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金色的草地》精选9篇

记得在我妈妈店旁边,有一块金色的草地,金色的草地。以下是美丽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金色的草地》精选9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金色的草地说课稿一等奖 篇1

㈠教学内容

《金色的草地》是鄂教版一班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解并描述了一位小男孩子无意中发觉草地会变颜色,然后开头观看,发觉草地变色的缘由,并从今和蒲公英成了好伴侣的故事。本文语言美丽,再现的景色奇怪漂亮,是激发同学喜爱大自然,体验“美”的好教材。

㈡学习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熟悉1个偏旁“又”。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选择喜爱的部分背诵。

3、读懂课文内容,培育观看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㈢教学重点

文章语言美,景色美,文中小男孩“发觉”的行为也美。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让同学通过朗读,在读中感受自然景观的美,体验发觉自然神秘的乐趣,激发同学观看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㈣教学难点

小男孩通过认真观看发觉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一班级同学来说,特殊是未见过蒲公英开放,合拢的同学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觉的乐趣。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觉草地颜色改变的缘由。

1、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美丽,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同学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同学的实践。”对于一班级同学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同学多读,同时老师要奇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同学读书的评价,关心同学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同学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亮形象,引起同学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同学自悟得意,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看自然的爱好。

2、多媒体情景法

由于一班级同学生活阅历少,但奇怪心强,简单激发爱好,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现课文相关图片,使同学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开心、主动、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现,有助于同学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觉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同学质疑问难,能激发深厚的思索爱好和创新思维。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关心同学学习和把握学问,更重要的是让同学学会求知,让同学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美丽,情境奇怪的特点,我引导同学用“自读自悟、美读沟通、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这里我主要说说其次课时的教学程序,分四大步骤:一是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二是自由朗读,寻草地之美;三是指导朗读,品草地之美;四是拓展延长,谈自然之奇。

㈠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

老师。导课:孩子们,喜爱竞赛吗?今日我们来一次“看图猜物说话”的竞赛,好吗?然后随之在电脑上勾画出一棵小草,并说:看到小草,你能说一说与小草有关的话吗?这样以“看图猜物说话”这一竞赛奇妙地导入新课,一方面注意同学“说话”训练,培育同学口头表达力量,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同学所叙述的内容都融入了同学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体现语言学科的人文性。当有同学说到“金色的草地”时,老师用自己肢体语言表现:皱着眉头,显出很惊讶的样子,以此激起同学质疑,同学自然会产生疑问:草地应当是绿色的,怎么会是“金色的”呢?这样激起同学学习之爱好,激起同学探究之欲望。

㈡自由朗读,寻草地之美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但对话的基础应是同学潜心融入文本。因此,在同学产生了读书爱好、探究欲望后,让同学自读全文,并画出自己喜爱的词、句、段,美美地多读几遍,老师巡回倾听。这样同学有充分读书的时间与空间,同时,通过读、找、画等方式去查找文中的美丽语句,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为“美读”打下基础。

㈢指导朗读,品草地之美

如何指导同学感悟语言文字的美,老师不必细细讲解、分析,尤其是对低班级同学,更应重视“读”。因此,教学中老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读第一自然段,赏颜色之美

①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小男孩发觉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第一句,让同学自由读,老师适时评价,在评价中让同学明白草地变成金色的缘由,进而读出草地之美。

③出示金色的草地图,老师说道:“看,这片金色的草地就在眼前,看着图,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同学设身处地说出自己面对这块金色的草地想说的话,自然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因而对草地的宠爱与赞美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自然就能读好“金色的草地太美了”这句话。

2、听其次自然段,悟改变之奇。

①老师描述:蒲公英开放时,草地一片金黄,这景色真令人沉醉。孩子们,这块草地还有更奇妙之处呢。听听,小男孩向我们讲解并描述啦!

②老师利用课件边出示草地改变图,边播放其次自然段的朗读,让同学在听中发觉草地的奇妙之处。

③在听后鼓舞同学说出对课文的感知,知道小男孩发觉草地一天之中在不断变色,让同学产生探究之欲望。

3、读第三自然段,探改变之因

①老师。:可爱的小男孩发觉草地在变魔术,他多想快点找到答案。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来到草地上,找到一朵蒲公英认真观看起来,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看看小男孩又有什么新的发觉?同学读后很快就能找出小男孩的发觉。

②指导朗读重点句:“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掌一样,可以张开、合拢。张开时,它是黄颜色,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被包住了,成了绿色。”这一段是课文的重点,这一句更是难点,如何让同学读中明理,读中悟情,读中享受?我充分发挥同学的个性,让同学采纳多种形式的读。如,可以协作表情读,由于同学明白了草地变色的缘由后,心情肯定很兴奋,可以笑眯眯地读;配动作读,边读边用动作演示,这样同学很快明白“张开”、“攥”的意思。可以配道具读,也可以配课件展现的图片读,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读的形式,让同学能在读中悟出草地变色的缘由。一方面让同学感受到草地变色的奥妙,难点也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多种形式地读,展现了同学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使课堂成为同学个性张扬的舞台。

③对比观赏读

为了进一步让同学明白草地变色的缘由,我用动画展现蒲公英开放的情景,并让同学美读“早晨,太阳升起来,我看到了蒲公英渐渐地张开了自己的‘手掌’,草地也就变成了金色。”这一句再用课件出示金色草地和绿色草地的对比图,同时,让同学做填空练习:傍晚,太阳()下山了,蒲公英渐渐地()了自己的(),草地又变成()色了。这样在观赏对比读的过程中,同学更能明白草地奇妙的奥妙,从而感受发觉的乐趣。

㈣拓展延长,谈自然之奇

1、美读课文后让同学谈自己读后的收获:孩子们,今日我们到一块奇妙的金色草地上玩了玩,你们有些什么收获呢?同学会说我们观赏了草地的美,我们知道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我们还知道蒲公英会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随着太阳落下去而合拢。

2、在同学兴致盎然时,进行拓展延长。老师进一步。:是啊,蒲公英这种植物真奇妙,其实在大自然中这样奇妙的植物可多呀!认真回忆一下,生活中,你发觉了哪些奇妙的植物?

