜能,充其量也就是告诉人们“只要去尝试,就可能成功”的道理。而这样的道理是人们共知的常理,是相当肤浅的,它并没有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和新的启示。这是材料本身的局限。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具有丰富的主题潜能的材料呢?

(1)要摒弃老套的选材思路,开拓选材的视野。比如,写《灯下》,就不要只是想到自己或别人在台灯下刻苦读书;写“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不要只想到不劳而获地去移植名人的记忆。这一类老套的材料本身的主题容量就很小,当然更谈不上新意了。其实,每一个题目,每一个话题,可写的材料很多。就拿《灯下》来说吧;灯,可以有电灯、油灯、路灯、探照灯、聚光灯等等多种多样的灯;人们在灯下也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本来就是一个开放性极强的话题,可写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为什么非要去一窝蜂地移植别人的记忆呢,可不可以把自己的记忆移植给别人呢?为什么非要去移植名人、伟人的记忆呢,可不可以移植普通人的记忆呢?移植了别人的记忆,人物双方会发生些什么事呢?……一旦把思路打开,选材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当年,有的考生要把自己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的美好记忆移植给自己从来没有出过门的奶奶,让她也体会一下祖国美好河山的大好风光;有的考生要把自己看到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的记忆移植给从小失明的“小弟弟”;有的考生要把自己聆听美妙音乐的记忆移植给从小失聪的“小妹妹”。角度一变,境界全出。

(2)要善于从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发现具有丰富内涵的材料。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当然不可能太丰富,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语)。其实,具有丰富内涵的写作材料无处不在,关键是作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正因为中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就更需要从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去发现有意义的材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愈是能从细小的生活现象中发现深邃的内涵,其作品的质量就愈高。“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是艺术的高致。江苏的高考优秀作文《一毛钱与诚信》,从微不足道的一毛钱中看到了诚信的弥足珍贵,看到了道德的巨大力量,这样的选材是独具慧、颇有新意的。

(3)要处理好虚和实的关系。中学生写记叙文,大多数选材都比较实,都是实实在在地叙述、描写。其实,最具有主题潜能的材料,往往是那些具有象征意蕴的事物。如《白杨礼赞》《荔枝蜜》等都是运用事物的象征意蕴来拓展作品的主题的。因此,我们在选材时,不仅要注意那些写实性的材料,也要注意那些具有象征意蕴的材料。象征的事物往往能使作品的主题具有多义性、多层性、多向性,从而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作品产生特有的艺术魅力。像《门》《坡》《风》这样的题目,就既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象征的,当然也可以是二者结合的。有时候,在总体写实的情况下,选择一些具有象征意蕴的事物穿插其间,也能使作品荡出虚神,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3.要选择有有初步形式意味的材料

在考虑记叙文选材时,许多考生往往只注意材料内部方面的某些因素,强调选材要积极健康、典型生动等等。这固然不错。但是,如果忽略了记叙文的形式规范对选材的特殊要求,就会造成文体感不强,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就会因为选材不当而显示不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记叙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主要就表现在选材上。

那么,记叙文本身特有的形式规范,对选材有哪些要求呢?概括起来就是三点:连贯、整一、动态。

(1)整一。整一,就是记叙文的材料必须相对集中。这种集中,不是要求作者像写议论文那样围绕中心(主题)选材,而是要求围绕记叙文自身的内部要素选材,或集中于人物,或集中于事件,或集中于环境,这也是记叙文内部又可以分为写人、叙事、绘景等类型的原因所在。议论文是旁征博引,运用零散的、片断的材料来证明中心论点,它是在观点与材料统一的原则之下,靠理性的辐射来集中材料;而记叙文则要靠自身的时空关系来凝结材料。在写作训练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记XXX》 之类的作文,但是,这类作文往往不像记叙文而更像议论文,其原因就在于作者在选择材料时运用的是议论文选材的方法:为了证明xxx具有某种思想品质,于是就从XXX 的生活经历中选择出与这种思想品质有关的“二三事”。其实这正是议论文中的例证法。用这种方法来选择材料、记叙经历、刻画人物,其事件往往是凌乱的,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是浮浅的,主题也往往是直露的。在19的高考作文中,运用一连串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排比段来展开记叙的文章,之所以文体感不强,显得松垮,散乱,其原因也就在这里。

(2)连贯。连贯,就是要求记叙文的材料,最好是截取现实生活中连续发生的片断。当然,在具体描写的时候,可以有详略,疏密等。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记叙文的一个重要因素:时间。在记叙文中,要始终潜藏着时间的暗流,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叙事作品称之为时间的艺术。在议论文中,也往往要叙事,但是,它所叙之事,往往是拧去了时间的抽象的说明性格或主题的例证。无论是整篇的议论文还是作为例证的叙事片断,时间往往消解在议论的逻辑展开之中,它所使用的材料,也没有时间序列的具体要求。

