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编的10篇风声影评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风声》这部电影出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我直到昨日晚上才在网上看了这部电影。再之前我在网上看了许多有关这部电影的评论,大部分都是对该片的嘉奖。所以一向很期望看这部电影。
虽然风声这部电影所引发的热议早已冷却,但由于昨晚看完这不电影之后一向难平复心境,所以我在那里想谈谈我对这部戏的感受,
我之前再网上看有评论说这部戏漏洞百出。列举几点:
一、老枪是暗杀组织的首领,像刺杀挂尾这样大的行动应当经过他的最终许可,但老枪已经被软禁,根本不可能发指令,所以根本不可能有刺杀行动,他们也根本没必要向外传递信息。
二、按照程序老枪是接触不到情报的,那老枪为什么被软禁?
三、如果不怕死(他们不怕),最好的向外传递信息的方式有两个:1、在瘸子收拾桌子的时候直接告诉他情报是假的。如果日本人抓瘸子,那么瘸子失踪应当会引起外面其他人警觉;如果日本人不抓瘸子,情报自然也能被传出去。2、在瘸子收拾桌子的时候唱戏。
四、李冰冰举报周迅的烟盒是哪里来的?
五、老鬼的笔迹是哪里来的?如果获得了老鬼的笔迹,日本人早应当想办法获取老枪等人的笔迹来核对,何必要等到软禁之后?
六、王志文在他最不应当开枪的时候开了枪。首先武田已命令他不要开枪,其次在那种情景下开很容易打死武田。
感觉这些漏洞找的挺准的,可是有些影迷所以就说这部电影是烂片,甚至说给与该片褒奖的影评人是脑残就有点太过了。
我觉得作为一部悬疑电影而言,是要具有必须的严密逻辑,但像这类电影要说需要毫无漏洞我想也是不大可能的,并且我觉得如果没有这些漏洞也许很难将这部电影那令人紧张的情节营造出来。甚至根本就无法诞生出这部电影。电影作为一门艺术,我们何不将这些漏洞作为一种艺术思维来推动剧情呢当然电影逻辑若偏颇地过分已造成整部电影像在死拖一样,那这样的电影就真的是够脑残了。我觉得风声这部电影逻辑大致还是严密的(至少我能够理解)。
可是虽然我对这些漏洞不以为然可是还是就剧情我还是有一个地方不满,就是影片结尾吴志国给李宁玉的那段解释似乎有点剩余。聪明的观众应当能够不用看那段解释就应当明白其中缘由,比如吴志国被送医院过后地那段唱戏,那段剧情能够完全融到之前情节进行到此的后面。即使没有这一段其实影迷也应当能够明白吴志国不会是为了庆祝自我脱险而高兴得唱歌吧!这部电影虽然有许多令人揪心的刑罚段落,但还是呈现出一种文艺氛围,可惜最终吴的李的那段解释似乎有点使得这股文艺气有点扭捏,有点不自然,这点让我遗憾。
这部戏里的个位大碗的演技好的没话说,但除了黄晓明,他在这部戏里的表情似乎就没怎样变过,很做作,同僚羞辱他先辈,他是那表情。对李进行精神侮辱也是那表情,仅有在他被顾咬耳朵和被吴割喉的时候我才晓得他演的人没有面瘫,还晓得疼。而我觉得演的最好的就数李冰冰了。异常是她受到武田精神侮辱的时候那表情那神态精彩准确地让我想骂人。
最终谈谈这部戏所表现出的精神信仰—国有危难,我辈献身。我一向以来觉得像黄继光、董存瑞这些为国捐躯的人都是理解了严格的"奴化"教育,才会这样愚蠢的拼命。虽然我觉得一个国家少不了这些人去做炮灰,他们的存在有重大意义,但我似乎并不能从他们当中吸取感动。但从《风声》这部电影中我却真正的受到了感动,吴与顾为了信仰所表现出来的惊人意志力确实让人震撼,虽然这无法改变我继续认为他们都是一群被"奴化"的人的想法。但起码还是让我觉得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这也侧面反映出这部电影是一部能够带动情绪的好电影。
。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内核,是支撑人坚定走下去的动力源泉。
电影《风声》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革命的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让“老枪”和“老鬼”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到了最后。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正因为有一批又一批这样坚守信仰的英雄烈士,才成就了革命斗争的最后胜利。