3、课件出示向日葵等植物,唤起同学的回忆。引发同学谈向日葵、夜来香、太阳花、含羞草等植物的奇妙之处。

4、最终老师总结:孩子们,你们知道得这么多!是啊,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奇妙的植物、奇怪的现象等着你们去发觉!去探究!老师信任你们肯定会像文中的小男孩一样,不仅发觉它们的奇妙之处,还能找到其中的奥妙!这样更能引发同学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究。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金色的草地》 篇2

这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通过观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课文语言平实,意境优美,充满童真童趣。本课的教学重点仍在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并相互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增强自己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因此,本课的教学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上的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要联系实际生活,引领学生体会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抓住典型语言信息,领悟观察带来的好处。通过设计情境表演、有感情朗读、对比发现、资料补充、读写结合等教学环节,引领学生感悟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会写“乡下、窗前”等18个词语。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通过观察实践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难点: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培养主动观察的意识,积累生活素材。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会写“乡下、窗前”等18个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描写的场景。

1、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感悟草地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引导学生说说平时观察到的草地。

导语:生活中我们随处都能见到草地,公园里、山坡上、操场边、田野里……。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草地?用一个词来形容形容。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绿色、碧绿、嫩绿、宽广、广阔、柔软、软绵绵、美丽、可爱、有趣、荒凉”等,如果有学生预习过课文,也会说“金色”,教师可进一步追问,有没有见过金色的草地,是什么样儿的。

3、出示课文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质疑。

过渡:在读课文之前,大家看到“金色的草地”这个题目,会有哪些疑问?(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是秋天小草枯黄以后的草地吗?草地上的什么东西是金色的呢?)预习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是“金色的草地”了吗?(蒲公英的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就是金色的了。)对,就是蒲公英!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蒲公英的图片,指名学生介绍蒲公英。

蒲公英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这则谜语的谜底就是“蒲公英”。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个个白色的、毛茸茸的小球,实际上是蒲公英的种子,它的花其实是黄色的。每当春天来临,蒲公英就会开出一朵一朵黄色的小花。这种黄色的小花有个特性,中午花瓣张开,早上、傍晚花瓣合拢,特别有趣!

2、教师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相机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公开玩叫打哈鱼是

观合有爱觉一本正经引人注目

3、指导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钅:钓(钓鱼)错(错误)钱(金钱)铃(铃声)锄(锄禾)

铅(铅笔)

4、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讨论交流怎么把字写好。教师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察]注意各部件的摆放位置,写的时候要紧凑些。

[睡]注意“垂”的笔顺,撇、横、竖、横、竖、竖、横、横。第一横最短,第二横最长,横画间隔均匀。

[喜]上下窄中间宽,要把字写紧凑些,下“口”略宽于上“口”。

◆易错提示:

[蒲]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耍]上部是“而”,不要多写一横,注意与“要”区分。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6、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及难句,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点拨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

预设:先让学生根据上下文说说什么是“一本正经”,或是演一演,再用这个词说句子。“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预设:引导学生联系近义词理解“引人注目”的意思,再用这个词说句子。“引人注目”是“吸引人注意,受人关注”的意思。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预设:做一做“合拢”的动作,或是集体演一演。“合拢”是“合到一起,闭合”的意思。

(2)标出段落序号,分小组接读课文,或指名学生接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声音洪亮,尽量读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读后说说草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汇报草地给人的印象。

预设:先让学生自主归纳出“美丽”“可爱”“有趣”等词,再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作者直接赞美的语句“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3、听课文朗读音频,体会欢快的感情,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思考:课文中描写的哪些场景让你觉得有趣和可爱呢?

4、指名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归纳小结。

明确:(1)蒲公英盛开以后,草地变成了金色。

(2)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吹蒲公英的绒毛。

(3)草地早上、中午、傍晚不停地变色。

(4)蒲公英的花瓣中午张开,早上、傍晚合拢,就像我们的手掌一样可以张开、合上。

(5)草地变色是蒲公英的花瓣张开、合拢造成的。

小结:同学们的发现真多!让我们一起按照课文的顺序来理一理。开头介绍了蒲公英生长的地点,描写了蒲公英盛开使草地变成金色的场景;接着描述了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快乐情景;然后重点描写了“我”发现草地颜色会变化的奇妙现象,通过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蒲公英花朵开闭的秘密,解释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有趣”“可爱”!

5、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出每一层次写了什么。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蒲公英的盛开让窗前的大片草地变成了金色。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以及“我”在草地上的发现。(写草地和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6、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金色的草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示例:整片草地既像一片金色的稻田,又像一张巨大的金色绒毯,多神奇啊!原来,那是一朵朵盛开的蒲公英,舒展着一片片金色的花瓣,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呢!阳光暖暖的,微风香香的,小鸟叽叽喳喳,蝴蝶翩翩起舞,还有那柔软的白色小绒毛,随风拂过你的脸,痒酥酥的……

(2)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

过渡: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带着我们刚才的美好想象,把这份喜爱之情融进第1自然段中,美美地读一读吧!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一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也带来了欢乐!那么在这片美丽的草地上,我们又会有哪些不一样的发现呢?下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到草地上去玩一玩,看一看,寻找金色草地的秘密。

今天这堂课,老师想着重表扬一下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想一想,今天从老师或同学那里,自己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或新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观察作业。继续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在“观察记录单”上简要地记录观察所得,为单元习作做准备。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2、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1、引导学生了解“我”是怎么观察的(选择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

2、结合学生的“观察记录单”,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蒲公英盛开玩耍叫喊打哈欠钓鱼而是

观察合拢有趣喜爱睡觉一本正经引人注目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第1自然段描写的场景。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是呀,蒲公英金色的花开了,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给我们的童年增添了无限乐趣!如果你置身于这片金色的草地,你最想做什么?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画面,交流感受。

2、指名学生朗读段落。说一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兄弟俩在草地上快乐玩耍的情形。)

3、自读第2自然段,看看哪些词句最能体现他们玩耍时“快乐”的感觉,画一画,读一读。

4、师生交流圈画的词句。抓住兄弟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来体会他们心中的快乐。

(1)你能透过对哥哥的神态描写,体会哥哥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吗?

示例:这么多蒲公英,让我来逗一逗谢廖沙,最好趁他不注意,让他打个喷嚏才好!

(2)弟弟为什么“假装打哈欠”?他的心里又在想什么?

示例:哼!哥哥刚刚捉弄了我,看我怎么反击他!我要趁他不注意,打个哈欠,把绒毛往他脸上吹。

5、小组合作,设计表演。

过渡:多么亲热的兄弟俩!一个跑,一个追;一个闹,一个笑,玩得多开心啊!让我们来演一演吧!

