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报国成语故事「荐读」(精彩4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警句吧,名言警句作为一种引导、激活、推动教学的手段,具有释疑解惑、点拨诱导、强化联系、深化认识的功能。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名言警句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精忠报国成语故事「荐读」(精彩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精忠报国作文 篇1

疼,疼,疼;一下,两下,三下……母亲的针在他的背上刺着,他拼命咬紧牙关,不让自己发出叫喊声。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上滴下,伴着鲜血和母亲的泪水滴到地上,绽开了一朵朵鲜红色的花。终于,“精忠报国”这四个字刺好了。它们将祖先的期望,母亲的嘱托,融进了他的血液里……

光阴似箭,入伍已有多年了。他率领部队大败金兵,攻下了一座城池。放眼四望,四处荒芜破败,衰草在寒风中起伏。衣裳破败的百姓自发地涌上城门,欢呼雀跃地欢迎王师的到来。他分明看到了百姓们眼里饱含的泪水,感受到自己肩上的重担。

夜深人静,只有远处乌鸦的几声啼叫伴随着刁斗声传入帐中。他在摇曳的灯光下独自借酒浇愁。北伐失利,主和派把持大局,收复失地的愿望即将落空。回想那沦陷区的百姓翘首盼望王师的目光,他的心中无限的忧伤。突然,一股酒劲涌了上来,他文思汹涌,伏案奋笔疾书:“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他,就是岳飞。

春天,窗外细雨绵绵。我捧读岳飞的《满江红》,仍然能感受到岳飞收复失地的决心,感受到岳飞满腔的激愤与热血,感受到岳飞对世道苍凉的感慨……“精忠报国”这四个字不仅刻在了他的背上,也刻进了他的心里;既谱写了他胜利的篇章,也铸成了他悲壮的结局。在朝廷主和派当权时,是“精忠报国”四个字使他顶住了重重压力,在信念的驱使下,百折不挠,不顾亲友劝阻,不怕重重阻挠。为了国家的统一,为了百姓的幸福,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所畏惧。这是何等的气魄啊!

读罢《满江红》,我掩卷沉思。如今,已经是和平年代了。我们从小就生活在阳光普照之中,尽情地享受着甜蜜和幸福。但是我们仍然要高举爱国主义大旗,“精忠报国”依旧是我们不变的信念。爱国,不仅仅是体现在口头上,更要用实际行动来表现。“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科技大国,军事大国,经济大国,实现“精忠报国”的承诺。

“精忠报国”,我心中不变的信念!

精忠报国作文 篇2

金秋十月,我们全家来到风景如画的西湖河畔旅游,令我最难忘的,是西湖边上的岳王庙。

在一座刻着“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牌坊下,爸爸向我讲述岳飞的故事:岳飞是宋朝赫赫有名的大英雄。他妈妈在他参军时,用针在他背上剌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后来,英勇善战的岳飞建立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岳家军,他们高喊着“还我河山”的口号奋勇杀敌,把敌人打得闻风丧胆。但不幸的是,39岁的岳飞最后却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了。

正当我悲愤不已的时候,妈妈指着岳飞墓和墓对面秦桧等坏人下跪的雕像,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虽然每个人都难逃一死,但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死的人,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而那些卖国求荣的人,历史会永远地唾弃他们”!我默默地望着岳飞墓心中暗暗地说:“我长大了,也要精忠报国”!

当我哼着《精忠报国》的歌曲准备离开岳王庙时,我回头又望了一眼岳飞的雕像,发现他也正炯炯有神地看着我,仿佛满怀期望地对我说:“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精忠报国作文 篇3

“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是爸爸常常教导我的一句话,然而,看《杨门虎将》,我的眼泪却怎么也克制不住地流下来。直到现在,那几个镜头还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故事主要讲了杨业投奔大宋以后,被大宋奸臣潘仁美陷害,在与辽国决战中,潘仁美通敌,使杨家七兄弟中的四个以及杨父全部战死沙场。最感人的镜头就是:杨父不甘当大汗时的李陵,自杀身亡;大哥为保护皇上,被辽军乱刀砍死;二哥被辽军乱马踩死,三哥去求援时,被潘仁美用枪打死,七弟被潘仁美万箭射死。而四弟在辽国,为了探取情报,过着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最终立小汗马功劳。

我看了后被深深地感动了,杨家军营里,杨业对待自己的儿子从严管教,他常常说,军中无父子,杨家兄弟犯了错,照军法处置,他教导他的七个儿子,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所以,杨家小子个个武功高强,在对辽的战场上,他们英勇善战,而且所向披靡。

杨家父子的包括杨母的爱国精神深深感动教育了我,那几个“忠报国,死而后已”的字刻在了我的心里,杨家将的精神震撼人心,鼓舞着我发愤图强,长大也要报效祖国。

精忠报国作文 篇4

精忠园的两侧写着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对于岳飞我们大家并不陌生,南宋时期的爱国抗金将领亦是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公元1125年金人大举入侵中原地带,年少的岳飞怀着“精忠报国”的决心,应谢你从军,从此开始了与金人作战,多次打败金兵。但是一切并不是那么美好,昏庸的南宋的统治者偏安东南一隅。以宰相为首的秦桧主张投降派,多次向金人求和,反对抗战。但以岳飞为首的抗金将领却是主张战,收复失地。于是,朝廷之上相争,究竟是战还是降?

从古自今,帝王无论昏庸与否都喜欢听信小人的谗言。有的只是真正的爱国之士得不到重用,这是每个朝代都会发生的很平常的事情。亦如岳飞,他生于南宋最为颓败的时候。国家正遭受着敌军金人的入侵。任何一个在这个时代的人,只要他有心,就都不会置之不理。更何况岳飞如此钟爱他的国家呢?他严格练兵,谁人不知“岳家军呢?”可是即便他再爱国,再想奋力杀敌又如何?皇帝不准,他一个臣子能奈何?作为臣子,他只能“君… …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后来金兵被岳家军打败,岳飞本想趁胜追击。可是呢?一纸求和的圣旨深深的挡在了他的面前,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收回的领土再一次被金兵占领。岳飞恨啊!他恨金兵的入侵,恨皇帝的屈辱求和,恨以秦桧为首的求和派。可是他只能恨,然却无能为力。每每想到这里,岳飞只能将满腔的愤怒压在心间,他只能无声的叹息。岳飞一生注重“精忠报国”这四个字,他无时无刻想到的都是他的国家。“精忠报国”就是他的信念,然他只是一介臣子,能奈何?

对于岳飞我同情他,我不知道他是以怎样的心情和悲愤写下了满江红,南宋的爱国将领亦如岳飞这般的太多太多。在这其中最让人憎恨的就是宰相秦桧了吧!我不知道秦桧怀着怎样的想法甘心出卖自己的国家,难道就是金人对他的诱惑吗?如果他也有岳飞一般的坚定信念,我想南宋或许就不会灭亡,说不定失去的地方也被岳飞收回。可是秦桧没有,他多次暗害岳飞。他主张求和,南宋竟在他的谗言下屈辱求和。

岳飞若不是生在南宋,若是他遇见一个傲气的君主。说不定他就不会有这样的遗憾,看着国家渐渐的灭亡,成为亡国之奴。可是终究“精忠报国”的还是死去,没能实现收复河山的伟大理想。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