是信仰的力量,让那个女特工抗住了食人犬的撕咬;是信仰的力量,让“老枪”承受住了残酷的电刑和针刺,甚至在手术过程中,还以微弱的意识哼唱出含有玄机的唱词;是信仰的力量,让顾晓梦忍住酷刑的折磨,坚持去弥补因自己中了敌人奸计传出错误情报的失职,更为了令真情报能够传出去……当片尾顾晓梦的摩斯码遗言被破译出来,在悲壮回肠的音乐声中,我们懂得了:“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坚持革命胜利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信仰给了英雄们顽强走下去信心,使共产党人如钢铁般坚毅,对敌人的嗤之以鼻,从容淡定地面对酷刑和残杀。为了冲破黑暗的束缚,飞向光明,无论前方是雄关漫道还是荆棘满途,他们都无所畏惧。人,只要有一种信仰,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信仰就如指航的明灯,在茫茫的人生海洋中,指引着我们走向光明的便。高举信仰旗帜的人,对一切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仰。
没有信仰的人,就犹如一叶浮萍,漂浮不定,或随波逐流,或畏首畏尾,浑浑噩噩,战战兢兢,既看不到光明,也没有希望,因而也感受不到人生真正的幸福和快乐。马丁科尔说过:“信仰的力量是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最伟大的力量。”这是对一个有信仰的人最好的馈赠。
《风声》是一场反映潜伏的精彩大戏,讲述了在抗日抗争时期日伪勾结的形势下,我党地下工作者在严刑拷打之下坚决抗争,用智力与敌人进行较量的故事。着力刻画了两个为民主自由共产主义事业风斗的共产党员形象。影片开场即以一次晚宴上的枪战,拉开了扣人心弦的序幕,接着又用蒙太奇的手法,在时事报刊新闻图片与事件发生的现实场景的交替展示下,把整个故事政治混乱的大背景给展现出来。之后,以一个具体事件为切入点,一位伪军高官的被杀,伪军情报机关中被怀疑有共产党的人,并且其代号为“老鬼”。于是,一场封闭阴暗的审问随之而来,从心理到生理的严峻考验,接踵而来。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伪军审问时所用的刑法,狗咬、针刺、电流、绳刑、赤身量,都惨无人道,让人经受百般折磨而生不如死,我想那一方面反映了伪军的残暴丧失人性及其毒辣手段之后的黑暗统治,这样的政府是专制残暴的。另一方面,可以说明面对如此酷刑的共产党员们是勇敢而伟大的。他们为了民主自由的信仰,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不惜牺牲自我,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以及心灵深处的感动。
电影节奏紧凑,充斥着阴暗的死亡气息,而每个人的死又是有着深刻的意义,能引发人去思考的。五个情报处的工作人员:首先是白小年,照大家的话说,他是有靠山的。但是当被发现他的字迹与老鬼的一致时,灾难不可避免的到来了,平常的相好的张司令居然手执鞭子亲自抽打,重刑之下再加精神上的绝望,白小年是始料未及的,他发出了痛心而绝望的叫喊,第一个惨烈死去。而司令拿着鞭子抽打白小年的那一幕令人印象深刻,从中可以看出伪军头目司令,只求自保的冷酷自私的丑恶面目。可以说,他的感情是虚伪的,即使有真情也是不堪一击的。其次,是军机处长金生火,面对即将进行的审讯,他非常恐惧,因为他本身就是伪军的一个高官,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懂得审问的那一套会让人生不如死,即使他自知无罪,也不愿去活受罪,而选择了自杀。这一方面可以反映出伪军头目的胆小懦弱,但同时他并非贪生怕死,而是选择自我了结,这也反映了伪军内部用刑逼供手法之令人发指。
顾小梦,她的死是勇敢的、崇高的,是震撼人心的。特别是那一段她绣在李宁玉旗袍上的摩斯码,也就是她娓娓道来的心灵独白,表现出了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执着与坚强。
“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希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相信每个真正的中华儿女,听到这份自白,心里都会升腾起一份圣洁的爱国情怀,都会被这样一种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所触动。不畏惧死亡,只为共产主义事业奋不顾身,在民族存亡之际,在国家危难之时,牺牲自我成就民族大义。即使肉体消亡,灵魂却仍然始终如一。这样一个看似弱小的女子,却义无反顾地为了她亲爱的祖国,为了他所信仰的民主自由的共产主义事业,牺牲了自己美丽的生命,而且是那样的决绝。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是怎样的一份气魄!