(1)全班分成几个小组,组内进行分工,有表演者,有文本朗读者。

(2)可以根据文本大胆设计动作、神态等;还可以发挥想象,加入其他用蒲公英玩乐的场面,如比赛用蒲公英花朵编花环、把蒲公英吹得更高更远,等等。

(3)请一组同学表演展示,师生评价,可以把自己组内的设想大胆说一说。

6、教师小结,集体朗读第2自然段。

小结: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了无限的乐趣,所以作者才会说: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那就把这份快乐融入朗读之中吧,大家一起齐读第2自然段。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自读第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一想每个时间点草地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填空,引导学生填一填,再按照时间顺序说一说草地的变化。

早上,草地是(绿色)的;

中午,草地变成(金色)的了;

傍晚,草地又变(绿)了。

小结:草地的变化主要是颜色的变化。在不同的时间,草地的颜色是不同的。

3、探究思考。

(1)作者是怎样发现草地的秘密的?

明确:“起得很早”去钓鱼,无意间发现的。“并不是……而是……”表明过去“我”一直以为草地就是金色的,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

(2)当作者有了这样的发现,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明确:惊讶、惊奇,想一探究竟,所以会格外留心,仔细观察。

4、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再读第3自然段,进一步思考草地变化的原因。

小结:正是作者的留心观察,使他很快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为什么会有这样奇妙的变化呢?作者又有怎样的发现?再读一读第3自然段,在书上画出你找到的答案。

5、指名学生交流画出的句子,教师相机点拨。

(1)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哦,你发现了傍晚的时候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2)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来,伸出你们的手掌,我们一起做一做张开、合上的动作。这里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一下子就说清楚了。作者以前有没有发现蒲公英花朵的秘密?没有。过去他是怎么认为的?他认为蒲公英一直就是金色的,就是花瓣张开时的颜色。那蒲公英花瓣的变化与草地颜色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3)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一边演示花朵开合的动作,一边在脑海中想象这样的画面:花朵张开,金色的花瓣显露出来,一朵一朵的花儿挨挨挤挤,就像是给草地盖上了一条金色的毯子。花瓣慢慢合拢,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又露出了原本的绿色。)

6、出示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再填一填。

早上,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花朵合拢了);

中午,草地变成(金色)的了,因为蒲公英(花朵张开了);

傍晚,草地又变(绿)了,因为蒲公英(花朵又合拢了)。

7、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第3、4自然段。

小结:你们现在理解作者说的“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的原因了吧?(学生自由表述)是呀,蒲公英花朵的开合,跟我们的生活起居节奏,是多么相似呀!都跟昼夜变换相关。它们就像是陪伴我们、与我们一起成长的小精灵,多么可爱!多么有趣!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一读第3、4自然段吧!

三、再读课文,深化认识

1、出示组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讨论:读一读这三句话,说一说作者的观察有什么不一样?

明确:花朵盛开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是作者直接看到的场景;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是作者在不同时间对同一事物观察所得,更加用心了;发现蒲公英花朵的秘密,是发现草地变色以后进一步仔细观察所得,更加深入了。

2、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感受观察的好处。

小结:是呀,课文中的“我”不只观察了草地的颜色,还在不同时间观察了草地颜色的变化,通过更进一步的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和蒲公英花朵张开、合拢的关系,三次发现一次比一次深入,作者的观察越来越仔细。正是这种细致的观察,让他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探索到大自然的奥秘,从而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最后又说“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是把大自然当成了有血有肉的人来亲近、来热爱呀!这就是观察带来的美好享受!

四、拓展延伸,指导观察

1、出示课后第3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记录”或知识积累,说说自己的发现。

过渡: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事物是变化着的。如,向日葵会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被触碰后会“害羞”地低下头……。你留意过哪些事物的变化?和同学交流。

(1)小组交流,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

(2)汇报展示,教师相机点拨,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变化”并思考变化的原因。

2、播放课件,展示自然界中一些动植物的独特之处,教师小结。

示例:捕蝇草的“小夹子”能将外来物体包夹其中。跳舞草在声音刺激下会自动跳舞。枫树的叶子到秋天就变红。夜来香夜晚开放,白天闭合。睡莲白天开花,夜间闭合。放置的香蕉由绿变黄,再过几天还会长出麻点,慢慢腐烂。阳台上花草枝叶的疏密会随着摆放的方向发生变化。变色龙会随环境改变身体的颜色。壁虎的尾巴断掉以后会重新长出来。小蝌蚪先长出后腿,后长出前腿,最后尾巴变短变成小青蛙。蚕宝宝会不断蜕皮长大,然后结成茧子,最后破茧成蝶。……

小结:大自然就是一个丰富多彩、奥妙无穷的世界。不管是旅途中看到的一只鸟儿,还是身边随处可见的蒲公英,再寻常的事物,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仔细观察,一定会有许多不一样的发现。

3、出示新的“观察记录单”,指导学生课后继续进行观察实践,记录事物或场景的变化情况。

观察记录单

(1)引导学生与之前的“观察记录单”进行比较,明确这次课外观察实践活动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记录观察所得,侧重观察事物或场景的变化情况)

(2)教师随机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单”,指导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

预设:

①观察小动物的,可引导学生观察得更细致,如“小狗的尾巴在不同情况下有哪些变化”“小猫的眼睛在白天和夜晚的不同状态”“爪子的伸缩变化”等。

②观察植物的,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植物在不同阶段生长形态的变化,或是不同时间段状态、颜色的变化。

③观察场景的,要注意提醒学生观察随着时间的流逝,场景中的景物(事物)有什么变化。

④如果之前观察的事物或场景不容易发生变化,可适当调整观察对象。比如在课后第3题中交流过的某种事物。

(3)明确观察要求。

选择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

发现事物出现变化后,要进一步仔细观察,思考发生变化的原因。

随时在“观察记录单”上记录观察所得。观察时间、观察所得不受表格内次数限制。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观察记录。选择其中一项完成即可。

(1)继续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在之前的基础上,侧重观察事物或场景的变化情况。填写新的“观察记录单”。

(2)继续观察豆芽的生长变化情况。填写新的“观察记录单”。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重点教学片段实录】

◆抓住典型语言,感悟草地变色的秘密。

师:作者是如何发现草地变色的秘密的?

生:“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师:这段话里有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你能找到吗?