在充分认识到时间在记叙文中的重要作用以后,又必然引出记叙文的另外两个要素:原因和结果。我们强调时间序列在选材时的重要作用,并不意味着一切具有时间序列的“流水账”都可以作为记叙文的材料,相反,只有在时间序列中包含着“价值”的材料,才是记叙文需要的材料。这里的所谓“价值”,就是伴随着时间演进的因果裂变。福斯特曾经打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这叫做“时间生活”,没有入文的价值;国王死了王后也伤心而死,这叫做“价值生活”,就可以入文了。由此可见只有伴随着时间的演进中,产生一系列因果裂变的材料,才是真正适合写记叙文的材料。至此,我们可以说,所谓连贯,不仅仅包含着时间的连续,而且也包含着因果关系的连缀。

(3)动态。动态,就是要求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在动态流程中表现某种主题。因此,只有那种具有动态感、过程感的材料才是记叙文真正需要的材料。从本质上看,叙事都是对已经过去了的事情的追述。但是,这种追述,在不同的文体中有不同的方式,在说明文中,运用的常常是“一般现在时”;在议论文中,运用的常常是“一般过去时”;而在记叙文中则常常要把它转化成“现在进行时”。

我们说,记叙文的真正中心是人,但是,决不是用二三事的例证法就可以把人写活的只有把人放到动态发展的人生中去,放到人的历史性展开的过程中,才能展示人的丰富生动的性格。即使是在写景状物,主要表现空间关系的游记之中,也只有写出诸如曲径通幽、移步换景、豁然开朗等动态景观,写出人与自然景物的沟通、交流、融合等等,才能带来艺术的美感。这也正是静止的介绍景物的导游图、说明书与散文、游记的区别所在。在议论文中作为例证的叙事片断,只要交代人物做过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而在记叙文中,则不但要写出人物做什么,更主要的是,要表现人物怎样去做(动态)。在导游的说明中,主要是交代那里有什么(静态);而在记叙文中则主要描写“我”在那里看到了什么(动态),它在“我”心里引起了什么反应(动态),“我”的行为引起了别人什么反应(动态)。

选择具有动态感的材料,还要注意,动态发展的流程最好是波浪式的,而不是直线式的,因为那种直线式的事件、直线式的情感缺乏回环蕴藉的美。“文似看山不喜平”,在那些优秀的作品中,我们总会感到,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内在情感、事件的发展过程,总是曲曲折折地向前发展的中国古代小说中的那些三迭式情节,如三打祝家庄、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等等,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发。

【佳作示范】

在那个不寻常的中午,在她坚定地迈出每一步时,阳光碎了。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每个女孩都是天使。但当我第一次看到她时,我觉得她不是。

她是那个坐在教室角落里的女生,不美,而且她只有一条腿。也许正是因为这,我的好奇心才会像雨后的小草一样“嗖嗖”地长了出来。

那天的阳光好像格外刺眼,中午放学后我走得迟了点,刚好看见她拄着拐杖缓缓地走向楼梯。这时,我的好奇心告诉我:为什么不跟过去看看她怎么下楼梯呢?于是,我悄悄地跟了上去。

只见她拄着拐杖艰难地走下楼。楼梯并不高。但对于她来说每一步都是一次挑战吧!她先将拐杖拄在下一级台阶上,再用腋下顶住拐杖,用力地将那条独腿挪到下一级台阶。我看到她的双手紧紧抓住拐杖,手上的青筋清楚可见。

这时,我的好奇心不但没有减退,反而更加强烈了。不知是谁将吃剩的香蕉皮随手扔在了楼梯上,大概是想恶作剧吧!不知道她会不会注意到,我屏住呼吸看着她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近了,近了……

她要做什么?只见她一手抱住栏杆,一手将拐杖放下来,接着,她蹲下身……她,竟将香蕉皮捡了起来。我的好奇心仿佛一下子被击碎了。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恶魔,站在这个角落,阴险地看着这样一个天使走进危险。

阳光透过窗射进来,我仿佛一下子被照亮了。我不再好奇她会怎样走下楼梯,赶紧思考怎样去弥补我的好奇犯下的错误。

于是,我飞快地朝她走去。她正努力着站起来。也许是因为太累了,她怎样努力都没有用。这时,我伸出手想把她拉起来。她抬起头,用疑惑的眼神望着我。我轻轻地对她微笑,她便也微笑着将手递给我。于是,我就这样扶着她走下了楼梯。虽然,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但我却从她手心的温度中感受到了来自她内心深处的温暖。这温暖慢慢地将我融化,将我的好奇心融成了一颗有爱、有温暖的心。

走出教学楼,她微笑着对我说:“谢谢。再见。”接着便向路边的垃圾筒走去,她小心翼翼地将香蕉皮扔进垃圾筒,然后又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校门。耀眼的阳光洒在她瘦小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她变成了一个天使。只不过她是一个单翼的天使。她头顶上的隐形的光环温暖了我的心。