在当时的社会局势下,是有着千万个如顾小梦般的共产主义信仰者,用他们的血肉铸就了共产主义的辉煌事业。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却留下了一份永恒的精神。
这次是我第二次观看电影风声,而且是以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观看,意义自然不同以往了。我以前觉得谍战片就是制造恐怖悬疑的气氛来娱乐观众的,但经过党校的学习后,我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风声》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中 共的地下党人潜入汪伪 政府获取情报,被狠毒的敌人发现,为了崇高的使命,受尽敌人折磨,直至奉献出生命的令人感动震撼的故事。
观看完整部电影的第一感觉就是感动和悲愤。
作为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我们很幸运。那些在为中国取得民主和独立的先辈们,更多的是无名的英雄,在革命胜利之前,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英勇的事迹后人无从得知。但我相信, 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祖国崭新的明天,他们甘愿饱受摧残,在黑暗的角落里默默发热,在一大片污流中依然坚持开出自己精神上一支不染一尘的高贵莲花。为了心中 共产主义的信念而奋斗,是他们心中的一份坚持!
为了这一份坚持与骄傲,他们付出了我们无法想象的代价。看看影片中那些对待我们地下党员的酷刑,简直令人发指。但在面对这些可预知的危险与痛苦时,令我感触最深的,除他们那份临危不惧的英勇外,还有他们为了保护战友甘愿牺牲自己的精神!《风声》中的老枪和老鬼就是如此,都希望以自己的性命保住对方,让对方传出信息以拯救整个组织。这需要一种怎样的觉悟与信念,才能将别人的生命摆在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位置,把组织的安危摆在个人生命的前面!人都有自私性的本性,但这些令人尊敬的地下党员,为了革命的崇高理想,早已将自私抛弃!
法西斯主义的蛮横和残暴是难以用常理来理解的。凶恶的日本敌人,可恨的汉奸,为了逼迫共产党员屈服,竟然使用如此恶劣残忍的手段。苏有朋在一汪血水中浮起的尸体,张涵予脑袋上插满的细针,英达直挺挺的举枪自尽,电椅、拷打更是家常便饭。敌人们这些令人发指、不得人心的暴行注定是不会成功的。每当看到镜头里,那些惨不忍睹的画面,那些痛苦的表情,那些模糊的血肉,我不禁感叹革命的成功来之不易,无数仁人志士用自己的鲜血去祭奠这场战争,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 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这话鞭辟,搞国内革命如此,搞民族独立革命也是如此。顾小梦,片中这个娇小柔弱、背景显赫的女子,为了传递消息,她牺牲色相,牺牲家人,牺牲自己,甚至牺牲她身边无辜的人。可是,她为的仅仅是传递消息吗?不,她为的是革命,为的是这场反帝国主义的民主战争!她为了革命,为了党组织,为了中国,为了人民,她没有选择,于是她坚持了自己的计划,选择了死亡。
中国民主和独立革命之所以能成功,正是因为我们有这些无数付出了青春,汗水,热血,甚至是生命的革命先辈。道路虽然很曲折,但他们从未退缩,从未放弃,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种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在支持他们。