生:起得很早、中午、傍晚。

师:这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和草地的颜色有什么联系吗?你们细读课文,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很早去钓鱼呢?

生:作者以前起得没有这样早,因此未能发现早上的草地与自己其他时段见到的草地有什么不同。

师:你说得真好!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是呀,这里强调起得很早是很有必要的。所以作者说——(引生齐读)“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通过这个“并”字你们又能体会到什么?

生:“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现在才发现不是。

师:是呀,这一次的发现打破了作者以前的认识。你们如果是文章的作者,此时会有怎样的心情?

生: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这片草地居然会变色!真让人好奇!

师:是呀!多么奇妙的“变色草地”,发现这样的奥秘怎能不让人感到兴奋、感到好奇呢?那你们现在会怎么做?

生:继续仔细观察,弄清楚草地为什么会“变色”。

师: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作者又发现了什么。

生:“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师:作者说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这是运用了什么方法?

生:打比方的方法。

师:蒲公英的花张开时是什么颜色?合上时又是什么颜色?

生:“张开”时可以看到蒲公英的花瓣是金色的,“合上”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师:真神奇呀!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播放蒲公英张开、合上的画面)

师:看来,这奥秘就在蒲公英身上了。(出示: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多么形象的句子呀,谁能加上动作演示,让大家了解蒲公英的奥秘?

(学生一边读句子,一边做动作演示)

师:终于知道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了!现在这样美妙的画面就展现在我们面前(播放不同时间不同颜色的草地),那你们能按照时间顺序,结合蒲公英的这一特点,为这些美妙的画面配音,介绍变色的原因吗?(学生练习复述)

(出示提示语句: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师:面对这片草地,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师:作者说:“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们能理解这句话吗?你们觉得它好在哪里?

生:这句话非常生动。蒲公英开放、合拢的时间点与我们起床、睡觉的时间点相近。

师:是呀!这怎么能是普通的蒲公英花呢?它就是我们的朋友!面对这样可爱、神奇的朋友,我们怎么能不喜欢呢?那就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赏析:“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变化原因”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抓住“起得很早”“中午”“傍晚”这3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明确草地颜色的变化与时间有关;接着探究颜色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抓住“张开”“合上”这两个词语,运用画面、动作演示等方法充分理解草地变色的奥秘,并顺势完成了复述的教学任务。

本课语言平实,内容也比较简单,重点仍然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内容的理解,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感悟观察带来的好处,并能将自己的观察与同学进行交流。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一是以朗读为线,在读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样既突出了语文课的特点,又能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草地的美,激起学生对草地、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二是以“发现”为线,围绕“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这两句话,引导学生从感悟游戏之乐过渡到体验观察、发现之乐。

我首先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让学生想象蒲公英盛开后草地上的美丽景象,激发情感。等学生通过读课文,大体上理解课文内容以后,我就用“课文描写了哪些场景”这个问题来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在学习课文内容时,我采用了表演朗读法,在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揣摩兄弟俩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在我看来,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这一环节的设置,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让学生通过表演,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金色是蒲公英给草地带来的新装,因为有了蒲公英,草地就更有趣、美丽了,这是大自然美容师的功劳。怎样让学生找到发现的快乐呢?我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发现”环节的学习。将集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利用复述、小练习和动作演示的形式,使学生了解蒲公英在不同的时间段,它的花瓣的形状、颜色都有所不同,渗透自然知识。通过让学生自读第3、4自然段,勾画词句这一教学方法,向学生渗透自主阅读的学习方法,从而体会蒲公英的可爱,以及花朵开合与草地颜色的关系。课文学到这里,学生很自然地领悟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一份深情,但这种感情又是如何深入人心的呢,还需要进一步升华。因此,我列出描写小作者观察到的三个场景的语句,让学生进行比较感悟,从而引导他们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并借机对他们进行思想渗透: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关于最后的课外观察实践,我联系了上一堂课布置的内容,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了解他们的观察意识,并有针对性地做出了具体的方法指导。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没有来得及细细展开,收束略显仓促。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通过从读中体验,能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蕴含的美。展开想象是孩子们乐意做的事情,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就学得兴趣盎然,教师和孩子们同乐,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金色的草地说课稿一等奖 篇3

(一)《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我”和“弟弟”总是在这片草地上自由自在,尽情地玩耍游戏,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俄罗斯乡下迷人的风景,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还通过蒲公英神奇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主题是“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的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感悟能力,遇到疑问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但是学生自觉性还需加强,课堂上自读自悟时,老师需要加强指导。

(三)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要求,结合本课特点和单元目标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读“钓、拢”两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绒、瓣”两个字。会读“钓鱼、使劲、合拢、玩耍、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等词语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

2.通过圈划词句、想象说话、多形式朗读等语言实践活动,感受金色的草地的美丽景色,并弄清草地变化的原因。

3.借助句子排序练习,体会段落中句子的有序表达。

4.积累描写草地的句子,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鉴于以上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草地之美,体会草地之趣,探究自然之谜。

另外,小男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未见过蒲公英开放,合拢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感悟法:让学生通过读,去感受,领悟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多媒体情景法: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质疑问难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还是读,朗读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点,对于一堂课而言,讲解是生动的,朗读时灵动的,朗读赋予文本以生命,赋予课堂以精彩,所以学生在本课学习中的主要方法是“读”,同时引导学生圈画重点词语、想象说话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我按教学板块来说,预设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图片引题,学写生字

上课伊始,我请同学们欣赏了一组蒲公英的图片,借此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期待,对下面的学习打好了铺垫。然后请同学说一说看到的是什么植物?长得怎么样?老师根据图片,顺势介绍蒲公英。瞧,这就是蒲公英,这上面白白的,一根一根的就是蒲公英的绒毛,这个“绒”字可不简单,在写的时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范写“绒”字,提醒小朋友要注意“绒”字的右边是“戎”而不是“成”。然后请小朋友们学写“绒”字。写完后请同学放下笔再次朗读“绒毛”一词。接着介绍蒲公英,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其实呀,这白白的绒毛里带着的是蒲公英的种子,每当春天来临,蒲公英就会开出一朵一朵黄色的小花。你瞧,这朵蒲公英花就已经展开了自己金色的——花瓣(出示词语,齐读),同样的方法学写“瓣”这个字。

用一组关于蒲公英的图片导入新课,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了解了蒲公英这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绒、瓣”两个生字的特点,正确书写了这两个字。

