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也是检验学生能否将所掌握的语文知识运用于写作实践的手段和途径。然而,在实践教学中,作文成了学生厌恶之课程,怕想,怕写,思维以活跃难以表述,从而丧失了作文的信心。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特别是三年级作文伊始阶段的水平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一些探索: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甚至有的学生提起作文就感到为难,害怕。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 从小抓起,做好铺垫和衔接。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应该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所以,从这时起,语文老师就应该有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意识,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让学生能通顺地说一句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能围绕一个意思说几句相连的话,这样坚持下去,就会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三年级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
小学作文教学实际是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新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这既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又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当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现在只是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三 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话可说。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从而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写作文,爱上写作文。
四、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活动,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五 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读课外书,,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就写不出好的作文,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六、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学生把写话、
我们都知道,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对现实生活和一些人和物的感受,再通过柔和自身的一些情感,借助相关的语言、词汇、文字等来渲染表达。多数作文都是源于现实,生于现实,作文的写作源泉就是现实生活。在应试教育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开展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限制学生写作的想象力,通过拼凑语文书本上的词汇来指导写作,脱离现实生活,这样的语文作文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教学理念:
本次习作处在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位置,在习作序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上个学期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较复杂的单幅图的看图写话(如第五册习作3),为多幅图写话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次习作既有对过去看图写话的巩固复习,又有新的要求和跨度,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语文学习规律。无论是单幅图,还是连贯情节的多幅图,其的只是一个或几个凝固的瞬间,更多内隐的信息则需要根据孩子们自己积累的经验和合理的想象把它们呈现出来。因此,本课的教学,要着重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合理想象,使学生不仅能够深刻地理解画面外显的意义,还能够深入地发掘画面内隐的情景。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培养,思维得以发展,灵性得以生发。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情趣
1、同学们,上个学期咱们写了不少,其中哪一次你觉得最有趣?(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对习作的成功体验和美好印象,同时引出“摆玩具,编故事”的话题)
2、是呀,摆玩具编故事可真好玩,咱们同学编的故事也很有趣,有……有……也有……还有……太多了,全都留在老师的脑子里。今天呀,咱们再来玩一玩编故事的游戏,好不好?咱们换个花样,不摆玩具了,咱们看图编故事,怎么样?
二、剖析例文,领悟方法
过渡:好!响亮的回答,闪亮的眼睛,都在告诉我:你们跃跃欲试了!别急,要想故事编得好,先把方法学到手。咱们先来看一位叫段秋霞的小朋友她是怎样看图编故事的,看看谁最聪明最会学,从中取得真经。
1、观察图画,明确图意。
(1)出示第一幅图,引导学生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动脑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图上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图中的蜜蜂、蝴蝶、鲜花以及人物的穿着、动作、神态进行观察,弄清图意,言之有据。)
(2)同法指导观察其余3幅图。(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前一幅图中没有出现的事物,注意画面的变化,如出现了哪些新的人物,地点有什么变化等,从而了解事情的发展变化。)
(3)引导学生把4幅图连,想一想,这几幅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图文对照,讨论明法。
(1)自由读文:图画的意思我们看明白了,下面让我们一看段秋霞小朋友是怎样编这个故事的。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脱棉衣》这个故事,然后再对照这几幅图,说说你的发现。
(2)讨论交流。(着重落实文后的几个思考题,如:作者是怎么分段写的?哪些话是画面上没有的?读了这,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教师有仔细聆听学生的发言,从中捕捉相关信息,并将之放大,加以强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看图习作的两大要领:观察和想象。)
(3)教师:看图编故事,“看”是关键,只有看细致了,看清楚了,看明白了,在“编”的时候,才能够把画面的内容给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在“看”的时候,还要学会“想”,要根据画面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认真思考,展开合理想象,这样才能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画面的真实、完整的意思。
三、迁移运用,编述故事。
1、观察画面
下面我们就试着用学到的方法来编一编猴哥的故事。首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3幅图,先把每幅图的意思看明白,然后再连起来重看一遍,使整个故事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
2、汇报交流
这3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每幅图分别讲了什么意思?(教师要着重引领学生看清人物的穿着以及柱子上的字句,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要引导学生留意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推想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此外,还需点引学生抓住图中的景物,去想象公园美丽的景象,尤其要抓住“太阳的笑脸”去想象隐含的意义。)
3、编述故事
指名练说,组织评议。(引导学生围绕“他们说的好在哪里?”“他们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 )
4、动笔写故事。
5、指名朗读自己编写的故事,进行简单评议。
四、自主选择,编写故事。
1、同学们编的故事都很精彩,可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无法一一欣赏,请大家回去以后把你们编写的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做修改,抄正在本上。
2、如果你还想写书上的第二组图,或者自己找来几幅连贯的图写,那就更好了。下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看看谁编的故事生动、具体、有趣,好吗?