也许很多人认为风声仅仅是一部娱乐大众的影片,刺激过、惊讶过就烟消云散了,但风声中所讲述的历史不是,这段历史、这些事迹是真是存在的。无数为革命而牺牲的前辈们,你们抛得头颅、洒的热血没有付诸东流,这部影片唤醒了我们对先辈们的怀念和敬仰之情。我们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身上的感人的优秀品质,我们要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像他们一样崇尚地生活,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电影整体给很高的评价,不管是从剧情还是拍摄,人物选择很贴合电影。中间略有瑕疵,后续慢慢写来。
从最开始的前期引出剧情,简单,快速,明了,让人一下子就进入了那个环境,这一点来说,不拖沓,个人很喜欢。再让人快速进入剧情后,导演在介绍主要人物和人物工作的时候,给了远近交替的镜头,让人能牢记她们的主角,为后面的审讯做了铺垫。处长的审讯是整个电影的线,扯句题外话,王志文那皮笑肉不笑的样貌贼贱,但同时感叹高超的演技,一笑一动当中演出了一个处长的圆滑与奉承。这跟线从最开始的审讯女地下党开始,到之后一个一个审讯司令部的人,再到最终和司令的对峙,处长在毒恶,阴险,拼命中一步一步走到尽头。在这条线中穿插着顾晓梦,李宁玉的姐妹情,顾晓梦与吴志国的同志情,还有白小年那种自认为背景厚的骄傲和金生火的胆小怕事,这些都是进入碉堡后一步步展开的,话不多,却每句都在点上,很能突出人物特点。其实最令人胆寒的是武田那种不露声色的恐吓,心里极度想证明自我,但受到性格的限制,一向不得志,想在这次排查中立功,好给家族长脸。不管是对顾晓梦的质问,还是对王田香的指派,看的出来,武田是有必须本事的,但却不是一个有大格局的将才,预期在这儿排查,不如去想想自我的以后,最终落下一个不能活着回家的结局。
最终说一下一点小瑕疵,不是在人物上,而是在剧情上,异常是在顾晓梦和李宁玉最终的揭穿的出现这一段,明显前面铺垫不够,出现的太突兀,当然,这跟剧情所在的环境有关,没有太多发挥的余地,而导演在最终的陈述上,明显在挽回这点突兀,效果还不错,但不如在前面有铺垫,比如言语上的交流,或者肢体上的暗示等,除了这一点,电影整体效果不错,紧凑的剧情,几乎完美的人物选择。
《风声》初上映便引来争议一片,有人评价太过血腥变态,有人评价精彩好看,据本人观后认为,从纯娱乐片的角度看,《风声》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值得一看。影片宣传为一部“抗日谍战”大片,融入了特殊时期敌我殊死斗争的背景,其实不过是影片宣传的噱头。
《风声》本质只是一部普通的恐怖片或惊悚片而已,至少从影片切入的角度来看,着力渲染的是其情节的诡异,画面血腥,人物性格的乖张离奇。影片中多处出现实施酷刑的血腥场面,尤其是周迅被架着在麻绳上用力一拉,洒下斑斑血迹的那一幕,着实让人惊出一身冷汗。凭借着这些刺激的画面,《风声》确实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但也因此被人诟病,认为《风声》格调低下,变态离奇。
其实,从一部纯商业片的角度来看,《风声》是成功的。相比好莱坞层出不穷的恐怖片、惊悚片来说,风声中展示的恐怖画面实在是太小儿科了。《风声》带给人的仅仅只是娱乐而已,如果非要把它提上所谓的艺术高度,其实未免太小题大做了。《风声》只是一部电影快餐,只要能从中得到快乐,就算没多少营养,又有何妨?