今天,我们要去看一片有趣的蒲公英,走进那金色的草地。(板书:金色的草地),一起读课题。

当学生通过图片和老师的介绍,对蒲公英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时引出课题水到渠成。

读着这个课题,爱思考的小朋友脑海里会有什么问题呢?(预设学生会说:这金色的草地在哪里呢?为什么这草地是金色的?等)请你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吧,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读完后,反馈问题。(预设学生会这样说:金色的草地在我们乡下的窗前。蒲公英盛开了,所以草地是金色的。)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把草地是金色的说清楚。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带着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让问题起到导向作用,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学习生词。

这一板块中,我先请小朋友们大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完后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号。

然后进入生字词的学习。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使用结合。基于这样的理论依托,我把识字教学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1.分组出示词语。

钓(diao)鱼使劲合拢(long)

观察有趣手掌玩耍

一本正经引人注目

a.指生读第一行字。理解“合拢”,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动作,想一想还可以把什么东西合拢呢?(预设学生会说:书可以合拢、眼睛可以合拢)学生通过做动作,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合拢就是闭上的意思。

b.再请学生读第二行字。识记“耍”字,我会问:这个“耍”是我们本课的生字,你能帮助大家来记记这个字吗?(预设学生会说:是而+女,是要的上面部分换成而)教师表扬概括这些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识字的小朋友,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要和耍的区别。

c.第三行的四字词语,引导学生读准一本正经,“经”的读音是第一声。同时理解引人注目,你知道什么是引人注目吗?(很吸引我们的)那你瞧瞧,我们教室里的什么东西很引人注目呀?

d.多种形式读词语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所以,在识字环节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并通过层层读,反复读,让生字不断地复现,目的是为了在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识记。

2.出示句子: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假和朝是多音字,引导学生读正确。)

读而不思则罔,读中有思,才是有意义的读。本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所以可以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哪两件事情?(预设学生会说到大概内容)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语言提炼、概括成:

“我”在草地上和弟弟玩耍,相互吹蒲公英的绒毛。

“我”发现草地会变颜色,还知道了变化的原因。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从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而且还可以从老师的概括中了解到在说课文主要事件时要抓住重点,简洁明了。

第三板块:深入课文,研读第三自然段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可以说:小朋友你们看,(课件图片)兄弟俩在这金色的草地上尽情地玩耍着。有一天,“我”发现金色的草地还会变颜色呢。草地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呀?请你读第3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来。

反馈时可以请学生把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这段话)请学生自己读一读,圈一圈有关的词语,然后说一说草地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相机板书:早晨绿色

中午金色

傍晚绿色

接着问学生:你能用下面的填空连起来说说草地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吗?

我发现早晨草地是__________,中午是___________,到了傍晚的时候,又变成了_____________。

这样通过读、划、圈、填等多种方式,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同时也理解了蒲公英一天之内不同的变化。

草地的颜色变化真多,当时的“我”会有怎样的心情呢?(预设学生会说:惊奇、惊讶、不解)真是多变的草地,你能把这令人多变使人惊奇的草地通过朗读带到大家面前吗?进行感情朗读。

在朗读中,我采用个别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读出蒲公英早中晚的颜色变化之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愿意去观察发现大自然的情感。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利用“朗读感悟法”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在学生充分理解读熟了这段话以后,我把这段话的顺序抽乱了,并问学生:你还能排一排吗?(预设学生排对了,教师问:你为什么这么排,而且一下子就排好了,有什么小窍门吗?)根据学生回答概括,原来这段话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所以我们写话的时候,也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顺序。分三组早、中、晚再读这段话。

通过排序,让学生明白作者在写文章时是有一定的顺序的,从而提高自己在写作上的水平

学到这里,我用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去发现蒲公英颜色变化的原因,于是,便问学生:“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是啊,课文中“我”也和小朋友们有这样的疑问,你找到了吗?

(课件出示: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为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赶紧读课文,找出答案。找到了用波浪线划出来。(随后根据学生反馈出示这段话)

谁来说,草地这么多变跟谁有关系呀?(蒲公英的花瓣)

蒲公英的花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句子: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出示两张图片)

拿出你的小手,让我们来做做蒲公英变化的样子。合上、张开,合上、张开。教师可以在学生做动作时引读:当花瓣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当花瓣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了绿色。

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草地变色的奥妙,难点也迎刃而解

此时相机进行想想说话:此时此刻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是啊,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多么可爱的草地啊!大自然真是奇妙。老师也想和小朋友们合作着来读一读这段话。师生合作读。

通过想象说话和不同形式的读,展示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

现在,你知道了草地变颜色的原因了吧?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句来说一说。

早晨,所以草地是绿色的。

中午,所以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所以草地又是绿色的。

根据学生交流板书:合拢张开

这样在反复的练说中过程中,学生更能明白草地神奇的变化,从而感受发现的乐趣。

第四版块:日积月累,摘抄句子

齐读第三自然段。请小朋友们把今天学过的喜欢的句子收藏在积累屋里。

最后,小结。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看到一大片金色的草地,也弄清楚了草地变化的原因。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呀!你仔细观察也会有所发现。这片金色的草地还带给兄弟俩很多快乐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好的板书设计是文章结构的简缩,是课文精华的体现,简洁大方的板书能吸引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因此,这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课件)

各位专家评委,整个教学过程,我以“读”贯穿始终,感受草地的美丽,通过品词斟句,理解草地变化的原因,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让学生通过学课文,获得语文知识,习得学文方法,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以上是我对本文的所有说课内容,希望得到你们的批评、指导,谢谢!

金色的草地作文 篇4

星期天的一个早晨,我和妹妹出去玩,一打开老家的大门,就看到了一片金色的草地,令人赏心悦目!

那是一个小山坡,山坡上有许许多多的蒲公英,妹妹说,这些蒲公英好像一个个透明的。白色蘑菇,蒲公英白白的绒毛就像一片一片的雪花一样,用嘴轻轻一吹,就悠哉悠哉缓缓升起,我们追着撵着,笑着乐着!

