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范文(推荐最新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本页是细致的小编沧海红颜帮大家分享的7篇民情日记范文(推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简单的民情日记 篇1

9月10日,是周六。扶贫后盾单位湖南金天钛业有限公司到村里进行结对扶贫。这个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生产航天航空钛材,今年正值新产品试生产的关键时期,平常公司都在加班加点,结对扶贫只能利用周末的时间。另一个后盾单位常德市二中,也是如此。作为扶贫工作队长,我非常感谢他们的付出,正是他们对扶贫工作给予的积极帮助和支持,才让村里的扶贫工作不断有了新的起色。

扶贫工作的三天,不过是所有扶贫人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我们扶贫人,想通过自己日积月累的付出,一步一个脚印,让贫困村的面貌有所改变。

简单的民情日记 篇2

今天我在村委会值班,一个人先打扫完值班室、会议室和村委会大院,我坐在值班室里看书学习起来。

将近十二点有位阿姨居然给我端来了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对于突如其来的这份热情与温馨我内心感动不已。回想起来自从春节值班以来,村里干部和村民时不时给我送来的种种关心和热情,让我真的感觉很温馨和骄傲。虽然有些人认为我们大学生村官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没有可以骄傲的资本和成绩,可当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村主任从家里拿着热腾腾的菠菜肉饼开车来村委会给我送饭、感受到监委会主任和她的家人经常跑到村委会热情相邀我去他们家吃饭、感受到村委会周围村民的嘘寒问暖以及送来热腾腾的米饭我真的很感动,感动而又幸福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了。这七年的村官生涯里我虽然做了一些平凡而又不起眼的工作,帮助了几户贫困人家,参与了村里村外的各项工作,现在能得到干部和村民的高度认可和信任,能得到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是我的骄傲和成绩,也是我今后更加努力奉献基层、服务柏林的坚强后盾。

回想起在七年里走过的风风雨雨,我迷茫、失落甚至挫败过,可我始终没有放弃,在基层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从刚来的“

外来户”、“碎女娃”已逐渐融入到了柏林村干部之中、村民之中。从干部和村民的质疑中到现在的认可和信任,我付出了全心全意的热情与干劲,承受了很多委屈和磨练,一步一个脚印地让自己的心智经过锻炼走向成熟,让自己在农村这片舞台上更加得心应手,青春更加多彩和无悔。

10日 星期四 晴

今天危房改造款发下来了,北洞村符合条件的有三户,分别是三组村民郭稳其、三组村民郭占学和四组村民郭卫军,属于自建房,在原址上翻建。

补助款的发放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我先来到四组郭卫军家,郭卫军今年48岁,有一个儿子,现住在改造后的68平米房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当我告诉郭卫军的妻子张红芹补助款发下来时,张红芹激动的说:我现在就去查查看。

三组郭占学今年53岁,母亲孙小女已89岁高龄,郭占学平时就近打零工,农忙时帮妻子干农活。原来一家四口住在50平的老房子里,现住在80平的房子,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了不少。郭占学告诉我,为了盖房子借了别人不少钱,可以用补助款还上,真是多亏了现在的'好政策。

三组郭稳其今年72岁,和儿子儿媳孙子住在一起,原来一家四口住在55平的老房子,终于在儿子的努力下,新房子盖好了。“儿子今年已经44岁了,现在在外干活也不容易。”老人感叹的说。“现在政策越来越好,家豪已经长大了,生活会越来越好的。”和老人聊了一会儿,看着老人开心的笑脸,我不禁笑了起来。

农村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省吃俭用、勤勤恳恳,一辈子为了给孩子娶媳妇盖房,努力打拼着,但他们身上有一股劲,助推着他们一路前行。

民情日记 篇3

过年前,我和爸爸在家里打扫卫生。我和爸爸先把家里的东西摆好,再把劳动用的扫帚,畚斗都准备好,我们开始打扫卫生了。爸爸用抹布擦窗户,擦了好久才把家里的窗户全部擦干净。擦好以后,我来扫地,我拿起扫把,看到有灰尘的地方,就扫进畚斗里,把房间扫的干干净净。接下来,爸爸开始拖地了,爸爸用湿拖把先把地面特别脏的地方拖了一遍,再用干净的干拖把拖了几遍,把整个房子打扫的干干净净了,我们就结束了这次大扫除。

除夕夜,爷爷,奶奶,大爸爸,大妈妈,爸爸,妈妈,还有我和小弟弟,全家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吃完饭后,我和小弟弟收到了大人给的压岁钱,然后我领着小弟弟下楼放鞭炮去了。放完了鞭炮,我和弟弟各自回家了,我在鞭炮声中睡去。第二天我又从鞭炮声中醒来,穿上新衣,给爷爷,奶奶拜年去了。

正月初四,我们全家去了斗门的阿姨家做客,在阿姨家聚集了好几个小朋友,大家在一起玩的很开心,不知不觉就一天过去了,接下来的几天了,我们到好几个亲戚家去拜年了。马上到寒假的尾声了,我就得把剩下的寒假作业给补上去,争取下个学期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简单的民情日记 篇4

今天和工作队员贺文一起到(麻家渡镇营盘河村)两河社区入户走访调查。两河社区是因潘口电站建设从原上庸镇两河村集中安置在营盘河村的移民社区,共有87户334人,分住在14幢楼房中。