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作文果真如此痛苦吗?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作文本身涵盖了很多语文知识点,很考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根据笔者的相关教学和工作经验,发现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文中有畏难情绪。很多小学生本身词汇积累不够,知晓并能使用运用语言的能力不足,造句方面的能力也欠缺,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会有害怕写作文的心理,觉得作文难,对作文不感兴趣。
作文没有现成的公式作依据的,它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艺术加工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它需要作者用心去体会,潜心去感觉;需要一番苦苦“修行”,才能要厚积而薄发。要做到这些,对小学生来说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就使得好多小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一种神秘感。就是这种神秘感使得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而视作文为畏途。怕字当头当然做不好,所以,要想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让他们不怕写作文。教师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作文的激情和动力,帮助学生努力克服写作文的困难之处。
教师可以一对一进行辅导,通过沟通交流,鼓励学生产生对作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写作的激情,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或者在班上组建写作小组,每个班有怕写作文的,就一定也有不怕的学生,那就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沟通交流,向朋友一样去探索写作的奥秘,老师再适时的点拨,效果一定事半功倍。例如:中秋节过后,老师组织班会活动,让各个写作小组的成员们围坐在一起,谈论自己过中秋的见闻和感受,然后找擅长写作的同学临时发挥写个小段落,再让其他同学用类似的方式来表达,那同学们就会从身边事实说起,慢慢的转变为文章。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要灵活创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与兴趣,不能过于呆板。很多小学生害怕写作文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年龄尚小,观察能力和很多事物他们都不太了解,很多事物他们没有办法用匮乏的词语表达出来,更何况很多小学生想象力缺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很多事物想办法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已有的事情通过想象的能力去描述事物,从而能很快很好的写出作文。
在训练学习写作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准备相关道具,给学生观看相关的写作素材,如图画、视频、歌曲等,这些素材形象直观,有利于激发的写作灵感。在一堂写景的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景色的图片和视频,把作文素材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的写作激情。例如:老师要同学们写黄河的气势磅礴,就可以通过播放黄河声势浩大的视频材料帮助学生感受那股宏伟的气势,还可以通过黄河的一些相关数据来感知。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心智尚未发展健全,其身心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塑造。小学生们的感受很直观,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自身的看法,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的作文过于平白如话,作文语言过于口水话。有时不能清楚明了的描述一件事情,不能用合理恰当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感情。很多小学生写的日记就是描述自己今天干了什么,发生的 什么事情,语言过于平淡化,很多时候缺乏自身情感的真实抒发。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__”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在语文试卷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现在的小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对语文学科不重视,平日也很少有读书的习惯,积累少,阅读素养差,思想水平低,表达能力弱,在写作上反映出思路不开阔,重点不突出,层次不清晰,主题不鲜明,描写不具体,讲故事不生动,不会构思立意等问题,所以作文成绩总是在18-25分之间,无形中使语文总分降了8-10分,这怎能有竞争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因为学生负担不重,所以在作文教学上我主要以日记形式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每日见闻、学习心得、读书感悟、仿写片断、生活随笔等内容要求学生每日写,要求做到观点鲜明,表达流畅,内容充实,情感真切,有一定的写作速度。经过一年的训练,学生颇有收获,不怕写了,半小时能写400-500字,语言也较流畅。
到了四、五年级,功课多了,学习繁忙了,我将日记改为随笔,一星期写二至三篇,内容随课文和生活而定,学生生活阅历少,感悟少,加之作业多,写作态度不端正了,随笔字数少了,内容空洞了,书写也越来越凌乱了,加之我工作繁忙,批阅的次数和评语少了,学生的写作停滞不前。
进入六年,随着毕业考考的临近,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越来越迫切,在课时紧的情况下,我每星期安排一节作文课,前一天或当堂命题,布置08年中考作文题,并进行构思立意选材的讲解指导,有时还念范文让学生模仿,通过十多次的训练,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觉得话题作文有话说了,材料作文会立意了,命题作文也能出新了。但毕竟生活阅历少,认识水平有限,积累少,要写出立意深刻有见地有个性的文章不容易。学生写作的质量和积极性仍不够高。
所以我想,要想提高,首先要抓学生阅读,多读书,多感悟,多模仿,才能如源头活水,给作文教学以生机和活力。可给学生定期推荐好文章,引导学生欣赏评价,既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又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第二,紧扣生活,多给学生启发引导,交流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来加强作文的思想性和个性表达,来提高作文的深度和新意。第三,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讲故事的能力,要求讲解加入具体细节,做到细致生动,能引人入胜;适时在班上开展一些讲故事比赛,激发学生积极性。第四,平日注重对学生进行就材料提炼观点、概括故事内容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第五,增加作文批阅的次数和激励性的批语,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第六,增加作文面批指导的次数,有针对性地指导写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第七,增加训练次数让学生多写多练,以提高写作速度。
总之,只要在主观上重视学生的作文教学,多思考,多学习,多实践,学生的写作能力定会有提高的!
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实践是作文源源不断的源泉。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写作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作文和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日常生活的能力,在生活中感受,并通过相关的文字表达出来。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
比如,教师要求小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的爸爸妈妈的作文。那么就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去观察爸爸妈妈,在小事中去感受爸爸妈妈的性格、做事习惯,观察爸爸妈妈为自己的付出等等,通过这些观察,相信学生写作文更容易了,表达感情也会更真实,不会给人无病呻吟的感觉。学生只要学会主动观察日常生活,知道把学习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那么作文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难事了。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作为一个教学难点,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帮助学生克服写作文的畏难情绪,应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写作潜能和引导小学生把作文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