我站在金急雨的花树下,将那颗好奇心小心翼翼地放进心中的角落,用她给我的充满爱的心温暖自己。

优秀记叙文写作技巧 篇11

优秀记叙文写作技巧

一、为何叙

记叙文一般可分为记人、叙事、写景、咏物等几种。记人,要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叙事,要写出事件所蕴涵的意义,这些意义可以是政治思想方面的,也可以表达某种哲理,或某种情趣;写景,要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个人某种感情或深刻的感悟;咏物,或透露出世间人生的某种乐趣,或托物言志,表现对社会上某种人某种现象的情感。因此,我们写记叙文总会有一定的目的,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感情,实际上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它像一根红线贯串于文章的始终。没有明确主题的记叙文,只能是一篇流水帐,所以要写好记叙文,就必须要明确“为何叙”,即主题要明确。要主题明确可注意三点:第一,要有积极意义,即确定的主题思想感情必须是健康的,有意义的。

B,要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全文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有的同学作文时,既想写这,又想写那,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不是漫无中心,就是几个中心,多中心则无中心。

C,可含蓄一点,不一定直露。主题要蕴涵在具体的记叙和描写之中,一般不宜用明显的话语揭示出来,如表现人物勤劳的`品质,要通过具体的事和生动的细节来表现,不宜将 “勤劳”二字当成标签贴在人物身上。又如要记叙一件有意义的事,也不宜空洞抽象地把其“意义”说上一大通,而应在具体的情节中自然地显示出来。恩格斯说过,事件的意义、人物的性格写得越隐蔽,作品的艺术魅力就越强。

二、叙什么

叙什么,就是写什么内容,在写记叙文时就要考虑选择哪些材料。选材时,要坚持三个标准,一是典型性,即选择出能充分表现中心的材料;二是真实性,即选出真人真事真景,包括来自现实生活的艺术真实;三是现实性,即选出有现实积极意义的材料。在选材具体操作时,最行之有效的选材方法是展开联想,联糸生活,即选材时可通过联想,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任意一个方面选出自己熟悉、感动的人和事。如在写《谢谢您给我的爱》(南京市95年中考作文题)时,我们不妨展开联想,从家庭生活方面选出祖辈、父辈给“我”爱的材料,从学校生活方面选出老师、同学给“我”爱的材料,从社会生活方面选出邻居、路人、警察等热心人给“我”爱的材料。材料选好,还需认真剪裁,做到详略得当,所所以还要注意两点:第一,要剪去雷同的材料。有些记叙文表现中心时不止用一个材料,那么这些材料应从不同侧面表现中心,如果从同一方面表现中心,那么其中的有些材料则属于“雷同”"的材料,应该删掉。第二,要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糸不大的材料要略写、与中心关糸极为密切的材料要详写。

三、怎样叙

怎样叙,就意味着怎样把一篇文章具体地写出来,这就牵涉到文章的结构、表达的方式、遣词造句等表现形式。

先说文章的结构,即所要写的这篇记叙文用什么结构来表现出来。它包括这篇文章分几层写,哪些材料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如何安排过渡,于何处伏笔,在哪里呼应,如何开头,怎样结尾,等等。从整篇记叙文来看、常见的结构有顺序、倒叙、插叙。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叙述。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其一,按时间的推移来叙述;其二,按事情的发展来叙述;其三,按认识发展的过程来叙述;其四,按作者的行踪来叙述。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精彩片断提到前边写,然后再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倒叙的运用有四种类型:一种是把事件的结局提前,造成悬念,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情的发生与发展;一种是把事件中最精彩的或最紧张的片断截取下来,写在前面,震动和吸引读者,然后按时间的顺序叙述事件的起因、发展与结局;一种是先写眼前的事物,由此及彼,引起回忆,再追叙往事,形成倒叙,一种是先写当前情况,再回忆过去的情况,以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插叙,是在文章的叙述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插叙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有种种不同:有的是追叙,对过去事件片断进行回忆,有的是补叙,对有关人和事作必要的补充、解释;有的是逆叙,对有关内容由近及远、由今及古地回溯,灵活多样的插叙,可以使主题开掘得更深刻,情节展开得更充分,内容表现得更充实,人物形象刻画得更丰满,避免了平辅直叙。

再说表达的方式。记叙文一般以记叙这种表达方式为主,但记叙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往往需要描写。对人物和环境作适当的描写,可以把人物、事件或景物写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叫人看了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描写的类型很多,从描写的对象划分,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描写中包括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方式。从描写的角度划分,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这要在具体的写作中灵活运用。另外,在记人叙事的记叙文中,为了突出人物的高贵品质或突出事件的意义,有时要进行抒情和议论。再则,有时作者为抒发自己的感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情,直接表露感情,或寓情于记叙之中,在记叙的过程中处处渗透着情感。这样综合运用好表达方式,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摇曳多姿,绚烂多彩。

最后说说遣词造句。一篇记叙文最终是靠一句句话组成起来的,因此,大家在语言表达上要注意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准确就是指用词合适、恰当;鲜明指一个词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表示出的意思清清楚楚,明明白自,一点不含糊。生动形象,就是把词用得活泼,有声有色。这一点,就要多注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夸张、反问、设问等多种修辞方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