从《风声》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好莱坞经典惊悚片中“密室囚禁”“杀人游戏”类型影片的影子。看得出来中国的导演对西方好莱坞拍摄方式的模仿已经渐渐成熟。从最初冯小刚拍摄的《集结号》开创了一个中国电影制作方式的新格局,《风声》这部片子很有可能成为另一个起点。或许不久之后,中国拍摄的新片中会越来越具有这种西方好莱坞的味道。
这已然成为当前电影制作的一种流行方式,从早先的《机器侠》《建国大业》都看到了这种影子。观众爱看,票房火爆,只要得到了市场,就得到了一切。
本土的东西越来越少,流行的东西越来越多。视觉冲击越来越显著,更讲究影片的制作技术,拍摄手法。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国产电影的一种进步。但愿我们在学到好莱坞影视制作皮毛的时候,也能吸取其精髓。早日拍出像《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七磅》这类触及人心的大片来。
因为本身比较喜欢节奏紧凑的谍战题材,所以趁假期又看了一次《风声》。虽然各类血腥刑罚的场景依旧让人毛骨悚然。但在已知谜底的情况下,对顾晓梦的“老鬼”共产党员身份少了很多纠结。更多的是随着卧底,顾晓梦和吴队长的随时的遭遇处境,而心情起伏。也思考了许多情节以外的东西。
也重新想起了那个有关生与义的问题,在那个国将不国,大厦将倾的年代。太多的人贪图一时的安稳,转而投靠侵略者。片中的几位主角除去黄晓明扮演的日本军官。其余都是在日伪政权中担任要职的公职人员,其中不乏家境显赫,大权在握的`社会上层。就如家境优渥的顾晓梦,本是富家千金,每天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如果这样看来,就算日本人掌权,他们依旧衣食无忧。
但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民族危难之际,顾晓梦、吴队长等一批爱国志士,却能站出来跳出自己的阶级与生活。顶着巨大的心理、酷刑压力,为抗日解放做出不懈抗争。这不是一时的冲动,否则面对着那正常人难以忍受的刑罚,他们不会那样无畏不屈。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两千年前的孟子如是说。而片中的顾晓梦和吴队长将其一以贯之。不得不令人钦佩。而片中最让我感动的场景,是当武田设计运用排除法将卧底锁定在顾晓梦和吴队长之间时,两人被关进牢中,做最后的试探。此时,生死攸关,两人却在争着承担,敌人的监听使他们不敢出声,但写在对方手掌上的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这也是我们党员所独具的担当精神和奉献意识。敢在关键时刻挺身站出。
这也让我联想起国民党高级将领张灵甫的遭遇,孟良崮战役中,俗称常胜将军的他,遭遇了军事才能同样卓绝的陈毅、粟裕部队。双方都是不世出的名将,实力也旗鼓相当。随着战局进入胶着状态,眼看进展艰难。张灵甫便设计孤军深入我军的包围圈,企图牵制我方火力,待周围其他国军部队赶到,一举围歼。可是,他错估了他的同僚,虽眼看他深陷险境,周围的国军将领却无一例外的保持了沉默,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隔岸观火的结局便是张灵甫军全军覆没。不久之后,周围的国军也被一一收拾,山东得到全面解放。不得不令人为之唏嘘。
今天,我们国力富强,民族兴旺,在世界的声音也愈发洪亮。都离不开这些仁人志士的献身。正如一位国民党将军在战后哀叹:国民党之所以战败,是因为都想吃肉;而共产党的军队之所以战胜,是因为有人愿意啃骨头。牺牲奉献精神是党能领导人民群众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原因。而目前,我国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题,或许不再需要人们去牺牲,但是我们作为党员还是要坚持奉献精神。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在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的同时,也做好引领带头作用。
