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学生道德主题的演讲稿(合集五篇)

康德说:“一生中只有两种东西让我仰望终生,一是头顶的星空,而是心中的道德律。”星空固然十分璀璨,但坚守内心的道德在我看来越是较之璀璨的星空更为美丽与绚烂。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四年级学生道德主题的演讲稿,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学生道德主题的演讲稿1

道德是一眼清泉,润泽我们的心灵。道德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的灵魂……古往今来,道德有:乐于助人,尊敬长辈,团结同学……

刘备曾经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当你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大包小包的东西站着,你忍心不让座吗?当你看到小角落的自行车倒了,你忍心不去把他扶起来吗?当你看见绿油油的草地,你忍心去践踏吗?当同学摔倒了,你忍心不去帮助他吗?当下雨天,你有两把雨伞时你忍心让自己的同学变成“落汤鸡”吗?当你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时,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会影响到别人;当你在路边折断树木时,你有没有想过小树有生命,他也会疼;当你吃完的零食袋,随手一扔,在你眼里可能觉得这是一件小事,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往马路上扔一团废纸,马路会变成什么样子。那时候,我们可能都会生活在垃圾堆里。我们现在开始就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保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爱护自己的课桌,尊敬老师,不跟同学打闹……

道德是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行为规范,想让别人信任你,就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些人以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难,其实只要你去做了,就会发现其实也很简单,道德就是诚实守信用,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道德就是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帮助他渡过难关。道德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得。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四年级学生道德主题的演讲稿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搭起心灵的圣坛,守住心灵的契约,敲响心灵的钟声。道德,点一盏心灯。

道德,来源于善心。善,只有一个,那就是凭着自己的良心心动。善良的性,纯真的情,净澈的心。因善而仁,因仁而爱。无善念,犹如雄鹰折了翅膀,从云端坠落,远了高空,近了低地;无善心,犹如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的夕照,虚幻存在,只要一触,就会随着水纹消失;无善情,犹如一枚飘荡在风中的果子,渐渐失去水分与香气,只余干涩。若无善心,我们的心灵不再有似水的柔情,不再有仁爱之力,即使自诩富足,捧在手中的,只不过是一只空碗,而空中叹出的,是无尽的空虚。善心,为仁爱之源,更为道德之源。善心,点一盏心灯。

道德,涌现与言行。宋元之际,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干难耐,而路边恰好有一株梨树,行人均去摘梨而许衡却不动。人们问其原因,许衡答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梨虽无主,而我心有主。”智者的肉体是由心灵监视的,许衡无疑为一个智者,他将德藏于心。而在澳大利亚,曾有一名游客在参观“袖珍企鹅回家”时,却违反了当时的规定,用闪光灯照相。顿时群情激愤,游客被弄得灰溜溜的,赶忙收起相机。来自民众的强大压力,不亚于一阵狂风暴雨,若心中有德,迎来的是风雨过后的彩虹;若是心中无德,临来的,会是狂虐的黑暗,情初之景则渐行渐远。道德,诵于言行,道德的压力在言行中可增可逝。让言行在心中点一盏灯。

道德,渗于生活。处世之时,为人之道,追梦之路,均需正直,谦逊、节制、自律、勤劳、诚挚等。需问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王充所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李斯的的“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谦逊之语,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廉正与自尊及欧阳修的“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的正义,这是曾在历史中回荡,在不同时空中传唱的千古名言,穿越了古今,渗入我们的生活,在心间梵唱着最美最美的旋律。道德,渗于生活,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在点一盏心灯。

道德,源于善心,现于言行,渗于生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心存善念,言行优雅,生活至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点一盏明亮的灯。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