我和妹妹在玩赛跑游戏,妹妹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邵茗妍!”妹妹转过头来,我猛地往她脸上吹蒲公英,妹妹哈哈大笑地往前跑,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有一天,我起得非常早,和爸爸去晨练,我看见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走在山间,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是一棵杨树一棵松树,紧接着还有一棵杨树和一棵松树。杨树的叶子就像一颗颗爱心,松树的叶子,又细又长,就像针一样,我以前还从来没认真观察过。我和爸爸晨练完回到家已经中午了,我发现草地又变成了金色,我感到非常奇怪,就去仔细观察了一下,结果发现事情的原因就是蒲公英的花朵,就像我们的手掌一样可以张开合拢,那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而变成了我们喜欢的花!

我非常喜欢老家的神奇草地,它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快乐!

金色的草地说课稿一等奖 篇5

㈠教学内容

《金色的草地》是鄂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小男孩子无意中发现草地会变颜色,然后开始观察,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并从此和蒲公英成了好朋友的故事。本文语言优美,再现的景色奇特美丽,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体验“美”的好教材。

㈡学习目标

1、 学会8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又”。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

3、 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㈢教学重点

文章语言美,景色美,文中小男孩“发现”的行为也美。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让学生通过朗读,在读中感受自然景观的美,体验发现自然奥秘的乐趣,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㈣教学难点

小男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特别是未见过蒲公英开放,合拢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1、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一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这里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分四大步骤:一是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二是自由朗读,寻草地之美;三是指导朗读,品草地之美;四是拓展延伸,谈自然之奇。

㈠、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

教师激情导课:孩子们,喜欢比赛吗?今天我们来一次“看图猜物说话”的比赛,好吗?然后随之在电脑上勾画出一棵小草,并说:看到小草,你能说一说与小草有关的话吗?这样以“看图猜物说话”这一比赛巧妙地导入新课,一方面注重学生“说话”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所叙述的内容都融入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体现语言学科的人文性。当有学生说到“金色的草地”时,教师用自己肢体语言表现:皱着眉头,显出很吃惊的样子,以此激起学生质疑,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草地应该是绿色的,怎么会是“金色的”呢?这样激起学生学习之兴趣,激起学生探究之欲望。

㈡、自由朗读,寻草地之美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但对话的基础应是学生潜心融入文本。因此,在学生产生了读书兴趣、探究欲望后,让学生自读全文,并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段,美美地多读几遍,教师巡回倾听。这样学生有充分读书的时间与空间,同时,通过读、找、画等方式去寻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为“美读”打下基础。

㈢、指导朗读,品草地之美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教师不必细细讲解、分析,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更应重视“读”。因此,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读第一自然段,赏颜色之美

①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小男孩发现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第一句,让学生自由读,教师适时评价,在评价中让学生明白草地变成金色的原因,进而读出草地之美。

③出示金色的草地图,教师说道:“看,这片金色的草地就在眼前,看着图,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说出自己面对这块金色的草地想说的话,自然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因而对草地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自然就能读好“金色的草地太美了”这句话。

2、听第二自然段,悟变化之奇。

①教师描述:蒲公英开放时,草地一片金黄,这景色真令人陶醉。孩子们,这块草地还有更神奇之处呢。听听,小男孩向我们讲述啦!

②教师利用课件边出示草地变化图,边播放第二自然段的朗读,让学生在听中发现草地的神奇之处。

③在听后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感知,知道小男孩发现草地一天之中在不断变色,让学生产生探究之欲望。

3、读第三自然段,探变化之因

①教师激情:可爱的小男孩发现草地在变魔术,他多想快点找到答案。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来到草地上,找到一朵蒲公英仔细观察起来,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看看小男孩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读后很快就能找出小男孩的发现。

②指导朗读重点句:“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掌一样,可以张开、合拢。张开时,它是黄颜色,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被包住了,成了绿色。”这一段是课文的重点,这一句更是难点,如何让学生读中明理,读中悟情,读中享受?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可以配合表情读,因为学生明白了草地变色的原因后,心情一定很高兴,可以笑眯眯地读;配动作读,边读边用动作演示,这样学生很快明白“张开”、“攥”的意思。可以配道具读,也可以配课件展示的图片读,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读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的形式,让学生能在读中悟出草地变色的原因。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草地变色的奥妙,难点也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多种形式地读,展示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

③对比欣赏读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草地变色的原因,我用动画展示蒲公英开放的情景,并让学生美读“清晨,太阳升起来,我看到了蒲公英慢慢地张开了自己的‘手掌’,草地也就变成了金色。”这一句再用课件出示金色草地和绿色草地的对比图,同时,让学生做填空练习:傍晚,太阳( )下山了,蒲公英慢慢地( )了自己的( ),草地又变成( )色了。这样在欣赏对比读的过程中,学生更能明白草地神奇的奥妙,从而感受发现的乐趣。

㈣、拓展延伸,谈自然之奇

1、美读课文后让学生谈自己读后的收获:孩子们,今天我们到一块神奇的金色草地上玩了玩,你们有些什么收获呢?学生会说我们欣赏了草地的美,我们知道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我们还知道蒲公英会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随着太阳落下去而合拢。

2、在学生兴致盎然时,进行拓展延伸。教师进一步激情:是啊,蒲公英这种植物真神奇,其实在大自然中这样神奇的植物可多呀!仔细回忆一下,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神奇的植物?

3、课件出示向日葵等植物,唤起学生的回忆。引发学生谈向日葵、夜来香、太阳花、含羞草等植物的神奇之处。

4、最后教师总结:孩子们,你们知道得这么多!是啊,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神奇的植物、奇特的现象等着你们去发现!去探索!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像文中的小男孩一样,不仅发现它们的神奇之处,还能找到其中的奥妙!这样更能引发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

金色的草地说课稿一等奖 篇6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主题是“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刚升入三年级,已经具备了一些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感悟能力,遇到疑问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这样的学情和课标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我预设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认读“钓、拢两个生字,识记、会写“耍、装”等12个字。结合语境和生活实际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引人注目、观察”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3、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鉴于以上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另外,小男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未见过蒲公英开放,合拢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1、美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一)、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

期待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只有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期待,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沟通。因此我将这样导入新课:在教学开始,我先问孩子:“你们喜欢郊游吗?好,今天我就带你们去郊游。”然后引导他们回忆过去郊游的情景。并且出示一张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的图片,板书:()的草地,结合图片问“你见过怎样的草地?谁来说?”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板书完整的课题——《金色的草地》,并且问“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借此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期待,对下面的学习打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本课生字较多,在初读课文之后,我问学生:“你们想去见见金色的草地吗?但总不能两手空空啊,那我们就带上生字宝宝作为礼物去看看。看看谁能拿到去金色草地的入场券。”然后出示生字词,通过各种形式如开火车读、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检测、齐读等方式,检测学生认读情况。并重点区分“耍”和“要”、“钓”和“钩”的字形,进行书写指导。并且出示几句带有生字比较难读的句子来读一读。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初步朗读了课文,自己疏通了课文词句。在自学检查反馈中,我还相机进行生字词的正音和难读句子的突破。突出了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特点。