有一种力量,叫信仰。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内核,是支撑人坚定走下去的动力源泉。电影《风声》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革命的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让“老枪”和“老鬼”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到了最后。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正因为有一批又一批这样坚守信仰的英雄烈士,才成就了革命斗争的最后胜利。是信仰的力量,让那个女特工抗住了食人犬的撕咬;是信仰的力量,让“老枪”承受住了残酷的电刑和针刺,甚至在手术过程中,还以微弱的意识哼唱出含有玄机的唱词;是信仰的力量,让顾晓梦忍住酷刑的折磨,坚持去弥补因自己中了敌人奸计传出错误情报的失职,更为了令真情报能够传出去……当片尾顾晓梦的摩斯码遗言被破译出来,在悲壮回肠的音乐声中,我们懂得了:“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坚持革命胜利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信仰给了英雄们顽强走下去信心,使共产党人如钢铁般坚毅,对敌人的嗤之以鼻,从容淡定地面对酷刑和残杀。为了冲破黑暗的束缚,飞向光明,无论前方是雄关漫道还是荆棘满途,他们都无所畏惧。人,只要有一种信仰,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信仰就如指航的明灯,在茫茫的人生海洋中,指引着我们走向光明的便。高举信仰旗帜的人,对一切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信仰的人,就犹如一叶浮萍,漂浮不定,或随波逐流,或畏首畏尾,浑浑噩噩,战战兢兢,既看不到光明,也没有希望,因而也感受不到人生真正的幸福和快乐。马丁科尔说过:“信仰的力量是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最伟大的力量。”这是对一个有信仰的人最好的馈赠。
《风声》基本是一个室内剧。故事的大意是,日伪时期,特务要抓出潜伏在司令部的地下党“老鬼”,故意发了一个假情报引了5个人上钩。而“老鬼”,100%就在这5个人里面。这5个人有各自的背景,牵扯复杂,因此特务处将5个人骗到一个悬崖峭壁上、重兵包围的别墅里,要在4天时间里找出5个人里谁是真正的“老鬼”。这是影片的一个部分,另一个部分,发的那封假情报会导致整个潜伏的地下党组织被日伪一网打尽,因此与世隔绝的“老鬼”,必须在4天时间里,想办法通知地下党。
这是影片好看的两个点,也是最抓出观众的两个点。谁是“老鬼”?“老鬼”又将如何带出情报给地下党?
《风声》一点都不拖泥带水,故事很快就进入了上面所谈到的两个正题。5个心怀鬼胎的人分别是李冰冰扮演的译电处处长李宁玉、周迅扮演的译电处收发专员顾晓梦、张涵予扮演的剿匪大队长吴志国、英达扮演的军机处处长金生火和苏有朋扮演的司令侍从白小年。
这是一部考验观众智商的戏。它没有把观众当白痴,影片无时不刻需要你思考,作为观众这一方,我们的感情天平自然是倾倒在“老鬼”这一边----当然,我琢磨着为了保持生物多样性,也不排除有喜欢日伪的人,不过那种人完全属于可以无视掉的级别。观众害怕“老鬼”被抓出,同时我们也担心,“老鬼”的情报能否按时发出。因为两个大反派,黄晓明扮演的武田少佐和王志文扮演的特务头子演得皆可圈可点,他们展现出了两个职业水准极高的特务是如何干好这份工作的---这的确有些难得,因为国产影视剧里的特务,从以前传统的脸谱化的`尖嘴猴腮相,到后来一昧卖狠卖阴郁,总之大都停留在表面化上。就拿《建国大业》里姜文饰演的毛人凤为例,姜文完全是把这位跟戴笠齐名的国民党大特务塑造成了一个郭德纲似的喜剧演员,特别是他在车里跟陈道明交代杀人戏的段落,完全就是为了让观众乐呵大笑,根本就不会是一个真正的特务的样子。
黄晓明和王志文算是被导演安排出了应有的水准。王志文本来就是老戏骨,不必多提,要说一说的是黄晓明,演演《新上海滩》这种纯粹耍酷的角色或者《鹿鼎记》那种嬉皮笑脸流于表面的角色是我原来对黄晓明的印象,即便到了电影里,《神枪手》里也是一副无法入戏木讷着的死脸,而在《风声》里,他挺像那么回事了,至少让我觉得黄晓明这次不是一块比较帅的木头,他终于找到演戏的感觉了。