四年级学生道德主题的演讲稿3

坚守道德阵地,共创美好未来我相信成为一名法官是很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在他们的心目中所梦想的法官形象,比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所亲身感受到的更光荣更神圣。在西方国家,只有三类人可以穿上特定的长袍:疗治肌体的医生、洗涤灵魂的牧师、维护正义的法官。法官是正义的使者,是公平的化身。他社会地位崇高,倍受人们的尊重和敬仰,独立裁判,生杀予夺,不怒自威;他集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思维、清醒的头脑于一身,一生致力于维护法律的公正和威严;最重要的是他具有各行各业中最崇高的职业道德,品行高洁,襟怀坦荡,弘扬美德,匡扶正义,以一身浩然正气傲然挺立在人生潮头,象泰山绝顶令人仰止。然而冷静衡量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看一看我们身边无数个普普通通、勤恳工作着的法官们,不能不感受到“崇高”二字的沉重。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多元性、开放性、利益性,也产生了道德观的众多选择。法官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着高贵和庸俗的碰撞,清贫和金钱的较量,寂寞和繁华的斗争:一边是我们勤勉辛苦、加班加点的工作,一边是不法商人投机偷税,大发横财;一边是我们舍身求法、为民解忧的万丈豪情,一边是无法逃避的行政干预、人情困扰、执行难、地方保护各种顽疾;一边是我们每月平均千元以下的微薄的工资,与此相对应的穷尽半生积蓄购置的两居室、三居室,一边是同样通晓法律的知名律师,代理一次大标的诉讼即可获得的数万薪酬,还有他们与此相对应的坐落在绿林芳草间,出入均为高级轿车的所谓高尚住宅区。

当民主和法制的建设尚未完全跟上社会变迁的脚步,当我们的社会对奉献和高尚只限于提倡却没有给予有力的保护和慷慨的回报,对卑劣的言行只限于指责却没有给予迎头的痛击和严厉的惩罚,那么卑劣就得到了纵容而显得务实,道德就受到了冷落而越发飘渺。我们的优秀法官们,其法律功底和敏捷的才思比那些知名律师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什么不去做出现实的选择,是什么一种精神力量让法官无怨无悔地承担着这么沉重的社会良知,执着地把守道德的高地?我的回答是:是的,是有一种精神力量支持着我们,让我们必须承担,必须把守,必须安于一生的清贫,这份清贫甚至要延续到我们的后代。我们必须如此,因为我们是人民的法官,道德和良知的守护者,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高尚的道德,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美德,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医生有医德,教师有师德,律师有执业纪律,企业有竞争准则。但是有些行业与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关系不大,即使从业人员素质很差,公众也能容忍,期待他们慢慢改正。法官却不同,我们每天所接触的是一类特殊又敏感的人群,我们永远处在各种利益和冲突的尖锐的纠结点。以我们现在的国情,普通老百姓绝对不会因为楼下放音响时间太长了,睡不好觉就毫不犹豫地起诉他;老百姓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愿意撕破脸皮闹到法院来的。很多人来到法院时早已经心灰意冷,怨气十足,抱的是“不蒸馒头争口气,这官司我非赢不可”的激进态度,对诉讼结果的强烈关注使他们对法官的言行十分敏感,只要法官实体或程序上处理得稍有偏差,或者仅仅是言辞上有冷漠和厌烦,当事人就会认为法官不公正。社会公众对法官的职业道德要求之高,远远超过了普通的道德标准。难怪有人说:如果社会上追求完人的话,那么法官就是大家心目中的完人。有人可能说:我不是完人,不是圣贤,我只是一个平常的人,我何必要时刻满足当事人苛刻的期望,那么严格地要求自己,太累了吧。我就自私那么一点点,平时当事人向我“意思”那么一点点,有机会去吃那么一点点,有什么不可呢?我要说,善恶无大小,质的飞跃来自于量的积累,今天接受的一点点“意思”,也许就酿成你明天成为腐败蛀虫的一念之差,你放纵自己的那一点点,会无形中侵蚀着司法战线的万里长堤,慢慢损害着整个社会的公信力。