(三)再读课文,初窥课文大意。

读而不死则罔,读中有思,才是高质量的读,才是有意义的读。本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前线,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哪两件事情?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来说一说,并且将两件事概括为: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变色的原因。锻炼了学生从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四)趣为主线,生成教学过程

在了解了课文大意之后,我准备抓住课文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这句话展开教学,以“趣”为切入口,让学生说说“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草地和蒲公英的有趣?”由此展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由于学生回答的不确定性,我预设了以下两块的教学:

1、抓住第2段体会草地的“美”和“可爱”。

这段话写的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的事。当学生说到“蒲公英”一词时,我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的《植物妈妈有办法》里关于“蒲公英”的内容,并结合词语手册里“蒲公英”的插图和说明文字,先引导学生了解蒲公英的情况。这段话里面充满了哥俩的对话和他们有趣的神情、动作,我首先让学生通过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这时可能会说“我感到谢廖沙哥俩在这片开满了蒲公英花的草地上玩得非常快乐。”然后我就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句当中能看出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呢?引导学生抓住哥俩的神情“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重点词语体会互相吹绒毛的有趣。并且指导朗读出愉快的心情。再抓住该段的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引人注目”一词的意思,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东西很引人注目。再回到课文,理解蒲公英开在草地上,本是再平常不过的,可是课文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再鼓励几个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一格地表演一下课文当中的这段内容。让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仔细揣摩哥哥假装一本正经的叫和弟弟假装打哈欠的用意,体会孩子在游戏中表现的智慧和为对方上了自己的当而开心得意的神态。让那种真正属于孩子之间的乐趣,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得以再现。

2、抓住第3段“发现草地变色,以及变色的原因。”体会蒲公英的“有趣”。

学到这里,我用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去发现蒲公英的有趣:“可爱的小男孩发现草地在变魔术,他多想快点找到答案。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来到草地上,找到一朵蒲公英仔细观察起来,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看看小男孩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读后很快就能找出小男孩的发现。

在上述教学环节的展开过程中,我还将随机引导学生去体会个别词语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例如这句话:“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怎么让学生体会“起得很早”的用意呢?我想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为什么以前我没有发现草地的颜色会变呢?”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便豁然开朗,原来,以前我从没有起这么早过,所以一直误以为开满蒲公英花的草地是金色的。那么“并”在这里又有什么含义呢?为了让学生自主感悟,我想可以先把“并”字去掉来读这一句,再加上“并”字读这一句,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到,用上“并”这个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直到今天才明白原来那种想法是错的。然后让学生再通过自己的朗读去体会这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指向生活实践课后,我还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

1、摘录描写鲜花的词语。

2、平时你一定见过许多美丽的鲜花,你能向大家介绍一种你最喜欢的花吗?介绍的时候要说清楚花的形状、颜色等,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这样的练习,由摘录写鲜花的词语到介绍鲜花,体现了一定的梯度。将语文学习的平台延伸到了课外,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金色的草地说课稿一等奖 篇7

我是小学语文组xx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金色的草地》。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金色的草地》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开发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我”和“弟弟”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有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本文语言优美,充满童趣,蒲公英神奇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蒲公英开放,合拢的变化不易理解,也很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因此要通过一些手势的描述让学生真实可感。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正确读写“玩耍,一本正经,绒毛,引人注目,合拢”等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建立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本文的重点放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教学难点是建立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在教学开始,我先问孩子:“你们喜欢郊游吗?好,今天我就带你们去郊游。”然后引导他们回忆过去郊游的情景。

并且出示一张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的图片,板书:的草地,结合图片问“你见过怎样的草地?谁来说?”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板书完整的课题——《金色的草地》,并且问“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借此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期待,对下面的学习打好了铺垫。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本课生字较多,在初读课文之前,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解决生字词障碍。

读后出示生字词,通过各种形式如开火车读、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检测、齐读等方式,检测学生认读情况。并重点区分“耍”和“要”、“钓”和“钩”的字形。

第三环节: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有目的的阅读才是最有效的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的阅读才能真正把握文章内容,也为进一步的研读打下基础。

因此在本环节,我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哪两件事情?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来说一说,并且将两件事概括为: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变色的原因。

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锻炼了学生从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第四环节:有感情朗读,深入体会

在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和大致内容有所了解之后,我会引导着学生逐步深入地去领悟文本。

具体操作步骤及设置如下:

1.研读第二段,在这一部分我会分成两个环节,第一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朗读课文:这一段中哪句话描写了兄弟俩快乐玩耍的情景?

大家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兄弟?你是从哪些关键词中看出来兄弟俩的淘气的?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找出“一本正经,使劲,假装”等词语,第二个环节是同桌角色扮演兄弟俩。

设计意图:

通过寻找关键词,可以加深学生对对词语的理解,并且通过角色扮演,体会玩耍的快乐。

2.读第三自然段,探变化之因:

在这一部分,我会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三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看看文中的“我”有什么新的发现,并且出示蒲公英的变化表,按照课文内容填写完整。

在完成表格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草地是怎样变化的,并且用手势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

通过默读,填表格,以及手势模仿等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草地变色的奥妙以及原因。

在学生了解到蒲公英的变化及原因的基础上,及时抓住时机,问学生“我们”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我们不再随意揪它?引导学生谈出: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床,因为蒲公英的花开、花合与人的起居或昼夜的变换相似或相关。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并给学生提供一份蒲公英知识小档案,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蒲公英的知识。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理念要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学生话收获可以使学生勇于表达的自己的观点,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且了解更多蒲公英的知识。

第六环节:小结作业

在最后的小结作业环节,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作者之所以能够发现蒲公英的秘密是因为善于观察,并且希望他们在生活中也要勤于观察。

我的作业是:课下去观察一下自己所喜欢的动植物,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秘密,下节课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要具有实践性,并且与生活相结合,这样的作业,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且用于生活。