整个故事就像是金田一、柯南等推理故事里寻找真凶的破解悬疑题材一样,几乎没有冷场,观众被紧凑的剧情随时推进,一直在思考谁是老鬼,老鬼怎么发消息。陈国富把整个故事彻底打乱,重新编写之后,故事更加复杂,也更加刺激。比如武田窃听五人,突然发现吴志国闯入顾晓梦房间,随即窃听信号变沙哑的一场戏;还有将李宁玉带出停尸间,屋子里只剩尸体和两个活人,而这两个活人中必然有一个老鬼的戏份;陈国富很好的利用了电影语言,将这些文字无法描述的美妙变为了电影的独特性,让《风声》彻底的抓住了认真看着这部戏的观众的心。
所以我说《风声》是一部牛逼的华语电影。因为华语电影近几年一直都在走两种极端,一类是《十面埋伏》似的大片模式,空洞、无趣,剧情更是扯谈。比如《黄金甲》,里面就是杀来杀去,周润发把自己儿子干掉自己老婆干掉我也不会有啥感触的,因为这一家子杀来杀去跟我没多大关系,除了周杰伦傻了巴几的送死让我有点感动之外,其他方面我根本入不了戏。演员的命运走向,抓不住观众的心,近年来这种事实在太多了。而《风声》这点做得很好。观众们是站在老鬼这一边的,我们都希望日伪特务抓不到老鬼,有着剧情的巧妙编排和电影气氛的成功塑造,因而当武田每次怀疑五个人中的一个,观众的心都会随之被栓紧,栓死,甚至到其中某一个人亲口对另一个人说我就是老鬼的时候,我们都会怀疑,这人会不会真的就是?说的这番话会不会是掩饰什么?观众在这一刻,已经彻底入戏了。而近几年的大片,能让人从头到尾都这么入戏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另一类,是贾樟柯式的文艺闷片。其实我很喜欢贾樟柯,良性的电影市场也需要这类文艺电影,但中国电影的问题不是文艺片太少,而是太多了。我们的电影市场本来就不大,每年却要蹦出数量不少的文艺片,这个市场能够消化那么多文艺片呢?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某些文艺片非要朝商业片的模式走,用啥激情大片、古装大片、动作大片、战争大片和大牌明星号召人入场,完了观众发现看的根本不是商业大片而是一部完全是导演个人风格的文艺片的时候,本来一部好片,观众也会骂娘。注:我说的不是《麦田》和《狼灾记》。
在这一点上,《风声》也没玩虚的。虽然是个室内剧,但始终是剧情在抓着观众不放手,而且几位主角也都算是观众熟知的大牌,整个场景也做出了宏大的感觉,有很多远景和广角镜头,再加上道具和服装的认真严谨,气势上并不小。而且必须要再次称赞两位导演调度画面和演员的能力,几位主角都超水平的发挥了自己的演技,多个主角同台飚戏的场景也比比皆是,这方面也可让一些有戏瘾的观众过足感觉。
看完《风声》,我和同去的女朋友讨论良久,因为这部电影在剧情上几乎完美无暇,而且留下了很多留白让观众思考。这在华语大片中是比较难得的,因为我们的大片导演们都爱把故事说得死死的,深怕去看的观众智商太低。而《风声》,除了在“老鬼”身份上的一些小问题、以及“老鬼”留下的信过于臃肿(其实也就是为了阐述老鬼自己对于信仰的态度,这点上也是低估了观众的理解能力,两位导演还是害怕观众看不明白,因此要点破它)等一些很小的细节上存在瑕疵之外,整部电影就是金玉其外,金玉其中的典型。对于我而言,《风声》是今年目前为止最好的华语电影。
《风声》在编剧上确实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至少大部分人看完《风声》之后的评价都是“意料之外”。一直在猜测谁是“老鬼”、“老枪”?直到影片接近结尾才知道,“顾晓梦”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党,但也无法想到“吴大队长”居然和“晓梦”是一伙的。整个影片把观众的好奇与观赏欲望充分调动。作为观众而言,最后的一切真相大白,虽然多少让人感觉意料之外,但却如此的符合逻辑,符合情形,观众也能够很满意的离开剧场。这无疑也就证明了《风声》这种可以说是“局中局”的结构,是运用得十分成功的。
作为一个学生而言,对电影所传递的每一个信息量都是应该懂得去捕捉的。《风声》让我开始惊胆于编剧巧夺天工的用心,感叹于编剧所传递的思想。