我们首先来到社区管委会书记刘春全家。他家共8口人,祖孙四代同居,儿子、儿媳、女儿都到上海打工去了,家里只有老父亲和他们老两口,还有两个孙子在就近的麻家渡中学读书。谈到搬过来的感受,刘春全感慨不已:“过来三年多了,生活都已适应。87户移民基本上家家都有在外打工的,打工收入占村民总收入的80%以上。而且,这边比两河交通要方便,房子宽敞漂亮,环境绿化美化也好。”

离开刘春全家,我们来到马路对面的移民楼下,在场院里见到正在晒太阳的席刚臣老两口。席刚臣今年79岁,与儿子单另住,但都在一幢楼上,老伴8年前患脑溢血留下了左侧肢体活动受阻的后遗症,每天必须他随身照护。席刚臣告诉我们,现在党的政策好,特别是对老年人,从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有病有农村合作医疗,他和老伴儿每月各有25元的低保金,加上儿子们分担的一些养老金,生活还算有保障,原来移民时赔的4万多块钱由四儿子保管着。

随后,我们又走访了经济示范户章先兵和老党员喻成洋。他们的住房都很宽敞,平均面积195平方米。章先兵是在上海打工的工头,搞建筑,一年下来能挣10万元左右,妻子袁胜云在家开了个百货商店,顺带照顾小孩上学。喻成洋向我们反映了移民群众的一些心愿:一是划分的土地较远,且是黄土地,粘性大,雨天难行,盼望能早日将生产路硬化;二是楼房有时停水,没地方取水,希望能在每栋住宅楼后像当地居民一样打口水井;三是在菜地旁有条用于灌溉的水渠,村民多从渠边行走,但没铺盖板,小孩经常掉下去,很危险。我们实地看了一下,渠道长240米、宽米、深米,是村民到菜地的主要通道和浇灌水源,上面没有盖板,的确危险。我们表示一定向有关单位反映和汇报,我也暗下决心争取帮他们把水渠盖板问题解决好。菜地里,移民官知海老汉正在忙活,他说,这里的菜地跟老家一样好,他在下优质香瓜种,过几个月请我们一定到他家尝尝。

一天下来,我们共走访了11户移民家庭。感觉移民们已基本适应了新环境、新

生活,他们用朴实宽厚的胸怀接收了大建设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用勤奋劳动的双手美化亮化着新家园,正以昂扬奋进的精神创造并憧憬着美好的明天……

简单的民情日记 篇5

今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_村,正当在村支书家里问询着有关村子近几年经济发展状况的时候,40来岁的崔宝兵急匆匆的赶来了。他告诉我,在村子东南方大约有40亩左右的田地,其中他家有5亩多的地,因为附近一条长约1100米的河道常年失修,淤积严重,已经无法使用了。多年来只能靠深井或远调水浇地,不但浪费时间、精力,而且还浪费物力、财力。

我再三思量,打算重修这条河道。我是这样打算的:先召开村干部、群众代表会议共同商讨,拿出可行的实施计划;二是因为河岸两侧已经被农户种植了树木,可以以每名干部包3户的形式分头做工作进行迁占;三是联系挖掘机抓紧施工,保证麦收过后农民需要水的时候起到作用。

民情日记 篇6

炎热的夏天,太阳火红火红,大家满头大汗。这正是吃水果的好季节。

我走进超市,一股水果的清香扑鼻而来。我赶紧跑到水果铺位前,快听,水果们正在举行选美大赛呢!

一只又圆又大的西瓜说:“你看,我们西瓜家族个个都很有精神,我们穿着绿黑条纹的衣服,多好看,准能当上选美冠军。”

在一旁的菠萝笑眯眯地说:“我们和其他水果都不同,头上还戴了一顶皇冠,多高贵、多神气、多时尚、多。。。”

苹果急了,打断了菠萝的介绍,迫不及待地说:“我们圆圆的,浑身平滑光亮,红通通的,人们形容小孩的脸漂亮就说像苹果呢!”

香蕉说:“ 你们个个胖乎乎的,我们香蕉家族多苗条,披着黄澄澄的外衣,有着雪白的身体,糯糯软软的。”

在一旁仔细听的鸭梨插话了:“我们也有嫩黄的外套,不但身体雪白,而且水份多多呢!”

听了水果们的介绍,我觉得各个都是选美冠军,我口水直流,真想立即咬上一口。我赶快买了许多水果,回家和长辈们一起分享这甜蜜的生活。

简单的民情日记 篇7

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在姚山村的走访,我越发感觉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18日下午,在姚山村走访途中,我发现在姚山村陈圩组龙王街路南一棵树上,挂着四块电表,位置较低,小孩很容易摸到,是个安全隐患。据村干部和群众反映,由于群众房屋拆迁,原先挂在墙上的一些电表无处可挂,只好挂在树上,虽多次与供电部门联系,但都没有结果。对此,村干部和附近群众十分担心,遇到阴雨天,就更为担忧。听后,我当场安排工作人员给县供电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打了电话,要求他们派人到现场察看,迅速进行整改。县乡供电部门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并着手施工。在姚山小学校园内,有一个50米长、20米宽、2米深的水塘,塘内有不少水,虽然周围用尼龙网围着,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个安全隐患。学校教师和群众反映,曾经有名小学生掉进水塘,由于施救及时,没有发生严重后果,但水塘未平,始终是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一个心病。填平这个水塘需要一万多元,村及学校经费很紧张,没有多余经费用在填平水塘上。听后,我安排身旁的镇党委书记,要求镇政府出资填平水塘,镇党委书记当即表态三天内完成任务。

这两件事,对于有些干部和部门来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其解决的却是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困难,涉及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若是对“民有所呼”心不在焉,就会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只要我们各级干部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干部的大事,做到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就会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汇聚加速宿州崛起的强大力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