我们既然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就已经选择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它决不应该被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应该作为一项神圣的事业。也许达到它的道德要求真的是太难了,但是我相信只要精神不滑坡,希望总比困难多!李大钊写过的“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我觉得同样适用于法官。只不过法官写的不是普通的文章,而是关系当事人切身利益的判决、裁定,一个优秀的法官,能够通过他所经手的每一份判决、裁定,巧理千家事,温暖万人心,从细微处显公正,于点滴间见效率;努力去伸张我们整个社会的善良和正义,抚平你失衡的心态,净化你浮躁的灵魂,体现他崇高的个人道德。永远不要小看“道德”二字,它经得起金钱的腐蚀,使法官成为国家大厦坚固的基石;它抗得住权势的压迫,使法官保持着不卑不亢的骨气和正气;它激励我们所有的法官心灵相通、相互勉励,如同那展翅的雄鹰,襟怀万里、志存高远、惩恶扬善、与时俱进,共同守护中国法制的湛湛蓝天,去迎接属于国家、属于民族,也属于我们辛集法院、属于我们在座每一个人的光明美好的未来!

四年级学生道德主题的演讲稿4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我们今天不去讨论道德和知识谁更重要,但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识者。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个人认为,首先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三国时期的刘备曾经以此教导过他的儿子。我们如果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溪,以成江海。我们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必须注意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不能只讲动机不计效果,也不能只根据效果去判断其善恶。要注重道德认知,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注意实际行为的锻炼,在实践中增强道德情感、意志力。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从事教师这个特殊行业的我们该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教师呢?我认识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我们日常挂在口头上的“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这是我从事教学教育工作以来感触最深的。只有大家相互信任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如何成为师德高尚的老师,如何作一个有道德的教师呢?

一、教师要经常自省:

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二、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学工作中,只有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才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三、必须树立平等对待观: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它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教师切勿将此言理解为可以用“家长”的身份来干涉学生、指使学生甚至利用学生。有句古话说:人有德于尔,尔不可忘。尔有德于人,尔不可不忘也。

四年级学生道德主题的演讲稿5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当大地迎来冬季时,重抬道德的话题,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毕竟,道德在我们生活中与我们紧紧相随,每时每刻都不曾分离,道德与人类同生,与社会同生。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是道德?道德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我认为,道德就是爱国爱民团结互助:道德也是勤奋节俭努力上进;道德更是遵纪守法,洁身自好;道德还是文明礼貌自尊自强。在公共生活中,文明礼貌、说话和气、待人热情、自觉维护公共秩序等道德行为和伦理规范,会令人满意并受到赞扬。但有少数大学生连起码的社会公德都没有。

一、表现在伦理道德方面的某些缺陷。

比如,在校内反映在:教室垃圾视而不见、墙上脚印无故出现、桌上涂写、图书撕页、购饭插队、水电浪费等缺乏文明的倾向;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乘车无序、待人无礼、随心所欲、自私自利等社会公德的缺失行为。也有的大学生明哲保身,面对他人不文明的行为往往不闻不问、熟视无睹、甚至见怪不怪。

二、表现在法纪规范方面的意识不够。

譬如大学生刘海洋公园硫酸泼熊事件,曾一度引起社会轰动和高校反思。

三、在道德信仰上。

一些大学生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迷失了自我,信奉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人生信条,为谋求金钱和私利不择手段,损害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甚至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四、心理耐受力、意志力、抗挫折能力较低,不能正视人生矛盾,无力排除人生困境。

自杀和伤人事件并不罕见,缺乏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学术界对道德内涵的认识是纷繁多样的。有的试图从历史发生学意义上对道德概念加以解释,认为道德是主观的、在每个人心里内在地发生的,只能为他自己通过反省觉察的道德心理现象;客观的、可为他人从外部观察到的,个体或群体的道德行为现象以及作为一种精神的客观凝结物的,以诫律、警句、格言、或理论、学说等形式表现出来的道德知识现象。有的认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有的学者则把道德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引导受教育者自觉养成环保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