首先,吴大队长与顾晓梦同事河北乐亭人士,作为同乡,又是同僚,并在窗台上许下出去请喝酒的偌言。居然会在首次审讯中,顾晓梦就凭借直觉,没有任何理由的去指认吴大队长是“老鬼”,这难道符合正常的逻辑吗?既然不符合正常的逻辑,那就便是要隐藏一些秘密。在结尾,也证实了这一点,这首“我本是卧龙岗散淡人”的唱段是呼唤同伴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一切联系起来,既是如此的严丝合缝。
其次,在吴大队长受刑时,李宁玉试探顾晓梦是否是老鬼,顾晓梦居然会轻易的承认,这符合一个地下党员应该有的品格吗?一旦信息无法传递出去,组织就会覆灭,这已经不是关系个人的安慰,而是抗日的希望,民族的安危问题。难道仅仅可以因为感情的亏欠而草率的承认吗?这又是一处不符合逻辑的地方。顾晓梦不是普志高,她有革命气节,因为感情而可能会导致组织覆灭,这是不符合情理的。同样在结束的时候,也给了一个满意的答案。这是顾晓梦设计的一个局,希望牺牲自己,用自己的尸体去传递信息,而李宁玉只是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原来,在他拿出那个“三河烟”揭发吴大队的时候,就已经暗示了这一点。作为一个受过严密训练的特务,难道会如此粗心大意,把线索和证据留在床单里吗?这一切的设计,同样是恰如其分,合情合理。
再次,在调查阶段的时候,凡是吴大队长和顾晓梦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是几乎没有画面,只有声音的。而顾晓梦和李宁玉在一起的时候,是有画面的。这又透漏出一个信息,演员怎么可能在观众的眼睛下交换情报呢?这又什么悬念呢?因此,也让我们能够发现,内鬼无疑就是在吴大队和顾晓梦身上。所谓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单靠声音所传递的信息是有限的,因为没有画面,声音又是受干扰,断续的,所以为他们俩提供了一个天然的交替情报的机会。在最后,通过镜头的补述,我们也就明白了这一点。确实是匠心独具,让人拍案叫绝,充满悬念。
最后,我想谈谈编剧想要传达的思想与理念。我始终觉得,无论是导演还是编剧,完成电影或者剧本,目的都是要传递一个理念与反映一种思考。言之无物,是空洞的,是乏味的,是低级的,不耐人咀嚼的。《风声》所传递的是一种精神和一种信仰。在影片结尾的时候,那几句意味深长的话语,打动人心。
“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你们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为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拯救于万一。我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个人的安危与祸福,在民族的存亡面前,是微不足道的。那是一种精神,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一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敌人不会明白,就像《红岩》中,敌人不会明白江姐、成岗一样。他们同样不会明白顾晓梦。有了这种信仰,还怕什么呢?也不久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民族的脊梁吗?有了这种信仰,这个民族是不会覆灭的,只会不但的发展,任何困难都挡不住的。()《风声》无疑又是一部爱国的教育片,缺乏信仰就容易左右不定。让我们对英雄顿时肃然起敬,也让我们坚定信念。《风声》所承载的一切,顿时让我感慨不已。
说实话,真不想提《风声》的什么缺点,因为我确实很喜欢这部电影,若要说漏洞也就是一个小瑕疵。结尾,吴大队说可以根据改变曲调来传递不同的信息。作为一个军人的吴大队,他不是音乐家,他不是密码破译员,至少没有交代他懂。难道他知道具体什么音符在电码中就代表何种意思吗?有点牵强,但也无关紧要。就像鲁迅在《药》里为夏雨坟前无端填上的花圈一样,就是一种希望。同样如此,也是一种希望组织能够转危为安的希望,希望消息可以传递出去罢了。终究瑕不掩瑜,缺点不值一提或有更高深用意,我辈难以读解。
总而言之,《风声》在编剧上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让人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