最后,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我今天《金色的草地》说课稿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金色的草地》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能借助在现代游记散文中学到的游记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即弄清游踪,抓住景物特征,品读语言,借景抒情的写法;在阅读中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能通过有感情的诵读表现作者的情感,文章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

2、作者感情流露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内容〗

疏通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1、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柳”导入;介绍“记”这一文体。(课件展示:“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指名试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疏通课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凭借工具书,注释自读课文,通过师生、生生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2、互动交流,积累文言词语。(课件展示)

⑴实词意义:

水清尤洌(寒冷)

皆若空游无所依(依托)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四面竹树环合(环绕合抱)

日光下澈(向下直射入水底)

⑵一词多义:

以:全石以为底:用

为:全石以为底:作为

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

为坻,为屿……:成为

以其境过清:因为

清:水尤清洌:清澈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以其境过清:冷清

不可知其源:能够

3、翻译接龙:

学生每人一句,依次下传,教师适当点拔。

三、诵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意境

1、指名读课文:

读后,请其他同学评评,看他(她)读的节奏是否合理,语气语调处理是否恰当。

2、全班齐读课文。

3、自由读文,研讨读法:文章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4、师配乐《高山流水》,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读课文。

5、尝试背诵。

四、作业

1、预习任务: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柳宗元与《小石潭记》的资料。

2、书面翻译你喜欢的三至五个句子。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一、复习游记阅读方法,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本学期的第一单元学习中,就读到了一组优美动人的游记散文,也学习到了一些阅读游记的方法,今天,我们又要跟随古代的名人大家,文人墨客一起去饱览秀美的山光水色了。我们不妨把在第一单元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今天的学习中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阅读游记的一般方法(师生共同回顾生,师展示课件相关内容)。

二、细读课文,欣赏如画的美丽意境

1、自读课文,看看文中描写到的景物有哪些?它们又各自有什么特征?如果让你为这个小石潭作一幅画,你认为这个画面的风格如何?

⑴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划出所描写景物,并概括其特征,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说说这幅画的风格。

⑵学生发言后,师总结(展示课件相关内容:潭石──异石纷呈;潭水──声悦水澈;潭源──曲折,多姿,神秘;潭境──清幽凄凉):这是一幅寂静清幽的山水图画。

2、如果把课文拍成一部导游的风光记录片,你觉得应该拍摄哪些镜头,画面?

⑴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作者的游踪,再想像镜头和画面。

⑵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并以课件展示教师自己心目中的小石潭的镜头及画面:作者给我们展示的就是一部游踪清晰的风光片,它可以拍摄下面一些镜头及画面:行进中的镜头(“从小丘西行”)、近景画面(石潭)、特写画面(鱼)、远景镜头(潭西南而望)、全景镜头(坐潭上)。

三、品读课文,体会诗般的语言艺术

学生自由品析语言。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是什么,或者自己欣赏的优美语句,并说出原因。

1、学生活动前,教师引导:这是一篇言简意丰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我们读游记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品味语言,学习语言。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修辞,表达,写法等方面入手,去品析你喜欢的词句。

2、学生独立思考,并将自己的品读结果写下来,完成任务后,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品读结果。

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作总结。

四、赏读课文,感受音乐般的幽凄的情感

1、聆听教师的文章配乐朗读(课件配乐《高山流水》),说说你听后的整体感受(或者说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展开想象,在自己的心灵深处会传来一曲什么风格的音乐?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发言情况作出相应评价,并作总结:文章的感情基调可以说是“淡淡的哀伤”,“幽静凄美”等都可以,(如有异议,例如说“悠然自乐”的,放到下一个环节去解决。)

2、找出文章点明情感的语句,质疑:柳宗元来到小石潭到底是乐还是凄?

学生划出文中的两“乐”一“清”(或“凄”)后,教师引导:作者为什么而“乐”?又为什么觉得“清”(即凄清,冷清)?

3、为了更好的解读文章的感情基调,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教师视学生交流的内容作补充(用多媒体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记”以及写作的背景)。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老师总结:对于经历宦海失意的柳宗元来说,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鱼儿,带给他淡淡的喜悦是短暂的;空寂的环境、冰冷的石头,勾起他浓浓的愁绪,这才是他永远抹不去的痛。所以说《小石潭记》是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

4、请学生饱含感情的自由朗读;教师放一曲《高山流水》的音乐请一名学生配乐朗读。

五、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

1、教师总结:(课件展示板书)《小石潭记》是一幅寂静清幽的图画。《小石潭记》是一部游踪清晰的风光片。《小石潭记》是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

2、宗元怀才不遇失意的悲凉郁闷,透过文字显现出来了。那么还有那些中国文人用文字来书写心中壮志难酬的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如:李白、王安石、刘禹锡、辛弃疾、李商隐、陆游……教师总结:失意的文人只有借助他们的笔,寄情于山水,或抑郁、或洒脱、或大气……

六、作业

1、随笔写作练习:找出自己最心神向往的景物或是最能使自己展开想象的景物,仿照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描写,300字左右。

2、背诵课文。

金色的草地 篇9

我们家的小区里,一个花盆的下面,那最小的一株就是——含羞草。含羞草的外貌并不好看,只是一片平凡的绿叶加上红色的经脉而以。含羞草站在那儿,不摸都不知道是含羞草。含羞草总是挺直了身子站在那儿。

我和小伙伴每次来到西门集合,就飞奔向含羞草了。有一次,我跑在最前面,我喊道:“快来!”小伙伴们也呼之其来。我们用手轻轻一点,含羞草就低下了头,叶子也合拢了。我们一下一下轻轻地点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看谁点的数量多。我们每次都像魔法师一样让含羞草“害羞”。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含羞草,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有一天,我早早来到含羞草前,和往常一样轻轻点。咦,含羞草这回怎么这么“大胆”?羞也不羞,一下也不肯羞,哎,怎么回事?就满分作文网在我沉思不解时,只听见“吴凌云,你在干啥呀?”我说:“你们来得正好含羞草不羞了!”小伙伴还以为我骗他们,这一点真不差了。

原来,含羞草之所以会“害差”,是因为柄和茎轴的连接处的叶枕,内部细胞里面含有水分,有人触碰叶子时,水分就留到其他细胞的空气里了,叶枕也会因此而变得褶皱,也就是我们口中的“害羞”了。总是触碰它,就会导致细胞液流完的情况了,来不补充的话也就“不羞”了。

多么可爱的花盆!多么有趣的念羞草!从那时起,含羞草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